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九回 宋宗泽单骑收东京 张邦昌伏法赴西市

作者: 梦笔生

  第十九回 宋宗泽单骑收东京 张邦昌伏法赴西市
  发枯身老任浮沉,凄雨秋风好苦吟。
  新事向人堪结舌,残书开卷但伤心。
  汴宫花石成烟雨,汉代江山自古今。
  跃马卧龙终草草,拍床不渡泪沾襟。
  却说宋朝靖康之变,金人竟虏二帝北去。高宗渡江,改元建炎年号。这河北东京百姓,掳劫屠杀,去了一半。谁肯顺了金人那张邦昌的乱命,或是哨聚山林,保收村落;千百为群,与金人对杀。那粘没喝大军撤回,止存了一营金兵,往来河下掳掠。这些百姓,立起大营来,各尊出一个头目,远近相连,不下几百营。先前还怕金兵的连环甲马,如今一味野战,只用大木棍棒,连盔带甲,打下马来。或用大斧,专砍马腿,使水湿透绵袄为甲,箭不能伤,使长钩勾住,拖下马来,打个稀烂。弄的金兵不敢过河。
  这些百姓胆越大了,从东京沿河一带,都扎了寨;陷马坑和鹿角排满了。不听张邦昌的号令,俱扯起大宋建炎年号的旗来。又有山东梁山泊招安后散了的喽,河北王庆旧日草寇,凑成了一百余万的人马,豪杰响应,只不得一个主将,无所统一。
  那时高宗在建康,都御史赵鼎特上一本,荐了副元帅宗泽。因屡屡战败金人,连奏了七捷。手下名将强兵,还有三万余人,使他留守东京。给张邦昌一道旨意,连请孟太后入朝见驾。这宗泽自金人图汴,同康王统兵入卫,久负重名,一片忠心。也就是后汉的孔明,唐朝的郭汾阳了。建炎二年七月奉了旨,即日上路,把前军分遣各路防守,自己只落得老弱军不上一万。这汴梁城大,如何战守,何况这汴河远近城堡有百十处,尽被金人拆毁,从何整顿。无兵无饷,民逃地荒,真是无可措手。高宗又被汪黄二人,吓的往南赶到浙江,还要下海,也是个孤主。分明把汴梁弃于度外,就是请兵请饷,也是无米之炊。
  当日同事有都统制曲端,是个名将。与宗元帅一力同心,誓要报国复仇,迎回二帝。两人商议说,东京搜括已空,城外人民逃尽,略有身家的,俱投入士贼结寨。从着河北太行山的大寇王善,不下一百余万,又不能征服他;如今外防金兵,内防山寇,孤立一城,在众围之中;又少粮草,又无救援。此兵法所忌,怎敢轻进。宗元帅沉吟一会,忽然大喜。同曲统制说:“我的兵饷俱有了。烦将军领军先到汴梁,宣了旨意,使张邦昌奉孟娘娘回朝。我只要一百匹人马相随,自有调度。”那曲端再问,宗元帅笑而不言。屯营下帐,次日曲统制领兵去了不提。
  这宗元帅见一带河边。立的屯堡,甚是坚壮,各有旗,上写建炎年号,就知人心不肯忘宋,各怀忠义之心。只此百万士寇,若肯降服,就是百万精兵。立下屯田,各有防地,不强我另去招兵买马。心中计算已定。作招兵檄书一道,先使人四下飞传,把那东京留守元帅的大旗,使一人前导,只使百骑后随,俱是轻裘软带,不用兵甲,往太行山一路,穿营而去。但见山势好凶:
  连燕带赵,接岱分嵩。居天下之中央,控四方之要地。山势蜿蜒走游龙,峰峦出没;林麓弯环如伏蟒,草树阴深。千重紫翠。藏的刽子手吃胆剜心;百里烟云,隐着吃人鬼青头红发。但寻常舂碓油铛。打人为粮,全似剥生的朱粲;但行动刀山剑树,婴儿贯槊。不让赤地麻胡。逍遥乱世恶魔君,打荡乾坤真太岁。
  却说这太行山大寇王善,原系秀士出身,因欠蔡京小总管李安的债,被他扯衣面辱,后来他把李安杀了,投上梁山泊。因宋江受了招安,他却同着些喽不愿去的,来河北和王庆入伙。坐第二把交椅,占了太行山大寨。这时王庆死了。见金人围汴,二帝北狩,因此连合河北山东豪杰,四方响应,有二百万人马。各府有一大头目,州县村镇俱有小头目,立了,传箭为号,把金兵杀的全不敢过河。这王善常有报国忠心,只不得遇道路。那日营中正坐,见有报来说宗元帅亲自招安。先送上檄文一看:
  大宗建炎二年七月,钦差提调山东河北军马宣抚防御、知开封府事、兼留守东京大元帅宗。为普天同愤,合力剿贼,乘时建功,立膺爵赏事。切照金人肆虐,蹂我社稷,二帝北辕,万姓切齿,此臣子不共戴天之仇,实英雄一举封侯之会也。本镇三战河北,王彦挫其前锋,再进河东,刘衍擒其酋长。敌之虚实,已在目中,当国家之再造,非一木之能支。今见两河、三晋、山东、山西,虽寇骑纷纭,豪杰连络,众心成城,不下百万。倘念我祖宗之栉沐,不忘天地之同仇,或据田横之岛,各怀鲁连之愤,义旗所指,何敌不推?同心所攻,何怨不雪?本镇亲奉谕旨,面赐虚衔,凡属首领之大小,各安品级之尊卑。倘有奇才,擢以不次;前所迫勒,一概赦豁。犹恐傍徨岐路,坐失事机。本镇单骑入营,面颁赏典,沥血披诚,各宜鼓励特檄。
  王善看毕,传令大小头目,人人奋激。
  即时忠义堂上,鸣起聚义的鼓来,披挂整齐,迎接宗老爷。不多时,只见宗元帅的帅字旗先到营前。下了马,这王善率领营将二百余员,俱盔甲鲜明,在路旁跪接。只见宗元帅纶巾野服,率领的家将,俱是轻裘短剑,缓缓而来。将到面前,宗元帅下马,把王善扶起。说:“有劳将军远接,真英雄也。”叫王善上马,紧挨马尾而行。到了大寨,王善把交椅公案,安在正中,纳头便拜。说山野小人,一时犯法,不敢下山,屯聚多年又不能替朝廷出力,致令金人内犯,虏了二帝,不能救援,在此苟延性命,不料今日得见天日。言毕放声大哭。宗元帅道:“我国家因朝中用了六贼,致令民不安业。失身为盗,原不得已。今日将军肯同心杀贼,以此百万之师,可以直捣北庭,救回二帝。成了千秋名节,又受了封侯之赏,因何把这等一个英雄,付之草野?总因国家不能用人,以致流落。”说毕,涕泣不绝。
  这营中大小头目,并这些土贼们,人人泪下,个个思忠。都说道早有宗老爷这样好人,我们不替朝廷出力,谁肯做这草寇。俱一齐投顺,受了招安。把王善面给金牌印札,受了统制之职。以下都监团练千百户人等,共分了有五百张部札,银牌五百余面。一时间众军欢声如雷,大开筵宴,大吹大擂,留宗元帅三日。打点行装,王善领十万人马,随元帅同上东京留守。宗元帅细看王善的册籍,远近不一,足有百万。还有山东河北三十二团营,八十五小营,不在其内。就发了几路文书,使王善家将,各给令箭,俱归东京标下,分守防地。各营屯种,收粮充饷;上本与朝廷免征;把这山寨所积金银,即以养兵。向汴梁进发不提。
  且说曲端已到东京,张邦昌接了旨。次日一只大座船,请孟娘娘坐朝銮驾,把宫人俱送上江南,百十余船。那邦昌说他让了皇帝,不肯僭位,是古来第一个忠臣,定是封王封公。扬扬得意,一路上鼓乐喧天而去。那日曲端差人打探元帅上太行山的信息,有说道王贼不可招的,势大人多,招安了那有钱粮养他;有说道不该深入虎穴,恐贼心难测,就是降了,日后还要反叛。纷纷众说不一。不二日只见十万人马,扎着大营,遮天映日的旗,漫山幕领的队伍,来的好不雄壮。当初金兵围汴,终日求和,那有这一个好汉来也不枉了。前哨离汴梁不远,扎下大营。还选了五千精兵,和王善一班首领,前后扎队,随宗元帅进城。那些百姓簟食壶浆,在路旁观看。才知道宗元帅不烦一兵一饷,单骑上太行山收了雄兵百万。把那金人吓的离河退了三百里。后人有诗赞宗泽好处:
  出师二表悲诸葛,退敌单骑说令公。
  全身果可称明哲,授命何尝尽暗庸。
  自是头颅人爱惜,千秋顽懦笑孤忠。
  这里宗元帅上了疏,荐了曲端为大将,登坛拜了印授。王彦章、刘骑、岳飞、杨进、等一班名将,俱在麾下。立了二十四个连珠大寨。一千二百辆战车,沿河两岸,俱是旌旗。一面开屯,一面战守,把失去城池,渐渐恢复。杀的金人远避,不敢窥河。屡屡上本请高宗回汴,被奸臣所阻,这山东河北豪杰,专等渡河大举,指日可复中原。
  却说张邦昌同孟太后面了高宗,升邦昌为侍郎。后来李纲上本,考劫顺贼三案,把邦昌贬往潭州。因中秋夜入宫僭卧龙床。与华国夫人奸事,早被孟娘娘奏知。高宗大怒,先把李夫人诏送宫狱勘问。那李夫人怎受的刑罚,又有当日在傍的宫人面证,只得实实说出,因供了半臂通奸的口词。宫中刑罚甚严,不比外边刑罚,把一个娇滴滴美人,用铁烙火烘,炙成了一段香灰。可怜明眸皓齿今安在,暮雨朝云何处眠。有诗为证:
  玉面桃花粉黛香,当初错爱楚襄王。
  一朝骨烬尘灰冷,云雨巫山枉断肠。
  张邦昌已贬潭州,即时着锦衣卫官,用木笼盛了,扭械而来。原是实事,不用三问六招,只把当初伏事的宫人一对,邦昌供了口词。推上西市,钉上木椿,问了凌迟。这百姓们恨邦昌受金人伪命,都来争割他肉吃,这才是奸臣的结果。正是三窟徒存,不救围墙之祸。ノ肷ゾ。难免噬脐之灾。
  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二十五回 薄命红颜船上受辱·苏庵主人
  第三十二回 拉枯桩双妪夹攻 扮新郎二女交美·丁耀亢
  笫二回 侯公子游园请柳氏 三篾骗计较唤吕昆·
  第二十二回 祈神灵齐天显圣 巧相逢太子定亲·
  第十二回 作态为何相逢如未见 收心不得举措总无凭·张恨水
  第三十九回 情电逐踪来争笑甜蜜 小星含泪问故示宽宏·张恨水
  章台柳·
  题辞·娥川主人
  第七无十九回 无量佛付与神仙·陈端生
  第八回 崇效寺聊寄游踪 同庆园快聆妙曲·蘧园
  第十回 听月题诗 引生遇故·
  第四十回 审恶皂青天大动怒·储仁逊
  第三十三回 嫂侮姑众乡勇拟攻开泰 兄刺妹诸娘子...·蔡召华
  第二十五回 黄安城四路进兵 杨家岗二熊大战·牢骚子
  第十四回 宴新亲各萌意见 表侠义致起波澜·王冷佛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撰,明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六卷三十回。最早由金陵文润山房刻梓,此版失传,未见。现只残存序、 第一、二卷 共十回及第三、四卷目录。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画眉缘,清代白话艳情小说。清长啸和尚著,共9回,未完稿。唐末群匪作乱,顷刻间一统河山四分五裂,唯吴越境内安泰和美,百姓额手相庆。且说太湖流域明州境内,有伢子本名唤做吴三春,因他

  • 绣榻野史·吕天成

    明代白话中篇猥亵小说。四卷,有明万历醉眠阁刊本、种德堂戊申年序刊本。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眠阁憨憨子校阅”,实为吕天成少年游戏之笔。故事写杨州秀才姚同心,因住东门,便自号东门生。前妻甚丑,恋小秀才赵大里,如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玉楼春·白云道人

    《玉楼春》清代长篇世情通俗小说,白云道人所作,共二十四回。本书为明清艳情小说《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

  • 巫梦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十二卷。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日本佐伯文库、中尾松泉堂藏有啸花轩藏板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啸花轩为清康熙间书坊,可知为清初的作品。此书在清代一再被禁毁,国内未见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