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婉如散闷哭新诗
原为愁魔无计遣,且来古刹去参神。
庙堂又咏悲秋赋,信是愁根与命连。
话说郑夫人与平婉如小姐,领着丫头小厮走入庙中随喜。先到后边游戏了一番,又一拥至前殿来。夫人见墙上有字,笑对婉如道:“好看这样齐整庙字,独是这块墙,写得花花绿绿,何不粉他一粉,是何意思?”原来,是本城这些施主来修庙宇,爱墙上一笔好字,不忍粉去。故此粉得雪白,单留这一块墙不粉。
婉如倒也无心,听得夫人说笑,就回头观望,果然有几行字迹。 信步行去一看,劈头就是轻烟的诗,暗惊道:“曾闻祝郎说有个轻烟,是邹小姐身边使女。缘何这里也有个轻烟?”再去约酒,是写着“定海邹氏妾”,便道:“原来就是她。为什么来到这里呢?”也不关心,就看第二首,惊道:“这笔迹好像祝郎的。”遂不看诗,且先去瞧他落款,不觉大惊,且喜。忙对夫人道:“原来是祝郎题的两首诗。他竟在此也不可知。”夫人猜道:“这诗像已题过多年。你看灰尘堆积,笔画已有掉损的所在。断不在此间。”婉如不觉悲伤。 再将诗意重复观玩,滴了几点眼泪,又去看第四首。却是素梅的。一发奇异,叹道:“看她诗中,果然祝郎不在此间,连她也不曾遇见,是见诗感慨和的。”再看第五首诗,又是绛玉的。垂泪道:“咳!你却卖在这里。可怜可怜。”看完,心上也要和他一首。就叫小厮到船中取上笔砚来,也步和一首绝句道:
身在东吴心在赵,满天霜雪听乌啼。
近来消瘦君知否,始悔当初太执迷。
定海平氏婉如步和
婉如题罢,就着实伤悼,忍不住啼泣。 夫人着忙劝道:“我原为你愁闷,故上来与你遣怀,谁知偏遇着这样不相巧事,倒惹得你悲苦。快不要如此,惹得旁人看见笑话。”遂玩耍也没心肠,大家扫兴而回。随即就着人遍城去访绛玉。又没个姓名,单一味捕风捉影,自然是访不出来的。晚间郑飞英辞别常州府出城上船。宿了一夜,次日就开船,一直到家不题。正是:妾已归来君又去,茫茫何日得佳期。
再说祝琪生与邹公,依旧北上。一路寻访祝公与夫人,并雪娥小姐信息,兼找寻素梅。哪里有一个见面?一直寻至京师地面,连风闻也没一些。二人恼得不知怎得是好。两人算讨来到京城中,下个寓所,祝琪生先去访平家消息。在京城穿了两日,才问到一家,说住在贡院左首。祝琪生连忙到贡院,左首果然问着平家一个七八十的老家人。
祝琪生不先问他小姐,先问道:“你家相公在家么?”家人夸张道:“如今不叫相公,称老爷了。”原来枣核钉得严世藩之力,竞弄了个老大前程,选是福建福州府古田县主簿。祝琪生闻说称老爷,疑他前科也中进士,便问道:“如今你老爷还是在家,还是做官?”那家人兴头的紧,答道:“我家老爷,如今在任上管百姓、理词讼,好不忙哩。”祝琪生忙道:“你家小姐可曾同去么?”家人笑道:“这是前时的话,也记在肚里,拿来放在口里说。 我家小姐死了,若是托生也好三岁。”祝琪生闻言,就如顶门上着了个大霹雳,心中如刀乱刺,眼泪直滚,问道:“是什么病死的?”家人遂将主人把她嫁与严家为妾,小姐不从投河身死。起根发脚的说与他听。祝琪生听了,肝肠寸寸皆断。
又问道:“你家绛玉姐姐呢?”家人又笑道:“原来你是个古人,愈问愈古怪,偏喜欢说古话的。我家绛玉丫头卖在人家,若养孩子,一年一个,也养他好几个了。”琪生又吃一惊,遂问道:“毕竟是几时卖的 ?” 家人道:“卖在小姐未死之前。”祝琪生道:“奇怪!小姐既还未死,怎么就先卖她?却卖在哪家呢?”家人道:“这个我就不知道。”琪生只是要哭,恐怕那家人瞧着不雅,又忍不住,只得转身走回,就一直哭到寓所。邹公忙问其故,祝琪生哭诉:“平小姐已死,绛玉又卖,小婿命亦在须臾了。”诉罢,拍桌打凳泪如涌泉。邹公亦为抚恤劝解,再四宽慰。正是:
一点多情泪,哭倒楚江城。
一日,二人愁闷,在街上闲闯。忽撞见巡城御史喝道而来,看祝琪生,就叫一个长班来问道:“相公可是定海祝相公?”祝琪生暗吃一吓,问道:“你问他怎的?”长班道:“是老爷差来问的。”祝琪生道:“你老爷是哪个?”长班道:“就是适才过去的巡城沈御史老爷,讳宪,号文起的。”祝琪生才悟放心道:“既是沈老爷,我少刻来拜。”长班又问了祝琪生寓所,就去回复本官。
祝琪生与邹公转身也回。邹公问道:“方才那御史,与贤婿有一面么?”祝琪生道:“他是家父门生,又受过舍间恩惠的。小婿与他曾会过数次。”二人一头说话一头走,才进得寓所,尚未坐下,已见长班进来,报老爷来拜。二人仓卒之际,又没一个小厮,又没一杯茶水,弄得没法。只见沈御史已自下轿,踱将进来。邹公又役处躲闪,二人只得同过来相会。沈御史先请教过邹公姓名,后问祝琪生道:“世兄几时到这边的?怎不到敝衙来一顾。尊翁老师在家可好么?”祝琪生道:“小弟到才数天。不知世兄荣任在此,有失来叩。若说起家父,言之伤心。暂退尊使,好容细禀。”沈御史遂喝退从人。祝琪生通前撤后,兜底告诉。沈御史恻然道:“曾闻得贵州劫狱之事,却不知世兄与老师亦在局中大遭坎坷。殊实可伤。”三人各谈了些闲话。祝琪生赧然道:“承世兄先施,小弟连三尺之童也没有,不能具一清茶,怎么处?”沈御史道:“你我通家相与,何必拘此形迹。只是世兄与邹老先生居此,未免不便。不若屈至敝衙,未知意下何如?”祝琪生二人苦辞,沈御史再三要他们去。二人只得应允。 沈御史道:“小弟先回,扫榻以待。”遂别琪生与邹公而去,留两个衙役伏侍二位同来。二人遂一同至沈御史衙中安下。
过了几日,二人有满腹心事,哪里坐得住,意欲动身。沈御史劝琪生道:“世兄如今改了姓名,令尊令堂又不晓得下落。世兄若只而北去访,就走尽天涯,穷年计月,也不能寻得着。依小弟愚见,今岁是大比之年,场期在迩。世兄若能在此下场,倘然闱中得意,那时只消多着人役,四路一访,再无不着。今徒靠着自己一人,凭两只脚,走尽海角天涯,就是有些影响风闻,也还恐路上相左,而况风闻影响一些全无,焉能有着?还是与邹公先生,权在敝衙住两月,待世兄终过场,再定局面为是。”祝琪生道:“世兄之言甚是有理,但是小弟本籍前程已无可望。今日怎能得进场去?”沈御史道:“这事不难。小弟薄有俸资,尽够为世兄纳个监。只消一到就可进场,况如今是六月间,还有一月余可坐。”邹公也道有理,从旁赞劝,琪生遂决意纳监。
沈御史就用个线索,替琪生纳了监,仍是张琼名字。即日进监读书。
转眼就是八月场期,琪生三场得意。到揭晓那日,张琼已高挂五名之内。祝琪生欢喜自不必说,惟沈御史与邹公更喜。琪生谢座师、会同年,一顿忙乱。顷刻过年,又到二月试。琪生完场,又中第四名会魁。殿试在第二甲,除授翰林院庶吉士。随即进衙门到任。不及两天,就差人四路去寻访父母消息。过了一月,邹公欲别他起程去寻女儿。祝琪生泣道:“这是小婿之事,不必岳父费心。小婿岂恋着一官,忘却自己心事?而且老父老母不知着落何地,小婿竟做了名教负罪人,恨不即刻欲死。 但因初到任不能出去,待看机会谋个外差,凭他在哪个所在,也少不得要访出来。再不然,宁可挂冠与岳父同死得道路,决不肯做那不孝之子、薄幸之人也。岳父且耐心坐待,与小婿同行,有何不可?”于是邹公复又住下不题。再说红须自劫狱之后,在梅山寨中无日不着人在外打听祝琪生与老夫人音信。又因雪娥小姐思量父亲,时刻痛苦,也一连几次遣人探听邹公音耗。俱说解往别处,不知下落。祝公与雪娥小姐,翁媳二人每日只是哭泣。光阴似箭,不觉过了三四年光景。
一日,红须在寨中看兵书。忽小卒来报道:“古田县知县已死,却是一个平主簿署印。赃私狼藉,倒是一头好货。特来报知。”红须道:“再去打听,访他是哪里人,是何出身,一向做官何如,有多少私财。快来报咱。”不到一日,小卒来报道:“访得是浙江定海县人,寄籍顺天,姓平名襄成,字君赞,原叫什枣核钉,今百姓呼他叫‘伸手讨’。 资财极富,贪酷无厌。”红须闻知是枣核钉,怒发冲冠,咬牙切齿道:“这贼也有遇咱的时候!” 忙请出祝公与雪娥小姐。遂言道:“今日你们仇人平贼已到,咱去枭了他首级来,替咱恩人报仇,一灭此恨”。
祝公与雪娥尚未答应,红须早已怒气冲冲地出去。只带十数个人,各藏短刀,昼夜并行。到了古田县,竟进县衙,将枣核钉捉出,剁做肉泥,又将他合家不论老少男女,上下一齐杀绝。遂领着众人出城。恰遇福建巡抚正领着大兵到闽清县去剿山贼,在此经过,两下相遇。红须全无惧怯,领着十余人杀进阵中。手起刀落,杀人如砍瓜切菜,一连杀死官兵**十人。刀口已卷,只以刀背乱砍。巡抚见势不好,指众官兵一齐杀上,团团围住。红须外无救兵,内无兵器,竟被擒住。巡抚怕贼党抢劫,连夜将陷车囚好,做成表章,解京献功。
有那逃得性命的小卒,跑至梅山寨中报信,雪娥小姐正在。祝公说恐怕不分玉石,连婉如一同遭害,替她担着惊恐。忽闻此信,二人大哭。不知后事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二十回 明镜青灯照人愧屋漏 城狐社鼠联伴结金兰·张恨水 第十回 一队诗人解诗兼颂祷 半天韵事半韵极酸麻·张恨水 第六回 玩骨牌姊妹生心隙 送亲眷风雨增凄凉·尹湛纳希 第二章·徐枕亚 第六回 无端思剧何处觅黄衫·符霖 第十一回 庆寿筵醉绾同心结 闹喜酒争补洞房诗·西泠野樵 第二十九回 小書生再訪幽貞館 博學士精談天緯書·邹弢 第六回 胜地名流楔修上巳 金樽檀板曲奏长生·魏秀仁 第 二 回 花间遇佳人牵情投宿 酒中闻大盗弄法驱凶·花溪逸士 第二回 劫柳寨细柳谈兵·苏庵主人 第四十回 月岩师破佛得珠 赵居士捐家造寺·丁耀亢 第二十八回 倚户作清谈莺花射覆 倾壶欣快举天日为盟·张恨水 第二种 铁菱角·石成金 第二十三回 到头来恩怨情解·风月轩入玄子 第八十二回 一榻禅心天花休近我 三更噩梦风雨正欺人·张恨水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