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一回 平西王奉旨荣归 孟员外送女毕姻

作者: 佚名

    孟家庄沈月姑,每日想的贤郎,早晚焚香祷告苍穹,闻他奉旨平西,但愿剿除宋文采,班师回朝!又不知何日仍得团圆,正在纳闷在心,幸亏日里与婴儿耍玩,稍解心焦,并那安人母女作伴,时常劝解。这一日安人正在独坐,忽见员外匆忙走入内堂,哈哈大笑,安人忙问道:"员外有何事情,喜得这般模样?"

    员外取出一封书来,安人道:"不过是一封书来,又不是宝贝,这等快活,敢是疯了么?到底是哪里来的?"

    员外道:"就是这柳元帅如今平定山西,剿灭宋文采,奏凯班师,朝廷欢喜,封他为平西王。还有众位女英雄,随征有功,皇后娘娘,与她们结为姐妹,剿灭宋文采,一同奉旨还乡。顺便要先来我家,送书的人现在厅上。"

    安人喜得满面添花,叫声:"员外,平西王此番到来,非比等闲,须要打发几个安童,预先到着前途探听,一面家中打扫洁净,以便迎接。送书的人须要相待。"

    员外道:"晓得了。快说与月姑知情。"

    安人即将书信持入内与月姑观看,月姑接书一看,喜从心生,万种愁恨,顿觉尽消!幸得丈夫做了平西王,奉旨归里,便不怕父亲再生赌气。又想小桃代我前去混账,帮助平西成功,与马后称为姐妹,倘被她占了坐位,如何是好?且按下月姑心想情由,孟员外依了安人言语,一面欲待送书之人,又谨派庄丁到前途打听平西王何日得到。一面打扫书院,张灯结彩铺设毡毯。预叫乐人俟候平西王到日,大吹大擂迎接。闹动四处闲人,纷纷相传,俱到孟家庄要看平西王。沸沸扬扬,好不热闹。这日忽见安童飞报,说:"平西王已到,大小各官,俱皆出廓迎接。平西王令文武各官一概回衙,不必伺候,本藩要到孟家庄去,拜孟员外。小男闻知,飞跑而来。"

    孟员外便吩咐安人同女儿们迎接女眷,自己到书房换了衣巾,带同小使出外迎接。果然威风凛凛,鬼伏神钦,闲人观看,挨挤不开。孟员外接着了平西王,屈膝道旁,口称:"小老孟洪迎接千岁爷。"

    平西王一见,连忙下马道:"老员外休得如此。请起!"

    二人挽手而行,放了三声号炮,乐人吹打起来,安人母女与着沈月姑迎接众姐妹入内堂,大家相见。先说外面员外与平西王见礼分宾主坐定,献茶毕,孟员外说道:"自从千岁爷进都之后,老朽夫妇时时悬念,后来闻千岁奉旨平西,老夫忧喜交加。喜的千岁爷英雄盖世,勇冠三军;忧的是未卜平西,何时得除叛逆。难得如今奏凯回朝,又蒙君恩隆重,赫赫威名,千岁爷光临荒僻真乃三生有幸!"

    平西王道:"本王能得今日如此,全凭各位扶助,犹感老员外知遇之恩。"

    孟员外道:"自有天神扶助大将军,八面威风。又云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千岁所说极是。"

    顷刻酒席完备,各分次序而坐。座上闲谈,无非说征西之事。再说这些女眷在内堂,亦不过讲些平西的事情。只有月姑低头不语,孟安人便叫丫环里面去抱小官官出来,众姐妹一见,俱各称赞。果然生得好品格,好端正。月姑听见此话,羞惭的满面通红,立起身往内而去。姐妹七人,大家欢喜,你也抱,我也抱。孟安人笑说:"官官,你道她们是什么人?"

    那孩子只管嘻嘻地笑。孟安人道:"官官,你这般乖巧,怎么不会称呼?待我教你多叫她母亲。"

    众姐妹说道:"安人休得取笑。"

    那孩子嘻嘻的把手指的小桃,小桃接抱道:"官官,休要认差了,我是局外之人,不在算内。"

    安人道:"不要睬她,也要叫她母亲的。"

    不一刻酒席已齐,安人命丫环请月姑出来,八姐妹与小桃挨次而坐。安人母女主位陪坐。再说外面孟员外令安童端正床褥,留住平西王并诸将在家安歇。其随从人等,暂在船中耽搁。夜夜开筵,演唱戏文,地方官日日暴登门庭,络绎不绝。那孟员外与安人相议道:"飞云女儿已对了柴君亮,只是采云尚未对亲,我看苏总兵人材也好,目今未有妻室,欲将采云许他为妻,未知你意下如何?"

    安人听说大喜,孟员外便与平西王说明其事。柴君亮道:"待我做个冰人,"即向苏保言知。苏保欢喜,不推辞,员外忙选择日期。那小桃闻知其事,口内不言,心中想道:"苏保乃是做贼出身,如今做了贼总兵,采云就是贼婆贼夫人。只是不知我终身事务哪样光景?我想与他们同心合胆,费了多少辛苦,他们如今荣封归里,八美一齐团圆,总不肯与我改做九美图,也罢,且待我供亲的时节,见机行事便了。"

    不提小桃心内思想,且说吉期已到,员外送飞云与柴总兵成亲,采云与苏总兵成亲,说不尽那夜两对少年夫妇相亲相爱。再过几日,平西王相辞要起身回家,孟员外再三款留不住,只得排酒饯行。只有月姑不肯同去,大家劝了一回,亦是不肯。小桃道:"小姐总要悔当初,不该逃去姑苏,如今事已到其间,也无可奈何。为人媳妇,总要见过公婆。你若还不肯去,难道八美图改做七美图?考武场,平西破天罗阵,吃苦的事,我小桃代得你,洞房花烛的事,必要正身才使得,我丫头依然是丫头,快些打点回乡,哪顾得许多羞耻!"

    华爱珠听了小桃之言,心中想道:"可怪这丫头吃醋,说了些话,都有来由。待我回家说与夫君知晓,再行另眼看视她便了。"

    即向月姑说道:"贤妹莫虑父母生了赌气,一齐回去,且在我家中住的,待我说与爹娘得知,到贤妹家中与员外安人讨个情面,不提前情,又是奉旨完婚,礼当遵旨是违不得的。管教前非一概付之东流。"

    孟安人亦劝道:"夫人不必愁烦,听老身的言语;自古圣贤尚有差错,若论抛撇椿萱,私下逃走,休怪高堂责备。所幸者乃是奉旨完婚,非同小可,是避不得的。你若不回家去,爹娘还要来寻你,如今乘此机会回去,父母必然欢喜,前情管教丢开。你若当真不回家,岂非急杀了我?若不然,待老身送你还乡,包管你双亲大悦。倘有差迟,老身抵当便了。"

    众姐妹又再劝解一番,月姑无奈,只得应允,打点回家。选了吉日,瑞登起程。苏保柴君亮二人成亲未久,暂且逗留,孟员外备酒饯行,文武各官皆来相送。平西王与八美人,并小桃孟安人一齐起身,说不尽路上许多荣华光景。到处地方官谁敢怠慢,无不奉迎。再说柳太太自从接了登科家报,早已知道孩儿同了八美奉旨平西之事,大是放心不下。这一日接得荣归的书信,不但太太欢喜,就是合府家人,无不个个欢喜。柳兴喜得手舞足蹈,高声叫满街坊:"我家大爷本事实在高强,出兵剿灭叛寇,杀得贼兵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神惊鬼怕,鸡不鸣,犬不吠,万岁君王大悦,封为御弟平西正国王。可见相国之后,原是不凡。"

    这些闲人,俱皆称赞,柳大爷原来是个英雄,打尽杭州无敌手,如今征西得胜,享不尽荣华富贵。连我们邻里亦觉增光。不说街坊上闲人谈论纷纷,再说柳太太唤齐合府家人,打整内外厅堂,张灯结彩,便有那亲邻,前来道喜,地方官上门称贺。

    柳太太想了八美姻亲,连忙写了一封书信,打发柳兴去嘉兴请张相公到来,相议行聘之事。那张永林自从闻柳树春同众姐妹平西回京,以后日听好音,他是公门中之人,京中文书出入,所以知道。这一日京中文书到,闻知封为平西正国王,同众姐妹一齐奉旨荣归,心中大喜。连忙回家说与柳大娘知晓。柳大娘喜道:"我家兄弟英雄盖世,如今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姑娘亦建奇功,与马后结为姐妹,算来是个皇亲了。不知这件事情,各姐妹家中皆知道么?"

    永林道:"岂有不晓之理?只是众姐妹还有未曾行聘礼,当先去说明,然后到杭州见柳太太,两边行礼才是。"

    柳大娘道:"官人说得有理,只是那沈老为人固执,不肯许姻,不知目下肯允么?"

    永林道:"如今是奉旨完婚的,这老头儿若再推辞,岂不是违逆圣旨?待我明日与华老商量,预先安排计议,八美能得一齐团圆。"

    柳大娘道:"官人明日早些去。"

    永林答应晓得,此话按下。再说华鼎山夫妻,自从女儿们去后,也是天天烦闷,日日心焦,虑着她们女儿之辈,哪里做得建功立业的事倘有差迟,如何是好?田氏更加烦恼,丢不下心。这一日正在堂上闲坐,只见华鼎山哮喘进来,如疑如愿地叫道:"隆兴典当不要开了,移墨珠拿得出来了。"

    田氏忙问何事,这般言语。华鼎山道:"你哪里知道!树春同了那班女棍奉旨征西,实在本事,剿灭了叛寇,奏凯回京,圣上大悦,封为御弟平西正国王,那班女棍又与皇后娘娘结拜为姐妹,皇帝叫她们就是个阿姨,现在奉旨荣归,不日便到。我所以一发快活的要死了。"

    田氏闻言大悦:"难得苍穹庇佑贤婿,峥嵘中了文武状元,又兼平寇有功,封为御弟。八美得共团圆。"

    华鼎山道:"我还想那沈老太觉无情,如今是奉旨完婚的,且看他再敢推辞不肯么?"

    夫妻正在言谈,只见家人禀说:"张相公在外要见。"

    华鼎山连忙出外迎接,施礼坐定,问说:"老贤侄,今日到临敝舍,可是为八美完婚的事么?"

    张永林道:"正是,小侄特为此而来,与老伯商议。"

    华鼎山道:"还要相议怎么?大家端正妆奁,等候平西王到日完婚便了。"

    张永林道:"只是还有一言,虽然亲事曾经说明,两家尚未行聘礼,必须先安排行聘礼,然后择吉成亲。"

    华鼎山道:"如今是皇帝做主,奉旨完姻的,难道怕什么变故不成?"

    张永林道:"虽然不怕,众家不依,还须行个聘礼。这事是免不得的。待小侄到杭州与柳太太商议便了。"

    华鼎山道:"既如此说,贤侄就即起身罢。"

    张永林告辞回家,次日又至陆府见了陆夫人,说了前情之事。陆夫人道:"两个不肖女儿,无法无天,老身逐日气恼,如今奉旨完婚,只是老身家资微薄,不得端正,无甚妆奁,只不过是推出她们姐妹二人而已。"

    张永林道:"夫人言谦了。"

    又谈些闲话,告辞而别。来到田家,且说田家兄弟二人,正在闲叙,田武道:"哥哥,我与你家门有幸,养下这二个女儿,现今平西得胜,有功于国。皇后娘娘认为姐妹之称,好不荣耀。这些大小官员,登门道喜,原是出乎其间之事。我想柳树春家中原有百万家财,如今又是奉旨完姻,你我家道寒微,送嫁妆奁,实在难以摆布。"

    田文道:"我有一个道理在此,做一个扶持会,邀请亲朋,每人约需一百两银子,常言道:众手好移山。"

    田武道:"哥哥,这段没志气的话休要说,岂不羞耻?背后被人评点。"

    兄弟正在闲谈,恰好张永林入内,兄弟二人接进,施礼坐下,张永林把平西王奉旨完姻,华鼎山说的言语,从头细说一遍。田武称是:"目下奉旨完婚的,不要行聘,也都使得。怎奈我们兄弟是个穷儒,妆奁只是草草而已。"

    张永林道:"妆奁原是趁家有无,尽力而为,休再过谦。小侄特来通知一声,明日到杭州去见柳太太,方得妥当。"

    即起身告辞。田家兄弟相送出门。张永林一路想道:"沈老前番固执,我如今也不要去与他说知,且看他作甚勾当。只怕那时还央人求张相公作了冰人。"

    不觉到家,只见柳兴前来呈上柳太太书信,永林拆开一看,心中明白,即说道:"柳兴你家太太书中之意,为着千岁爷完姻之事,我亦在此当心办理,正要打点明日动身去见太太。你且在此,明日与我一齐下船便了。"

    柳兴跪在地下,把头乱叩,张永林忙问什么事情?何致如此,柳兴道:"小男跟随千岁爷,尽心相随,全无一点差错,平日间事务一言难荆小男今日有一小事务,敢求张相公与小男做一做。"

    永林问说何事?柳兴道:"小男见华府里有一个小桃。"

    永林道:"小桃便怎么样?"

    柳兴道:"小男再叩头。"

    永林方才笑道:"你是要想这小桃做老婆么?待你千岁爷完姻毕,包管在我身上配与你做老婆便了。"

    柳兴大喜道:"多谢相公!"

    一直跪下,连叩了三十二个头。永林也觉好笑,那夜留他在家款待。且说沈安人与沈员外说道:"我想柳树春剿叛有功,王封御弟与女儿平西奏凯,君恩隆重,如今奉旨完婚,为什么不要预先料理妆奁?莫是还不肯成亲么?这是违逆圣旨,非同小可。"

    员外道:"你哪里晓得,恨来恨去,只恨这柳树春不该骗我媳妇,暗中辱我女儿!虽然奉旨完婚,我总不甘心许嫁他。"

    安人道:"这般话,只好在我面前慌说,做妻的不好声张丈夫差错的话,倘有人来与你寻气,说你何等之人,敢逆圣旨?只怕那时无言可答。还是装的哑口也罢,若然惹下祸端来,我另寻一所庵院,削发为尼便了。"

    长叹一声,站起身往内就走。沈老一把拉住道:"院君,且慢走,我与你相议,且坐了不要生气,依你便要怎样主意?"

    安人道:"依我不难的事,一法两通,预备去见媒翁,把嫁女完婚之事商议,预先备下妆奁,莫待临时不及。"

    员外道:"既如此,待我去便了。"

    即时往张家而来。张永林闻知,故意作难不见,命小使推说去杭州不在家中。沈员外心中着急,这便如何是好。即来见华鼎山,华鼎山接进里面,明知沈老来意,故意欲卖弄他一番,即说道:"凤楼兄,我与你久不会面了,今日有何贵干光临寒舍,敢是还记恨那日求亲之事,上门要来与弟寻气么?"

    沈老道:"鼎兄何出此言?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请问这八美完婚的事怎样主裁?"

    华鼎山道:"若论这事务,你是局外之人,管他做甚?"

    沈员外道:"小弟也是分内之人,怎说局外?"

    华鼎山道:"凤楼兄休要笑我,这光景亦是无奈何的事。生下这女儿一团虚桃,领旨提兵征什么贼,剿什么寇,如今奉旨完婚,皇帝的说话,不得不依。哪知八美又不得团圆,怎好七美成亲?令爱又是已定了丝罗,到要请教,未知对着何等人家?"

    沈员外一时顿觉无颜,心下想道:"华老今朝此言,分明怪我前日不肯攀亲之事,以此致怨。惹他说个不断!"

    只得赔下笑脸道:"小女还未曾攀亲,自从逃走之后,只道死在外边,故此说亲之时,难以应允。今闻一共平西,朝廷降旨,八美完婚,故特来与鼎兄商议,不知道该怎样料理?"

    华鼎山道:"如今女婿是个御弟王爷了,格外的风光。大家都要排场端正,不是那平常女婿,小弟亦备下几十万两银子,要使用了。但是小弟家资淡薄的,话说不得,就是田产也要卖的,房屋也要卖的。"

    沈员外见华鼎山全是一派讥诮之言,并无半句实话,心中想道:"待我去到田家问个明白便了。"

    即起身告辞,来至田府问了情由。田文兄弟俱将永林的话以实而言,沈老心下怪道:"张永林如此刁诈,众家俱各说过,单单不到我家通个风声,方才来田家,又怎么说去杭州柳府?分明推托不见是真。我若不去讲个明白,被他到柳府把我说得天花乱坠,当真卖田变产不成?"

    即时起身告辞,往张家而去。

猜你喜欢
  第十八回  定亲无奈又滋事·
  第二十一回 汤德元被诱入官衙 华兆琨受捆羁僧寺·
  第四十回 万青被擒解杭州 飞鹏某露逢旧友·
  第十八回 定海关文士谈兵·云封山人
  第52回 施巧计徐立遭擒 万恶贼惧刑实诉·牛瑞泉
  第六回 先愁莲瓣难逃难 十踏槐花顿勒缰·绿意轩主人
  第卌一出 明妖·孟称舜
  第一回 老书生传家有道 贤仆妇为主多情·
  第四回 吴瑞生月下订良缘 金御史夜中失爱女·李修行
  第三十一回 嫖赌张大话下场头 仁慈杨员外大舍手·古吴金木散人
  第六回 奎璧使计害忠良 燕玉订婚放夫婿·
  第二十六回 费太太欣逢大王会 梅心泉拳划满堂春·陆士谔
  第三回 王本立天涯求父·天然痴叟
  第九十回 太夫人亲劳将士 小书生喜对梅花·陈少海
  第五十六回 怀嫉妒奎璧亡身 逞势力三嫂结怨·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鱼水谐·不题撰人

    《鱼水谐》,明清艳情小说,共十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成化年间,江西南昌府富春县四都庄有一财主,姓章名芒,字瑞生,为人厚道,心底善良。家有贤妻何氏,生得二子,长名安杰,次名顺发。这章家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玉楼春·白云道人

    《玉楼春》清代长篇世情通俗小说,白云道人所作,共二十四回。本书为明清艳情小说《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绣榻野史·吕天成

    明代白话中篇猥亵小说。四卷,有明万历醉眠阁刊本、种德堂戊申年序刊本。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眠阁憨憨子校阅”,实为吕天成少年游戏之笔。故事写杨州秀才姚同心,因住东门,便自号东门生。前妻甚丑,恋小秀才赵大里,如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昭妃艳史·

    《昭妃艳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六回,不题撰人。 话说金废帝海陵王初名迪吉,后改名亮,字元宫,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为人伪善奸诈,躁急多猜忌,残忍仕数。年十八,以宗室子为奉将军,迁骠骑上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