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红颜淑女试属诗七步知才
昔时面目还存否?俗态炎凉,转眼浑忘旧。怪他壁立家无有,那知才韵宜诗酒。为郎憔悴腰肢瘦。试请题诗,落笔龙蛇走。而今埋没暂时贫,终烦不在他人后。
右调《蝶恋花》
说这陈秋遴,初时见众人一齐动手,心下好不着急。后见紫宸放出手段,打得个个叫苦求饶,直至紫宸出园而去,方得放心,却暗暗称奇。因见杯盘椅桌尽为一碎,打得不成模样,亦即辞别元虚众人而归不提。
且说夏元虚见紫宸出园,秋遴别去,气倒在椅,吁吁发喘道;“罢了,罢了,我之斯文扫地矣。”贺图道:“今日好意请他入社饮酒,又不是下教场,怎将夏兄竟当了一件军器,,耀武扬威起来,实是气他不过。”李叶符道:“真乃可恨。吾辈衣冠子弟,却被他如此凌侮,难道就罢了不成?必须要想个法儿,处置得他淋漓尽致,方可消今日这口无穷之气。”元虚道:“这都是张兄,一请请了这般一个狠戾的凶神道来,以致吃他如此之苦。如今全仗诸兄,替小弟出这口恶气才好,不然一发小看我杭无人物。”
张其白道:“再不想这小畜生倒有如此气力,以致被他打倒,实是小弟之罪。但要算试一个知县的侄儿,也是容易之事,何必议论纷纷?”卜长俊道:“这倒也不是件容易之事。他的叔父苏诚斋虽是个知县,却甚风力,况兼苏星这小猴子奸猾异常,欲与为难,未可轻易。”张其白笑道:“卜兄也胆怯,真乃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要说诸兄的势力,就是小弟一个现任吏部公子,难道反胜不来一个知县的侄儿?若依小弟愚见,妙在不要别寻领路,只消写了一张状纸,以冒势杀人大盗虚架成词,竟告在诚斋手里,这叫泥浆灌足之计,连他自己也洗不干净,怕不着急?自然去央几位大位来调停吾辈,无过是丽日优住之类。那时夏兄只消写的两个字去,他就一发着急了。”元虚忙问道:“两个甚字,却如此得力?”其白道:“一个辞字,一个谢字。他见这辞谢贴儿,知事不妥,心下怎不着急?自然有换人来,再三拜求,那时放说出,只要苏星这个小畜生来,也让我们打个畅快,方才罢手。”卜长俊道:“张兄也不要太打料得好了。倘不能如兄之愿却将奈何?”张其白道:“杀人大盗这样大枢纽头,怕他不胆寒?即使追究出真情来,那吃酒行凶,打坏夏兄是实。他一个知县,难道该纵容子侄在任撒泼,凌辱斯文的,么?他的官笺为重,不怕上司参究么?再或不如我意,只消家父一言,连他这知县也诸大门之外,岂不更为直捷爽快?”说得大家一起欢喜道:“有张兄如此作用,吾辈之耻可泄,夏兄之辱可复也。”张其白道:“不敢相欺,那些触笔头的求老三,还请教我这老法家里。话虽如此,但兵贵神速,今晚写了一章好状纸,明早便去施行。”众人都道:“有理。”元虚忙叫左右,铺设纸笔。大家商量了有半夜,才写得一纸状词,打点次早当堂投递不提。
且说苏紫宸,出了夏元虚家园门,一径回至衙内,将此事一一告知诚斋。诚斋道;“虽是如此,也只该君子绝交,不出恶声,不宜孟浪,以伤自己品格。”紫宸道:“心盲之辈,只宜闭户潜修,勤学补拙。他偏要蝇集蜂忙,摇头展翅,备诸丑态,世俗从而和之,将士风日漓。若不痛惩一番,以警将来,则斯文扫地矣。“诚斋道:“就要整顿斯文,也只宜循循善诱,岂必血气为哉?况这班呆物虽是碌碌之辈,然皆悻悻之徒,安肯虚心服善?必将志图报复。”紫宸笑道:“饱侄毒手,恐已胆落,即使欲为楚汉,亦直用靴尖踢倒耳,叔父何畏焉?”诚斋道:“我岂畏之?但事有所必至耳。自今以后,汝亦只宜敛迹潜修,毋作游侠之习。”紫宸唯唯而退。
次早诚斋坐堂,才开得门,尚未放告,忽闻声鼓叫屈。诚斋忙传问何事,原来就是夏元虚。抬头看时,只见他果然脸青嘴肿,衣巾碎裂,同着一班无鞍公子。口中乱嚷乱叫道,“反了,反了。”诚斋心下已自明白,却只做不知,出位来问道:“尊兄有甚事情,不妨宾馆领教。”夏元虚等俱怒气勃勃的道:“禁城之内,白日杀人抢劫,事属异常,尚何暇投宾馆。今治晚生等具有情词,乞老父母大人即饬差捕究,以正国法。”诚斋惊道:“森严之下,怎有如此变异?既有状词可取上来。”左右即将状子呈上,诚斋一看,只见其状云;
钱塘县学生员夏天生具呈为倚势劫夺杀人大变事切:天生于本月十五日,宴集同袍,会文于浣花园中,惨遭凶盗。苏星窥知珍玩艳目,顿起盗心,持刃突入,冒称老父母是伊叙父,杀人肆劫,财宝一空,举家震骇。有在社生员张其白、卜长俊等为证。伏念禁城之内,岂容白昼杀人;闹市之中,那许绿林行劫?虽作盗者有恃,念敷化者无私。叩乞严捕重究,追赃正法。
上呈。
诚斋看毕,拍案大怒道:“杀人大盗,法所必诛。又冒称本县为叔,死有余辜。既禁城闹市白日抢劫,岂邻里坐视,汛兵不救的么?”张其白道:“园隔重楼,内中被盗,外实不闻。惟治晚生等因社期会饮,是以目击其事。”诚斋道:“既张兄亲见,谅非虚谬。但杀人大盗所关非小,又且干连本县,若少有架捏之词,鞠出真情,则罪有攸归,诸兄宜斟酌其可否。”
夏元虚等见诚斋不欲准其词状,只道胆寒,乃一齐嚷道:“强盗重情,岂可宽纵?别无斟酌。若老父母这里不准,生员们即赴公祖按台处投控。”诚斋微笑道:“既诸兄别无斟酌,本县难道倒要斟酌?但事关重大,罪成不小,必须先详问一个的确。既事经奉县,自有堂规,诸兄哲退仪门,只留夏兄在本县案前,一言始未,即便捕获其人。“说罢,目视左右,皂役会意,吆喝排衙。张其白等只得退立仪门,惟留下元虚一人。
诚斋正色问道:“状上写着道杀人肆劫,所杀何人,杀在何处,一一与本县明言,以便临验。”夏元虚、张其白等因一时气忿,又一时高兴,思量要把那纸老虎来恐吓诚斋,以为定当下屈服,那里曾打点到认真的田地。今被诚斋这一问,登时语塞,迟了半响道:“杀人者将欲杀人耳,实未着伤。”诚斋冷笑道:“杀人偿命,其罪不宥,岂有将欲之称?又焉知果将欲耶?既未着伤,为何将杀人二字来欺诳本县?已先坐着个故入人罪矣。”元虚道:“无虚不入词,此不过引用助语,乃治晚生等用惯的文法。但白日大盗,老父母何得徇私容纵,反欲加罪于治晚生为绿林漏网?不识老父母诚何心也。岂盗果令侄乎?”诚斋大怒道:“有这呆物,不知法度,在奉县面前语言无状。今既犯故入人罪,左右何不去其衣巾。”两班皂役,不由分说,早将他方巾扯去,喝叫跪下。诚斋故大声道;“劫去财宝,共有多少?是何物件?怎不开列失单,却如此蒙混?快须细细报来,好侍本县替你效劳追比。”
元虚见诚斋变转面皮,认真做作起来,叫扯去头巾,已觉羞辱不堪,兼之两行皂役,呼喝如雷,心下十分着急。见上面问他劫去甚财物,回头看众人,却都在下边被门卒拦定,不许上来,不觉发抖,只得自己打算道:“今日这事情看来有些不大十分利市,若再将财物说少了,一发不妥,不若多说他些,才象个强盗。”因信口报道;“银子只得五千九百余两,拜匣盛贮,外又大官箱三只,内有金珠衣饰等物,约共万金之数是实。”诚斋见说,问道:“这大盗共有几人同来?为何却只认得苏星一个呢?”元虚道:“只苏星一人,井无第二个。”诚斋呵呵大笑道:“既只一人,却如何负得这许多重物?况一人怎称大盗?”元虚道:“老父母那知他力如猛虎,一可当百。”诚斋怒道:“奸弊已露,还要强辨。”
因喝退立仪门,却叫张其白等一班上来,问道:“元虚已被本县审出真情,供系你等唆讼,不过酒后争竞,如何便诬以杀人大盗?况汝等皆累世衣冠,芹宫文士,正当洁身修行,奋发青云,以慰令尊大人去后之思,如何反教人为不善,甘为无籍下流?今日本县若徇私不究,他日令尊大人闻之,恐归咎本县之容隐,汝等还道何如?”张其白等见说,俱各面面相觑,因是自知理矩,只得直说道:“原系酒席赋诗,元虚辞不能吟,紫宸执意不允,以致殴打。元虚因受紫宸大亏,气忿不过,欲图泄耻,故捏造虚词,强拉治晚生等佐证。状上事属乌有,然皆元虚所为,与治晚生等不相干涉,并非唆讼,还望老父母鉴察海涵。”诚斋见说,呵呵大笑,叫元虚上来,道:“如今这故入人罪,难道还是假的?若不反坐,怎禁刁风?”即将签筒推倒,喝叫;“与我痛打。”
元虚见张其白一五一十将真情和盘托出,一时又不能照应,已是十分着急。又见一声喝打,左右乱来扯拽,急得杀猪一般的喊叫道:“实系酒后争竞,并非强盗。因疑紫宸非者父母之侄,故设谬词以相探耳。乞老父母念先父薄面,兼之弱体不堪受杖,望赐宽宥,以后再不敢于。”诚斋只是摇头道:“若是徇私宽纵,公祖按台处知道,反疑本县为绿林满漏,这个如何使得。”元虚知是翻他前说,只是叩首求饶。诚斋执定要打,直吓得元虚喉咙叫破,额角磕穿,才叫放起来,道:“紫宸即非吾侄,亦不过诗酒盘桓,口角是非。不思自己才短,反以恶词诬人,若非念尔宦裔,决不饶恕。以后急宜埋头窗下,苦志青毡,庶箕裘克绍。若仍复如是,本县访知,断难再宥也。”说罢即分付逐出。
元虚与张其白等直待出了县门,方才放心。元虚埋怨张其白道:“张兄今日倒不是与弟作干证,倒分明与苏星做了抱告。为甚将自己的隐情,竟好象是倒流三峡水的一般尽行说出?亏你不留瞒半句,与弟做做出路。若不是小弟乖活,此时敝臀已吃竹片矣。”张其白顿足道;“小弟只道吾兄真个吐出实情。因想箭头不硬,箭干岂是硬得出的?故只得随风转舵,以直告之。岂知这老瘙贼把话来套我?但是吾兄虽不曾吐实,正该照应照应才是。”元虚道:“小弟正要向前照应,而吾兄早已滔滔出口。,如今事已如此,悔也无及,只是反被苏星在那里耻笑。”正是:
悻悻骄情漫逞奇。如筒俭腹事成虚。
今番弄巧偏教拙,始信人称捋虎须。
住表夏元虚与众互相埋怨。且说王儒珍自与陈秋遴在埋剑园读书,年余之内,不幸父母并没,守制在家。那王悦在日,虽曾出仕一番,却是翰林闲职,不过无多薄俸。有其肥腻,兼且为人廉介,所以囊乏余钱。而儒珍又甚旷达,父没之后,不上两年,早弄得四壁萧然,绝似相如临邛落魄时矣。幸尚留负郭田数亩,租息还够糊口,不到得绝炊。
这年蔡其志奉命入都,因见夏英之死,不仕而归。又值王悦病没,不胜悲感,在家愈觉无聊,仍旧移至埋剑园居住。他见儒珍寒素特甚,虽是过意不去,少为赍助,然亦耻其门楣而不悦矣。这儒珍天性疏放,日惟衔杯行乐,竟不以贫为念。知其志不喜他,也便久不往来。
这日却值其志六秩寿诞,儒珍谊居半子,岂有不去庆祝之理?只得粗备办些寿仪,就叫墨童挑着,一径来至埋剑园。早望见结彩悬灯,张乐设饮,却先有一班亲友,俱系缙绅前辈,在那里称觥献颂。忽见儒珍走入,有几个不认得的便问何人。蔡其志涨红了脸,忙接口道:“乃是亡友王悦的令郎。”你道其志为何不说小婿,却是那样称呼?因值佳宾满座,贵客盈堂,正在扬扬得意之际,看儒珍那寒寒酸酸的行径,心中深以为耻,故就登时改称。世态炎凉大都如此,这也不足为怪。其志固憎嫌儒珍在眼前,即叫老管蔡信,引去后园盘桓。儒珍知是鄙薄他,却故意道:“岂有此理。小婿为祝庆而来,少不得要捧鳊介寿。况诸先达俱在此,岂有不陪侍而公然避去之理?”其志色愠道:“日后正长,何必今日多礼?至于亲友,自有我在,汝快去后园用饭。”说罢,目视蔡信。蔡信逼着道:“王相公请去书房吃饭。”儒珍因冷笑了一声道:“列位,少陪得罪。”遂同了蔡信,来至后园文官阁坐下。蔡倍道:“王相公且请宽坐,小的云叫送饭来。言毕自去。
儒珍抬头见花木依然,因想道:“巳昔与陈秋遴读书于此,看花赋诗,倏忽三载,思之觉生感慨。”因周视徘徊。少顷,饭罢,推窗一看,却见一池碧水,荷叶舒钱,杨枝挂线,大畅襟怀。倚栏久之,忽闻步履声出自花阴,抬头看时,却见两个小鬟拥着一位如花似玉的美人,在蔷薇架下遮遮掩掩。儒珍定睛细看,那美人生得双眉春柳,一貌秋花,温文似五,端重如金。知即小姐,惊喜不定,忙整衣出阁,上前恭恭敬敬的一揖,道:“不知小姐何由至此,使不才得瞻仙姿,殊偃鄙怀,”
原来这小姐就是与儒珍产下时即便联姻的蔡若兰。她的芳心蕙质所不待言,更奇在七八岁便解吟咏,将其志幼时之书尽皆览遍。至今二八,竟成了一个女才子,每以道韫、苏小自许。这两个小鬟,一名红渠,生得伟丽,一名娇绡,生得柔美,皆若兰所最得意。
这日娇绡正在园中采花,忽见蔡信引了个少年书生入园,知是儒珍,忙复身入内报道:“小姐,今日恭喜。”若兰道:“深闺之中,却有何事,这般的慌慌张张?”娇绡道:“小姐每自说是爱才如命,因不知王相公腹中深浅,时怀戚戚,常欲遣婢持题,以探近来学问。今日王相公却独自一个在园内文官阁中,小姐何不亲临面试,一决往时疑抱,亦未为不可。”若兰笑道:“呆妮子,话虽如此,我与王相公尚未谐花烛,岂可私自期会,于礼有碍?”娇绡道:“我倒不呆。小姐知书,岂不闻文君私奔,尚称千古风流?今小姐与王相公是夫妇名分已定,又非桑濮私期,青天白日之下,有甚嫌疑?小姐倒不要错了主意。小婢每每闻老爷道王相公不务举业,饮酒嬉游,又耻他家计凋零,有不悦之意。今日天付奇缘,小姐若不去晓导他一番,未免增他日之忧。”
若兰见说,默然良久,道:“从来深闺处女,声息尚不达外,岂有不得父命,而与人期会?虽他日之夫妻,于今日终恐未便。”娇绡笑道:“若欲得老爷之命,焉能有相见之事?虽墨守礼法,亦贵达权。且今日之会,实有三益,小姐临轩一试,则知其文才虚实,可释往日之疑,一益也。至于会面之时,小姐可以正言罪其往日嬉游之非,井告知老爷因而不悦之意。彼非草木,自因棒喝而去故态,二益也。嬉游一去而感小姐之言,必然发愤鸡窗,淬厉全锋,功名唾手可得,绝老爷意外之心,三益也。有此三益,尚以小礼自拘,不知小姐诚何心也?”
若兰半晌说道:“细思汝言,似亦有理。但从来不曾识面,未免羞人,又将奈何?”娇绡道;“小婢每见小姐读《烈女传》掩卷叹息,回顾小婢道:‘闺中儿女而能如此,真不愧须眉。’今日之事,乃尔羞缩,何无须眉气乎?”红渠亦从旁撺掇道:“娇绡之言,实是不差。小姐不必迟疑,致误机缘。”若兰无奈,只得被娇绡红渠拉了,瞒了家中大小,一径来至园内。
不期儒珍眼明,知是小姐,趋前揖问。若兰不胜颜赤,来又欲还走。倒是红渠道:“他日总是夫妻,何如此羞涩?此地未便说话,且到轩中叙礼。“即扶了若兰,招儒珍同至文官阁内。儒珍复揖道;“今日何幸相逢于此,只因令尊见憎,是以踪迹久疏,望小姐宥之。”若兰低声答道:“适闻郎君祝家严寿诞而来,故得此良晤。但妾深处闺中,以礼自持,未尝敢轻出户。今私会郎君于此者,妾因每闻郎君一自先人没后,日惟饮酒嬉游为务,独不念居诸易掷青春而白首者倏忽耳?青灯夜雨,此日工夫,黄榜秋风,他时光采。乞郎君念萎之百,此后急宜猛省,务修理旧业,闭户攻苦,以副先人之意。若仍执迷,举业一废,坠入轻薄之流,家严闻之不悦,恐姻亲不无意外之虞。妾实心寒胆裂,不知郎君竟何以为心也?”
懦珍见若兰一番铮铮之言,已觉刺心,及说到姻亲有意外之虞,急得几乎下跪,因连连作揖道;“承赐药言,自知过矣,敢不痛戒?但在向者,因念大丈夫昂藏七尺,必当历游佳山水,收取两间奇气,以壮学识,非敢乐嬉游而废举业。况功名之事,同拾芥耳。小姐万勿愁损,明秋当克副闺中之望。而婚姻事全仗小姐自主,勿为旁言耸惑是荷。”若兰道:“一系已定,千金莫易,妾心坚如铁石,郎君可无忧也。既郎君许功名拾芥,是必抱负宏才,不为曩下之炊,焉能默识焦桐?今庭外柳枝挂绿,舞风弄月,态若轻狂。郎君何不挥洒一章,使妾亦见大家手笔?”
儒珍见说要他做诗,搔着痒处,正好卖弄才学,便欣然道:“蒙小姐俯采刍言,敢不如教。第恐巴人俚句,不好唐突西子。”一头说,一头磨墨濡毫,将杨柳为题。不消半刻,吟成一律,双手奉上道:“呈教香奁,乞小姐一定推敲。”娇绡接来,递与若兰。若兰展开云笺一看,只见上写着“柳枝咏”,其诗云:
桃花轻薄海棠娇,平等韶光到柳梢。
绿映枕边惊昼寝,青来笔底赠吟嘲。
非关野雾新添恨,似惜春风假舞腰。
多少游人浑不解,相逢系马折柔务。
若兰看毕,大喜道:“才思敏绝,真子建、青莲之流,功名岂落人后乎?妾初意以郎君荒于曲生,不胜其愁,故不得已冒嫌相会,少致狂言,用相激励。今阅佳章,始倍珊瑚珍异绝非庸材可比。倘再加淬厉,何患不破壁飞腾耶?”儒珍见若兰赞美,不胜喜悦道:“庸常之句聊以应命,过蒙小姐赏鉴,加之虚誉,殊令抱惭无似。不识小姐肯弗吝珠玉,亦惠然示我以瑶章否?”若兰道:“女红针指,闺中所娴。至于吟咏之事,恐难井立词坛也。”娇绡在旁笑道:“礼无不答,小姐自然要回敬的。”若兰再欲推辞,娇绡早铺笺蘑笔,扶若兰向桌边。若兰只得步儒珍原韵,亦走笔成一首,叫娇绡递与儒珍,道:“辱蒙征言,勉强塞责。恐瓦缶杂奏于萧韶之侧,适足污听耳。”儒珍道:“小姐闺中之秀,定多柳絮之词。”接过手来,正欲披看,忽闻有人嗽声,一时惊散。正是:
相逢疑是谪天仙,只为怜才不避嫌。
惊起画眉声已杏,空留花影照栏杆。
只因这一会后,有分教;功名舛逆,连理萎菲。不知后事如何,下回自然分解。
评云;
和诗不成,当下受辱,亦云可己。然若辈悻悻之态,断不肯即此歇手。诬控而再遭斥辱,固以收缴上文。趁其余势,更作快意之笔找足之。亦因接手便写蔡翁憎嫌寒素一段纳闷文字,而借作抑扬之势也。其叙文官阁才子佳人唱和,顷刻成章,正反映三板不能楷一字,尚欲架虚词图报复之白木公于。即一回而论,亦必且极回环兜销之致。
猜你喜欢 第六回 李辉枝抱德引玉 螃仙子投桃报李· 第二十五回 耐贫穷能勤操作 生悔悟思变形骸·绿意轩主人 第30回 访命案跑堂泄真相 缉凶首县署请添差· 第十二回 刻字匠揿头割耳 老东翁仗义疏财·云间天赘生 第二回 识病源瞒生施巧计 接家音证往悟冰心·归锄子 第十四回 磕响头额间留影 吃花酒席上惊魂·苏同 第十六回 庆团圆全家合璧 争坐位满席连枝·苏庵主人 第十一回 贪龙阳喜盟佳偶 讨酡恩吴县劫犯·西泠狂者 第四回 彭素芳·罗浮散客 第五十九回 江汉槎满丧朝北阙 陈宝焜初任治南昌·西泠野樵 第十八回 拾翠女巧思庆元夕 踏青人洒泪祭前生·逍遥子 第五回 榮玉卿苦打伴婆· 《一层楼》诗·尹湛纳希 卷十二 骤荣华顿忘夙誓 变异类始悔前非·杜纲 第六十八回 林经略二次开棺 宋朝英辕门听审·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