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九回 乐游园赏秋咏菊诗 打围场看剑听宝瑟

作者: 金万重

    话说张修河罪恶尽露,家藏僭物,不轨之迹毕着。天子大怒,将大小家眷尽行诛戮,奸党慑伏,俊父登庸,于是进拜张居正为左丞相。狄弼琦为左柱国,谢琼为吏部尚书,杨少琏为国子祭酒,郑云镐为太常卿,韩浩吉、赵应度俱进侍读。自此群彦济济,朝着清明,边庭泰安,百废俱举。光阴荏苒,序属九秋,枫菊满眼,秋光遍地。一日,郑太常来拜魏国公。魏公欣迎,礼毕,坐定。茶罢,魏公道:“近者国家多事,久不与兄长叙怀,乃相贺奸党诛殛,朝廷少事呢。”太常道:“可不是。总是阁下发露假学初之功。”又相笑进酒,酒酣,太常道:“近日乐游园秋色正佳,丞相如有高兴,约与韩、赵两翰林,令从祭酒兄卜日一赏那黄菊丹枫,便是有趣的。”魏公喜道:“正合吾意。韩、赵两人是我旧僚,近日不能与之咏诗久矣。明天最合赏他时景呢。”太常道:“惟命。当约诸友会于乐游园。”原来这乐游园,在城西十里。前有一度清溪,白石磊落,晴沙如铺素娟。前有一抹青山,蕴藉低亚,后面石峰,如束帛插笔。四时之景不同:三春万花争发,山头如燃,落英泛水,飘荡浮港;九秋枫叶锦绣一般,墨漆丹砂,萦落石面;夏之绿阴,冬天白雪,比他赏玩绝胜十倍,最以春秋两时。一城游玩之人,无日不热热闹闹,与西湖之虎丘、天台之赤城相埒。

    次日,魏公用过早膳,命驾到乐游园。郑太常、杨祭酒已与韩、赵两翰林,先来等待。魏公道:“诸兄高兴,业已早来么?”诸人各自叙礼请安道:“刚才的来了。”仍相与坐定,献茶。但见前山枫叶多胜了锦绣,满眼菊英,或红或黄,白的紫的,无色不有。

    魏公指点叫奇,韩翰林道:“晚生家近西湖。每春秋佳节,无年不泛舟西湖。士妇游赏,无日不热热闹闹。虎丘登临,又胜泛舟。诗朋社友,赏玩赋诗。今此乐游园溪石,倒胜了西湖之境面了。”魏公道:“西湖、虎丘,一国之名胜。晚弟缘薄,曾未一见伊。今此园才为始登。虎丘之胜,虽或见于画图丹青,安能领略其真景之百一?虎丘有真娘墓,诗人每怀古,多咏白居易诗,有云『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者,是也。韩兄必有旧咏,虎丘佳境,愿为之传诵,以开茅塞罢。”韩翰林道:“年少时虽有若干写情,何足尘丞相高眼?”魏公坚意求示,韩翰林无奈,不宜忤丞相高谊,遂诵虎丘一诗。诗云:

    春风处处黄鸟啼,桃花李花争芳菲。

    花阴笑语人不见,花外香尘暗拂衣。

    虎丘山寺钟声晓,虎丘山路生芳草。

    香车宝马往来多,水色山光领略少。

    我来选胜破春愁,典衣独酌梅花楼。

    楼中寂寂添幽绪,遥见真娘墓边树。

    翠钿罗衫化作尘,墓门留得诗人句。

    镜里娇容想昔时,只今烟袅绿杨枝。

    可怜不是巫山雨,恼乱襄王起艳思。

    丞相听罢,称赞不已,道:“兄长宗匠巨笔,可与白香山『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之句相上下。”韩翰林道:“这是晚生十三岁时随人谩吟,岂敢当丞相如是过奖了。”魏公因命进酒道:“野酌不可拘礼,只以饮酒赋诗为法。”团圆桌子摆在正中。先按上几碟果子蔬膳,轮流烫了酒,斟上来,勿论宾主少长,随意用过。又用别的命题。

    太常道:“也不过于新巧了。看那古人中,那里有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呢。若题目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好诗,倒小家子气。诗固然怕说熟话,然也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主意清新,措词就不俗了。究竟这好。”杨祭酒笑道:“兄长不必长篇大套的说来,只命好题罢。”太常道:“你不自出,让于他人么?”丞相道:“不须推诿,还是正经好景呢。”祭酒道:“令眼前之景,便是枫、菊。择于两者,何如?”太常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恐怕落套。”丞相想了一想,道:“韩兄善于律。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要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就用『菊』字。虚字便用道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虽有这么做的,还不很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也倒新鲜大方。”太常笑道:“很是有趣。只是不知用什么虚字才好?韩兄先想一个我听听。”韩翰林想了一想,笑道:“『菊梦』就好么。”丞相笑道:“果然好。我也有一个『菊影』何如?”韩翰林道:“很好。”祭酒笑道:“『问菊』可使得?”太常道:“也罢了。只是也有人做过。若题目多。这个也搭的上。我又有了一个。”韩翰林道:“快说出来。”太常道:“『忆菊』何如?”韩翰林拍案叫妙,因接说道:“我也有了。『访菊』好不好?”丞相也赞有趣,因说道:“索性拟出十个来写上再看。”说着,遂研墨蘸笔,太常便念,一时凑了十个。祭酒看了一遍,又笑道:“十个还不成幅,索性凑成十二个,就全了,也和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丞相听说,又想了两个,一共凑成十二个,说道:“既这么着,一发编出个次第来。”太常道:“更妙,竟弄成个菊谱了。”丞相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即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人词章,不可以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然画菊,若是默默无言,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若能解语,使人狂喜不禁,便越要亲近他,第九竟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感。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太常依言,将题录出,又看了一回,又问:“该限何韵?”丞相道:“我平生最不喜限韵,分明有好诗,何苦为韵所缚?今也不必学那小家派,只出题,不拘韵,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以此难人。”韩翰林接口道:“丞相总论很是,既这样,自然大家的诗还进一层。但今五个人,这十二个题目,难道每人作十二首不成?”丞相道:“那也太难人了。将这题目誉好,都要七言律诗,明白贴在案上。他们看了,谁能那一个,就做那一个。有力量者,十二首都做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才捷足者为尊。若十二首已全,便不许他赶着。”于是将十二题目贴在案上,便取来一张雪浪笺过来,磨浓香墨,羊毫几管置傍边。

    丞相道:“这菊句不拘次序,随意到便写。自己虽构成七句,他人先写八句,且便用他句罢。”太常笑道:“很好,有趣。但如晚生钝才,多让了诸公几句呢。”丞相笑道:“韩翰林便是大手笔,先题《忆菊》,开首篇以异茅塞罢。”韩翰林谦让一回,先写《忆菊》一律,诗云: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廖廖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右(上)《忆菊》,韩浩吉题。

    题毕,丞相抽笔《访菊》一律,诗云:

    闲趁霜睛试一游,酒杯乐盏莫淹留。

    风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傍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冷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右(上)《访菊》,杨少游题。

    写罢,郑太常咏《种菊》一诗,诗云: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迳绝尘埃。

    右(上)《种菊》,郑云镐题。

    书毕,杨祭酒又写《对菊》一律,诗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呤。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右(上)《对菊》,杨少琏题。

    写完,赵翰林醮笔题《供菊》一诗,诗云: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迳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右(上)《供菊》,赵应度题。

    题毕,各各称赞。郑太常素才敏好胜,心中必欲多咏十二题菊,正欲写《吟菊》一诗,六句才成,未及八句,韩翰林先题《吟菊》诗云:

    无耐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诗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右(上)《吟菊》,浩言。

    郑太常无奈,正欲写《画菊》,刚才拿笔,丞相先写“画菊”诗云: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彩缀,黏屏聊以慰重阳。

    右(上)《画菊》,少游。写完,又不住笔,连书《问菊》一律,诗云: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扣东篱。

    孤标出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

    莫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右(上)《问菊》,少游。

    丞相题毕,道:“周京兄无奈疾手的多夺么,何一咏而不复题?”太常只微笑,方欲拿笔书《簪菊》,韩翰林先为忙手蘸笔《簪菊》。太常无奈,只着急让他下笔,诗云: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盒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迳露,葛巾香染九云霜。

    高情不入诗人眼,拍手凭他笑路傍。

    右(上)《簪菊》,浩吉。

    郑太常不胜躁急。才了,他连忙下笔,直写《菊影》、《菊梦》二诗,诗云:

    秋光迭迭复重重,潜度偷移三迳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踏碎处,凭谁醉眼认朦龙?

    右(上)《菊影》,云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恨情。

    右(上)《菊梦》,云镐。

    写完,祭酒又续题“残菊”一律,诗云: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牀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分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右(上)《残菊》,少琏。

    题毕,篇终。各各看一诗,赞一诗,彼此称扬不绝。

    祭酒笑道:“ 周京兄之『菊影』、『菊梦』,实多警句于最晚,欲得才名,要推为魁了。”丞相笑道:“各诗自有篇内之景,惟我公道评来『忆菊』当置第一。『对菊』为第二,意思清新,立论典雅,韩兄当为魁了。然后『问菊』、『种菊』次之。”韩翰林欠身道:“『访菊』、『画菊』二诗,闲寂淋漓,两尽题意,实是丞相正音宗匠。晚生等何敢相较?”丞相笑道:“韩兄太谦了。”于是饮酒进膳,畅饮半酣,丞相笑道:“今日快乐,不可徒咏残诗。平原秋草,正宜射猎,猎具也有等候的么?”府吏、长班一时告道:“鹰隼炮弓,并有多手待了。”丞相大悦,即令打围起来。登时众多猎夫,炮手一时领命,金鼓动地,鹰隼漫天,炮的炮,射的射。少顷,所获鹿、兔、猪之类,雉、鹅、鸭、雁之属,积如阜坻。丞相大为快活,尽为分赐。¥忽见一双天鹅飞鸣云霄间,丞相道:“恨无弋之驾,以助一时快趣来。”郑太常道:“下生薄有穿杨之技,曾或偶中。近久不试,第可为今日欢娱而试之。”命取弓箭来。伺候的即取彤弓一张、雕简三个进前。太常道:“何用三矢?一的不中,鹅已远去,奚暇再放?”因用手挽一挽彤弓试较,笑道:“力乍太软,虑其不利。”复左手执弓,右手挽弦,恰如满月。挽来,仰面向空,出一声“中”,放送一箭去了。

    那枝箭,杳然直入云霄,俄顷带着一只白鹅落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一座莫不称快,左右一时喝采。太常掷弓大笑,就坐。丞相大喜道:“不知周京兄有此奇艺,恨不与白衣从事于征倭之时。”遂命脍煮所获之兽,进酒啖吃,一座咸称快活。

    忽有一双油碧遮车,从大路来至帐下,门座阻挡挥去。丞相道:“第问来历,不须挥却。”但见一双佳娥,一人穿着短后轻装狭袖衣,一人穿着长袖环 锦绣衣,双双来拜于前。一座惊讶,莫知端倪。丞相定睛看时,短后狭袖的便是泰安征倭营中沈袅烟,长袖环佩的宛然是白龙潭梦游之白凌波也。丞相又喜又惊,发言道:“两娘何以相遇?那里联车来此野外?”沈袅烟站起身,道:“一自丞相破倭奏凯而还朝,妾身方拟随后而来,偶然与白娘子邂逅于洞庭湖上。白娘为幻前身,不可造次,耽搁岁月,今才同来。闻知丞相赏秋于此,敢此前来请安。”白凌波复敛衽前告道:“贱妾厚蒙丞相大恩,救命于乱离奔窜之中,不以鄙陋而遐弃,何日忘恩?而前身变幻,费了岁月。今荷沈娘子联车之厚意,得拜席下。从兹至愿毕矣。”丞相莞尔而谢。祭酒诸人摸不着头脑。丞相遂将沈娘挟匕入营、舍剑身事之事,白娘变了白龙、潭水清甘之由、做梦破阴兵之颠末,一一备说,道:“两娘俱有大功大恩。今来相投,可不是感叹么。”一座莫不赞叹。

    韩翰林道:“吉人天相,自然有神助天佑。其中,丞相梦里破兵之事,实是千古未有之事。”太常道:“此谓神游。唐明皇广陵赏灯,魏征做梦斩龙,俱是此类。丞相命世之姿,立大勋于国家,岂无奇征异兆!”各各称赞。

    于是丞相命两娘赐坐,各劝杯酒,复进午膳。用过,茶毕,郑太常道:“沈娘子仗剑飞入于百万军中,诚红线后一人。又是见义识理,明于顺逆,岂非女侠中君子乎!”丞相道:“今日之游,亦云赏心快意。一座皆是知心之友。沈娘虽有行役之劳,能不惮一场剑术,使之助兴么?”沈袅烟欠身对道:“雕虫小技,不敢呈丑于大人之前,既承盛教,敢不从命。”就便解下鸳鸯剑来,先走了个架式,便斜行拗步的舞了起来。只见一片寒光,浑身盘绕。霜雪之色,满于帐中;一天彩虹,隐现空中。大家肃然叫奇。少顷,袅烟收了剑。舞毕,还立于坐侧。诸人称叹不已。

    太常向白娘道:“娘子亦有妙艺而助欢么?”白凌波对道:“妾幼而失学,文武上却俱不能,无以应大人之命。惟妾家近湘水之上,即娥皇、女英所游之处,有时风清月白,宝瑟之声,起在云霄之间,妾儿时略仿其音声,有不足仰尘于大人之垂听呢。”太常越发欢喜道:“如此更好了。”只见白凌波手提宝瑟,弹奏一阕。其音哀怨清切,殆于水落三峡,雁号长天。四座凄然变色,万虑齐除,肃然危坐,默然相赏。听的两盏茶时,方才停手,大家称赞不已。丞相笑道:“弹的好,声韵铿锵,调格清高。可惜世人难得以学传的。”因复畅饮尽乐。于焉,山日西斜,韩翰林道:“今天陪诲丈席,诸益团圆,快乐无穷,但不胜怀爵,敢自告退。明天早自请安。”丞相道:“夕阳在山,禽声上下,聊卜他日,有何不可?”于是各自命驾。

    丞相命府吏护了两娘轿车在后,还府。未知沈、白两娘如何进了魏公府?且看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二十四回 薄郎贴金易色 痴心妇丧命偿冤·梦笔生
  第二十一段 投合浦云影探亲 困双娥富豪发难·李春荣
  第四十三回 医亲疾尽吐真情·陈端生
  第十四回 美少年军中合卺 老驼婆阁下陈情·澹园
  第十一回 闻凶耗书生下第 强逼嫁寨女离山·松云氏
  第八回 昌小姐女思男悲吟一曲 端公子男思女痛哭...·
  第十七回 贴试录惊骇岳母 送灯笼急坏丈人·蕙水安阳酒民
  第二十一回 孝女代忏释重愆 仙妃行权判庶狱·临鹤山人
  第三十七回 周甸求黄公写状 黄辉捉李雷全家·
  《一层楼》中援引《红楼梦》之概略·尹湛纳希
  第九回挈相思月?s偷泛·岐山左臣
  第二十一回 钱姨姨三更惊噩梦 费太太一棹访春·陆士谔
  第四十回 投针芥归路禀慈亲 作书函临歧荐壮士·陈朗
  序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第三十三回 失首饰节女受苦 医太后贤臣逞能·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龙阳逸史》全书由二十个短篇故事所组成。书中所称「小官」,即江南地区对卖淫少年之惯称。《龙阳逸史》里的小官,形象丰富多元,有用尽心机攀龙附凤、有巧施诡计勾引「买主」、更有与兄弟、姊妹争风吃醋,力抢一夫者。围绕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寐春卷·竹宅山人

    《寐春卷》,明清艳情小说,共十五回,竹宅山人撰。话说北宋末年江南水乡镇江城之一段风月趣事。时值北蛮强悍,时局动荡难安,那镇江城却仍是繁华一片,皆因南北远隔,蛮夷骚扰不及,故而不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