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四回 贾琼芳燕钗联凤偶

作者: 烟水散人

 词曰:

 
  百岁光阴过得易,何必劳劳为久计。关了门儿了香,做首诗,吃个醉,莫问阶前花落未。屈指五旬零又二,渐觉世情无趣味。白发羞将青镜对。忍些亏,耐着气,既不沽名还撇利。
 
  ---右调《天仙子》
 
  当时贾夫人与琼芳小姐,呜呜的哭了半晌。贾秀劝道:“夫人且免愁烦,那闯贼虽则去远,本地土寇,处处窃发。若留顿在此,恐遭荼毒。夫人急宜起身,到了东方公子家里住下,方保无事。待小人就此再行前去,寻问老爷。倘遇着时,星夜赶到繁昌相会。但不及护送夫人,前途保重。”贾夫人只得拭干了泪,将些盘缠,打发贾秀去后,即日谢别了庄主,与东方生等就向繁昌进发。在路无事,不必细说。
 
  单表琼芳小姐,年方一十八岁,能诗善画,素性端庄。生得姿容艳丽,举世无二。自小不出闺门,家中童仆,罕得见面。不料陡值乱离,当下随着母氏,到了东方生家下,住在靠东厅楼。虽则惊魂暂定,怎奈贾公杳无消息,又兼远离乡井,自有许多不便。因此双眉不展,时刻泪零。那女婢中,惟素馨、秋影两个,最得琼芳宠爱。一日,素馨偶从西首廊下经过,忽遇着东方生自外而入。东方生笑容可掬,以目睨着素馨。素馨双脸涨红,急急的趋过东厢。东方生心下疑道:“向时花园之内,素馨、秋影待我何等帮衬亲热,及至路上到家,一见了我疾忙掩避,唤之不应,并不瞅睬。然在那时,犹恐眼目众多,所以佯为敛迹。岂今在我家内,为何情致疏冷,遇见之时,依旧退缩,其中必有缘故。待我写下一诗,遣婢小菊,假以送花为名,衬诗花下,送与小姐。他若见了,必有好音见示。”遂取出梧叶笺一幅,题着七言一绝,采下菊花数茎,并以诗笺衬放筐内,密着小菊送与琼芳。琼芳接花,方欲取贮瓶中,忽见花下露出笺纸一幅,展开一看,上面写道:
 
  向在巫山路已通,幸今神女下巫峰。
 
  为云为雨知何日,空使襄王入梦中。
 
  琼芳看毕,(弗色)然不悦。心下想道:“料想此诗,必系东方生所做。但他以年家子侄到我家里,内外杳隔,与我并不会面。今不幸避难而来,只于进门时相见一次,因何突以邪词暗递?狂妄不根,一至于此,殊为可怪。”遂唤素馨,以诗示之。素馨道:“此生果系太狂,日昨偶在西廊经过,他即笑脸相迎,以目挑逗。若不是住他的房子,必将他辱骂一顿,看他怎样做人。”琼芳道:“我欲将此笺纸,告禀夫人,与他理论,汝以为何如?”素馨道:“虽则狂生无礼,然夫人已投寓在此,家老爷又凶吉未卜。若一声张,反为不美。自今以后,小姐只宜严戒诸婢,不许出到外厢,闭户深藏,以待贾秀回来。万一寻着老爷,贼去平静,那时收拾回去便了,何必与他争斗,以滋物议。”琼芳点头道:“汝言深为有理,只可恨狂童乱道,使我霎时怒发,按纳不住耳。”遂将菊花并把诗笺扯碎,着令小菊带回。东方生见了,越越惊疑道:“想我并无得罪之处,为何小姐骤然变脸?真教我难舍难猜,何以为计?”
 
  正在沉吟筹忖,忽见族兄东方子期,远出而归,突来探望。东方生接进,相见毕,低头不语,并不叙着寒温。子期怪问道:“与贤弟别将一载,幸得还乡,当此中原鼎沸,闯贼纵横,将来身家难保。正欲与弟谋一保全之策,乃低首沉吟,口中咄咄,岂有什么紧要事情,抑或有所不足于愚兄耶?”东方生道:“实不瞒兄。小弟为因手中困乏,亲事难谐。今幸贾老年伯的夫人同小姐,避寇而来,寓在东楼。闻得那小姐年方二八,尚未纳聘,意欲求婚。怎奈无一稳当的媒妁,为此心绪摇摇,摆决不下。”子期道:“既系年家,门楣相对,只须向着贾公求取庚帖,可以立妥,何必过为愁烦耶。”东方生道:“只因贾年伯被贼围城,未能得出。今虽差人前去寻探,日久尚无消息。必须得一能言者,向着年伯母,委曲求之,便获成就。然不患无能言之人,而患不能相见。所以踌蹰不决。”子期欣然笑道:“贤弟若肯筑坛拜将,何患无人。”东方生急问道:“还是那一个?”子期道:“就是我,只在明日,以年家侄礼,请见贾夫人。待恃那三寸不烂之舌,说着夫人,管教这头亲事,可以唾手而就。”东方生大喜道:“若得停妥,愿以负郭五十亩为谢。”当夜无话。
 
  次日早起,东方子期将着几件浙江土宜,果以年家侄礼,请见贾夫人。贾夫人难以推辞,只得出来相见。子期恭恭敬敬,纳着头拜了两拜,备细叙了温寒。因问道:“老年伯为何不见?”贾夫人泫然下泪道:“只因老身同着令弟先行,拙夫在城,杳无下落。”子期道:“小侄昨抵京口,闻得陈留县中乡老先生,被闯贼掳去者,共有一十七人。只怕老年伯亦在其内,吉凶难保,如之奈何?”贾夫人听说,愈加欷不已。小姐坐在屏后,亦即呜咽起来。子期再三劝慰道:“此乃小侄传闻之言,恐未的实。老伯母自宜保重。”贾夫人又问道:“近日闯贼大势若何?”子期道:“闻得闯贼破了河南全省,今已流至山东地方。所过郡县,无不望风投顺。只怕将来敝地,亦非安静之所。”贾夫人道:“拙夫生死未知,故乡已为贼穴,老身母子,全仗贤昆玉覆庇之力。倘获瓦全,感当不朽。”子期道:“小侄力微才劣,安能有以仰裨老伯母之万一。但闻令爱小姐,笄年未字,愚弟晓生,年逾弱冠,亦未有室。据着小侄愚见,老伯母何不以小姐许配晓生。在晓生弟,以年侄而兼半子,情尤亲密;在老伯母,择婿相依,则他乡即若故乡,不致有仳离之感。况今盗贼蜂起,朝难保夕,万一此地又动干戈,那时舍弟自顾不暇,或与老伯母中路抛撇,使令爱小姐,出头露脸,或致失身匪类,则悔之晚矣。故为老伯母计,莫若许了姻事为上。“贾夫人道:“贤侄乃金玉之言,老身岂不知之。但俟拙夫作主,不敢擅许。”子期道:“正为老年伯先生日久无信,不若将小姐许了舍弟,待舍弟再同一个老仆,星驰前去探求下落,以婿寻翁,自然不避斧钺。倘即寻见了老年伯回来,择吉完姻,有何不美。况在乱离时节,拘不得平常礼数。须要反经行权,见机而动。此非小侄为着舍弟作说客,望乞老伯母三思可也。“贾夫人道:“郎君之言,句句切实,使老身闻之,如醉方醒。但小女迟至十八岁,而尚未受茶者,岂真无一宦室年家求联秦晋,皆由其中别有一事,所以难许耳。”子期道:“愿闻其故。“贾夫人道:“只因小女甫十岁时,有一玉工,将着一只玉燕钗来。小女见而喜爱,遂以重价得之。后有一个相士,见了燕钗,不胜惊异道:‘此钗的系古物,但彼时原有一对,虽或分离,不久自当成偶。今小姐既获此钗,则异日有来求姻者,亦必以燕钗为聘,否则不是姻缘,不可轻许。’言讫,那相士忽然不见。所以愚夫妇信以为真,凭着多少年家故旧,求取庚帖,因无玉燕钗,故一概执意不允。今贤侄为着老身之计,言甚谆切,老身敢不听从。但问令弟果有玉燕,则亲事便可立时允妥了。”子期遂站起身道:“既有此说,小侄不敢强劝,容俟询于舍弟。倘有玉钗,再来回报。”遂即辞了贾夫人,出到西轩。那东方生等候已久,欣然迎进道:“谈了多时,想老夫人有些允意么?”子期道:“被我委曲言之,贾伯母已为首肯。但所要聘物,只怕吾弟未必能备。”东方生怔道:“要甚聘物?若是家下没有,容当多方措办。”子期皱着眉头道:“太难太难。若论此物,不减蓝桥玉杵,只恐吾弟未能得以裴航耳。”急得东方生火性直冲,连声道:“难与不难,不知要甚物件?乞即向弟言之,为何只管藏头露尾。”东方子期遂将贾夫人所言玉燕钗一事,备细说了一遍。东方生听罢,心下忽然想起,小姐临行那一夜,将着一只玉燕钗,与我说道:“他日相逢,以此为证。”想必小姐晓得这个缘故,所以付我为聘。遂笑道:“我只道要甚珍宝,难以谋求。若说玉燕钗,小弟久已谋之在箧。吾兄看得太难,岂不可笑。”子期道:“贤弟虽有玉钗,只怕与那边的未必相符。且将出来与我拿去,倘若果是一对,则在今日便可以决定了。”东方生遂将玉燕钗取出,付与子期。子期捧玩多时,啧啧赞赏道:“此钗玉色晶莹,雕琢异巧,信是数百年之物。看来这段姻缘,必能成就。”当下子期将了玉钗,再去请见贾夫人,就递与侍鬟,转奉夫人一看,不觉失惊道:“此钗果与小女的一般无二,谁想姻缘果在此处。”忙唤秋影,着向琼芳取出那一只玉燕钗来。相并一看,果是天生一对。贾夫人笑道:“信是天缘,无容勉强。贤侄请回,待老身将此玉钗,与小女看后,即来回复。”子期道:“老伯母金口一诺,决无改易。待小侄先去回报舍弟便了。”子期去后,贾夫人随即进房,对琼芳道:“谁想东方公子果然获有燕钗,此乃天缘注定,应为夫妇。只是你的爹爹,自从贾秀寻访去后,杳无信息。我做娘的只得权自应允,但不知你的心下如何?”琼芳道:“全凭母亲作主,何必问着孩儿。”贾夫人遂即遣仆,回报子期,着令即日择吉行聘。及到了行聘那一日,贾夫人设酒款待。洒过数巡,贾夫人惨然下泪道:“老身命蹇,适逢乱世,抛离乡井,远寓繁昌,此真大不幸也。感承郎君留居贵宅,得蒙照扶,不致徘徊岐路,风鹤惊心,此则不幸中之大幸也。讵意子期贤侄,肯执斧柯,玉燕相逢,遂谐秦晋,以贤婿之才,前程万里,使小女终身有托,此则出于意料之所不及,又不幸中之至幸也。但尔岳翁,存亡未卜,自贾秀去后,经今数月,杳无回报。眼见得凶多吉少,使我寸心如剪,寤寐不安。前承子期作伐之时,亲许聘后当令贤婿同一苍头,亲去缉探。故以男长女大,应即选吉完尔伉俪。惟尔岳翁不归,碍难造次。意欲遣着苍头钟义,即于明日,随了贤婿去走一遭,不识允否?”子期道:“小侄前番亲口相许,岂有不去之理。”东方生道:“岳母请免愁烦,小婿虽则不材,愿当前去,必要根求一个下落,稳与岳父同归。”贾夫人又泣道:“若能如贤婿之口,得以无恙,则老身还可少留残喘。倘有不测,老身即当了你两人姻事,亦图自尽矣。”言讫,放声大哭。琼芳在内听见,不觉哭仆于地。东方生与子期,亦为之凄感,当即告退。至夜,收拾行李。到了次晓,托着子期在家照管,辞了贾夫人,与老苍头钟义,起身向着陈留县去。
 
  行了数日,将及河南地界。时已傍晚,投入客店。只见贾秀背了包裹,亦投进店来。东方生急忙叫道:“贾秀,你回来了么?”贾秀抬头,见是东方生,失惊道:“公子为何来到这里?”东方生道:“只为你去久不回,老夫人放心不下,特着我与钟管家再家寻问。你可探得老爷的消耗么?”贾秀道:“小人自在石沙村庄上,辞了夫人公子,连夜赶至陈留,打听了数日,俱说道:‘本县共有十七个乡绅,俱被闯贼掳到东昌府地方,只剩两个,其余尽已被害。’小人当即奔往东昌,怎奈一路土寇窃发。虽则身畔没有东西,惟恐劫去落草。为此沿途延迟,将及半月,始到东昌府内。正欲根寻,被着一个贼头目拿去喂马,一直随到陕西界上,方得脱逃。及至东昌,细细的访问时,并无此事。只得再回陈留,天幸遇见一个旧邻陈子佳,说道:‘你家老爷,同着几个乡宦,俱被李闯麾下伪都统刘仁捉去,监禁在怀庆府姜宦的宅内。’小人闻了这个消息,随即赶至怀庆,问到姜宦门首打听时,老爷果然在内,但有贼众防守甚紧,不能进去。为此急急的赶回,要与夫人商议。今幸公子到来,必有高见。”东方生道:“你家老爷若还生在,待我与钟管家至彼,寻个计策相救。你已一路辛苦,不必同去,且到我家下,报与老夫人知道,免他挂念。”贾秀欣然依允,到了次日五鼓,自向繁昌而去。东方生只带了钟义,前往怀床。
 
  不知救得贾公否?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六十六回 太后下诏誊经士 瑞云奏对改妆情·
  第一章 腐责·林纾
  第五回 旷野奇逢全泄漏 高堂阴毒起参商·
  三十三·
  第十四回 执柯斧变成姊妹 验生辰分别尊卑·
  第八回 解忿争倾谈见画 拯冤溺惊妒逢妻·天花才子
  第六章·苏曼殊
  第十二回 师兄弟诡计摧花·烟水散人
  第十二回 比翼羡莺俦还珠却惠 舍身探虎穴鸣鼓怀威·张恨水
  第61回 诳小人巧配婚姻 戴家出乡民觅舅·牛瑞泉
  第八十九回 谭观察叔侄真谊 张秀才兄弟至情·李海观
  第十三回 柳婆子归家设计 丘石公伪写情书·佩蘅子
  第十回 红绡帐佳人惊异梦 白衣庵大士发灵签·邗上蒙人
  第十六回守孀寡遗腹生男·
  卷三十 情中淫·曹绣君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玉楼春·白云道人

    《玉楼春》清代长篇世情通俗小说,白云道人所作,共二十四回。本书为明清艳情小说《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画眉缘,清代白话艳情小说。清长啸和尚著,共9回,未完稿。唐末群匪作乱,顷刻间一统河山四分五裂,唯吴越境内安泰和美,百姓额手相庆。且说太湖流域明州境内,有伢子本名唤做吴三春,因他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

  • 寐春卷·竹宅山人

    《寐春卷》,明清艳情小说,共十五回,竹宅山人撰。话说北宋末年江南水乡镇江城之一段风月趣事。时值北蛮强悍,时局动荡难安,那镇江城却仍是繁华一片,皆因南北远隔,蛮夷骚扰不及,故而不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