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六回 三神仙法润玉荚蓉
权停鹤鹿,重整花如玉。不是一番红与绿,怎显春光满目?佳人才子团圆,功成名就荣旋。酒醉诗吟即席,世间至乐如仙。
右调《清平乐》
且说儒珍与秋遴,将掌中雷诀一齐放手,霎时,雷声大震,闪电交加,虽将花妖击走,两位解元却也惊倒。吓得秋遴家中大小,一齐涌入房来,问道:“这般青天白日,缘何忽发雷霆?”秋遴与儒珍定了一定神,方才说出拿妖之故,都各吐舌摇头。
秋遴因分付厨房,治酒压惊,两个饮了数杯,秋遴道:“可惜方才慌了手脚,致被他逃去,不曾晓得果系何物为妖?却能作怪若此。”儒珍道:“吾兄吉人天相。故紫兄远寄灵符,殄灭此怪。常言捉贼不如赶贼,要晓得他怎么?”秋遴道:“蒙紫兄之情,仗吾兄之力,虽幸击走,恐后复来,则为祸不小,奈何?”儒珍道:“些子小妖,经这一番雷火,恐未必不仍然是死,即或逃遁何方,亦已心胆并裂,岂敢再来作孽,况又有紫兄可倚,吾兄请自放心,但日间小弟所言妻父处瑶枝,难道还是假的不成?如今想已识得古董了。尊意还是如何?”秋遴笑道:“再不想这怪物,也能作诗作文。若非吾兄明见,小弟终遭荼毒。其令岳翁所谕,小弟久有求吉之心,因被怪物打诨,以致阻我朱陈。今妖氛已靖,初志未移,岂敢有违令岳雅意?还望吾兄大力玉成,感荷良切。”儒珍道:“既蒙见允,容走白妻父,谐此良姻。天色已晚,即此告辞返舍。”秋遴笑道:“吾兄宴尔新婚,奉不当相留,奈弟今宵实系寂寞,欲屈同塌何如?”儒珍见说,只得笑而复留,两个饮至更余,方才乘醉而寝。
次早,儒珍辞归,即来公馆中见诚斋,正欲说起秋遴之事,忽报毕老爷拜。诚斋接过名帖一看,见是毕纯来,意欲回他不见。儒珍道:“为秋遵之事,小婿正要见他。”诚斋便分付请入来。原来毕纯来因遇紫宸之事,知道诚斋在省,故特来报喜。不期又遇着儒珍,都相见坐定。先是毕纯来道:“违别台台,屈指三载,每怀培植之恩,无日不神驰左右。昨在家表兄李福州任所盘桓了这年余,故未能亲近。前日返舍,方知台台荣擢嘉兴大郡,不胜欣庆。治晚今日一来恭贺升祺,二来治晚回浙时,天台道上忽遇令侄紫兄,道家装束,寄一锦囊与令坦儒兄及陈秋遴兄同启,又寄语台台毋为忆念,年余之间,当有会期,因跨鹤而去,治晚于时狂喜,私计何幸遇仙?昨既交割锦囊,今特专诚走报。”
诚斋见说,亦觉骇异,因笑道:“蒙兄传信,足感盛情。这般看来,舍侄果谬成仙,但何忍竟无只字慰我,反有锦囊之寄与秋遴及小婿,不知锦囊之中所云何事?贤婿定已阅过。”儒珍道:“一桩奇绝之事,幸得此锦囊,否则,陈秋兄定丧命于怪物之手矣。”诚斋与毕纯来忙问何故。儒珍固将秋遴在扬遇妖逃归,并昨日争论真假未决,恰值接到锦囊,内有符咒并诗,依法击走花妖的事,细述了一遍。
诚斋与毕纯来大骇道:“天地间原有这般异事,但不知是何妖物,以致千里遥知,寄书除灭也。”儒珍道:“据紫兄诗意,并秋遴揣度起来,依稀是玉美蓉之妖,但昨日秋兄与小婿一时心惊胆战,惟见一道金光,自窗中飞出,实不曾看得明白,不知果是花妖否也。”诚斋道:“不错的,扬州署内,果有白色芙蓉,自秋遴夜遁之后,其花忽枯,原来有此怪事?若非毕兄携书而来,怎得明了?如今妖孽既除,瑶姨事还是何如?”儒珍道:“姻事之说,业已允诺,但小婿忝在门下,执柯未便耳。”诚斋道:“既是如此,即烦毕兄作伐,岂不妙哉!”毕纯来见说,深深一恭道:“藻鉴精明,既得雀屏之选,何须更倩斧柯?但业蒙见委,当效赞襄,来日容往订盟。”诚斋大喜致谢。
毕纯来便别了诚斋翁婿,一路回家。次日,到秋遴那边,说知来意,秋遴不胜欣喜道:“蒙老先辱为执柯,作合之功,决不敢忘今日。”毕纯来笑道:“吾兄郎才女貌,天付奇缘,不佞聊为二姓传言,何功之有?今者种玉之缘已就,纳采之礼未成,似宜早卜良辰,先行求吉,其花烛之期,再容徐择耳。”秋遴连声领教。
当下秋遴因会试伊迩,忙掸日打点行聘,大婚之期,亦即择定在次年会场之后。正是:
一饮琼浆百感生,元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自是神仙宅,何必纷纷上玉京。
再说儒珍见秋遴姻事已定,心中喜慰,亦因会试期迫,与秋遴约定,在苏州相会。一同上京。自己却先几日同馨如前往嘉兴,一来因是俗有满月回门之例,二来就好便道入都也、夫妻两个来到诚斋衙内,拜了丈人、丈母又与苏日相见。苏日欲执师生之礼。儒珍不肯道:“昔日虽是师生,今日已成郎舅,岂敢复受此礼?”苏日道:“一日为师,终身是父,况受业年余,岂敢以郎舅为藉口,而废弟子之道耶?”诚斋笑道:“吾儿之论虽是,但在姊丈何安,倒不如只常礼的脱洒些。”苏日因便作了四揖。儒珍回揖方罢,抬起头来,忽见红渠侍侧,吃了一惊,却不好便问得,又不知是他不是他,又不知蔡小姐果死与否?心中惊疑不定,不觉的一双眼对着红渠看得呆了。
原来诚斋自妥了瑶枝姻事,杭州回来,若兰已将自己行踪从实向诚斋说了。诚斋方晓儒珍即系伊夫,其志即系伊父。当下儒珍到来,再着红渠在外识认,见儒珍果然看得有因。因笑问道:“贤婿莫非认得此女么?”儒珍道:“实系有些面善,但不知他可正唤红渠。”红渠见说,不等诚斋回言,便上前道:“原来果是王相公,倒还认得我叫红渠,小姐为了相公,吃尽千辛万苦,相公倒大小登科,好不飞扬自得,也觉太忘情了些。”儒珍见果是红渠,不胜惊喜,亦无暇分辨并非自己忘情的话,只忙问:“如今不小姐那里,你却缘何在此?”红渠因将小姐不肯改嫁,男妆逃出,偶遇苏爷,招赘作婿,后被识破,遂为茑萝之事,细细述了一遍。儒珍大喜道:“原来如此。但我只道小姐尽节江心,故蒙苏爷不弃,更结丝萝。既是小姐在此,何不早将真情说与苏爷,便省一番周折,今却奈何?”诚斋道:“贤婿不必踌躇,可俟二女这里相见,少不得有个商量。”红渠因便入内,一五一十的与若兰说知。
时馨如正和若兰、瑶枝相见了,在那里坐谈,忽闻红渠之言,方晓懦珍却就是若兰的丈夫,不胜惊异,因笑道:“再不想令妹夫,就是家姊丈,造化弄人,可称奇绝。今既如此,姊姊可同出见。”若兰心下又喜又怒,喜的是喜果然是他,又得高中解元,也不枉自己一番苦志。怒的是,怒他当年已忘昔日之言,而作馨如之婿,固不肯出见,道:“彼自在外与我无干,却去见他怎的?”馨如道:“姊姊之言误矣。且请教姊姊,那矢志守节,所守谁耶?今得重逢,真乃莫大之庆,岂以小妹之故,遂愠而不出乎?”瑶枝也再三相劝。若兰虽是心中含忿,然亦渴欲一见,表白自己苦志,又见诚斋连差侍女来催,只得同馨如出到中堂。
儒珍一见,如获奇珍,也不顾众人在旁,便欲上前剖诉衷肠,只见若兰玉容含怨道:“君今富贵,岂复知有虞彦耶?薄情郎更欲何为哉?”说罢,凄然掩面而泣。馨如劝道:“王生薄幸,有负姊姊苦志,固该切责。但念彼只误谓姊姊玉碎珠沉,故关睢另咏。今姊姊既红丝先系,妹当附列小星,虚正室之位相待何如?”儒珍道:“蒙小姐虚怀,自下卑人,解体难酬,但岂敢以正次相别,惟仍其姊妹旧称耳。”诚斋道:“吾儿之意甚贤,贤婿之论尤正。兰儿亦不必再烦恼矣。”若兰道:“虽蒙大人严谕,贤妹雅怀,但儿所守者节与义耳。岂为此薄幸人乎?今惟苦守节义,以尽余生,以谢王门,岂更复作夫妇之想。愿贤妹自理瑟琴,愚姊今此一见,已毕三年苦志。明日即当祝发空门,向慈云大士稽首耳。”
儒珍见若兰负气不下,竟欲削发为尼,急得几乎下跪,再三请罪道:“实非卑人薄幸,敢负小姐贞心,此一点血诚,惟天可表。即今螟蛉于蔡,认岳作父,亦由感念小姐之情,而欲慰其暮景。乃小姐固执厥心,至以空门自矢,岂不辜苏泰山三年鞠育,与苏小姐一片美情,而卑人亦岂复有琴瑟之乐。惟有碎首阶前,以释小姐之怨而已。”诚斋见说,怒道:“贤婿竟欲以父母遗体,报妻子私情,独不念为名教罪人耶?即兰儿值此颠连,虽亦不无气苦,然幸得重逢,终宜欢合。若只是烦烦恼恼,亦可谓不成意思极矣。”当下苏夫人与馨如劝了若兰入内。诚斋自瞩儒珍准备会场后毕姻,又写书寄知其志。其志即日来到嘉兴,父女重逢,悲喜交集。其志又谢了诚斋抚养之思。因儒珍已继为子,不便接取若兰回家,仍留在苏衙出嫁。正是:
牡丹权且寄春光,捷报泥金再洞房。
不是一番寒彻骨,梅花怎得便馨香。
且说懦珍在诚斋署内,耽搁了几日,即便起身入都会试,因与秋遴有约,在苏州又盘桓了两天,候得秋遴到来,并船同走。在路上,儒珍说起若兰之事,秋遴不胜叹异。一路饥餐渴饮,不觉度过残冬,直至灯后到京,寻了下处,略将书史温习。试期入场,俱各得意。天门榜放,儒珍得中经魁,秋遵占了会元。两个不胜之喜。到得殿试,儒珍中了榜眼,秋遵又是探花,应制俱入翰林,两个便连名告假,回籍完姻。天子喜二人少年美隽,俱宠赐金莲宝炬,宫花采缎,还乡毕姻。
儒珍、秋遵谢了恩,赍赐离京。不日抵家,各自打点花烛之事,其时诚斋亦因年老无意宦游,业已致仕。诚斋因爱武林山水,便欲迁居西湖,奈无得意之所。其志闻知,即将埋剑园住宅,谨具奉申过来,诚斋大喜,固举家迁住杭州。到得吉期,打点二女于归。
儒珍与秋遴同日花烛,都是毕纯来为媒,弄得两头忙乱。因奉天子恩赐完姻,果然十分荣耀。
儒珍与若兰在洞房之中,诉说昔时颠沛,今得欢逢,一刻春宵,真乃千恩百爱。次日,起身与馨如见了礼,一同出堂拜见其志。家宴团圆,十分快乐。若兰因感娇绡、红渠之义,劝其志将娇绡认作继女,仍送秋遴为妾,又劝儒珍将红渠收作通房。儒珍又将馨如从嫁柳枝,配与墨童,果然合门称庆,各各快乐,不提。
再说秋遴与瑶枝谐了花烛,迎入洞房,揭去方巾,彼此觑面,俱各暗喜见月楼一面之缘得遂。秋遴因细阅瑶枝芳容,果是十分美丽。虽和那妖魅有些相似,却另具一种温雅之姿,迥然各别,心下好不喜畅,那时携手入帏,真个是才子佳人,天然配偶。
到了次夕家宴,冯吉星夫妇在席见礼,认得瑶枝容貌,宛然就是昔年伏阙上书的夏英小姐。因笑问道:“贤甥媳,令尊莫非是夏英老年兄么?”瑶枝见问,抬头一看,方知就是冯吉星夫妇。忙敢衽拜谢道:“原来是冯大人,昔在都中,深荷大人之恩,使先君奇冤得白,灵柩得归,至今衔感不已。”吉星笑称不敢。秋遴见说茫然不解,因叩其详。吉星便将瑶枝昔年之事,叙述了一遍。
秋遴听毕,惊喜道:“既是如此,则仁和夏元虚乃令兄矣。但彼时闻夫人已点选入宫,却如何又得继作苏泰山之女耶?”瑶枝因将金山遇风覆舟,蒙诚斋捞救认女之事,细诉一番。秋遴笑道:“夫人既就是夏小姐,我有一物,不知夫人还认得否?”说罢,去书房内取来,递与瑶枝。瑶枝接在手中,却是柄金扇,展开一看,认得是自己做的《红梅诗》,曾记在湖亭失去,原来却被他拾得。因微笑道:“此乃贱妾故扇,怎么不认得?”秋遴方知果即湖亭所遇美入,满心奇快,不觉哈哈大笑道:“此段姻缘,虽蒙苏泰山俯就,追忆拾扇之时,固已天缘凑合,真乃奇事也。”吉星问其原由,秋遴将昔年湖上相逢,偶拾此扇,无处访问,后知系元虚令妹,奈有儒珍之事为阻,又随遭点选一变,自分决无今日,不想终得遂愿的话,说了一遍,道:“这柄诗扇,岂非便是赤绳郎?”吉星夫妇和夫人俱称异不已。正是:
忆昔湖事相遇时,拾来金扇有新诗。
而今幸遂于飞愿,红叶为媒信有之。
再说苏诚斋自从迁入埋剑园,果然占着山水胜处,十分得意。因又与蔡其志,冯吉星、毕纯来,结为香山老友,看山玩水,饮酒赋诗,领略那林泉乐趣。光阴迅速,儒珍、秋遴毕姻后又早弥月,诚斋设席园中,接取三女回门。又邀其志、吉星、纯来,并二婿同宴于文官阁内,男女东西异席而饮,十分欢乐。正饮之间,忽管园的走入报道:“园外来两个道人,一个道姑,称是老爷亲戚,欲要进见。”诚斋道:“我家那有什么道人、道姑的亲戚?你且去领他入来。”看管园的去不多时,果然引了两个道人,一个道姑。进到筵前稽首,诚斋抬头看时,早认得是侄儿紫宸。秋遴便又认得,那道姑是水无声,却怪他与紫宸并夏元虚聚作一处。
当下大家相见了。各叙阔衷,共问三人得道之由。紫宸笑道:“水无声系吾师天台道人之女,原与秋兄有半载尘缘,故于藕花居相聚。后因缘尽,遂得飞升。元虚夏兄,向虽尘凡颠倒,然亦名在丹台,只因根基稍浅,致为气禀物欲之所拘蔽,而遭种种窘辱。迨后金山遇盗,半夜落水,所以不死者,亦由仙缘之故,使得飘流海外,暂托贼营。而贼渠万斛珠则又为其故旧。后贫道出师定海,斛珠因败自刎。元虚倡众投降,正当奏凯坯辕,忽蒙吾师到来点化。因而一同入山,共参长生之诀。今闻王、陈二兄与舍妹等联姻欢宴,故尔特来庆贺。”
诚斋与众俱各惊异,因唤馨如、瑶枝等都出来相见了。诚斋又问道:“夏兄与侄儿等既已修道,不知可用荤酒?”紫宸道:“仙家并不忌荤酒,只凭道念坚固而已。”诚斋便命左右添设一席酒肴。紫宸与元虚、无声,欣然入席。饮次,儒珍问道:“向者秋遴所遇,不知是何妖物,却能作怪乃尔?若非吾兄远寄那锦囊,则秋兄之命终为所害。今虽驱除,不知潜形何处?”紫宸道:“弟等今日之来,虽云庆贺两兄,亦因妖物潜形之故。盖此妖乃即此园中一古剑耳,此剑为蔡老年伯令始祖所埋。此剑未埋之先,饮尽人头热血,常餐塞外风霜。于既埋之后,又得龙脉之气,山水精英团结,加之年深岁久,因而发出那一种弄色玉芙蓉来。上吸星月光华,合就金水太阴至气,遂能幻化人形。因是秋兄情怀太重,邪念所感,故有此遇。若非小弟预知,恐不免为所杀。”
众人见说,俱各吐舌摇头。其志道:“紫兄之言,良不诬也。曾闻祖父相传,果有埋剑之事,即玉芙蓉一说可证矣。但今此花已萎多年,而此剑岂尚在园中耶?”紫震道:“怎么不在?却不信时,略施小法,花便重开。”说罢寓席而起,袖中取出个葫芦走下阶去,折一枝杨柳,蘸着葫芦内水,洒不几点,口里喝一声“疾!”早见阶前长出一丛芙蓉,顷刻枝繁叶茂,须臾蕊发花开。正是:
法雨初沾,琼枝顿长。花向蓝田开出,种从瑶岛飞来。虽非国色,却亦天香。芳心雅淡,那须颜色相烘。素质幽闲,正自尘埃不染。习习风来,每忆何郎傅粉。迟迟月影,浑疑素女传香。扶疏亭榭,香迷燕于玉楼春。掩映池塘,白惊蝴蝶梨花梦。错认繁花献媚,怎知一刮横秋。
当下,诚斋和儒珍、秋遴等众人,见那玉芙蓉十分茂盛,正而惊异,忽然花枝摆动,花丛内走出一个美丽女子,轻轻盈盈的来至筵前,探探地道个万福。秋遴知即所遇花妖女十分害怕。紫宸回头笑道:“不妨。”因喝令以舞侑觞。那女子便轻翻彩袖,作霓裳之舞,渐舞渐紧,舞得筵前一片五色飞扬。众人暗暗喝采。只见紫震叫声道:“收。”那女于杳无踪影,惟有一剑铮然坠地。紫宸拾起道:“此即所埋之剑也。”
众人近前看时,果然好一口宝剑,光芒射目,锆利殊常,上镌小篆“芙蓉”二字,紫宸将剑笑掷阶前,霎时,乌云四合,雷雨冥冥,那剑化作一龙卧地,头角睁嵘。紫宸与元虚、无声叫声“列位珍重,我等从此逝矣。”一齐跨上龙背,腾空而起,直入霄汉,倏忽不见。天复清朗,雾散云消。众人俱各仰首称叹,再看—那阶下芙蓉,也绝无踪迹。正是:
葫芦妙诀运元功。倏忽琼葩色似空。
很底千年藏紫霜,花开旧日玉芙蓉。
佳人才子应仪凤,神女仙真共跨龙。
巳昔相逢三尺剑,维扬笑杀一帆风。、
当下诚斋和其志等,免不得把旧事新情,大家诫论一番,俱各咨嗟。不日,诚斋因命三小姐进内,自己与其志等众人洗盏更酌,觥筹交错,直饮至月转花梢,玉山颓倒,方各散去。
自此儒珍、秋遴各拥佳偶在家欢乐。转瞬之间,告假期满,只得一同执眷入都补官。宦途彼此得意,后来若兰、馨如各生一子。儒珍因将若兰所出作蔡氏后,而自己得复姓归宗,瑶枝生有二子,秋遴亦以其一承嗣于夏。两家俱各克绍箕襄,肇缨勿替。儒珍,秋遴官至尚书。同时告者回籍,优游林下,朝夕过从。
其年值儒珍、若兰八十双寿,大宴宾客,秋遴齿爵居尊,推为首席,儒珍自出相陪。饮酒之次,声宸与元虚、无声赍了冰桃雪藕、玉液琼浆,也来上寿,却还是群英社藕花居时少年面目,儒珍、秋遴因求其辟世之法。紫窟取出金丹五粒,令与三夫人各吞其一。后来两家老夫妇,同日无疾坐化,空中隐隐如闻仙乐,共传为尸解云。正是:
桃花片片落鱼池,满眼春光是此时。
人事那随羲驭驻,愿从仙侣乞灵芝。
评云:
文字于收束处,最贵完密,最忌疏漏。叙才子佳人,至得为夫妇,固已毕乃事矣。然使花妖之案,非有紫宸一番作用,则篇首一道金光,究何着落?而三仙己往,不复重提,亦觉其大冷落,而有话张遗李之讥。才子行文,宁肯蹈此?其细针密缕,有弥令我击节耳。
猜你喜欢 第十七回 经历连婚赴新任 秀才因旧缔良缘·海圃主人 序·吴毓恕 第四十七回 木瓜郎语小莫破 石女儿道大难容·丁耀亢 第二回 天降祥瑞谛楚娆 为续香火养双谨·慈溪居士 第九段 石生访旧续前欢 二女矢心酬厚德·李春荣 第二十章 柳非烟之结局·天虚我生 第十七回 玉楼厨房内避难 碧莲绣房中被奸·竹溪修正山人 第三十七回 薛宝钗喜接家书 柳夫人寄言志感·陈少海 第九十四回 半边俏落网受剐刑·储仁逊 第十六回 庆团圆全家合璧 争坐位满席连枝·苏庵主人 第九回 来安妻出首贼赃 吴典恩拷逼主母·丁耀亢 第三十一回 杜麻子门房寻乐 慧哥儿膝下追欢·陈少海 第十三回 黄玉楼绣房卖俏 小云英当面求情·竹溪修正山人 第六十一回 路祥云金殿吟诗 苏大娘王府传语· 王琼奴·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