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以道事君敢言晋职 遇礼而止解组归农
林之孝就退出门去。
贾政回到上房,王夫人先替道喜。贾兰带着众家人磕了头。
李纨、宝钗等带着仆妇丫环们,也行过礼。贾政、王夫人老夫妻甚悦。同到东府宗祠磕了头- 东府尤氏带着媳妇,也过来道喜。
赖管家领着家人仆妇,在阶上刚要磕头。贾政着贾兰吩咐免了。
周侯、薛宅早就来贺。各亲友无不送礼致庆。忙了有半个多月,才一一酬谢完了。
贾政次日入朝谢恩,即蒙召见。回家后述出面圣之事,方知这圣恩非无因而至的。那年贾政自山东办赈而回,圣上便把他名用纸御书,贴在无逸屏上。近因黄河累岁迁徙无常,各大臣条议具奏。贾政此时虽不在户工二部,然管过工部。
素闻贾环书来,备言利弊。现许各大臣自杼己见,遂据实条陈一折。大意以“水性赴下,而黄河之性更猛,挟沙石以俱流。而河南地势平衍,又系沙岸,最易冲决。仅资堵御,办料集夫,各处州县受其扰害,往往积日累月,将次合龙,费无限工力,耗不赀钱粮。一经溃决,皆归乌有。又复摊派通省,遂为河南一大害。
臣尝以千古善治水者,莫如神禹,尚弃数百里,分为九河,以杀其势,而不与水争利。何况此日之知能万不及一。徒藉扞筑,暂保片时,而不为经久之策。此河患之所以岁无息也。当查此日河势所趋,是否就下,顺厥性而导之,使东渐归于海,不扰通省之民,亦不塞难盈之壑。庶一举而永受其逸矣。“疏入,圣上大以为是。便触起书名在无逸屏上的旧事。恰值礼部尚书出缺,遂有此旨。
贾政到了任,约有两月,猛然想起贾雨村偈言来。取出一看,第二句写的“遇礼而止。”因念“天道日午则昃,月满必亏。盛衰起伏,相寻不已。自家官极一品,子孙鼎蔚,不趁此时退居林石,留有余地步以予后人,更有何疑?”主意定了,便与王夫人说知,王夫人亦深以为然。便不候贾琏及出差贾茂,那日进朝,于皇上召见时,便将自己年纪过衰,不能办事,若恋栈不肯辞位,恐贻误国事,则罪有所归,转不能沐皇上豢养天恩了。皇上优诏相留,未经许可。回府后,重行具疏入奏,恳请解职。
一连三次,皇上见其意诚、且怜其年岁实在衰迈,准令致仕。将那世职就给贾兰承袭。所遗礼部尚书员缺,即着贾茂升补。贾政磕头,面谢了圣恩。又赏了许多引年的食用等物,及过头鸠杖一根,准其在朝而杖,仿古制九十杖朝之义;加衔太子太保,以宠荣之,洵异典也。外赏上用大缎四端,大荷包二对,小荷包四对,珊瑚念头宝石背云迦楠数珠一盘,锦匣盛着。贾政又在午门谢了恩,递过职名在鸿胪寺,才坐轿回府。
周侯在书房中久候,贾政轿到,林之孝先即禀知。贾政便进书房来。周侯一见,连称“大喜!吾兄大人如此举动,全始全终,求之古人,亦不多得。小弟一早闻此信,心中替兄松快。专此候驾一谈。弟亦早晚陈情,与吾兄结一香山会,以继乐天之步。未知兄翁大人可容此俗客否?”贾政道:“弟因年逾大耋,恐误国是,遂有此举。兄齿尚健,且居散职,未兼部务,以见为藏,何所不可?”周侯爷道:“兄论甚是。但人各有志,也难执一耳。”贾政便叫摆酒,与周侯爷吃了饭,才辞去。
贾政回到上房歇了,一夜心无挂碍。直至红日三竿,方起来梳洗。把贾兰叫来,凡一切外头照应,皆着贾兰支付。非有要事,不必禀知。遂与王夫人商酌:将大观园靠西北面,离自家住的房子仅隔一栋房,只三间地面拆去,换个花园门,便可与稻香村相近。因把杏帘在望一带地界,皆用竹篱槿芭圈成一所,点缀三两处茅草亭子,有棕叶的,也有松溜皮的,颇涉野趣,不染纤毫俗尘。约有个月,工已告竣。中间小桥曲水,片石假山,无限树竹,皆是向来有的。贾政以为怡老之地,甚是欣然。
暑退秋来,忽报闵大人来拜。贾兰将帖子拿给贾政一看,上写着:“年家眷晚生闵鹏骞拜。”贾兰禀道:“闵师爷于四月升了工部右侍郎,今才到京。从朝上就来拜老爷的,会也不会?”贾政说:“岂有不会的理?”换了衣服,就到书房来。闵师爷迎出门,先作了一揖,说道:“老先生步履如常,精神照旧。为何便退居林下,岂不使朝廷少一辅弼?”贾政也还了—礼,道:“这顶纱帽有何穷期?古者七十致仕。以九十余岁一白叟,犹列朝班,岂不顾而自笑?先生尚觉弟致仕之疏以为早吗?”
二人说着话,走进书房。行了礼坐下,连辉端上茶来,喝过。闵侍郎道:“非论早晚,因见老先生健壮犹昔,晚生喜而出此言。为出为处,原无二致。这有什么着色相哩?”贾政道:“先生屏藩吴下,何时荣补冬官?弟真可谓退居畎亩,竟不知有此信。尊柬一到,小孙才为言及,多少缺礼处,先生统望包容。不识此日贵第可仍在旧处否?以便弟亲往一叙,用志旧雨。”闵侍郎道:“晚生仍寓旧舍,离此不远,最易盘桓。但晚生樗散余才,外任已不能胜,补此内职,经管工料,恐更稽察难周。望老先生朝夕训之,得免覆餗,便是晚生之幸。”贾政道:“先生何过谦乃尔!此地非说话处所,可到我新创一所闲坐地方逛一逛,何如?”闵侍郎道:“可好。”七十四儿引着,二人携着手,就曲曲折折,走入稻香村来。
大观园是闵侍郎熟境,那知一转竹桥,将到杏帘在望,迥非昔比:一带茅茨草舍,别有山林风味。一步一折,随步移形,几不知在城市。此时秋光满目,刈稻剥枣,陆续不绝。把个闵侍郎一片名心,涣然冰释。通身松快,足不知倦。
来到稻香村,也不是旧日规模。出檐灰棚十数间,并无青砖碧瓦,画栋雕楹。
然高敞爽垲,炉烟茶沸。真是别有天地。闵侍郎道:“老先生福人,生享如此福地。晚生何福,而得到此?这就是托老先生之福了。”贾政说:“先生过誉处,弟何敢当?”吩咐看茶。这个茶是贾政自饮的顶高龙井,一旗一枪,实系火前。
七十四用小茶盖碗沏了,同连辉端上。闵侍郎道:“晚生品茶多矣,初未尝得此仙味。满碗松花,未足道也。”贾政道:“此是龙井火前,较雨前尤细。水过熟则味逊矣。先生可谓得茶中三昧。”便叫备饭,说:“闵大人不是外客,就是寻常菜亦可待得。”七十四答应去了。
闵侍郎道:“晚生下朝,并未回家,实在饿了。老先生赏饭,晚生愿领,只求简而速,则善甚矣。”贾政道:“山肴野蔌,原无异品。先生要丰也不能够。”
说着,大家一笑。刚端出酒杯小菜来,只见贾兰又回禀道:“孙儿丈人闻老爷要会一会,孙儿来此请命。”闻嘉谟连年升了左副宪,与贾政时常会的。闵侍郎一闻此言,便道:“这个岂有因晚生在此,不会至亲之理?”便向连辉道:“连管家可去快请。”贾政道:“也好。”就叫贾兰去邀,便陪到稻香村来。
不多时,闻副宪进来。贾政同闵侍郎接出相见,彼此问候。
就同到屋内,坐下喝了茶。贾政就吩咐看酒,闻副宪道:“到此就扰,有此等不速之客么?”贾政道:“只恐不堪适口耳。如不嫌此菜根气,便日日过舍,以消闲昼。何如?惟恐国家有大议,非二公鸿才,谁敢专决。这是因私误公了。”
闵侍郎道:“老先生言及此,真令人俗不可医矣。”闻副宪道:“别管他,且敬一钟再议。谁许做此皮里阳秋之论。”贾政也只得笑了。
逊过座,三人就促膝而饮。头碗菜是碗炒蕨,味微苦而趣甚清。闵侍郎道:“老先生连用的食物纯乎高尚了!”第二碗杂素,是闻副宪最喜的,连吃了几箸,赞道:“妙绝!”贾政道:“菜非珍错,仅致剪韭献芹的微意罢了。诸位兄翁勿哂。”后来上尾鲜鱼,一盘果鸭,做法皆与往日不同。
贾政三位知己相对。话到深处,贾政因自述道:“弟承先人余荫,得蒙主眷。
少厕贤书,壮登仕版。经籍虽未研求,然居心待世,事事矜持。后来侧名卿贰,委任封疆,弥复谨慎。恐蹈愆尤,以负国恩而隳宗绪。今已九十二矣,才获致仕归农。可保终身无憾。嗣乃鼓腹康衢,与击壤之野人同歌化日,已自欣然。况逢二三知我,樽酒纵谈于片石孤松之下:转想半世尘劳,真如戏剧。绿野、耆英,古人不我欺也。“闵侍郎、闻副宪二人听了,同声说道:”盛德高风,洵堪千古。
弟辈得附香山之末座,则幸甚。“
后又端了碗南瓜上来,闻副宪心中自道:“此物索然无味。既端来,自有别致。”因举箸尝了一尝,便大赞道:“好极!闵先生,你快来吃。”遂同闻副宪便吃了数口,说道:“果然好。”又上了碗虾米白菜,更自洁净得味。闵侍郎便问南瓜做法,七十四把厨子尤瑛叫来,才知是鸡鸭猪肉,各样切碎,加上作料,挖空南瓜,用锡钴盖严,炭火煨熟,除去肉馅,单盛南瓜,所以味美而不见其迹。
闻、闵二大人甚喜,赏了厨子四两银子,不过取贾政一乐的意思。此是宦派,毋谓其真爱食南瓜也。不多时,二位吃过饭,嗽了口,又烹一壶好茶喝了。天已将晚,才辞回去。
贾政逐日吩咐熟习农事的老佃,预备诸样农器,明春在稻香村的闲田上耕种,修个菜园,灌园自娱。
冬初,贾琏、贾蓉到家,见贾政、王夫人,磕了头请安。将安葬的事细禀一遍,并坟上添盖许多房,治好些地,及沿途的应禀事件,备悉说了。贾政便将自己年迈请休,蒙恩准令致仕的话也说了一遍。贾琏说:“老爷年纪虽届杖朝,而精神康健,得以优游林下,侄儿辈曷胜欣慰。”正说着,薛蟠、薛蝌同来请安道谢。
贾政便叫请进上房,同王夫人一齐见了礼,再三谢沿途的照拂。
王夫人又问薛姨妈安厝的事情,落几点眼泪。说了回话,薛蟠兄弟到宝钗房内坐了坐,贾政留住,叫贾琏陪吃了饭,才教回去。
贾蓉自回东府。
这科武会试,全哥儿乡试时改名元煜,中了会魁。殿试技艺出众,策对轶群,就中了武状元。报到周府,喜的个周侯只是哈哈大笑。贺客盈门。荣府的外甥,薛宅的女婿,皆贴着报单,厚给了赏钱。大家欢喜。这报子连夜赶到浙闽制军辕门来报喜,周廷抡大悦,重赏报子。探春知儿子中武状元,心中甚喜。周制台连忙写折谢恩,周侯爷早已面圣谢了。周元煜钦点头等侍卫,圣眷着实加优,便就在京供职。
腊尽春回,土膏将动,乌庄头岁底交差。贾政教他二月间将善种地的人着一两个来京,是贾政亲口吩咐,庄头敢不留意?正月底,就送了两个人来。一个叫刘必显,一个叫叶子富。约四十上下年纪,林之孝禀了贾琏转禀,贾政那日正在稻香村内看阅农器,听见甚喜,就叫带他二人进来。林之孝把他领人,替贾政磕头。贾政问了姓名,便将阶下农器指着问他,并问其如何使用。
那二人一一指说,贾政未能骤解。适值贾兰在侧,说道:“他二人只能用此器而不能举其名,且乡下人的称谓亦多于古语不合。老爷若问其名而考所用,有毗陵陈椒峰先生所着《农具记》,最为详博。孙儿查出,与老爷一看,便明晰了。”
贾政甚喜,就叫:“你取来我看。”上写道:《农具记》:农之为具不一;而负牛之具曰犁。犁,利也,利发土绝草根也。《山海经》曰:后稷之孙叔均,始教牛耕。陆龟蒙《末耜经》云:耒耜通谓之犁,即《易》所谓斲木为耜,揉木为耒也。其制有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璧。斲木而为之者,曰底,曰压镵,曰箭,曰辕,曰梢,曰犁,曰建,白盘。如是,而犁之事毕。
服牛之具曰轭。驱牛之具曰鞭。衣牛之具曰衣。牛于牧养中毛最疏,畏寒,每冬月编织冗麻衣之,如短褐。汉王章尝卧牛衣中,晋刘寔口诵手绳,卖牛衣自给。牛衣之制,最近古也。如是而牛之事毕。
耕田之器则有若耙,以耘也。有若臿,师古曰:锹也。有若锋,古农法云:锋地宜深,锋苗宜浅。有若搭,农家不尽有牛耕,尝数家为朋,工力相易,日可劚地数亩,以其齿劚士,如相答,故名。有若田荡,均泥之器,插秧用也。有若长镵,后伛而曲,上横木如拐,两手按之以起拨,杜少陵歌长镵者是也。有若钱,《诗》曰:“庤乃钱镈”,钱与铲同体而异名也。有若镈,《诗》又曰:“其镈斯赵,以薅荼蓼。”镈,迫也,迫去地草也。《考工记》凡器皆有国工,独无镈。 非无镈也,夫人而能为镈,不必国工也。有若耨,制与镈略同。有若耰锄,贾谊云:秦人借父耰锄是也,制又与耨略同。
如是而耕之事毕。
灌田之器,则有若桶,箍木为之,粪其田也。有若杓,亦箍木如盂,置之柄首,佐桶为用也。有若瓦窦,置塘堰中,致水使出亦使人也。有若筐,有若篮,郭璞云:一器也。所以实灰土,使肥田也。如是而灌之事毕。
藏种之器,则有若蓨,若蒉,器之从草者也。有若种,箪形,如甓,用贮谷种。庋之风处,不致郁浥,器之从竹者也。有若谷盅,编竹作围,长短无定,入谷中以通气,亦器之从竹者也。有若畚,晋王猛少贫贱,尝鬻畚,此也。南方以蒲竹为之,北方以荆柳为之。有若稻包,种之将布,浸之以水,俟其萌,而以草束为裹,俗曰稻包,无定制也。如是,而藏种之器毕。
布种之器,则有若瓠种。……贾政看到此句,忽见李贵持帖禀说:“闵大人有紧要事来会,小的已请在书房坐下了。”贾政便叫贾兰出去,急陪至稻香村来。
贾兰答应走出。贾政因《农具记》看的得意,便接着又看,上写着:窿瓠贮种,穿两首以木箪为贯,泻种于耕犁,随掩遏覆土。深则虽暴雨不至抱挞也。有若秧马……忽见贾兰陪着闵侍郎从外进来。贾政放下书,连忙接下阶去。闵侍郎瞧见阶下列着许多农器,便笑道:“老先生真欲明农子,但恐朝廷尚贤,未必能遂家食之愿耳。晚生来特报一事:今早见谢中堂,密言老先生有奉起用的恩旨,先来报信。老先生可谓受知独深矣!”贾政笑道:“弟年已衰迈,朝廷上纵需才孔急,亦断无再计及小弟的理。此言恐未必确。咱别管他,且请到草庐一谈,消此春昼何如?”
二人说着话,进了门,便就叙礼坐下。连辉送茶喝着,闵侍郎看桌上有本书,取来一看,是《农具记》,便指着说道:“此椒峰陈先生所着,注疏精确,考据渊博,诚古今不多得之笔。且托胎《尔雅》,而于昌黎《画记》外,另开畦径。
其中最警策者,‘臿’与‘长镵’二段,别有逸趣。再如‘稻床’及‘风车’数节,皆有玩索。至于‘桔槔’一制所云‘长木为箱,三面如墙,堵仰而缺,置小板数十如斗,而以木贯之如索,水间以架相承,岸横辊轴,二寸,木制如椎者十七八。又立横木,众人俯之而以足践椎,首尾旋转如辘轳,以引水而上田。’曲绘田家风景如画,此是何等笔墨!“贾政听了,连声说道:”先生可谓博考了。
此书弟尚未看完,不敢妄为评骘。“说话时,林之孝已将刘必显二人带出园去。
贾政要留闵侍郎小酌,闵侍郎说:“晚生尚有别事,须见甄巡制,就此别过。
明日再来道喜。“便就辞了。贾政要送,再三挽住。便叫贾兰送出大门,上轿而去。
贾政回到屋内,便叫七十四烹壶好茶。正喝着,忽闻枝头数声莺语,甚是好听。心地洒然,十分得意。便把《农具记》接着重又看去。见其“收获之器,如稻床、连耞等制”,惟风车一段,尤为奇古,颇觉得意。饮了数杯,又看了一遍,默然想道:“此书所记,可谓详博。但南方田具为多,施之北地则有不合。即如瓠种一器,北方则多撒种,继盖以粪,再掩之以土。或有用耧耩者。瓠种之制,从所未见。北方打场,多用石岫,间有连耞,亦不时用。况现在农器已多不符。”
遂将此书置于案侧。
适值王夫人着人送出饭来,数样皆是野蔬,一盂香稻米饭。
贾政甚喜,为王夫人能体己意,不似当年肉食气味,转为一饱。
连辉又斟上茶,才要去接,忽传有旨。只见林之孝忙走进来,禀道:“军机处有密旨,速传老爷同兰少爷一同进朝听旨。小的细问来人,不知何事。”
话未说完,只见贾琏同贾兰走来。贾琏道:“适才传言,老爷奉旨起用,可是真吗?”贾兰道:“现奉军机处传行,着孙儿同老爷入朝听宣,不与闵侍郎所言相同了?既经奉传,老爷当急入朝为是。”贾政道:“我已退闲,如何有此密旨?不知连日朝中可有何事。”贾兰道:“昨在衙门,正集议颁敕高丽,听说河抚有折入奏,并未发抄!亦不晓得何事。”贾政道:“既知不的,我闻君命不俟。
我虽解组,不可过迟。“便进上房换了衣裳,坐轿同贾兰急进朝来。
贾政一到,即有军机处司官带他祖孙二人,直到军机。宣了旨,才知是黄河今岁安澜,河臣奏到,因贾政前议行之有效,降旨褒嘉赐宴,晋职少傅,以彰懋眷,贾政谢了恩。传贾兰来随侍贾政,更属格外特恩。贾兰亦磕了头,跟着贾政领了宴,方才回府,阖府的人方放了心。贾政仍旧料理为农为圃器具,命刘、叶二人分职其事。
这一日,正在上房与王夫人闲话,忽然想起芝哥儿,一去海外,将及三载,杳然无信。虽属王事驰驱,王夫人未免伤感。未知贾政做何排释,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117回 因打鱼螃蟹告状 通州城怒锁凶身·牛瑞泉 第十回 中宦容身·长安道人国清 第三十三回 离客店弱女奔波 上盗船歹人害命· 第二十回 万柳庄恶奴欺主 会仙桥老舅遭拳·顾太清 第一回 看得伦理真 写出奸徒幻·梦觉道人 卷十一 诈平民恃官灭法 置美妾藉妓营生·杜纲 绿珠· 第二十三回 唐帅征南风倒纛 胡兵败北夜劫营· 第二回 皇甫敬威镇云省 秦布政赌采朱陈· 第二十三回 急色儿覆雨翻云 痴婆子大惊小怪·黄南丁氏 第五回 书房里三人盟誓 明月下彼此秉心·青阳野人 娥皇女英· 第二十一 [题佚]·邺华生 第二十八回 置产营财葛藟谊重 因金恤玉樛木恩深·归锄子 第九回大娘哄诱裙钗春娇耍弄书生·风月轩入玄子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