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高斋诗话 全文

  一、荆公桃源行 

  荆公《桃源行》云:“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指鹿为马,乃二世事;而长城之役,①乃始皇也。又指鹿事不在望夷宫中。荆公此诗追配古人,〔惜乎用事失照管为可恨耳。〕②(《丛话》前三、《玉屑》七、《诗林》一、《竹庄》九)  

 ①“役”,原作“后”,据《诗林》校改。 

 ②《竹庄》无此语。  

  二、东坡诗用老杜诗意 

  子美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坡《题真州范氏溪堂诗》云:“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盖用老杜诗意也。(《丛话》前九)  

  三、白诗言琵琶 

  白乐天《琵琶行》云:“曲罢曾令①善才伏”,而善才姓名不见于传记。后见《琵琶录》云:“元和中曹保有子善才,善才有子纲,皆能琵琶。”又有裴兴奴与曹同时。《乐府杂录》云:“纲善为运拨,兴奴长于拢捻,时人谓纲有右手,兴有左手。”乐天又有《听曹纲琵琶示重莲诗》,曰:“谁能截得曹纲手,插向重莲红②袖中?”(《丛话》前十六)  

 ①《香山集》“令”作“教”。 

 ②《香山集》“红”作“衣”。  

  四、燕飞飞 

  退之诗云:“柳花还漠漠,江燕正飞飞”,盖取老杜“清秋燕子正①飞飞”。老杜又取《古乐府》陆机《悲哉行》云:“飞飞燕弄声。”(《丛话》前十七)  

 ①《少陵集》“正”作“故”。  

  五、樱桃荐酪 

  牧之《和裴杰新樱桃诗》云:“忍用烹骍①酪,从将玩玉盘。流年如可驻,何必九华丹?”唐人已用樱桃荐酪也。(《丛话》前二十三、《总龟》后二十七)  

案:此则亦见《侯鲭录》。  

 ①《全唐诗》十九“骍”作“酥”。  

  六、举世尽从愁里老 

  山谷尝云:“杜荀鹤诗‘举世尽从愁里老’,正好对退之诗‘谁人肯向死前休’。”(《丛话》前二十三、《玉屑》十六、《野客丛书》七〔《丛谈》三〕)  

案:此杜荀鹤《秋宿临江驿诗》句云:“举世尽从愁里老,谁人肯向死前闲。”  

  七、王禹偁知丁谓不忠 

  吕献可诲尝云:“丁谓诗有‘天门九重开,终当掉臂入’,王元之禹偁读之,曰:‘入公门犹鞠躬如也,天门岂可掉臂入乎?此人必不忠。’后果如其言。”(《丛话》前二十五、《玉屑》十二、《宋纪》六)  

  八、汪彦章上蔡元长诗 

  汪彦章《上蔡元长诗》云:“班立青云腰佩玉,手持洪造印涂金。”(《丛话》前二十五)  

  九、祖无择晚娶 

  祖无择晚娶徐氏,有姿色,议亲之时,无择为馆职,徐氏必欲訾①相其人,而无择貌寝,恐不得当也。同舍冯当世丰姿秀美,乃谕媒妁,竣冯出局,扬鞭跃马经过徐居,曰:“此祖学士也。”徐窃窥甚喜,成婚始寤②其非,竟以反目离婚。欧公尝作诗云:“无择名声③重当世,早岁多奇晚乃偶”,盖为此也。(《丛话》前二十九、《宋纪》十八)

知东坡引用此诗也。(《丛话》前四十一、《野客丛书》六〔《丛谈》二〕)  

  一四、千里埋冤对一门侥幸 

  郑可简以贡茶进用,累官职至右文殿修撰,福建路转运使。其侄千里,于山谷间得朱草,可简令其子待问进之,因此得官。好事者作诗云:“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而千里以从父夺朱草以予子,譊譊不已。待问得官而归,盛集再庆,亲姻毕集,众皆赞喜。可简云:“一门侥幸”,其侄遽云:“千里埋冤。”众皆以为的对。是时贡茶,一方骚动故也。(《丛话》前四十六、《总龟》后三十)  

  一五、诗咏玉蘂花 

  唐人《题①唐昌观玉蘂花诗》云:“一树珑松玉刻成,飘廊点地色轻轻。〔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阶前碎月明。”〕②今玚花即玉蘂花,③王介甫以〔之〕④比玚,谓常用此玚字。盖玚玉名,取其白耳。鲁直⑤又更其名为山矾,谓可以染也。庐陵段谦叔,〔多闻士也,〕⑥家〔藏异书古刻至多,〕⑦有杨汝士《与白二十二帖》云:“唐昌玉蘂,以少故〔见〕贵〔耳。〕⑧自来江南,山山有之,土人取以供染事,不甚惜也。”则知玚花之为玉蘂,断无疑矣。⑨传子容见此帖,乃作绝句,云:“比玚更矾总未佳,要须博物似⑩张华。因观异代前贤帖,知是唐昌玉蘂花。”(《丛话》前四十七、《山谷诗内集注》二十、《诗林》二、《云麓漫钞》四、《云谷杂记》四、《历代》五十、《宋纪》三十一)  

案:《渔隐丛话》与张淏《云谷杂记》卷四,《历代诗话》五十,均有考,语繁不备载。  

 ①《历代》“唐人题”作“王建”。 

 ②《云麓漫钞》、《山谷诗注》无此二句。 

 ③《历代》“花”下有“也”字,《云麓漫钞》同。又无下句“王”字。

④《诗林》、《历代》有“之”字。 

 ⑤《云麓漫钞》、《山谷诗注》“鲁直”作“山谷”。 

 ⑥《云麓漫钞》、《山谷诗注》无此四字。 

 ⑦《云麓漫钞》、《山谷诗注》无此七字。 

 ⑧《历代》无“见”字、“耳”字。 

 ⑨《云麓漫钞》、《山谷诗注》、《云谷杂记》引至此。 

 ⑩《宋纪》“似”误作“是”。  

  一六、汪彦章诗本山谷句意 

  山谷诗云:“山椒欲雨好云气,湖面逆风生水纹。”汪彦章诗云:“野田无雨出龟兆,湖水得风生縠纹。”(《丛话》前四十九)  

  一七、荆公论秦少游诗 

  少游在蔡州,与营妓娄婉字东玉者甚密,赠之词云:“小楼连苑横空”,又云“玉佩丁东别后”者是也。又《赠陶心儿词》云:“天外一钩,横月带三星”,谓心字也。①叶致远屡对荆公称秦少游诗。公尝有别纸,云:“秦君之诗清新婉丽,鲍、谢似之。”又云:“公爱秦君数口之,今得其诗,手之而不释;然闻秦君尝学至言妙道,无乃笑吾二人嗜好异乎?”盖少游尝为道士书符咒水,故公有是语。(《丛话》前五十、《历代词话》五引作《高斋词话》)  

案:胡仔云:“东坡尝有书荐少游于荆公,云:‘向屡言高邮进士秦观太虚,公亦粗知其人,今得其诗文数十首,拜呈,词格高下,固已无逃于左右。此外博综史传,通晓佛书,若此类未易一一数也。’荆公答书云:‘示及秦君诗,适叶致远一见,亦以谓清新妩丽,鲍、谢似之。公奇秦君,口之而不置;我得其诗,手之而不释。又闻秦君尝学至言妙道,无乃笑我与公嗜好异乎?’二书所云如此。高斋以谓叶致远屡对荆公称秦少游诗,尝有别纸,真误也。东坡谓少游通晓佛书,故荆公有秦君尝学至言妙道之语。高斋以谓‘少游尝为道士书符咒水’,又诬也。”  

 ①《历代词话》引至此。  

  一八、赵循道诗警句 

  赵企循道以长短句得名,所为诗亦工,恨不多见。尝记其警句云:“愁从竹叶杯中去,老向菱花镜里来。”“几夜已生蝴蝶梦,三年辜负鹧鸪班。”“青镜①不览一两日,白发又②添三四茎。”(《丛话》前五十二、《宋纪》三十八、《词林纪事》八)  

 ①《宋纪》“镜”作“铜”。 

 ②《宋纪》“又”作“已”。  

  一九、格言诗 

  国初有名人作《座右铭》云:“避色如避雠,避风如避箭,莫吃空心茶,少餐中夜饭。”有驿舍壁间题诗云:“逢桥须下马,遇夜莫行船。”此语可为道途之戒。(《丛话》前五十四)  

  二○、章子厚刘子先诗 

  章子厚尝与刘子先〔定〕①有场屋之旧,又颇相厚善。〔子厚居京口,子先守姑苏,以新酝洞庭春寄之。子厚答诗云:“洞霄宫里一闲人,东府西枢老旧臣。多谢姑苏贤太守,殷勤分送洞庭春。”其后〕②隔阔十年,子厚拜相,亦不通问,寄书诮③其相忘远引之意。子先以诗谢曰:“故人天上有书来,责我疏愚唤不回。两处共瞻千里月,十年不寄一枝梅。尘泥自与云霄隔,驽马难追德④骥才。莫谓无心向门下,也曾终夕望三台。”公得诗大喜,即召为宰属,遂迁户部侍郎。(《丛话》前五十五、《玉屑》十、《宋纪》三十五)  

 ①《宋纪》无“定”字。 

 ②《玉屑》无“子厚居京口”至此数语。 

 ③《玉屑》“诮”作“请”。 

 ④《宋纪》“德”作“骐”。  

  二一、诗句同意 

  东坡长短句云:“村南村北响缫车。”参寥诗云:“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住①翠微。”秦少游云:“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三诗大同小异,皆奇句也。(《丛话》前五十六、《玉屑》二十、《总龟》后四十四)  

 ①《总龟》“住”作“在”。  

  二二、诗用蜗角事 

  乐天诗:“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而偶对各有所长。吕吉甫云:“南北战争蜗两角,古今兴废貉同邱。”山谷云:“千里追奔两蜗角,百年得意大槐官。”又云:“功名富贵蜗两角,险阻艰难酒一杯。”洪龟父云:“一朝厌蜗角,万里骑鲸背。”(《丛话》后十三)  

案:此则亦见吴幵《优古堂诗话》及吴曾《能改斋漫录》。  

  二三、荆公悔少作题金陵此君亭诗 

  荆公《题金陵此君亭诗》云:“谁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才老更刚。”宾客每对公称颂此句,公辄频蹙不乐。晚年与平甫坐亭上,视诗牌曰:“少时作此题榜,一传不可追改,大抵少年题诗,可以为戒。”平甫曰:“杨子云所以悔其少作也。” (《总龟》后五、《玉屑》十七、《宋纪》十五)  

  二四、荆公作池上看金沙诗 

  荆公荐进一、二寒士,位侍从,初无意于大用。公去位后,遂参政柄,因作诗寄意云:“故作酴醿架,金沙秪漫栽。似矜颜色好,飞度雪前开。”(海盐张氏影印元大德刊本李璧《王荆文公诗笺注》卷四十注引)  

  二五、少游词 

案:《历代诗话》卷五引《高斋词话》云:“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东坡曰:‘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东坡曰:‘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坡又问别作何词?少游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东坡曰:‘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少游问公近作。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曰:‘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若援前《历代词话》引17条少游在蔡州云云诸语,亦作《词话》之例推之,或此亦《诗话》中语。

猜你喜欢
  王埜·唐圭璋
  丁谓·唐圭璋
  第三章 祖师说法·屠隆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三·邵雍
  ◆东山先生赵汸(东山存稿)·顾嗣立
  李子昌·隋树森
  附录:元戏曲家小传·王国维
  病中杂诗(九首)·林徽因
  卷五·郭则沄
  二集卷二十九·乾隆
  卷四·魏源
  卷九十·陈廷敬
  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御选明诗卷一百五·康熙
  卷一·文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167_1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

  • 坦庵词 全文·赵师侠

    万年欢电绕神枢,华渚流虹,诞弥良用佳辰。万宇讴歌归舞,宝历增新。四七年间盛事,皇威畅、边鄙无尘。仁恩被,华夏咸安,太平极治欢声。重华道隆德茂,亘古今希有,揖逊重闻。圣子三宫欢聚,两世慈亲。幸际千秋圣旦,_镐宴、普率惟均。封

  • 笺注陶渊明集卷之九·李公焕

    集圣贤群辅録上明由暁升级宋均曰级䓁差政所先后也必育受税俗宋均曰受赋税及傜役所冝施为也成愽受古诸朱均曰古诸侯职䓁也陨丘一作立受延嬉宋均曰延长嬉兴也主受此録也右燧人四佐燧人出天四佐出洛宋均曰出天天所生出洛

  • 卷一百八十·毕沅

      ◎宋纪一百八十 ∷起玄黓涒滩八月,尽阏逢掩茂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咸淳八年元至元九年   八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乙巳,元主归自上都。   张贵既入襄阳,吕文焕固留共守。贵恃其

  • 卷一经一·何良俊

    经者常也,言常道也。故六经之行于世,犹日月之经天也。世不可一日无常道,犹天地不可一日无日月。一日无日月,则天地或几乎晦矣。一日无常道,则人世或几乎息矣。故仲尼之所以为万代师者,功在于删述六经也。先儒言经术所以经世

  • 卷之七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十国春秋卷二十二·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唐八王崇文王彦俦何敬洙柴克宏王崇文字光福吴功臣绾之子也为人重厚儒雅博综经史以门第壻于义祖出为歙吉二州刺史庐陵民尚气喜讼以先止为怯号难治崇文一以法治之不少贷讼为衰息迁百胜军节度使建州初平以

  • 周顺昌传·张廷玉

    周顺昌,字景文,江苏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任命福州推官。逮捕惩处税监高肕的爪牙,一点也不留情。高肕激发人民发生事变,劫持侮辱巡抚袁一骥,把他的二个儿子作为人质,并将副使吕纯如也抓做人质。有人建议让周顺昌去

  • 卷七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七十四歌颂十四【词臣六】圣夀万年普天同庆诗【七言律八首有序】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臣】郑开极【臣】谨按周易恒卦之象曰圣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盖自古帝王乘乾御籙必上协天心久膺

  • 卷四十·李明复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義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四十宋 李明復 撰襄公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晉悼公三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薜伯伯小邾子于溴梁戊寅大夫盟謝湜曰平公新立會諸侯盟于溴梁繼先君之烈也大

  • 卷五·孙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尊王发微卷五宋 孙复 撰僖公名申庄公子闵公庶兄惠王十八年即位僖諡也小心畏忌曰僖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威自灭遂二十年用师征伐皆称人者以其攘夷狄救中国之功未着微之也案庄三十二

  • 卷一百三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三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十一朝礼宋史礼志宋承前代之制以元日五月朔冬至行大朝会之礼乐志建隆元年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皇帝临轩为隆安王公出入为正安皇帝

  • 卷六十六·道世

    △怨苦灾第七十七(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夫三界轮转,六道侵移。神明不朽,识虑冥持。乍死乍生,时来时往。弃舍身命,草筹难辩。唯大地丘坑,莫非我故身;沧海川流,皆同吾泪血。以此而观,谁非亲友?人鬼虽别,生灭固同。恩爱之情,时复影响

  • 大光明藏下卷·宝昙

    前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嗣法镇州临济义玄禅师师初在黄檗会中。第一座勉令问话。师乃上问曰。如何是佛法的的意。黄檗便打。如是三问。三回被打。将辞往诸方。第一座告黄檗曰。义玄上座虽是后生。却甚奇特。来辞和尚。愿

  • 卷第八十六·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禅何等为十所谓常乐出家清净禅舍一切

  • 卷第八·宗密

    圆觉道场禅观等法事礼忏文卷第八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 宗密 述 第十上 (金刚藏十六唱。七十偈。忏疑慢)。 叹佛 如来应正等觉。成正觉时。於一切义。无所观察。於法平等。无所疑惑。无二无相。无行无上。无量无际。远

  • 西湖杂记·袁宏道

    《西湖杂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开篇先总体介绍西湖最美丽的景色:在一年中最美的是春天和月夜,在一天中最美的是日出前和日落后的雾气。然后详写西湖春天的风景,尽管好友石篑催着去其他地方看梅

  • 老子翼[四库本]·焦竑

    明代评注老子的著作。三卷。明焦竑著。焦竑(1540—1620),字漪园。死后谥文端。江苏南京人,原籍山东日照县。二十三岁师耿定向,开始研习王学。二十五岁中乡试举人。二十七岁主教正书院。三十三岁与李贽交好。四十七岁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