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回 闹闱场害人反害己 护名葩全始复全终

作者: 西泠野樵

    话说陈小儒等人到了京中,小儒先去赁下--所房屋,将家眷安顿;把外面收拾了一进,让二郎同王兰居住。汉槎至他父亲衙门内住下,伯青也只得住在那边。次日,小儒到各处拜见年家世谊,王兰亦去见了他丈人洪鼎材。刘蕴也假意来拜了几次。因刘先达春初大拜了,刘蕴仍覆职御史。伯青等因他先来拜会,也只得答拜了他一次。又去料理报名覆试磨勘等事。京中那些人见二郎裘马翩翩,又闻得二郎说回过常州,此次携资来京捐职的。那些人重新与二郎亲热起来,二郎面子上不好冷落,暗地与他们日渐疏远。那些人过了几时,见二郎非比从前,也不来缠他了。伯青等发了家信,又闻从龙立了战绩,得了功名,不久即班师回京,无不代他欢喜。将这番话写了信,寄与小凤,又附寄慧珠等人的信,不过说是众人在京平安,劝他们亦要随时保重,无论中与不中,秋间即可相见等话。众人各事料理清楚,在京专候会试。暇时同到各处逛逛,又去园子里听了几天戏。一日,伯青忽然想起二郎说的那金梅仙,要去访他。先问明梅仙住落,约了二郎等人,套车向梅仙屋里来。恰好梅仙近日养病在家,不曾去唱戏,见跟的人进来说,外面有几位会试的公子,要与他谈谈,“内中只认得一个姓冯的,他混名叫美二郎”。梅仙常听得人说,姓冯的是个大撇手,闹穷了回常州去的,倒要见见他是个甚等人物。叫人出来说:“我家相公有病,不能见风,请内面套房里坐罢。要望诸位少爷勿怪。”伯青忙道:“这也何妨。”众人下了车,随着跟梅仙的人走入门内,见屋宇陈设无一不精,上首房内有一个小六角门,垂着暖帘。跟的人先去打起门帘道:“诸位少爷到了。”众人步进外间,抬头见梅仙迎至门前,头上戴着顶镶金毡笠,身上穿的是浅玉色素绉皮袍,外面罩件紫绒白狐披风,穿了双嵌云元缎皮靴鞋;一只手扶在门挡上,那一种捧心西子、带雨海棠的模样,早令人又爱又怜,众人皆暗暗赞赏不已。梅仙笑吟吟的道:“远方的客到了我家,论理早该迎接,无奈被这病累久了,一点风儿都不能受,未免不恭,请诸位爷要恕罪。”说着,邀众人至套房内,意在绐大众请安。伯青一把拉住道:“顷闻玉体欠安,就不该进来吵闹才是,若再行礼,我们更不安了。你请坐罢,我们好说话。”将梅仙扶到榻前一张小杌上,按他坐下,外面送上茶来。

    梅仙一一问了众人姓字,向二郎道:“久仰爷是个人朋友,今日会了面,果然那『美二郎』的名字真不虚传。”王兰拍手道:“二郎名字到处皆知,可羡可羡!”二郎笑道:“小臞别要听人家闲话,那是旁人糟蹋我的。”众人同梅仙清谈,听他吐属温雅,婉而多风。梅仙亦知来的是一班有名才子,分外敬重。吩咐备了几样精致便肴,定见留众人吃了饭去。小儒等见他谆谆,也不好过于推却;又晓得他是个高傲的脾气,轻易不肯恭维人,只得扰了他,准备再补情。饭罢,又坐了半会方散,一路夸说梅仙不已。数日后,闻得梅仙病好了,今日进班唱戏。众人去点了一出戏,备了分重赏,待梅仙做个面子。梅仙完了戏,又到他们桌上周旋了一回。

    次日,已是三月初一,放了大学士胡文渊、礼部侍郎熊桂森为正副总裁,刘蕴点了同考官。小儒等人连日在家料理,预备进场。到了初五日,李文俊、云从龙由广东起身,已抵京都。从龙一到京中,即问了小儒等住落去拜会。众人见了面,各道阔别,彼此又道了贺。次日五鼓,文俊、从龙入朝复命,召见时将在广东灭贼倩,形逐细奏明,天颜大悦。文俊内转了吏部尚书;从龙钦锡同进士出身,升了吏科掌印给事中,赏加三品衔。二人谢恩退出,各赴衙门接事。文俊差人到扬州去接家眷。小儒等知从龙升了官,齐来道喜。从龙备了戏酒,请他们盘桓一天。伯青又去叫了金梅仙来,从龙亦大为赏识,直饮至三更方止。

    来日已是头场,小儒等人各自收拾入闱,其中烦文,毋须交代。三场完毕,众人出场,各回寓所歇息了几天,专待发榜。终日无事,到各处闲游,无非吃酒听戏,或到梅仙那里小坐。从龙是有职事的人,十日只好偷一二日空闲,与他们聚会。众人又公凑了一项,代二郎就近入了大兴籍,报捐郎中,分部学习,又拜在江公门下。一时趋跄二郎的人,很为不少。谁知闹出一桩天大的事来,伯青,王兰科名几乎无分。那刘蕴自放了同考官,心内暗喜道:“我今日正好报复前仇了。”随后再同父亲商议,“寻件事端收拾这姓云的,把他们全数办掉,才出我胸中之恨”。想定主见,先请了各房同考官,将与祝王二人如何有仇的话,细细说了一遍,嘱托各官若见了祝王二人的卷子,不问落在那一房,都不要荐上去。又嘱誊录官用了暗记认。“叫他们白吃一场辛苦,方知道我姓刘的利害。这两个小畜生名下无虚,荐上去必然要中的,打人须要先下手”。众官不好推却,又因刘先达是当朝首相,朝廷大权半出其手,只得应允了。刘蕴好生欢喜。

    偏偏伯青的卷子落在刘蕴房内,他也不问好歹,提起笔来一阵乱批乱叉,撮在落卷内去了。王兰的卷子落在第五房内阁中柏如松房内,柏如松把王兰卷子看了一遍,言言珠玉,合式利时,叹道:“这人才调清华,词彩富丽,原是中定了。不荐此卷,未免屈抑真才,于心何忍?若荐了,却又怎生回复刘蕴?”事在两难,犹疑不决。猛然得计道:“何妨将此卷送到刘蕴房内,听他如何办理。此事就闹开了,于我无涉。”又把王兰的卷子看了几遍,长吁道:“儒生十年辛苦,原思一第。况具此才华亦非易易,你偏生与刘蕴做了对头,却不能怨我无目。”料想到了他房内,今科是定见无望了。迟延了半会,没奈何亲自把卷子送去,交代刘蕴。刘蕴也给他一阵批抹,摔在落卷内,心中扬扬得意,向外指着道:“祝登云,王兰,你两个畜生,可记得在扬州逞的威风么,一般也有今日!”单说各房取中的卷子,纷纷荐呈上去,刘蕴也胡乱荐了几本。胡熊二公一秉至公,细加翻阅,觉得众卷内,要求一出色人才为元不得。胡文渊与熊桂森商酌道:“今科若无非常之才定元,何以服众?我怕各房落卷中,他们眼力不到之处,咎在你我。意在将众落卷调来大搜一遍,再为定元,你大人意见若何?熊桂森称善,即传话各房呈送落卷。”

    刘蕴一时忘却了,也把涂抹过的祝王二人原卷,夹在落卷内送上去。胡文渊细细寻阅,看到伯青卷子批抹得不成模样,阅完拍案道:“这本卷子何以不荐?反乱批乱抹起来,真令人不解。”面上印记是第二房刘。把伯青卷子放在一旁,又看到王兰卷子,大叫道:“此人非元而何?若不搜遗,真个屈抑人才了。何以又批抹过的?”再看印记,亦是第二房刘。不禁生疑道:“因何这两本能中元的卷子,皆在他房内,又都被他批抹,其中必有原故。况此等文才,有目共赏之作,这姓刘的何致乖谬若是?”熊桂森亦说:“定有原委。”叫人请第二房同考官来,倒要问个清白。少停,刘蕴到了,胡文渊作色道:“贵房落卷中有两本出色的文章,何以不荐,反行批抹?若说贵房一时之误,只可一误,何能再误?这些卷子可是贵房亲自过目的,倒要请教?”刘蕴冒冒失失的被胡文渊劈头问这一句,他心内本是虚的,当时满脸通红,回答不出口来,打拱道:“都是亲自过目的,落卷内并无一本可中。”胡文渊见他如此失虚,格外生疑,早猜透几分,冷笑一声道:“这两本文卷,贵房如说出他那一款不能中的道理,足见贵房衡赏另具眼力。”说着,把祝王二人的卷子取过,给与刘蕴看。刘蕴见是祝、王的卷子,愈觉心慌,口内支支吾吾的起来。胡文渊明知必有情弊,突然变色道:“贵房究竟是何居心?要请问明白,兄弟是要据实上奏的。”刘蕴急得没法,答应了几声“是”,退了下来。晓得这件事已破绕到自己身上,火为不便,转央出众同考官向胡熊二公求情,愿将祝王人卷子誊补出来。依胡文渊执意不行,要据实上奏,倒是熊桂森再三劝说,一一因刘先达与他同年一一既然刘蕴愿誊补文卷,他也没趣已极,可以放他过去了,胡文渊方肯答应。评定了王兰为元,伯青为亚,择日发榜。报到王兰处,高高中了第一名会云,洪鼎材十分欢喜,代女婿开发一切。伯青中了第二名会魁,汉槎三十五名进士,小儒中在五十名上。把个江丙谦喜出非常,儿婿皆中。众家贺喜纷纷,连梅仙也觉得意。择日众新进士殿试已毕,状元出在苏州,伯青点了探花授职编修,王兰点了庶常,汉槎以主事归兵部试用,惟有小儒得了个榜下知县。各人分头参谒座师,见过了胡文渊,才知道闱中闹出这样大事,痛恨刘蕴,此番几乎伤在他手内。

    刘蕴见祝王二人得了科名,恐他们晓得闱中的事,要来寻事。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也不与刘先达商议,硬着头皮上了一。折道:“国家取士,首重品学。若编修祝登云,庶吉士王兰,学问有余,品行不足。臣与彼等同籍金陵,见闻较确,彼等专以眠花宿柳,虐善欺良为能事,居乡若是,居朝更不可问矣。庙廊之上,焉容此病国蠹民之流。臣忝列言官,不得不据实直奏。若此二人,臣亦羞与同列”云云。此折一上,早触恼了一人。云从龙闻得刘蕴在闱中把伯青、王兰卷子批抹了,要想误他们的科名,后来亏得胡文渊大搜遗卷,才昭雪了此事,心内大为不平。又闻得刘蕴上折奏参伯青、王兰,从龙也上了一折,说刘蕴倚着他父亲刘先达势力,居家许多不法,在场内如何把祝编修、王庶常的卷子批抹等情。旨下着胡文渊、熊桂森据实奏覆,毋许袒庇。

    胡熊二人因事情重大,连着自己身上的干系,又因云从龙已直奏出来,不敢隐瞒,也顾不得刘先达的面子,只得将闱中情节,一一覆奏上去。天威震怒,说刘蕴以私废公,有负朝廷,着革职,永不叙用;刘先达教子无方,着罢武英殿相事,降三级调用;祝登云、王兰虽系刘蕴趁隙发私,亦屑咎有应得,着交掌院学士臣严加申饬,记大过一次;云从龙遇事敢言,着用鸿胪寺正卿,并仍加三品衔;江丙谦推升武英殿大学士,胡文渊为亚,李文俊协办;熊

    命下之日,把个刘先达气得发昏,将刘蕴唤到面前痛贵一顿,深恨生子不肖,连自己的相位都被他带累掉了,连夜押着他出京,不许片刻逗留。刘蕴也无颜见人,携了他的爱妾、家丁赶回南京去了。刘先达原恨自己儿子,却也深恨云从龙奏参太甚,我的面子都不留半点,从此于姓云的大为不睦。伯青、王兰虽然无甚关碍,究竟交掌院申饬,也觉无趣,乘势请假回乡祭省。江丙谦因拜了相,也命汉槎告假祭祖,以免他母亲挂念。云从龙与冯二郎也请给假回省。一时都准了,大众收拾出京。洪鼎材只得说明了秋间将女儿送出京,同王兰完姻。陈小儒在吏部料理,除授了扬州府江都县,领了部文,也要收拾赴任。原想今科点入词林,不然亦可留京以待下科,所以才将家眷带入都中。谁料得个榜下知县,又不能不掣眷而行,徒然往返,深为懊悔。所喜众人同来,仍然同去,沿途倒不寂寞。众同年纷纷替他们饯行,该辞的,该去的,整整闹了十余日才得清闲。众人择定,五月初七日起程。端阳这一日,伯青备了席酒,邀了小儒等人至金梅仙家赏午。到了他家,梅仙迎众人入内。伯青道:“我们初七要动身了,今日特地到你家来赏午,借此可以谈谈。我们此次出去,不知下半年可能来京呢!”,梅仙道:“我正欲代你们送行,今日反要你等自己备席来,难道我梅仙一席酒都备不起?今日东道,算我的罢。”伯青道:“小臞未免太俗了,你我要算是心交知己,那里还分什么彼此。呀日你再请我们,不是一样么。”跟的人进来,调开桌椅,众人挨次坐下。席间,无非是些端阳即景的物件。

    酒过数巡,梅仙多吃了几杯,觉得热起来,把短挂脱去,露出淡秋葵夹纱比甲,衬着湖绿绮罗夹袄,越显得异常秀冶。起身先与伯青把盏,因脚下穿着藕色嵌云堆花蝴蝶履,出席时未曾立稳,一跄半边身子歪在伯青怀内,两只手紧紧握住伯青手腕,生恐跌下来。伯青被他很吓了一跳,连忙用手将他扶住。梅仙笑着溜了伯青一眼道:“今日多喝了几锺,腿肚子都软了,若不是你扶住,我势必要借这地上躺一躺呢。”说罢,又抿住嘴笑个不止。伯青见他已有醉意,觉得他两只手伏在自己臂上,细致腻人滑若棉絮,又见他俊眼瞇斜,红生两颊,不由得心内荡了一荡,也笑道:“你一跌事小,几乎把我昨日吃的酒都吓散了。”引得众人大笑,梅仙又敬了合席的酒,方才入座。

    伯青呆呆的凝思了一会,起身回敬了梅仙的酒道:“小臞,我有句话,早经要同你说了。我想你父母坟墓均在苏州,因为贫不自给,才进京唱戏的。近来你腰内也该积聚少许,何苦还恋着这生计?不如早点回去料理料理,讨房妻小,接续祖宗血食,不枉当日父母生你一场。虽说半途失足,也可挽回于将来。你是个聪明人,谅想不用我细说。”众人齐声道:“是。”梅仙听了伯青一番话,不住点头,那腮边纷纷泪落道:“你这番话,真乃金石之言,指我迷津。我岂不知这个生涯不能养老。我也是好人家子孙,因穷所使,难道就没有羞恶之心的么?只因我近年虽然积得若干,要说赎了自己身子,就不得余剩了,不赎身子,师父也不肯放我走。你想可难不难?我这火坑,不知那一年才跳得出。”说到此处,不禁哭了起来。伯青用帕代他拭泪道:“若说赎身一事,倒极容易。你师父不过要的是钱,不用你出一文半钞,我们大众各出若干,代你赎身,想你师父也不敢不依。”小儒等人道:“我们情愿,但不知你师父要多少银子,方许你出师。”梅仙听了,心内着实感激众人,道:“不能依我师父的贪心,说过要一千银子才准我出师呢!”伯青道:“一千银子不难,我们五个人,每分只派得二百两一人。明日你就对师父说,一面交银,一面出师。说定了,好后天一同起身,大家路上也有个伴儿,你断不能一个人出京的。”梅仙听了,分外欣然,起身向众人谢了又谢。大众饭罢各散,临行又嘱咐梅仙早对他师父说明,“不可迟误,我们一定后天起程”。

    众人散后,梅仙到他师父那边,把众人代他赎身,同他出京的话说了一遍。他师父摇头道:“好轻巧事,我辛辛苦苦将你教成个好手,原想多寻几宗银子,我后半世就想靠你呢!到了那个时候,自然许你出师。你此刻出了师,我本钱没有赚得着,是白吃一场辛苦了。若一定你要去,俗云:心去意难留。罢罢!这几位阔大老爷、贵公子替你赎身,至少也要一万银子,我才够本呢,少了是不行的。料想他们不能因我不许你出师来寻事,我也不怕的。”梅仙见他口风甚紧,又用了一套吓骗的工夫,道:“师父不准我出师,我只好罢了。我只怨我罪没有受得足,是命中注定的,我也不怨师父。但是他们是一起贵公子的性情,既然一句话说出了口,断不肯就这么罢了。一时恼怒了他们,竟与你师父为起难来,你老人家虽说不怕他们,难道一个堂堂首相的公子,一个是他女婿,以及通政司大堂的东牀,与现任鸿胪寺正卿,一齐设法收拾你师父不成么?我看师父见机而作的为是。就是我这几年,也替师父挣了若干,你老人家心要放在当中想想。”他师父被梅仙硬一句软一句说了,改过口来定要三千银子。梅仙又与他讲了半会,好容易减到二千足数,万不能再少。

    梅仙次日大早,套了车到伯青处商议。伯青慨然应允道:“小臞不要心焦,既说过替你赎身,即如你师父咬定牙关要一万银子,我也说不得这句话,何况只得二千银数,就难住我姓祝的不成?你坐一坐带了去,好把事办清结了,还要收拾收拾,不过这半天耽搁了。”梅仙感激不尽,伯青取了张纸写了几句,叫连儿到天成银号打两张银票来,又叫人摆饭,同梅仙对食。恰好小儒等人也过来,伯青将他师父已许他赎身,要二千银子,“我已叫连儿取银子去了”。众人齐声称好,都代梅仙欢喜,从此可脱离苦海,由得自己。梅仙又称谢了众人。少顷,连儿取票回来,伯青接过,看是一千一张,把两张票子递与梅仙道;“我不留你了,叫连儿同你去,交代清了你师父,就将行李各物搬到我这里来,明日好一齐登程。”梅仙答应,上了车,连儿跨了车沿。

    不多半会,到了他师父家。梅仙先下车入内,他师父知道连儿是祝府的家人,忙迎至里面,摆了茶果款待。梅仙取出银票,双手递过道:“徒弟蒙师父教育之恩,又不能图报,到底半路上撇下师父。今遵师父之命,向祝公子借了二千银子作赎身之价。后日徒弟倘有出头之日,再为孝敬你老人家罢。”他师父接过票子看了看,揣入怀内,向连儿道:“小徒沐公子大恩,提出罗网。但有一件,小徒自幼性情不好,倘有冒犯公子之处,要望连二爷从中照应,我断无不放心的。”连儿道:“我家公子脾气是极宽厚的,待天下人都如家人父子一般,何况你家梅相公与公子甚为合式,你倒可以放心。好在你要的二千头到腰了,他就下火坑,你也可不问。这些假慈悲的话,你也不好不说几句,盖盖面子。”他师父听了,哈哈大笑道:“连二爷这几句话,未免把我太看低了。我师徒相处有五六年,纵然是假的,难道一二分真的都没得么?”说着,大家都笑了起来。连儿催促梅仙收拾,把行李装好在车子上。梅仙进去叩别师娘,出来又与师父作辞。他师父假意掉了数点泪,又嘱咐了一番。

    梅仙同连儿上车,押着行装回来,下车入内,见小儒等人尚在书房与伯青闲话。见梅仙欢欢喜喜的进来,王兰道:“想你的事已交代清楚了,明日同我们出京,随你在苏州在南京,立个营业,娶房家室,重立金氏门户,也不枉伯青待你这一番美意。”梅仙道:“承祝公子天高地厚之恩,把我拔离苦海,非独我自己杀身难报,即我亡过父母在九泉之下,也衔恩不尽。我父母有灵,都要保佑公子昌前裕后。”伯青道:“小臞,不可如此说,些许小事何足挂齿。你也是好出身,不过中途失足,犹可补过于将来。从此你我当以表字相称,才是正理。”梅仙道:“我愿终身执鞭随镫伺候公子,犹以为未足,怎敢与公子抗衡,以字相称,梅仙宁死不敢遵命。”小儒道:“小臞,不可执意。莫说你是好出身,即如南京那一班名妓,尚彼此以字相称-你若一定泥于俗见,连我都不愿同你说话。”王兰等人,皆同声称是。梅仙被众人你一句我一句,只得先告了罪,然后改口。伯青吩咐众家丁,呼他为金大爷。又叫备酒,代梅仙贺喜,邀了梅仙平时相好的一班相公来作陪。席间,猜枚行令,直饮到初更方散。

    来日黎明,众人料理登程。伯青、汉槎辞别了江丙谦,王兰也到洪鼎材那边去了一回。小儒叫人押着各家行装,方夫人坐轿,带着官官、小姐先行出城。小儒等人又到众同年处走了一回,各家亲友纷纷在皂华亭候送。众人出了城,又见一班有名的相公,也来送梅仙动身。大众谦逊了一会,各自回城,小儒等方开车起行。沿途无话。又说到苏州那祝道生在家也闹烦了,闻得南京名胜之地,借看他丈人为名,带了数名家丁陪着,买舟向南京来。走了三四日,已至南京,叫人担了行李,自己乘骑,直奔盐法道衙门。尤鼐闻得女婿到了,他又无儿女,这个女婿比亲生儿子还强。接入内衙,摆酒与他洗尘。席散,送至外书房歇宿。次日,祝道生也去拜了各处亲友,忙了数日才闲。这日,跟着两名家丁,出了衙门,向秦淮河一路而来。道生到了南京,即打听那家相公出色。有人说到聂家姊妹等人,司『惜如今不接客了,他们立誓守着几个人呢。惟有新到的一个相公叫林小黛,此人不亚似聂家姊妹。祝道生听了,记在肚里。今日适值无事,意欲去找林小黛谈谈。到了桃叶渡,问明小黛住居,走进门内,早有伺候的人将道生引入正间坐下,送上茶来。里面走出一个垂发的幼女,年约十三四岁,向道生问了好,又问了姓氏,知道他是盐法道的女婿,忙亲自装烟与道生吸。道生问他名字,叫五儿,是小黛的妹子,倒还生得清秀。

    道生问:“小黛那里去了?”五儿道:“隔壁聂家请他下棋去了,晚饭后才回来呢。”道生道:“我何妨也到聂家去。”五儿道:“聂家如今不走人了,少爷一定要会我家姐姐,我叫人去接他。”道生道:“那倒不必,我久闻聂家姊妹的名,难得你姐姐在那边,还是我去就教的好。虽是他家不走人,这不过是做作的话,高抬他的身价,你不要瞒我。”说着,立身即行。五儿忙拦住道:“少爷,不要怪,真真不能去。倘然他家不招呼少爷,倒是我家不是了。”道生有了气道:“放屁!既然做个妓女,天下人皆去得,什么叫做不走人?除非从良,才能说这句话呢。”推开五儿,往外就行,两名家丁也随了出来。五儿跟在后面,连声道:“少爷请问,我把姐姐先接了回来,说明再到聂家不迟。”道生那里肯依,头也不回,出了小黛家大门,转了一个弯,到了篱前,见双扉紧闭,上前叩门。里面二娘答应,开了门问道:“你是寻谁的?”道生见了二娘,好像那里会过的,一时想不起来,也不回答,挤进门内直朝里面走。二娘怒道:“你这个人太无礼,不问皂白,向人家内里跑,可不是胡话。”二娘开口说话,道生听得声音,猛然想起元妙观的事,不由得怒从心起,脚下的步子越发走得快。转过正间,恰好慧珠与小黛对坐下棋,旁立洛珠、小风、小怜观阵。道生认得慧珠姊妹,回嗔作喜,满面堆下笑来,上前作揖道:“小生何幸,今日得睹诸卿。犹记元妙观中那样铮铮的口气,言犹在耳,何以一到南京就改变了?”

    慧珠正在凝想,忽见对面来了几个生客,心内早吃了一惊,又认得是元妙观会过个姓祝的,正欲起身回避,又听得他口内提及前事,皆是嘲笑的话,不禁满面绯红,气得瘫在椅上,脸都变了色。洛珠听了,也气得要死,发作道:“外面的人都是不管事的,怎么外人走到内里来,都不拦住他?那里来的这种冒失鬼,人家内眷在此,不知进退,嘴里胡里胡涂的,不知道说些什么?晓得是好人不是好人,还不把他撵出去!”二娘也跟了进来,扯住道生的袖子,往外就推道:“你这个人多分是个疯子,怎么走路走到人家内眷的所在来。我们是省事的,不然叫起地方,要当做白日撞办的,快点出去罢。”道生本有点气,又听得他们这一番话,不由得七窍烟生,顺手把二娘一个嘴巴打得跄了多远,指着慧珠等骂道:“该死的娼根,放肆的花娘,前次在苏州挺撞我少爷,后来你等去了,我少爷未忍究办你们。今番到了南京,谁不知道你家是个行户。我少爷宽宏大度,不记前恶,高兴来访你们谈谈,也算十二分体面。你们又挺撞我起来,难道你等是瞎的,认不得太岁?着实可恶,到底仗着谁的势力?你家是条龙,我也要扳只角;是只虎,我也要敲几个牙。”说着,拉起衣衲向洛珠就打。众人起初见他来意不善,早离了座位,又见他来势凶猛,意将用武,一齐跑入里面去了。道生怒冲牛斗,把桌椅物件打个罄尽,口内骂不绝声。两名家丁,也帮着打骂。二娘在旁边见打损对象太多,肉疼之至,也顾不了许多,奔上来一把揪住道生胸前道:“你好端端打到良户人家来,该当何罪?与你到上元县评理去,我这老命不要了,与你这小杂种拚掉了罢。”一头拳夹胸撞到,两名家丁赶忙挡住,又被道生乘势推了一交,头上的油皮碰破了一块。二娘在地上乱滚乱喊,叫“地方救命,强盗打死人了”。又把血涂了一脸,头发乱披在肩上,像活鬼一般。早惊动邻人,走了过来问明情由,做好做歹将道生劝住。道生骂不住口道:“你这老娼根,小花娘,仔细着,都叫你们试验试验我祝少爷的手段。”气汹汹带着两名家丁,大踏步去了。

    这里众人扶起二娘,慧珠等见来人已去,方敢走出,王氏也随了出来。二娘坐在地上大哭大骂,拍手打掌道:“这个姓祝的,不是今世冤家,定是前世对头。在苏州受了他一顿恶气,如今又赶到南京来寻事。我们这是那里说起,我家不走人已几个月了,他怎么知道?多分是些嚼舌根,害嘴疔指使来的。”忽见五儿走进来,见众人如此光景,晓得是那姓祝的闹过了。将他姐姐扯过一旁,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小黛方才明白,反觉自己对不过他家,不是为寻他而来,也不致闹成这个样儿,苦苦的劝住了二娘。众邻人道:“二奶奶,你是个老手,就不该同他闹。俗说道,哄死人不偿命。你既在苏州会过这姓祝的,晓得他不是个好惹的人,他到了你家,断不肯善自走出去,何妨敷衍几句,将这瘟神送出门,就没有事了。若怕他下次再来,慢慢设法治他,何苦淘这场恶气。你想一想,他受了你们辱骂,虽然打了一顿,他心内未必干休,闻得他是盐法道尤大人的女婿,要寻你家讹头也不难。在我们看,三五日内定有是非的。”你一句我一言,把二娘说了害怕起来,自己返悔不迭,火不该同他们斗气,好好的敷衍他出门,他也无可如何。倘然闹出旁支的事情来,祝、王等人又远在京都,那个代我家支持,岂不是要吃他的现苦么,;王氏、慧珠等人也想了怕起来,又不好埋怨二娘,面面相觑,不发一言,众人心内都怀首一个鬼胎。邻人等见他家没事,各散回去。二娘叫人把打碎的物件,搬去一旁。小黛同了五儿,也回家去。二娘又托人探访祝道生回衙如何处置。

    一日,慧珠等正在房内闲话,见外面送进一封信来。拆开看时,知道祝、王等人已抵京师,沿途平安,又闻云从龙立了战功,不日班师回京,小风格外得意。又过了一日,买一本《题名录》来,见他们都中了进士,慧珠等无不欢喜。随后又知道伯青点了探花,王兰等人皆得了科,喜得众人眉开眼笑,连二娘同王氏也得志非常,有了这种大靠背,料想人也不敢欺我家了。慧珠等专盼他们回乡祭省。

    这日清晨,二娘坐在堂前看人打扫,忽见恶狠狠的走进几个人来,不由分说,一铁绳把二娘头颈套住。打扫的人吓得飞跑至后面,报信与王氏等人去了。不知这来的究系何人,二娘所犯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八回 解忿争倾谈见画 拯冤溺惊妒逢妻·天花才子
  第十七回 嫌礼轻总督动肝火·储仁逊
  第七回高谈命理王先生别具会心漏泄春光赵员外一朝撒手·吴趼人
  第五十六回 小户女搀舌阻忠仆 大刁头吊诡沮正人·李海观
  叙·
  第一回 抛情友诱入佳境·古棠天放道人
  第九回 闹闱场害人反害己 护名葩全始复全终·西泠野樵
  韦氏·
  笫一 掌上轻盈·邺华生
  第十四回 神师三致提撕 总漕一死不免·陆云龙
  第十七回 给孤寺残米收贫 兀术营盐船酬药·丁耀亢
  白门新柳补记·
  第六十六回 虎镇邦放泼催赌债 谭绍闻发急叱富商·李海观
  卷三盗贼类 熊主簿捉谋人贼·余象斗
  第十六回 史太君示梦绛云轩 贾存老遇儿铁槛寺·秦子忱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画眉缘,清代白话艳情小说。清长啸和尚著,共9回,未完稿。唐末群匪作乱,顷刻间一统河山四分五裂,唯吴越境内安泰和美,百姓额手相庆。且说太湖流域明州境内,有伢子本名唤做吴三春,因他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