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六回 大觉寺淫女参禅 莲花经尼僧宣卷

作者: 梦笔生

  第三十六回 大觉寺氵㸒女参禅 莲花经尼僧宣卷  
  词曰:
  试问禅关,参求者无数,往往到头空老。积雪为粮,磨砖作镜,误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陀头微笑。无阴树下,绝想台前,杜宇一声春晓。鹫岭云深,曹溪路险,是处故人杳。冰崖千丈,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透源流,才见龙王三宝。
  这首词单说禅宗易误,佛理难参,休说这些失迷的凡夫,贪氵㸒的死汉没处下手,就是那积学的善知识,传宗的老和尚,饶过你百灵透过,一窍少迷。就是念完了四十八万卷全藏,只当做老鼠偷佛灯的香油,盲禅瞎棒,与成佛作祖,总是捕风捉影。到了上得讲堂,讲两句禅宗的语录、度世的口头禅,打两个冷哈哈,好似隔靴搔痒,丈母娘心痛去爱女婿的腿。看那参禅熟套,一场好笑,到不如鲁智深吃狗肉、鸠摩罗什生儿子实实受用,不碍他坐地成佛。今日因师师府改做禅林,正是火池变作莲池,欲海翻成香海。宗语上说,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又说氵㸒房酒寺寻弥勒,满目青黄知是谁,看官细参。
  单表这孔、黎二寡妇,各领着女儿梅玉、金桂二姐,因在这汴河桥住着福清庵几间净室,时常往来,甚是亲热。尼姑们喜他寡妇子女,替她做鞋袜、缝衣服。这两个寡妇,喜尼姑们要茶要水方便些。住有半年之外,忽然尼姑福清奉了王爷令旨,搬在师师府造寺修佛,一时热闹起来,把这小庵子撇下,另招一个老聋姑子看守香火。
  这两个寡妇和女儿,领着一个痴哥,甚是孤凄,又没个男子,把酒店本钱都被人赊骗下去。虽是一个院子住着,依旧两家过活,时常包览些鞋面、花朵,将针黹度日。听得福清新造起大觉寺来,要去随喜。两家商议,不好空手去。等了半月,凑起钱来,买了一盒挂面、一盒京枣、一盒白糖素饼、一匣油炸的蜜糕,便痴哥挑了,又借邻舍家几件衣服,把两个女儿打扮的齐整。母子四人,锁上房门,痴哥引路,和这些烧香妇女,走汴河桥来,不上二三里路,望见沿河一带翠馆青楼,几条小巷,穿过去,却是师师府了。正值福清请了白衣庵里有道行的吕师姑说法宣卷。吕师姑法名如济,来宣一卷《花灯佛法公案》,大门首挂起高幡来。这些各庵的尼姑、吃斋的妇女把一个大觉寺捱挤不开,木鱼经声,百十众尼僧,和着念佛,好不热闹。孔、黎二寡妇都是老成打扮,只有两个女儿,却是艳妆,脂粉堆满。金桂姐是大红绸纱衫儿,蓝织锦比肩儿,白绫拖地锦裙子。梅玉姐是银红宋锦斗绫衫儿,白绫比肩,月白水纹绫裙子。俱是红玉一勾,金莲三寸,鞋尖上嵌着豆大两粒珠子,底高尖小,十分好看。一步步进得巷里来。那些游人妇女,看的人涌将上来,真是天仙并佩凌波出,魔女拈花送供来。到了大殿上,先拜了佛,早有谈能和知客引至方丈,与福清问讯了,才叫痴哥挑着四个盒子进来。提开看了,福清道了生受,使谈能收了。摆斋在斋堂里,母子四人吃毕,走到方丈来听讲。坐在长凳上,众女僧打起钟鼓法器,才请升座。
  却说这吕姑子年将六十余岁,生得黄面长眉,挂一串金刚素珠,穿着袈裟,手持九环锡杖。两个小小尼姑,打出一对黄绫旗来,引上法座,离地有三四尺高,中间焚香,供着一尊金观音,香炉金磬,烧着檀香不断。两边小桌,坐下八个尼姑,俱是白面缁衣,僧鞋僧帽,在旁管着打磬和佛。只见法师上座已毕,这些尼姑女众们俱来问讯参拜。那法师只将金观音略一举手,便稳坐不动,把双眼闭着,搭下眉毛来,做出那坐禅的气象,得道的威仪,大声说道:“今日堂头和尚要讲甚幺佛法?听老僧粗讲西来大意。”便道:
  人身易失,佛法难求。夫妻恩爱,一似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儿女情长,好似烧瓦窑,一水和成随处去。石火光中,翻不尽没底斗。海沤波里,留不住浪荡形骸;披毛带角,转眼不认爹娘。吃饭穿衣,忘却本来面目。无明火里,生出贪、氵㸒、妒、杀四大轮回;无常伙中,历遍生、老、病、死七情孽债。因此阎罗老子伤心,无法救地狱中饿鬼;释迦牟尼出世,愿度尽阎浮上众生。三藏、八乘,火池处处见莲花;十地、六尘,苦海沉沉流贝叶。黄氏女看经,宝盖金桥迎善女;目连僧救母,铜蛇铁树报冤魂。持斋念佛,袁盎超几世沉冤;礼忏斋僧,郄后证三生正觉。一失脚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因说偈曰:
  如是甚深微妙法,百年万载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又问堂头和尚:“今日从何处问起?老僧放参。”只见首座有一尼僧上前问讯道:“佛法参禅,先讲过行住坐卧。请问和尚如何是行?”答曰:
  “行不与人同行,出关两足云生。为看千峰吐翠,踏翻古渡月明。”
  又问:“如何是住?”答曰:
  “住不与人同住,茅房青山自去。庭前老鹤鸣风,门外落花无数。”
  又问:“如何是坐?”答曰:
  “坐不与人同坐,婆裟影儿两个。雪花扑面飞来,笑我北窗纸破。”
  又问:“如何是卧?”答曰:
  “卧不与人同卧,葛被和云包裹。孤峰独宿无聊,明月梅花与我。”
  又问:“如何是色中人?”答曰:
  “蟆母西施共一身,可怜老少隔千春。今朝鹤发鸡皮媪,原是玉容花貌人。”
  又问:“如何是人中色?”答曰:
  “花开花落两悲欢,花与人同总一般。开在枝头防客折,落来地下有谁看。”
  又问:“如何是人中境?”答曰:
  “沧海尽教枯到底,青山直待碾为尘。”
  又问:“如何是境中人?”答曰:
  “翠竹黄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前身。”
  又问:“如何是空即是色?”答曰:
  “莺啭千林花满地,客游三月草连天。”
  又问:“如何是色即是空?”答曰:
  “万象全归古境中,秋蟾影落千江里。”
  法师参放已毕,便大叫堂头和尚:“我今放参,并无注解。你那善男信女、优婆塞优婆夷等,有善知识问法参禅的。我今大发慈悲,任凭提问,老僧信心指授。”问了半日,讲堂上坐的妇女,挨肩挤背,没人敢言语。八个尼僧,齐齐合掌,下得公座,来朝上问讯,禀法师说:“众生初学佛道,不识堂头和尚的深微佛法,请宣法卷,略破愚迷。”齐齐和起,一声“阿弥陀佛”,堂上堂下,一齐接着念佛。众女僧把法鼓“咚咚”,一齐打起,金磬一声,法器齐动,云锣铙钹,笙管横笛,也有敲木鱼的,击合子的,满讲堂同声齐念:
  南无燃灯上古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娑留那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水天佛  南无宝大佛
  南无阴冥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功德业佛
  南无勇垢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旃檀功德佛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虚空藏菩萨  南无金刚首菩萨
  南无除盖障菩萨:
  魔佛相争不在多,起心作佛即成魔。若于见处能忘见,三界纵横奈尔和。
  大众和佛已毕,梵音正响,那法师高坐禅床,而诵偈言:
  六万余言七宝装,无边妙义广含藏。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润,灌顶醍醐滴滴凉。假饶造罪如山岳,只念菩提忏法王。
  今日宣的卷,是一部《花灯轿》,莲女成佛公案。单说大宋朝仁宗皇帝年间,出在湖广襄阳府善乐村有一善人,姓张字元善,娶妻王氏。两口儿一生持斋念佛,重道斋僧,年过四十余岁,并无一男半女。家传的手艺,做些花朵、灯笼生理度日,挣得钱财,算足两口一日费用的,略有宽余,就修桥补路,布施贫人,因此人都叫他“花灯张善人”。
  法堂赞诵,大众宣扬,首座敲起磬子来,念曰:
  有宋朝襄阳府善人张士,同安人王妈妈在家修行。南无
  两口儿安本分,持斋把素,开着个生意铺,花朵、灯笼。阿弥陀佛
  到春来妆牡丹、桃红杏紫;到夏来妆荷花,万紫千红。南无
  到秋来妆月桂、芙蓉、秋菊,到冬来妆梅花,枝干玲珑。阿弥陀佛
  荷叶灯,倒垂莲,披红挂绿;鳌鱼灯,戏螃蟹,鳞甲峥嵘。南无
  狮子灯,披绿毛,张着大口;球绣灯,泊地滚,满路光生。阿弥陀佛
  供佛前,百种花,飞金补翠;半空里,长明灯,三界光明。南无
  终日里,念弥陀,口讲因果;虽然是,不思议,无字真经。阿弥陀佛
  张善人夫妻两口儿,无儿无女,吃了长斋,每日口念弥陀,要去出家,只因夫妻二人,年老不忍分离。忽一日惊动了西方我佛释迦牟尼世尊,佛眼一观,说他夫妻行善,该生一佛子出世,度他二人生天。遣了案下散花天女,化成一白发婆婆来下阎浮世界,把《妙法莲花经》传与他夫妻二人,以成其道。果然天女变了一个白发婆婆,双目失明,头白如雪,年有七旬之上,手持瓦钵竹篮,来张善人门前乞化一斋,手拿木鱼,口中高声诵《妙法莲花经》,如流水相似。
  大众宣扬,敲磬一声,又念:
  有世尊,在西方,睁开法眼,见善人,宅门外,瑞气千重。南无
  只因他,不识字,难传佛法,差天女,化婆婆,口授《莲经》。阿弥陀佛
  老婆婆,隐真身,化成幻相,年七十,双目失,白发蓬松。南无
  手持着,木鱼子,沿街乞化,念《莲经》,随口转,字字堪听。阿弥陀佛
  有善人,在门前,十分慈念,唤安人,备茶饭,接待高人。南无
  张善人在门口见圣姑婆婆,见他口念《莲经》,手持竹杖,心中思想:“我夫妻二人,不得真经,吃的是迷斋,何日得通佛法?我如今留下婆婆,传此《莲经》,情愿替他养身送老,与我母亲一样。”即时叫安人备了斋饭,请婆婆吃毕。夫妻二人,合掌问讯说:“老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因何失明乞化?想是没有儿女。我夫妻二人,也没有儿女,正好作伴修行,不知你可依得我一件事?也免去乞化为生,可以度其日月。”婆婆便问张善人夫妻:“有何说话,你且说来。”
  首座敲磬一声,又念:
  婆婆便问张善人:“如何搭救我当身?南无
  我家玉舍城中住,无阴树下是家门。阿弥陀佛
  也无儿来也无女,心里明来眼里昏。南无
  背记《妙法莲花经》,不知春来不知冬。阿弥陀佛
  一声念动灵霄殿,一声叫开地狱门。南无
  你今留我不中用,经典不是金和银。阿弥陀佛
  不中穿来不中吃,口里嚼得乱纷纷。”
  当下张善人便说婆婆:“若肯住下,我夫妻二人情愿与你为儿为女,晨昏供养。只求你把《妙法莲经》口口相传,也不枉我持斋一世。倘若生下一男半女,也是我张元善的后代,日后有人上坟拜土。我夫妻二人报你的恩德,化棺材木与你送老。”婆婆欢喜不尽。
  首座敲磬一声,又念:
  婆婆当下心欢喜:“世上那有你行善人。南无
  捧茶捧饭养着我,只求一卷《莲花经》。阿弥陀佛
  随缘度日住几载,不知谁是我的亲。南无
  善人夫妻忙不住,疾忙接请进家门。阿弥陀佛
  厨下烧水先沐浴,换了新布和衣裙。南无
  一间净室忙打扫,佛堂原有佛一尊。阿弥陀佛
  香花蜡烛摆在上,夫妻同念《金字文》。南无
  早时送粥午时饭,一家茶水尽殷勤。阿弥陀佛
  初时念经舌头涩,后来念得十分真。南无
  半夜念经把香跪,天明念到未时辰。阿弥陀佛
  不消半年三个月,《莲经》口里往外喷。南无
  舌底莲花生光彩,动了金刚揭谤神。阿弥陀佛
  开口闻得旃檀气,合眼就见佛世尊。南无
  一住三年无怠慢,婆婆开口辞善人。阿弥陀佛
  当下张善人夫妻二人,不消一年,学的《莲花经》十分烂熟,如水流相似。一住三年,捧茶捧水,全没一点慢意。婆婆一日看着王氏道:“我今打搅你夫妇三年,经已念熟,今晚要辞你还家。”王氏便说:“妈妈,你今传经三载,我夫妻受其大恩,不曾报效,原说替你养老送终,因何舍我便去?你家今在何处?甚幺地名?我夫妻好送你回去,时时看望你。”婆婆便道:“张善人,夫妻近前来听我细说。”
  击磬一声,又念:
  张善人,你夫妻,休要挂牵。我本来,无定住,身在空门。南无
  要回去,那里定,东西南北。说声去,就要走,不论行程。阿弥陀佛
  无始来,谁是我,家乡住处。撒手去,谁是我,着急亲人。南无
  一行说,取水来,浑身沐浴。盘着膝,打着坐,合掌归阴。阿弥陀佛
  当下婆婆即时坐化而去。张善人两口儿不敢啼哭,念经三日,起了一个龛子化了,供养在西山寺后。不消半月,王氏年四十以上,忽然有孕,到了十月,腹中疼痛起来。王氏卧在内室,张善人念经未毕,眼看见那白发婆婆笑将进来。张善人大惊,才待追寻,只见王氏房中哇的一声,产下一个女儿,生的眉端目正,面如满月一般。因念经得来,取名莲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莲女长到七岁,生得乖觉伶俐,一见便会。又有一件奇事,口里背诵《莲花经》,顺念顺流,倒念倒流。请了一卷《莲花经》来,字字行行,一似念过的一般。天生胎素,口不尝荤。每日在家做些花朵,略有闲时,即看经拜佛。只有一件,不守女儿的规矩,见了僧人,就与他参论佛法,缠个不了,听得寺里钟磬铙钹法器一响,准要出门去看。有一个能仁寺惠光和尚登坐开讲,莲女疾忙走入寺中,便高声问道:“龙女八岁献宝成佛。我今七岁没有宝珠,何时得道?”把个惠光长老惊得一句答应不来。张善人听说女儿进寺参禅,甚是惶恐,疾忙抱了回来。过了三五个月,依旧走到寺去问长老,还将前言提问,父亲张善人又抱回去了,分付王氏好生看守女儿,休要叫她张头露面,惹街邻嗤笑。因此莲女日里做些花朵,不得出门。
  到了年方二八,生的柳眉星眼,杏脸桃腮,天生不施脂粉,自然有天女的庄严,金仙的美貌。因元宵能仁寺放灯,众檀越约了灯会,悬起千百盏灯来,妇女们烧香的,看灯的,人山人海,都去随喜。莲女要去,父母拦挡不住。王氏叫道:“孩儿年已长成,不比你七八岁时,去混他的讲堂,也惹人议论。同几个邻舍老婆婆去能仁寺看灯,早去早回。”
  首座敲磬,又念:
  有莲女,能仁寺,把灯观看。密层层,佛塔上,万盏明灯。南无
  又遇着,老禅师,登堂说法。引动了,红莲女,去问禅宗。阿弥陀佛
  向满堂,讲座下,高声大叫:“问和尚,满寺灯,何处先明?”南无
  和尚答:“佛殿上,灯光先照。”莲女说:“佛灯外,谁是心灯?”阿弥陀佛
  老和尚,答不来,莲女大怒,走上去,打一棒,要问机锋。南无
  当下莲女问道:“佛灯今在殿上,心灯却在何处?”长老一时应答不来。莲女夺过长老禅杖,当头就打,吓的这些看灯妇女一涌上来,把禅杖夺了,推拥莲女回家。夫妻十分惶恐,埋怨女儿,不守闺门,使人嗤笑,忙叫媒婆与莲女提亲。
  有一个李员外儿子与莲女同庚,也是一十六岁,且是俊秀聪明,常见莲女门首买花,看在眼里,使人来说媒。张善人两口儿只拣择女婿,不争财礼,遂结了亲。看了吉日良时,把莲女打扮得如花似玉,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上了花藤彩轿。各处花店,将花朵添箱,点起花灯,前后有百十余对,都来看莲女成亲。
  敲磬一声。又念:
  李家男,张家女,门当户对。许了亲,下了礼,酒果羊红。南无
  红鸾星,择就了,七月十五。众亲邻,来助喜,俱送花灯。阿弥陀佛
  有莲家,打扮的,天仙玉女。插金钱,戴璎珞,一似观音。南无
  穿一套,大红纱,麒麟通袖。系一条,遍地锦,裙带金铃。阿弥陀佛
  李小官,在轿前,骑着大马。有爹娘,送上轿,两泪交零。南无
  叫莲女,“我的儿,养得娇横。到人家,守规矩,休要讲经。阿弥陀佛
  撇得俺,老夫妻,没有下落。养了你,多半世,没个后成。南无
  从今后,休要去,三门四户。避是非,守礼法,少要斋僧。阿弥陀佛
  说着话,上了轿,佯长就走。有莲女,全不答,高诵《莲经》。南无
  走大街,穿小巷,没有半里。一卷经,刚念毕,不听人声。阿弥陀佛
  到门前,放下轿,拜门行礼。有公婆,接新喜,捧着花瓶。南无
  掀轿帘,忙来请,新人下轿。似木雕,如泥塑,全不答应。阿弥陀佛
  半空中,忽闻得,笙箫仙乐。放金光,天花落,香满虚空。南无
  当下莲女在花灯轿里,一卷《莲经》诵毕,左脚盘着右脚,小小弓鞋,搭在膝上,坐化而去。李家慌忙去请张善人夫妻,只见半空中笙箫仙乐,一道金光,天花乱坠,见莲女站在空中,而说偈曰:
  我本西方座上人,偶将两脚踏红尘。众生要问《莲经》义,看取花灯不坏身。
  后来张善人升天,不在话下。
  法师宣卷已毕,大众高声和佛,打起法器,送法师下座。这些妇女们,听到好处,也有笑的,也有哭的。只有这金桂、梅玉二人,嗑瓜子儿,吃茶食,不住的乱笑,也不管甚幺经典佛法。两个寡妇要辞了福清和二女回家去。只见有两个喇嘛女僧进来,传百花姑娘的师命,要求寺里同大众讲西番经教,明日打扫一座禅堂,在这里过夜。封了五十两银子,叫福清早早安排斋供。慌得这福清满口答应,那敢推辞。这金桂、梅玉二人等着要看西番讲教,就不肯起身。福清留下,在后禅堂法炕上歇去了。不知西番演教如何,有分教:外道邪魔,安下修罗排玉纲;迷人氵㸒教,移将阿鼻闹禅坛。
  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二十八回 去炎威故里访亲知 纳清原异乡逢骨肉·陈朗
  第二十八回 交匪類韓廢訪名姬 獻神威碧霄擒巨盜·邹弢
  第十段 松风欲合二姓好 艾炙伪作两边书·阿阁主人
  第二十二回 斩铁牛贵儿劝进 施号令蓝能制官·花溪逸士
  第七回 陷情魔荒山坏丹鼎 感幽怨幻境泣冰弦·郭则沄
  第八回 何彩鸾含冤依老衲 秦白凤逐利作行商·吴趼人
  第十六回笙管嗷嘈美人避面情词悱恻浪子回头·平襟亚
  第八十八回 刘钦差夜惊黑虎梦·储仁逊
  第廿六出 三谒·孟称舜
  第六回 赫致甫别院藏娇 李匠山曲江遇侠·庾岭劳人
  第四十七回 宿孽偿完儿见母 新缘另结客还家·丁耀亢
  第十九回 紫石滩夏方重诉苦 天官府陈亥错投书·古吴金木散人
  第七十二回 探秽庙权借风流妓·储仁逊
  第四回 吴瑞生月下订良缘 金御史夜中失爱女·李修行
  第二十六回文章贾祸两首打油诗妙计钩郎三杯白兰地·平襟亚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春闺秘史·不题撰人

    春闺秘史,清代中篇艳情通俗小说,不题撰人,凡十回。 却说清末民初年间,姑苏城内,出了一位风流才子,这人姓周名碧卿,是个世家子弟、家境也还丰裕,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一手持家,好不一自一

  • 昭妃艳史·

    《昭妃艳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六回,不题撰人。 话说金废帝海陵王初名迪吉,后改名亮,字元宫,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为人伪善奸诈,躁急多猜忌,残忍仕数。年十八,以宗室子为奉将军,迁骠骑上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玉娇梨·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ldq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