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一回 花园营有女伤春 汴河桥无心遇旧

作者: 丁耀亢

    第二十一回 花园营有一女一伤一春一 汴河桥无心遇旧

    诗曰:

    彩云开处见仙人,莫把仙人便认真。

    柳叶一自一然描翠黛,挑花原一自一点朱唇。

    手中扇影非为扇,足下尘生不是尘。

    如肯参禅干屎撅,须知粪溺有香津。

    按下云娘在淮安暂且栖身不题。却说水氏红绣鞋与使一女一红香,只因得南宫吉之宠,作了许多一婬一孽,报应不爽:罚红绣鞋托生在鲍指挥家为一女一,改名丹桂;罚红香托生在卞千户家为一女一,改名香玉。因同是在京武职官,遂做了干亲家。不上五六岁,俱已定了婚姻,丹桂许了侯指挥之子,香玉许了王千户之了。

    后来徽宗靖康年间,金兵抢进关来,童贯上了一本,把京营武职官儿,都调在边关外把守,做了营头。一时间,各携家眷,领兵起身,各守汛地去了。鲍指挥是山西居庸关参将,卞千户是真定府游击。不料靖康六年,金兵干离不南侵,鲍指挥奉着延安府经略种师道的令箭,管西路扎营。不消金朝大军进来,只前哨就杀了个干净,众军望风而走,鲍指挥一自一刎而亡。那卞游击守真定府,只有守城的老弱兵马不上一千。先一次,到城下就降了。不料金兵受币讲和退去,被种经略查失去城池,把这些降将正了军法,一概斩首。他两家武官,人亡家破,流落在本管地方,寡一妇一孤一女一,一贫如洗,或是绩麻纺线,贫不聊生。

    原只望平定了,雇辆车回汴梁来,找寻旧日家业,谁料金兵得了中原,宋高宗南渡,一乱就是八九年。一女一儿渐渐长成了,又不知那公婆、一女一婿存亡下落,就是卞鲍两干亲家,隔了河北、山西,数年间那得个信息。两家在外,穷苦无依,如飘蓬落叶,不消细讲。

    到了建炎二年,宗泽守汴京,立下营寨,拜曲端为大将,收了王善百万人马,招抚逃民,开屯复业。这须在外穷民,尽回东京,如水归相似。却说鲍指挥娘子因丈夫不在,又嫁了一个姓阮的守备,是汴梁人,年纪七十岁了。因有个十二岁儿子,又丧了妻子,没人看管,听见说鲍指挥娘子是汴梁人,要娶他续弦。鲍家娘子才四十三岁,也愁外乡难住,拣择不的年纪,没奈何就接了首帕,胡乱成了夫一妇一。

    这丹桂姐年已十四岁了,生的比花花解语,似玉玉生香。

    原是京城打扮,又缠的山西大同的小脚儿,真是风流绝代。因家贫,没甚么妆束,天然雅素,但见他:面皮儿不红不白,身端儿不瘦不肥。红馥馥的朱唇,香生一春一一色一;碧澄澄的青眼,光转秋波。动人处,天香国一色一,只堪雅淡梳妆;照影时,月魄冰心,不厌寻常包裹。

    盘头水作油,浮水游鱼沉不见;对面花为镜,采花蛱蝶见还疑。

    这阮守备闻得宗元帅招抚逃民,趁此机会,就雇了两辆鬼头车儿,载了这十二岁的儿子和这随娘改嫁的一女一儿丹桂姐,一路回汴梁来。说不尽风餐水宿,到了一自一己住的剪子巷,找寻他的子侄,都不知搬在那里去了。一所旧房,被官改成造盔甲的厂,那里还有家里?没奈何,赁了三间房在花园营里,隔着汴河,使家人李小乙开个冷烧酒店,老守备在门首坐着上账,鲍丹桂一自一和母亲在屋里做须针指,替人缝衣做鞋,得须钱来度日。

    阮守备这个儿子,年虽十二,甚是痴呆,吃饭穿衣,不知道东西南北,屙屎溺尿,也要人领他去,顺口叫做憨哥,鲍家母一女一好不呕气。这里按下不题。

    却说这汴梁,一自一宗泽安下营寨,整练军马,不消半年,兵马钱粮件件俱足,城池寨堡,整旧如新,把金人连败了二阵,拔营而去,不敢近河北来。宗泽连连上本,要定日过河,与金兵决战,恢复失去城池,以报二帝之仇。不料朝里汪黄二相,力劝高宗要与金人讲和,怕宗泽过兵,惹动金兵,再开了江南边衅,屡疏不听;收得王善人马,请旨封赏,俱不准行;把士气大沮。宗泽愤气,生出背疽,一月而亡,临死,大叫“过河”三声,其气方绝。因此人心解体。幸得东京大将曲端镇守了几年,人民归业,略有太平光景。

    这汴梁原是繁华之地,士一女一极是奢侈,好游一春一看景的,虽经了大乱,那风俗到底不改。遇着佳节,都要出城外汴河之上,一般走马卖解、品竹弹筝、打弹抛毬、擎鹰架犬,弄百般杂戏儿顽耍。那一时是建炎三年二月,清明佳节,但见:重重烟雾,淡淡风光。轻寒轻暖,佳人初试薄罗裳;乍雨乍晴,荡子共游芳草地。绿杨外秋千,对对红妆双跨凤;青林边猎骑,纷纷锦袄乱飞鹰。弹棋蹴,五陵豪侠藏钩;拨阮调筝,百斗狭斜博醉。柳外青楼皆系马,车中红袖不垂帘。

    那鲍丹桂年已十六岁,不消说容颜娇丽,又且绝世聪明。

    看着那陽和天气,柳叶儿半青半黄,杏花儿半开半落,汴河上的游人一妇一一女一,俱是香车宝马、巧样的钗梳、异一色一的绫罗,滚滚香尘,如云霞相似,一自一己却穿着一身粗布衣服,清水梳头,连油也不见一点。恹恹一春一气,又沉又困,想到邻家去打打秋千,又没件衣服,怎样去?又想道:“从小的公婆、夫婿,不见个音信!”倚窗默默无言,不觉吊下两行珠泪,正是对景伤一春一。

    有《浣溪纱》词:

    燕蹴新泥堕画梁,海棠红艳妒罗裳,日斜无事暗思量。柳绿一春一眠无限恨,桃花香暖不成妆,难将心事写纱窗。

    不消说这丹桂姐年少怀一春一,是一女一儿家的本等。却说他母亲从着鲍指挥时,在京城和这一答一女一客们当会游一春一,何等风流富贵,耍笑风騷。夫一妇一二人,原是一对京城里在行的妙人儿。一时没奈何,嫁了个老守备,吃的是粗茶淡饭。到晚上的床来,这老官儿倒下头,一觉鼾睡,直聒到天明,再叫不醒。就是一月间,勉强来奉承一两遭,一似那杀败的残兵,望着城门,先抛槍弃甲,弄了半日,还是根折槍杆,才有须气儿,又滚出来了。这鲍指挥娘子,今年四十五岁,是经过大风大雨的,守了一年活寡,见这须一春一一色一,想起富贵时节,在岳庙林下,多少妯娌姊妹顽耍,今日到了这个尽头日子。看见一女一儿落下泪来,一面劝道:“我儿,你有了这般人才,怕没有好对儿,因甚么凄惶?”说着,不禁也吊下泪来。

    娘一女一两个正一自一悲切,忽邻舍家一一女一,也有十五六岁。他父亲是吴银匠,乱后起家,开个小当店,常过来与丹桂说话耍子。

    今上墙来,探着半截身子道:“姐姐,你不出去河上耍耍?闻得清明河上柳林里有三起会。一起是走黄河九曲的会,札下九层门,随人进去,再走不出来。一起是团秋千会,只用一个车轮儿,这须一妇一一女一扳着短墙,用个滑车,团团转将起来,飞也似和花蛾一般,打的好不一爱一人;到了半天里,胆小的还有唬出屎来的。又有一起香孩儿会,旗旛竹架札在半天里,把人家好俊孩儿,扮做八仙过海、童子拜观音、蟾宫折桂、唐明皇游月宫,各样的故事。这时节,谁肯家里坐着?我母亲着我来问阮奶奶,一答儿好去走走,一路也好回来。”说着话,丹桂姐揩揩眼泪道:“就是去,我娘一女一们也没有衣裳穿,那里去借?”那一女一儿道:“俺今日要请个两姨妹子,他送了衣裳来,因犯了心疼病不来了。现放着衣裳两三套,店里当的簪子、珠冠儿、环儿,都戴不了。你肯同去,我就送来。”丹桂姐点了点头,那儿一女一下墙去了。过不多时,只见又上墙来,送过一个包袱。打开看看,包着四套衣裳。又是一个匣子,盛的钗环翠花。丹桂母一女一看见,不觉笑上脸来,便道:“为没衣裳穿,不得出去踏青,哭的眼也红了,怎么天假其便的,就有姑娘来请你陪去走走!”

    说不及话,吴银匠媳一妇一也过来了,道:“阮奶奶,你也忒煞拘紧姑娘,这样节令,谁家不出去!一女一儿只管死坐着,忧煎出病来。”又看着丹桂道:“这样一表人材,出去着人家看看,也好来提亲。常言:有珠不露,谁知是宝。你老人家也还是半老佳人,也在这河崖上走走就回来。也是一年一个清明,这样大乱年景,知道耍上几遭?”说毕,阮守备进来说:“娘们走走去,大家早回来,我在家里看门罢。”也只为不得已,借着游耍,安他久旷的心。老人家娶了少一妇一,多是如此陪罪。说毕,阮奶奶替一女一儿梳了头,插上钗环珠翠,又捡红绉纱上好的衣裳与丹桂穿,打扮得十分俏丽,一自一家也穿戴起来。丹桂还只管对着镜子收拾,吴银匠媳一妇一母子已收拾完,立在门首来催了,丹桂只得跟着娘走出门。

    大家同沿着河,往柳林中去耍子。才走不得里许路,早看见桃红柳绿,桃柳下东一攒,西一簇,都是游人吃酒作乐。也有吹弹歌舞的,也有猜权行令的,也有抱着小优儿亲一嘴一狂饮的,也有携美妓一一女一勾肩搭背的,都顽成一团,耍成一块。不一时,会来了,更装扮妖艳风流,乱人耳目。丹桂看在眼里,先是又羞又一爱一,后来又喜又馋,不觉心里跳的一肉一也麻了,其实按纳不下。就是老实一女一儿,到了这个男一女一混杂处,还要想到那个滋味处,何况丹桂前生又是钻骨透髓风騷一个水氏红绣鞋,他一灵不昧,怎么不现出本相来?

    走了几处,又有那些走马的、打团秋千的、走黄河的。天一色一过午,只得路傍坐在一座亭子上。忽见一辆小车,搭着席棚,载着一个一妇一人,约有四十多年纪。又一个一女一儿,有十分姿一色一。

    车夫也来林子里歇凉,买了两个烧饼、两碗粉汤,送到车上去,给那一妇一一女一吃。这吴银匠媳一妇一问道车夫:“是那里来的?”车夫道:“来的远着哩,从真定府直走到了汴梁,有半个月了。”

    说毕,见车上一妇一人探出头来,看了一回,又看着阮奶奶道:“你不是鲍婶子么!怎么坐在这里?”阮奶奶一看,才认得是卞千户娘子:“我的十年前干亲家,在这路上相遇,不是你看见,我就当面不认得了。”

    一妇一人连忙下车来,扶着一女一儿香玉,出来拜见鲍奶奶母一女一二人。原来香玉、丹桂六岁上分别,今已十年,俱是十六岁,各各长成。虽依稀仿佛,也认不真,却你见我如花,我见你似玉,彼此相一爱一,十分欢喜。阮奶奶就问道:“卞奶奶,你既到此,可曾打点下住处么?”卞千户娘子道:“离了多年,亲戚都不知那里去了,住处正要寻哩。”阮奶奶道:“若没住处,何不且到我家去落落脚着。”卞千户娘子听了大喜,道:“婶婶家若落脚住得,可知好哩!”阮奶奶道:“一自一家姊妹,怎么住不得!日已西下,就同去罢。”因大家起身,走上路来。到了家门首,吴银匠家们拜了两拜家去了。

    阮守备见丹桂娘们领着两个一妇一一女一进门,问道来历,阮奶奶说是两姨姊妹,今日从真定府回来,留下住两日,好寻他的房子。阮守备看见一个半老佳人,又领着个绝一色一一女一儿,又没个男人,连忙请进屋里去,也就动了个不安本分的心肠,借一色一图财的恶念。想了一想:“如今金兵乱后,料他没有亲人,我又添上一个一女一儿,少也得几十两银子财礼。”欢欢喜喜去买了须小菜下饭,让他母子坐下,大家饮酒吃饭。久别相逢,欢喜非常。

    车夫将他娘们的被囊皮箱搬下来,找完了车价去了。丹桂姐把衣服首饰送还吴银匠家不题。

    原来阮守备住的两进房子,一间门面卖酒,后三间,中间供着佛像,他两口儿住了东间,丹桂姐住了西间,没有闲房安歇。如今只得一自一己在中间支起两根凳子来一自一睡,把卧房让与卞千户娘子和浑家宿歇,两个一女一儿同住西间。这一夜,阮守备也吃了几杯烧酒,不合动了须邪火。睡到半夜里,那陽物有须生气,只推起来净手,悄悄的摸进房来。用手一摸,见两个一妇一人睡在两头,把浑家捏了一把醒来,推下床坐马桶去了。守备扒上床来,见卞千户娘子皮滑如脂,只推睡着,可霎作怪,不知怎么把陽物一挺就进去了。抽了两抽,卞千户娘子久旷如火,慢慢相迎。谁料老陽不刚,一举而泄,甚觉有趣,甚愧无一情一,只得亲了个嘴,下床一自一睡去了。想了一夜:“怎肯叫他母子别寻房住?恰好墙西有个尼姑庵儿,叫他母子暂借他房住几日,再作理会。”一夜欢喜不荆那知道京城娘子惯干这个买卖,原是他浑家定下此计,要添上一条绳子,打发老守备的催命索。

    正是:

    老陰遇老陽,瓦罐不离井上破;

    魔一女一逢妖一女一,熟油同向鼎中熬。

    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之三 说鬼话计赚生人 显神通智恢旧业·李渔
  第八十二回夸旧游当筵论因果结新知背地设机关·朱瘦菊
  第十八回 洞房花烛双双酣战·苏庵主人
  第二十二回 乱贞心一包春药 划计策两字秋瘟·黄南丁氏
  第六回 逢义士赠妾穷途·素庵主人
  第三回 两闺秀湖上遇才郎·刘璋
  第十三回 官船内情收义女·陈端生
  第十一回 薰风殿君臣选戏 睢州城将卒被擒·孔尚任
  第二十二种 宽厚富·石成金
  第一回 止淫风借淫事说法 谈色事就色欲开端·
  第五十三回 苗员外括取扬州宝 蒋竹山遍选广陵花·丁耀亢
  第三回 楚云娘惊恶梦舍胡珠 岑姑子留男尼念淫佛·丁耀亢
  第十一回 杜仙癿燕翼传诗·烟水散人
  第二十五回  七绝八章竞题妙咏  千金一刻叙话春宵·梦花馆主
  第四回 卖发王家孝传龙氏·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绣榻野史·吕天成

    明代白话中篇猥亵小说。四卷,有明万历醉眠阁刊本、种德堂戊申年序刊本。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眠阁憨憨子校阅”,实为吕天成少年游戏之笔。故事写杨州秀才姚同心,因住东门,便自号东门生。前妻甚丑,恋小秀才赵大里,如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巫梦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十二卷。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日本佐伯文库、中尾松泉堂藏有啸花轩藏板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啸花轩为清康熙间书坊,可知为清初的作品。此书在清代一再被禁毁,国内未见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