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八回 伸正义乡人呈诉状

作者: 储仁逊

    且说刘大人堂事已毕,才要退堂,忽见打下面走上一人,来至公堂跪在下面,说:“大人在上,小民是南关的地方,名叫王可用。今有南门外离城五里,有一座五道庙。这庙中死了个乞丐贫人,小的身当地方,不敢不报。现有呈报在此,请大人过目。”刘大人闻听地方王可用之言,说:拿上来我看。”

    “是。”手下人答应,即将地方的报呈接过来,递与忠良。刘大人举目观看。

    这清官座上留神看,字字行行写得清。上写着:“南关的地方王可用,大人台前递报呈:聚宝门外五里地,五道庙,有个乞丐丧残生。年纪约有五旬外,麻面身高四尺零,身穿蓝布旧夹袄,腰中系定一麻绳。竹杖一根旁边放,还有个,小小竹筐把破碗盛。除此并无别物件,大人台前呈报明。”忠良看罢多时会,高声开言把话云:“两边快些预备轿,本府亲去验分明。”轿夫闻听不怠慢,将轿抬来放在地流平。慌忙栽杆去扶手,坐上清官叫刘墉。执事早出门外站,大轿相跟后面行。地方当街前头跑,说道是:“闲人退后莫要高声。”刘大人,轿中留神望外看,两边铺面数不清,缎店盐当全都有,恰比北京一样同。怪不得,洪武建都在此处,真乃是,龙能兴地地能兴龙。到而今,我主改作江宁府,一统华夷属大清。刘大人,轿中思想抬头看,这不就,出了金陵那座城。果然快,轿夫叉步急如箭,五道庙在眼然中。不多时,来至眼前将轿住,张禄一见不消停。慌忙上前去扶手,出来清官人一名。

    刘大人下了轿,轿夫将轿搭在一边,公案设在庙前。刘大人他举目一瞧,原来是孤孤零零一间小庙,四面并无裙墙。忠良看罢,归了公位坐下,书吏三班在两边站立。刘大人座上开言叫仵作。忠良言还未尽,只听人群之内,高声答应:“这,小的李武伺候。”大人说:“李武,你去到那庙中,将个死乞丐尸首留神验看,有伤痕无有,回来禀我知道。但有粗心,定有处治。”“是,小的知道。”仵作说罢,站起身形,一直进了庙内,站在那个死尸跟前,向外高声叫道,说:“来一个人,将这地塌子的衣服剥下来,好验看。”

    众位明公,要到咱这北京城的规矩,逢死尸相验,都是兵马司的事情;验伤也是仵作相验。这刷尸抬埋是火夫勾子老弟兄的事情。你要到了外省,那里来的火夫勾子?像这厮,刷尸抬埋,是地方的事情。书里交代明白。

    且说仵作刚叫声“贤弟”,地方王可用手一指,说:“来了。”说话之间,也就进了庙咧。仵作李武又手一指,说:“快些来,将这个地塌子的衣服脱下,好验看。”“是了。”地方答应,不敢怠慢,走上前来,将那个死尸拉了一拉,伸手就去解他的衣纽。刚然把大襟的纽子解开,向里一看:只见他的怀中,掖着个一张字纸。地方一见,不敢怠慢,伸手掏将出来,就递与了仵作。李武虽然的也认得几个字,看了一看,竟不断上面的字写的是何等缘故。仵作说:“这件事,须得回明大人知道才好。”手拿着这一张字纸,翻身出庙,至公案以前,跪在下面,说:“大人在上,小的奉大人之命,去验看那庙中的死尸,打他怀中掉出一张字帖来咧!小的等也不知写的是什么言词,回大人知道。”刘大人闻听,吩咐:“拿上来我看。”这手下人答应一声,从仵作手中接过,递与忠良。刘大人拿起,举目一瞧,并不是什么言词——却原来是自己作的一首诗句。听在下的念来:

    自幼生的是野流,手提竹杖过江头。

    宿水餐风吟皓月,带露归来唱晚秋。

    两脚踏遍尘世界,一生历尽古今愁。

    从今不傍人门户,街犬何劳吠不休?

    刘大人看罢,说:“原来是个隐士高贤,何不将他留下的这首诗,启奏当今老主的驾前,也不枉他留诗之意。”清官爷想罢,折了一折,插在那纸袋之内。

    这清官看罢不怠慢,诗句插在纸袋中。这不开言叫“李武,快去庙内验分明!”仵作答应忙站,起,一直又进小庙中。死尸上下瞧了个到,并无青肿与伤痕。仵作又,回明江宁刘太守。刘大人,闻听把话云:“吩咐快叫王可用!”地方答应跪流平。大人说:“买口棺木盛尸首,暂且掩埋官地中。”地方答应说“知道,不用大人再叮咛。”清官吩咐预备轿,手下人等不消停。搭过栽杆去扶手,座上贤臣赛包公。轿夫上肩忙叉步,开道铜罗响又鸣。军牢头戴黑毡帽,衙役吆喝喊道行。皂班手拿毛竹板,三檐伞,罩定忠良刘大人。四轿正然朝前走,忽听得:“冤枉冤哉”

    不住声。大人闻听吩咐轿,轿夫答应把步停。四轿放在流平地,忠良在,轿内开言把话云,说道是:“快把喊冤人带过!”手下之人应一声。不多时,带进公差人一个,大轿前边跪在尘。

    众公差把喊冤之人带过,跪在轿前。皂班张炳仁在一旁打千,说:“回大人:小的们将喊冤之人带到。”刘大人闻听,在轿内一摆手,皂头张炳仁站起,退闪在一旁。贤臣留神向轿外观看。

    这清官,轿内留神往外看,目视伸冤告状人:年貌不过二旬外,身上褴楼苦又贫。五官端正长得好,就只是,天庭特灰主劳奔。虽然眼下时未至,将来有日定鹏程。则见他,跪在轿旁身不动,呈词一张手中擎。大人看罢开言问:“你有什么冤屈快讲明,竟敢拦轿把冤伸!真真可恶休怠慢,快些实诉莫消停。”喊冤之人闻此话,说“大人在上请听真:小人因为不平事,人命关天非小可。素闻公祖如明镜,亚似龙图包相公,所以才敢拦轿告,大人冤枉把我容。公祖要问因何故,大人瞧状自然明。”忠良闻听说接来看,手下之人不敢停,接过状子向上走,大轿旁边站身形,两手高擎轿内递,刘大人伸手接过看分明。上写着:“具呈民人名吴旺,家住此地府江宁。我有个,族中当家也在此住,他住在,上元县东边那条小胡同。地名叫作翠花巷,却原来,兄弟两个一母生。兄名吴祥卖绸缎,贸易长在北京城。弟名吴仁是举人,候选知县有前程。谁知他,人面兽心真畜类,衣冠禽兽一般同!半夜谋害亲兄去,家财独占他一人。昨日出殡埋在坟内,他说暴病丧残生。望求大人悬明镜,速拿囚徒定罪名。”刘大人看罢开言问,说“吴旺留神听说明。”

    刘大人向轿外开言,说:“吴旺,吴仁半夜谋害他的兄长吴祥,你怎么知道?从实说来!”吴旺见刘大人这个话问得厉害,在轿前叩头,说:“大人在上,小的有个下情:吴祥自从北京贸易回来,是九月初二日到的家中,并无灾病。昨日二十七的晚上,小的还与他饮酒,言讲买卖的事情,他还说明日二十八日我还有件事,托小的给他办一办。有二更天,我们俩才散的,他就回家去咧。到了第二日,小的去到翠花巷吴祥的家中去看,刚然到他家的大门口,只听见里面嚎啕痛哭。小的一问吴家管事的张兴:‘因何事一家痛哭?’张兴见问,说:‘我家的大爷,昨日晚上有二更多天回的家,忽然得了个暴病而亡,所以痛哭。’小的听这个话,心中似信不信。那有这样怪事?我想了想,何不进去一看,便知真假;再者呢,我们又是一家子。小的就进去咧。到了里面一看——回大人:实在令人可疑。”刘大人问,说:“吴旺,有什么可疑之处,从实言来。”

    吴旺见问,说:“大人容禀。”

    只见吴旺开言叫:“大人在上请听明:小的到里边留神看,明是其中有隐情。就是暴病将命丧,也不该,天亮就用棺木盛。大人想,九月天气不算热,走马入殓理不通。

    三天出殡就入土,怕的是旁人看破有讨保。明明谋害亲兄长,我小的,舍命前来把状呈。如若死鬼逢好死,小的情愿领罪名;死鬼若不是逢好死,望大人,速拿吴仁定口供。”吴旺说罢将头叩。刘大人,轿内开言把话云:“但不知,吴宅坟茔在哪里?离这脚下有多少程?”吴旺见问尊公祖,贵耳留神请听明:“吴宅坟茔不算远,向西去,二里之遥还有零。”大人闻听,说:“既然如此,你就引路头里行。本府到你坟茔观动静,然后再,把举人传来问口供。

    但有一字虚言假,妄告良人罪不轻!”吴旺答应忙站起,翻身迈步头里行。执事大轿跟左右,径奔吴宅坟茔行。二里之遥来得快,留神看:一片松林眼下横。吴旺又在轿前跑:“回大人:这就是吴宅那座坟茔。”大人闻听吩咐住轿,搂子上的答应把轿停,慌忙站住,大轿搁在地流平。

    内厮上前去扶手,轿夫栽杆,这才出来干国卿。刘大人慌忙上前走几步,来至那,坟茔以外站住身。则见那:松柏栽列坟左右,走道全是砖砌成,方圆大概有十亩,还有那,祭台石一块在正当中。坟头不过六七座,这内中,倒有一座是新坟。刘大人看罢开言叫:“陈大勇和张炳仁,快些前来听我把话云!”

猜你喜欢
  第二十章 订婚·林纾
  第十五回 秋试春闱双得意·天花藏主人
  第十一回访桃源老翁逢烟妓逛名园主笔遇仇家·朱瘦菊
  第廿五回 两解元雷击花妖剑·云封山人
  第二十七回 张寅酒醉露真言 子方有意行奸事·
  第五十八回 虎兵丁赢钱肆假怒 姚门役高座惹真羞·李海观
  第四十二回 设巧计恶皂露原形·储仁逊
  第二十七回 奋忠心二张被戮 设假梦五王罢政·
  第一回 柳树春访师到苏 邓永康戏昭被打·
  第七十一回 上封事触怒朝廷·陈端生
  第二十九回 卜兰桂 孙来缵祖 赋葛覃仲妃回省亲·逍遥子
  第二十六回 赏花灯隐春遇艳 题画扇雅谑评歌·西泠野樵
  卷三盗贼类 熊主簿捉谋人贼·余象斗
  第二十章·苏曼殊
  第二十九段 辞丹诏不涉宦海 隐桃源共作散仙·李春荣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品花宝鉴·陈森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八美图·佚名

    《八美图》全书三十二回,清代刊本,书署“佚名”。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玉楼春桃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