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二回 红妆月舫碧落征歌 白骨霜街紫英仗义

作者: 郭则沄

  话说宝黛二人从留园坐船回去,黛玉说道:“这些园林无非大同小异,没什么看头。咱们要看点真山真水,才不算白来呢。”因说起要去逛逛金焦。宝玉道:“我是向来好逛的,难得妹妹如此高兴,怎还不去?可是那一逛又得好几天,老太太在家里要急坏了。”晴雯道:“我听说金山寺里还有白蛇小青的故迹,正好去看看。老太太那会知道?还以为我们被姑太太留下了呢。”那晚上回去,宝黛二人在水阁上乘凉。晴雯便吩咐看园的去雇船,第二天便赁定了一只大船,名叫沧江月,先把定钱付了。宝黛诸人又逛了寒山寺、天平山,方由苏州上船,直放过江,先在金山寺下停泊。
  那金山寺本在江心,如今江面被沙土壅了,变成陆地。从泊船处上去,还走了好长的一段路。知客和尚出来接待,引着宝玉等各处去瞧,指点着说道:“这里是法海和白蛇斗法的地方,那里曾经苏学士挂过玉带,那一处是先朝老佛爷做过行宫。”
  又收拾出几间客房,让他们住下,说道:“施主带着女眷,贫僧恕不奉陪了。”宝黛等歇了一会,又走到山上去看那江景,只见烟波浩渺,云帆远近,顿觉眼界一宽。晴雯道:“这里离江面很远的,那水怎么会淹到山门哪?”芳官道:“这就看出白娘娘的神通来了,连法海也几乎降不住他。”黛玉听了,未免发笑。和尚预备了素斋水果,请他们至客房用饭,大家方才下来。到晚上看那江光月色,听那梵呗松声,别有一种静趣。
  黛玉道:“你还不愿意来呢,这样景致,轻易那能见到?”宝玉道:“我在大荒山出神的时候,差不多的山水都逛到了,这里也来过好两次,有什么希罕的?只是和你出来闲逛还是初次,倒觉得有趣。”黛玉道:“我也是一时之兴,往常就是请我出来玩,我还懒得动呢。”宝玉笑道:“这都是仙丹的功效,妹妹还不该好好的谢谢我么?”
  大家在金山寺住了一夜,便又去逛焦山。那焦山的风景,比金山更胜。住的一座厅房是旧日行殿,甚为宽敞。白天里坐了竹兜子,将山中有名各处,一一逛到。宝玉怕黛玉累着,那知他到一处便随意登览,有些难走的地方,只由晴鹃和芳藕等搀扶上去,宝玉倒走在后头了。那晚月明如昼,宝黛诸人在寺廊闲坐,廊下正临着大江,只见江月微茫,水天一色。那些渔船和客船的灯火,隐在芦苇丛中,一闪一闪的好似草间萤火。
  黛玉倚栏看了一回,笑道:“这时候咱们也弄一只船在江心赏月,那才有趣。”宝玉道:“咱们的船就湾在这里,妹妹要去也很方便的。”黛玉道:“我不过这么说说,在岸上想着船上好玩,到了船上,也未必胜如这里。宝玉道:“好妹妹,既说了,怎么又不去呢?”黛玉道:“半夜三更里又坐什么船,人家看着岂不笑话?”宝玉笑道:“有谁笑话你?我陪你从苏州直到这里,你只算陪我到船上走一趟还不成么?”黛玉被他央及不过,说道:“要去就去罢。”
  于是,宝玉拉着晴雯,黛玉扶着紫鹃,芳官藕官带了些酒果及箫管月琴等物,一路出寺门,向船上走去。船家正坐在船头摇扇乘凉,看见了宝玉,忙道:“二少,这时候往哪里去?”
  宝玉道:“我们想坐船到江心去玩玩。”船家道:“江面上兜兜风,满风凉的。二少要去,等我喊起伙计来。”一面招呼搭跳板、打扶手,一面便招呼宝玉等下船。宝玉见黛玉走到跳板上有些发怯,忙道:“这跳板生来是这样颤悠悠的,只管放心走,不要紧。”大家都上了船,船家一篙撑去,那水底的月亮,就像戳散了似的,晃了几十道的银线。走到江心空处,月亮更看得清楚,水面上却罩着一层烟霭,两岸远近诸山,都像在烟中睡着了。宝玉黛玉携手站在船头上赏玩一番,下了船,就叫把船上的灯都熄了。那月亮一直照到船上来,半边船都是白的。晴雯道:“咱们到月宫里去过,如今望着他,不知隔几千万丈远呢!”藕官道:“你看月亮里那棵大娑罗树,还看得很清楚,不知那嫦娥可瞧得见咱们。”紫鹃道:“怪不得到月宫里那么冷,这会儿照到我们身上,还是冰凉的呢。”芳官笑道:“那是露水珠儿沾湿了,姐姐你看,我这衣裳上也湿了一大片哪!”
  宝玉道:“咱们把酒拿出来,大家喝点,解解凉气罢。”
  芳官听了,忙拉着藕官将带来的酒果拿出,摆了半边桌子。宝玉拉黛玉的袖子道:“好妹妹,你也喝点,看着了凉。”黛玉道:“我不喝么,你不用让我。”宝玉强拉他一同坐下,大家随意喝酒。宝玉喝了一杯,手拍着船板,唱那《明月几时有》一段乐府。黛玉道:“宝姐姐不在这儿,你装的什么疯,难道又唱《山门》么?”宝玉笑道:“咱们索性疯个够,芳官,你把月宫的《云仙曲》唱给我听听,只叫藕官吹笛子就合上了。”
  芳官道:“我可记得不大全。”宝玉道:“你漏了那几句,我给你补上就是了。”当下理了一遍,只短七八句曲词,宝玉替他补上,便吹唱起来。晴雯一眼看见月琴,笑道:“可惜没人会弹,白带了他来。”宝玉道:“藕官倒会弹,你替他吹笛子罢。”晴雯道:“我吹的笛子那里受听,你几时听我吹过?”
  宝玉道:“那回咱们到梨香院去,你不是吹给龄官听的么?
  你还要瞒我。”晴雯无词可赖,只可接过笛子来。
  一时歌喉徐引,丝竹并奏,趁着江风度去,真个响遏行云。
  宝玉听了大乐。黛玉笑道:“我说你俗你不服,那有这么闹着赏月的?”宝玉道:“若讲雅趣,非你一曲瑶琴不能解秽。”
  黛玉道:“这也不是弹琴的地方,就要弹,那有好琴呢?”宝玉道:“寺里的方丈静修就会弹,他必有好琴,咱们借来一用。”
  黛玉扭头道:“什么臭和尚的东西,拿了来我也不弹。”宝玉只可作罢。一时《云仙曲》唱完,宝玉兴尚未尽,说道:“刚听到好处,偏又完了,再唱些别的罢。”芳官道:“唱什么呢?唱段《小宴》好不好?”宝玉道:“好是好,听得太熟了。”
  藕官道:“唱段《藏舟》罢。”宝玉道:“太悲凉了,没意思。”黛玉道:“前儿那出《别女》掐了没有唱,拣两段好的,叫藕官露露脸罢。”藕官道:“那么着,芳官替我弹月琴,二爷挑那两段指给我罢。”宝玉道:“先唱那段《沉醉东风》何如?”藕官答应了。于是,芳官弹起月琴,仍是晴雯吹笛,只听藕官曼声唱道:
  俺爹爹皓雪满颠,怎教我不临去凄恋?爹只道外婆怜,那如爹身畔!这一行几时再见爹面?望爹隔天,望娘隔泉!只愁影只形单,谁替照管?
  唱得缠绵宛转,黛玉听了,不由得芳心酸楚,眼泪绕着眼圈儿转。宝玉瞧出,说道:“这段唱完,别再唱了。你看那渔船上都熄了灯,想必是不早了,若唱到大天亮,才是笑话呢。”
  一面便叫船家撑回去。那些江船上的人,只听得远远的一只大船又是吹,又是弹,又是唱,还有许多女人说话的声音,却瞧不见人。第二天大家说起,还以为江妃携偶乘月出游。未免可笑。
  宝玉黛玉等因要逛松寥阁,在焦山又住了一日,刚好看见江上的神灯。那神灯是在更深人静时候,从江面上一对一对的出来,先是两个,又是四个,接着又是八个、十六个,渐渐的越聚越多,满江都是灯影。一个灯底下都有一个水鬼,各种怪状不一,芳官藕官看着都有些害怕,连黛玉也是见所未见。这是他们神仙方能见到,在凡人只瞧见满江灯影罢了。那晚黛玉对宝玉道:“明儿可要家去了,怕是我爹妈给老太太去信说咱们走了,老太太等着老不到,真要着急哪!”宝玉道:“你的家乡去过了,我还要去看看我的家乡,那些莫愁湖、桃叶渡,难道不是名迹?”黛玉道:“不是我打断你的高兴,那些有什么看头?湖不成湖,渡不成渡,早都变成土坑了。上回又经过兵劫,做过伪王府的地方,照墙上都画着豺狼虎豹,张牙舞爪的,看了徒然惹气。”宝玉大笑道:“你以为我真要去么?我是故意刁难你们的,咱们早些家去是正经。”次日起来,开发了船钱,又给和尚写了一笔香资,便同黛玉等排云驭气,一直回到太虚幻境。
  刚进了赤霞宫二层院,就遇见凤姐和鸳鸯。鸳鸯道:“嗳哟哟!你们也有回来的日子,到底是往那里绕弯去?再有一两天不回来,家里可就反了。”凤姐道:“姑太太的信都来了,说你们那天动的身,可又老不到家。老太太真急了,要叫我们打发人去找,可往那里找去呢?”宝玉只可将去逛苏州,又逛金焦,大概说了一遍。凤姐道:“你们倒好,爱到那里就到那里,也不给家里一个信,若把老太太急坏了,谁担得起?”宝玉黛玉忙即进去见贾母,贾母也是埋怨了一大阵,问到那里去的,宝玉只得据实回明。贾母起先虽甚着急,见他们平安回来,却又喜欢。略问些苏州、金焦的情形,又吩咐下回要想到那里去,千万先给家里送信,这可不是玩的。宝玉连忙引咎。贾母谈了一回,便催他们去歇息。麝月金钏儿来接他们,听晴鹃诸人说到上游月府,下涉沧江,见了种种新奇之事,未免暗怀妒羡。按下不表。
  却说李纨宝钗那日送了林公夫妇登程,贾母留他们吃过晚饭,便命鸳鸯送大奶奶宝二奶奶回去。宝钗是来往惯了的,李纨一觉醒来,陡添无限伤感。次日至怡红院寻宝钗闲谈一回,便同往王夫人处。王夫人细问太虚幻境情事,知李纨此去得与贾珠相见,追想前情,不胜感叹,说道:“他们弟兄老早的丢下父母走了,你们倒先见了面。说一句笑话,这不是‘娶了媳妇不要娘’么!”李纨素来长厚,登时涨红了脸,回答不出。
  宝钗到底大方,说道:“宝玉说的,第太太七十大庆,一定回来拜寿,还要带仙丹来孝敬老爷太太哪。”王夫人道:“仙丹倒罢了,你老爷那个人,是肯吃仙丹的么?只要他们能够家来,见见面也是好的。我只纳闷宝玉是活活的一个人走出去的,怎么也跟过去的人在一块儿呢?难道他也是死了的么?”宝钗道:“他既是得了道成了仙,当然也要尸解的。古来神仙,那有带着臭皮囊直到天上去的呢?”
  正说着话,忽见东府里的丫环银蝶儿匆忙走来,道:“我们奶奶给太太请安、奶奶们问好,打听上回宝二奶奶添蕙哥儿,是那个姥姥接的生?那刘姥姥也干过这个营生,这府里请过他没有?”李纨道:“你们打听姥姥做什么,是那位有喜信儿了?”银蝶儿笑道:“还有那位呢,就是小蓉大奶奶。”王夫人道:“我们替蓉哥儿媳妇盼得久了,这可真是大喜的事,现下有几个月了?”银蝶儿道:“这就算足月了。他自从娶过了门,一直也没信。去年治国公府里荐来一位好郎中,蓉哥儿请他给小大奶奶看了,才知是身上有玻只吃了十几贴的药,病就好了,紧跟着就有了喜。我们奶奶这一向不大出门,就为的招护他,还要寻一位姥姥先看看呢。”宝钗道:“若说接生,还是王姥姥稳当,不但接过蕙哥儿,那琏二奶奶的茝哥儿也是他接的。刘姥姥虽是熟人,从来可没烦过他,也没听说他收过生哟!”王夫人道:“蓉哥儿呢,怎么他也不管?”银蝶儿道:“他上大爷衙门里去了。”王夫人又问道:“几时去的?”银蝶儿道:“上头有要紧的公事差他去的,也去了四五天了。”说罢,自回东府去回尤氏的话。
  原来朝廷因贾珍谋略素优,遇有国家大计,时常要咨问他。
  有些不便写在纸片上的,知道御前侍卫贾蓉是他的儿子,便差贾蓉来回跑跑,这回往范阳去,也是为此。那范阳地方,本是京师的咽喉,自从贾珍调任以来,镇抚军民,地方静谧。那里本有庆字军、芝字军几支队伍,统带的都是老成宿将,缓急可恃。贾珍又将侯虎部下劲旅改编了,另从龙武中军挑出人材,拔充统制。那些士卒,都是忠勇诚实的居多,又经过此番训练,倒成了贾珍自己的亲军。因此范阳一隅,屹为重镇。
  新近又有朝中大臣们建议振兴水师,就着范阳的云津镇做水师要塞,即派贾珍兼督练水师大臣。贾珍奉命之后,亲自调阅那些兵船,早已年深窳敝,仅存形式,也没有合用的炮台船坞。当下便和几个幕府费了几晚上的心力,想定种种计划。大要无非创造巡船战舰,建置船坞炮台,以及制造器械、造就将材、测量地势、编定军制。当时便有和贾珍关切的说道:“从前安国公久镇范阳,功高望重,只因创办水师致生疑谤,被人参掉。依我看,这件事还是推出去的为妙。”贾珍道:“做大臣的遇着难事便要推诿,朝廷还靠谁办事呢?那安国公被谤固然冤枉,可也有他的错处,谁叫他把办水师的款项,挪去另造了园子?咱们才力虽不如人家,只有事事核实办去,用一个钱都用在当用的地方,办得好办不好,只看天运罢了!”又有一个老者是安国公的旧幕府,说道:“安国公任内,用在水师的款项,并没有短少,只把整笔存款的利息分年营建御园,也就算苦心应付的了。”这话虽是替安国公回护,却也是当日实情。
  贾珍听了笑道:“把整钱放着不用,也就耽误了不少的事。虽然如此,我对于安国公总是佩服的,若像他的后任,把什么黄连圣母都请到节度使的大堂上,那才是笑话呢。”
  此时,贾琏做的广平府同知,正在贾珍管辖之下,照例由官小的声明回避,吏部核准了。将贾琏与陈州府同知对调,他带了平儿母子至范阳见了贾珍,在衙门里住了两日,自去赴陈州新任。正赶上贾蓉因事来衙,倒得见着一面。
  那贾蓉本是个公子哥儿,经过这几年历练,也变成稳重老成一派。皇上正在倚重贾珍,又因贾蓉奔走勤劳,那天武备院卿出缺,便下了一道旨意,命贾蓉兼署。恰好胡氏怀妊十月满足,同日生下一个哥儿。那世袭人家添了人丁,比升官还觉可喜,贾珍又是将近五旬的人,才生了长孙,更是分外欣慰。得了信,就给他取名贾栋,希望将来也做国家的栋梁。一时双喜临门,那些勋旧世交以及朝中显贵,都纷纷赴宁府道喜。
  转眼便是栋哥儿满月,尤氏请王妃诰命们在会芳园做个汤饼宴,也传了一班小戏。那天李纨宝钗都在东府帮同款待。来客中有送金印的,有送金寿星、金八仙的,也有送金麒麟的,还有许多嵌珠镶翠的首饰。只北静王妃所送礼品中,有一旧玉小印,原刻的是“襄伯之颖四字,尤氏最喜,交与贾蓉夫妇好生收存。
  过一天,尤氏又另请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李婶娘和李纨、宝钗、史湘云、邢岫烟、李纹、李绮在园中丛绿堂听戏设宴。惜春辞了不去,宝琴因家中有事,探春因月分大了不能坐车,也都辞了,却各送了一份厚礼。席间,薛姨妈道:“这里我还没来过,到底竹子多,分外显着凉快。”尤氏道:“这墙外头紧靠着祠堂,从来不在这里坐席。今儿因为有太太们,取其离上房近便,可以少走几步。”李婶娘道:“人人都说大奶奶福气大,只孙子生得迟点,如今可都全了。”王夫人道:“他这福气就在性情憨厚上头,人还是憨厚的好。”李纨道:“别看眼前孙子少,这一开头,一年添一个,到大嫂子六十岁,只怕一桌还坐不下呢。”尤氏道:“从前秦氏媳妇一直就多病,偏这续的也有病,耽误了这些年。若不是这位好大夫,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哪?”邢夫人道:“这大夫姓什么,那里寻来的?”
  尤氏道:“也是朋友荐的,南方人,姓陈。三江节度使荐他来给太后请脉,也来得不久。”宝钗道:“这个人倒要记着,咱们一向只请王太医,究竟年纪太大了,用药很稳当,遇着疑难的病可不大得力,还脱不了太医院的习气。”湘云笑道:“北京人说的‘光禄寺的茶汤,仪鸾司的刀枪,太医院的药方,翰林院的文章,都是有名无实的’,这话可别叫兰哥儿听见。”
  岫烟道:“兰哥儿倒没有什么,若琴妹妹听见了,真要不痛快呢。”尤氏道:“三妹妹差不多也要达月了,我家里走不开,一直没去看他,近来都好罢?”李纨道:“我那天见他,肚子有两个那们大,瞧着怪悬心的。他倒不在意,说说笑笑还和平常一样。”尤氏对宝钗道:“你记着荐王姥姥给他罢,这回蓉儿媳妇疼一阵松一阵的,两天也没有下。他不知怎么一按摩,只一会工夫就落地了,到底是老手有把握。”宝钗指人家送礼的金麒麟给湘云看,道:“你瞧,是你那个为中不是?”湘云笑道:“别混扯了,世界上单我有金麒麟么?”大家一面说笑,一面听戏,直到掌灯后,摆了晚席方散。
  贾蓉到了武备院衙门,又往范阳去了一趟。等到回来,方才择期补请各勋戚世交子弟和至亲好友听了一天小戏,传的是有名的四喜班。大家谈起四喜班的来历,薛蟠道:“这还是蒋琪官的旧班底,王兰官接了去,又添补了好些脚色,如今倒很红。每逢堂会,都要找他们的。”冯紫英道:“琪官自从监里放出来,简直的不露面了,他如今干什么呢?薛蟠笑道:“别提他了,他如今正阔着,你见了未必敢认呢。”众人忙问他如何阔法?薛蟠道:“身上披着片,怀里抱着罐,官衔是‘天下都招讨’,还兼着‘伸手大将军’,你说阔不阔?”冯紫英道:“这就是薛大哥的不是了,你从先那么捧他,跑堂的只看了他两眼,你登时就端起大碗来往人家头上砸,为他吃了很大的亏。如今琪官还是琪官,为什么丢下手来,两掰了哪?”薛蟠道:“他那分儿还了得,连什么王太傅、范尚书都抢着替他做寿诗,还捐了一个太常寺博士的职衔,要冒充官派,我那敢和他亲近?再说我这点子家产,就全报效给他,也不够填他的狗洞啊!”
  正说着,贾蓉贾蔷走过来,让大家坐席,便将话岔断。
  薛蟠见了贾蔷,拉住他笑道:“你娶了那么一个红人儿,还不该请请做叔叔的么?你若不说好的,我今儿当着大家喊出来,看你可逃得过?”贾蔷道:“好叔叔,您别张扬,我明儿请您到我小坦坦里,叫他唱一段给您听听。”冯紫英听见了,说道:“什么好事?也得有我一份。”一时大家就席,猜拳轰饮,就顾不得斗嘴了。等到席散,都有了几分酒意,冯紫英等要走,贾蓉留他们不住,送至仪门外,看着上了车马,方才回去。那些人分路回家,不在话下。
  却说冯紫英坐上铁青骡子驾的绿围大鞍车,跟班喜儿打了顶马,小厮马夫等都骑了牲口在车后跟着走。一路秋风正冷,吹得身上发寒噤,亏得他喝了几钟酒,还禁得祝走过十字街口,从玻璃方窗看出去,见街上一个倒卧,用芦席盖着,旁边有两个戴缨帽的官差看守。路上闲人走过,纷纷议论。有的说,这还是唱花旦鼎鼎有名的蒋琪官呢,怎么没几年就落到这地步?有的说,他阔的时候也是盖的大瓦房,养着好几个牲口,还开着几个铺户,眼睛里那看得起人?不料他也有今日。有的认得忠顺王府,说道:“这是忠顺王府老王爷的大红人,头几年我还看见老王爷出来,他骑马跟在轿子后头。那老王爷待人真厚道,又少不得他,若不是他有实在坏处,那会撵了他呢?”
  又有人说,他娶的媳妇还是荣国府里贾二爷的姨奶奶哪,这贾二爷也是他的老斗,不知为什么出了家了,他不该把这位娶了回去,怎么不叫做阔老斗的寒心?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休。
  冯紫英在车上都听见了,心想蒋玉函如此结局,倒也可惨。
  想起那年请宝玉薛蟠在家里聚会,玉函和宝玉那般情致,他那时是如何的丰姿,如何的声价,谁晓得后来这样收场,心中十分的悲感。当下就吩咐赶车的站住,一面打发喜儿传话街面官差,叫他们给预备棺木衣衾,葬到义冢里去,该花多少钱,改天到冯大爷宅里去领。官差们连声答应“嗻,嗻”。又向喜儿道:“您替回大爷万安罢,一切都有我们弟兄们,决不能给大爷落包涵。”冯紫英便坐车回去,一路还替蒋玉函伤心。那官差们虽说得如此好听,他们岂有不想落两文的?无非是一具柳木棺、两件破衣服送他入土罢了。
  次日冯紫英到了神策府衙门里,见着薛蟠,想起此事,便道:“昨儿谈起那蒋琪官,你知他如今怎么样了?”薛蟠道:“你必是见着他了?”冯紫英笑道:“我若见着他,岂不是活见鬼了?我见他在芦席底下盖着呢。”又埋怨薛蟠道:“你们早该搭救搭救他,也何致流落在街面上现眼。”薛蟠听了,两眼瞪得似铜铃一样,咳了一声道:“这得怪我,可也得怪他,他一直就没来找过我,我那知道他的细底呢?此刻到底在那条街上?等我去收殓他。”冯紫英笑道:“这用不着你大爷操心,区区已然代办了。薛蟠竖起大拇指头来,说道:“好兄弟,你是这个份儿,花了多少钱都算哥哥的。”冯紫英笑道:“就是你薛大爷有钱么?这点儿,兄弟还报效得起。”薛蟠叹道:“你是个好的,可叫我心里怎么过得去?”
  晚上回来,见了薛姨妈,还是咳声叹气的。薛姨妈只当他在外头又闯了什么乱子,再三的追问,薛蟠不得已,方把此事说出。又道:“琪官那个人会成了倒卧,还不该叹气么?”薛姨妈问是那个琪官,薛蟠道:“除掉那个唱戏的蒋琪官,那有第二个呢?”薛姨妈嗳哟了一声道:“这不是袭人的男人么?
  他原不肯出去的,我再三的劝他,才嫁了去。如今倒坑了他了,这是怎么说的?”宝蟾在旁说道:“那也是他自己心眼里活动,可怨谁呢?”
  过一天,薛姨妈见着王夫人、宝钗,也说起此事。王夫人心是钦的,向宝钗道:“那姓蒋的横竖是个戏子,既有人替他收殓,也就算了。倒是袭人年轻轻的撇下了,又没钱,可怎么过?他总算服侍过宝玉的人,你明儿打发人多带几个钱去看他,就说我也很惦记,若没事,到这里来一趟,大家替他想个主意。”
  宝钗答应了。不知打发谁去?那袭人如何情况?且听下因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四回两娘子争风又吃醋·风月轩入玄子
  第五回 假女婿成真女婿 恶姻缘变好姻缘·南岳道人
  第二十二回 李闯贼恃勇败三军 史兵部加恩酬众将·曹去晶
  第十七回 佳人施饭大开方便门·烟水散人
  第十二回 林子桃义释党魁 曹梦兰深谙交涉·钟心青
  第二十六回 对仆人誓志永改过 诱盟友暗计再分肥·李海观
  第十五回 铸成大错·张恨水
  第五回 天纲不振还一振 妇行无终迄不终·江左淮庵
  第04回 注生庙誓约花烛·弥坚堂主人
  序·陆云龙
  第十回 端郎阅报惊流离相思欲死 昌女评文疑盗袭...·
  第二十五回 把兄弟追欢行院  张二官劳命伤财·讷音居士
  第二回 小器子妄希荣既得复失 大度人不记仇善始全终·
  第三十四回 绣货铺张总管拚股 美人局来顺儿迷魂·天虚我生
  第十一回 寄香囊夫妇重团圆·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

  • 八美图·佚名

    《八美图》全书三十二回,清代刊本,书署“佚名”。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玉楼春桃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撰,明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六卷三十回。最早由金陵文润山房刻梓,此版失传,未见。现只残存序、 第一、二卷 共十回及第三、四卷目录。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

  • 林黛玉笔记·喻血轮

    全书乃林黛玉之日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写林黛玉之所见所闻所感,实是借林黛之口叙说整部《红楼梦》.日记所述与原著几乎无异,凡有林黛玉经过之事以至日常起居可见诸原著者无一缺漏.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鱼水谐·不题撰人

    《鱼水谐》,明清艳情小说,共十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成化年间,江西南昌府富春县四都庄有一财主,姓章名芒,字瑞生,为人厚道,心底善良。家有贤妻何氏,生得二子,长名安杰,次名顺发。这章家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