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九回 赴临安捷报探花郎 返姑苏幸遂高车愿

作者: 古吴金木散人

  诗:

  胸中自信冠群儒,暂作高阳一酒徒。

  平步青云酬夙愿,高车驷马上天衢。

  宫花报喜人争羡,衣锦还乡我不迂。

  可叹无珠肉眼汉,龙驹错认是疲驽。

  老夫人和小姐送得文荆卿出门,恰好李岳南庄回来。他的意思,正来探听文荆卿的消息。一进门,看见侄女儿翠蛾交蹙,玉箸双悬,想有些尴尬。便问老夫人道:“嫂嫂,今日侄女儿眉头不展,面带忧容,为着甚么事来?”老夫人道:“他恰才送得你侄女婿出门。”李岳惊问道:“侄女婿出门,往那里去?”老夫人道:“叔叔,你却不知道,他一来到姑苏去探望叔子,二来又为试期将近,顺便随赴选场。他道是昨日在南庄上,先与你拜别了。”李岳道:“这个精光棍,我一向要破口骂他几句。只说我做人太轻薄了些,不如吃着现成的,穿着现成的,装出公子心性,受用了这半世也罢。看他一窍不通,肚里滴出来的,都是些白水。昨日同我在南庄上,那账目上几个笔画略多些的字,就不认得,也替那读书的打嘴头,去赴甚么选?不是讥诮他说,这样的都要思量中举,中进士,我小叔不知做到甚么品级的官了。”老夫人道:“我看他吟诗作赋,俱是来得,若把他说到这个地步,可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之威风了。”李岳道:“嫂嫂,你又来说得好笑,如今世上人哪个不晓得做两句打油诗。除是把那几句打油诗诓骗老婆之外,难道举人、进士也是这等骗得来的?也罢,今日到干净了。我这一个如花似玉的侄女儿,譬如不招得这样一个女婿,侄女儿譬如不嫁得这样一个丈夫,待小叔作主,别选一个门当户对的做了东床,也替我面上增些光彩。”有诗为证:

  赋性顽愚亲不亲,缘何屡屡只生嗔。

  争如李氏三员外,落得施恩做好人。

  老夫人道:“叔叔,俗语说得好,一家女子不吃两家茶。况且他们又是做过亲的,一发说不得这句话。”李岳摇头道:“嫂嫂,你虽是为着侄女儿是这样说,却不知那侄女儿又怪你说这句话哩!”小姐正色道:“叔叔,我与你是嫡亲瓜葛,缘何倒把这样的言语来嘲诮我?莫说是你侄女婿今日才出门去,就是去了一世不转回来,我侄女儿也决无移夫之理。”李岳道:“侄女儿,你既是这样说,只怕捱过了一个月,那场旧病要发作了。”小姐却不回言,转身竟自进房里去了。老夫人见小姐进去,知是李岳那几句话儿说得不甚该当,也觉心中不快。李岳见嫂嫂脸色又有些不甚好看,便道:“嫂嫂,那侄女婿今日才去赴选,侄女儿便做出这副嘴脸,若是明日做官回来,我叔叔竟也不要上门了。他便是女孩儿生性,你是个老成人,难道不晓得,我叔叔恰才那些说话都是药石之言。”老夫人道:“叔叔,你一向在南庄,我嫂嫂耳根头常得清静。一走回来,没一日不为着侄女儿身上,絮絮叨叨,着甚么要紧。”李岳道:“嫂嫂,我常时见你正言作色,原来是怪我小叔在家的意思。也罢,我今日依旧到南庄去,直待你女婿做官回来,再来相见。倘是明日家中又做出些甚么不清白的事儿,那时连嫂嫂也要吃我几句言语。”老夫人听了这些话,气得两只眼睛突将出来。这李岳也不与嫂嫂作别,叹一口气,起身出门,竟往南庄上去了。老夫人也只得耐着气,自进房去不提。

  说这文荆卿,自与小姐分别,带了安童,出了临安城,但见一路上:

  高阳台

  烟水千层,云山万叠。回首家乡隔绝,客路迢迢,难盼吴门宫阙。伤情几种关心事。叹连宵梦魂颠越,对西凤,断肠泪洒,不胜悲咽。

  一路上登山玩水,吊古留题,慢慢的盘桓游衍,暮止朝行,将有个把多月,方才得到姑苏地界。安童道:“官人,记得这条路,那日同官人往临安,今日又同官人经这条路上回来,不觉转眼之间,又是一年光景。”有诗为证:

  昔假临安道,重经此路途。

  山川仍秀丽,草木益荣敷。

  无意还乡国,有心达帝都。

  公卿出白屋,姓氏起三吴。

  文荆卿道:“安童,我想去年自与员外斗气,粉壁上题了诗句出门,立志黑貂裘敝,誓不再返故乡,怎知又到姑苏。”安童道:“大官人,你只记得粉壁上提诗句,却不记得店房中拷问桐琴的时节。”文荆卿笑道:“安童,你若想到那个时节去,顿教我官人泪洒西风了。”安童道:“官人,今既到了姑苏,再到家下也不多路,何不去与员外相见一面?”安童道:“我待回家探望一遭。只是那员外见我仍旧模样,反要被他讥诮。且待今秋后,倘得个侥幸回来,那时再与员外相见,却也不迟。”说不了,又早夕阳西下,两人便去投了旅店安宿。原来这文荆卿与李小姐成亲后,酒量竟不比前,着实减了一半。那店小二取了一瓶酒,你看他吃了两个时辰,还吃不完,这也是他有事关心的缘故。便吩咐安童先去睡了,他向那灯儿下,取出小姐所赠的骊词,慢慢的细看了一会,不觉霎时间泪珠抛洒。有诗为证:

  堪嗟平地风波起,鸾凤惊分两处悲。

  半载恩情胶漆固,百年伉俪唱随宜。

  路旁野艳何心顾,箧内骊词着意思。

  若也题名金榜上,泥金报喜莫迟迟。

  这文荆卿看一会,哭一会,捱了一个更次,渐渐残灯将灭,只得收拾上床安睡。次早起来,谢了店主,两人依旧登程。晓行暮息,宿水餐风,行了两三个月,才进京城。但见:

  皇极殿正对一轮红日,乾清宫紧罩五色祥云。五凤楼前威仪整肃,紫金城里瑞气氤氲。三座城池,锁住无穷王业;九重宫阙,镇定万古乾坤。天子圣明,宵衣旰食;臣工贤谨,有国无家;士民乐业,黎庶安生。五湖四海咸归顺,万国九州庆太平。

  正是槐黄时候,天下豪杰,捱捱济济,尽挟生平抱负,竞吐胸中锦绣,献策金门,皆欲夺取天下大魁。文荆卿此时正到,得赴科场,果然首登金榜。及至廷试,又中了探花,方遂平生之愿。先着人竟到临安府李刺史府中报捷。报人禀道:“老爷姓文,怎么要报到李刺史家去?”文荆卿道:“我老爷因赘在李刺史府中,所以先要打头报到那里去。”报人听得是李刺史的女婿,是个大来头了,着实要赚他一块赏赐。星夜飞奔来到临安府李刺史府中报捷。那老夫人、小姐正在想念文荆卿,忧虑不能得中,忽然听报了探花,一家喜从天降。就把报人留在府中住下,着院子竟到南庄迎请二相公回来,打发赏赐。那临安高太守闻得文荆卿果然联捷中了探花,满心欢喜。一个门生稳稳拿在手里。立时备下旗竿匾额羊酒花红,亲到李府恭贺。

  说这李岳自与老夫人争竞出门,果然许久竟不回来,听得文荆卿报了探花,追悔无及道:“古人云,凡人不可貌相,海水难将斗量,果是不差。我今若是回去,免不得要说几句势利话儿,却不反被嫂嫂、侄女儿暗中冷笑,只说我是趋势附炎的。但当今之世,到是势利些的还行得通,且回去看个分晓。”连忙备了许多礼物,赶将回来。只见堂前喧阗闹吵,都是各乡宦家来恭贺的。李岳一走进门,见了小姐,深深唱喏,趋奉不已,道:“探花夫人,小叔特来贺喜。”小姐笑道:“叔叔说那里话,向日若非叔叔深谋奇计,你侄女婿焉能有今日!”老夫人道:“叔叔,如今一来也得门当户对,替你面上争了些光采;二来我嫂嫂也省得吃你的言语。”李岳惭愧无地,道:“嫂嫂,君子不念旧恶。你若重提旧事,教小叔颜面何存?”小姐道:“今日接叔叔回来。要你打发报人,却不必把是非争辩了。”那李岳巴不得脱身出来,听小姐说了这句话,勉强笑了一声,疾忙走出堂前,便与报人相见,遂把文荆卿捷中探花的缘故,仔细询问一遍。那报人就要起身,老夫人再四款留不允,只得重重酬谢出门。你看这李岳,见侄妇婿中了探花,把哥哥在日势焰依旧使将出来。从此出入不拘远近,就要乘马坐轿。那些临安城中的人,见他当日是刺史的兄弟,如今是探花的叔丈,愈加奉承几分。他便到南庄上,也去竖两根旗杆起来。正是:一人有福,挈带满屋。这不在话下。

  那文员外自他侄儿不别而行,各处遍访,竟不知些踪迹。忽见廷试录上第一甲第三名,文玉字荆卿,姑苏人。心中便有十分疑惑,暗想道:“天下同名同姓者虽多,哪有这都图籍贯一些不差的。又有一说姑苏城中,只我文家一姓,哪里还有外族,这多应是我酒痴生的侄儿了。”文员外正在将信将疑之际,只见京中下书人到,口称送文探花家报。忙到堂前,接了来书,一一询问,果是侄儿中了探花。霎时间疑城始释,心花顿开,遂把下书人请进客厅,款留茶饭,便拆开书,从头一看,上写着:

  不肖侄玉,自违慈颜,已经三载。踪迹不定,温凉之礼既疏;湖海久羁,甘旨之供已缺。虽切孝思,实招物议,不肖莫大,负罪良深。幸得分花官里,食粟王家。虽祖宗之福庇,实叔父之义方。准拟,新秋告假,驰驿还乡;专人走报,不尽欲言。

  叔父大人尊前

  不肖侄玉顿首百拜

  文员外看了书,满心欢喜道:“谢天谢地,这是我文门有幸了。”连忙进去,取出白银十两,送与下书人,辞谢而去。次日姑苏太守得了试录,恭送旗扁,以表其门,又建探花牌坊。文员外大喜过望,把门楣改得齐齐整整。那些姑苏城中的,有晓得的,说是文安员外的侄儿中了探花,应得光表门闾。有那不晓得的,说文安员外何曾有这样一个侄儿,毕竟是扳认的。到了八月中旬,文探花奉命册封,便道还乡。文员外听说侄儿回来,不胜欣跃,亲自出城迎迓。你看那郡中官员,没一个不来谒见。文探花到了自家门首,只见改换门闾,鼓乐喧阗。有诗为证:

  锦衣今日还乡故,门第堪容车马行。

  试问当年题壁者,探花即是酒痴生。  一直进到中堂,下了轿,先向叔父面前拜谢幼年抚养之恩。员外回答不及道:“贤侄今为天衢贵客,愚叔当以礼见才是,何敢转加仆仆之劳,岂不折杀我乎!”文探花道:“小侄向年若非叔父大人良言激励,必沉溺于糟粕中矣。幸得今日金榜联登,宫花宠赐,虽然得沐皇恩,实叔父大人所赐。”员外道:“贤侄说哪里话。愚叔虽是向年有几句言语,不过要贤侄矢志功名的意思,但恐人生不能立志。今日贤侄功德已遂,志愿已酬,诚所谓肉眼无珠,好人未易识耳。便沉溺糟粕中,亦何害生平矣。”文探花笑道:“叔父,若提起前言,令小侄赧颜无地。只是一件,幸得驾高车,返故土,虽然得酬素愿,犹未得偿叔父大人二十年来抚养深恩,如之奈何?”文员外道:“贤侄,岂不闻‘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虽是愚叔抚养你成人长大,还念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今贤侄皇都得意之时,正父母泉台瞑目之日。须早择良辰,到他墓前祭奠一番,以尽人子之情才是。”文探花掩泪道:“叔父大人,小侄在褓时,一理椿萱尽丧,可怜生不能事,死不能葬,真大不幸也。今日便以五鼎荐祀,固小侄分内之事。奈何匆匆到家,交接事烦,无顷刻之暇,暂消停几日,整备牲礼,虔诚祭奠便了。”文安员外道:“贤侄,愚叔还有一句说话,只是难好启齿。”文探花道:“我与叔父大人,分虽叔侄,恩犹父子。家庭之间,有话不妨明示。”文安员外道:“所虑一件,古人说得好:‘男大当婚’,又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贤侄如此青年,且喜挂名金榜,洞房花烛不可稍迟,必须早聘名门,以谐伉俪,接其宗支,岂不美哉!”文探花道:“叔父大人在上,小侄初到家中,事物纷纭,但不告而娶,一时难好奉禀,今日重蒙叔父美意,安敢隐瞒。小侄自向年偏见,出门游到临安假寓,幸遇一段奇缘,已入赘李刺史府中了。”文员外道:“贤侄,我想李刺史府中小姐,千金贵体,非贵戚豪家不能坦腹,贤侄是异乡孤客,行李萧然,既无势炎动人,又无大礼为聘,纵贤侄才貌堪夸,实非门当户对,恐未必然。”文探花道:“小侄叨登黄甲,名列缙绅,叔父面前,倘或诈言虚诳,上何以取信于君父,又何以结交于士夫,下何以出治于百姓,所以再三因循者,其中隐情难好与叔父道耳。”文员外道:“贤侄,果然有这样奇事,我愚叔为你喜之无尽。何不把前后事情,大略讲一讲,与我愚叔知道。”文探花不敢隐睡,便把梓童托梦,与小姐楼前题咏,小姐得病扮医,李岳捉奸,太守判婚,贾秋惊恐,前后缘由,备细说了一番。说不了,文员外便拍手大笑道:“贤侄,正是天赐姻缘,因此六合相凑。世间一饮一酌,莫非前定。既然如此,可修书一封,差人径往临安,一路驿递衙门,讨些人夫轿马,迎娶侄妇到我姑苏。大家共亨荣华富贵,省得人居两地,彼此相悬,却不是好?”文探花道:“叔父有所不知,你侄妇是宦门弱质,从来不出闺门。老夫人只生一女,况且十分爱惜,时刻不离膝下,岂肯使他远涉千里程途。前月已着安童先赍书去,小侄且待明日祭奠先人事毕,也就要到临安去了。”文员外道:“愚叔的意思,欲留贤侄在家,或郡中有甚公上,顺理的去讲几桩,也不妨事。这样看起来,又成画饼了。”说话之间,恰好安童从临安转来,竟到堂前,小心心先到员外跟前磕了几个头,又向探花面前磕头。文员外见他戴了大顶京帽,穿了屯绢海清,竟是舍人一般,有些大模大样,与当初在书房中伏伺的形相不同,到觉有些不认得了,便对探花笑道:“今日若非贤侄中了探花,这安童缘何带挈得他如此齐整。正所谓,一人有庆,万人赖之。”文探花便问道:“安童,可有回书么?”安童禀道:“只有小夫人一封回书在此。”探花接过手,拆开一看,恰原来是七言绝句二首。 其一:

  罗帏寂寞几经秋,泪雨如倾恨未休。

  莫把骊词丢脑后,东头不了又西头。

  其二:

  自从捷报探花郎,与妾多添半面光。

  寄语郎君归莫晚,谁人不羡贵东床。

  文探花看诗毕,便道:“小姐,我岂是那等之人,一点诚心,惟天可表。”又问老夫人有何话说?安童复禀道:“老夫人拜上老爷,途路风霜,保重贵体。只要早早荣归,就是万千之喜。”探花道:“我行程在迩,何劳老夫人挂虑。”就吩咐安童,速备鼓乐牲礼,准时明日祭奠太老爷,太夫人坟茔。一壁厢买舟早到临安,毋得违误。安童领命,疾忙打点祭礼,并各项俱已完备。次日请了叔父同往先茔祭奠,致敬尽礼。祭毕,便与叔父作别起身。文安员外执意强留不得,只得整备酒席,于十里长亭之外,殷勤饯行。文探花也不忍一日轻离叔父,但难舍小姐恩爱,虑恐久盼不到,或者再有前番光景,反为不妙,因此顾不得叔侄深情,所以勉强泪别。

  却说姑苏隔临安千有余里,计日趱程,不多日就到临安。那李岳叔丈,知道探花侄婿回来,便去换了深衣大服,亲自远远迎接。文探花就与邮亭中相见,一味亲情体面,并不提旧事半句。你看这李岳体面上虽是这等行,心中自知有愧,不曾唱得一个喏,倒说了无数甜言媚语。装了许多奴颜婢膝。世上小人欺贫抱富,前倨后恭,非止李岳一人而已。文探花虽是一意容忍,也未免要从中点缀,就说道:“小侄婿是飘流荡子,昔为偷花贼,今作探花郎,皆赖叔丈深情,所以得有今日。不然,非死填沟壑,即流落江湖也。”李岳道:“探花大人,岂不闻君子有容人之量,又道大人不作小人之过。若再提起前言,诚令人赧颜无地矣。”有诗为证:

  其一:

  深谋密网真奸险,罗织贤良恶匪轻。

  谁想今朝重见面,羞惭无地可为情。

  其二:

  堂■笔下完婚日,预识荆卿是贵人。

  假使谨持三尺法,而今相见也生嗔。

  但是令岳母与尊夫人,俱悬望多时,万勿迟延。请起驾到府中,待小叔公慢慢的陪一个礼罢。”文探花只得一面含着笑,一面吩咐从人,即便起身。不多时就到了李府门首,李岳先进去报与老夫人,小姐知道。你看这文探花,这回喜色轩昂,竟不似当初出门的模样。但不知到府中见了老夫人与小姐又有甚么说话,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五回 十万倭兵重作乱 九重恩旨特开科·兰皋主人
  月下老错配本属前缘·周清原
  第六回 父丧子立渐入庭堂·临川山人
  第十二回 侯官县烈女歼仇·天然痴叟
  第十一回 蠢愉儿开门揖盗 巧吉士接木移花·
  第七回  落烟花小姐投环 沦成人老贵讲价·东鲁落落平生
  花影隔帘录(录二)·
  第二十八章 礼成·林纾
  第三十二回 秋心院噩梦警新年 搴云楼华灯猜雅谜·魏秀仁
  第三十二回 顾影自怜漫吟金缕曲 拈花微笑醉看玉钩斜·张恨水
  第十八回 管不闻婉转探才费小心 卜红丝信笔题诗存大礼·
  第一回 缥渺情天别开幻境辛勤精卫重谒仙真·邹弢
  第十五回 警幻仙执柯慰莽玉 临淮神缄札谕娇颦·
  第二十一回 比美方容定评甲乙 葬花祭雪感格神灵·花月痴人
  第三十三回 三场试六子联金榜 九云楼八美说笑话·金万重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撰,明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六卷三十回。最早由金陵文润山房刻梓,此版失传,未见。现只残存序、 第一、二卷 共十回及第三、四卷目录。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昭妃艳史·

    《昭妃艳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六回,不题撰人。 话说金废帝海陵王初名迪吉,后改名亮,字元宫,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为人伪善奸诈,躁急多猜忌,残忍仕数。年十八,以宗室子为奉将军,迁骠骑上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