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十九回 讹圣驾刘墉赚银两

作者: 储仁逊

    刘大人思想之间来到海甸,不过是穿街越巷,不多一时,来至宫门以前,东辖哈外下了能行。进了大宫门,来到奏事门前。等够多时,则见打里面走出一员接事官,走出门来。刚然站住,就有那八旗六部众多文武官员,一齐走至奏事官跟前,将奏折全都递将过去。刘大人一见,并不怠慢,随即也走上前去。接事的一见,带笑开言,说:“老大人,今日到此,有何贵干?”刘大人说:“今有一事,特来求大人替废员刘墉,转达天颜。”说罢,将本章递将过去。

    住了!说书的,我且问你:刘大人那时候业已革职,他算是废员,焉能还奏得着事?列位明公有所不知,刘大人那时候虽说是革了职,谁不知道他是皇后的干殿下?官革的了,他的干殿下可革不了!所以与别人不同。书里表明,言归正传。

    且说奏事官接了众位王大臣的折子,不敢怠慢,翻身往里而去。来到里面,将众位大人的本章,递与黄本的内侍。内情呈到圣主面前,龙目御览。太上皇爷看到末尾,瞧见刘墉刘大人的奏折,上写着:废员臣刘墉,奏闻圣上:今因三位大臣(下赘着某人某人)拿着三千两银子,到臣的家中,说我刘墉实在寒苦,情愿将三千两银子送与微臣,以作路费。臣子家中有心收下,想来素与他们并无这样交情来往;臣子有心不收,又恐怕三位大臣见怪,废员臣子禁当不起。望乞圣主看臣子素日的勤劳,把他们三人宣来,当面问明了,有什么缘故,送臣子银三千两。主上将此等问明了,刘墉感圣恩于万世矣!

    圣主爷看罢,不由龙心甚喜,说:“刘墉果然清廉,不是虚传。倒是朕躬多疑,才差派人拿了银子三千两,去试探于他,看他收与不收。倘然收下朕躬的银两,那时节管叫他有口难分诉。这如今他不肯收下,前来见朕,真正是不爱钱财。这是朕躬的洪福,才出这样贤臣。”

    太上皇爷龙心悦,圣主金腮带笑容:“也是我朕洪福大,才出这,干国忠良保大清。自从朕躬登九五,四海升平五谷丰。到而今,一统华夷十七省,万国来朝参朕躬。

    朕躬的,八旗兵丁如骁虎,外国闻名胆战惊。又有这样贤臣子,何愁江山不太平?也不愧,太后当初将他保,认为殿下作螟蛉。他的父,一品当朝居宰相,烈烈轰轰大有名。

    不幸一病身亡故,朕也曾,亲身到过他家中。到而今,刘墉又像他的父,耿直无私不爱铜。恰似那,嘉靖年间名海瑞,不亚如我朝于成龙。”圣主越想龙颜悦,往下开言把话云。

    皇爷想罢,眼望两边朝臣讲话,说:“朕躬方才御览众卿的本章,末尾看至刘墉上的一道本章,为的革职要回原籍,有三人送了他三千两银子的路费,他执意不肯收下,前来见朕。他哪里知道,系朕躬一计,要拿他一款?谁知他是真正无私。罢了,到底是忠臣之后,将相根苗。”说罢复又开言。

    圣主座上开金口,帝露银牙把话云:“快宣刘墉来见朕!”众多官员不消停?应一声,迈步翻身外边走,来至了,奏事门外唤一声:“刘墉进见参圣驾,皇爷有话问分明。”刘大人闻听不怠慢,高声答应往前紧行。一同迈步把禁门进,惊动了,圣主皇爷细留神。“废员刘墉来见驾,辜负我主大恩情。”圣主爷一见腮含笑,往下开言叫“刘墉,方才你递这件事,纹银三千六十封,非是他三人送你的物,有个缘故在其中:那是我朕银共两,试探你刘卿清不清。”罗锅子闻听这句话,就手叩头说“谢恩!又蒙我主把盘费赐,三千纹银赏刘墉。”圣主闻听这句话,说“好哇,倒中罗锅计牢笼!讹去了,我朕银子三千两,朕倒没把他问住,朕躬这倒花了铜!”圣主爷复又开言叫:“贤卿留神要你听:果然你的清名无虚假,倒是我朕不公平。今点你:保定府去做主考,不可迟捱快出京!”圣主爷,明升暗降把他撵,怕的是,专动参本闲事生。刘大人,只得叩首将恩谢,叩头站起在流平。圣主爷,又说“快着去上任,就是今朝便起程。”刘大人闻听辞别了主,退步翻身往外行。登时出了宫门外,家人伏侍上了走龙。刘爷马上心犯想:要想撵我万不能!又讹银子三千两,买件棉袍好过冬。又叫我,直隶省城去做主考,明升暗降我学生。少不得暂且去上任,想个方法我再进京。刘大人,思想之间来得快,进了西直门的城。穿街越巷急似箭,径奔东四牌楼行。往南不远来得快,来至了,自己门前下了能行。

    刘大人来到自家门首,下了坐骑,手下之人接过马去,大人进了内宅。家人献茶,茶罢摆饭。

    大人用过饭,立刻传出话去:“预备轿,今日起程,上任保定府公干。”手下人答应一声,往外而去。去不多时,前来回话,说:“轿夫俱已齐备。”刘大人闻听,站起身来,往外而走。来至大门上轿,轿夫上肩,并不多带人役跟随,就是自己两个随人张禄、王安。张禄顶马,王安在后,城里头不过是穿街越巷,霎时间出了彰义门,上了大路。

    刘公大轿出城外,顺着石路往南行。小井大井穿过去,又到卢沟晓月城。常新店上住一夜,次日一早又起程。良乡县打尖吃了饭,径奔涿州大路行。过去就是松罗店,眼看来到定兴城。刘大人,坐轿人抬正往前走,猛抬头,瞧见那男女一群闹哄哄:也有老来也有年少,一个个,搀老扶幼往前行。大人不解其中意,吩咐暂且把轿停。轿夫闻听止住步,大人把“王安”叫一声:“快些叫过男共女,问他们,为什么弃舍家园往何处里行?”王安闻听不怠慢,来到了,男女跟前把话云:“大人叫你们去问话,快些前去莫消停。”众百姓闻听抬头看,一乘大轿在流平。前后跟役人两个,四名轿夫在年轻,玻璃镜只剩半块,轿杆子折了绑着条麻绳。众民瞧罢不怠慢,走上前来跪在尘。刘大人轿内来问话:“你等留神仔细听:你们都,家住何方哪州县?为什么,弃舍家园何处行?”众民见问将头叩,“老爷”连连那住声,“要问我等家何处,就在深州那座城。年景荒旱实难道,米贵如珠一般同。无奈何,弃舍家园去逃难,要上京都一座城。”大人闻听前后话,轿内开言把话云:“闻听说,奉旨放赈卖官米,因甚黎民奔京城?”

    刘大人说:“风闻深州奉旨放赈,济卖官米呢,为什么你们不买?”众军民闻听,说:“老爷有所不知,虽然卖官米,与市价也不差么。”刘大人说:“卖官米多少钱一斗?”有一老民上前回说:“卖四百京钱一斗。”刘大人说:“奉旨卖三百钱一斗,怎么的他要四百钱?这一百钱谁要呢?”老民说:“老爷还不晓得,有一斗多卖一百铜钱,州官吃七成,衙役、书办、长随等吃三成;这还不算赈呢,一斗只给七升!老爷想想,里折外扣,七米算八糠,与市价不差什么!”刘大人闻听,说:“好一个万恶的赃官!你克扣民粮,该当何罪?”刘大人说:“你们不必上京逃难,暂且回家,不用声张。十天之内,我要叫你等三百钱买不了一斗米咧,我就白受皇恩咧!”众百姓闻听,叩头而去,不必再表。

    且说刘大人吩咐起轿,轿夫上肩,往前而走。路上言词,不必多叙。逢州过县,登时来至省城保定府北边河沿,就有保府官员,把大人接入公馆。考童不过文才,高低取中,不上几天,诸事已毕。太阳西坠,秉上灯烛,一宿晚景不提。

    到了次日早旦清晨,刘大人起来净面吃茶,公馆内上了大轿,吩咐暗自去访,由保府上深州公干。手下人答应,不敢怠慢,暗暗出了保定府城,上了深州的大道。此书剪断,不过是穿州过县,登时惊动深州的百姓。大人进了深州的交界,离城不远,约有二十五里之遥,有一个李家镇,虽然镇店不大,倒也热闹得很,刘大人就住在李家店内。大人用的饭好备,用的两个子儿火烧,一碗豆腐脑儿就结咧。再喝上一碗子末儿茶,共总花上三十来的钱。刘大人吃完了饭,就晚咧。张禄秉上灯烛,一夜无词。到了第二天一早,大人起来,净面吃茶已毕,望张禄开言。

    刘大人,眼望张禄来讲话:“你且留神仔细听:这如今,我要把深州城去进,为的是,赈济饥民这事情。轿马人夫全不要,你们暂且住店中。申正以后去找我,千万不可走漏风!”张禄闻听说“知道,大人言词敢不听?”贤臣复又来吩咐:“快叫店家莫消停!”张禄答应往外走,不多时,把店家叫到上房中。进门跪在流平地,说“老爷叫我有何情?”大人带笑来讲话:“店家留神要你听:你把那,破草帽兜找一顶,洒鞋一双要足青,月白汗褂找一件,口袋一条共四宗。速速拿来我要用,事完之后有赏封。”店家答应不怠慢,翻身站起往外行。去不多时来得快,四宗穿戴尽拿来。店家出去不必讲,再把那,大人见物那消停?

    站起身来把衣换,袍子褂子全脱去,靴子拉下把鞋登。身上光剩白布小褂,店家的汗褂套在外边,破草帽儿头上戴,口袋搭在肩上横,带上乾隆钱三百,要上深州走一程。诸事已毕又讲话:“张禄儿,我的言词要你听。”小厮答应说“知道,不用大人再叮咛。”刘大人说罢不怠慢,迈步翻身往外行。原来是个乡民样,出了李家小店中。一直不往别处去,径奔深州大路行。刘大人,一边走着心犯想,说“皇恩浩荡不非轻,圣主疼民把官米卖,为的是,年景旱涝不收成。谁知州官将弊作,贪赃误国把民坑。好一似,民打幌子州官卖酒,我刘墉,焉能容过这事情?等我查出他的过,管叫那,狗官脑袋长不成!”刘大人,思想之间来得快,深州北门眼下横。

猜你喜欢
  第九十九回 上青坟不忘贞友 来旧宅情感故人·陈少海
  第九回 汪夫人片言折狱 汤总督密折荐贤·西冷散人
  第十四出 私怅·孟称舜
  第二十九回 缺月重圆真情独笑 群珠紧守离恨谁怜·陈森
  第三回 游平山乘舟邀妓女 进水关带醉闹娼门·檀园主人
  第十一回 巧二娘月下分娩 乖小二出店归家·江海主人
  邢君瑞五载幽期·周清原
  第十章 收吴·林纾
  第五回 阻登舟旗丁伙诈 挂招牌铁口名扬·旅生
  第四回 乘兴而来败兴回·张恨水
  第三十二回 钱林闻信忙奔走 童仁飞报进都城·
  第十一回 冯人怕投江殒命·云游道人
  第二十一回 秋试春闱双得意 嘤鸣萝施两随心·海圃主人
  第五十四回 恶庸医乱开治病方·储仁逊
  第10回 于大人审问贼人 汤守备监斩群盗·牛瑞泉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绣榻野史·吕天成

    明代白话中篇猥亵小说。四卷,有明万历醉眠阁刊本、种德堂戊申年序刊本。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眠阁憨憨子校阅”,实为吕天成少年游戏之笔。故事写杨州秀才姚同心,因住东门,便自号东门生。前妻甚丑,恋小秀才赵大里,如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醉春风·江左淮庵

    《醉春风》(又名《自作孽》)书叙明万历年间,苏州顾外郎之女大姐,生平以节烈自誓,嫁张财主第三子张监生为妻,遂称三娘。张监生奢华好色,未成亲前,与徐家大小娘子及大娘之女通奸,其家教书先生杨某帮闲隐瞒。及成亲,张监生仍与徐家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