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六出 挂冠

【探春令】〔净上〕心藏机事有谁知。取岳飞班师。管敎一命归泉世。方遂我平生志。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可奈岳飞手握重兵。专沮和议。被我连发十二道金牌取回。就送大理寺牢固。不免委官勘问。左右何在。〔众〕堂上一呼。阶下百诺。丞相有何钧旨。〔净〕你去大理寺请周少卿来。〔众介末上〕

【三台令】幼年努力功名。万丈龙门已登。大理掌刑名。秉公正四海人钦。

平生正直性无偏。一点丹心答上天。但愿苍生归化育。免教黎庶受熬煎。下官大理寺少卿周三畏是也。你是那裏。〔众〕小的是秦府中差来。请爷议事。〔末〕就去。〔众报介末入相见介净〕今早传下旨意。为岳飞屯兵三关。不与金人交战。实怀二心。委你勘问。务要他招按兵不举之罪。回覆圣上。保你做大大官。〔末〕旣有圣旨。岂敢故违。只是军民人等皆言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岂有按兵不举之理。望丞相思之。〔净〕少卿。你听我道。

【普贤宾】他倚着兵权在手。将日月迁。把兵扎住在三关。父子三人名位显。全不肯奋勇当先。把粮虚运转。只恐他别生机变。取他回帝辇。杀却他遂吾心愿。

【前腔】〔末〕贫穷寿夭都在天。人都道他是盖世英贤。统领三军安寨垣。秉忠心四海名传。今遭罪愆。天不肯从人心愿。交我难尽言。〔净〕你切不可容情。〔末背介〕老丞相呵。怎做得与人方便。

〔净〕徐宁。你可带了原状去。〔众应介〕

只为他人甚有谋。

按兵不举作因由。

管取一门都杀尽。

任他何处报寃雠。

〔净下末吊场〕咳。皇天无私。惟德是辅。今岳将军收复河北之地。万死一生。不得加官进爵。反着我问他按兵不举之罪。于天理何在。也罢。待我审录一番。再作区处。徐宁。快带岳将军出来。〔众介生囚服上〕

【胡捣练】为国战无休。平白地把我作监囚。

岳飞为朝廷征讨金酋。正在成功之际。不知为何连发十二道金牌。取我到京。又道圣旨不容朝见。将我监在大理寺。徐宁。带我出来怎么。〔众〕今日周少卿老爷勘问你。〔生〕周少卿是个正直的人。料有明白。〔见介末〕将军请起。〔生〕岳飞今日有犯。怎敢。〔末〕奉圣旨。〔介〕将军。有人飞书吿你按兵不举。虚运粮草。与金国同谋。你从实供招。免受刑法。〔生〕大人在上。岳飞从幼便以尽忠报国四字铭刻于身上。请大人细验。〔开衣介末看介〕元来果有此四字。也罢。且把交战事情。一一说上来。下官拱听。〔生〕

【锁南枝】蒙朝命。统大兵。奋英雄恢复河南郡。父子三人扎住朱仙鎭。〔末〕这就不该了。怎么不与金人交战。〔生〕怎么不战。一日裏有数次恶战争。杀得那金酋望风不见影。

〔末〕旣有许多功。怎么有人吿你按兵不举。〔生〕

【玉交枝】非按兵不举。定奇策功业早成。长驱大战皆得胜。〔末〕复那裏地方为证。〔生〕复荆襄诸郡为证。金兀朮杀得不见影。膻奴望风皆逃遁。捻指间立见太平。这便是岳飞罪名。

【前腔】将军听启。你功劳如何是罪名。伪游云梦擒韩信。这都是误国奸臣。苍天照临必自明。阿权附势眞谗佞。听说罢敎人泪零。敎人泪零。

将军。你且监中少坐几日。下官自有道理。徐宁带去。〔生〕一片丹心如铁石。尽忠报国有谁知。〔下末〕众禁子散去。明早来伺候。〔众下末〕我想岳将军有这等功劳。不能封侯受爵。反受缧绁之苦。下官叨蒙俸禄。不能救困扶危。岂可随奸附恶。屈陷忠良。天理岂能容哉。况强敌未灭。二圣未返。无故戮一大将。必失士卒之心。非社稷之计也。且如韩信栾布。不能自保其身。我三畏愿学张子房弃职归山。作个长生不死之术。多少是好。若回私衙。妻儿缠扰。必不能脱身。不免就此前去。〔脱冠带介〕

【画眉序】跳出利名关。脱下乌纱与罗襕。换麻衣草履。自觉身闲。一任他雨覆云翻。谁似我冰消雾散。笑谈拂袖归山去。再不入虎穴龙潭。

周三畏修行办道。

秦丞相不分忠孝。

今纳下象简罗袍。

学逢萌不闻宣诏。

猜你喜欢
  黄孝迈·唐圭璋
  第十九出 放归·梁辰鱼
  第二十出 侦报·洪昇
  第二十七出 魂游·汤显祖
  第一折·佚名
  第二折·王实甫
  所见·周作人
  二集卷十九·乾隆
  列传·韩偓
  提要·毛晋
  卷二百四十九·曹学佺
  卷九·文洪
  卷二十一·康熙
  卷三十 【金遗老】·陈衍
  辛愿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杜文澜

    朱酉生孝廉词曩在吴门,与顾子山观察谈艺,常称同里朱酉生孝廉词。後校刊曾艮甫廉访词集,多与唱酬之作,意甚倾倒,余心慕之。今始得见知止堂词录残本,知酉生名绶,一字仲环,元和人。道光乙未举人。素工词,根底深厚,小令少而慢调多。

  • 第二折·吴昌龄

    (正末云)贫僧了缘和尚。昨日被东坡学士魔障了一日。蚤是贫僧,若是第二个,怎生是好?(行者云)又是师父,若是行者了当哩。(正末云)今日天色已晚,学士必然又来。贫僧待要躲避他,见得禅师法门,无有智慧了。行者,大开方丈,将灯烛剔得

  •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臧懋循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杂剧(元)张国宝撰●罗李郎大闹相国寺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楔子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莽汤哥崄钉远乡牌 正名 罗李郎大闹相国寺楔子〔

  •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班固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

  • 卷九十七·国朝·蒋一葵

    【文璧】 〔字徵明,以字行,温州刺史林次子也。原籍衡山人,故父子皆写衡山。父自号交木。徵明生少后于祝允明,而与徐祯卿、唐寅齐名友善。已又与蔡羽、王宠同倾一时,诸人皆先卒,惟徵明在,名益起。〕 文

  • 卷之五百四·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八月。戊子朔。上诣颐年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未皆如之。  ○御紫光阁。阅视侍<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等步射。  ○予故大学士李鸿章、在上海县建立

  • 八○二 广西巡抚姚成烈奏遵旨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八○二 广西巡抚姚成烈奏遵旨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广西巡抚臣姚成烈跪奏,为查缴违碍书籍,恭折奏闻事。窃照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接准部咨钦奉上谕:查缴违碍书籍,着通谕各督抚以接奉此旨之日为

  • 卷三十六·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三十六赛密勒氏通蛟       噶库纳塔馨塔      拉尔保布喇锡      伊尔吉禅扎林以上俱有传伊莽阿      七十达哈禅      乌云布勒普赫      

  • 卷五十九 蜀书十四 吴主五子传第十四·陈寿

    (孙登传、孙虑传、孙和传、孙霸传、孙奋传)孙登传,孙登,字子高,孙权的长子。魏黄初二年(221),封孙权为吴王,同时任命孙登为东中郎将,封为万户侯,孙登推辞没有接受。当年,孙登被立为吴王太子,为他挑选安排师傅,精选一些才德优异之

  • 白奉进传·薛居正

    白奉进,字德升,云州清塞军人。父亲白达子,世代居住在朔北,以狩猎为生。白奉进小时善于骑马射箭,后唐武皇镇守太原时,白奉进到军门拜见,以求效力,武皇收容在他部下。庄宗攻破夹寨时,白奉进挺身而出,首先进击敌人的前锋,庄宗看见后

  • 八·沈从文

    两人住在上海永裕里十三号三楼,是间髹了庸俗绿色油漆充满油漆气味的楼房。把一铺租来的大木床,安顿在房间中央后,前面放了一张写字台,后面又放了一张写字台,靠墙边则有一个书架,一张方桌,四把椅子。墙头上则挂了蔡威廉女士所

  • 卷二十二·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二礼记盛德在木编修【臣】陆嘉颖孔頴达曰天以覆盖生民为德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于木位【臣】谨按造化之运行循环旋转惟春则在寅之月嵗之始天道发育之意于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六·念常

      东汉。  (丙子) 章帝炟改建初(一名坦。明帝第五子。十九即位。戊子正月崩于章德殿。寿三十一。葬敬陵)治十三年。  (庚辰) 帝命郑玄等诸生作白虎通。  (甲申) 改元和(徐州刺史王景上。金人颂美。先帝致

  • 覆浚然比丘书·太虚

    浚然比丘慧鉴:函悉。留心护教,具征信愿。师子尊者被难,原有付法藏传所说,唯例如中国遭唐武宗之难,非即全断灭,故不妨仍有人继续。近人发现敦煌石室唐写本楞伽师资记──日人某已印行──,亦有达摩承续传至黄梅、弘忍下诸师之

  • 卷六十六·佚名

    释闻持品第四十五之上(经作经耳闻持品)【经】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ldquo;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般若波罗蜜经耳者,是人于前世佛所作功德,与善知识相随,何况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如说行!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多亲

  • 法华义记卷第七·法云

    光宅寺沙门法云撰授记品第六此品中为四人授当果之记仍为品目也。若谈受记则义在菩萨。若语授记则义关如来。是则受是取义授是与义也。但记有二种一者能记二者所记。能记即是如来言教正是记体。所记即是菩萨未来佛果及

  • 好管闲事的人·沈从文

    现代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新月书店1928年7月初版。收《好管闲事的人》、《或人的太太》、《焕乎先生》、《喽罗》、《怯汉》、《卒伍》、《爹爹》等短篇小说7篇。本集中的作品一类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其中《或人

  • 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佚名

    元广福大师僧录管主八撰,共一百七十五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