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回 文富阁婴谐秦晋

作者: 云封山人

  诗曰:

  风流何事不成群,智拙才唇各有情。

  异神奇葩夸富贵,埋蚊隐蛰诧青萍。

  退归林下怕山水,坐醉花间结晋秦。

  从此赤蝇凰糸足,枉教情薄似秋云。

  话说先朝全盛之时,四海共庆升平。武林西子湖边定香桥畔,有一个名园,唤做埋剑园,乃是钱塘蔡孝廉号其志的祖遗之园。他始祖曾为宋将,后来因见权臣持国,武将无功,遂罢官归隐。即于定香之侧,叠甫屏之石为山,引西湖之水为沼,花木成蹊,亭榭悉备,又将自己所佩的一口宝剑,埋于园中,以志不仕终隐之童。后来子孙相传,蓬以埋剑为名。止因宋没元兴,兵端不息,渐至年久事非,业成废圃,几为汾阳故宅。幸得其志性情,恰与始祖相符,遂又清复故址,从新修茸得朱栏粉膪,比旧更胜。但因性痹山水,将械中宅院封锁,与妻符氏并懂仆十余口,迁作园居。

  这年其志秋场报捷,未免忙了月余,久不窥园。一日稍暇,乃邀了一个莫逆好友,也是其年新中的举人,姓王名悦,两人极是意投道合,最相知的,所以这日其志一闲,就请了王悦来家,同至园中赏菊。两个正尔游玩,抬头忽见荷花池畔,太湖石前,数枝牡丹开得十分娇艳,色兼虹白,香韵袭人。忙近前玩之,方知乃是芙蓉,朵作千叶,大若牡丹,而芳香冠于群花。其志不胜奇喜,以为此地从不曾栽植,何忽得此妙种?灌园人道:“相公还末知此花奇处。初开时乃是雪百的,到得将残淡红,愈凋愈红,渐至谢落之时,色如喷血凝丹。必应相公今科连捷,故人杰地灵,生出这个祥瑞来。’其志笑向王悦道:”花岂无种而生?弟实不信。”王悦道;“怎么没有?昔时孝里庄园,从来不曾栽种牡丹,其年忽生出一种牡丹来,至明年三月花开,始知为紫色牡丹,甚是烂灿。时有观察某者,见花甚爱,欲分一株。可煞作怪,才掘下尺余,见一石如剑,约长二尺,如玉之润,似铁之坚,上篆二句道:‘此花琼岛飞来种,只许人间老跟看。’自此之后,其花遂凋,不复开矣。今吾兄此花褥无琼岛飞来之种乎?”其志道:“然则此花之下,亦有石剑在耶?弟但闻始祖之时,建造此园埋剑之传,以名是园,但亦失其处。若然,则始祖之剑或亦在此花下乎?今可掘之,以发数百年之奇,未为不可。”王悦止之道:“此乃灵芝发穗彩氅生花,是应吾兄发迹之瑞,岂以云仍相传之谬,而泄此实在之瑞征乎?”其志含笑而止。乃叫灌园人将酒席移在花前,玩赏尽欢而讫。两人就于园内书房安歇。次日复饮花前。一连作十日之饮,直至花残,王悦方别。其志即于花衅营一小阁,额为“文官”。这正是:

  爱花营小阁,征瑞启名园。

  说这王悦,自与蔡其志乡榜之后,同进都会试过三四次,却双双的再不能朱衣暗点,不觉年近五旬。其年又值大比,少不褥又要远行会试。王悦因与安人俞氏道:“我今年已半百,不能得一名进士,兼且后裔乏人,这一次倘又不中,则此生已矣。”安人道:“相公岂未见梁灏谢恩诗云‘饶他白发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时灏八十有二,而且状元及第。今相公尚才知命之年,岂云已矣?还期矢志而前,则青紫亦拾芥耳。”王悦道:“我岂不知,但前程渺渺,焉能逆料?今次进都,我欲多带千余白物,倘南宫侥幸,是不必言,若仍落孙山之外,则将所带之物干选一官。虽非显亲扬名,然出仕一番,庶不负生平所学,反是终甫捷径。不然老死场屋,冥冥何益?”安人道:“相公所算虽是,还宜激厉于金榜,更为尽善。”王悦道:“我岂不欲全美?奈恐遣命不然耳。”安人便不言语,即将家中所积,凑足千金。即约了其志,依旧同伴进都。

  —路看山玩水,耽耽搁搁,到得都中,恰好场期迫近,忙寻了下处,各将经史略一温习。到了这日,领卷赴考。三场既毕,果然学无老少,达者为先。王悦高高的中了第八名进士,殿试后,蒙御笔点入翰林,好不喜悦。其志垂头丧气,心中焦闷。看王悦兴兴头头去赴琼林宴,游街过了,谢座师,拜同年,忙了数日,方得空闲。其志欲辞王悦而归,王悦道:“以吾兄之高才,谅必抡元有待,特大气晚成耳。幸勿以不第为闷,而自挫青云之志。”其志叹了口气:“惭愧,若再三年,小弟望六矣。虽此心不灰,恐而视茫茫,而发苍苍,再欲如今日之文,犹为不才见弃,而况他日不复如是耶?功名之念,从此绝矣。”王悦道:“吾兄之意与弟相同。日前家中起身之时,与老荆商之,今次不中,恐此生已矣。故再三筹画,带得干余朱提来都,以作退步。倘果不中,欲就举人干选。不期侥幸得中,今俱原封在筐。兄如不弃,何不移弟之退步,作兄之小就?但不知兄以为何如。弟忝知已,故尽愚直告。若兄另有高见,则弟犹斥笑鹏之谓欤。”其志道:“蒙仁兄见谕甚善,但是兄之物,弟何敢假。”王悦道:“弟言实出肺腑,兄何作此套语?况君子有通财之义,且吾辈交游又非泛泛者之比。”说罢,即叫从人将行囊打开,检付其志收藏。其志再三称谢,即日自去营谋。事有凑巧,恰好南直松江府青浦县缺,是个上好的地方。其志忙又借了千余京债,将来上下使用。即链补青浦知县,限日赴任。其志不胜之喜,领了文凭,谢别王悦,又顺携家报,即日出京,一路归家。正是:

  得君轻借力,便是转身时。

  说这其志家中原是有余的,但进京时带的是不过盘费而巳。王悦之银,暂假一时之需,方得成就功名,正叫做“饥时得一口”。故一归家,即将所借之银连家书一并携了,亲身来至王悦家中致谢送还,王夫人收讫不提。自己乃择吉赴任,来至青浦县。这其志原系富学宿儒,缘命不该两榜,故草草而就,当日居官,自然十分名望。又喜松江府太守却是同乡夏英,甚是契合,不时照拂,故虽作县才二三年,倒也宦囊颇丰。后值抚按两司怪其志为人傲放,不肯迎奉,心中不喜,欲寻事故参究他。而蔡其志早暗知其意,也就学了渊明先生的高见,封印谢职而归。于埋剑园栽竹种花,看山玩水,或酒或诗,婆娑乐境。

  一日晨起,秋高气爽,其志不胜感慨,因拈笔作一绝,以志居休之乐。其诗云:

  凭君莫荚发芊芊,走马秋风曾少年。

  醉卧花闽琴作枕,在官那似在家闲。

  吟罢,投笔而笑。正欲呼饮,忽报翰林王爷拜。原来王悦亦与当道不和,又见宦途乏味,也即乞休而归,故来拜其志。其志忙出接见,各叙间阔之情。王悦道:“弟在都中,遥闻吾兄贤声远达,正拟召见金门,一快知己之意,何忽挂冠东门?”蔡其志道:“向蒙吾兄周急功名,至今铭感。但弟一行作吏,文雅多尽,日逐与乡里愚夫为侣,甚是苦海。幸得太守夏公不时以文墨盘桓,故能驻足三年。不然,则久已命驾归矣。后又阴知上司不悦,故弃此薄宦,解绶家居。如吾兄两榜名流,荣膺太史,正大丈夫得志之秋,小弟不胜仰望丰采,何亦遽然致仕,作莼羹鲈脍之思耶?”王悦道;“弟将进士二宇,抛向东洋大海。且枳棘满布长安,觉步步厌人。既不能作谔谔臣而勤职事,恐贻尸位之讥,稍效金楼子蜘蛛隐耳。”其志笑道;“我辈见识真乃相同。所谓长安尘土三千丈,何如白云探处耳。”二人说笑移时,王悦即欲别归,其志款留道:“既作闲人,又来忙了?小园玉芙蓉开得甚是灿烂,小槽新酿初熟,何妨花前月下,追昔日之乐?”说罢,一手拉王悦来至后园。

  文官阁中,早已有酒盈樽。二人东西坐下,王悦道:“追忆昔年初得此种,蒙兄花下留作十日之饮。彼时尚汲汲于功名,迄今退归林下,倏忽十有余载。时景虽移,而好花依旧。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耶!”其志道:“项羽垓下之歌,汉高沛邑之泣,同一意也。然吾辈既已归休,万念俱灰,要作天下第一等闲人。只喜今朝有酒,那念昨日无鱼,岂犹以死生为意?今日与兄必当尽醉花前,酣然潦倒,使花神亦羡吾辈之徜徉,得其乐而乐也。”王悦笑道:“人非木石,岂得无情?即玉英蓉白缟冰心,淡泊巳具,将残而忽又华丽,此亦绘事后索之见端。如吾等虽已心冷如灰,岂可无一热言以发其冷乎?”其志大笑道:“只要诗酒于醉乡砚田,那复问是非于今来古往!”二人正在谈笑,忽小童走到其志身边,近耳低低的说了些什么。其志忙立起身来道:“有屈吾兄宽坐,小弟一去就来。”王悦道:“蒙赐盛筵,已叨酩酊。兄请自便,小弟即此告别。”其志道:“兴犹未阉,何遂言别?略止片刻,弟去即来。”说罢,竟忙入内。

  王悦不知其志何事,见殷殷之意,岂好拂他兴致,只得坐下,静待其志出来。不斟进去一会,不见动静,乃起步庭前,看花消遣。忽见自己家人王德急忙而至,道:“老爷快些回去,家中夫人即刻午时产下一位公子,特着小人来请老爷。”王悦见说大喜,急起身向蔡管道:“可致意你家老爷,说我有要事,不得面别,明日再来请罪罢。”蔡管再三留住道:“请王老爷再坐片刻,家者爷就出来的。若王老爷去了,要责罚小人怠慢之罪的。

  正说不完,只见其志笑吟吟的踱了出来,道:“正欲追金谷之欢而尽一日之兴,何故竟思逃席?”王悦道:“非弟不欲尽兴。适有不得不去之事,故敢不别而行。”其志道:“有甚急事,却不能少留。想是怪弟失陪,故有此举,待弟吃个告罪杯如何?”王悦道:“忝在知己,岂复拘拘。不瞒兄说,适才小介来言,老荆举得一子,故急于欲归耳。”其志见说,不觉喜动眉宇道:“原来恭喜荣诞令嗣,可谓奇异。吾兄请坐,更有一言。”王悦无奈,只得坐定问道:“吾兄替李虚中之术乎?不然何以知为奇异?”其志遭:“兄产麒麟,定是庙廊之器,何必以弟晓算术而后知为英物乎?所称奇异者,适符巽索亦刻下举得一女,故尔失陪入内。今令郎恰是午时,年月日时相同。奠道老天无意,吾兄若不鄙弃,何不今日一言虚他时两好?不知吾兄以为何如?”王悦道:“蒙兄见论虽是,但俱在试啼之际,知蜉蝣螭蛄为生几何?弟恐日久事非,为异时之累。何不俟其既冠及笄之年,然后议及姻亲,乃为妥当?”其志道:“弟非不谅,但凡作事最宜巧合良逢。难得令郎小女更字相同,岂是巧合?今日恰值花下成盟,岂非良逢?而良巧兆其始,焉知不以为终乎?万一不虞于他日,也无伤乎其礼。得育则就今日之言,或不育,兄与弟俱为莫逆世交,肝胆相照,又可别较,何用泥于必可必不可之见,而违天意人事耶?”

  王悦见说,俯首半响,道:“承雅受殷殷,敢不如命。特惭愧不能仰扳耳。”其志笑道:“玉堂御柳,果不如河阳一县花耶?“言毕,相视而笑。王悦道:“既蒙不鄙,深切荣幸,明日当偕柯斧相求。但恐薄宦寒素,愧乏白壁为聘,奈何?”其志道:“兄又来迂阔了。虽诗之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盖恐人心难测,以为无征不信耳。今弟与兄既莫逆于心,事出至诚,即此花前两诺,千金莫易,岂必拘于俗套,以混吾辈之事?即欲执柯之人,亦俟请合卺之日可耳。”王悦大笑道:“兄真快人作事,豪爽若此,超出古人之上,弟愧不如也。”二人因说得投机,快饮沉醉,王悦方别而归。正是,

  片言花下盟金石,信是交深不用媒。

  自此之后,莫逆好友又成儿女亲家,比前更觉亲密。

  果是光阴迅速,不知不觉的,王悦之子又早七岁,生得眉清目秀,齿玉唇丹。王悦见其颖悟不凡,知书香可继,私心甚慰,即延名师教授。因其聪敏出萃,乃取名儒珍,号韫玉。这儒珍真个是聪明天纵,读书过目成诵,作文十分老练。时有一个同窗姓陈名秋遴,父亲坤化,曾做过广西布政,因老致仕在家。那陈秋遴亦生得面如冠玉,体若兼金。其敏慧与儒珍一般,年纪又仿佛,二人情同意合,最是说得来的。

  一日适值先生他出,王儒珍向先生案上将其诗稿窃看,忽翻着一笺,上面只写得一行诗题,是“雪珠咏”,却不曾落句。儒珍见了,不胜技痒,乃援笔咏成一律,向秋遴道:“偶得题于先生案头,潦草成句,望兄赐览,乞定推敲。”秋遴接过看毕,道:“尊咏甚佳,形容奇妙。小弟不量,即当续貂。”亦题一首于后。才写得完,忽先生突至,急欲收匿,早被先生看见,问道:“明宙净几,不去埋头课业,却在此写些什么?”秋遴知不能隐。乃出二诗呈上,道:“学生辈偶得题于先生诗稿中,稍为学步,不觉涂鸦,幸先生宥之。”先生接诗一看,见是“雪珠咏”,乃笑道:“此题因难于形容,我尚不敢落笔,不知做些什么在上面。”乃展开—看,只见第一首是王儒珍的,道:

  三千世界尽珠玑,来粟盏庭岂疗饥?

  谁遭玉龙鳞甲败,相看夜棹亦剡漠;

  鲛人泣下应时瑞,柳絮才高忆昔奇。

  漫坐楼头吟对酒,欲报白战赋全非。

  再看其次胨秋遴的,道:

  献瑞曾经蔡武时,醉看错发灞桥思。

  白成也得肥梅影,圃走焉能压竹枝。

  滚击鸳鸯声碎玉,猜疑腾六却如珠。 

  扫来试作陶家味,为问诗人如不如?

  先生看毕,击节道;“从雪字上分出珠字;似雪非雪,比兴人情,深得此题之旨。二诗翁仲,他日之功名,亦可见其大概矣。二子其勉之!我为尔师,亦自惶愧。”正是: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

  只因先生这一赞,有分教,文轸薄桂海,声教烛冰天。不知后事如何,下回自然分解。

  评云:

  论时文者,入手得一好势,则全体皆振,稗官亦然。若此回婴谐秦晋,不先写王之借钱成就功名,有造于蔡,而订姻时又多方顾虑推诿,令此举全出于蔡自情愿,则才一登场便如长途病马,入后惟觉涣散无力矣。至于王蔡年齿,彼此俱已周甲,而震巽才索,纵亦事理所有,宁两夫人又尽枯杨之栖乎?阅者殆不能无疑于此。不知伯喈方谐少年伉俪,而翁与遽已八旬。秉笔者于子虚乌有之事,往往故留一破绽示人,非以谴疑,正以释疑,谓我不过借翰墨以消遣长昼。而令彼信以为其人其事之真有,是愚之也,所不忍也。

猜你喜欢
  第七回 檐前鹦鹉小姑有口难防 室内鸳鸯贤嫂多情怂合·黄南丁氏
  第16回 宿山村侠士锄强 奉上谕贤臣升任·
  第十一回闺谑斋别·吴贻先
  第十八回苏知府螟蛉有子·
  第五十二回 群公子花园贺喜 众佳人绣阁陪新·陈森
  第五十一回 俏丫环妙语止伤心 好姊妹分襟齐下泪·天虚我生
  第一回 重庆一角大梁子·张恨水
  第十三回 唆天子正宫暗听 打西宫鲁妃吃惊·雪樵主人
  第十七回梅生用金寻媒妁钱婆定计谋贞女·风月轩入玄子
  第五十九回 安小姐平空及第 柳卿云抵死不从·
  第103回 于大人指引家丁 小义仆奔驰告状·牛瑞泉
  第三回 拒美色得美又多金 造假书弄假成真节·
  第七回 仁友前程奉吐真言·风月轩入玄子
  第十二回 讲维新副贡失蒙馆 作冶游公子出学堂·蘧园
  卷三盗贼类 周县尹捕诛群奸·余象斗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寐春卷·竹宅山人

    《寐春卷》,明清艳情小说,共十五回,竹宅山人撰。话说北宋末年江南水乡镇江城之一段风月趣事。时值北蛮强悍,时局动荡难安,那镇江城却仍是繁华一片,皆因南北远隔,蛮夷骚扰不及,故而不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昭妃艳史·

    《昭妃艳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六回,不题撰人。 话说金废帝海陵王初名迪吉,后改名亮,字元宫,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为人伪善奸诈,躁急多猜忌,残忍仕数。年十八,以宗室子为奉将军,迁骠骑上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