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看花灯误入天台
山川灵异结成胎,肯把英才弃若灰。
为看花灯忽子夜,俄惊草舍巳天台。
文如倒峡诚佳也,武欲穿插臭美鞠。
莫怪声名伸海角,几人能得到蓬莱。
话说南直十六府中,惟松江府最近海。松江有四县,上海却正滨海。时天下虽极太平,亦未免海贼癣疥之疾时来侵犯,不是掠民间子女,即是劫库银。府城虽有总兵镇守,却又离上海尚有百里之遥,等得这里提兵进剿,他即退下海去,并不来与官军对敌。候得这里收兵离县,他又蜂拥而来,救掠如故。总兵索雄飞无法奈何,只得屯兵上海,此后稍觉宁靖;兵卒渐懈怠。
一日值索总兵生辰,大开筵席,在县中宴那些来与他祝寿的绅士。那日饮至黄昏,忽报四门火起,喊声大震。原来细作巳将索总兵生日并请酒演戏之事报知渠首,料必无准备,悄地渡过海面,轻骑掩至城壕。门卒果不提防,因得斩关突入。索总兵闻之,大惊失色,急叫备马,奈器械一时无及,而贼兵已至。雄飞知不能拒,抢得一柄短刀,杀伤数贼,飞马逃出南门。这些众亡命,见总兵已遁,大肆猖獗。正抢入兵库中抢掳,忽闻飕的一声,贼首已倒地。众贼急救看时。却是五六寸长的一枝竹箭射入咽喉,眼见气绝。随又连连箭响,并无虑发,一刹时就射死数贼。却更作怪,但闻箭响弦鸣,井术见有人张弓注矢,众贼尽以为神助。这些乌合之众所志不过财帛,看见势头不好,谁还冒死向前。便大叫风紧,都一涌退出,向北门而去。那些城守官兵,见贼去远,方整枪架炮,擂鼓播旗,耀武扬威的追赶了七八里而返。只算是远送一程,正合着两句俗语说得好:
当场不战,阵后兴兵。
话虽如此,终不然这射贼的箭果是神助?少不得也要还个亮头。原来这日一堂贺客中间有一个贺客苏紫宸,乃本府华亭县人。其父苏彦斋,乃是两榜,不曾出仕,早已亡过。亲叔诚斋,现任浙江钱塘知县。这苏紫宸,人物既生得伟秀,性情又复豪迈,十二岁就案首入泮,家人闻喜奔告,紫宸却浑若不知。一日读项羽传,少倦,乃掩卷叹遭:“千秋一日,事业谁知?想吾辈寄此蜉蝣,人生几何。若不学些奇术艺,做些奇事业,而后名成勇退,追赤松子之游,就如虱处裤档,蚌潜井底,不复知有天高地大景象。虽寿盈千岁,亦冥冥何益哉?但我父母早背,幸蒙叔父教诲,亦不过欲我显亲扬名。今虽做得一秀才,倒还好寻山间水,醉月吟花。倘不幸中了一个举人,再成一名进士,选了一个职司,拘着官箴,碍着政体,这一顶脑箍擅住了,那一腔豪兴觉得大不自在。姐今趁这未上脑箍之际,无拘无束,何辱何荣,领略山川名胜,赏鉴古今事迹,岂不大快人意?又何苦终日在宙下效这蝇声,把豪情爽气闷死在胸中,可不痴绝?”此念一动,便不喜读书,日逐带了近身伏侍的小厮,唤做剑童,瞒过诚斋,出缄游玩。这剑童年虽幼而力极大,紫宸心甚爱之。
一日正值元宵,合城大放花灯。紫宸来禀叔父,要去看灯玩耍。诚斋道:“汝年齿幼稚,正宜矢志鸡宙,以图上进,所谓幼而学,壮而行。若只是终日闲荡,岂不功课有亏,举业有废乎?汝今既然要去,我亦不好十分阻碍,但宜略一观玩,即便回来,勿得徜祥太久也。”因叫老仆苏定与剑童随着同去。紫宸唯唯受命,即同了剑童、苏定,一径离了府门,来到街市上一看,果然好盛灯。有前人诗句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玉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遥人柬。。
游妓皆敉事,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紫宸正观看时,忽又闻鸣罗击鼓,众人乱挤乱嚷的道:“迎龙灯来了。”紫宸听见,不胜之喜,即一挨两挨直挨到高坡上。立着一看,果见迎一条龙灯,头尾活动,盘旋曲折,甚是有趣。左右前后,都是些鳌山蜃海,鱼虾杂灯拥护,真个照耀得辉煌不夜,十分好看。紫宸看得高兴,竟忘情了,随着龙灯热闹,不知不觉的一路出城。又走了二三里,觉得足力已倦,方才想归。回头看时,却不见了苏定,剑童,心下着忙,急急寻路而归。幸尚有残灯映月,一路还不至十分黑暗,忙忙走到城边,时巳半夜,城门扃闭,眼见得不能入城。城外又无亲戚可依,这半夜怎剩区处?街上又家家收灯歇息,霎时寂然静悄。深悔自己忒孟浪了,以致如此。 正在徘徊,忽见一人走近,拱手道:“苏公于何故独自徘徊?夜已探矣,谅必不能入城,小鹿去此不远,何不移玉草宿,明晨待贫遭遇公子回府,何如?”紫宸见说,忙抬头看时,一个皓首童颜、黄冠白鏖的老道人。因想道:“我从不曾认得这个道人,如何便晓我是苏公子?莫非是甚游方拐子,见我年幼独行,欲要来诱骗我不成?但我今夜正无宿处,莫若将计就计,睡他一夜,且看他怎生设法来骗,与他打诨一番,倒也有趣。”
心下虽是这等想,然见其仪表非俗,亦不敢唐突。因揖道:“偶尔贪看花灯,不期城闭阻归。正在穷途狼狈,忽蒙仙丈垂悯,但不知紫府何处?素昧干生,怎好轻造?”那道人笑道:“九流一脉,三教同源,何云素昧。此去我庐甚近,但山野风味,恐有亵渎。若不鄙弃,便当引导。”言罢,即挥鏖前行。紫宸见其出言文雅,谅来不是甚拐子,也不推辞,在后追随。
走了一会,已是郊垌。再行数步,转过一堍小桥,却是一条山路,崎岖不堪行走。耳中松涛谡谩,猿叫哀哀,甚觉悲凉凄楚。紫宸想道:“西门之外。一向并未有山,怎么今晚却走出这条山路?好生古怪。”欲待不前,那道人望前乱奔,并不回顾。四望俱是旷野,竟不认得是甚去处。倘然落后,又恐迷路,只得紧紧跟走。觉得水尽山穷,转过一弯,忽见松林之内射出灯光来,才见人家。那道人住足道:“蔽庐已到,公子请进。”
紫宸举目看时,却是小小三间精舍,早有小童启扉,持檠接入。满阶瑶草,拂户奇葩。跨进斋中,只见竹床纸帐,丹灶茶炉,素琴挂壁,仿佛柴桑之趣;古墨悬轩,认是辋川之笔。紫宸不敢怠慢,忙整衣作揖而从。小童送茶,杯茗精洁,入口甘香。因问道:“仙丈大名尚未请教,此地何处,更望指示。”那道人笑道:“此地乃是刘阮误入之处天台山中。余也并无姓名,但幽栖于此,即以山名,为天台道人也。”紫宸见说惊想道:“松江若到天台,闻隔千里之遥,何不觉数里便到?想此老人必非凡俗。”因复起身拜谢,道:“弟子下土庸才,何幸得蒙仙丈接引?”天台道人微笑道:“适从海上归来,道经故里,因见花灯之盛,驻足逍遥。幸遇公子于途,观公子丰骨大类吾辈,故引到此。”紫宸道:“如此则仙丈亦系松郡人矣,敢问向居何处?族有何人?或可表扬道德,永垂不朽。”天台道人见问,忽浩然长叹,口占七言两句,答道:
已薄世情波底目,不知何事忆钱塘。
紫宸茫然不解,因见天台道入瞑目而坐,亦不再问。少顷,排列酒食,都是些冰桃碧藕,麟脯琅莱,俱非人世所有之品。童于进酒,紫宸举杯,真是琼液流霞。入口甜滥,顿觉神怡气爽。饮至半酣,紫震道;“愚意百岁如寄,蜉游几何,况人生饮啄,自有定分,即营营何益哉?今幸有缘相引至此,得瞻物外烟霞,不觉万念俱灰。伏祈仙丈收录丹台,采芝煮石,习炼长生。不知仙丈肯赐容纳否?”天台道人道:“公于名缓未脱,尘缘未断,苦乐未均,文章未了,正当驰骤于两都硕俊之间,岂暇与山栖谷隐者较量风月哉?”紫宸道:“仙丈所论虽是,但每思智如淮阴,才若膏莲,终不免长乐、采石之祸,况才智不及二公者乎?藏拙犹迟,何沦驰鄹?”天台道人笑道;“公子之论极高,但大块假我以文章,必须于宇宙之间横行一番,然后急流勇退,方为最上乘耳。”说罢,向童子道:“今夕苏公子在此,无以为娱,可令轻卿出来。”
童于应声入内。去不多时,引了一个绝色女子出来,向紫宸万福,慌得紫宸还礼不迭。天台道人命坐于侧,执壶行酒。紫宸省眼看那女子,年可二八,生得眼澄秋水,貌媚春花。紫宸虽系幼年,见那美色当前,不觉心摇目眩。因想道:“此老既巳修道,又何畜此尤物?果神仙亦有此乐耶?”正在呆想,只见天台道人笑道:“山野无以表敬,想是公子不悦。轻卿何不起舞,少助酒怀。”那女子领命,离席而起,整鬟理袖,款款盈盈的舞将起来。只见彩袖飞扬,香风馥郁,低徊如锦鸾展翅,矫举若索鹤乘轩,袅娜之态果然艳目。舞了一回,低啭莺声,口占《谒金门》一阕道:
仙家乐,依样画来潦草。罩袖红裙鞋底小,漫舞霓裳调。轻捷蜂腰纤巧,空腹如筒休笑。共醉金樽明月,晓看荷芦颠倒。
舞毕,微笑还坐。紫宸称羡不已。天台道人大笑遭:“公子爱之乎?此乃道家游戏,岂可着相。”因向女子道:“可还汝本来面目。”只见那女子就地一滚,却变作一个小小胡芦。紫宸不胜惊异。天台道人收来藏入袖中,道:“此非公子所好。”因命童子向石壁内取书二卷相授,道:“读此可作奇男子。但功成意遂,即宜勇退,乃为公子福。此地非久驻之区,宜速归去,免令叔悬望。”紫宸拜受:“重蒙赐以仙食,授以异书,高厚之恩,粉骨难报,但未知后会可期否?”天台道人道:“出海定海,即是会期。”
时天色已明,命童子引白鹤一只,叫紫宸跨上,令其闭目。即时腾空而起,惟闻耳畔风声,身子如在云雾中,顷刻之间,觉得身已着地。开眼看时,那骑来之鹤不见在跨下,再定睛一看,认得是自家门首,不胜惊喜。后人有诗咏之遭:
为看花灯忽遇仙,往还顷刻路盈干。
不须另叩元关要,已信壶中别有天。
且说苏定自那夜人从里一阵闹嚷,忽不见了公于,急得没法。忙与剑童喧呼喊叫,东西寻觅,哪里竟有个影儿?时已夜棵人散,家家歇患,谅无寻处。没奈何,回家嘉主人说“因迎龙灯,于众人忙迫之中,挤不见了公于。一时无处追寻,只得回来报知老爷。”诚斋见说,急得顿足捶脚,怒骂苏定怎么不小心照管,以致不见,又痛责剑童,怎不紧紧跟着,却有得失落。举家惶惑无措。反是诚斋亲女馨如小姐道:“看哥哥年纪虽幼,机智不群,决不落拐骗之手。迟早自能归来,爹爹不必忧心。”诚斋无奈且歇,次早着人四下寻访,杳无形迹。又贴招鸣罗,愿出百金为酬,却终不见有一些消耗。
光阴迅速,早逾两月。这日诚斋正独坐纳闷,忽见紫宸走入,忙立起来,认道:“是非吾侄紫宸耶?”紫宸忙趋而拜,道:“侄儿正是。”诚斋道:“是耶,非耶?梦耶,醒耶?自汝迷失之后,至今两月,无日不在这里愁闷,几乎使我寝食俱废。何处不着人寻到,不得一些踪迹。不知汝这几时流落哪里,怎地栖身,却直至今日才归?”紫宸闻言亦自惊讶,即将那夜看迎龙灯,主仆失散,不能进城,忽遇天台道人,引至天台山中,宿了半夜,今日跨鹤归来之事,从头至尾细细说了一遍,道:“侄儿只道昨夜之事,怎么却已两月?真乃山中七日世上千年矣。”诚斋见说,称奇不已,道;“古传费长房逢壶公及卫大丞遇负薪老人事,可知不诬。今我侄遇天台道人于穷途,亦可作他日佳话。此家门余庆,真千载奇逢,安知非长生之兆也?”说罢,即同入内。一家相见,不胜之喜,乃治酒庆幸不提。紫宸自归之后,日夕闭户书房,将天台道人所授之书时时阅习,不上一年,皆为腹中之物矣。正是:
灵敏宁无本,神仙会有原;
许多云与雾,吐纳在兰台。
说这诚斋,原以进士守制在家,其年服满,入都赴选。他本意原望造一京职,得近天颇,少展干生之志。不期因诚斋不去谄媚;竟点了外任浙江钱塘邑宰,不胜叹息,只得离京之任。因松江至浙甚近,将家属携带任所,只留紫宸伴着夫人,管理田园。这总兵索雄飞虽系武弁,却倒为人沉静慷慨,与诚斋性情相合,极是来往得好。值他生辰,诚斋虽不在家,却寄书回来分付紫宸,令其亲往拜贺。紫宸不敢迟延,即忙打点了礼物,到上海县拜索总兵的寿诞。本欲即归,因索总兵再三留住,这日筵宴,他也在贺客之内。正值饮酒之间,忽报海贼夺门而入,众客惊倒,总兵弃席。紫宸料得贼志于库,身边带有弩矢,肆筵之处恰近库房。即腾身上屋,潜伏槽溜之间,紧对必由之处,暗将一弩连三箭之法,射退贼众,保全上海县库。见赃去远,仍复跳下。
时有几个逃走不及的酒客,藏避在黑暗之处,看得十分清切,认得是苏紫宸,只是不敢则声。直至贼退,方才都走出来,惊问道;“不信世兄英年,却有如此妙技。若非射退贼人,不但县库被劫,吾辈亦皆为鱼肉矣。容向总台并邑尊言之,当速旌表,以志今日之奇。”紫宸笑道:“为国家守城,戮此乌合,乃分内应为之事。诸年伯欲为旌表,得无辽东豕耶?”众乡绅道:“此乃有功邦国,庇护全城,威振远迩的惊人快举,岂有默默不为表扬而虚此奇功乎?”其时上海知县金怀了,亦因贼至匿在桌下,闻得人声嘈杂,料必贼人去远,乃从桌下钻出,道;“苏世兄不必太谦,有拂诸老先生盛意。奉县还要奏功请旨,方显令名。”紫宸道:“虽蒙老父母作养,诸年伯推爱,但治生并不是好名之徒。况以些子微劳,即论为奇功,若较昔冯异,使治生罢却勋名,即非荣而反无耻矣。祈勿再以此挂齿颊,则治生感擞反深。”众人见他不矜其功,深相叹服,无不羡慕。后人有诗道:
文成绣虎并雕龙,退贼还教建武功。
学得天台三箭弩,胜他赤壁一东风。
说这苏紫宸自此之后,松江一郡尽耳其名,争欲与之结交,日日车马盈门。紫震烦扰不过,因见春景妍媚,向慕武林山水之胜,不若以探叔为词向彼一游,聊用避喧。算计定了,来与婶母说知;带了剑童,即日寓松。正是:
不堪结客场中扰,寄进西湖代杜门。
只因这一至浙,有分教:假斯文遗千秋之臭,识贤豪成一面之交。不知后事如何,下回自然分解。
评云;
篇首写海寇犯境,被弩而遁也。一搁搁起,却任意畅叙遇仙一段情景,连坤数纸,直至篇尾,才缴到神射。风息火惠处,忽然漾开另写。殆所谓“欲赋天台山,却指东海霞”者,真是奇情恣笔。且目曰“误入天台”,作者胸中,盖深恶相传刘阮之说污秽仙灵已甚,故此特以葫芦游戏拭净俗限。令读者望其题,疑作柳丝花朵,心魂摇曳之笔,而寻其义,实则风清月朗,千宣一碧之文;是又一误入天台也。噫,亦奇兵。
猜你喜欢 第四十八回 为月老伶鬟相匹配 述风流莺燕互喧嗔·西泠野樵 第三回 西花厅赴席无埙篪 南正院演书供色笑·天虚我生 第五十六回 舞彩衣瑛珠乍归省 集金钗柳燕共超凡·郭则沄 第32回 茶肆无聊畅谈漕弊 谩藏诲盗忽见奇人· 第十五回 约赴红灯主仆用计· 第十九回 献平远奉旨求婚 吴参军抗疏回主·佩蘅子 第129回 老安人房中自 朱媒婆巧用谗言·牛瑞泉 第一回 文富阁婴谐秦晋·云封山人 第七十一回 薛宝书一弹服冯富 桂廉夫折狱斩黄牛·陈少海 第十一回 李师师铺排风月好色贪财 沈子金卖俏行奸先娘后女·丁耀亢 叙·韩邦庆 第二回 痴情种梦里悟天缘· 连理树记·李昌祺 第三十八回 戈兵明主走东京·芙蓉夫人 第十一回 恶姻缘群牛喘月 巧会合众犬留花·苏庵主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