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回  满城风雨鸳离鸯

作者: 佚名

 诗云:

 
    小妇怨怨泼醋言,公爹暗中施诡端。
    风流俊秀神童子,而今往后有磨难。
 
  且说碧莲等人走到外房,黄氏只得随送,阳武见那女子出来,也立起了身,不敢看她。碧莲立住了脚,向阳武福了福,道:“王大爷我去了。”
 
  黄氏听见王大爷三字,早红了脸,不敢作声,勉强送了侄媳妇上轿,三步做了二步移,急忙忙过房向阳武道:“为何咱侄媳妇,认得你是王大爷,这也奇怪。”
 
  阳武道:“我略有些面善,却不认得是谁,为何她认得我?”
 
  黄氏十分疑惑,又怕漏了风声,不好意思,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寻想不透。
 
  少顷,阳武忙道:“虽是侄媳妇,却是谁家之女?”
 
  黄氏道:“是天桥范家之女,名唤碧莲。”
 
  阳武道:“是了!是了!我在范家处馆,她在爷娘家认得我的了,怕或对他爹爹,哥哥说了,怎好意思?”
 
  黄氏道:“我为了你,怕不得许多羞,只是咱大伯,看中咱的家私,若漏了风声,做出事来怎办?要我嫁人,便嫁了你。只是你目前不便往来,岂不我想了么?”又想了一想,道:“咱小兄弟极爱姊的,待我慢慢把我心上之事与他商量,咱两个且自快活。”正是:只图天长地永,那管雨打风吹。
 
  且说阳武又与黄氏弄了一夜,十五清早才回家去,被母亲姜氏骂了一场,阳武不敢抬头,也就罢了。
 
  且说碧莲看完花灯,这晚回去,只想再见情郎,思思念念心中好不难过。碧莲丈夫把那小小物儿乱戳,指望弄她喜欢。哪知她心中已有个人儿,碧莲只歪着头,扭着身子,由他弄了一会儿,不到十几回合便泄了。碧莲末尝到快乐,却被他弄了个乱槽槽,阴部湿了少许,碧莲取块巾儿擦了,只不理他。丈夫只得长吁短叹睡了。
 
  那碧莲与丈夫不谐,却和婆婆处得拢。第二日。一五一十,将三房奶奶留阳武在房,见其进去,只说是她黄家侄儿,谁知那阳武在咱家坐馆,难道我不认得的话,尽情与婆婆说了,那婆婆又与她公公说了。那刘老大思量:“待我借此为由,要她嫁人,不怕家私不是我的。”想这刘老大原是没用之酒徒,自己家私且败了大半了,去与一班无赖,类似武勇之流,同谋合伙,诈人东西,骗人酒食,在那一带,已是出名的了。
 
  刘老大这日就寻了武勇一班人商量这事,武勇道:“去年我曾晓得你三奶奶勾引那王家小官人,我留心在意,也打听了十来遭,再不见一些影响,如今既有这话,咱们守着你家三奶奶前后门,等王秀才进去,拿住了他,亦有何难,只是你老人家面上,不好看相。”
 
  刘老大道:“什么相干,我那三兄弟乃我继母所生,原和我不投缘,管什么体面不体面!”
 
  一无赖刘三,为刘老大本门弟兄,在旁道:“拿好不好,王家小官人是东昌府大爷,临清州大爷,考了第一名,乃提学道心爱之门生。咱们拿了奸,府里州里,为王家小官人面上,反将咱们难为起来,那时该怎么样处!”
 
  武勇在旁一想,道:“三哥说得也是,不如把你家三奶奶整日整夜留王官人在家奸氵㸒作乐,写了一张,不编那个出名,只写邻舍公具所闻之文,旧城,新城贴上几十来张,你只当揭了几张没头榜,去与他兄弟多多讲理,催其嫁人了,岂不全美。若是嫁了那王小官人,越发妙了。他前程干系,怕那先奸后娶的话,定会重重置财礼,送与大伯,那时,亦分些与咱兄弟们吃酒。”
 
  刘老大闻言,拍手称道:“妙!妙!妙!此计甚妙!明日寻个会做会写的,快写起来,大家夜里分头贴去,等到那三奶奶嫁了,分得好处,定然不会忘了两位兄弟。”武勇,刘三听了,心中欢言,散去了,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鸟。
 
  且说那阳武混过了元宵灯节,虽然提学道升任去了,不来岁考,范者才仍要儿子用心攻书,十五日考期,就把阳武请去坐馆。范者才第一夜盛席款待,依旧请耿青山过来,大家吃酒。
 
  席间耿青山道:“今年岁考,只怕明年录科,还是一个宗师。古人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二人三六九须做二篇文字,每月十六日,在我那里,同学联会作文,我便好立笔批阅了。”
 
  范者才道:“若得耿老先生如此鼓舞教训,小儿后来寸进,怎敢忘师恩德,良友琢磨,决当重报。”
 
  言罢,大家痛饮一番,方才散了。二人从此三六九作文,早起晚歇,愈加勤谨。
 
  不觉过了数日,阳武正在书房里,批点欧阳修之文集,得贵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道:“街上矮墙有人贴着一张纸,来往人看了,有的说是为王大爷的,小的悄俏搞了来,送与王大爷看,不知上面是说些什么?”
 
  阳武接在手里一着,却是张没头榜,上面写道:丁字巷街北,刘三秀才亡去。有妻黄氏生得美貌,年纪又小,不肯嫁人,亦不守寡,自夜与王家小官人通奸,我等邻居,本当捉住禀官,但思王官人年幼,尚图进步,若一到官,前程不保。可怜他母亲姜氏苦守一场,我等不忍为此。今后王官人不上门,黄氏自改嫁,即付之不言了,若自恋恋不舍,必然同众捉奸,决不轻恕,先此告知。
 
  众邻公具阳武阅过了,直惊得面如土色,话也说不出来了。得贯道:“小的不识字,上面说些什么?”
 
  阳武道:“你家爷与大爷不知道么?”
 
  得贵道:“谁合他说。”
 
  阳武道:“你到旧城,新城都看看去,有一张,揭一张,都替我揭了来,每张赏你一个钱,莫与人见到。”得贵应了,自去。哪知刘老大只是要惊动黄氏,逼她嫁人,原贴得五六十张,新城贴得多些。阳武那好友李正见了,各处替他揭去,一张亦没有。黄氏门首倒有两三张,林玉揭进去把与黄氏看。
 
  黄氏大骂道:“这定是欺心大伯听了他媳妇子小歪刺骨话儿,做出这没头榜来逼我嫁人,要吞我这一份家私,我便拼得不要,嫁了王郎,也了找终身大事,只是王大爷晓得不晓得?又不知在家里,在馆里?林玉你替我拿了一张,两处去寻他,叫他快快来商议。”林玉应了一声,拿了一张,忙忙去了。
 
  只道新城贴了不少,谁知旧城亦有十多张,被赵蒙子家揭了一张,晓得女婿同阳武是同窗朋友,现在他家处馆,遂吩咐小厮:“你快拿与你姑爷看。”小厮竟送与范同轩看了。
 
  那范同轩与阳武,原是极要好的,看见这一张,吓了一跳,急忙走到阳武房里,询其缘故,阳武道:“方才得贵亦揭一张进来,小弟正使他各处去看了,范大哥是哪里见的?”
 
  范同轩道:“是妻父那里送来的,旧城里都有,想是贴得极多了,怎么好?”
 
  正说着,只见得贵回来道:“一个新城里,都走遍了,只揭得二张。”言之末己,听见李正来,慌忙请进,拱手见后一讲。阳武方知新城里贴的皆是李正兄揭了,又谁知旧城里亦有。
 
  三人正商量这事,外面又传说,道:“黄奶奶教一个半大不小之管家在外。”
 
  阳武想道:“那定是林玉了。”阳武怕当着朋友面,不好讲话,自己走出来看,果是林玉。林玉说了来由,又说:“奶奶请大爷快快去商议。”
 
  阳武道:“了不得,他们写的,说要拿奸哩。只好等几时再作计较!
 
  最近三五日我决不敢轻入虎穴,多多拜上你家奶奶。”阳武只道瞒过了范李二人,谁知二人此时正在阳武背后,都已听见了。二人道:“我两人和你异姓兄弟,不消瞒我,你说个明白,为兄好替你计较。”
 
  阳武见已隐瞒不得,遂道:“惭愧!惭槐“小弟蒙黄氏要嫁作偏房,一时昏惑了,做了这事,如今也只好罢了。不是小弟亏心无义,外面张扬了,怎好再去妄想!”
 
  李正道:“这边还有商量。”对林玉道:“回去和你家奶奶说,嫁了王大爷,就是咱们嫂子了。如今只该收拾了细软东西回娘家去,有爹娘和爹娘说明,无爹娘和弟兄说明,住一年半载,冷一冷就好明正嫁人,王大爷就好央媒娶回家了。”
 
  范同轩道:“有理,有理,李大爷金玉之言,你快回复奶奶去。”
 
  林玉去了,想那李正平时虽少言寡语,遇事时,却也决策果断。林玉走后,阳武拉了李正,再到园上,三人坐定了。
 
  李正道:“此事,范老伯知否?”
 
  范同轩道:“家父尚不知晓。”
 
  李正道:“如今这情形,阳武还该匿影藏形些,过了三五日,就不怕他了,只须对令尊说家师将到了,在家读书到底有些不清净,不如去那东门寺院,小弟也带些盘费,趁读几日书,同做些文字,只怕同轩不要小弟来。”
 
  范同轩闻言,甚是佩服李正,忙道:“那会!那会!如此极妙!今晚小弟就对家父说了,择日便去。
 
  李兄何须带盘费都是小弟支值,只这寺院,小弟与那里和尚不相熟,李兄借得三间房便好。”
 
  李正道:“既然如此,小弟认了租屋,不带盘费津贴了,连小厮也不带一个,越觉清净,只是二兄先去,小弟且在城内打听打听,刘家可有人说话,为兄好代为周旋。”
 
  阳武听言,心中甚是感激,谢道:“二位兄长为小弟之事用心,其所谓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不知何以为报。”
 
  范同轩道:“且到寺中坐定,咱们三人结为兄弟,做个桃园三结义何如?”
 
  王李都道:“承兄不弃,极妙!极妙!”
 
  范同轩向父亲说下寺中读书活,又得李正肯去租房,早晚竭力用功,图个大进,范者才十分欢喜,取历日,择了二月初是日大吉,打发一个买办的大管家,一个粗做的上灶管家,小厮得贵随身服侍,热热闹闹,来到寺中看书。
 
  那老僧亲闻阳武才华,心中亦是喜欢,两下见了,嘱咐阳武用心读书,不必过多想那些身外之事。话虽如此,阳武又不免想念黄氏,有些孤凄不乐。要回家向母亲道知,又怕在家中走动,被人算计。只待这月将尽,才教得贯至家道:“提学道来了,大爷同你家大爷,搬到东门寺中看书,明早叫你老管家跟去认认路,好来通信。”
 
  黄氏知道阳武读书一事,亦道:“静室看书,极好的了,明早叫远儿来跟,相帮搬搬书也好。”
 
  到了初一,范同轩吩咐家僮,把书箱行李,尽情都搬到东门寺中,阳武独自一间房,好不难过。有曲为证:好支吾,黄昏时侯,把眼揩枯,三星翻凑参商教。未关门,空对着,剩枕馀衾,浅檐低庑,明柳香花,两相辜负,迷离醉态有谁扶。把春光尘上,谁信道溷堕新江,泥沾轻絮,飞竹彩凤,啼残杜守,划地暗踟蹰,相思努,自桃情檐自胡涂。
 
  莫说阳武在寺中读书,思念黄氏合那紫依、玉珍与云芝。那四人亦是无时无刻不想阳武,那黄氏思念之情,更是一日三秋,不知掉了多少相思泪儿,只不知几时才会得阳武。
 
  忽一日,黄氏正坐房里沂怄害病,丫头冰儿跑进来道:“莫爷来了!”
 
  黄氏忙立起身来,只见她兄弟黄三郎踱步而入。
 
  三郎作了个揖。黄氏让他坐了。三郎道:“姐姐晓得外面许多口舌么?”
 
  黄氏道:“这定是恶大伯做下计较,逼我改嫁,要占我这分家私,我决不与他干休!”
 
  三郎道:“干休!干休!他带了那帮无赖,到我家来上复,抽中取出那没头榜,道:‘守得便守,守不得何苦露丑,教我兄弟做不得人!’”
 
  黄氏道:“如何如何!我说是他的计较。我偏不嫁人,他怎么了我!”
 
  三郎道:“不是这般说,他们二十七八就来的,大哥不好轻易复他,昨夜与我商议,说二姐姐才二十多岁,日子正长着哩,若守得便好,不要入别人圈套,我与姐姐过的更好,故此自己走来,问二姐姐心里话,不要瞒我,才好商量。”
 
  低低又道:“王官人来走,有这话没有,你兄弟不是外人,说明才好。”
 
  黄氏红了脸道:“亲兄弟面前怎好瞒你。”说完又住了口。
 
  三郎通:“有没有,怎么又不说明。”
 
  黄氏吞吐了一会儿,只得应道:“羞人答答的,只管问他作甚,只是我心里决定要嫁他的,若不容我嫁他,一条白巾悬梁自缢,连兄弟也不得见面了。”说着便哭,哭个不住。
 
  三郎道:“怎么了?那刘老大还说不许嫁王官人哩,你倒这般坚执,咱们同一父母所生,见你这样光景,心中不忍,我细细想将起来,你如今只该把卖得的东西,逐渐地卖了,一二百亩田地,连这所房子,是刘家门里分授的,再卖不得,只那些家什,卖得的也卖他几件,收拾完了,才悄悄把箱笼搬回咱家去,搬完了才和他说,我自叫轿子接你到咱家,只说慢慢女家择亲,男家受聘,明公正气,不怕他怎的,嫁不嫁王家小官人,也慢慢商量,我明日和大哥回拜他们,只说女人见识,怎好真说!伤了兄妹姐弟情分,从容计较了,再来回复,大约年纪小小的,多半是改嫁,如此好么!”
 
  黄氏才收住了泪道:“你念亲姐弟之情分,商量的极好,只是我到底要嫁王家的呢。”
 
  三郎一听,急道:“你好是糊涂,慢慢再处,难道是你亲兄弟不肯么?”
 
  黄氏道:“他是天下之才子,我若嫁了他,将来定有好处。兄弟你若成就了我,你姐姐替你磕头。”
 
  三郎道:“晓得了,我且回去。”黄氏再三不放,留他吃了饭,才别了自去。
 
  黄氏送兄弟到门首,见兄弟走得远了,呆呆立着,恰像阳武走来,心不可知。立了一会,叹了口气,打怅进去,见一个起课之算命先生,手里摇着课简,走到门道来了。
 
  黄氏叫林玉叫住,引到厅上来,要他起课。黄氏拿着课简,对天祷告,问:“王官人,可得成婚?”
 
  接着问他平安,又问:“他几时得来?”
 
  先生问:“上姓?”
 
  黄氏道:“是王。”
 
  先生把卦轮算一番,又问:“何事?”
 
  黄氏道:“婚姻的。”
 
  先生道:“好六合卦,必然成就,只是货蛇活世,见迟些。”
 
  黄氏又道:“那人平安么?”
 
  先生笑起来道:“奶奶,咱晓得那人是谁?”
 
  黄氏道:“问新郎?”
 
  先生道:“新郎有何不平安?。”
 
  黄氏又问道:“几时得来?”
 
  先生道:“一卦里那里问那许多事,若论货蛇活世,不像来的,六合卦又是到底来的。”
 
  黄氏取出课钱,打发了先生去后,没精打采,走了进去。
 
  有曲为证:
 
    手执着课简儿深深下拜,扑籁籁止不住泪珠儿下来;
    祝告他姓名儿,就魂飞天外,
    一问他好不好,再问他来不来,
    总只问两个的终身也,须是好歹无更改。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七章 构成冤狱·董荫孤
  第七十三回 烟花女禅堂遇熟客·储仁逊
  第二十七回 玉趾暗来会心情脉脉 高轩乍过握手话绵绵·张恨水
  第三十七回 定襄伯移节领黄图 荣国府剪花赏元夕·郭则沄
  第六十三回 火兽无功遭急雨 娇鸾转念悟慈云·蔡召华
  第十七回 客船上萍踪遇旧人 给孤寺乌栖食残米·丁耀亢
  第四回 王夫人含饴弄孙 史湘云遗孤诞女·顾太清
  第五十四回 鸳鸯帐新妇听经 锦屏女送夫赠衲·梦笔生
  第89回 于大人怜民接状 书房内神鬼泄机·牛瑞泉
  第九回 女天子宫禁谈龟·西泠狂者
  第二十三回 多情种哭奠招魂 老雪婆远行通信·佩蘅子
  第十七回 十三旦应聘返京师 胡宝玉束装游广省·梦花馆主
  第十章·徐枕亚
  第十二回 三更圆梦规劝良人 五夜寒衾思怀吉士·黄南丁氏
  第十一回 康老翁问疑省难 螃螗山桃亭饯别·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醉春风·江左淮庵

    《醉春风》(又名《自作孽》)书叙明万历年间,苏州顾外郎之女大姐,生平以节烈自誓,嫁张财主第三子张监生为妻,遂称三娘。张监生奢华好色,未成亲前,与徐家大小娘子及大娘之女通奸,其家教书先生杨某帮闲隐瞒。及成亲,张监生仍与徐家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品花宝鉴·陈森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鱼水谐·不题撰人

    《鱼水谐》,明清艳情小说,共十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成化年间,江西南昌府富春县四都庄有一财主,姓章名芒,字瑞生,为人厚道,心底善良。家有贤妻何氏,生得二子,长名安杰,次名顺发。这章家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