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一

崔珏

崔珏字梦之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诗一卷

道林寺

临湘之滨麓之隅西有松寺东岸无松风千里摆不断竹泉泻入于僧厨宏梁大栋何足贵山寺难有山泉俱四时唯夏不敢入烛龙安敢停斯须远公池上种何物碧罗扇底红鳞鱼香阁朝鸣大法鼓天宫夜转三乘书野花市井栽不着山鸡饮啄声相呼金槛僧回步步影石盆水溅联联珠北临高处日正午举手欲摸黄金乌遥江大船小於叶远村杂树齐如蔬潭州城郭在何处东边一片青馍糊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长卿之门久寂寞五言七字夸规模我吟杜诗清入骨灌顶何必须醍醐白日不照耒阳县皇天厄死饥寒躯

明珠大贝采欲尽蚌蛤空满赤沙湖今我题诗亦无味怀贤览古成长吁不如兴罢过江去已有好月明归途

美人尝茶行

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闲教鹦鹉啄牕响和娇扶起浓睡人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朱唇啜破绿云时咽入香喉爽红玉明眸渐开横【一作转】秋水手拨丝篁醉心起台时【一作前】却坐推金筝不语思量梦中事

门前柳【第一句缺一字】

门前蜀柳 知春风澹暖烟愁杀人将谓只栽郡楼下不知迤逦连南津南津柳色连南市南市戎州三百里夷陬蛮落相连接故乡莫道心先死我今帝里尚有家门前嫩柳插【一作披】仙霞晨沾太乙坛边雨暮宿凤凰城里鵶别来三载当谁道门前年年绿阴好春来定解飞雪花雨後还应庇烟草忆昔当年栽柳时新芽茁茁嫌生迟如今宛转稊着地常向绿阴劳梦思不道彼树好不道此树恶试将此意问野人野人尽道生处乐为报门前杨柳栽我应来岁当归来纵令树下能攀折白发如丝心似灰

岳阳楼晩望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怀沙有恨骚人往鼔瑟无声帝子闲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哭李商隐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一作黄】壤抱长叹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乾风雨巳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只应物外攀琪树便着霓裳【一作衣】上绦【一作玉】坛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絶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和友人鸳鸯之什

翠鬛红衣【一作毛】舞夕【一作落】晖水禽情似此禽稀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共【一作并】飞映雾乍【一作尽】迷珠【一作金】殿瓦逐梭齐上【一作还似】玉人机采莲无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一作候】尔归

寂寂春塘烟晩【一作晓】时两心和影共依依溪头日暖眠沙稳渡口风寒浴浪稀翡翠莫夸饶彩饰鸊鹈须羡好毛衣兰深芷密无人见相逐相呼何处归

舞鹤翔鸾俱别离可怜生死两相随红丝毳落眠汀处白雪花成蹙浪时琴上只闻交颈语牕前空展共飞诗【一作时】何如相见长相对肯羡人间多所思

有赠

莫道粧成断客肠粉胸绵手白莲香烟分顶上三层緑劒截眸中一寸光舞胜柳枝腰更软歌嫌珠贯曲犹长虽然不似王孙女解爱临卭卖赋郎

锦里芬芳少佩兰风流全占似君难心迷晓梦牕犹暗粉落香肌汗未乾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岁岁看

和人听歌

气吐幽兰出洞房乐人先问调宫商声和细管珠才转曲度沈烟雪更香公子不随肠万结离人须落泪千行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红脸初分翠黛愁锦筵歌板拍清秋一楼春雪和尘起午夜寒泉带雨流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莫辞更送刘郎酒百斛明珠异日酬

水晶枕

千年积雪万年冰掌上初擎力不胜南国旧知何处得北方寒气此中凝黄昏转烛萤飞沼白日褰帘水在簪蕲簟蜀琴相对好裁诗乞与涤烦襟

席间咏琴客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楚王宫地罗含宅赖许时时听法来【早梅赠李商隐见商隐集注】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九十一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五·彭定求
  张拭·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六十四·吴景旭
  ●卷十七·丁绍仪
  第十二出 焚券·李渔
  登徒子好色赋译文·宋玉
  ●琴心记目录·孙柚
  第十六出 夫妇死节·王世贞
  目录·沐昂
  卷十·侯克中
  卷四百八·陈廷敬
  序·佚名
  佚名诗格·佚名
  樵云独唱巻二·叶颙
  目录·邵亨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铁牛翁何景福(铁牛翁遗稿)·顾嗣立

    景福字介夫,睦之淳安人。宋大理寺大卿梦桂族孙,常以任重致远自期,故自号曰「铁牛子」。以所遇非其时,累辟不赴,晚年避地武林。兵定后,始归乡里,诗酒自娱,以终其身。有《铁牛翁诗》一卷,多所散失。卒后十余年,从孙如晦为集其遗稿

  • ●丙辰(咸丰六年)·林占梅

    错成错已错成可奈何?黄金虚掷任媕娿。悔将肘腋飧狼腹,忍见门庭置雀罗!卅载交人知己少,半生累我爱根多;古今二者同堪叹,太息鱼门与老坡(程鱼门太史)!频年曲,答萧荐阶(国香)茂才见赠之作赠作以「频年」二字为起句,故仍用此作答,命曰「

  • 卷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一游龙门奉先寺【鲁訔曰龙门在东都河南县地志云阙塞山一名伊阙而俗名龙门黄鹤曰唐志河南自龙门山东扺天津有伊水然后汉志唐志俱云冯翊有龙门山按冯翊与河中府爲隣而河中有龙门县又有

  • 卷二十九·志第五·五行二·张廷玉

        ◎五行二   《洪范》曰:“火曰炎上。”火不炎上,则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燠、草异、火、木、羽虫之孽、羊祸、火灾、火异、赤眚赤祥皆属之火,今从之。   ▲恒燠   洪熙元年正月癸未,以京师一冬不雪,诏

  • 第六十回 群寇荡平明祖即位 顺帝出走元史告终·蔡东藩

      却说奇后母子,既怨恨扩廓,自然专伺扩廓的间隙,以便下手。扩廓尚不及防,出都南下,军容甚盛,卤簿甲仗,亘数十里。既到河南,便传檄各路将帅,会师大举。是时两河南北,总算平靖,前时受调的军马,多半还镇,如咬住、亦怜真班、月鲁帖

  • 朱子年谱卷一·王懋竑

    宝应王懋竑撰髙宗建炎四年庚戌秋九月甲寅先生生【行状先生讳熹字仲晦父朱氏为婺源着姓以儒名家吏部公擢进士第入官尚书郎兼史事以不附和议去国文章行义为学者师号韦斋先生吏部因仕入闽至先生始寓建之崇安五夫里今居建

  • 卷之三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一九 署理福建巡抚德保奏遵旨查办《历志》等书情形折·佚名

    五一九 署理福建巡抚德保奏遵旨查办《历志》等书情形折乾隆四十三年闰六月十九日署理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臣德保谨奏,为遵旨覆奏事。窃照本年闰六月初十日承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

  • 张亮传·欧阳修

    张亮是郑州荥阳县人。起自农耕之家,志趣雄奇而诡诈,外表虽似敦厚而内心却不是如此。隋朝大业末年,李密略地至荥、汴,张亮投奔于他,起初未受赏识。其时军中有人谋叛,张亮立即告发,李密爱其忠诚,便委任他为骠骑将军,隶属于李责力

  • 梁纪六 高祖武皇帝六普通五年(甲辰、524)·司马光

    梁纪六 梁武帝普通五年(甲辰,公元524年) [1]春,正月,辛丑,魏主祀南郊。 [1]春季,正月辛丑(二十日),北魏孝明帝在南郊祭天。 [2]三月,魏以临淮王都督北讨诸军事,讨破六韩拔陵。 [2]三月,北魏委任临淮王元都督北讨诸军事,去讨伐破六韩

  • 古乐经传卷五·李光地

    大学士李光地撰附乐记乐教篇孟子今之乐由古之乐子夏对魏文侯分别古乐今乐而孟子谓今之乐由古之乐何哉愚谓必有孟子之意以为乐之本然后子夏之説可得而申也三代以下礼乐不兴其间在上之人颇有留意于斯者又为儒者迂大繁难

  • 卷十一·佚名

    △现病品第六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已免一切疾病。患苦悉除无复怖畏。世尊,一切众有四毒箭则为病因。何等为四。贪欲瞋恚愚痴憍慢。若有病因则有病生。所谓爱热肺病上吐逆。肤体其心闷乱。下痢?岁噎小便淋沥。眼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三·法藏

    (尽第七地)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第六现前地亦七门同前。初释名者。摄大乘云。由缘起智。能令般若波罗蜜多现在前故名现前地。世亲释云。谓此地中住缘起智。由此智力令无分别智而得现前悟一切法无染无净。无性释意及梁论

  • 第二回·胡兰成

    五蕴皆空的修行,在佛教就是戒,在儒家则说节,道教说损,也就是减少,也接近日本神道的祓。现代词汇是制约,样样渴念都属于正常,但样样渴念都要有所制约,制约到能纯净欣赏,欣赏的无有若拥有的有之欢喜,境界可谓接近了。故而佛说戒不

  • 卷第一百六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六思惟何等入慈定。答与有情乐。思惟何等入悲定。答拔有情苦。思惟何等入喜定。答庆诸有情。思惟何等入舍定。答于有情

  •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文益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凝之 编集师。讳文益。余杭鲁氏子。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弱龄。禀具於越州开元寺。属律匠希觉师。盛化于明州[鄖-口+刀]山育王寺。师往预听习。究其微旨。复傍探儒典。游文

  • 壬占汇选·程树勋

    《壬占汇选》成书于清乾嘉年间,为壬家程树勋编辑、誊抄,间有程氏夹注。主要是囊括集录了中国历代六壬名著中的所有全部经典占验案例,堪为古今壬书占案中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