第二十六回 逢国庆贾氏增爵禄 沐皇恩元妃再省亲
正欲细加评论,忽见凤姐自外走来,笑道:“你们的诗怎么还没作完?”湘云道:“早已完了。这会子一总誊出一大张来了,你看,这不是么?”凤姐伸手接了过来,看了一看,笑道:“字儿黑鸦鸦,他认得我来我认不得他。”黛玉笑道:“你到底看这个字写的明不明?”凤姐笑道:“敢自是上好和徽墨,研的又浓,写出字来又有什么不明的呢。”宝琴听了笑道:“凤姐姐,你上了他的当了,林姐姐骂你的话,说你是‘狗看星星一片明’,你怎么就答应‘明’起来了。”凤姐听了,笑着便欲将黛玉揿在榻上胳肢他,只见宝钗忙与他递了个眼色,凤姐连忙松了手,笑道:“哦,是了。我知道了,必定是有了喜了。亏了我还没有冒失,万一有点儿闪错,宝兄弟可就要恨我一辈子呢。”黛玉听了红了脸,啐道:“你再不是个好人,又信着嘴儿混说来了。”众人听了,都瞅着黛玉笑,笑的黛玉脸上不好意思起来,忙道:“我们的诗也作完了,也该大家吃酒罢。”说毕,便命丫头们斟酒。
凤姐最是留心的人,见众人都瞅着黛玉发笑,惟有探春、湘云、香菱、宝琴四人只微笑了一笑,凤姐心下早已明白了。
于是,大家一同入席。丫头们斟上酒来,湘云算是主人,便按着次序儿递过了酒。众人又回敬了湘云,然后依序就坐。
饮酒中间,只见黛玉夹了一枚蜜溅杨梅,自己先吃了,又夹了一枚送与探春,道:“三妹妹,你尝这个味儿很好。”探春接来便也吃了。凤姐见了,“扑哧”的一笑。此时湘云夹了一块山楂糕,刚然要吃,见凤姐一笑,赶着连忙放了下来,笑道:“怨不得林姐姐说你,你果然不是个好人。”李纨笑着:“你们也就罢了,他笑他的,你们只管吃你们的,这又有什么意思呢。”宝玉听了笑道:“你们这半日鬼鬼祟祟的到底说的是都些什么,我怎么总不懂呢?”宝钗听了,忙拦道:“不拘什么话,你都要打听打听,你管他们说什么呢!”宝玉听了,便不言语了。
凤姐笑道:“我告诉你罢,才刚儿我说林妹妹有了喜,这会子看起他们吃东西来,竟不独单是林妹妹一个人儿,还有好几位呢。”宝玉听了笑道:“我当是什么听不得的话呢,原来是这件事。世界上有夫妻,即有生育,乃是天地间的大道理,有什么怕人知道的呢。就像菱姐姐有了喜,薛大哥早已告诉了人了。”香菱听了红了脸,道:“这是多早晚儿的话,你又来诌荒来了。”宝玉笑道:“前儿我们在甄府赴席行酒令儿,薛大哥亲自儿说出来的。”探春听了笑道:“你们到底说什么酒令儿来,提到这上头了呢。”宝玉笑道:“我也学不上他那个话来。”说着,便附在宝钗的耳边,告诉了宝钗。宝钗听了笑道:“怎么这样一个没人样的东西呢。说不上酒令儿来也就罢了,为什么信着嘴儿混唚呢。”香菱听了益发红了脸,呆了半晌,只得向宝玉笑道:“你那个薛大哥哥,真也教人没了法儿了。”凤姐笑道:“怎么吃了孔圣枕中丹,也没出息一点儿么?”香菱道:“自从吃了丹药之后,也不过十分之中好了有三四分儿。”凤姐笑道:“原说教吃了药要捂着被窝出汗,他这想是揭腾的早了,汗没出透的过失。你们看环儿,如今就比先强多了。就是我们那一个,也倒像知道一点好歹了。”
宝玉听了,正欲答言,只见尤二姐、平儿二人带了奶妈子,抱的藻哥儿,一齐走了进来,笑道:“我们也赶嘴儿来了。”
众人见了,一齐站了起来,忙命丫头们又搬过两张椅子来,让他二人坐下。丫头们斟上两杯酒来,平儿便抓了把瓜子嗑着。
李纨见了笑道:“凤丫头今儿可又不吃亏了。虽说办席贴赔了几个钱儿,你们都瞧瞧,他们屋里连小孩儿共是四口子,不但捞回本儿去,还要拐弯儿呢。”说的众人都笑了。平儿听了,指着藻哥儿道:“你说,大娘咋的了,侄儿能够多大儿,就会吃吗?”宝玉听了,忙将藻哥儿接来抱到怀里,用筷子蘸了些儿酒抹在他嘴里,藻哥儿咂着,嘻笑跳跃起来。宝玉笑道:“你们都瞧瞧,这么大儿的小孩子,吃酒竟不害辣,将来长大了,必会喝一盅儿。真是琏二哥哥的儿子,弓冶相承的了。”平儿听了,又指着藻哥儿笑道:“你说,咋的了,二叔搬着不心疼的芽儿,拿酒呛我来了。你们桂哥儿,你怎么舍不得拿酒呛他呢?”宝玉听了,便一叠连声的命人抱桂哥儿去。丫头们答应而去。
不多时,只见奶妈子果然把桂哥儿也抱着来了。宝玉见了,便将藻哥儿送到湘云的怀里,又将桂哥儿接来,送到宝琴的怀里,笑道:“咱们今儿起的是海棠社,只有他们小弟兄两个在这里闹。若到明年海棠再开了,起社做诗的时候,那可就成了孩子社了。”说的众人都笑了。
正说时,只见老婆子慌慌忙忙的进来,禀道:“方才玉钏儿姑娘来说,老爷请二爷说话呢。”宝玉听了,吃了一惊,连忙起身向外而去。钗、黛二人不知何事,未免替他捏着一把汗儿,忙向老婆子道:“你到上头打听打听,老爷叫二爷有什么事情,你就飞行告诉来。”老婆子答应而去。
不多一时,老婆子进来禀道:“老爷和太太都在上房,请琏二爷和宝二爷商量明儿到宫里请安的事,并没有什么别的事情。”钗、黛二人听,这才放了心。凤姐笑道:“够了,连我的心都跳起来了。我想宝兄弟和老爷、太太说长了话了,来还早呢,天也有了时候了,我们端点心来吃罢。吃了大家散一散儿,到了晚上再坐席。把点心留下一盒子给宝兄弟送到怡红院去,连晴雯、紫鹃他们吃的也都有了。”宝钗听了笑道:“这么说起来我们屋里倒占了便宜了。我们的两个奶妈子吗?把两个哥儿都抱过来罢,看仔细尿到姑奶奶们身上。”奶妈子们听了,忙将两个哥儿从湘云、宝琴怀里接了过来,连忙各自抱去哄着睡觉去了。这里丫头们端上点心来,大家吃了些儿。又吃了两杯热酒,这才吩咐撤去残席,嗽口吃茶,又坐着说了会子闲话,这才大家散了。
到了黄昏时候,湘云便差人去请邢夫人、尤氏、秦氏、胡氏。胡氏因新产了小孩儿,才过了满月,不好来得,只有邢夫人、尤氏带了秦可卿过来,先到王夫上房等候,众姊妹都会齐了,同到贾母上房而来。只见贾母、贾夫人笑容可掬的迎了出来。贾母道:“都进来坐罢,怎么今儿云丫头又破起钞来了。”
湘云笑道:“没有化什么钱,不过请老太太、姑太太和太太们坐着说说话儿。”贾母道:“很好。这会子他们的媳妇也娶了,大事都完了,今儿再扰了你的饭,咱们也就都回去罢。尽自没事住着,大家都不方便。”薛姨妈笑道:“老太太说的很是,我们明儿也要回去呢,谁家都没个事事情情的呢?也没个婆婆媳妇合家子都在亲戚家住着的道理。”说着,大家走了进来,彼此问讯毕,都在两边炕上挨着次序儿坐下,丫环献茶。茶罢,凤姐便张罗着摆桌子。贾母、贾夫人一席,仍是自备的。邢、王二夫人和尤氏陪薛姨妈一席,其余的姊妹共又坐了三席。
饮酒中间,王夫人禀知贾母道:“才刚儿老爷下了衙门,说今儿早起在朝房遇见夏太监,告诉说昨儿元妃娘娘身上欠安,传了太医院进去诊脉。太医院诊了脉,奏知说脉上现出喜兆。系属孕娠,不过服几剂调理的药,可就安愈了。所以叫了宝玉来,教他明儿一黑早同他琏二哥哥到二宫门投职名请安。再请请示,看要什么东西不要。”贾母听了,甚至欢喜。凤姐嘴快,又告诉了黛玉、湘云、探春、宝琴、香菱诸人也有了喜了。喜的贾母眉开眼笑,向薛姨妈笑道:“姨太太,咱们该乐不该乐?明年咱们再到了一块儿,你只看看孩子们热闹罢!”薛姨妈笑道:“这都是老太太的积德所感,才有这样重重叠叠的喜事。连我们也托戴着受了福了。”
贾夫人道:“我那里有一本书,是你妹夫在太上老君处得来的。上头保产育婴的心法,讲的极有道理,药方儿也极有效验。姑娘们都是认得字的,我明儿给他们送来,大家看看到底有益多了。”邢、王二夫人听了,亦甚欢喜,当下宾主酬酢,直吃到交了三更,方才席散。
王夫人尚欲挽留贾母、贾夫人多住几日。贾母道:“我们回到庙里,诸事便当些儿。”贾夫人道:“我也要早些儿回去,还要替你妹夫料理料理行装,要赶三月三的蟠桃会与西王母庆寿去呢,也不过只有半月的工夫了。”王夫人听了,不肯强留,只得吩咐外头饲候轿子。贾母、贾夫人告辞起身,邢、王二夫人、薛姨妈等都送到荣禧堂,看着上轿而去。邢夫人和尤氏、秦氏,也都各自回家。薛姨妈领着湘云等姊妹都到蘅芜院等处歇息去了。王夫人领着纨、凤、钗、黛四人仍到贾母上房,照应着丫头、老婆子们收拾了器皿,吹息了灯火,这才各自散去。
不言王夫人、纨、凤各自回房安歇,且说宝钗、黛玉二人回到怡红院,但见皓月当空,无庸灯烛。进房看时,只有莺儿一人在炕上打盹。桌上一盏残灯,半明不灭。黛玉将灯剔了一剔,用手指在莺儿额上弹了一下。莺儿惊醒,连忙跳下炕来,笑道:“奶奶们回来了么。”宝钗问道:“二爷呢?”莺儿道:“二爷早就到那边房里睡去了。说明儿还要起五更到宫里请安去呢,所以派了我在这边等着服侍奶奶们睡觉呢。”宝钗道:“三更天了,你把我们的旧衣裳拿来,把新衣裳叠了放在柜子里,茶水都不用了,你也就睡去罢。”莺儿听了,忙服侍他二人换了衣裳,将新衣放好,替他们掩了子门,自己也就回房去了。
这里钗、黛二人卸了残妆,收了钗钏,将欲就寝。只听黛玉道:“可惜把莺儿放走了。咱们今儿的饮食吃重复了,我觉着肚里不大舒服,要往后去走动走动才好,只是这会子又不好敲门打户的叫他们。”宝钗道:“你倒说呢,我也觉着大不受用。你既要去走走,我同你一块儿去,省得又叫他们。”说着便袖了草纸,每人点了半支藏香,轻轻的开了后院门,往中厕而来。
原来怡红院因住下宝钗,便在后院太湖石假山背后,盖了两间小小中厕,以备早晚便当。钗、黛二人进内走动毕,但见皓月当空,碧天如水,甚觉可爱。二人不觉站在太湖石旁,徘徊瞻望,大有流连之意。正玩月时,忽听西边套间内有宝玉嘻笑之声。黛玉向宝钗笑道:“姐姐你听听,三更天了还不睡觉,明儿怎么能够起早呢。”宝钗笑道:“又不知是闹什么故典呢,咱们何不到他们窗下听他一听。”
黛玉听了,笑着拉了宝钗的手踱到西套间的窗下,侧耳细听。只听里面金钏儿叫道:“五儿姐姐,你快瞧来。你看紫鹃姐姐装了一辈子的正经人,今儿教二爷摆布的也会浪起来了。”
只听紫鹃啐了他一口,宝玉嘻嘻的笑起来。又听柳五儿道:“我不看他,怪臊答答的。”又听莺儿笑道:“罢哟,你来罢,你就是今儿总不看他,明儿轮着了你,众人也是不肯饶你的,你何苦装傻子呢。”又听金钏儿叫道:“袭人姐姐,你到底也看个热闹儿来吗?怎么就瞌睡到这步田地了。”又听袭人道:“你们也太厌气了,什么没见过的稀罕儿呢,我这会子瞌睡的什么似的。”又听晴雯向金钏儿发气道:“你也爱叫他,他比咱们本来见的世面多了。又是二爷,又是蒋琪官,什么样的勾当他又没见过呢,让他挺尸去就是了。”又听宝玉、紫鹃二人在炕上大有不可听之状。黛玉在窗外悄向宝钗笑道:“这都是你要来教他们住在一块儿。你听听,闹的还有一点人样儿了么?”宝钗笑道:“不用听了,咱们走罢!”
刚要转身,只听晴雯问道:“二爷,昨儿晚上奶奶们到底为什么不要你了,倒让莺儿妹妹兴儿了。”又听宝玉笑道:“你还不知道他们的脾气吗?点着灯谁也不肯当着谁脱了小衣,就是为这个缘故,还为什么呢。”又听莺儿道:“你既知道他们的脾气,就不该点着灯当着林姑娘解我们姑娘的汗巾。你果然能耐着性儿等着人了灯,大家都睡下,你再慢慢的寻了他去,我们姑娘也就乐得而为之罢了。还有什么不依的呢?”黛玉在窗外了,向宝钗笑道:“你听听,到底莺儿是你从小儿贴身服侍的人,所以你的脾气,唯他独知道的亲切。”宝钗听了,悄悄的啐了他一口,笑道:“走罢,不用听了,小蹄子们一个好的也没有。”黛玉拉了宝钗的手笑道:“刚听到好处了,你怎么又要走呢?”忽听晴雯道:“紫鹃妹妹,你怎么也不把林姑娘的什么脾性儿告诉二爷,免得明儿再碰钉子。”黛玉听了,忙拉了宝钗的手笑道:“姐姐,咱们走罢,不用听了。”宝钗笑道:“我也刚听到好处了,你怎么又要走呢?”
黛玉强拉了宝钗,一面走着笑道:“罢哟,尽他们瞎编派着说去罢,何苦听着怪生气的。亏了咱们晚上诸事留心,原也怕他们在背地里谈论。不然咱们姊妹俩里头就是放荡一点儿,当真又怕什么呢。”宝钗笑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既然把他们都放在房里,也就怕不了许多了。任凭咱们怎样的严秘,他们断没有不知道的理。就是他们不敢偷着看,不敢偷着听,你就量咱们那一个魔王还有个不告诉他们的吗?只要他们知道好歹,不在外人跟前嚼说也就是了。自己窝子里头,也没什么意思罢了。”二人说话,不知不觉回到房中,洗手,关了后门,这才吹灯脱衣就寝。一宿晚景不提。
到了次日,黎明起来,只打量宝玉进宫必然要误。及至开门问时,宝玉早已去了多时了,二人这才放了心。晴雯等六人早已梳洗完了,都过来服侍他二人。梳洗已毕,便先到王夫人上房来请安。随后李纨、凤姐并新娶的赵氏、范氏陆续也来了。
大家正然说笑,只见贾琏、宝玉二人俱穿着公服,笑嘻嘻的自外走了进来。王夫人见了忙迎到房门口,问道:“你们到宫门投了职名了么,娘娘的身子可大安了,有什么吩咐的没有?”贾琏禀道:“侄儿们到了宫门,投进职名去。太监传出娘娘的口旨来,说教老爷、太太只管放心,没有什么大病,如今大安了。”王夫人又问:“可要什么东西来没有?”宝玉道:“别的一概不要,只教把宝姐姐吃的冷香丸送进十丸子去呢。”
王夫人听了笑道:“真也奇怪,偏是这个药难配,偏就要这个呢。”宝钗听了忙道:“我如今也不大吃这个药了,还有半玻璃瓶儿呢,明儿连瓶儿送进去就是了。”王夫人听了,不胜欢喜。贾琏、宝玉见赵氏、范氏都在房内,不便进去,就例说毕了话,各自归房换有裳去了。
不多一时,薛姨妈领了湘云等众姊妹也都来了,意欲吃了早饭便都各自回家。王夫人不肯,又留着过了午去。于是,大家又热闹了一天。宝玉就着势儿告诉王夫人,要将芳官、藉官都要回来,赏与蒋玉函为妻。王夫人便说:“这两个孩子,已经是放出去的人了。我也不管这个闲事,你只和他们两个商量去。只要他们愿意,老尼姑子肯放他们出来,也就是了。”
宝玉讨了王夫人的口气,过了两日,便叫了贾芸来,托他去办这件事。贾芸自从得了小红为妻,两人如鱼得水,似胶投漆,感激宝玉之恩,正在无门可报,今见托了他办事,便极力应承。到了馒头庵,先将宝玉的一番美意告知了芳官、藉官。
此时芳官、藉官年已及笄,情窦已开,正在枯鱼望水之际,况且素知蒋玉函美貌,早已喜的受不得了。贾芸于是和老尼姑商议。老尼姑起初不允,无如贾芸花言巧语,既挟之以势,又动之以利,老尼姑不得不入其彀中,也就应允了。遂命芳、藉二人养起头发来。贾芸复命之后,宝玉便差焙茗告知了蒋玉函。
蒋玉函大喜,感谢不已,便择日婚娶,这都不在话下。
当下荣宁两府,数月以来,并无事故可记。光阴迅速,不觉到了七月十五日,计去岁回生之日恰好一年。元妃在宫中诞生了皇子。林黛玉亦于是日产生一女,取名蕙妞儿。合家欢庆,亲友致贺。这些节目,无庸琐述。守了十二日,贾夫人命史湘云办了摇车、礼物送了来。这一日,荣府大排筵宴,会集亲友。
正在热闹间,忽有圣旨降临。贾赦、贾政即时跪接,供于香案。行礼毕,打开宣读,乃是:因贾贵妃诞生皇子,逢国大庆,加封外戚覃恩一道。内开:贾政系工部侍郎,即升授本部尚书。贾赦年老,着照世职,原品休致,仍赏给将军全俸,以养余年。贾珍仍带世职,补授京营副统制。贾琏系捐同知职衔,遇有相当同知缺出,即行补用。贾宝玉系赏翰林侍讲职街,着即实授侍讲。贾蓉系捐龙禁尉职衔,着即实授龙禁尉。贾兰系举人,着赏国子监祭酒职衔。以示加惠外戚之意。贾政读罢,激感涕零,即日上表申谢。
到了次日,贾赦、贾政率领子侄俱在午门外谢恩。宝玉实授了翰林侍讲,便不敢再告病假,只得每日在翰林院去当差。
话休繁琐,到了八月初一日,贾政上朝,忽奉皇太后敕旨,着宫中贵妃以下诸人,照上年省亲之例,俱准其于八月十五日归宁,以示骨肉团圆之意,定于十五日戍时起銮,十六日寅时回宫。贾政得了这个信息,虽有无限的欢喜,心下却老大的着急,只得半月工夫,一切唯恐赶办不及。朝散之后,忙忙的回到家中,告知了王夫人,即请过贾赦、贾珍来商议。众人都说限期太近,即差人星夜驰赴江南,亦恐赶办不及。
正在踌躇间,忽报夏太监来了。贾赦、贾政连忙迎接进来。
夏太监袖出元妃的手书秘旨一道,贾政接来敬谨诉读。内中大率言省亲之举,出自主上高厚天恩,外臣等理宜仰体圣怀,一切悉宜俭朴,勿须踵事增华,以糜无益之费。至大观园旧有姊妹居住不必行移,届期预接祖母太夫人暨姑夫人来家一晤。是嘱。贾政看毕,心下稍安。遂留夏太监吃了便饭,令其覆旨而去。
贾政向贾赦道:“既是贵妃有旨在前,我们也只好遵旨而行,只可将大观园各处的门窗墙壁略为粉饰油画,添植些花卉树木,至于一切铺陈、灯彩、匾联、字画、图书、古无等项,只尽家中所有的办着瞧。如果不够用,再向亲友处借几样来用用亦未为不可。如此通融,较之上次就省多了。家中女戏班子早已散了,抑且贵妃最厌锣鼓钲聒。闻北静王府养着一班儿八个女档子,临期借来一用也可以将就去得了。”贾珍道:“依侄儿的愚见,娘娘既不爱繁华,索性办一个雅趣。所有一切门窗墙壁灯彩铺设帘毯裀褥,俱不用大红大绿,也不要金碧辉煌,都用一色儿雅淡。即古玩盆景之类,每处不过两三样,花卉树木亦不必太繁,点缀出一片神仙的景况,绝无一点富贵繁华气象,倒合娘娘的凤意。所费不过两三千银子,尚不及上次十分之一。二位老爷以为何如?”赦、政二公听了,俱皆称善,即将此事交与贾珍、贾琏二人料理。
贾珍、贾琏领命,便请了门下的清客单聘仁、胡期来、詹光诸公,到处里指点,忙乱了数日。除怡红院、稻香村两处有人居住不加粉饰外,其余各处俱相度形势,另外增损了一番,便觉耳目一新。除省亲正殿仍施金碧,其余轩馆亭榭俱皆青石白粉,一色儿雅谈。奇花异卉,仙鸟珍禽,点缀出一番仙境来。
宝玉等诸人看去,竟仿佛太虚幻境一般。贾赦、贾政见了,俱不胜欢喜。
到了十四日夜间,先到城隍庙接了贾母、贾夫人来家。仿照上年仍将酒席摆在凸碧堂,依旧安设了围屏。外边是贾母、贾赦、贾政、贾琏、宝玉、贾环、贾兰坐了两席,里边是贾夫人、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凤姐、平儿、尤二姐、宝钗、黛玉、赵氏、范氏坐了两席,预为赏月。并将伺候的丫头、老婆子们,都命在山坡底下席地而坐,也分赏了西瓜、月饼、酒果之类。大家饮至二更即散。然后将竹椅子抬了贾母,众人在后相随,都到大观园各处,先游玩了一回,仍请贾母、贾夫人在贾母旧日的上房居祝到了十五日,王夫人差人先接了迎春、探春来家,又接了薛姨妈、香菱、岫烟、宝琴、湘云来,也都先到大观园看了一回。吃毕了午饭,便都更换了礼服,伺候贵妃的驾到。天刚酉正,只见夏太监领了四名小太监、四位昭容抬了衣箱来伺候更衣。贾政、王夫人先派出懂事的家人媳妇来,先让入别室款待。
夏太监依旧乘马而回。
一交了戍初时分、贾赦、贾政、贾珍、贾琏、宝玉,贾环、贾蓉、贾兰都穿了公服,在大门外等候迎接。邢、王二夫人领了尤氏及纨、凤、钗、黛诸人在荣禧堂等候迎接。贾母、贾夫人、薛姨妈以及湘云姊妹,都在大观园的正门外等候迎接。
不多一时,只见夏太监又飞马而来,报道:“娘娘起銮来了!”贾政忙吩咐,街上撒开了帐幕,校尉们打散了闲人。须臾,对对提灯前导,过了四对摆马,随后就是四对檀香金炉,一柄黄伞,后有四名小太监,捧着香炉、宫扇、漱盂、麝尾,后面一顶绣帷子八轿,幽幽雅雅而来。
贾赦、贾政率领子侄等都在大门外跪接,随侍的昭容传谕曰:“免。”进了大门仪门,又见邢、王二夫人率领尤氏暨纨、凤、钗、黛等都在荣禧堂院子里跪接,昭容又谕曰:“免。”
过了荣禧堂,一直向大观园的正门而来。只见又有许多人在那里跪接,元妃在轿内忙问:“是谁?”昭容回奏,元妃便命住轿。贾母等忙上来请安,元妃连忙下轿相搀,贾母等逊谢不敢当,仍请娘娘升轿。元妃道:“大家一同走走,也好观玩景致。”贾母不肯,道:“娘娘才过了满月,身体尚弱,步行未免太劳。”元妃不得已,只得仍旧上了轿,一直抬至省亲的正殿。
到了丹墀,方才落轿。
先来的四位昭容早在两旁伺候,搀了元妃下轿,进了正殿居中坐下。只见贾赦、贾政自月台下走了上来,才要行国礼,昭容忙谕曰:“免。”贾赦、贾政二人退下。随后就是贾珍、贾琏、宝玉、贾环、贾蓉、贾兰上来,行过了礼退下。便是贾母、贾夫人、薛姨妈、邢、王二夫人走了上来,昭容忙又谕曰:“免。”元妃忙站起身来,让贾母诸人进了正殿,列坐两旁。
随后乃是尤氏领了纨、凤、钗、黛、迎、探、菱、湘诸姊妹上来,行了国礼,俱各侍立两旁。须臾,鼓乐齐鸣,笙箫并奏。
献过了三道茶,元妃便起身入内室,脱去了宫衣,换了常服,命昭容出来吩咐预备竹椅显轿五顶。自己坐了一顶,遂命贾母、贾夫人、薛姨妈、邢、王二夫人都坐了竹轿。其余尤氏以下诸人,俱皆随行,先到贾母上房,进内欲行家礼,贾母暨众位夫人俱各跪止之,然后就坐。贾母以下诸人,俱挨次儿坐下。
元妃先向贾母、贾夫人道:“我们自从在太虚幻境一别,倏然一年有余了。幸喜林姑老爷补授京都的城隍,不然我们娘儿们也就不能再见面儿了。”贾夫人道:“这都是主上的圣德如天,才有这样亘古未闻的奇事。我们也是托赖着娘娘的洪福,才能享受人间的香火呢。”元妃又向薛姨妈道:“姨妈怎么也露了老了,想是家务过于操劳的缘故?”薛姨妈道:“外臣托赖娘娘的福,家里还有碗饭吃。只是儿子不知好歹,未免家事琐碎,不得不自己操一番心。”元妃听了,又向邢、王二夫人道:二位太太的脸面儿,也不像我上次来的那个样儿了,也总是为我们姊妹们生生死死受了许多熬煎之故。”王夫人听,满眼流泪,早已哽噎的说不出话来了。元妃也擦泪道:“太太从此也要把心放宽些。这如今我们托赖着上天的保佑都回了生,主子的天恩看待的很重,太太也很该放心的了。至于宝玉,蒙主子的天恩赏了翰林,虽说是看椒房的分上,到底也是他的学问到得去,才有这样的恩典呢。太太也就不必再操心他了。兰哥儿也是很有出息的孩子,更不用太太操心。至于别的家务,全交给他们妯娌们办去就是了。”王夫人试泪道:“娘娘只管放心,唯愿娘娘福履安康,我们就托赖着受了福了。”
正说时,只见昭容进来禀道:“外臣贾赦、贾政率领子侄请安叩见,在外候旨。”元妃道,“我来省亲,原该我去见才是。你们仍旧预备下竹轿,我和二位太太一同到上房里去。凤丫头呢?”凤姐听了,连忙走了过来。元妃问道:“过会子你们在那里摆酒席呢?”凤姐答道:“酒席都摆在凸碧堂伺候着呢。那里地势高,看月亮瞧的真切些。”元妃道:“很好。如今的酒席不可照上年之例,不论国礼,不演戏文。只在凸碧堂居中放一张大团圆桌子,我和老太太、姑太太、姨太太、二位太太坐。我还没得和你们姊妹们说说话儿呢,两旁再摆几张桌子,你们姊妹们也都坐下,不必站着伺候。再者你们有了小孩子儿的人,都把孩子抱来我看看。你就照着我吩咐的办去罢。办妥了,先把老太太、姑太太们让过去坐。我到太太上房和老爷们并他们弟兄们也说说话去。到了时候,你差人来请就是了。”元妃吩咐已毕,便同邢、王二夫人坐了竹轿,到前边上房去了。
这里贾母、贾夫人、薛姨妈仍旧坐了竹轿,众姊妹在后相随,一齐先到了凸碧堂来。只见前面搭一架翠歌台,十分华丽。
台上伺候着八个女档子,都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儿,丰姿韶秀,态度嫣然。中间桌上摆着乐器。凤姐回去了贾母,便遵着元妃的口旨,中间放了大团圆桌子,两边又摆了四桌,其余的看席俱摆在两廊庑下,以备贵妃赏赐克食。又派林之孝家的、周瑞家的在议事厅款待众昭容。林之孝、赖大在荣禧堂的外书房款待众太监。诸事料理停妥,纨、凤、钗、黛四人,亲自到王夫人上房门口来请,昭容禀了进去。
不多一时,只见元妃同邢、王二夫人仍旧坐了竹轿出来。
贾赦、贾政率领珍、琏、宝、环等都送了出来。元妃在前,邢、王在后,都向大观园而来。纨、凤、钗、黛见了,便随在元妃的两旁帮着轿行走。元妃见了,先向李纨道:“珠兄弟跟林姑老爷到任,你们夫妇俩也见了一见没有?”李纨道:“托娘娘的洪福,虽说能够常见,到底阴阳殊途,虽见犹不见也。”元妃听了,叹息道:“我们回生的人也不少,偏他又不在这个数内,这也是有一个定数的,非人力所能强也。”又向凤姐道:“人家回了生,都恭了喜,生了孩子,你到底也有喜信儿没有?”凤姐笑道:“儿女都有个分定,我那里有娘娘和林妹妹的福气大呢。”李纨笑道:“我听见平儿说,你也有点因儿了。你就老老实实的说罢了,怎么在娘娘面前又混撇起清来了。”凤姐笑啐道:“可知道是不是呢,你们就混声张起来了。”招的元妃笑道:“你们妯娌们倒很热闹,可怜我在宫里成日家规规矩矩的,实在拘束的受不得了,可和谁去说个趣话儿呢。”说毕,又向钗、黛二人笑道:“林妹妹,我才刚儿和宝玉说来,咱们这一回生,虽说是上天垂悯,到底仰赖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鼎力。木本水源,必该思所以报。我已奏明了圣上,在我应得的分例项下,动支帑银二千两,就在城隍庙旁边另建一庙,塑像供奉,即以甄士隐配享,名曰‘三贤祠’。庙成之后,再求主上锡封号。倘这二十千两帑项不够,你们受了恩的人,也再大家布施些儿,你们俩人说好不好?”钗、黛二人听了,齐声道:“娘娘想的很周到,情真理当,我们也把这件事疏忽了。”
一路说说笑笑早到了凸碧堂的跟前。邢、王二夫人早从岔道绕来,随着贾母等早都一字儿排班等候。元妃下了轿,钗、黛二人搀着上了凸碧堂,向贾母道:“老太太和姑太太,咱们娘儿们这如今是两世的团圆了。我如今奉旨省亲,原是为尽家庭之乐,况且老太太、姑太太已是神人了,就是朝廷家也要尊敬神灵的。老太太再要讲行国礼,这就不像骨肉团圆的欢庆了。”贾母笑道:“我已经遵娘娘的口旨,把酒席都摆定在这里,以后再不敢行国礼了。”元妃听了,乃命凤姐将正中的罗汉椅挪开,留下居中一隙,两边围上六张方椅。元妃坐了东边的首座,贾母坐了西边的首座。东边二座是贾夫人,三座是邢夫人。
西边二座是薛姨妈,三座是王夫人。中间也留一隙,好听女档子唱曲。
台上奏起细乐来。尤氏领了纨、凤、钗、黛亲自执壶把盏,递酒放箸毕,这才同着菱、湘、迎、探众姊妹们一齐上来行礼,谢过了坐,各按宾主长幼的次序儿,分坐了两旁的四席。女档子上来磕了头,一齐弹唱起来。
元妃向贾母笑道:“我看这园中景色,收拾的十分幽雅。趁着月色,真是一片琉璃,大有太虚幻境的光景,比上次辉金涂碧强多了。瞧着教人心旷神怡。”贾母道:“这都是仰体娘娘体恤之意,不敢糜费的缘故。”元妃道:“如今家里原比不得先了,这才是呢。”又向湘云道:“史大妹妹,我上次省亲,你怎么没有来呢?”湘云忙站起来答道:“那年娘娘省亲,我的岁数还小,婶娘怕我不懂规矩,不敢教我来。”元妃笑道:“自己姊妹们里头,这也太多心了。”又向香菱道:“菱姑娘,你的小孩儿可好吗?”香菱也站起来答道:“托赖娘娘的洪福,很乖。花儿也出了。”
元妃又道:“尤三姑娘今儿听见我来了,他怎么也不来见一见呢?”香菱道:“他也是上月生了孩子了,还没满月呢。”
元妃又向巧姐道:“我们巧姑娘也出了嫁了,你女婿念的书怎么样?”巧姐站起来答道:“托娘娘的福,他倒也爱念书,能够下小场了。”元妃点点头儿。又向探春道:“三姑娘,三姑爷如今作什么呢?”探春站起来笑道:“不能念书,将来不过考武罢了。”元妃笑道:“朝廷家文武并用,也是好的。”又向迎春道:“才刚儿我听见大娘说,二姑爷被大士、真人洗了肠肚,如今通好了,这也是一件奇事。”迎春红了脸,站起来笑道:“这也是托娘娘的洪福,如今果然通好了。”元妃道:“他如今是个什么官儿?”迎春道:“世袭指挥使。”元妃道:“这个官儿不大,每月的俸廉够过吗?”迎春道:“原先胡化滥用,原是不够过的。自从洗了肠肚,如今也很知道过日子的艰难了。”元妃笑道:“这也奇怪极了。怎么不见四姑娘呢?”
尤氏忙站起来答道:“四姑娘悟道的心诚,不肯改换妆束,不好在这里见娘娘。过会子娘娘到栊翠庵拈香时,他在那里伺候叩见呢。”元妃听了,叹道:“这是怎么说呢,罢了,这也是他个人的志气,由着他去罢了。大侄儿媳妇回了生,也没个什么喜信儿吗?”秦氏听了,无言无对,只得站起来抿着嘴儿笑。
尤氏道:“他原先就有个月水不调的病儿,如今回了生,谁知道还是照旧呢。续娶的媳妇倒养了孩子了。”元妃道:“这样说起来,你也是有了孙子的人了。”尤氏笑道:“都是托赖着娘娘的福。”
元妃又向宝琴、岫烟道:“你们姊妹俩我今儿是头一遭才见,我听见说你们俩人做的诗很好。今儿是中秋节,又是我回来省亲,也不可无诗以纪其事。过会子我先做一首,你们会作诗的也都作一首,我也领教领教。”宝琴、岫烟一齐站起来,笑道:“愿求娘娘赐教。”贾母听了笑道:“既是娘娘高兴要做诗,把宝玉也叫进来,教他游廊底下也作一首。”元妃笑道:“我也正要试试他的学业比先何如。”贾母听了,便命人去叫宝玉。
须臾,女档子唱毕,元妃命赏制钱八十千文。八个女档子磕头谢过了赏,元妃便命人取了文房四宝来,昭容研默,铺了花笺元妃提起笔来,无多思索,即一挥而就,命昭容送到两边席上来。钗、黛、菱、湘等众姊妹一齐凑来,接到手中,只见上写道:
久罢深宫闹扫妆,珠冠霞帔又焜煌。
新膏乍沐身何幸,旧地重来意转伤。
一脉情偏怜姊妹,再生恩欲报爹娘。
愿将今夜团圆酒,代奉椿萱寿北堂。
众人看毕,一齐上来称贺道:“娘娘天纵之才,非臣妹等所能仰企于万一。”元妃笑道:’我这首诗,也算不得好,不过自云其所云而已。众姊妹不必过谦,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此时宝玉也到了,忙忙的也看了一遍,即命人去取笔砚。元妃笑道:“你们也不必拘泥定要和韵,各抒所见,随便用韵也使得的。”众人听了,一齐应命。未知众人能作诗与否,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八十七回 灭口供只为一万银·储仁逊 第六回 营救丈夫的工作·张恨水 第二十七回 服灵药顿生神力 舞大刀惊吓番兵·吴毓恕 第19回 赴东河巡三门砥柱 登北岸睹只手拔船· 第十六回 海外天别有逋逃薮 旅人宿相逢患难交·旅生 第96回 闻禁子丰村送信 两贤人房内哭夫·牛瑞泉 第十六回 日丽纱窗喁喁小语 风生绮席炎炎大言·钟心青 第五回 吮春丸麈战群尼 遇天姿网图双艳·梧岗主人 第二十九回 月老不辞劳三试冰斧 花姨如有信两卜金钗·张恨水 第六回 招刺客外戚吞刀·嗤嗤道人 第二十四回 千里相逢序联征雁 双星好合兆应祥麟· 第十回 金箍锁阳众娘受罚·临川山人 第二十三回 突获殊荣畅怀成领袖 勉忘奇耻安分做奴才·张恨水 僧怀义· 第三十章 凭吊·徐枕亚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