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回 虢夫人挥麈谈禅

作者: 素庵主人

    词曰:

    此事《楞严》尝布露,梅花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风瓯语,迥然银汉横天宇。蛱蝶梦南华栩栩,斑斑谁跨丰干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飞鸿去。

    ——右调《渔家傲》

    话说葛明霞与卫妪、卫碧秋,自遇着雷万春,得了路引盘缠,欲回西京去。奈贼兵到处骚扰,路上行走不得,在武牢关外,赁房住了四个月。直等郭子仪恢复了东京,那地方稍稍平静,葛明霞等三人方始上路。来到洛阳地方,恰遇郭子仪扎营当道,便将路引挂号。因郭子仪吩咐:“贼陷长安,不可前去。”葛明霞等三人,就在左近寻觅住处。

    是晚,见有庵观一所,三人向前敲门。里边有个青衣女童出来开门,让三人进去。葛明霞抬头一看,见一尊韦驼尊天立镇山门,挂有一匾,写着“慈航静室”四个字,景致且不看,但见:

    一龛绣佛,半室青灯。蒲团纸帐,满天花雨护袈裟;瓦钵绳床,几处云堂闲锡杖。门前绿树无啼鸟,清罄声迟;庭外苍苔有落花,幽房风暖。月锁柴关,烟消积火。选佛场,经翻贝叶;香积厨;饭熟胡麻。正是:

    紫雾红霞竹径深,一庵终日静沉沉。

    等闲放下便无事,看去看来还有心。

    葛明霞、卫妪、卫碧秋走入佛堂,向着观音大士前,五体投地,躬身礼拜。早有两个老尼出来,接着施礼,留至后堂坐定。便问道:“三位女菩萨从何处来?”卫妪道:“我等是远方避难来的,要往长安,闻得被贼人占据城池,所以不敢前进,欲在宝庵暂住几日,望师父慈悲方便。”两个老尼道:“我二人住在本庵,向来能做得主的。只因近日有本庵山主在此出家,凡事还须禀问。三位请坐,待贫尼进去,请俺山主出来,去留由她主意。”

    说罢,进去了一会。只见有两个女童,随着一个道装的姑姑出来。头戴青霞冠,身披白鹤氅,手持玉柄麈尾,颈挂密蜡念珠,缓步出来。三人忙向前施礼,那姑姑稽首而答,分宾主坐了。姑姑问道:“三位何来?”卫妪道:“老身卫妪,此个就是小女,名唤碧秋。因遭安禄山之乱,同这葛小姐打从范阳避难来此。”那姑姑道:“此位既称小姐,不知是何官长之女?向居何处?”明霞道:“家父讳太古,长安人氏,原任御史大夫。因忤权臣,贬作范阳佥判。因安禄山造反,家父不肯从贼,被贼监禁,因此奴家逃难此间。”

    那姑姑道:“莫非是锦里坊住的葛天民么?”葛明霞道:“正是。”那姑姑道:“如此说小姐是我旧邻了。”葛明霞问道:“不知姑姑是谁?”那姑姑笑道:“我非别人,乃虢国夫人是也。”明霞惊道:“奴家不知是夫人,望恕失敬之愆。只不知夫人为何在此出家?”

    虢国夫人道:“只因安禄山兵至长安,车驾幸蜀。仓卒之间,不曾带我同往。我故此逃出都门,来到此处。这慈航静室,原是我向来捐资建造的,故就在此出家。”葛明霞道:“目今都城已被贼踞,奴家无处投奔,求夫人大发慈悲,容奴家等在此暂歇几日。”虢国夫人道:“出家人以方便为本,住此何妨。只是近来郭节度颁下示约,一应寺观庵院,不许容留来历不明之人。小姐若有什么凭据,见赐一观,免得被人查问。”葛明霞道:“这个不妨,有睢阳雷将军的路引,前日在郭节度处挂过号的,夫人电阅便了。”说罢,将路引送去。

    虢国夫人接来一看,见葛明霞名下,注着钟景期原配室。便惊问道:“原来钟状元就是尊夫。他一向窜贬蜀中,不知可有些音耗?”葛明霞道:“地北天南,兵马阻隔,哪里知他消息。”虢国夫人听了,想起前情,凄然堕泪。明霞问道:“夫人为何说着钟郎忽然悲惨?”虢国夫人掩饰道:“我在长安,曾与他一面,因想起旧日繁华,故不胜惨戚耳。”

    明霞见说,也纷纷滚下泪来。卫碧秋道:“姐姐连日风霜,今幸逢故知,急宜将息,不要伤感。”葛明霞道:“我见夫人与钟郎一面之识,提起尚然悲伤。奴家想我父亲,年老被禁,不知生死如何?今我又流离播迁,不能相见,怎教人不要心酸。”说罢又哭。虢国夫人道:“我正要问小姐,令尊既被监禁,不知小姐怎生脱得贼人巢穴?”明霞便将红于代死,碧秋同逃的事,前后一一备述。虢国夫人道:“原来如此,难得卫妪贤母女仗义相救。如今可放心在我庵中住下,不必愁烦。”

    三人立起称谢道:“多谢夫人!”虢国夫人道:“我既出家,你们不要称我是夫人,我法名净莲,法字妙香。自今以后,称我为妙姑姑便了。”明霞三人齐道:“领命。”看官记着,以后作小说的也称虢国夫人为妙香了,不要忘却。

    话休絮烦。明霞三人,在慈航静室中,一连住了十余日,正值中天月照,花影横阶,星斗灿烂,银河清浅。卫妪是有了年纪,不耐夜坐,先去睡了。妙香在佛堂中,做完功课,来与明霞、碧秋坐在小轩前看月,讲些闲话。明霞心中想起红于死得惨苦,父亲又存亡未卜,钟景期又不知向来下落,衷肠百结,愁绪千条,潸潸泪下。妙香心里也暗想当日富贵,回首恰如春梦。忆昔与钟景期正在情浓,忽然分散。那个会温存的妹夫天子,又远远的撇下去了。想到此处不觉黯然肠断。

    这碧秋见他二人光景,也自想道:“我红颜薄命,空具姿容,不逢佳偶,母子茕茕,飘逢南北,困苦流离,未知何日得遇机缘?”对着月光儿,欷觑长叹。却又作怪,那明霞、妙香的心事,是有着落的,倒还有些涯岸。惟有碧秋的心事,是没有着落的,偏自茫茫无际,不知这眼泪是从何处来的?扑簌簌的只管掉下来。葛明霞道:“奴家是命该如此,只是带累妹子,也辛苦跋涉,心上好生难过。今夜指月为盟,好歹与妹子追随一处。如今患难相扶,异日欢娱同享。”碧秋道:“但得姐姐提携,诚死生骨肉矣!”

    正说得投机,忽闻一阵异香扑鼻,远远仙音嘹亮。见一个仙姬冉冉从空而下,立在庭中说道:“有灵霄外府贞肃夫人,与琅简元君下降,你等速速迎接。”三人半疑半信,毛骨悚然。

    妙香忙忙焚起一炉好香。早见许多黄巾力士,羽服仙娥,都执着瑶幢宝盖,玉节金符,翠葆凤旗,鸾舆鹤驾,从云端里拥将下来。那贞肃夫人并琅简元君,一样的珠冠云髻,霞披绣裳,并入轩子里来。

    妙香等三人次第行礼。妙香与碧秋行礼,夫人、元君端然坐受。只有明霞礼拜,琅简元君却跪下回礼。各各相见礼毕,贞肃夫人便教看坐。妙香道:“弟子辈凡身垢秽,忽逢圣驾临凡,侍立尚怀惕惧,何敢当赐坐。”贞肃夫人道:“但坐不妨。”三人告坐了,方战兢兢的坐下。妙香问道:“弟子凡人肉眼,体陋心迷,不知何缘得见二位圣母尊颜?”

    贞肃夫人道:“我与琅简元君,生前忠节。蒙上帝嘉悯封此位。今因安禄山作乱,下方黎庶凡在劫中,俱难逃脱。上帝命我二人,查点人间,有忠孝节义愤激死难之人,悉皆另登一簿,听候奏闻,拔升天界,勿得混入枉死城中。日来查点东京地方,所以经过此处。适见妙香,根器非凡,正该潜心学道,却怎生自寻魔障,迷失本真?我正欲来点化,恰好琅简元君有故人在此,因此同来相访。”葛明霞道:“幽明远隔,圣凡悬殊,不知哪个是圣母的故人?”

    琅简元君笑道:“三生石上,旧日精魂,此身虽异,此性常存,何必细问?”妙香道:“既如此说,弟子辈果然愚昧,望二位圣母开示。”贞肃夫人道:“妙香本掌书仙子,偶谪尘寰,不期汨没本来,溺于色界,遂致氵㸒罪滔天。观察功曹,已将你造入杨玉环一案。幸而查得有周旋文曲星之功,故延寿一纪,听你清修改过。谁知你不自猛省,艳思欲念触绪纷来。只怕堕落火坑,万劫不能超脱矣。”妙香道:“弟子气禀痴愚,今闻恩旨,不觉茫然若失。但恐罪孽深重,不能心地清凉,还望圣母指点迷途。”贞肃夫人道:“自古道:‘了心氵㸒女能成佛,人手屠儿但放心。’果能痛割尘缘,蓬莱岂患无路。”妙香就向前拜谢。

    明霞、碧秋同立起道:“听圣母所言,令人心骨俱冷。不揣愚蒙,亦望一言指点。”琅简元君道:“二位虽灵根不昧,奈宿愿未酬,尚难摆脱,出世之事,未易言也。”葛明霞又问道:“弟子目今进退维谷,吉凶未保,不知几时得脱这苦厄?”琅简元君道:“你尚有一载迍邅。过此当父子重逢,夫妻完聚,连卫碧秋亦是一会中人。但须放心,不必忧愁。”

    葛明霞听了,便跪下礼拜,那琅简元君忙避席答礼。葛明霞道:“弟子乃尘俗陋姿,圣母何故回礼?”贞肃夫人笑道:“琅简元君生前与你有些名分,故此不忘旧谊。”葛明霞道:“请问琅简元君,生前还是何人?”贞肃夫人道:“我二人非是别个,我乃张睢阳之妾吴氏,她即你侍婢红于也!”明霞大惊道:“如此为何一些也不厮认?”贞肃夫人又笑道:“仙家妙用,岂汝所知,你若不信,可教她现出生前色相,与你相见便了。”

    说罢,将袖子向琅简元君面上一拂。明霞一看,果然是红于的面貌。便抱住大哭。琅简元君,究竟在人世六道之中,未能解脱,也自扶了明霞泪流不住。卫碧秋看见,想起当日红于触死那番情景,也禁不住两泪交流。

    正热闹间,忽听得檐前大叫道:“两个女鬼如何在此播弄精魂?”贞肃夫人与琅简元君,并妙香、明霞、碧秋一齐听见。抬头一看,见一个番僧在半空降下,大踏步走入小轩。形容打扮却是古怪。但见:

    头缠大喇布,身挂普噜绒。睁圆怪眼,犹如一对铜铃;横亘双眉,一似两条板刷。耳挂双环,脚穿草履,乍看疑是羌夷种,细认原来净土人。

    那番僧向众说道:“我乃达摩尊者是也。适在华山闲游,无意见你们在此说神论鬼,动了我普渡的热肠,因此特来饶舌。”众皆合掌拜见。达摩便向贞肃夫人、琅简元君道:“你二人虽登天界,未免轮回,正宜收魂摄魄,见性明心。若还迷却本来面目,一经失足,那地狱、天堂,相去只有毫发,不可不谨。妙香既能皈依清净,亦当速契真如,不可误落旁门,致生罪孽。迷则佛是众生,悟则众生是佛。生死事大,急急猛省。”

    众人听了,一齐跪下,求圣僧点化。达摩大喝一声道:“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会得的下一转语来。”贞肃夫人道:“万里浪平龙睡稳。”琅简元君道:“一天云净鹤飞高。”达摩道:“何不道‘腾空仙驾原非鹤,照日骊珠不是龙。’”妙香道:“没底篮儿盛皓月,无心钵子贮清风。”达摩道:“何不道‘有篮有钵俱为幻,无月无风总是空。’”

    妙香将手中拂子一挥,拍手嘻嘻笑道:“弟子会得了,总则是‘梨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达摩喝道:“妙香道着了,你三人洵是法器,言下即能了然。但须勤加操励,净土非遥。葛明霞、卫碧秋尘缘未了,机会犹然。只是得意浓时急须回首,不得迷恋。”

    众人又向前拜谢,达摩拂衣而起,倏然腾空而去。贞肃夫人与琅简元君也就起身,护从们一拥而上,妙香、明霞、碧秋望空而拜,遥见天上祥云缥缈,瑞霭缤纷,室中香气半晌方散。妙香已心地豁然,不胜欢喜,同明霞、碧秋、往佛堂中点香礼佛。

    不觉乌啼月落,曙色将开。里边老尼姑也起来了,走到佛堂中,正待向前撞钟。忽听见门外敲门声甚急。妙香道:“这时候什么人敲门?”老尼道:“昨晚我着老道出去买盐没有回来,想必是他了。”说罢,出去开门,果然是道人回来。

    见他气喘吁吁,面貌失色,奔进来道:“师父不好了,祸事到了。”妙香忙问。道人道:“我昨晚出去买盐,因没处买,走远了路,回来天色昏黑。路上巡哨的兵见人就抓。我故此不敢行走,在树下坐了一夜。直待更鼓绝了,有人行动方始敢走。一路里三三两两,听见人说:‘安庆绪领兵在潼关巡视,被郭节度绝了他的归路,那厮倒望东冲杀而来。在各乡村,掳掠妇女、粮草,鸡犬不留。’看看近前来了,我适才见许多百姓尽去逃难了,我们也须暂避可好?”

    老尼与妙香等听见,吓得目瞪口呆,没做理会处。卫碧秋道:“不要乱了方寸,快打点逃生要紧。”明霞道:“正是。”忙叫卫妪起身。碧秋又道:“那张路引是要紧的,不可忘记。”便在拜匣里取将出来。明霞道:“我心里慌张,倒是妹子替我藏好罢!”碧秋应声,就将路引藏在身边。那两个老尼还在房中摸摸索索,妙香催杀,也不出来。碧秋道:“我们先走罢,不要误了大事。”妙香、明霞都道“有理!”

    一时间,卫妪、妙香、明霞、碧秋四个人,一齐走出静室,望山间小路行去。不上里许,早有无数逃难的男女奔来。四人扯扯拽拽,随着众人而行。

    转过几座林子,山凹中许多军马,尽打着安太子的旗号,斜刺里直冲过来。赶得众人哭哭啼啼,东西乱窜。妙香、碧秋手挽着手,一步一颠正走时,回头不见了卫妪、明霞。碧秋连忙寻觅,并无踪影,放声大哭。妙香道:“哭也没用,趁这时贼兵已过去了,我们且回静室中住下,慢慢寻访。”碧秋含着眼泪,只得与妙香取路回归静室去了。

    要知卫妪、明霞下落,且到后来便见。

猜你喜欢
  第二十回 来巡抚抄拿奸眷 回长安擒获叛臣·
  第二十八回 施教育全岛归心 议通商百货出口·旅生
  第六十七回 元天子巧设机关·陈端生
  第十回 不苛二女藏差徙他郡 法无轻货两孽入重泉·
  第六回 念世交千金助费 笃师谊众徒解囊·
  第十二回 冷眼惑衣冠不识旧时人 热心得情弊立救当场祸·天花藏主人
  第四回 屋自穴东墙暗惊乍见 人来尽乡礼共感隆情·张恨水
  心中人·省三子
  第十回 死襄老黑对蒸母 娶夏姬巫臣逃晋·
  第三十七回 季兵科为女扫兴 安国治盘问临妆·
  第四回 闹公堂相爷坐狱 南牢内兄弟相逢·储仁逊
  第三十七回 入包府弱女安身 出家门阿儿着急·
  第二回 小器子妄希荣既得复失 大度人不记仇善始全终·
  第四十八回别恨满琴书挹秀轩中成旅客吟场森剑戟消闲录上感诗人·李涵秋
  第八回 困古庙可僧椎救生盟主 出碣门绍军车载死...·蔡召华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八美图·佚名

    《八美图》全书三十二回,清代刊本,书署“佚名”。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玉楼春桃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枕瑶钗·不题撰人

    《枕瑶钗》,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九回,不题撰人。话说明嘉靖年间,朝庭腐败不堪,皇帝昏庸,不理朝政,整日沉靡酒色之中。朝中宦官当权,相互倾轧,党同伐异。勾心斗角,清正廉洁者,曲指可数。那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