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七回 董玉娇明月一帆风 郑玉卿吹箫千里梦

作者: 梦笔生

  第二十七回 董玉娇明月一帆风 郑玉卿吹箫千里梦
  江南自古斗妖娆,无数烟花上翠翘。
  百宝不辞妆舞带,千金何惜买春宵;
  海棠过雨胭脂冷,柳岸经风眉黛摇。
  东去伯劳西去燕,玉人何处忆吹箫。
  却说郑玉卿一浪子,初时与银瓶如鱼似水,生死难开。只为两人情厚,把千万金妆宝玩,拚死从他,连夜逃上扬州。谁料玉卿见了董玉娇,变了初心,又贪财负义,得了苗员外千金,把银瓶轻轻弃了,以致银瓶自缢而死。天下负心人到此,你说可恨不可恨!他便说有了董玉娇一个名妓,又骗了银瓶、樱桃一切妆资,财色俱足了,可知道他能享不能享?那日换上苗员外浪船,移过箱笼物件,把银瓶哄上苗青大船,说去别董玉娇,却使玉娇从后船上了自己浪船,一篙点开,顺风南去。也不管银瓶死活、捧拥着玉娇船上作乐,早已备下完亲喜酒。那樱桃不解其意,还想是银瓶在苗员外船上,送行一定后面赶来。只见董玉娇坐着,要茶要酒,不似个生客人。叫了几声樱桃,便奴才长、奴才短骂起来,似家主婆管家的光景,好不疑惑。听了半日,见他二人相偎相抱,说是两下换了,那樱桃才知道杨花风送无归处,燕子巢空少主人。大叫一声,也不斟酒,也不煎茶,倒在船舱里,有哭〔山坡羊〕为证:
  痴心冤家,一场好笑,大睁着两眼,往火坑里就跳。实指望说誓拈香,同生同死;谁承望负义绝情,把恩将仇报。娇滴滴身子,空贴恋了几遭;沉甸甸的金银,干送了他几包。转葫芦子心肠谁知道!口甜心苦,蜜甜般舌头藏着杀人刀。毒药蹊跷,才见了新人把旧人丢了。听着:只怕那旧人的样子,新人还要遭着。
  那郑玉卿方才发兴,要与董玉娇尽欢,叫着樱桃不应,又被玉娇激了两句道:“你家的奴才,也没见这样大的。”郑玉卿跑到后舱,扯出来一顿拳脚,打得可怜。没奈何艄公叫个后生送酒来,两个人勉强成欢。一夜顺风,直过了瓜州,泊舟金山之下。郑玉卿从不曾见金山光景,但见:
  长江万里,天风浩荡接青霄;高塔九重,海日苍茫开翠壁。突兀是佛头,一片粉墙龙竹树;周围如螺髻,十家金碧出烟波。江间隐现,遥听两岸钟声;石势参差,依稀中流树影。郭璞墓前碑不没,伍胥关上月常圆。
  玉卿观之不尽,正要上岸一游。艄公说:“妙高台,中冷泉许多妙处。”恰好有一个浪船,先在岸边,系在寺门石边松树之上。内有少妇二人,不上十八九岁,艳妆对坐,在船上围棋。见了玉卿,偷自掩口而笑,全不回避。玉卿旧病复发。上得岸来,有一少年领着一个家僮,早在寺门相候,深深一躬,问:“老兄要上金山,毕竟是有趣的,可以同往。”玉卿喜之不胜,携手而行。早看僧人接住,让到经楼后面一座方丈,甚是精洁,经卷禅床,古炉名画,清雅异常。方才坐下,就是一盏泡的松茶,随后便是小菜十香豆豉,斟上三白泉酒,入口异香扑鼻,早已办斋留饭,齐整非常。
  玉卿一看少年生得眉清目秀,齿白唇红,不上二十一二岁,戴一项片玉罗巾,纱袍朱履,一团和气。见了玉卿,好似同胞模样,十分亲热。玉卿忙问:“仁兄贵姓,尊表,乡贯何处?”少年便道:“小弟姓吴名友,字处舟,本府京口居住。家君是前朝蔡太师门生,官至开封府尹,止生小弟一人。因好顽耍,略晓些音律,以此教了这一班女戏,费有万金。每日只与江湖上朋友们饮酒做戏,倾家结客。小弟又性好挥霍,一时兴发,就是千金一掷而尽。这些心爱的家乐们也常常赠与朋友。一边赠人,一边又去扬州买几个瘦马来顶补。不消半年,还同教唱的一样,以此人起做小弟一个诨名,叫做吴呆子,又号做“撒漫公子”。小弟其实不呆,看的这些金银美色,不过是供我们行乐的,何必认作己有的物件。今日船上两个女子是妆正旦的,兄如有兴,可呼来侑酒。这僧房中不便,咱将毡移在妙高台上,使他酒家送上酒肴来,看这江天一色,万里风帆,倒是助兴。”说到妙处,把个郑玉卿弄得骨软心麻,暗中寻思:我小郑这一路风光,好不助兴得紧。这两个美人,又有几分了。看这憨公子,比个苗员外又是傻的。休说是白白送人,如肯再换,就贴上这董玉娇,我情愿舍一得二。口中不言,心里喜得没缝。
  那寺门前酒家,早已移上席来,摆在妙高台上。四面窗开,江流在底,望见焦山北面,江南一带,城郭烟云,往来舟楫,真是画图看之不尽。吴公子斟上一杯酒,送在玉卿面前,方才问:“仁兄姓字,下次好约到寒家,住上一年半载,结个生死之交,也不枉了今日相遇。”玉卿答道:“小弟姓郑,贱字玉卿,汴梁人氏,因到镇江访亲,不期今日相遇,容小弟明日登门奉叩。”说的入港,家僮斟酒数巡,那酒家上来送酒问道:“今日是那位相公作主?小人好送上来。”吴公子便道:“有好酒好菜鲜鱼笋鸡,只管照常添换,但要精致些,来问甚幺谁是东道主,太小觑了我们!”一言未尽,腰间掀起红绫膊来,拿出一个锦幅,解开是四大锭银子,外有散碎约十余两,又是半截金子在里面。吴公子取了一锭银子,约五两重,丢在酒保面前说:“你拿去总算罢。”酒保欣然去了。玉卿见他慷慨义气,甚不过意道:“小弟也有小舟在此,自该作主,如何敢先取扰。这等明日小弟回敬罢。”饮得半酣,那吴公子又向水红衬衣腰下取出一枝竹箫来,品出那穿云裂石之声,那个小后生腰间取出檀板,和着箫声,唱一套〔念奴娇〕:
  江海狂游,二十年再问广陵花柳。刊水吴山明月里,忍向东风回首。娇鸟啼春,名花笼玉,半露纤纤手。朱阑绿水,是处有人消受。那知潘岳头白,沈郎腰减,归兴如酒。歌舞楼台人散后,城上时闻刁斗。北地胡笳,南中烽火,非复江都旧庾楼。如昨,人在楼中知否?
  不一时酒保添换新席,八碗大菜:是一盘新出水的白鱼;一盘烧的肥鹅;一盘的香薷和水晶猪蹄;一盘金华火腿熏的腊肉,红白透亮;一盘豆豉炒的面筋,拌着银丝饼鲜;又是一盘红糟蒸的带鳞鲥鱼;又是一盘镇江烧鳖,剥得琥珀似围裙,软美如脂,入口而化;又是一盘苏州油酥泡螺。两大盘糖酥水晶角儿,每人面前一碗。杂汤无非是新笋蛤蜊海粉蛋膏肉丸。又有桃仁瓜子,打扮得红白清美,其实可爱。各人面前换个大杯。才饮到热处,那僧人又送上好冷泉的新茶,领着个白净沙弥,一个雕漆盘,四个雪锭盘。雕磁杯俱是古窖新款,二人让僧同坐。茶毕斟上酒来,那僧也不谦让,就横头坐下,看他两人发兴豁拳,将茶杯斟满。郑玉卿连赢了吴公子两拳,吴公子称奖道:“兄这拳高得狠,小弟全伸不得手,待小弟吃干这两杯再豁。”玉卿却要与僧豁拳。这僧绰号“月江”,原是个篾片出身,住在金山前院,因见这玉卿和吴公子俱是美少年,在妙高台饮酒,想来帮闲助兴。见郑玉卿兴发,就连赢了玉卿两拳。
  玉卿吃得高兴,见吴公子吹得好箫,即忙取过来细看,夸道:“好箫”。吹了一套〔楚江秋〕,甚是清亮。飘渺之声,透出青霄,引得这吴公子船上美人,在山下吹笛管相和,真是鸾凤和鸣。玉卿夸之不尽,吴公子但道:“这两个家乐,是上年扬州使了五百两银子买来的,学了这一年才略开得口。家下还有一样的八名,和他们打十番鼓儿,到也好听。因有一个相知金员外,十分爱那正旦,小弟即时送了他,至今还少一人顶补。老兄如不嫌他们丑陋,叫他们且来侑酒。若十分爱他,就是相赠也不难。”这月江和尚两个涎眼睛如
  饿鹰一样,恨不得两个美人上的山来暖暖眼儿,在旁撺掇着说:“吴公子这才是高人。”玉卿心里十分指望,却口里谦道:“初会取扰,已是过情,如何敢劳盛使们趋走。只是这笛和管子吹得十分妙,要和着合起来,到也有趣。”吴公子便叫那小后生说道:“你快下去,叫他两个上亭子来,一应笛管连提琴都取来。”那后生才要走,月江道:“天色晚了,这亭子上不便点灯烛,到是小僧房近些,茶水方便,不如移席到小僧楼上去好些。”吴公子便道:“极妙。”即便起身,随这月江过了半山堂往塔前来。
  那小后生飞也似下山去了,吴公子也嘱付快些上来,怕夜晚了山上不好行走。后生去讫,这玉卿和那吴公子携了手相扶,扳肩而行。到了禅堂,正面一座观音,琉璃点着。月江忙叫徒弟取水来净手。吴公子便问玉卿道:“兄不如弃,小弟愚拙,情愿八拜为兄,与兄为生死之交。明日接下舍下,同住几时。”月江在旁道:“从来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爷们天生的如亲兄弟一般,小僧就是主盟。”玉卿大喜,问了年庚。吴公子小郑玉卿一岁。就分左右向佛前拈香八拜,又和月江也拜了。
  大家起来,进了方丈,上的望江楼。小沙弥点上蜡烛,又是新茶,摆上素餐,满桌都是异品,十分有味。茶罢才是酒来,月江取出些糟姜豆腐、十香水菜下酒之物,件件稀希。吴公子要与玉卿对棋,月江取出一付云南棋子、花梨木棋盘来,灯下对赌。公子说一个子一两,就是明日的东道:现帐算还再吃酒一大杯。玉卿棋原不高,输了四子,吴公子让了。先又对下一盘,却是公子输了十一子,准了四子,还欠七子,又该是公子的东道。即忙斟上该七大杯酒,公子一饮而尽,只斟上两杯,烦玉卿月江赐陪,十分豪爽。这时约有二更天气,江中烟雾不明,等了许久,全不见后生和二女子到。吴公子焦燥,骂这些人无用。月江道:“只怕不晓得这里,又错走到山顶上,倒绕了许多路,少不得还走到这里来。”忙叫沙弥取个灯笼儿去接接去。一个沙弥取了灯笼,细纸糊着,上写“月江”二字,飞也似去了。这里又斟了一大杯,送在郑玉卿面前,要他行令。取了一个龙泉窖豆青骰盆来,摆上六个红绿象牙骰子,玉卿取在手里,只管滚骰,却不记得个好令。叫吴公子行令,又决不肯。让了一会,月江道:“我有一个好令,是双生赶茶船会苏卿的故事,用四个骰子。那苏卿是个美人,算一个红四双;生是个才子,算一个六点。两人对掷,有了四六,便算赶上了,凑成多少点数。如没有红六,也是一杯;有了赶不上点数,也是输。只要赶上了数才罢了。”玉卿和吴公子对掷,吴公子掷了一个四一个六,又有一对五,共算二十点。玉卿连掷了三色,先有四,没有六,罚一杯。又一掷有六四没,又罚一杯。第三掷有了四六,却是一个二,一个三,止凑成十五点,比吴公子少了五点,算赶不上,连输了五杯。又掷了一回,到底赶不上,吃了十余杯。天有三鼓,那后生全不见到,吴公子大怒,发燥道:“这些奴才们,船上不知干的甚幺勾当,待小弟自己下山去叫他。”忙呼沙弥又点一个灯笼。苦留不住,下山去了。
  公子去后,月江与玉卿对掷,到底赶不上,月江也输了几杯。天将三鼓,烛换了三枝,只闻江口南风大作,那江湖之声,振得山下石根如战鼓相似。月落江心,满天黑雾,玉卿凭楼一望夜深,又不能回船,如何是好。月江便道:“这
  山有两条路,一路通到山后,一路直到寺前,多是去的人不知路迳。如何小沙弥你也不回来,待我下楼去,再使一人点着亮子接他。”说毕月江也下楼去了。只落得玉卿一人,孤孤在楼上乘醉而卧。
  忽然一阵异香飘来,却是樱桃来,唤起玉卿道:“俺姐姐来了。”玉卿醉眼朦胧,只见银瓶走到面前,把玉卿拍了一把道:“冤家你闪得我好苦也!指望我和你同生同死,背井离乡,一路南来。谁想你被苗员外赚哄,把他的贼船换了我去,又要谋害你的性命。我今在上帝告了冤状,把他问成凌迟处死。我还了你的欠债,托生男子去了。今日赶来送你过江,快快走过江去,不久金兵到了,我的冤家,你有家谁奔,谁是你的亲人?”说毕抱头而哭,推了一把,玉卿醒来,才知是梦。看见桌上烛已将残,听见隔岸鸡声报晓,忙叫方丈里沙弥,通没一人答应,只落得一枝好箫。
  玉卿下楼来,只见旁一小门关着不开。天已将明,玉卿叫了半日,有一老僧出来问道:“那里的香客?起的好早。”玉卿把月江请他上楼饮酒,同吴公子下船去接美人的话说了一遍。老僧全然不省,只道:“这个楼是接待官客的去处,先一日有个僧人定下请客,给了五钱银子,我们不知甚幺人,只听见楼上吃酒,我们不管这些闲事。”说毕关上门去了。玉卿好生疑惑,只得从旧路而回。江上大雾,又不知船上董玉娇和樱桃这一夜如何盼我,那晓得我和朋友在楼上耍了一夜。或者美人公子和月江都在他船上,见天明了不肯上金山来。今日他说的七两银子东道,少不得还乐这一日,再过江去访他,定然有些妙处。一面想着,一面走下山来。走到山门前,那里有只船影儿,吓了一惊,疾忙走过江口上岸的去处,自己的船也没了。那江上风浪大起,黑雾迷迷漫漫,石势横空,飞涛卷雪,郑玉卿独立岸边,好一似:
  风飘断絮,水泛浮萍。孤另另丧偶的鸳鸯,冷清清失群的孤雁。金屋屏空,往事一朝成幻梦;玉箫声断,不知何处觅秦楼。烟花化作空花,欲海总成苦海。锦簇花攒,说巧嘴的朱门荡子;酒阑人散,吃蒙药的白面憨哥。翻巧弄拙,依旧赤手空拳。财散人离,只为负心忘义。水里得来水里去,被人欺处为欺人。
  看官听说,只因人心机巧弄滑,百般要贪人的便宜,到底才弄巧成拙,如赌博一样,偏是善赌的到头来输个精光,没有一个成其家事。如使荡子骗了妻财,强盗造起家业来,又讲甚幺天理,说什幺报应?只因这李瓶儿欠下花子虚前世宿债,托生了银瓶拐带家财,与郑玉卿勾消这本旧帐,完那些情缘罢了,岂有郑玉卿一个氵㸒浪子弟,到处他就骗了美色横财的理。因他认真是个花花太岁,见人家财色,就恨不得弄到手里,因此把自己的本钱反被别人弄去,岂不是现前报应。原来苗青换船时,就把自己惯走水的贼船换上镇江去,要水里谋害杀郑玉卿的性命,依旧把董玉娇和樱桃、金珠宝玩全数得了回来。先使一班梨园,叫着两个妓女,妆成吴公子和僧人,接引他入港,哄他醉了,要吃板刀面,抛在江心做粽子样去祭屈大夫的。谁想天怜这郑玉卿是个后生子弟,不叫他死,只把他这些浮财了帐,还他一个精光棍罢了。因玉卿、吴公子上山吃酒,到还骗得一场大醉。一梦醒来,做了个飘瓦虚舟,落得个玉卿往岸走来走去,一似寻针的模样。那江船上客人看见玉卿道:“这个人真是有趣,倒像得了山水真景,苦吟敲句的光景。又不知是等甚幺亲眷,这等寻株待兔,望眼将穿,可不作怪?”那知道董玉娇和艄公约就在今夜里害他性命,后来因他金山饮酒,入夜不回,才将船连夜放开,把樱桃家事宝玩古董一船载回。正是抛将明月为钩饵,留得长江与客囊。但不知后来玉卿作何结果,苗员外何等快乐,正是:比翼鸟被风吹散,故巢不定几时归。合欢花冒雨催残,别院未知谁是主。
  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八回苏知府螟蛉有子·
  第六回 陆文华议谋妓女 吴颖士约聚青楼·邗上蒙人
  第五十五回 赐婚期早偕秦晋·陈端生
  第四回 淫妇私奔托贱婢·芙蓉夫人
  第01卷 璇玑图遗文传半宝 风流种迟配俟佳人·李渔
  第08回 诘鸿才海棠四种 订大盟琥珀双环·枫江伴云友
  第四十回恋爱问题两张悬河口拜金主义一块活招牌·平襟亚
  卷十三 槐西杂志三·纪昀
  第九十七回柳克堂因财受祸明似珠失计潜踪·李涵秋
  第三出 会娇·孟称舜
  第五回 鸨母诱人奸淫爱娘·苏庵主人
  第一回 灵隐寺禅僧贻宝偈 苎萝山蝴蝶作冰人·南岳道人
  第二段 游西泠癯翁归隐 开东阁密友论交·阿阁主人
  第四十八回 莲净度梅玉出家 瘸子听骷髅入道·丁耀亢
  第五十回泄机关弄巧反拙访消息因爱成仇·朱瘦菊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玉楼春·白云道人

    《玉楼春》清代长篇世情通俗小说,白云道人所作,共二十四回。本书为明清艳情小说《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