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统说

统说

孔氏曰礼记之作出自孔氏但正礼残阙无复能明故范武子不识殽烝赵鞅及鲁君谓仪为礼至孔子没後七十二子之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或録旧礼之义或録变礼所由中庸是子思汲所作缁衣公孙尼子所撰郑康成云月令吕不韦所修卢植云王制汉文时博士所録其余衆篇皆如此例未能尽知所记之人周礼仪礼亦是礼记之书自汉以後各有传授郑君六艺论云案汉书艺文志儒林传云传礼者十三家唯高堂生及五传弟子戴德戴圣名在也又案儒林传汉兴高堂生传礼十七篇而鲁徐生善为容孝文时徐生以容为礼官大夫瑕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孟卿东海人事萧奋以授戴德戴圣六艺论又云五传弟子者高堂生萧奋孟卿后苍及戴德戴圣为五此所传皆仪礼也今礼行於世者二戴之学也又云戴德传礼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礼四十九篇则此礼记是也儒林传又云大戴授琅邪徐氏小戴授梁人桥仁及杨荣仁为大鸿胪家世传业其周官始皇深恶之至孝武帝时始开献书之路既出於山岩屋壁复入秘府至孝成时刘歆校理秘书始识之知是周公致太平之道永平中杜子春能通其读郑衆贾逵往受业焉其後马融郑玄等各有传授

河南程氏曰礼记杂出於汉儒然其间传圣门绪余其格言甚多如乐记学记大学之类无可议者檀弓表记坊记之类亦甚有至理惟知言者择之如王制礼运礼器其书亦多传古意若闲居燕居三无五起之说文字可疑 又曰礼记除中庸大学唯乐记为最近道学者深思自得之礼记之表记其亦近道矣乎其言正

横渠张氏曰礼记虽杂出於诸儒亦无害义处如中庸大学出於圣门无可疑者 又曰礼记大抵出於圣门二三子之传讲解各异故辞命不能无害至如礼文不可不信己之言礼未必胜如诸儒如有前後所出不同且阙之记有疑义亦且阙之就有道而正焉 又曰看得仪礼则晓得周礼与礼记 又曰某旧多疑儒行今观之亦多善处书一也已见与不见耳故礼记之有可疑者姑置之

永嘉周氏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皆出於性非伪貌饰情也天尊地卑礼固立矣类聚羣分礼固行矣人者位乎天地之间立乎万物之上尊卑分类不设而彰圣人循此制为冠昏丧祭朝聘乡射之礼以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义其形而下者见於饮食器服之用其形而上者极於无声无臭之微衆人勉之贤人行之圣人由之故所以行其身与其家与其国与其天下者礼治则治礼乱则乱礼存则存礼亡则亡上自古始下逮五季质文不同罔不由是然而世有损益惟周为备夫子尝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逮其弊也忠信之薄而情文之繁林放问礼之本孔子欲从先进盖所以矫正反弊也然岂礼之过哉为礼者之过也秦氏焚灭典籍三代礼文大坏汉兴购书礼记四十九篇杂出诸儒传记不能悉得圣人之旨考其文义时有抵牾然而其文繁其义博学者博而约之亦可弗畔盖其说也麤在应对进退之间而精在道德性命之要始於童幼之习而卒於圣人之归惟达古道者然後能知其言能知其言然後能得於礼然则礼之所以为礼其则不远矣

延平周氏曰夫礼者性命之成体者也盖道德仁义同出於性命而所谓礼者又出乎道德仁义而为之节文者也方其出於道德仁义则道德仁义者乃礼之本也故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方其为之节文则道德仁义反有资於礼也故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呜呼此礼之所以为礼者也若夫吉凶之殊军宾之别其言不尽於意其意必寓於象故一服饰一器械有以存於度数之间者象也象则文也及推而上之有以见於度数之表者意也意则情也所谓意者归於性命而已矣书曰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盖其以欲灭命以人废天者圣人不为惟其天秩之所有是乃圣人之所庸者也然圣人之所以庸之者岂特使天下後世知有尊卑之分而苟自异於禽兽耶盖又将为入道之资也圣人既没礼经之残阙久矣世之所传曰周礼曰仪礼曰礼记其间独周礼为太平之成法仪礼者又次之礼记者杂记先王之法言而尚多汉儒附会之疵此学者所宜精择

新安朱氏曰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遭秦灭学礼乐先坏汉晋以来诸儒补缉竟无全书其颇存者三礼而已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其仪法度数则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郊特牲冠义等篇乃其义疏耳前此犹有三礼通礼学究诸科礼虽不行而士犹得以诵习而知其说熙寜以来王安石变乱旧制废罢仪礼而独存礼记之科弃经任传遗本宗末其失已甚而博士诸生又不过诵其虚文以供应举至於其间亦有因仪法度数之实而立文者则咸幽冥而莫知其源一有大议率用耳学臆断而已若乃乐之为敎则又絶无师授律尺短长声音清浊学士大夫莫有知其说者而不知其为阙也

虙氏曰礼记乃仪礼之传仪礼有冠礼礼记则有冠义以释之仪礼有昏礼礼记则有昏义以释之仪礼有乡饮酒礼礼记则有乡饮酒义以释之仪礼有燕礼礼记则有燕义以释之仪礼有聘礼礼记则有聘义以释之其他篇中虽或杂引四代之制而其言多与仪礼相为表里但周礼仪礼皆周公所作而礼记则汉儒所録虽曰汉儒所録然亦仪礼之流也何以言之周礼虽得之於河间献王时无有传之者武帝以为末世渎乱之书何休以为六国隂谋之书至於汉末乃行於世惟仪礼之书汉初已行故高堂生传之萧奋萧奋传之孟卿孟卿传之后苍后苍传之戴德戴圣二戴因习仪礼而録礼记故知礼记仪礼之流也

江陵项氏曰礼记诸篇有相抵牾者盖诸家之书各记其师说如本朝诸臣之家丧祭之礼各成一书亦不能以相似也世之好礼者緫而集之以资考订可也必欲曲为之说使贯为一家则妄之甚者也今之解礼记者何以异此春秋五传毛诗四家至今不能一也而况聚讼之书独奈何欲一之乎所可惜者当时记载之初不题所作之人如春秋传所载尸子鲁子沈子女子之类则善矣今案檀弓之言丧或以为大功或以为齐衰或以为当使之丧或以为不使之丧或以为可反或以为不可反如此之类甚多惟其各载姓名故後人不以为疑而得以置议论取舍於其间未有合为一说而并用之者也自余诸篇不载姓名则遂以为此皆古之成礼也而一切强解而曲通之如合衆医之说汗下攻补通为一方而以为此秦越人之意也不已谬乎

猜你喜欢
  心术下第三十七·管仲
  乘马第五·管仲
  晏子使鲁鲁君问何事回曲之君晏子对以庇族第十二·晏婴
  卷第十七·朱熹
  四书通旨卷六 ·朱公迁
  蒙斋中庸讲义卷一·袁甫
  春秋大全卷二十五·胡广
  卷五·惠士奇
  卷一·王天与
  卷二·胡广
  卷六十二·王与之
  周穆王第三·列子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三·玄奘
  吉堂禅师传·太虚
  第三十九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零三·彭定求

        卷503_1 【留辞杭州姚合郎中】周贺   波涛千里隔,抱疾亦相寻。会宿逢高士,辞归值积霖。   丛桑山店迥,孤烛海船深。尚有重来约,知无省阁心。   卷503_2 【酬吴之问见赠(一作酬吴处士。一作寄朱庆馀)】周贺

  • 卷四百六十五·彭定求

        卷465_1 【卢十五竹亭送侄偁归山】杨衡   落叶寒拥壁,清霜夜沾石。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殷勤一尊酒,晓月当窗白。   卷465_2 【旅次江亭】杨衡   扣舷不能寐,皓露清衣襟。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 跋·佚名

      右《唐宋诗话》一部,仆尝得之汗漫间,以资穷愁之览。然其简篇脱逸,文句舛讹,乃嘱友人之朝京师者求购之,而终未得之也。于是盛征于文章诸老,亦访于砚席相往还者,余会而考正之,异仅十之一二。辛亥秋,偶谒成侯士元,侯以仆为有家

  • 提要·杨甲

    棣华馆小集 宋 杨甲 撰 乙卯八月据金陵朱氏开有益亝藏钞本校刊 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小传 杨甲,字鼎卿,重庆昌州人。大观时游京师,颇有声望,尝仕于蜀,旋以事去官,寓居灵泉山中。故其诗有微官也谪居之句。棣华馆小集一卷,多游览吊

  • 第十三回 二姐初承御面欢 丫头再定金蝉计·蒲松龄

    话说那玉座跑下楼来,唬的面如金纸,低头无言。 大丫头撅着嘴,半晌无言头不回,唬的两手无了脉。进门叫声二姐姐,吃不尽你无限亏,几乎成了王邦贵。若是不连颠带跑,险些儿捱顿好捶! 丫头下的楼来,叫声姐姐:"替不的了!"二姐道:"怎么

  • 律诗定体·王士祯

    【1】五言仄起不入韵粉署依丹禁,城虚爽气多。(如单句依字拗用仄,则双句爽字必拗用平。)好风天上至,(如上字拗用平,则第三字必用仄救之。古人第三句拗用者多,若第四句则不可。)凉雨晚来过。翠岛浮香霭,瑶池澹绿波。九重閒视草,时

  • 卷六十五 漢紀五十七·司马光

      起柔兆閹茂(丙戌),盡著雍困敦(戊子),凡三年。   孝獻皇帝建安十一年(丙戌、二O六年)   春,正月,有星孛于北斗。   曹操自將擊高幹,留其世子丕守鄴,使別駕從事崔琰傅之。操圍壺關,三月,壺關降。高幹自入匈奴求救,單于不受;幹

  • 一二三○ 浙江巡抚琅玕奏请饬盐道确估商人已装各书工本费用令陆费墀交纳片·佚名

    一二三○ 浙江巡抚琅玕奏请饬盐道确估商人已装各书工本费用令陆费墀交纳片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十二日臣觉罗琅玕蜷奏:查四库全书前已领回二千余本,遵照全书处发来分架图及做成书匣并绸面颜色、面签各项式样,饬令该商人等设

  • 卷四十八 贾谊传 第十八·班固

    (贾谊)【原文】贾谊,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 魏征传·欧阳修

    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县人。幼丧双亲,落魄失意,扔下产业而不经营,胸怀大志,学贯古今。隋末大乱,假托出家做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起兵响应李密,让魏征典掌文书。李密接到元宝藏的书信,总说写得好,后来闻知是魏征所做,立即招他前

  • 卷三十三·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三十三明 俞汝楫 编祠祭司职掌品官丧礼初终有疾迁於正寝养者皆斋彻乐饮药疾困去故衣加新衣清扫内外分祷所祀侍者坐持手足遗言则书之属纩以俟絶气男子不絶於

  • 卷第二·董仲舒

    竹林第三春秋之常辞也,不予夷狄,而予中国为礼,至邲之战,偏然反之,何也?”曰:“春秋无通辞,从变而移,今晋变而为夷狄,楚变而为君子,故移其辞以从其事。夫庄王之舍郑,有可贵之美,晋人不知其善,而欲击之,所救已解,如挑与之战,此无善善之心

  • 厚黑丛话卷五·李宗吾

    成都《华西日报》二十五年一月二月  去岁元旦,华西报的元旦增刊上,我作有一篇文字,题曰《元旦预言》。我的预言,是“中国必兴,日本必败”八个字,这是从我的厚黑史观推论出来,必然的结果,不过其中未提明厚黑二字罢了。今

  • 春秋书法钩元卷二·石光霁

    明 石光霁 撰书郊九【南郊 周之郊二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以孟祭天 春祈谷于上帝鲁得以孟春祈谷亦曰郊】【胡氏】诸侯祭天其僣极矣春秋削而不书则无以志其失为后世戒悉书之则嵗事之常有不胜书是故因礼之变而书于策【

  • 卷四百三十一·佚名

    △第二分经文品第三十六之一尔时佛告天帝释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天帝释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

  • 卷第四十九·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九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世径山范禅师法嗣袁州仰山雪岩祖钦禅师浙之婺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远

  • 明太祖宝训·胡广

    明太祖朱元璋语录汇编。胡广等编纂。永乐十六年(1418)成书,与《太祖实录》同进。十五卷。万历三十年(1602),吕本校订刊印,改为六卷。凡五十一子目。

  • 华严经关脉义记·法藏

    简称《关脉义记》。佛教著述。唐法藏撰。一卷。是唐译《华严经》的论释书。分四部分(称“四势”):一、展转无尽势;二、卷摄相无势;三、展卷无碍势;四、问答取文势。前两部分从展一为多、类结成本、摄广就略、以义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