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二回 感侠肠隔生续鸳偶 播佳话踵武掇蟾香

作者: 郭则沄

  话说薛姨妈邀同邢王二夫人,坐了竹轿一路向大观园而来。
  到了山坡一带,那些丛桂都开得一球一球的,老远就闻见浓香。
  尤氏、李纨、宝钗、探春等从花下走过,只见金英糁径,钿粟堆林,更觉醉心眩目。直至缀锦阁下,王夫人等下了轿,扶着小丫头同众人上去。
  此时,天宇秋晴,四望高爽,宝钗、宝琴、岫烟等倚栏眺望,见蜂腰桥外一带,梨树已有些红叶,远处西山一抹,正似淡扫眉峰,不觉就看住了。尤氏李纨却陪着薛姨妈和邢王二夫人,坐着说些闲话。探春湘云站在那西边廊子上,探春见左右无人,悄问道:“刚才宝二嫂子说二哥哥替你到地府找人去了,多咱才有信呢?”湘云道:“这那里说得定,知道找得着找不着?就找着了,也不过像珠大嫂子,到那里见一两面,不是多此一举么?”探春道:“只要找着了,二哥哥总会替你们想个长久的法子,不然也不费这么大的事了。”湘云道:“就算二哥哥好意,留他长住在赤霞宫,又算什么呢?我想倒不如找他不着,也就死了心了。”探春道:“你是想得太深了,究竟还是找着的好。”
  正说着,只听宝钗说道:“饭都摆齐了,专候着你们俩呢,别尽着说梯已啦。”二人笑着,回身进阁,大家就坐。席间肴馔,全是那年老人喜吃的,大件如玉兰片炖野鸡、荷叶粉蒸鸭、东坡肉、西湖鱼都甚可口。邢夫人道:“到底姨太太会调度。”
  薛姨妈道:“我那会弄这些?都是宝丫头调度的,也未必好,不过换换口味罢了。”王夫人道:“姨太太前两年就要请我们赏桂花的,今儿才算吃着了。”尤氏笑道:“姨太太也不是省钱,就为事情多混忘了。我替你老人家出个主意:一年打算请几回客,把钱先交给我,到花开的时候我替你预备好了,请你来做个现成主人;你若不来,我们大家吃了,也一样谢你。”
  探春笑道:“姨妈就放心交给你,我们还不放心呢。若你把钱掖起来,到时候总不提起,姨妈本就好忘,我们也不便尽着催你,仍旧还是吃不着。不如交给我们大家管着,倒妥当。”尤氏笑道:“若交给你更不妥了,你轻易不肯回来,到时候那里找你去?就是到提督衙门告上太太一状,提督大人又是怕太太的,还不要办我们的诬告么?”说得大家都笑了。那天并无外客,众人放怀谈笑,十分欢洽。只惜春另就几样素菜,胡乱吃罢,先自回庵。一时席散,薛姨妈高兴,又邀着邢王二夫人在园中逛了几处,直至天晚方去。
  宝钗另备晚饭,留下岫烟、宝琴、探春和湘云,在凸碧山庄看了一回月亮。那里居高临下,看下去银海通明,楼台如水。
  大家在敞厅倚栏坐下,探春道:“咱们几次想要聚聚,总没得凑上,此番赏月,倒是无意得之,世间事那由得人呢?”湘云道:“在世上难得的就是一个‘闲’字,咱们小的时候,地根儿就没事,只想法子玩,怎么玩都是有趣的。如今就是抽空儿玩玩,也不是那个意味了。”宝钗道:“也不要那么想,有得玩且玩,有得乐且乐。即如今天晚上,月亮这么好,咱们几个人又凑到一块儿,这就是捡了来的,若再嫌美中不足,那不是自寻烦恼么?”岫烟道:“姐姐近来见解更高了,倒像是得过道的。”宝琴道:“世间事不过如此,能够见得透,自己舒服些。你妹夫今年没得差,非常懊恼。在我看着,这点鸡虫得失又算得什么呢?”大家在月下谈至二鼓,宝钗要留探春宝琴住下,探春不放心孩子,宝琴因节底下有事,便匆匆忙去了。
  这里李纨宝钗,也忙着料理过节。中秋那晚上,王夫人吩咐在园中嘉荫堂摆家宴,贾兰梅氏率同权哥儿枢哥儿,从海淀赶回,勉强凑了两席,一则人少,二则又有贾政在坐,拘束住了。偏又阴云遮月,大家减兴,倒不及十三那天热闹。
  次日便是三场接场之期,王夫人宝钗一早就巴望蕙哥儿回来,直至下午尚无消息。王夫人又几次打发人去探问,宝钗更急得似热锅上蚂蚁,一刻也坐不祝眼看天快黑了,王夫人叹道:“到底太小呢,不该叫他去考。”宝钗道:“想必还没有出场,若果真有什么失闪,蝌兄弟总要回来送信的。”正在心焦,忽听到钏儿大声道:“蕙哥儿回来了。”原来贾蕙从垂花门进院,廊子上丫环们先已瞧见,都像见了凤凰一样。宝钗听见,忙道:“还不快进来呢。”贾蕙紧走了几步,赶即进房,见王夫人歪在榻上,绣鸾在旁捶腿,宝钗站着说话,连忙上前都见了。宝钗又是喜又是气,说道:“怎么弄到这时候?人家早已都出来了。”贾蕙道:“他们对策,都是抄抄凑凑,还有一大半对空策的。我五道都做的骈体,每道有七百多字,写起来可就费工夫了。”王夫人道:“你没出场,那些小厮们也该带个信回来,省得家里着急,怎么也没有一个贴心的?连打发去的人也没有回信,要他们做什么呢?非重重的捶他一顿不可。”
  宝钗道:“哥儿平平安安的回来了,太太也不用生气,等我传给管事的申饬他们就是了。”玉钏儿打上脸水,服侍蕙哥儿洗了脸,又在荣禧堂摆上接场酒饭,把李纨湘云都请来同吃。
  少时,贾政从外书房进来,问知蕙哥儿五道策都做的骈体,颇有失望之态。说道:“你这要好的心太过了,横竖中不中在命的,也不用懊悔。”贾蕙听了,一团高兴顿时冰冷。倒是宝钗见贾蕙平安出场,只有欢喜,还顾不到科名得失。晚上,贾蕙随同宝钗回至怡红院,宝钗略问场内情形,便催他去歇息。
  自己同莺儿说了一回闲话,也就收拾睡下。因白天过于劳神,翻来覆去只睡不着。
  刚在朦胧之际,忽见晴雯进来请安,道:“奶奶好埃林奶奶打发我来送信,那史姑爷找着了,秦大爷同着他来,也住在咱们前院。请奶奶告诉史姑娘,约好了那天同去我再来接。”
  宝钗道:“林奶奶怎么没来?”晴雯道:“他原说要来的,因为老太太请那些仙女在园子里聚会,林奶奶和凤奶奶正在陪客,此刻还没有散呢。”宝钗道:“你回去和林奶奶说,我跟史姑娘商量定了一起到你们那里去。这条路我走惯的,你也不用接啦。”又道:“晴姑娘,你难得回来一趟,不到家里去瞧瞧么?”晴雯笑道:“奶奶您不知道么?我那姑表嫂子早已故了,那里还有家呢?我倒想见见袭人,看他有什么脸见我!”
  宝钗道:“晴姑娘,我倒要劝劝你:袭人也算栽到家了,现眼在咱们手里,何必还跟他过不去呢?”晴雯道:“奶奶这话也对,我决不损他,只要他见了我也就够臊的了。”宝钗又道:“这院子里的海棠,二爷说是应在你的身上,果然这两年你好了,他也好了。如今长过了房檐,你走过瞧见了没有?”晴雯笑道:“我那里配呢?还得算应在二爷身上。二爷出了家,又成了仙回来,不是和死去重活的一样么?”歇一会,又道:“奶奶歇着罢,我去看看海棠和我住的那间屋子。”说着便自去了。
  宝钗一觉醒来,听得四壁秋虫啾唧不绝,窗子上正照着满满的月光,那半明半灭的银灯,转黯然无焰。想起梦中晴雯的话,深替湘去喜慰。又想,湘云若到了那里不肯回来,倒是一件为难的事。正在胡想,只听见后房里袭人从梦中哭醒,还在哽咽。因念袭人只走错了一步,便弄得荆天棘地、生死两难,他也是太虚幻境册子上的人,将来若到那里归册,作何安置呢?又算到宝玉房下,在那边已有七人,这里莺儿、秋纹、碧痕也有金屋之约,目下只苦了一个袭人,一个柳五儿,从前也都在宝玉心上的,何妨把他们添上,足成十二金钗之数?此事只可慢慢的和颦儿商量,想来想去不觉重又睡着。
  次日醒来已近巳牌时分,莺儿过来服侍,宝钗问起蕙哥儿,莺儿道:“哥儿一早起来,把二三场的稿子誊出来,亲自拿到学里给师父看去了。”宝钗看看太阳,知道天已不早,赶忙起来梳洗。秋纹回道:“刚才吴新登家的来回事,我叫他到议事厅上去等。”宝钗点点头。一时妆罢,吃了早点,便先至议事厅。那些家人媳妇们一起一起的回事:有的核对相符,即时发给对牌;有的命他们检出老账,再行核对;也有查出弊混,当面申饬的。直到午初,方渐次办完,便抽空去寻湘云,将晴雯回来送信详细告诉与他。
  湘云听说当真把林成璧寻着了,又是喜欢又是惭愧,心中似有多少言语说不出来,只有掩泪饮泣。宝钗道:“我得着这信很替你喜欢,你哭的是什么?有那些眼泪留到赤霞宫,见着妹夫再哭给他看罢。”湘云本有些咬舌,此时更不知说什么是好,只期期艾艾的说道:“姐..姐姐,你不知我..我..我心..心里过不去呢。”宝钗听到倒笑了。坐了一会,等湘云定了神,才问他决定几时去。湘云道:“姐姐几时去,我总随着。”宝钗笑道:“我这十天半个月还不打算去呢,你可别着急。”湘云脸又一红,宝钗不忍再和他取笑,便与约定明晚准去。问知惜春尚在念佛,说道:“我还有事呢,不等四妹妹了。”忙即回怡红院去。
  此时贾蕙已从学校里回来,宝钗问道:“你师父看你那稿子怎么说法?”贾蕙道:“师父倒说很好,还说,庚寅那科有个姓俞的中第六,三场骈体策都刻了闱墨,那也不算毛玻”宝钗道:“那也看遇着什么主考,挑剔不挑剔罢了。”贾蕙又回道:“今儿吴尚书请爷爷和兰大哥到宝禅寺赏桂,还叫带我去呢。”宝钗道:“你兰大哥有空么?”贾蕙道:“这两天圣驾回宫办事,兰大哥也家来了。”宝钗忙命袭人检出贾蕙出门的衣服,服侍他换上,去见贾政。祖孙三人分乘车马,出城向锦秋敦宝禅寺而去。
  那天,吴尚书也只约了几个至好,大家即席赋诗,连寺中方丈诗僧妙明也做了。贾蕙年纪最小,吴尚书推他所作为众人之冠,笑对贾兰道:“兰世兄向来早达,这位令弟,将来发达比你还要早呢。”贾兰道:“早达原是好事,我倒恨侥幸太早,一入仕途,就没工夫再做学问。”吴尚书又引众人去看了唐碑、明碑,还有两棵白皮松,大可合抱,据说是金朝留下的。大家在树下徘徊许久方回至客堂,随后又摆上素斋,吃罢各散。贾政等回至荣府,天已擦黑。
  次日,又是定国公诰命请客,王夫人带同尤氏、李纨、宝钗都去了一日,那里也有一班小戏。宝钗晚上回来已甚疲倦,忙打发莺儿将“寻梦香”送与湘云。自己歇了一会,静中入定,便带着湘云生魂直赴太虚幻境。
  刚至牌坊前,晴雯麝月已在那里迎候,一路说笑,早到了赤霞宫。宝玉、黛玉、凤姐诸人都在贾母处,贾母含笑向湘云道喜,说道:“我只听说云丫头的姑爷怎么漂亮,总没见过,这可见着了。人都说宝玉长得俊,那里比得上他呢!怪不得云丫头刚过门那几天那么高兴。”凤姐笑道:“一句话到老祖宗嘴里说出来,又大方又有味。这话若是我们说,又像和云妹妹取笑了。”黛玉笑道:“云丫头,你该怎么谢谢我呢?我也不要你别的,只把你对待妹夫的样儿,十分里拿出一分来对待我就得啦。”众人你一句我一句,把湘云窘住了,一句话也回答不出,只是嗤嗤的笑。贾母笑道:“云丫头的嘴向来不让人的,怎么一喜欢变成哑叭子了?”凤姐笑道:“咱们若和他讨便宜,只有今儿合适。越说他,他越喜欢,你看他那小嘴,喜欢的都合不拢了。”说得湘云脸上红一阵子白一阵子。宝玉道:“我去把史妹夫请进来罢。”贾母笑道:“你好容易替他们安了家,还不叫你史妹妹家去瞧瞧么?你只知会妹夫一声,叫他在家里候着。”宝玉听了自去。
  这里凤姐向贾母道:“老祖宗,这个差使交给我罢,包管办得漂亮。”说着便赶忙料理起来,点了两只龙凤宫烛,烧上一炉安息香,都叫侍女们捧着;又叫珊瑚悲翠二人拿着红纱灯,晴雯、麝月、紫鹃、金钏儿四人拿着红明角喜字灯,分队前引;芳官藕官吹着细乐。自己和鸳鸯分立左右,将湘云搀起,向前院缓缓行去,宝钗、黛玉、迎春、尤二姐也跟在后头去瞧热闹。
  行至前院,宝玉已在东边月亮门外等候,引大家转过一层院落,另有个小小庭宇。院中也栽些花竹,北面五间正房,三明两暗,套过去还有三间书房。湘云此时也似新娘子一般听人架弄,一路宫灯细乐将他送至卧房。林成璧倒回避了,躲在书房里。凤姐和众人笑着回来,只留宝玉在那里送房。
  贾母见了凤姐,笑道:“你这差使真办得不错,也要热热闹闹,像那么回事才对。”凤姐笑道:“老祖宗没瞧见姑爷那个样儿,躲在小屋里龇着嘴只是笑,还偷眼看我们,我瞧着他怪逗乐的。”黛玉笑道:“我们这送亲的可苦了,一路跟得去也没有轿子坐。”凤姐笑道:“提起轿子来,我倒忘了,该拿老太太的藤轿子抬了他去,那才有趣。”正笑道,宝玉带笑进来,凤姐问道:“他们一对儿说话了没有?”宝玉笑道:“我在那里逗着云妹妹说话,只是不肯说,我说要等着云妹妹说一句话我才走呢。后来逗急了,他说了两句:‘宝姐姐来了,你还不瞧瞧去?’我才笑着回来了。”贾母笑道:“你们简直是闹新房,那是闹旧房呢!”又和宝钗说些家常,问知蕙哥儿乡试文章做得甚好,心中颇喜,说道:“你放心,这孩子将来必定有出息的,只看兰儿便是榜样。”黛玉道:“夜长了,老太太不用些点心么?燕窝粥、栗粉粥都预备下了。”贾母道:“我倒不觉得饿,也要睡了。宝丫头大远的来了,你们三个人也早点歇着罢。”凤姐笑道:“我来和鸳鸯姐姐,照样儿再演一出好不好?”黛玉笑道:“免劳罢!总有一天琏二哥哥来了,咱们才演好戏呢?”说着,大家退下。晴雯麝月尚在西屋里等候,听见他们要走,忙即出来分搀钗黛二人入园,宝玉一路跟随说笑。
  到了留春院坐下,黛玉问起蕙哥儿考试之事,宝玉道:“问什么?反正他是必中的,也不过同我一般高下。”宝钗道:“你真有前知的分儿么?我瞧你这个样儿总不像个真人。”宝玉道:“真人不露相。若教你们凡眼看出来,还能算真人么?
  我再说一句,他将来比我强多了,是个状元宰相的命,可惜只中了半个状元。”黛玉笑道:“可见是胡说了,状元就是状元,那里有半个的?”宝玉道:“你不信?明年就见分晓。”宝钗知他语有先机,也不深问。又谈了一会,黛玉笑道:“既是仙人,请到那边丹房里去罢,我们肉眼凡人不敢亲近。”宝玉笑道:“仙人要去,你们也留不住;仙人要来,你们也挡不祝若不乖乖听仙人的,只要念几句咒语,叫你们自己把上下衣服都脱光了,叫做‘红娘自脱衣’,那才要你们的好看呢。”宝钗笑道:“这那像仙人的话?连我也不信了。”宝玉笑道:“信不信在你,仙不仙在我。”大家笑了一阵,随即收拾睡下。
  一宿晚景不提。
  次日宝玉起来,草草梳洗了便要出去,黛玉道:“什么事这们慌张?”宝玉道:“柳二哥等我去修理飞船呢。”宝钗一把拉住,道:“你见了柳二爷,告诉他我哥哥非常感激,如今塑了他的像,每天朝着烧香磕头。这一点傻心,也要叫柳二爷知道。”宝玉笑道:“他早就知道了,还用说么?”说着,径自出去了。这里钗黛二人谈些琐事,宝钗说起湘云夫妇如何安顿,黛玉道:“依他的意思,就请史妹夫常住在这里,眼下云儿只管来来去去,等他百年满了再说。若不嫌委屈,就和柳湘莲秦钟一样长久住下,有何不可?”宝钗道:“云儿是个有心眼的,他说‘一个人靠着人家,两个人还是靠着人家,怎么说得过去呢?”黛玉道:“那是世俗之见,仙家倒不论的。你看那柳湘莲何尝不是散仙,如何也在此间打混?况且史妹夫既脱鬼趣度入仙班,将来绛阙清都也未可限量。云妹妹向来豁达的,怎么忽又如此沾滞?”宝钗又提起袭人柳五儿之事,黛玉道:“五儿呢,还有商量。他和袭人恩义已绝,我提过多次,总不答碴,这种事也不能勉强的。若凑足金钗之数,我倒另想了一个人,就是从先在怡红院的春燕,但不知他嫁了没有?”宝钗道:“我听说春燕跟着他妈过苦日子呢,若找他也还容易。”
  黛玉道:“姐姐先把春燕和五儿拨到怡红院,将来就好办了。你连一个鹦哥还找了回来,何况他们旧人呢?”宝钗道:“那鹦哥真可爱,这一向都是莺儿亲自喂他,只可惜带不了来。”
  黛玉道:“姐姐又傻了,多少人都带得来,那有带不来的鸟儿。”
  宝钗这才恍然觉悟道:“下次我带来给你。”
  一时妆扮完了,同上去见贾母。贾母正和湘云说话,黛玉偷眼瞧湘云,果然春回眉黛,意态不同,便向宝钗挤挤眼睛,彼此微笑。湘云见了他们,微带羞涩,只站起,含笑无语。贾母笑道:“今儿是云丫头大喜的日子,我算是他的娘家人,替他办几桌喜席,把里里外外这些人都请上,连香菱、妙玉、秦柳两家也别漏了,林丫头就替我办去,你看在那里摆席合适呢?”黛玉道:“若人多了,只有涵万阁、结霞山馆两处宽绰,老祖宗看在那里好?”贾母道:“就在涵万阁罢,咱们等一会坐船过去。”又道:“凤丫头呢,怎么没来?你若忙不了,叫他帮着你。”黛玉答应了,刚好凤姐尤二姐走进来,黛玉笑道:“凤姐姐,刚才老太太派了咱们俩替云妹妹办喜酒,这些事我不大在行,可全仗你了。咱们也得办得像样,别叫云妹妹撇嘴。”
  凤姐笑道:“昨晚上送房,今儿办喜酒咱们索性连喜果子红蛋都办全了,省得多费一道手。”宝钗笑道:“好好的事,到你们俩嘴里就说到歪里去了,云妹妹今儿怎这么老实,也不撕他们的嘴?”尤二姐笑道:“人家替他忙活了这些日子,说几句俏皮话大家笑笑,还不是该当的么?”凤姐黛玉下来,便忙着分头料理。又要布置屋子,又要点菜备席,又要各处请客。
  忙到下午,一切齐备,赶即坐船来接贾母。
  贾母从上房坐小轿子至香胜亭换船,鸳鸯翡翠搀扶进舱,凤黛二人陪着说笑,一路水光花气,迎人生爽。船到小琼华,宝玉、宝钗和迎春、香菱、智能、尤氏姐妹都在柳阴下迎候,只不见湘云。贾母问道:“云丫头呢?”尤二姐把湘云推向前来,原来在众人背后躲着,宝钗黛玉等不由得都笑了。妙玉只在阁下等候,见了贾母也有一番谈叙。宝玉引贾母先至廊间坐下,看了一回景致,方才进屋入席。
  贾母席上是迎春、香菱、尤三姐陪坐,湘云坐了主位;凤姐、尤二姐、宝钗、黛玉、宝玉另坐了一席;鸳鸯却和晴鹃麝钏芳藕四儿等,另在花槅子外三间西厅摆了两席。妙玉智能都吃素,另备素斋。林成璧、柳湘莲、秦钟的席,只摆在廊外。
  宝玉在席上吃些果食,便往廊外招呼成璧湘莲诸人,一时又到西厅和晴鹃等打趣取笑。贾母嫌席上不大热闹,把鸳鸯叫来行令。先用喜字飞觞,由香菱起令。香菱想了一回,瞅着湘云念道:“喜则喜你来到此”,自己和湘云各饮一杯,大家都道:这句
  话说真巧。底下轮到湘云,却想不起曲句,那桌上尤二姐笑道:“我替你说了罢:‘喜得俺梅子酸心柳皱眉。’”宝钗笑道:“云妹妹这两天真有这个意境。”湘云道:“句子是有了,这‘喜’字还在我身上,飞不出去哟。”贾母笑道:“原是你的喜,别人怎么安得上?”鸳鸯瞅着尤二姐只管笑,尤二姐一诧异,才想起《牡丹亭》原句是“等”字不是“喜”字,不觉脸上飞红。幸亏湘云接着道:“我也想出一句:‘似这般可喜娘罕曾见’。”数那“喜”字飞到尤三姐,尤三姐故意不肯喝,大家一阵起哄才岔过去了。随后尤三姐喝了门杯,念道:“非是俺辞家喜浪游”,飞到贾母。贾母举杯饮了,也是想不出句子,鸳鸯替说道:“可喜那路接仙源近。”数去,恰是迎春。迎春拿起杯子正在凝思,只听贾母道:“曲子里带‘喜’字的太少,咱们另换个省心的罢。”
  凤姐另取一个牙筒送到贾母席上,道:“老祖宗改这个罢。”
  原来每根筹刻着一句唐诗并各种饮法,大家推贾母起令。抽出一根,是:“‘鹦鹉前头不敢言’,私语者饮。”迎春正和香菱说话,鸳鸯捉着,强迫二人都喝了。紧接着,迎春抽的是:“‘媚眼偷看宿鹭窠’,旁视者饮”。遍看座中,只尤三姐正向廊上偷看,也捉住他喝了一杯。香菱接过牙筒摇了几摇,掉下一根,看那诗句是:“‘落花时节又逢君’,久别重逢者饮。”
  笑道:“这正该云姑娘喝了。”鸳鸯将湘云门杯斟满,湘云本不怯饮,举杯饮荆”随后尤三姐抽了一根,是:“‘春色满园关不庄;离座者饮。”香菱刚站起,要往那席上和宝钗说话,被鸳鸯拉回来,迫着他喝了。底下轮到湘云,湘云笑道:“等我抽个好的。”抽出一看,脸先红了,大家看是:“‘洞房昨夜停红烛’,新婚者饮。”都笑道:“这正是个好的,除你还有谁呢?快喝罢。”湘云道:“‘新婚’两字总合不上。”
  凤姐走过来,笑道:“就连你从前算上也不到两个月,还得算新娘子呢。”一面将酒斟满,送到湘云唇边,说道:“喝这杯早生贵子,白头到老。”湘云仍不肯喝,被他灌了大半杯。
  鸳鸯将牙筒递与贾母,贾母道:“算由我收令罢。”信手抽出一根,是:“‘扇裁月魄羞难掩’,脸红者饮。”湘云本有几分酒意,又连灌两杯,此时两颊飞红,鸳鸯又强他干了一杯方罢。
  贾母微倦,便扶着鸳鸯走到暖阁,向小炕上歪着。众人散坐说笑,也有在廊下散步的。一时夕阳渐下,彩霞满空,半轮皓月已从东山渐渐飞起,黛玉又请贾母和众人入席用饭,贾母只吃了半碗八宝莲子粥,叫鸳鸯去看了船,先回去歇息,凤姐尤二姐都跟随去了。
  这里众人仍坐廊看月,妙玉向来和湘云最好,同倚栏角深谈。妙玉道:“天下事都是想不到的,你如今也有了家了。”
  湘云道:“我那里敢做此想,全亏得宝哥哥、林姐姐费尽回天之力,居然给办到了。可是从前心里头已成了槁木寒灰,此时一线春回,又添了许多甜酸苦辣,别人那里知道呢?”妙玉道:“就我得返此间,也深叨宝公之惠。据警幻说,他本是补天灵石转世,所以有此神力,此话倒可以共信的。”正说着,黛玉凑了过来,湘云等便将话截祝黛玉向妙玉周旋一番,又向湘云道:“宝姐姐家里有事,今儿晚上就要家去。你两边都是闲住,又难得来的,索性多住两天再去,我这里有人送你。”湘云正合心意,故却做从容道:“也好罢。”黛玉又道:“你有什么话带去没有?”湘云道:“也没什么话,只叫翠缕留神看守,别大意了。”黛玉道:“这层尽可放心,宝姐姐先回去,一定照应得到。”宝钗正和迎春香菱等闲谈,黛玉转身过去,便将湘云的话告诉与他。见廊下成璧湘莲诸人已先散了,宝玉也不在这里,问侍女们,方知宝玉湘莲酒后高兴,往芳草坪去比剑。尤三姐要拉香菱去看,香菱不肯,自和迎春一路回去。钗黛二人也便分路回留春院。
  歇了好一会,将要卸妆就寝,宝玉方才回来。黛玉故意说,要将袭人五儿足成金钗之数,宝玉不敢与黛玉争执,只闭眼装睡,不答一言。还是宝钗说出实话,找的是五儿春燕,宝玉方有笑容,说道:“很好的一件事,为什么你们单要呕我呢?”次日仍是五更即起。宝玉因宝钗单身独返,不堪放心,又打发晴雯送至荣府。
  其时天已朦亮,宝钗又找补了一觉,然后起来,先至栊悴庵寻惜春。惜春闻知湘云之事,微笑道:“二哥哥只知骂那些禄蠹,我看你们都是‘情蚕’,生被这‘情’字给网住了。”
  宝钗道:“你这话未免近于偏激,佛家‘拈花微笑’也未必是无情的,只看这‘情’用得正不正罢了。”坐了一会,又到湘云卧室,嘱咐翠缕一番,方往王夫人处。此后每日总要亲自去看看,或是自己没空,也打发莺儿去探问。一连三日,湘云尚无回来消息,宝钗想到,湘云究竟是生魂,不比自己吞过仙丹的,若在那里久居不返,难保无游魂夺舍等事,心中甚为担虑。
  直至第四日,翠缕方来送信,说道:“姑娘醒过来了,请二奶奶别惦记。”又向莺儿道:“昨晚上紫鹃送姑娘回来,四姑娘在定中还见着他,说了好些话呢。”宝钗又亲去看了湘云一趟,听惜春说起果然见着紫鹃,并非入梦,大家叹异。
  时光忽忽,转眼已到放榜之期。那天宝钗起得较晚,刚在梳洗,听得外面一片吵嚷之声。正要打发人去问,焙茗已拿着报条进来,秋纹接过来看了,回道:“奶奶大喜,蕙哥儿中了!还是第七名举人。”原来闱中写榜,先从第六名写起,所以报得最早。宝钗连忙至王夫人处道喜,李纨梅氏也在那里,都向宝钗称贺,只谈到名次巧合,不免怀疑。王夫人道:“我那天问牙牌数,占的是‘中必叠双’,这不是验了么?”宝钗道:“那回见着二爷,他说蕙儿是必中的,和他名次相等。可见什么事都是前定的。”李贵去看榜,直到三更后回来,果然第七名贾蕙是江南应天府官荫生,这才放心受贺。
  次日,贾蕙分具贽敬、门敬,去见各位师门。先见了房师张编修,问起家世,甚替贾蕙惋惜。说到闱中拟元已十多天了,偏那正主考余中堂是个假道学,因这本是官卷,怕人说他阿附朝贵,故意挑剔五策骈体违式,要归入副榜。还亏得本房力争了好几次,才把第七名卷子与元卷互调。贾蕙听了,甚为感激,说道:“门生初次观光,蒙老师如此成全,已属万分侥幸。况且先君也中的是第七名,或者此中高下也有定数。”张编修道:“若如此说,中第一倒不如中第七,巧合了家传衣钵,倒成了佳话。”后来又去见各位座师,那三位也是同声叹惜。不知那余中堂见了贾蕙如何说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三十五回 痴公子忽遇瞒天网 呆观察痛失昧心钱·苏同
  第十七回 老封君观诗忆子 小公子得意回乡·白云道人
  第十五回 因诉冤刑加极恶 为报淫笔到投生·梧岗主人
  第十四章·苏曼殊
  第廿七回 倚枕听谰言破啼为笑 支床作复柬截发伤神·张恨水
  第六章·徐枕亚
  第七十七七回 历风波黄粱梦醒·陈端生
  第01卷 璇玑图遗文传半宝 风流种迟配俟佳人·李渔
  连理树记·李昌祺
  第十六回 昨事未忘故人羞问病 雌威远播娇女恨污名·张恨水
  第二十一回 成宗主金殿劝和 刘皇后内宫赐妾·
  第九回 三同袍入试两登科·
  第十六回 杯酒论黄金·张恨水
  第十回 江潮看情书 弄儿施巧计·佩蘅子
  第十四回 荣禧堂珠玉庆良宵 潇湘馆紫晴陪侧室·逍遥子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警世阴阳梦·长安道人国清

    小说写明熹宗时的司礼太监魏忠贤擅权专朝,祸国殃民及死后遭到报应的故事。1至8卷为阳梦,叙述魏忠贤入京充役,青楼嫖赌,后患疡发疮,自阉入宫,专断国政,诬陷忠良,崇祯即位后被发往凤阳,半路自缢而死;9至10卷为阴梦,写魏忠贤死后戮

  • 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