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回 饰前非厅前双膝跪 续后韵而上两留题

作者: 古吴金木散人

  诗:

  何处吹箫绀宇澄,香肩并倚拥华灯。

  题来宋玉多情赋,谱入文鸳心字经。

  我辈风流原有种,娘行诗句自关情。

  珠圆玉合浑闲事,笑整云鬟响碧珩。

  这文探花到李府中,先请老夫人出来拜见,然后再见小姐。老夫人便不是当初相待,愈加殷勤几分,遂说道:“恭喜贤婿,今日衣锦荣旋。虽则是你文门之福,实于李氏亦有光辉。”一巡茶罢,小姐出来,文探花与小姐相见,叙了寒温,遂起身一同进去换了衣服。不多时,那李氏门中许多诸亲百眷,各执贺礼,都到堂前拜贺,要请探花相见。文探花重新换了公服,出来堂前,见贺客满堂,仔细一看,十个里头,有九个不曾会面过的。这也是通俗世情,势发一齐来。所以都是要来趋奉的意思。文探花与众亲逐个个行礼,无论尊卑长幼,都留坐下待茶。内中有两个问道:“今日文探花回来,正是二叔公得志之秋,缘何到不见他?”内中又有几个晓得前番那桩事的回答道:“他却有些没嘴脸来见探花哩。”说不了,只见门上人进来报道:“本府高太爷赍礼来恭贺,已到大门首了。”众人一齐回避到耳房里去。文探花忙不及步行出来,直到大门首,迎接进来。高太守上堂,行了奉贺之礼,依师生坐下。高太守道:“贤契,昔为偷花客,今作探花郎,可见蝶悬蛛网之作,一大姻缘矣。”文探花微笑道:“门生若非老师洪开一面,几为缧绁中人,何敢仰望今日,这正是老师再造之恩。”高太守道:“我与贤契有通家之雅,欲请尊夫人一见,不识尊意如何?”文探花道:“本欲令寒荆出来拜谢,但恐见了老师,回想前情,含羞无地矣。”高太守道:“当初是千金小姐,如今是诰命夫人,忝在通家,相见何害?”文探花便吩咐请小姐出堂。那小姐听说高太守请见,没奈何,含着娇羞出来趋谒。走到堂前,见了高太守,霎时间忍不住两颊生红,连忙退到帘后,低低万福了,转身就走进去,有诗为证:

  百媚千娇出绣房,含羞无语见黄堂。

  低低万福称帘后,两颊新红上海棠。

  高太守又吃了一巡茶,正待起身,忽听门首一派鼓乐喧阗。文探花便问:“鼓乐是那里来的?”随从的答应道:“是李二相公来作贺的,闻得太爷在此,以故不敢进来,暂在门外。”高太守问道:“是那一个李二相公?”文探花回答道:“就是妻叔李岳,当日与门生做对头的。”高太守道:“原来就是此人。况且李老先生的令弟,又探花的叔丈,相见何妨,不须回避,快请进来相见。”李岳在外面听说高太爷请他相见,他便迂阔起来,大摇大摆走到堂上。见了高太守,欲行庭参,双膝跪下,口称:“李岳叩见。”高太守向前一把扶起道:“兄是太卿令弟,探花叔丈,比别不同,起来只行常礼。”李岳起来,深深作揖,又与探花作了揖,就在旁边坐下。高太守道:“汝本是好好一个叔丈,只因前番不会做了人情。”李岳道:“当初若不是李岳激励探花一场,恐未必有今日这个田地。”高太守大笑道:“你这两句,虽然近于牵强,无非要探花宥了前愆的话头。今日我说一个分上,君子有容人之量,贤契万勿以此事介怀。”李岳一眼把探花看定,探花见高太守说这句话,只得微笑道:“谨领。”高太守又把闲话说了一会,遂起身作别。文探花与李岳直送到大门外,同走进来。刚到堂前,那李岳不知耳房内有无数亲戚在内,一把扯住探花员领袖子,一个软膝打将下去,探花随手扯起。有诗为证:

  其一:

  只为心中抱不平,曾无委曲待书生。

  今朝一举登科日,眼底须防不认情。

  其二:

  输情下礼饰前非,不似当初敢作威。

  若得探花心转日,死灰还有复燃机。

  李岳正要说几句粉饰的话,不想又被众亲戚们耳房里出来瞧见。内中有两个尖嘴的,连忙叫道:“叔公装这个模样,如何使得?”李岳回转头来,见被许多人瞧破,气得两只眼睛突将出来。羞得一副脸皮没处遮扰。只得勉强与众人作了几个揖。本欲抽身便走进去,被这班人扯住了,缠绵绵,热一句,冷一句,春秋了好一会。弄得他十分不快活起来。众人晓得他性子平常是暴躁的,恐他反了面不好意思,只得放他进去。

  李岳见了侄女儿,一心只要奉承他喜欢,没奈何,管不得自家家里人取笑,就深深唱几个喏。小姐道“叔叔,你日常间不肯过礼于人,今日见了侄女儿,缘何做出这个光景?”李岳迎着笑脸道:“侄女儿,你说来的话好不伶牙利齿,不枉做了探花夫人。如今世上前倨后恭的人尽多,岂止小叔一个,望小姐看你父亲一面。况你父亲身上,又无三男四女,止得小姐,余外只得小叔。一家惟有和你是亲人。我为因性拗,平昔常有冒犯,万乞宽恕,不要挂怀。少刻侄婿进来,要求好言帮衬。”正说之间,文探花已送众亲出门,走到面前。李岳又深深作了几个揖,说道:“小叔公已具有贺礼在外,虽然菲薄,聊表芹意。若不禀过贤侄婿,不敢着他进来。”文探花道:“小侄婿自来无一些好处到老叔公,何敢当此厚赐。”李岳见有些好口风,连忙跑出大门外去,叫众人拿了礼物,送到堂前。打开拜匣,取了礼帖,恭恭敬敬,双手送上。文探花展开一看,上写道:

  谨具:

  金花二对,彩缎四端。

  生鹅二对,生鸡二对。

  活肉一方,活鱼四尾。

  荔枝一盘,龙眼一盘。

  胡桃一盘,胶枣一盘。

  山羊二牵,鲁酒二尊。

  奉申贺敬眷侍教生李岳顿首拜

  文探花道:“既承老叔公厚情,不好见却,只领了羊酒,余皆返璧。”李岳道:“些须薄礼,都是自己的,并非借办,望乞全收,方为见爱。”至再至三,文探花见他恳求不过,又是老夫人撺掇,尽数收下,赏赐来人。就令整酒,这回却是个家筵,不请外客。上面坐的老夫人,下面李岳,左边探花,右边小姐。有诗为证:

  丈夫自古谁无毒,今日相逢不认真。

  只为李家骨肉少,强教仇敌当亲人。

  当夜满门欢聚,畅饮到二更时分,兴还未阑。李岳道:“贤侄婿鞍马辛苦,请早安息吧。”一齐立起身来,各去安寝。文探花与小姐遂携手同进绣房,这一个欢爱光景,两个都是久渴的,说不尽许多详细。有诗四绝,诗曰:

  其一:

  恩爱轻分两度秋,罗衫湿尽泪空流。

  今宵重整鸳鸯被,撇却年来几许愁。

  其二:

  灯前诉尽别离愁,只有相思无尽头。

  最是清风明月夜,痴心一片倩谁收。

  其三:

  花开花落又开花,得意皇都便省家。

  不是一番能努力,几乎落魄滞天涯。

  其四:

  从来久别赛新婚,握雨携云总十分。

  莫把功夫都用尽,留些委曲再温存。 次日起来,叫打轿先去拜高太守。太守就留进后堂,整酒款待。两人饮到半酣,高太守叫传梆取那个手卷来,上在共有五六十首诗赋。文探花展开一看,原来当初那一首蝶悬蛛网与咏竹帘的,都载在上边。高太守道:“实不瞒贤契说,我只目下要起身回去,囊中却无一文私蓄,刚刚只有这个手卷,都是这临安府中众乡绅先生与名人妙作,特采集将来,类成一个手卷,也不枉在临安做官几年。只是后面还空几页,尚悭题咏,敢求贤契再赐妙作二绝,全美其事,永为光彩。”文探花道:“老师乃是当代名公,硕德重望,声闻天下,誉入九重。今作大邦贤守,一文不染,万姓衔恩,非寻常士大夫可及。即先辈乡绅,尚不敢妄措一言,门生以新进小子,年轻德薄,又无班马之才,诚不足为老师轻重。倘赘片词,贻人议论。”高太守道:“贤契青年甲第,名播乡邦,又翰林雅望,加人一等矣。仰仗休光,幸勿再却。”文探花道:“重承老师注意,敢有他辞,敢求老师命。”高太守笑道:“任凭尊裁。”文探花道:“谨领。”站起身来告别。高太守道:“只是简慢,不敢久留。”就教送过大觥,两下立饮五六觥,然后送出府门。说这文探花回来,当夜就与小姐商议,作诗送与高太守。夫妇二人各赋一首,以酬当时作合之恩。文探花遂作诗曰:

  圭璋瑚琏器,作郡守一方。

  三载仁恩大,千秋俎豆香。

  盗息民安业,年丰谷满仓。

  政成还复命,不日佐岩廊。

  李小姐诗云: 

  汉有会稽守,临行取一钱。

  投之千仞渊,澄清今尚传。

  复见高公祖,士民呼青天。

  遮道泣留挽,借冠愿一年。

  文探花便把册页展开,将诗二首写上。但见笔势纵横,墨迹淋漓,真有走动龙蛇之妙。次早着人送上高太守,高太守满心欢喜道:“好一个才子,写作俱全。我得了这一个门生,也不枉在临安做一任太守。”随即打发来人,致谢文探花。

  不数日,高太守就来作别。文探花备办赆仪,整酒饯行,十分齐整。高太守只收赆礼,辞免酒席。又辞临安各乡绅,择日起行。文探花直送出数百里之外,方才回转。好一个高太守,三载黄堂,半文不染,行李萧然,只有仆从数人相随而已。临安士民思慕恩德,脱靴造祠,犹欲诣阙保留,送之者如市。有诗为证:

  红缨白马嘶芳草,一路清风拂去旌。

  三载黄堂不爱钞,万千士庶诵神明。

  高太守去不多日,各衙门奏章特荐,钦取进京。圣上召见便殿,多方慰劳,又问为治之要。对答详悉,遂超耀九卿之列,眷注优渥,行将付以重任矣。此高太守清廉为天下第一,所以有此宠任。

  且说文探花,送别高太守回到府中,未及大门,只见安童报道:“老员外即刻便到。”文探花下轿迎接,叔侄同进府中。相叙礼毕,老员外就请老夫人与小姐相见,便起身对探花道:“好一位夫人,又兼贤侄才貌,佳人才子,天生一对,世间少有,真吾门之福也。”文探花道:“叔父不远千里而来,有何见谕?”老员外道:“可喜吾侄发此巍科,宗族亲戚,无不欣悦。久住临安,旁人议论。古人云,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又云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况吾老年亦在风烛,家无正主,望吾侄三思。”文探花道:“侄亦久欲作一归计,争奈岳母在堂,只生一女,无一倚傍,难以启齿,因循至今。”老员外道:“既老夫人膝下无人,请与小姐同到姑苏,奉养终身,岂不两尽。”文探花俯首道:“叔父之言是也。叔父在此多住几时,待侄儿缓缓图之。”探花与小姐商议,老夫人面前微说,毫不应允。李岳闻知此事,心中大喜,巴不得夫人、小姐同往姑苏,巨万家资,一举到手。因此在老夫人面前,不作留难,万意窜掇。老夫人暗想道:“女生外向,怎留得在家中。倘我百年之后,二叔父又是不仁之人,决不相容。女婿况中探花,安肯下气于他,两边终久结怨。不如与女婿女儿商议,寻个长便。”因此就与探花、小姐,将此情备说。探花道:“岳母之见,甚是有理。且李府家财,应该是二叔公的,谁敢争执,不如交付与他。岳母、小姐同到我家,共享荣华。情则通,理则顺,请岳母万勿变更。”夫人十分应允。次日,文探花与老夫人把家室悉付李岳。老夫人把细软、金银、珠宝作小姐嫁赀,家产尽与李岳。标拨已定,李岳亦不敢妄出片言,唯唯从命。况一介穷人,从此既陶朱倚顿矣。文探花便着人去雇座船二支,一支装夫人、小姐,一支装叔侄二人。不日便到姑苏,骨肉团圆,合家欢乐。后人有诗赞云:

  人生在斯世,万事皆有缘。

  纵或遭奸险,人定能胜天。

  试观荆卿氏,才貌称两全。

  风流多潇洒,翩翩美少年。

  良缘千里外,太守合姻缘。

  青春得科甲,状元相后先。

  美妻已如意,美职真神仙。

  昔有毒害人,宁不心骇然。

  前情都不计,大度能包含。

  福人有福器,福禄自绵绵。 


猜你喜欢
  第四十回 纵玩赏七夕鹊填桥 善俳谐一言雕贯箭·韩邦庆
  假先生·省三子
  第三十四回 吴月娘归家欢会  庞大姐双生贵子·讷音居士
  第七十七回 登日报眉仙尽人事 借风琴赛儿论声音·天虚我生
  第十四回 中奸计凌晨轻寄柬 断情根午夜独吟诗·魏秀仁
  第三十六回 攻雁门李广斩甘奇 摆异阵妖术困汉将·雪樵主人
  第七回 访实情计诓阎丁 刘同成华凤搭救·储仁逊
  第六十六回 勇承差冒死救知府·储仁逊
  第四十回 银安殿笑接彩球·
  第十三回巫山里玉人娇嫩绣床上佳人温存·芙蓉夫人
  第十三回 恶朋友丧心谋挑唆蠢汉 俏佳人苦肉计吓杀痴人·
  第四回 梨花园使女作媒 栖凤楼佳人增美·
  第十六回 半世经营无只字祸因恶积 一家欢乐得双钱福缘善庆·落魄道人
  第四回 后花园小姐投古井 前阳山菊英遇鬼缘·崔象川
  第三十四回 小莫破大难容备尝淫苦 人龌龊鬼风流悟入空门·丁耀亢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品花宝鉴·陈森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龙阳逸史》全书由二十个短篇故事所组成。书中所称「小官」,即江南地区对卖淫少年之惯称。《龙阳逸史》里的小官,形象丰富多元,有用尽心机攀龙附凤、有巧施诡计勾引「买主」、更有与兄弟、姊妹争风吃醋,力抢一夫者。围绕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