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章 独醉

作者: 徐枕亚

    玉梨魂——

    第七章独醉

    残樽零烛,情话如昨。石痴既去,梦霞益复无聊,虽无恋别之情,未免索居之感。而况飞鸿遇顺,看人得意扬帆;僵燕待苏,谁念孤身失路。人皆集苑,我独向隅。十年塌翼,断虞翻骨相之屯;一夕伤心,变潘岳鬓华之色。知非吾土,安能郁郁久居;走遍天涯,终觉寥寥无偶。石痴之行,梦霞送之,而以不得与之同行为恨,读其赠别之诗,其所以自伤者深矣。故别时情景,未觉凄凉,去后思量,不胜抑郁。石痴行矣,迢迢千里,梦霞之心,石痴不知也,知之者惟梨娘耳,知之而能慰之者,亦惟梨娘耳。

    梦霞与石痴话别,一夜未归,梨娘不审何事,次日,转询馆僮而知其故。梨娘深处闺中,亦素闻石痴之名,知其人品学问,与梦霞实堪伯仲,至气概之激昂,性情之醇厚,梦霞似又过之,而命之丰啬、境之顺逆,不同若此。彼则翱翔为鸾凤侣,此则潦倒作猢狲王,相形之下,能不大为梦霞叫屈。是夕,梨娘作一书致梦霞,书中劝其弃此生涯,力图进取。以君之才,长此蹉跎埋没,殊为可惜,何不乘此时机,出洋游历,费数年之功,为将来吐气扬眉之地,且有长途资斧,旅居薪水,如虞不给,愿尽力相助等语。梦霞得书,心大感动,自念频年颠沛,父死兄离,断无余资可供个人求学之费,一片雄心,久为逆境消磨净尽。今送石痴之行,空作攘臂下车之想,殊有望尘莫及之嗟。相知如石痴,亦从未以一言相慰,而闺中一弱女子,乃能独具怜才之眼,慕通财之义,慧心侠骨,可感可钦。梦霞读毕梨娘书,不觉感极而泣,肠回心转,刺激万端。良久忽拍案而起曰:“天乎!薄命之梦霞负我梨娘矣,梨娘爱我,书不可不答也。”心迷意乱,不暇择词,遂疾书四绝于梨娘之牍尾,以授鹏郎。

    梨娘得书,讶其为己原函也,大惊,不解梦霞何意,默念书中得无有失检之处乎?取而阅之,至终幅乃见连真带草,狂书一百十二字曰:

    名场失手早沉沦,卖尽痴呆度几春。

    名士过江多若鲫,谁怜穷海有枯鳞。

    感卿为我惜青春,劝我东行一问津。

    我正途穷多涕泪,茫茫前路更无人。

    此身已似再眠蚕,无补明时合抱惭。

    事业少年皆不遂,堂堂白日去何堪。

    世事悠悠心渐灰,风波险处每惊猜。

    斯人不出何轻重,自有忧时命世才。

    兰流鲼觯莲漏迟迟,锦字**,玉容沉黛。梨娘此时读梦霞之诗,不能不为梦霞惜矣,不能不为梦霞悲矣。为梦霞惜,有不能不自惜;为梦霞悲,又不能不自悲。如线悬肠,辘轳万丈;如针刺骨,痛苦十分。其命之穷耶,其才之误耶,夫是之谓同病,夫是之谓同心,辗转思量,情难自制,而梨娘于是乎泣矣。一吟一哭,一字一泪,啼珠连绵,著纸与墨痕混合为一,悲伤之至,真有难以言喻者。呜呼,因此一念,而两人之情,遂愈觉缠绵固结,不能解脱。若有缘,若无缘,颠之倒之,彼苍苍者果何心耶,彼两人者又何苦耶。此书、此诗,为两人第二次之通词。梨娘之书,足系梦霞之情,梦霞之诗,更足伤梨娘之心。一声长叹,无可奈何,其感同而其痴一也。前此偶然邂逅,尚在若离若合之间;今则渐入沉迷,竟有难解难分之象。盖经石痴东渡之波折,遂引起两情之动机,有此一番交感,乃真成为生死知己,是石痴实不啻间接为两情之主动也。

    草长花飞,日长人倦。残莺意尽,新叶陰多。此何时耶?非所谓奈何天气耶!极目四野,甚黑麦黄,采桑之妇,联袂于田间,荷蓑之人,接踵于岸畔。古人诗云:“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非身历其境者,固不能知其景之实而情之真也。此时距梦霞离家,盖已四十余日矣。客里光陰,疾于飞矢,穷愁万种,丛集一身。念老母之独居,晨昏寂寂;伤阿兄之远别,涕泪遥遥。盼断白云,来鸿绝影,游子天涯,盖有难乎为怀者。而况春光易老,恨事重逢。三生旧梦,空留零落之痕;一卷新诗,更种离奇之果。回忆葬花时节,掬土心情,愿属羁绪无聊,闲情偶寄,孰知即为相思之起点,招恨之媒介。人世悲欢,亦复何定?断肠消息,尚可问乎?曾几何时,春衫换去,纨扇归来,日月不居,心情大恶,我生不辰,伤心事多,长逝者年华,而长留者深恨。呜呼,梦霞梦乱如烟,日长如岁,将何以自遣哉。

    梦霞答诗之次日,适星期休课,平日每遇假期,梦霞辄与石痴携手出门,随一小奚奴,登高舒啸,临流赋诗,命春酌,聆时鸟,寻幽探胜,竟日为乐。今则室迩人遥,旧游难续,独行无偶,尚不及索居有味。故是日,梦霞既不赴校,遂赖于出门,焚香扫地,取次回《疑雨集》危坐读之。情词旖旎,刻露深永,一缕情丝,又为牵动。掩卷长叹,起步庭前,则一А荒土,草色青青,碑石兀然,突触眼际。呜呼,此断肠地也。

    梦霞自葬花之后,风晨月夕,每至其处,辄尽情一哭。新旧泪痕,重重可认,花魂虽死,得梦霞之泪,朝夕滋养培溉,已有一丝生意,而回视昔时灿烂之辛夷,则已红销香褪,血尽颜枯,零片无踪,空枝有影,相逢迟暮,煞甚可怜。叹息容华,何能久持?春在东风原是梦,生非薄命不为花。既属万般红紫,会当随例飘零。梦霞之用情,本无所谓厚薄也,特其情不用于繁华热闹之场,而用于寥寂凄清之境。冢中之梨花埋梦霞之恨,眼前之辛夷亦足伤梦霞之情,固知前日之辛夷,方具得意之态度,尚未至可怜之地位,故梦霞对之漠然,不为所动,实非故以冷眼相看也。

    空庭无人,泪花不春,一经回首,争不伤神!梦霞临风雪涕,徒倚徘徊,叹荣悴之不常,感韶华之难再,及时行乐,自苦何为。砌下梨花一堆雪,人生能得几清明?今则砌下之花,变为地下之花,清明时节,变为清和时节,芳时长负,艳福未修,无苏学士旷达之胸襟,而有杜司勋惆怅之心情。罩眼愁云,焚心恨火,自寻烦恼,解脱无方,人非金石,奈何久居此愁城之中而不出也。幸也,有糟邱伯在,能为梦霞解厄。时已薄暮,微雨催暝,梦霞返身入室,案上有玻璃瓶,取而注之,犹有余醇。倚窗而坐,尽情倾倒,而独酌无侣,饮兴不畅。欲举杯邀月,效青莲故事,而此时之嫦娥,且匿居广寒宫中,呼之不出。酒入愁肠,酒未醉而愁先醉,不三杯而玉山颓矣。既为扫愁帚,且作钓诗钩。醉意方酣,诗情遂动,梦霞乃击桌而歌曰:

    梦霞梦霞尔何为,身长七尺好男儿。尔之处世如钝锤,尔之命恶如漏卮。待尔名成志得遂,苍蒲须有开花期。忆尔幼时舌未稳,凌云头角削玉姿。偷笔作文学涂抹,聪明刻骨惊父师。观者谓是丹袕物,他年定到凤凰池。而今此事几迁移,尔何依旧守茅茨。十年蹭蹬霜蹄蹶,看人云路共奔驰。今日人才东渡正纷纷,尔何不随骥尾甘守雌?鸟雀常苦肥,孤凤不得竹实而常饥;鸟雀皆有栖,孤凤不得梧桐而伤离。人生及时早行乐,尔何工愁善病朝欷暮而长噫!饥驱寒逐四方困,日暮途穷倒行而逆施。寒饿孤灯一束诗,抛尽心力不知疲。尔何不咏清庙明常什,惟此写愁鸣恨纸劳墨瘁为此酸声与苦词。尔生二十有三载,世间百忧万愤何一不备罹。少壮情怀已若此,如何更待朱颜衰。吁嗟乎尔之生兮不如死,胡为乎迷而不悟恨极更成痴?看花得意马蹄疾,尔之来兮独迟迟。落红狼藉难寻觅,空对春风生怨思。闲愁满眼说不得,以酒浇愁愁不辞。倾壶欲尽剩残沥,洒遍桃叶与桃枝。一日愁在黄昏后,一年愁在春暮时。两重愁并一重愁,今夜无人悲更悲。三更隔院闻子规,窗外孤月来相窥。此时之苦苦何似,游魂飘荡气如丝。泪已尽兮继以血,泪血皆尽兮天地无情终不知!掷杯四顾愤然起,一篇写出断肠词。是墨是泪还是血,寄与情人细认之。ひ桓瓒闷怀开,再歌而酒情涌,三歌而哭声纵。搁笔而起,身摇摇若无所主,遂和衣倒榻而眠。一霎便甜然入梦,已是上灯时刻矣。馆僮以夜膳来,室中不见梦霞,遍烛之亦无有。正诧异间,忽觉酒气袭人出于帐中。揭帐视之,则见梦霞酒红上颊,睡意正浓。馆僮知其醉也,不复惊之,悄然自去。

    未几,秋儿送鹏郎入馆,连呼先生不应。鹏郎年幼好弄,潜至床前将梦霞竭力推之,秋儿在旁吃吃笑。梦霞睡梦中受摇撼之力,若有所觉,醉眼朦胧,睡意惺忪,口中呓语,绵绵不绝。鹏郎推不已,梦霞忽清醒,转其躯向外,问曰:“汝何人?太不解事,扰我清睡。”鹏郎曰:“先生,鹏郎来矣。先生今夜睡何早,其有所苦乎?”梦霞曰:“是汝乎?吾无苦,偶困于酒耳。”梦霞言时,语尚含糊,眉目间有倦态,盖宿醒犹未尽解也。鹏郎复问曰:“先生今夜尚上课乎?”’梦霞曰:“夜如何矣?”鹏郎回视壁上钟答曰:“九句一刻矣。”梦霞曰:“我惫甚,不能起。汝自去温习旧课,勿溷我。”鹏郎唯唯,为之下帐,就案头摊书自读。时秋儿已去,室无他人。此冷清清之境地,静悄悄之时间内,惟有灯下之书声、榻上之鼾声,与壁上之钟声,高下疾徐,相为问答而已。

    秋儿入告梨娘。梨娘知梦霞醉卧,恐鹏郎扰之不安,亟遣秋儿唤鹏郎入。鹏郎闻唤,方收拾书本欲行。梦霞好梦方回,微哼一声。鹏郎知其已醒,面榻低声曰:“先生请安睡,鹏郎去矣。”梦霞曰:“汝去乎?案上镇纸下压一笺,可携将去。我此时腹中微饿,呼僮为我煮粥半瓯,我自起饮之。”鹏郎应诺,呼馆僮来,妥为料理,而自携稿与秋儿径去。

    玉箭阑珊,银流龅。一阵急雨,垂檐暴瓦,作战斗声。窗护薄纱,雨点乱洒其上,玲珑剔透,若暗若明,几疑为晨光之熹微也。此时窗内有何人?则梨娘也。夜深矣,梨娘胡不睡?待鹏郎也。梨娘独守空帏,与鹏郎相依为命,鹏郎未归寝,梨娘从未先自就枕。而梨娘于此时则更粉脸半沉,黛眉双蹙,以手支颐,悄然若有所思。盖秋儿方告以梦霞醉且睡,睡正酣,而即遣之招鹏郎来也。秋儿方去之顷,鹏郎未来之先,梨娘之心,一念念鹏郎,一念又欲念梦霞。念梦霞平日虽知其嗜饮,然未见其醉,今夜何以独酌而醉,且至于不能起,是必忽受剧烈之感触,无可告诉,不得已遁入醉乡,为借酒浇愁之计。是亦大可怜、大可悲矣。“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梨娘之魂,不啻随秋儿俱去,至梦霞榻前,为梦霞之看护妇也。梨娘凝思之际,忽闻一声呼曰:“阿母!”则鹏郎已与秋儿俱来矣

猜你喜欢
  第五回 恃国丈诬害良臣·陈端生
  第十三回 好弟弟娇倩醉扶归 软姐姐密报好消息·天虚我生
  第十一回 宝素珠巧骗坤伶 海狗肾周旋光棍·云间天赘生
  第六回 询根由隐情直诉 避嫌疑着意严防·
  第十二回 宴水榭原士规构衅 砸烟灯钱同秀争风·魏秀仁
  第四十回 叔侄奸敌一体征平·芙蓉夫人
  第七回 烟雨楼英雄遭溺 南河内侠女报怨·
  第三十九回 恩偿夙愿追忆画蔷 缘了前生重谐卜凤·归锄子
  第六回 假女冠郑府弹琴韵 巧春娘妆阁喻弓影·金万重
  第二十一回 问失物瞒客诈求签 限归期怕妻偷摆酒·韩邦庆
  第十九回 使教习杀弟戮母 受惊唬买榇收尸·
  第九十八回 重书贾苏霖臣赠字 表义仆张类村递呈·李海观
  第九回 两家愿许琴瑟好 金郎独占双妻身·青阳野人
  第一回 陆直镇当筵说嘴 元和县掷禀伤心·蘧园
  第十五回 事急矣梅映雪负荆 么奈何李小鬟选将·花溪逸士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八美图·佚名

    《八美图》全书三十二回,清代刊本,书署“佚名”。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玉楼春桃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醉春风·江左淮庵

    《醉春风》(又名《自作孽》)书叙明万历年间,苏州顾外郎之女大姐,生平以节烈自誓,嫁张财主第三子张监生为妻,遂称三娘。张监生奢华好色,未成亲前,与徐家大小娘子及大娘之女通奸,其家教书先生杨某帮闲隐瞒。及成亲,张监生仍与徐家

  • 品花宝鉴·陈森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