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六回 返家乡吴公还里 接书信屈子入秦

作者: 吴毓恕

  话说吴公自离了四川省城,往西安进发,一路经过州县,无一处不办差迎送。吴公素来待人厚道,今日辞官回藉,难得那些下属仍当上司看待。吴公格外从重赏给那沿途办差,下人无不都感念盛德。
    一路之上,吴夫人与小姐是历过风尘之人,那屈母是从未出过门的人,奔走道途,夜宿晓行,未免觉得劳乏。幸亏小姐先意承志,一路上说些沿途古迹;经过山川城池,那小姐必指点出些风景事实,细细讲说,以宽婆婆之心,尚不十分烦闷。
    在路行程,不觉走了二十余日。那日计算离长安不远,吴公是遣人先去通知本家兄弟,教他将旧居誊出打扫干净,以便回家居住。那吴二老爷接了信,即忙迁居自己旧宅。好在相隔不远,不过数百步之遥,即令人将吴公故第打扫收拾,一切料理清楚,专等吴公回来。
    那日知吴公将到,吴二老爷亲自出城十里外迎候。他的妻子打扮好了,来宅中迎接。天交午末未初,吴公大轿已到。吴二在一庙中借下地方安排茶水,门外令人窥探,见轿到来,一面请轿,一面通知那吴二老爷忙出来迎接。吴公一见忙吩咐住轿,下轿上前携了兄弟的手,一同入庙。吴二忙上前行了兄弟的礼,吴公扶起一同归坐。下人端上荼来。
    正欲说话,后面吴夫人、屈母、小姐三轿已到。吴二闻知忙又出外,在轿前迎接,口称:“嫂嫂。”吴夫人连忙吩咐住轿暂歇地下,后面小姐屈母亦落平了轿。吴二吩咐下人送出茶来,夫人等饮茶毕,随后进城。吴公略坐一刻,亦动身。吴二开发了庙中香资,亦登轿一同进城。
    十里之遥,那消半时已到本宅。先是吴夫人下轿,早已有人通报,那吴二太太带领仆妇接至大门首,婢女们掺扶了吴夫人往里走,见了吴二太太,彼此叫应万福,随后屈母与吴小姐进来,忙呼婶母,屈母连唤亲母。
    吴二太太道:“想来这一位是屈老夫人了。”吴夫人道:“就是屈家亲母。”
    大家谦逊了一会,吴二太太道:“等我来领道罢。”于是大家随同进来至上房归内。
    那时吴公弟兄二人已到。吴公来至大厅,细看一遍,见屋字收拾得干净,随往各处周阅一过,然后来至上房。吴二夫妇与兄嫂行礼;小姐拜见叔婶,吴二夫妇又与屈母行礼会亲。然后仆妇婢女叩喜,家人叩见。
    吴公对夫人道:“我看西院正房五间、厢房四间甚好,即请屈家亲母与女儿居住,即屈郎归来亦够住了。”
    夫人答应说是,遂吩咐下人等将屈府行李搬往西院。人多易举,不多时。两处行李俱已搬下安放妥贴。
    吴二忙请吴公书房中用早饭,吴公夫妇向吴二道:“为何不见两个侄儿?闻听都已长成,何以不出来见我?”
    吴二道:“两个侄儿兄弟日前同时出疹子,现已愈,惟尚须避风,是以不能出来叩见。”
    吴公道:“原来如此,有几岁了?”
    吴二道:“大的十一岁,小的八岁,都淘气得很。”
    二人说话闻来到书房用饭,内面是吴夫人、屈母、吴小姐三人,与吴二太太一同用饭。是日早晚筵席都是吴二预备的,与兄嫂接风。
    不多时有西安府首府、咸长两首县来禀见,吴公挡驾不会。少刻有抚藩臬道等大宪来拜,吴公亦命下人挡驾,说是住房尚未料理清楚,无处可坐,只好明日亲来谢步。
    不觉一宿已过,次日吴公用过早饭,出门拜客,先上院谢步,抚台请会。那抚台姓晏名大年,北直人,与吴公同年。多年不见,彼此细谈衷曲,坐有一时之久方别。随即拜两司两道与首府县,直至下晚才得归家。
    过了二日忙预备祭筵,吴公夫妇带领小姐一同去上祖墓,祭奠已毕,细看坟茔树木茂盛,坟土坚固,重赏看坟之人。上坟后于是便拜邻居、诸亲故友,应酬数日方暇。
    其时已是九月下浣矣。为何屈生也是八月出京,同是二千数百里路程,何以此时还未到来?列公有所不知,且听在下细细陈明缘故。
    那屈生是八月初二日出京,计程早就该到西安,何以如今尚未到来?原来屈生行至山西寿阳县,天忽阴雨,不能行路。一连下了七八日大雨,身住旅店十分焦急,忽然感受风寒,病倒在床。王李二人见此情形,异常惊恐,一面请医调治,一面写信专人赴川报信。幸而医生尚好,用药见效。症系受寒,不宜发散,直到十三日才出了汗,渐渐轻减,其时已九月中浣矣。据医云:尚须养息十天半月再动身,方保无事,若急欲上路,倘再复发旧症,那就难治了。因此王李二人再三苦劝屈生在寿阳店中调理。一住二十余日,方才大好,择日起程。
    这一回连天雨生病,共耽延了一月有余的日期,多费了一百余金路费,幸喜屈生病好,天气清和。主仆三人在路行走,过了四大天门,渐离陕西边界不远。那时吴公差去送信之人,一直送到京师乜不见其人,因此又复折回,恰好那日在途中相遇,问起姓名才知是屈翰林老爷。那差役口中念佛,说:“阿弥陀佛,好容易今日遇着!我往返了数千里,空费力气,到处打听不着,到了京中朱府问信,说已出京,沿途探问又不见人,不知是何缘故。怎么八月初动身,如今尚在这里?”
    王李二人道:“一言难尽,且等住店细细再谈罢。”
    那差役跟着一路走到了宿头店中住下。那差役忙向身边解下包袱,取出书信交与王升。王升来至上房回明屈生一切,将吴公书信送上。屈生闻言心中甚喜,吩咐优待差人,给了酒饭,酬劳他一路辛苦。王升答应退下。
    屈生将书折开细看,先看吴公书信,是写的:“幕曾贤婿:五月初接信并场作,已决定必中,嗣连获捷音,已作金马玉堂人物,欣慰之至。朱舍亲相待甚好,彼此投契,无非天缘。仆现有仇家忽居显要,从前仆曾将彼折参,岂能忘怀?现彼圣眷正优,预防倾陷,事不早图,临时莫救。所以上疏请假三月回里修墓,俟假期满日,再行乞休老于林下,俾仇我者无可如何。因恩尊府川中别无产业亲丁,止亲母一人。仆此番旋里,相隔路遥,不能照料,两全之计,莫若令小女随侍母一同入秦。舍间房屋可住,疏水足供,兼之秦省入京二千余里,往返易于川中,商之亲母亦以为然。至于府上住宅托人收租,先茔有人看守,可以放心,异日入都留馆或放外差,再荣归扫墓,不过稍迟数年。鄙见如此,故作书达知,如在路接信,即长安聚首。”
    屈生又将吴小姐信折开一看,书中却与吴公相同,计算日期早已安抵西安了。书中却未明言仇人,而现居显要,大约是郑皇亲无疑了。故乡本无甚么大事,止要老母有人侍奉,在秦在蜀俱是一样。看罢了信唤了差役来面问一切,方将自己阻雨患病缘由说明,当夜无话。
    次早动身,差役同行,走了十一日,已抵长安。进城来到吴宅,门上已有人看见,忙向前照应,屈生下车往里所走,吴宅门上已进内通报。
    那时吴公正与夫人小姐闲坐,谈论为何屈姑爷还不曾到,莫非不遇差役,不接信,算是错过不遇?而西安是四川必由之路,上次进京也曾来过,此番回家断无不来之理,大约是有事耽搁。正说间,只见门上禀道:“回家老爷太太话,屈姑爷来了。”
    吴公闻言心中大悦,忙起身出房,往外来迎,夫人小姐亦然,母女二人也忙出房,在堂屋门口等候。这一来翁婿相逢,母子见面,夫妻团聚,兆协梦熊。
    要知见面后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四十六回 庆生辰飞花开绮宴 报春晖入梦遗金丹·郭则沄
  上卷·芙蓉主人
  第六回 传雁足新状元寄信·
  第三十八回 王三锡全家遭惨祸 宣兰生设法诱奸奴·苏同
  第82回 于大人定兴私访 进宝儿哭诉屈情·牛瑞泉
  卷六·陈球
  第十九回 冰山泮父子同登 彩丝牵夫妻重会·白云道人
  第十回 艰子嗣平儿祷神明 滞婚姻贾环怼父母·秦子忱
  第十五回 三奸设阱 五美潜踪·庾岭劳人
  第三十九回 花袭人因贫卖女 贾佩荃联谱认兄·兰皋主人
  卷二奸情类 王尹辨猴淫寡妇·余象斗
  第五回 哭穷途遁迹灌园 得乐地权时作仆·
  第九十二回 独对寒更英雄遇美 同归故里娇女思亲·陈少海
  三十七·
  第十二回 良宵春夜风淫雨乱·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醉春风·江左淮庵

    《醉春风》(又名《自作孽》)书叙明万历年间,苏州顾外郎之女大姐,生平以节烈自誓,嫁张财主第三子张监生为妻,遂称三娘。张监生奢华好色,未成亲前,与徐家大小娘子及大娘之女通奸,其家教书先生杨某帮闲隐瞒。及成亲,张监生仍与徐家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