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三回 东方白月夜遇花神

作者: 烟水散人

 诗曰:

 
  神仙何必说天台,始信桃花遍处栽。
 
  乱后春风缘易合,闺中环梦难猜。
 
  艳姿会向瑶台见,幻质偷从月夜来。
 
  堪羡幽期相共订,异香缥渺下苍苔。
 
  从来人之寿夭,俱系乎命。然亦有修真炼气,辟谷餐霞,或为地仙,或得飞升白日,载诸史传,无足怪者。更闻百凡有情之物,久历岁月,亦得为精为妖,现形白昼,迷人黑夜。如唐人所述山魈木客,花妖月怪,以至狐狸变化。种种奇闻异说,虽云理之所无,实亦事之恒有。只是为祟害人的多,有益于人的少。假使世人或有致遇见的,也有惊悸成疾,也有痴迷损命。所以目之曰精,称之曰怪。岂料其中,亦有成真正果,得道长生。虽或变幻出奇,并非害人自益。故佳人才子,遇着乱离,得谐伉俪,乃是一件极平常极容易的事。惟是闻声相思,未曾相遇的时节,先有一个似仙非仙,似妖非妖的,冒托娇姝,偷寻风月,奇奇怪怪,弄出许多佳趣。比似那蕉帕记所演龙生相遇的故事,尤为新妙。
 
  这段话头,出在先朝崇祯年间,太平府繁昌县,离城数里之外,有一秀才,复姓东方,单名一个白字,乃汉朝东方朔之后。其母临分娩时,晓日初升,所以取白为名,晓生为表。父祖俱登科甲,在繁昌县中,号称名宦。只是累代清官,家事不能十分富厚。又兼东方白年才弱冠,父母相继去世,生长奢华,不勤家务,日逐饮酒赋诗,挥金结客。因此不上数年,渐渐消乏。忽一日,春光明媚,东方生邀了同窗的两个契友,一唤苏澹如,一唤林仲蔚,出到郊外闲游。将及中午,捡那水边林下,唤着家童,摆开酒果,席地而饮。既而酒至半酣,闲话中间,苏澹如笑道:“东方兄今年已是二十三岁,为何未娶尊阃?岂犹未识裙裾内滋味,抑如张君瑞别有西厢奇遇者耶?”林仲蔚亦笑道:“吾看晓生,风流倜傥,美如冠玉。日读美人闲情诸赋,岂不知钟情我辈。想必有姣好如朝云者,时作阳台好梦,故尔未寻玉镜台耳。”东方生叹息道:“弟家虽有数婢,俱是粗丑不堪的。即媒妁纷纷,不时将那庚帖来议姻,怎奈先君弃世以后,家渐萧索。所以百金之聘,尚难措处,以致蹉跎至此。“三个正在闲叙间,忽见老苍头周吉,急急的前来寻见,向着东方生道:“今有河南陈留县贾老爷,尚未知先老爷归天,差着两个管家,赍了一封书,特来问候。想书中别有什么缘故在里边。那管家要与官人面话,所以教我来寻,望作速回去罢。“东方生厉声道:“日色未斜,酒亦未醉,知己谈心,正在畅快之处,偏要你来絮絮叨叨,讲这一会。他既远至,就是晚间相见,亦未为迟,何必如此性急。老苍头道:“那两个管家,听说先老爷仙逝已久,就要回去报知贾老爷,专候官人拆看来书,讨一回札,星夜就即赶回去的。为此连催数次,不得不来相报。”苏、林二生遂即起身道:“东方兄既有正务,弟辈已入醉乡,不敢久坐,就此回去罢。”东方生挽留不住,即命苍头,收了杯?,与二生作别,取路回家。
 
  你道,贾公是何官职?河南太平,隔省遥远,有何瓜葛,致书问候?原来贾公讳范,官居□卿,与东方生的父亲同中进士。于筮仕初,同任山东,最相契厚。后因足疾,告归林下。做人端方厚重,治家最严。只是年将六十,并无子嗣,只生一女,名唤琼芳。那年,已是一十七岁,为因择婿,尚未受茶。因闻东方生早岁游庠,声名籍甚,故特专书候问,并欲东方生到彼一晤。闲话休提。
 
  且说东方生,当下回来,与贾管家见过,接那书札,拆开细看。只见书上写道:
 
  忆自都门分袂,音问遐疏。年兄既已高卧东山,弟亦蹇罹足恙,归息林下。虽暮云春树,驰想日深,而术乏长房,无由缩地,惟于子规声里,时堕数行泪耳。窃想年兄,膝前斑彩,不减谢庭玉树。弟也,弱息徒存,西河抱戚。其间苦乐,又不啻霄壤之殊矣。故特专□奉候,并屈佳郎公至舍一晤,俾得觌面请教,以开茅塞,则弟之甚幸也。统祈台鉴,无虚伫候。不宣。
 
  东方生看毕,对着贾管家道:“重烦二位远来,足见你家老爷一片殷殷厚谊。不料先君弃世,已经三载。极欲同着二位,即去问候一遭。所虑家内乏人,难以远出奈何。”那贾管家道:“小人两个临出门之时,家老爷又再三叮嘱,必要请大相公前去一会。若是家内事体,可以托人掌管,望乞即日枉驾,庶不失家老爷盼望之意。”东方生沉吟半晌道:“二位暂且过了,今晚容思,明晨再为商之。”到了次早,贾管家又再四坚恳,东方生犹豫未决。因谈及贾公家内事情,从容问道:“闻得你家老爷,只有一位小姐,不知多少年纪,曾受聘么?”贾管家道:“家小姐今年一十七岁,还未纳聘。”东方生又问道:“生得如何?”贾管家道:“家老爷治家严肃,小人们也罕得见面。但闻琴棋诗画,件件俱精。若论容貌,真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东方生听说,心下大喜,主意遂决。即将家内之事,交托外母管理,外面帐目,俱着周吉主持。当日收拾行李,带了书童紫电,同两个管家一同起身前去。
 
  不一日,到了陈留。两个管家先去报知家主,东方生随后而入。贾公喜悦,忙出来接进堂上。相见已毕,各叙寒温。贾公道:“忆自京邸与贤侄会后,倏忽已经五载。顷闻小价报说,令先尊去世,业已三年矣。道里辽远,不获以一觞作奠,使老夫闻之,五内俱裂。所幸贤侄气宇裒然,才名藉藉,异日功名,决不在令先尊之下。”东方生道:“小侄罪孽深重,以致先君早背。今蒙老年伯破格垂情,所以闻呼即至。但无寸芹为敬,负罪良多。”说罢,一茶再茶,又将些时事闲叙了一番,少不得整备酒肴款待,俱不消细说。当夜席散,将那堂之西首书室,把与东方生做了卧房。自此一住旬余,每日间供给之盛,礼遇之隆,胜似那嫡亲犹子。只是贾公家法甚严,日常并没一个婢女出到中门以外。那东方生,原为着小姐而来,谁想内外杳隔,心下怏怏,大失所望。幸喜卧房之侧,就是一所绝大的花园,中有牡丹亭、芙蓉阁,以至曲栏雕槛,十分华丽。刚又值二月中旬,娇红腻紫,竞艳争芳。所以东方生每日与贾公,在园游赏,尽堪消遣。
 
  忽一夜,月明如昼,东方生因贾公外出,独自一个,慢慢的饮了数壶。将至更余,书童紫电,已是蹲在窗边垂头而睡。东方生带着半酣,诗兴勃勃,朗吟一绝道:
 
  十载交游侠客肠,负才自信有文章。
 
  但知把酒邀明月,莫问他乡与故乡。
 
  吟毕,又一连饮了数杯。忽听得竹屏之后,笑声隐隐。东方生心下惊疑,连忙走出轩外。四围一看,只见两个美丽女子,轻裾冉冉,携手而来。须臾近前,向着东方生,深深的道了两个万福。东方生仔细视之,那两个女子,生得如何?但见:
 
  一个衣青,一个衣白。娇容绝世,秀发拖云。那衣白的,丽似梅花笼淡月;那衣青的,袅如杨柳轻烟。论妖姿,分明仙子临凡;问芳庚,恰值牡丹初绽。若非是郑康成的侍女,定然是白司马的青衣。
 
  当下东方生一见了两个丽妹,按不住神魂荡漾,欣然笑道:“敢问二位姐姐,是贾老爷宅上何人?为何夜静更阑,还在园内,特来下顾小生,有何见谕?”那衣白的女子答道:“妾身名唤素馨,这个衣青的唤做秋影。俺两个俱是跟随琼芳小姐的侍婢。俺家小姐,素**月,故候着家老爷睡熟,即与妾辈偷出香闺,将那清光玩赏。今夜忽闻郎君高吟佳句,所以小姐特命妾来,要求咏月新诗,以作闺中珍玩。”东方生听罢,不胜技痒,连声应道:“向闻小姐能诗,奈缘重门杳隔,无由请教。今蒙小姐不以荒疏见弃,敢不抛砖引玉。”遂取花笺一幅,题下七言绝句一首道:
 
  三五良宵月正圆,月当圆处倍堪怜。
 
  莫愁今夜西轩静,争似嫦娥独自眠。
 
  素馨微微笑道:“郎君诗虽敏捷,意却轻狂。容俟妾辈转达小姐。倘有话说,当以报郎也。”言罢,接了诗笺,仍与秋影携着手,翩然而逝。东方生回进卧室,心下狐疑,不住的想道:“若使小姐果系怜才,则明夜夜深时,必然出来面会。倘有侥幸之处,也不枉了来此一遭。”又想道:“我到此半月,悉知贾公的闺阃,防范甚严,怎有疏虞,容着小姐夜深人静,独自出到花园之内?莫非是花木之妖,将人迷弄么?”当夜展转不寐。次日清晓起来,悄悄的问着一个小童,果有素馨、秋影二婢,遂坦然不疑。
 
  那一夜,东方生略略的饮了数杯,即退入西轩,打发紫电先睡,独自靠在雕栏,咏那“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之诗。俄而漏下二鼓,只见素馨、秋影联步而至,莞尔而笑道:“恭喜贺喜,郎君做了好梦也。小姐已在牡丹亭上,专请郎君过去一会。”东方生听说,喜出望外,连忙随着二婢而行。到了牡丹亭,只见琼芳端然立于亭内。素影娟娟,轻裾袅袅。但觉一阵香气袭人,其国色也。东方生趋步向前,深深一揖道:“小生乃村塾鄙人,小姐是中州丽质,何幸今宵得承清盼,情逾常格,感动五中。”琼芳低声答道:“蒲柳之姿,生长孤陋,幸遇郎君远顾,下榻西轩。虽则景慕才名,无奈重垣遐阻。讵意看月中宵,获聆佳什。故特专鬟相候,愿拜清光。”东方生笑道:“昨宵酒后俚言,有污清耳。愿求珠玉,以慰芜怀。”琼芳道:“贱妾偶附幻花之质,从无咏絮之才。君既见索,敢不杜撰一章,以求斧正。”遂徐徐吟道:
 
  柳作双眉花作容,漫将倾国羡蒲东。
 
  清宵独伴墙边月,疏雨常愁沼上风。
 
  粉蝶何心春欲暮,黄鹂如怨晓来空。
 
  君虽怜妾难知妾,别有幽怀未许同。
 
  东方生连声赞道:“小姐真是锦心绣口,所以有此白雪幽兰之调。小生学惭窥豹,句乏雕龙,不敢复道只字矣。”琼芳道:“郎君诗才妙绝,不减庚、鲍,何必过谦。”东方生乃朗吟一律道:
 
  春深偶向洛阳游,幸寓名园散旅愁。
 
  帘卷孤亭风弄竹,花寒三径月当楼。
 
  漫凭诗句成佳会,敢想雎鸠赋好逑。
 
  只愧予非韩寿侣,异香安得倩卿留。
 
  东方生吟讫,琼芳微微笑道:“君才远过韩寿,妾亦耻同充女。今夕之会,实因慕郎才貌,休得妄疑妾有他心也。”东方生口虽吟诗,一眼看了这样一个如花似玉的闺媛,恨不得一口水吞下肚子内去。怎奈琼芳容色端庄,语言严正,又值二婢紧紧的侍立于旁,虽欲以情词动之,无由可入。遂将古今骚人淑媛,评品了一会。琼芳因从容问道:“从来名花倾国,原无二致。君之所评,古来姝丽,诚有当矣。但不知花有堪爱者几种?”东方生道:“花之可爱者甚繁,予独爱莲之清洁,梅之芬芳,菊之隐逸,海棠之绰约。此外俱属凡葩俗卉,卑卑乎不及数也。”琼芳变色道:“不谓郎以聪明之资,过人之识,而评论之陋,诚有可笑者。夫花中之王,惟称牡丹。花之香而最艳,亦莫如牡丹。所以魏紫姚黄,列于名谱,绛英绿萼,咏入新诗。虽使金谷园中,百卉俱备。而檀丽莫如此花,至以锦幔绣帷,遮风障日,而所获惟在此花。郎乃舍而不取,毋乃太谬乎。”东方生道:“小生妄加月旦,有失名花,小姐讥之良是。但已月转西廊,夜将半矣。客中寂寞,小姐亦肯见怜乎?”琼芳听说,低头含愠,拂袖而起。二婢簇拥,由特丹亭后,穿着竹径,环珊珊,霞裾冉冉,飘然而去。东方生目断意迷,如丧魂魄。回至西轩,长吁短叹,直到天晓,不能合眼。是日,神思困倦,假推有病,一直睡至傍晚。贾公进房慰问道:“贤侄贵体不安,愿加保摄。但闻解忧之物,惟有杜康。为此特备香醪,聊与贤侄消遣一会。”东方生再三谢道:“感承老年伯厚情,酒亦小侄平生所好。奈因家业飘零,功名未遂,虽有醇醪,莫能解其郁结耳。”贾公又曲为劝慰,即命取酒对酌,东方生勉强饮了数杯。贾公见其怏怏不乐,随亦起身进去。当夜,和衣睡。至二更时候,只见素馨、秋影,携了衾枕,排闼而进,向东方生笑道:“快些起来,迎接小姐,睡何为哉。”东方生刚刚站起,那琼芳已至房中。素馨、秋影将门反掩而去。东方生欣喜之极,莫措一语。亲为琼芳解衣卸带,同赴阳台。云雨之际,娇羞畏缩,真处子也。既而漏下五更,素馨、秋影即来迎接,琼芳披衣而起,口咏一诗道:
 
  夜深香雨散幽空,珍重郎君惜晚红。
 
  若问根株何处是,教人重恨五更风。
 
  东方生殷殷送至轩外,重与订期而别。自此,每夜二更而来,五更而去。同宿于西轩者,将及一月。东方生以为真是琼芳,拟欲倩媒求姻。不料流贼攻陷归安。消息甚近,满城士庶,咸思迁避他方。
 
  一日中午,贾公自外慌慌张张挥汗而归,对着东方生道:“顷见中尊,据报流寇已犯境上,我今连夜收拾细软物件,打发老荆小女随着贤侄先出城外,暂于客店住下,我与舍弟贾子锡,随后出来。大都贼势披猖,不能平靖,必须避到贵县,就借贤侄宅上暂居,以观动静。”东方生听说,又惊又喜,连声唯唯。当晚更余,琼芳独自一个,悄然走至,低声嘱道:“适蒙家君分付,妾同老母,明早出城。惟恐路上郎或窥觑,或与侍婢交言,一露风声,不但好事乖张,必致贻羞蒙垢。故特乘闲出来一会,千祈谨慎为主。”东方生道:“不须小姐叮嘱,小生自当谨慎。”琼芳又拔下玉燕钗一只,留与东方生道:“异日相会,以此为证。”东方生接得燕钗,琼芳登即悄悄而去。
 
  到了次早,贾公收拾停当,雇了一辆车儿,即令夫□□□□□嘱托东方生护领出到城外,安顿在客店内等候。贾公来时,一同前去。谁料等至午后,贾公并不见到。只听得炮声如雷,店门前经过男男女女,无不扶老挈幼,背着包裹,啼啼哭哭,争去逃难。不多时,连着店家也要关门闭户,收拾起身。急得贾夫人没做理会,忙唤两个老仆,并与东方生商议道:“流贼已在后面杀来,老爷又不见至,若不随众奔逃,必致被难。又恐去后老爷来时,不能相会。似此进退两难,如之奈何?”东方生道:“据着小侄愚见,老年伯必被阻隔在城。老伯母若不急去,祸必至矣。莫若到了前面地方,寻一安顿之处,然后再来探候老年伯的消耗,方无失误。”贾夫人点头道:“贤侄所见极是。”遂即同了店家夫妇,一齐起身,连夜趱行。
 
  离了陈留,约有七十里之外,地名石沙村,借一庄房住下,当即打发一个能干的家人,唤做贾秀,回到县中探望。一去三日,不见回语。等至第五日午后,始见贾秀回来,向着贾夫人禀道:“小人当日奔行到县,只见流贼漫山遍野,难以前进。向一村僻人家,过了二晚。至第三日,那流贼始拔寨而去,遂即挨进城内。到了自家宅子,只见贼将把一张封皮封着,四边邻舍,并不见一个人影。被贼杀死在地上,沿街遍巷,不计其数。到处寻问,竟无老爷的消耗。为此急来报知夫人,请再从长计议。”贾夫人与小姐听罢,止不住眼眶流泪,号哭起来。东方生再三劝慰不住。要知端的,下回便见。
 

猜你喜欢
  第三十三回遇事生风奸谋百出拖人落水妙计连环·朱瘦菊
  第六回 奎璧使计害忠良 燕玉订婚放夫婿·
  第十二回 说嫖经风俗感迁移 争口角冤家逢狭路·苏同
  第一回 深宫龙榻生春梦 客店砧板除孽根·
  第二十三回 张寅得命逃回第 祁中酒醒转生疑·
  第三回 任义侠济困扶危感恩情男扮女妆·醉西湖心月主人
  第一回 酒邀良友敦交谊 金赠偷儿见侠情·
  第十七回 四壁斋空薄衣难耐冷 一丸月冷怀刃欲寻仇·张恨水
  第十五回 聂玉言树底哭亲 王长山旅中慰友·王冷佛
  第三十八回 观音点化常万青 马杰调兵捉壮士·
  第五回 亲亲亲亲是乖乖·
  第07回 冒姓名假图婚媾 辨是非再议朱陈·刘璋
  第十六回 梨花亭诗订鸳鸯 西子湖萍踪邂逅·
  第102回 于大人私访民情 小素贵庙中诉苦·牛瑞泉
  第五十五回 奉圣旨谒相辞阁 察民情理屈伸冤·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玉楼春·白云道人

    《玉楼春》清代长篇世情通俗小说,白云道人所作,共二十四回。本书为明清艳情小说《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撰,明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六卷三十回。最早由金陵文润山房刻梓,此版失传,未见。现只残存序、 第一、二卷 共十回及第三、四卷目录。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浪蝶偷香·风月轩入玄子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四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话说明朝成化年间,金陵和兴县有一富户,姓杨名得根,家有良田百亩,仆婢近十人,家资丰厚,娶妻何氏,乃何子高之女,名春娘,贤淑贞静,书画琴词,官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