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顶上神仙
法兰僧会通中国,洪昉禅师见帝天。
这一首诗第一句“佛法曾经孔子传”是怎么说?从来道,佛法自汉明帝始入中国。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事傅毅奏曰:“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于是释摩腾始入中国,此汉地有沙门之始也。虽然如此,佛法不始于汉明帝。唯我孔圣人,前知千古,后知千古,已早知西方有佛矣。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何敢?”商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知。”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者,圣则丘弗知。”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时者,圣则丘弗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孰者为圣?”孔子曰:“西方有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据这说看将起来,西方圣人不是佛菩萨是谁?又道:“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千变万化,不可穷极,穆王敬之如神。”那化人便是文殊菩萨、目连尊者,二位来化,穆王从之。
第二句“由余石佛识前缘”。秦穆公时,抚风获一石佛,穆公不识,弃马坊中,污秽此像。护法神嗔怒,令公染疾。公又梦游上帝,极被责罚,觉来问侍臣由余。由余答道:“臣闻周穆王有化人来此土,云是佛神,穆王信之,于终南山造中天台,高千余尺,基址现在。又于苍颉台造神庙,名三会道场。公今所患,得非佛乎?”公闻大怖,语由余曰:“吾近获一石人,衣冠非今所制,弃之马坊,得非此是佛神耶?”由余往视之,对曰:“此真佛神也。”公取像澡浴,安清净处,像遂放光。公又大怖,谓神嗔怒,宰三牲以祭之,护法神将三牲擎弃远处。公又大怖,以问由余,答曰:“臣闻佛清净,不进酒肉,爱重物命,如护一子,所有供养,烧香而已;所可祭祀,饼果之属。”公大悦,欲造佛像,并无工匠,又问由余,答曰:“昔穆王造寺之侧,应有工匠。”遂寻得一老人,姓王名安,年百八十,自云:“曾于三会道场见人造之,臣今年老,无力能作。所住村北,有兄弟四人,曾于道场内为诸匠执作,请追其造。”依言作之,成一铜像,相好圆备。公悦,大赏赍之。
第三句“法兰僧会通中国。”那法兰是中天竺人,汉明帝时与摩腾同来中国,共译《四十二章经》等共五部,深知佛法。昔汉武帝穿昆明池以习水战,池底掘出黑灰。武帝问东方朔,方朔答曰:“此非臣所能知,可问西域梵人。”那时并无西域梵人,直至明帝之时,法兰至于中国,众人将此事追问。法兰道:“世界终尽,所谓天翻地覆之时,劫火洞烧,尽成灰土,此黑灰是也。”众人方知东方朔之言信而有征,那时东方朔已知有佛矣。那僧会原先是康居国人,因曰康僧会,世居天竺,后入中国。那时孙权已制江右,而佛法未行。僧会欲使道振江左,兴立图寺,乃杖锡东游,以吴赤乌十年来于建业,营立茅茨,设像行道。吴国竟以为怪。有司奏曰:“有异人入境,自称沙门,容服非常,事宜省察。”孙权曰:“昔汉明帝梦神,号称为佛,彼之所事,岂其遗风耶?”即召康僧会诘问有何灵验,作此怪事。僧会曰:“如来仙迹,忽逾千载,遗骨舍利,神曜无方。昔阿育王起塔及八万四千。夫塔寺之兴,以表遗化也。”孙权以为夸诞,乃谓会曰:“若能得舍利,当为造塔。苟其虚妄,国有常刑。”会请期七日,乃谓其属曰:“法之兴废,在此一举。今不至诚,后将何及。”乃共洁斋静室,以铜瓶加于几上,烧香礼请,七日期毕,寂然无应;更求二七,亦复无应。孙权曰:“此欺诳也。”将欲加罪。会更请三七日,遂以死誓。三七日暮,犹无所见,莫不震惧。既入五更,忽闻瓶中铿然有声,会自往视,果获舍利。明旦,孙权自手执瓶,泻于铜盘,舍利所冲,盘即破碎。孙权大惊曰:“真希有之瑞也。”会进而言曰:“舍利威神岂直光相而已哉?乃却烧之火不能焚,金刚之杵不能碎。”权命试之,会更暗祷以祈威灵。乃置舍利于铁砧磓上,使力士击之,于是砧磓俱陷,舍利无损。权大嗟伏,即为建塔。以始有佛寺,故号“建初寺”。因此江左大兴佛法。至孙皓即位,性极苛暴,废弃氵㸒祠,并欲坏此寺,诏会诘问。皓曰:“佛教所明,善恶报应,何者是耶?”会对曰:“夫明王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而老人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出。善既有瑞,恶亦如之。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为恶于显,人得而诛之。《易》称‘积善余庆’,《诗》咏‘求福不回’,虽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皓曰:“若然,则周、孔已明,何用佛教?”会曰:“周孔所言,略示近迹,至于释教,则备极幽微。故行恶则有地狱长苦,修善则有天宫极乐,举此以明劝沮,不亦大哉?”皓无以折其言。皓虽闻正法,而昏暴不减。后于地中得一金像,高数丈,皓使放不净处,以小便浇之,共诸群臣笑以为乐,遂举身大肿,阴处尤痛,呼叫彻天。太史占,言犯大神所为。因迎像置殿上,香汤洗数十遍,烧香忏悔,叩头于地,自陈罪状,方才痛止。遂遣使至寺,请会说法,皓即就会受五戒,旬日疾瘳。至晋,平西将军赵诱,不信三宝,入此寺,谓诸道人曰:“久闻此塔屡放光明,吾不自睹,不足信也。”言讫,塔即出五色光明,照耀堂剎。赵诱肃然敬信,于寺东乃更立小塔焉。
第四句“洪昉禅师见帝天。”那洪昉戒律精严,一毫不苟,是一尊活罗汉,地狱天堂都请去讲经。他于陕中建造一个龙光寺,又建病坊,养病者数百人,自行乞以救诸人。远近道俗,归者如云。一日清晨,忽有一夜叉至其前,左肩头上负五色毡而言曰:“释迦天王请师讲《大涅盘经》。洪昉默然。夜叉遂挈绳牀置于左臂膊曰:“请禅师闭目。”因举其左手,而伸其右足,倏忽之间,便道:“请禅师开目。”视之,已到天上善法堂矣。禅师即到天堂,那天光眩目,开之不得。天帝曰:“禅师可念弥勒佛。”禅师遂念之,于是目开不眩,然而人身卑小,仰视天形,不见其际。天帝又曰:“禅师又念弥勒佛,身形便大。”禅师如言念之,三念而身三长,遂与天帝一样。天帝与诸天合掌作礼道:“弟子闻师善讲《大涅盘经》为日久矣。今诸天钦仰,敬设道场,特请大师讲经听受。”禅师曰:“此事诚不为劳,但病坊之中,病者数百人都倚老僧为命,常行乞以给诸人之食。今若流连讲经,人间动涉年月,恐病人饿死,不能如命。”天帝曰:“道场已成,斯愿已久,固请大师,勿为辞也。”禅师不允,忽空中有大天人身,又长数倍,天帝敬起迎之。大天人言曰:“大梵天王有敕!”天帝抚然曰:“本欲留师讲经,今梵天有敕不许。然师已至,岂不能暂开经卷,少讲经旨,令天人信受。”昉许之。于是命左右进食,食器皆七宝,饮食香美异常。昉食毕,身上诸毛孔皆出异光,毛孔之中尽能观见诸物,方悟天身腾妙也。既登高座,敷以天衣。那时善法堂中诸天数百千万,兼四天王各领徒众同会听法,阶下左右则有龙王、夜叉诸鬼神非人等,皆合掌而听。禅师因开《涅盘经》,首讲一纸余,言词典畅,备宣宗旨。天帝大称赞功德,开经已毕,又令前夜叉送至寺。那时在天上不上顷刻之间,寺中失禅师已二十七日矣。那佛经上道:“善法堂在欢喜园,天帝都会,天王之正殿也。其堂七宝所作,四壁皆白银,阶下泉池交注,流渠映带,其果木皆与树行相直,宝树花果,亦皆奇异。所有物类皆非世人所识。阶下宝树,行必相直,每相表里,必有一泉夤缘枝间,自叶流下,水如乳 色,味如于乳,下注树根,洒入渠中。诸天人饮树本中泉,其溜下者众鸟同饮。以黄金为地,地生软草,其软如绵。天人足履之没至足,足举后其地自平。其鸟数百千,色名无定相,入七宝林,即同其树色。其天中物皆自然化生,若念食时,七宝器盛食即至。若念衣时,宝衣亦至。无日月光,一天人身上自有光明,逾于日月。要至远处,飞空而行,如念即到。”洪昉禅师既睹其变,备言其见,乃请画图为屏风,凡二十四扇,观者惊骇。禅师初到寺,毛孔之中尽能见物,既而弟子进食,食讫,毛孔皆闭如初。乃知人食天食,精粗之分如此。洪昉既尽出天中之相,人以为妖。时武则天在位,为人告之。则天命取其屏,兼召洪昉。洪昉即至,则天问之而不罪也,留昉宫中。则天手自造食,大申供养。留数月,则天谓昉曰:“禅师遂无一言教弟子乎?”昉不得已言曰:“贫道唯愿陛下无多杀戮,大损果报。”则天敬信之。
列位看官,世上有一种迂腐不通之儒,专好谤佛,只因终身读了这几句臭烂文字,不曾读三教古今浩渺之书,不曾见孔子之言,所以敢于放肆如此。只是眼界不大,胸中不济,这也无怪其然。若说因果报应,尤为灵验。当时赫连勃勃,画佛于背,迫僧礼拜,天雷震死;子昌灭佛教,身死国灭。魏太武除僧毁寺,见弒人手。周武帝除佛法,次年晏驾,子夭国死。唐武宗去塔寺,亦以次年崩,无子。宋徽宗改佛为金仙,约僧留发,遂为金人所掳。报应昭然,岂可不信?如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无不归心于释教,难道这几位聪明神武的帝王,不如你这些臭烂腐儒不成?至如我洪武爷、永乐爷这二位圣人,尤与前代帝王不同,真是不世间出之帝,却也尊信三宝,异常虔敬。
梁时宝志公禅师原是菩萨化身,他涅盘时作偈道:
若问江南事,江南事有冯:
乘鸡登宝位,跨犬出金陵;
子建司南位,安仁秉夜灯;
东邻家道阙,随虎遇明兴。
这八句偈是怎么说?“江南事有冯”,冯者,诸冯也。圣人生诸,即朱,寓其姓也。酉属鸡,“乘鸡”者,压鸡之上为戊申,太祖登极之年也;戊属犬,即以其年幸汴梁,又明年为庚戌,是“跨犬”也。“司南位”,自南而北,抵于子位也。“秉夜灯”,元主夜遁,开建德门以去,建下为安、德为仁也。“东邻”,指张士诚,阙者,灭也,灭士诚则取中原也。“随虎”,金陵龙盘虎踞,神龙盘结而虎为之先,若随其后也。“遇明兴”,显然是建国大号也。这八句偈,是我洪武爷之谶。宝志公族姓朱,塔于钟山下,洪武爷卜其地为孝陵,欲迁宝志冢,卜之不受,乃曰:“假地之半,迁瘗微偏,当一日享尔一供。”乃得卜,发其坎,金棺银椁。因函其骨,创造灵谷守卫之,建浮图于函上,覆以无梁瓦殿,工费巨万,仍易赐庄田三百六十所,日食其一,岁而周焉,以为永业,御制文树碑纪绩。一夕,霹雳震其碑,再树再击,乃曰:“志不欲为吾功耳。”乃寝不树。有的说洪武爷就是那宝志公再世,了却江南一大事因缘,所以没示其兆,葬即其地,因此笃信佛法,弘护三宝,都是宿世之事。
那敬信三宝之事,宋景濂传中已曾说明。永乐爷原是真武临凡,笃信三宝,与洪武爷一样。五年二月,曾命西僧尚师哈立麻,于灵谷寺中启建法坛,荐祀洪武爷、马皇后。尚师率天下僧伽举扬普度大斋科十有四日,庆云天花,甘雨甘露、舍利祥光、青鸟白鹤,连日毕集。一夕,桧柏生金花,遍于城都,金仙罗汉化现云表,白象青狮,庄严妙相,天灯导引,幡盖旋绕,种种不绝。又闻梵呗空乐自天而降,群臣上表称贺。学士胡广等献《圣孝瑞应歌颂》。又有腐儒不通之人,说这是西僧的幻术;就有幻术,但可以幻他人,岂有永乐爷神武不杀之帝,可以术幻者乎?这等的说话,真是胡说乱道而已。后于十七年七月御制佛曲成,并刊佛经以传。九月十二日,钦颁佛经至大报恩寺,当日夜本寺塔见舍利光如宝珠。十三日,现五色毫光,卿云捧日,千佛、观音、菩萨、罗汉妙相毕集。续颁佛曲至淮安给散,又见五色圆光,彩云满天,云中见菩萨、罗汉、天花、宝塔、龙凤狮象,又有红鸟、白鹤盘旋飞绕。续又命尚书吕震、都御史王彰赍捧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称歌曲,往陕西、河南颁给,神明协应,屡现卿云圆光宝塔之祥,文武群臣上表称贺。难道这也是幻术不成?就是幻术,只好幻一处,难道合天下四方都为幻术不成?总之,迂腐之人一字不通,又何足与言乎?大抵异人自有异事,圣帝自有圣征,真从古所无之事也。且不要说这二位圣人,就是二位圣母,都是佛菩萨临凡。那《观音经》上道:“应以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马皇后诚心好善,专一好救人性命,不知保全了多少生灵,难道不是现世救苦的大佛菩萨么?永乐爷的徐皇后,亲见观世音菩萨,授《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圣母亲自作序,刊布流传于世,我圣母岂有打诳语之理?
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序:永乐元年正月初八。
洪武三十一年春,正月朔旦,吾焚香静坐阁中,阅古经典,心神凝定。忽有紫金光聚,弥
满四周,恍惚若睡,梦见观世音菩萨,于光中现大悲像,足蹑千叶宝莲花,手持七宝数珠,在
♂前行,吾不觉乘翠云軿,张五色宝盖,珠幡宝幢,纷陈前迎,飘摇悠扬,莫知所底。少焉行
至一门,高敞弘丽,非人间有,黄金题额,曰:“耆阇崛境”。入门,群山环拥,翠色凝黛,
苍崖丹壁,巉然峭削,嵌岩嵚崟,参差(山集)嶫。一溪萦回,盘绕山麓,沿溪曲折,数十余里,溪
流澄湛,泓渟寒碧,洞见毫发。琼花瑶草,芝兰芙蕖,牡丹芍药,荼(上艹下縻)丽春,含滋发晖。路渐
穷,转度一桥,墄以青金玻璃,砗榘白玉,有屋数十楹,覆于桥上,沉香为柱,旃檀为梁,
彩色绘画,极其华美,上榜曰:“般若之桥。”黄金大书。桥长数十丈,其高称是。度桥,纡
折数十里,遥见二峰靓秀,屹立相向,上摩云霄。树林蓊蔚,烟霞掩映。楼殿隐隐,迥出林杪。
更行数十里许,复见一门,其上题金字曰:“耆阇崛第一道场。”入门布路,皆琉璃黄金、珊
瑚玛瑙,杂诸宝贝。丛篁茂树,枝叶繁盛,婀娜敷荣,葳蕤蔽荫,异葩奇卉,秾艳绰约。芬芳
条畅,嘉果美实,殷红青紫,的烁下垂。孔雀鹦鹉,鹓鸾鸿鹄,飞舞锵鸣,复有异鸟,音作梵
声,清韵相和。路旁有广池,涌出五色千叶莲花,大如车轮,香气浡浡。其下有凫鹥雁鹜,鸳
鸯鸥鹭,(交鸟)(青鸟)(溪鸟)(涑鸟),游泳翱翔。渐至山半,有群女衣杂彩缯衣,分列两行,前秉幡幢,后列鼓
吹,法乐具奏,韵钧铿鍧。青狮白象,跄跄率舞,香花童子,金盘彩篮,参献徘徊。上至山顶,
观世音导吾升七宝莲台,台上宫殿巍峨,廊庑深邃,层楼迭阁,万户千门,金碧辉煌,华彩鲜
丽,雕甍绣闼,珠拱镂楹,宝窗玲珑,宝网羃历,栏杆柱础,皆罗众宝,种种宝华。装饰绚
丽,缨络幡幢,璇玑错落,天花轻盈,乍坠乍扬,异香馥郁,熏蒸播溢,宝光凝聚,煌然炫烂,
成百千色。远览太空,浩无端倪,俯陵倒景,群山在下,睹兹胜妙,叹未曾有。“吾自念德本
菲薄,积何善因,而得至此。”观世音微笑而言:“此佛说法菩提场。经恒河沙俱胝劫,无有
能至者。惟契如来道者,方得登此。后妃德禀至善,夙证菩提,妙登正觉,然今将遇大难,特
-接引,以脱尘劳。如来常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为诸经之冠,可以消弭众灾,诵持一年,精
意不懈,可得须陀洹果 ;二年,得斯陀含果;三年,得阿那含果;四年,得阿罗汉果;五年,
成菩萨道;六年,得成佛果。世人福德浅薄,历劫未闻,后妃为天下母,福器深厚,觉性圆明,
妙堪付嘱,以拔济生灵。”乃以净瓶甘露水,起灌吾顶。但觉身心清凉,万虑俱寂,忆念明了,
∞所遗忘。遂出经一卷,令吾随口诵之,即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也。吾诵一遍,大义粗通;诵二
遍,了然开悟;三遍,记忆无遗。观世音言:“后十年更相会。”对吾犹若有所言,吾耸耳而
听。忽闻宫中人声,遽焉警寐,且喜且异。悚然叹曰:“此梦何其神耶!”亟取笔札,书所受
经咒,不遗一字。但觉口中有异香,阁中香气氤氲,七日不散,天雨空花,三日乃止。由是日
夜持诵是经不辍。三十二年秋,难果作。皇上提兵御侮于外,城中数受危困。吾持诵是经益力,
恬无怖畏。皇上承天地眷佑,神明协相,荷皇考太祖高皇帝、皇妣孝慈高皇后盛德大福之所垂
荫,三十五年平定祸难,奠安宗社,抚临大统。吾正位中宫,揆德薄能鲜,弗胜赞助,深惟昔
日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一字一句,皆具实理,奥义微妙,不可思议。盖旷劫来人未得
,佛以慈悲济度,显示密因,有待其时。三藏十二部之玄言,无非所以开群迷而宣正教,今
不敢自秘,用锓梓广施,为济苦之津梁 ,觉途之快捷方式,作广大方便,利益世间。夫道不远人,
人自离道,有志于学佛者,诚能于斯究竟妙旨,则心融万法,了悟真乘,超般若于剎那,取泥
垣于弹指,脱离凡尘,即登正觉。姑述为序,翼赞流通,以示妙道于无穷焉。
在下这回说吴山顶上神仙,为何先把佛法说起?只因佛法深微,佛力广大,所以先把佛教说起,以见人不可不尊信之意。我洪武、永乐二位圣人,原是三教宗师,不唯信佛,又且信仙。洪武爷御注《道德经》、永乐爷御制《列仙传序》,难道不是三教的宗师么?那时有周颠仙、张三丰、张金箔、冷启敬,都是一时的仙人。话说吴山顶上,原有两位神仙,一位神仙是丁野鹤,原系箍桶匠出身,住于装驾桥北。只因一个相好的朋友一日暴疾死了,他便再三叹息道:“人生寿命如此迅速,人人都道寿命有六七十岁活,怎知这般一个铁铮铮的汉子,从无疾病,却骤然得病,便就付阎王阴府去了?好生利害!安知这场病不害到我身上?安知我的性命准准有六七十岁活?谁与你写得这张包票?他也死得,我也死得,果然是石中之火、电中之光,有得几时长久?不如抛此薄业,弃了家室,寻一个长生不老之方,自在受用,强如做个短命汉。”说罢,便就弃了箍桶生意,走到吴山瑞石山,礼拜徐弘道为师。那徐弘道号“洞阳子”,曾遇张紫阳仙人传以修行之诀。张紫阳曾作《悟真篇》传流于世,专以度人为事,曾住于吴山,因此就取名为“紫阳庵”。徐弘道传了张紫阳修行之诀,得了道法,年八十三岁,沐浴更衣,书颂而化,有“不离本性即神仙”之语,丁野鹤传了徐弘道的诀法,积年修行,人也不知他的本事。每月一下山,沿门诵经,受少许米,名为“月经”。然他并不多要米来积攒,不过只得官巷口杜氏数十家施主而已。一年,适当元宵之期,这杜氏数十家施主走到他庵中,布施他斋粮,丁野鹤叫庵中人设斋款待这些施主。斋食已毕,众施主都闲口说闲话道:“我们这里灯不过如此,闻说苏州灯景最盛,不知怎生样盛的?”丁野鹤道:“你众施主要看苏州灯有何难?你们只要依我说,便好去看。”众人都道:“丁师父你又来取笑,从来只有叶天师带了唐明皇空中去看灯,难道又出你个丁天师不成?”丁野鹤道:“我有个缩地之法,昔日费长房神仙传流缩地之法,千里万里如在目前。我曾学得此法,你们只闭了目,但闻得呼呼风声,切不可开目,若一开目,便堕下矣。”众人都闭了目。丁野鹤口中念念有词,喝声道:“疾!”众人果然都耳中闻得呼呼之风,顷刻之间,住了风声,丁野鹤喝声道:“开目!”众人一齐开目,果在苏州阊门之内,霎时间面前便不见了丁野鹤。丁野鹤实时翻身飞回,走到各施主家说道:“各施主都到苏州去看灯去了,三更天气,我仍旧同他们回来,不必记念。”各施主家都一一说了,仍旧从空飞到苏州阊门,寻着了各施主,于灯景最盛之处看了一遍,又买了苏州许多吃食之类,仍旧叫众人闭了眼目而回。众人回到家里,各家都说道:“适丁 师父来说,你们都到苏州看灯,可有此事?莫不是丁师父的鬼话?”众人都道:“千真万真。”家家都一一同如此说,众人方知丁师父真是腾云驾雾的神仙,人人吃惊,都道:“我们久相处一位活神仙,却不知道,真是肉眼凡胎。”次日都备了礼物,愿拜他为师,要学他那神仙法儿,道:“丁师父,你真是活神仙下降。怎生藏头露尾,一向不与我们说知?我今愿拜你为师,可传我这神仙法儿。你还有什么奇特之事,可做一做与我们看。”丁野鹤道:“我还会得化鹤。”众人都道:“怎生化鹤?请做一做与我们看。”丁野鹤就将剪刀剪成数十只纸鹤,口中念念有词,吹口仙气,叫声“变”,都变成真鹤,盘旋飞舞,鸣叫满空。众人都一齐捕鹤,及至捕下,尽纸鹤也。丁野鹤乘鹤鸣人喧之际,实时抱膝坐化而去,众人大惊。先数日前,曾寄一首偈与他妻子王氏,道:
懒散六十三,妙用无人识。
顺逆两俱忘,虚空锁长寂。
始初他妻子王氏也还不信有神仙之事,及至丈夫变鹤坐化而去,方知丈夫真是神仙。遂到吴山之上,把丈夫真身用布漆漆了,端坐如生,终日香火供奉。自己取名王守素,也做了女道士,二十年不下吴山,亦成仙而去。萨天锡赠诗道:
不见辽东丁令威,旧游城郭昔人非。
镜中人去青鸾老,华表山空白鹤归。
石竹泪干班雨在,玉箫声断彩云飞。
洞门花落无人到,独坐苍苔补道衣。
据这般看将起来,吴山顶上也不止两位神仙,那徐弘道、张紫阳、丁野鹤与王氏一脉渊源,共是四位神仙了。还有一位是冷启敬。这冷启敬是杭州人,名谦,父母梦见一位仙官骑着一只仙鹤而来,入于室中,因而怀孕。生来果然仙风道骨,一尘不染。凡是成神仙的,必然两鬓边有秀骨插天,名为“山林骨起”,必是神仙之侣。冷启敬既具了这神仙之相,便心心念念只思量去学那长生不老之方,后便于吴山火德庙做了黄冠。他原是仙官谪降,精于音律,凡是人所不知者,他无不究其精微。善于鼓琴,就是从来会得弹琴的那嵇叔夜也不足为奇。又善于绘画,略略落笔,便有出尘之韵。他曾遇着一个胡日星,这胡日星是金华人,精于星算之木,知过去未来之事,见冷启敬有仙风道骨之相,便道:“子神仙中人也。”便起一算,将来书于纸上道:
甲午年七月十三日午时,玄妙观有吕洞宾下降,乃汝之师也。当传汝道法。
冷启敬藏了此书,切切记于心上不题。
且说那胡日星尝推洪武爷之命当为天子。后洪武爷登极,遂召胡日星来,要与他官做,胡日星不要;予他金银,他又不要。问欲何如,胡日星对道:“第欲求一符以游行天下耳。”洪武爷遂题诗一首于扇上:
江南一老叟,腹内罗星斗。
许朕作君王,果应神仙口。
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
持此一握扇,横行天下走。
遂将御宝印于其上,从此游行天下。数载回来,对妻子道:“我命要被杀死必然要复命,死于京中。”妻子再三劝阻道:“既是要死,何不就死于家里,怎生定要死于京中?”胡日星道:“数已前定,不可逃也。”遂到南京见洪武爷,洪武爷温慰遣回。适都督蓝玉克云南而回。胡日星道:“公当封国公,但七日中,某与公同被难,数不可逃矣。”不数日,蓝玉果封国公,极其骄傲,同列因奏其心怀不轨,临刑自叹道:“早依胡日星不受封,或免此祸。”洪武爷召胡日星,问曾与蓝玉推命否,答道:“曾言其祸在七日。”洪武爷又问道:“汝亦曾自推命否?”对道:“臣命终在今日酉时。”果于酉时戮死。死后数日,有人于三茅山见之,嬉游自如,方知他是兵解而去,非真死也。这是后话。
话说冷启敬记了胡日星之言,果然到于甲午七月十三日清早,便于玄妙观等候吕洞宾下降。日中午时,果然见一个全真走进玄妙观来。但见:
身上穿一领百衲道袍,腰系一条黄绵丝縧,脚下踹一双多耳麻鞋,头上包一顶九华仙巾。
飘飘须髯,是唐朝未及第的进士。洒洒仪容,系朝游北海暮苍梧、三醉岳阳楼的神仙。
那吕纯阳走入门来,见有芭蕉一株,就取案上之笔题诗于蕉叶上道:
$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
天风香雾苍华冷,名籍因由问汝来。
又一诗道:
白雪红铅立圣胎,美金花要十分开。
好同子往瀛洲看,云在青霄鹤未来。
吕纯阳题诗完,冷启敬实时走过去,跪在地下,叩首道:“弟子冷谦,愿求我师道法。”吕纯阳道:“子名列丹台,已登仙籍。我今日之来,亦专为传道法于汝而来也。我师正阳子道:‘汝两口当传两点。’我遵师命而来此。今见一缕青气,出于吴山顶上,果是汝有仙缘。”遂把修行秘密之诀、七返九还炼丹之法,并五假天遁剑法,一一传授,化云而去。冷启敬得吕纯阳传授了口诀,遂依方修炼。怎见得炼丹妙处?
原夫金丹之法,本元产坤种干,全要取坎填离。天根月窟,垢夬剥复循环;尾闾泥丸,艮
震屯蒙并用。汞龙铅虎,节损渐渐有恒;白雪黄芽,开革井井相比。上鹊桥,下鹊桥,升的,
随的,遁的,晋的,尽是为丰为益为贲。天应星,地应潮,否的,泰的,蛊的,萃的,都要为
解为豫为谦。若不是巽风吹动,兑泽和鸣,怎能够未济证成既济,归妹配作家人。要几番师旅
交加,睽涣互讼,方才得小畜改换大畜。同人根乎大有履着中孚无妄,变化做姹女婴儿。戊己
庚申,参观其大小过;晦朔弦望;全需乎噬嗑颐。顶聚三花,何曾困蹇。元朝五气,妙在咸临。
炼精还气,岂有明夷之差;炼气还神,久矣大壮之化。
冷启敬自炼成金丹之后,便就出幽入冥,飞行变化,分形出神,无不巧妙。那时冷启敬已得了仙道,便有那一班仙人与他往来,就是那张金箔、张三丰。怎么叫做张金箔?他原是山西平阳府人。山西并不晓得造金箔之法,张氏走到杭州,学了造金箔之法回去,因此就出名为“张金箔”。张金箔曾遇异人授以秘法,极骇听闻。一日,有一老道人来见张金箔道:“我也有些小法术,要把与你一看,明日当遣小童来迎。”明日果有二童子来,各骑着一条龙,又手里牵着一条龙,请张金箔骑。张金箔骑上之时,那条龙甚不伏骑。童子取出一条皮鞭,将龙鞭了数十下,方才驯伏。三人一同骑了乘空而行,到一高山茅庵之中,三人下了龙背,走入庵门,寂然无人。走入深处,方见昨日老道人坐于匡牀之上,双足倚于壁间,离道人一丈之路。道人道:“老夫久将双足卸下,盖不涉尘世久矣。今特为汝下榻。”遂把手招那双足,双足彳彳亍亍自走到道人牀前,凑在道人膝上,道人方才下牀,与张叙宾主之礼。礼毕,老道人命童子烹茶。童子烹茶而来,走到面前,身上无头。张金箔吃了一惊。老道人道:“这童儿全然无礼,有佳客在此,怎生自家只图安便,连头也不戴在颈子上,像什么模样?可快去戴了这个头来。”童子遂把手去颈子上摸了几摸,方才身子上钻出头来,那头却又朝着背后而生。老道人道:“不必如此。可照依朝转。”童子方把手去将头搓将转来,张金箔甚是吃惊。供茶已毕,老道人命童子屠龙作馔。童子走到灶下,牵出一条龙来,张牙舞爪,缚在柱上。童子把刀一挥挥去,断龙之首。龙连蜷蜿蜒,久之方死。张金箔心下好生慌张。那童子就像杀鳝鱼的一般,遂剖其腹,光耀夺目,满庭鲜血。童子将龙肉煮熟,放在桌上,五色光彩烂然。道人举起箸子,请张金箔吃。张金箔疑心,不敢下箸。道人大嚼数盘,余外的童子收拾去吃了。从此各谈道法,赌斗长技。张金箔怎生斗得道人的法过?遂留张金箔在茅庵中一连住了数月,得了道人许多奇异法术。将辞别而归,忽起大风一阵,播土扬尘,不能开目,及至风息开目,道人与茅庵、童子,都一齐不见矣。四围打一看时,都是平沙荒草,更不知是何地方。远远访问,乃是大同郊外。张金箔大惊,不知是何等仙人,作此怪事,只得徒步二旬而归。归来其法愈奇,尝与人游河上,见鱼游泳水中,那人道:“此鱼可得作馔么?”张问道:“你要几尾?”那人限了尾数。张就丸土投于水中,须臾,鱼浮水面,如数而得。遂到杭州,与冷启敬相处,闲时二人斗法玩耍,张将唾沫吐于水中,变成金色鲤鱼一尾;冷将唾沫吐于水中,变成大水獭吃那鲤鱼。张于冬日极寒之时,口中吐出赤气一口,满室如火一般炎热;冷亦于冬日取胡桃一枚掷去,变作霹雳之声,人人惊异。如此斗法,不一而足。
后洪武爷闻张金箔之名,召至京中,问有何术,回言答道:“臣无他术,但能于水中顷刻开莲花,及瓶中出五色云为戏笑耳。”洪武爷就命为之。张于袖中取出一个铁瓶,注水,书五道符投于其中,用火四炙,瓶中气蒸蒸而出,渐渐结成五色彩云,布满于殿庭之上。又将莲子一把在手,请洪武爷登金水桥观莲花,遂将莲子撒于金水河中,霎时荷花竞发,菡萏交映,香风扑鼻,满金水河中尽是荷花。张复剪纸为舟,放于水面,变成彩莲舟。张拿舟而登其上,奏道:“臣能为吴歌。”遂举棹河中,往来间,复见张妻子、童婢都在舟中,张口唱彩莲歌道:
荷叶荷花本异香,香风馥馥映池塘。
烟深花满无人识,飞入荷花是故乡。
歌儿唱完了,那妻子、童婢俱更迭而歌,情景如在仙境一般。洪武爷大悦,久之,歌声渐远,狂风骤起,人、舟与荷花一时不见,洪武爷甚以为异焉。有诗为证:
道人传法并屠龙,金水河中显异踪。
此等仙人真怪事,就中难识亦难逢。
只因洪武爷原是位圣人,所以诸佛菩萨、圣僧、神仙,都来拥护他,一则辅佐太平,一则簸弄神通,以见二教不可磨灭之意。昔日孔子手植桧树曰:“后世有圣人,桧其生乎?”从来桧树不生一枝,直至我洪武爷降生,桧树方生一枝。可见我洪武爷是孔圣人之所授记者也,所以种种政事,超出古帝王之上,所以仙、佛二教,都来拥护。那仙人原有周颠仙,已曾说过。还有张三丰,一名玄玄,不知是何处人。洪武初,入武当山修炼,魁伟美髯,寒暑一衲,或处穷寂,或游市井,浩浩自如,旁若无人。时人称之为“张邋遢”。有问之者,终日不答一语。或与论三教经书,则吐词滚滚,都本于道德忠孝之经,凡过去未来,一一皆知。所啖升斗都尽,或数月不食,并无饿容,登山其行如飞,或冬日卧在雪中,齁鼾如常时。既入武当,往来于天柱、五龙、南岩、紫霄诸名胜。曾赋扬州琼花诗道:
琼枝玉树属仙家,未识人间有此花。
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标犹带古烟霞。
历年既久何曾老,举世无双莫浪夸。
便欲载回天上去,拟从博望 借灵槎 。
张三丰闻知冷启敬,特来吴山相访,二人见了甚是相得,各以道法相证。两人俱静坐一室之中,都从顶门出神,到福建彩荔枝而回。冷启敬尝画一幅《蓬莱仙弈图》,张三丰题诗其上。后来别了冷启敬,竟不知何往。冷启敬尝静坐出神,见海中一船将覆,船中人呼号求救,冷遂飞一道符,差伍子胥往救,船得不覆。曾有一个道士,八月中秋月色甚好,他便背了冷启敬自去赏月,冷飞一道符,变成一片黑云遮之。一日,路行求茶于一老妪,老妪道:“我洗了衣裳,要趁日色晒衣,那里有工夫烧茶?”仍口里骂道:“贼道!好不达时务。”冷启敬道:“我教你再忙一忙。”才走过数武,骤然洒下一阵雨,老妪所晒之衣尽数湿透。但只是老妪家有雨,邻家并无一点雨也。其年杭州亢旱,禾稻将坏,各处祷雨不应,百姓忧惶。冷启敬自写一道表文,申奏上帝,愿减自己寿命三年,祈一场雨泽,以救百万生灵。将表文焚化,登坛作法,踏罡步斗,敲起令牌,念了木郎、雷神二咒数遍,大呼风伯方道彰、雷公江赫冲,速速行云降雨,救吾百姓。那风伯方道彰、雷公江赫冲呼呼一阵风响,应命而来,禀道:“上帝恶杭州百姓好为奢侈,作践五谷,暴殄天物,杀生害命,奸狡贼猾,大斗小秤,瞒心昧己,作孽之人甚多,以此将四处水泉尽行封闭,要将百姓饿死。今览吾师章奏诚恳,敕下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差我等并五方行雨龙王,即刻兴云布雨。”说罢,那雷公、电母、龙王一齐发作,这场雨非同小可。但见:
浓云似墨,大雨如倾。雷声响时,唿喇喇震开万层地轴,电光生处,金闪闪飞出千丈火蛇。
爪张牙,鳞甲中藏成江海;雷轰电掣,烟雾里簇出蛟龙。天河水倒挂半空,钱塘江移来下地。这一场雨过处,到处田禾俱足,救了这百万生灵。
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订。冷启敬尝于月下弹琴,琴声清雅,真是出尘之音,与俗工大不相同。刘伯温遂赋诗为赠,以赞其妙。洪武爷四年,厌元朝乐章**鄙俚,失了古圣贤之元音,意欲变更其制,问刘伯温道:“谁人明于音律,可当此任?”刘伯温道:“臣浙江杭州有黄冠冷谦,隐于吴山顶上,其人精于音律,可办此事。”洪武爷就召冷谦为太常协律郎之职,并命尚书詹同、陶凯共理乐章。冷谦承命,改定九奏乐章:
《本太初》《仰天明》《民初生》《品物亨》《御六龙》
《泰阶平》《君德成》《圣道成》《乐清宁》
冷谦更定了乐章,把五音六律之制尽数考订,分毫不差,率领一班协音律之人,奏于殿庭之间,果然有虞舜当年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之意。天颜大悦曰:“礼以导敬,乐以宣和,不敬不和,何以为治?元时古乐俱废,唯氵㸒词丽曲,更迭唱和,又将胡虏之声,与正音相杂,甚者以古先帝王祀典神祗,饰为舞队,谐戏殿庭,殊非所以导中和、崇治体也。今卿等所制乐章,颇协音律,不失元音,有浑噩和平广大之意。自今一切流杂喧(讠尧)氵㸒亵之乐,悉屏去之。”冷谦承命而退。因此冷谦在京,得日日与刘伯温谈笑。刘伯温赋《吴山泉石歌》以赠之:
君不见吴山削成三百尺,上有流泉发苍石。冷卿以之调七弦,龙出太阴风动天。初闻滑滑
响林莽,悄若玄霄鬼神语。玲然穿崖达幽谷,竽籁飕飕振乔木。永怀帝子来潇湘,瑶环琼佩千
鸣珰。女夷鼓歌交甫舞,月上九嶷鸣凤凰。还思娲皇补穹碧,排抉银河通积石,咸池泻浪入重
溟,玉井冰斯相戛击。三门既凿龙池高,三十六鳞腾夜涛,丰隆咆哮震威怒,鲸鱼揵尾惊蒲
牢。倏然神怪归寂寞,殷殷余音在寥廓,鲛人渊客起相顾,江白山青烟漠漠。伯牙骨朽今几年,
叔夜《广陵》无续弦。绝伦之艺不常有,得心应手非人传。忆昔识子时,西州正繁华,笋笛沸
晨暮,兜离僸(亻末)争矜夸。子独徜徉泉石里,长石松荫净书几。取琴为我弹一曲,似掬沧浪洗尘
耳。否往泰来逢圣明,有虞制作超茎英,和声协律子能事,罔俾夔挚专其名。
不说刘伯温赠他诗歌,赞他妙处。且说他一个相好的朋友姓孙名智,自幼与冷谦邻居,长大又与他同堂读书,争奈彻骨贫穷,无可为计。因见冷谦征聘做了协律郎之职,想穷官儿好如富百姓,俗语道:“肚饥思量冷碧粥。”走到南京来见冷谦,指望他周济。冷谦道:“你此来差矣。你不合相处了个姓冷的朋友,只好冷气逼人,怎生教我热得来?如今又做了这冷官,手里又终日弄的是冰冷的乐器,到底是个冷人,虽有热心肠,无所用之,有得多少俸禄好资助你?”孙智道:“如今‘肚饥思量冷碧粥’,没极奈何走来见你,随你怎么周济周济。”冷谦被他逼不过,道:“我有一个神仙妙法在此,为你只得将来一用。我今指你一个去处,切勿多取,只略略拿些金银之类以济困穷便罢,休得贪多,以误大事。”孙智连声的道:“决不多取。”冷谦遂作起神仙妙法,于壁上画一门,又画一只仙鹤守着门,口中念念有词,念毕,叫孙智竟自敲门。门忽呀然大开,孙智走将进去,见金银珠宝到处充满,原来是朝廷内库。孙智一生一世何曾见这许多金银珠宝,取了银,又要金,取了金,又要明珠异宝。恨不得把这一库金银珠宝尽数都搬了回去,反弄得没法起来,思量道:“珠宝不可取。”遂把金银满满藏了一身,仍从门中走出,那门便扑的一声关上,孙智仍旧立于画壁之下。冷谦见他取得金银太多,怨怅道:“我教你少取些,你怎生取得多了,恐为太上知道,谴责非轻。”孙智道:“我也只此一次了。”冷谦道:“这是犯法之事,谁许你再做第二次?”说罢,孙智欣欣而去。怎知孙智进库取宝之时,袖中有引子一张,写有姓名在上,孙智只管搬取金银,心慌撩乱,那曾照料到此?竟将这张引子遗失库内,连孙智也一毫不知。
后来库官进库查盘,见库中失了金银,却拾得这张引子,实时奏上。洪武爷差校尉将孙智拿去,孙智一一招出冷谦之故,并拿冷谦审问,冷谦将到御前,对校尉道:“我今日决然死矣,但口渴极,若得一口水以救我之渴,恩德非轻。”说罢,一个校尉寻得一个瓶子,汲了一瓶水与冷谦吃,冷谦一边吃水,一边将吕纯阳所传天遁之法默默念咒,把瓶子放在地下,先将左足插入瓶中,校尉道:“你做些什么?”冷谦道:“变个戏法与你们瞧一瞧。”又将右足插入瓶中,渐渐插进腰边,校尉叫声“作怪”,恐他连身子钻入,便一把抱住,怎知这冷谦是个蹊跷作怪之法,随你怎么抱住,那身子便似浇油的一般,甚是滑溜,渐渐缩小,连身钻进。校尉慌张之极,见冷谦钻入瓶中,瞧瓶里时,其身子不过数寸之长。校尉大叫道:“冷谦,你怎生变做个小人儿钻进瓶里,可怎生去见驾?”冷谦在瓶里应道:“我一年也不出来了。”校尉甚是慌张,那瓶子不过尺余高,伸一只手进去摸,莫想摸得着,就如孙行者做的戏法一般。及至伸出手来瞧时,只叫得苦,连影子也通不见了。校尉大哭道:“冷谦,你怎生害我?你如今逃走了去,叫我怎生去见驾?我二人必然为你死了。”说毕,只听得瓶子里嘤嘤说道:“你二人不必心慌,我决不害你。你可竟将此瓶到御前,我在瓶里答应便是。”说罢,二人方才放心,捧了此瓶到御前禀道:“冷谦拿到。”洪武爷大怒道:“叫你拿冷谦来,怎生拿这瓶子来?”二校尉禀道:“冷谦在瓶子里。”洪武爷大异道:“怎么在瓶子里?”二校尉把前事一一禀明,洪武爷不信,试问一声道:“冷谦何在?”瓶子里果然答应道:“臣冷谦有。”洪武爷道:“卿出来见朕,朕今赦汝之罪。”冷谦在瓶里答应道:“臣有罪,不敢出见。”洪武爷又道:“朕已赦卿之罪,不必藏身瓶内,卿可出来一见。”冷谦又应道:“臣有罪,不敢出见。”洪武爷命取瓶子上来,一看,瓶内并无踪影,一问一答,其应如响。洪武爷再三要冷谦出来,冷谦只是答应“臣有罪,不敢出见。”洪武爷大怒,将此瓶击碎,亦无踪影,就地拾起一片问道:“冷谦!”这一片就答应道:“臣冷谦有。”又问道:“卿可出来见朕。”这一片又答道:“臣有罪,不敢出见。”另拾一片来问,亦是如此,片片都应,终不知其所在,真神仙奇异之事。
风吹林叶,叶叶都风;月印千江,江江成月。瓶非藏身之地,身入瓶中,身乃变化之躯,
瓶通身外。我蠢则物物俱蠢,身灵则处处通灵。左元放之变化无方,许真君之神奇更异。
话说冷谦用神仙法隐遁而去,在遁法中名为“瓶遁”,顷刻之间,已遁去数千百里矣。洪武爷心中暗暗道:“这明明是汉朝之东方朔。昔日东方朔以岁星,十八年侍于武帝,而武帝不知。朕今亦如之矣。朕还要与他谈些变化之方,怎么就去了?”遂差人来到杭州,细细探访,竟无踪迹,后又遍天下行檄物色,竟不可得。
直到洪武爷末年,冷谦知杀运将临,北方真武荡魔天尊应运将登宝位,遂以道法传授程济。那程济是朝邑人。程济得冷谦传授道法之后,日日练习。他有一个好朋友高翔,好厉名节,终日要死忠死孝。见程济作此术法,教他不要练习此事。程济道:“子不识时务,天下正要多事,不多几时,北方便有兵起,不可不预先练习,以救日后之急。俗语道‘闲时学得忙时用’。”高翔道:“如今天下正是太平之时,怎说此话?”程济道:“此非子之所能知也,汝亦当练习吾之法术以避难。”高翔道:“我愿为忠臣也。”程济道:“我愿为智士耳。”程济练成了法术,奇异不可胜言。后高翔为御史,程济为岳池教谕。那岳池去朝邑数千里,程济从空中飞来飞去,早晨到岳池去理事,晚间仍回朝邑。建文初年,荧惑守心。程济上书道:“北方兵起,期在明年。”朝廷大怒,说他妖言惑众,要将他杀死。程济仰面大叫道:“陛下且囚臣于狱中,至期无兵,杀臣未晚也。”逐囚程济于狱中。程济虽在狱中,却仍旧从空中飞来飞去。后永乐爷靖难兵起,人方知程济之奇,遂赦出为翰林编修,充军师,护诸将北行。徐州之捷,诸将立碑以叙战功,凡统军官尽数刻名于其上。程济一夜私自备了祭礼,悄悄走到碑下,披发仗剑,祭碑而回,人不知他什么缘故。后永乐爷统兵到于徐州,见碑大怒,叫左右取铁锤捶碎此碑,正捶得一二捶,便唤住道:“不要捶了,把碑上人名抄写来我看。”后登了宝位,将碑上所刻人名按名诛戮,无一人得脱者,独有程济姓名,正当捶碎之处,得免于难。
那时建文又发兵出战,出兵之日,忽有一个道人高声歌于市上道:
莫逐燕,逐燕自高飞,高飞上帝畿。
众人看这道人,却是协律郎冷谦。众人喧哗道:“冷神仙,冷神仙!”说毕,便忽然不见,果然师出大败。到壬午年六月十三日,永乐爷围了南京,事在危急。程济占验气色,见城中黑气如羊,或如马形。从气雾中下,渐渐入城,大惊道:“此天狗下,食血之凶兆也,城即刻破矣。”急忙入宫对建文爷道:“城即刻将破,天数已定,无可为计,唯有出城逃难耳。”霎时间,已破了金川门,建文爷放火烧宫。当下有个铁铮铮不怕死的内臣,情愿以身代建文爷之死,穿戴了建文爷冠服,将身跃入火中而死。程济急召主录僧溥洽为建文爷剃发,程济自扮作道人,从隧道逃难而出。先一日,神乐观道士夜被洪武爷差校尉拿去,见洪武爷红袍坐于殿上,大声吩咐道:“明日午时,皇长孙有难,汝可急急舣船以待。若不听朕言,朕砍汝万段死矣。”道士恍惚如见,醒来惊得魂不附体,急急舣船等待。到于午时,果然建文爷同程济君臣二人从隧道内逃出,得船渡了,逃得性命。从此一同行走,每遇险难,程济便将法术隐遁而去,或追兵将至,便以符画地变成江河,兵不能过;或变成树林草木遮蔽,或以法术变幻建文之相,或老或小,使人认不出真形;或到深山远野,无饭得吃,程济就从空飞行,寻饭而来。永乐爷后知建文不曾焚死,遂差官密访,程济都预先得知,用法遁去。那时他好友高翔果然尽忠而死,诛了三族,成就了他忠臣之愿。程济果然做了智士,相从建文四十年。那时已是正统庚午年了。程济知建文难期已满,劝建文归朝。建文遂依其所说,走到云南布政使堂上,南向而立道:“吾即建文帝也。彼已传四朝,事既定矣。我今年老,特怀首丘之念,故欲归耳。妆等可为奏闻。”因袖中出一诗道:
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藩臣因奏送至京。那时旧人俱死,无从辨其真伪。独有旧人太监吴亮尚在,建文见了吴亮道:“汝吴亮也。”吴亮答道:“不是。”建文道:“你怎生不是?我昔御便殿食子鹅,弃一块肉在地,你手执酒壶,遂狗舑之。怎生不是?”吴亮遂伏地大哭,不能仰视,复命毕,自缢而死。遂取入西内佛堂供养之,程济见建文爷取进了西内,事君之忠已毕,遂隐身而去,竟不知其所终。有诗为证:
冷谦道法实奇哉,钻入瓶中不出来。
程济传之辅少主,艰难险阻共危灾。
猜你喜欢 审烟枪·省三子 第十七类 奸情骗·张应俞 第十回凭好梦鬼窟全生· 第八回 武女客乘高兴林下结盟 文学官怜孤寡雪中送炭·丁耀亢 第二十回 带醉说前缘落花有主 含羞挥别泪覆水难收·张恨水 第四十五回 成局忽翻虔婆失色 旁观不忿雏妓争风·韩邦庆 第三十九回 演邪教女郎迷性 闹斋堂贫子逢妻·丁耀亢 题词· 第三十五段 得真信雪香悼桂蕊 寻旧姻瘦翁到罗浮·阿阁主人 第二十一回 郑小姐赐爵英阳主 贾春云续咏喜鹊诗·金万重 第十六回 贫儿暴富纳粟走邪途 贪夫殉财具呈持正义·黄南丁氏 第二回 老绾贪恋租税销魂·临川山人 第五回 蠢头颅在寻风月·烟水散人 第2回 片言折狱名重公卿 老役缉捕石打太守· 第四回 电报传来火油飞涨 下堂求去艳帜仍张·云间天赘生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