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痛时艰远游异国 逢石隐窃录奇书
据闻中国有一高隐之士,前曾遍游各国,学间优美,世情练达,因其性静心灵,竟能前知未来之事。所著《惨祸预言》,二十余卷,皆于十数年前著之,而其后无不句句应验。此书乃其数十部中之一部也。
数年前,有一中国童子,由日本一女士处得来此书,却是日文。前月入于译者之手,只因言言沉痛,语语刺心,译者于执笔直述之时,不知赔了多少眼泪,故又名为《赔泪灵》。
看官,你道书中所载何事?却是详叙中国光绪甲辰年以后,万民遭劫,全国为墟,积骸成山,流血成河的惨祸,真是刿目悚心。其中也有一二处,看去略可宽心开颜,但恨全书中不能皆是如此,真无可如何也。
却说中国江苏省地方,有一秀士,姓黄名烈,字仲谟。娶妻吴氏,生子名勃,乳名叫光华。当时黄烈住在省中苍门外马路左侧,因儿子光华年已十四岁,读书倒也聪明,恐为塾师所误,所以留在家中自教。哪知这孩于,自少便是奇怪。虽在父母前不敢有不孝不顾之事,却是自尊自大,目空今古,专好搞出书中古人言语,恣意批驳。常说道:“孔子删削诗书,孟子又不信孔子所定的书经中之武成一篇,可见人全靠自己的心思脑力。若孔子思前古圣贤所著,定是不错;盂子又想孔子所定,必是可信,吾知其必不能成圣也。”又云:“人在世界上,若只是吃饭、穿衣、娶妻、生子,那与禽兽、虫蚊有何大异?若是专想到做官发财,不恩做些留名后世之事,那人品越发低下了。况且近日闻得世界上有许多强大之国,都要吞灭我们中国,若不趁早预备抵挡,却只满心私欲,专打算一身一家之计,及到那祸已临头,父母被杀,妻女被氵㸒,财产遭劫,身躯受戮之时,方悔从前不肯出心力,舍钱财,与大众同心同德,将自己地土保住,也是晚了。只可恨我国的同胞,不知此理。咳!我中国后来的惨祸,恐怕有被外人和土匪,杀得血肉糜烂的日子了。”想到此处,心中着实郁闷,因便信步踱出书房,到他双亲住的房中说道:“儿今日身中觉得有些不快,愿双亲许我到外逛逛。不知双亲准否?”那仲谟有些难色。吴氏因对他道:“儿子尽日用功,也该放他出去散散心,不然倒把他闷出病来,便不好了。”便道:“你出去罢,只须早些回来,不要跑乏了。”
那黄勃走出门庭,一直来到西门外焕霄桥上。刚刚走到桥边,便见有三个乞儿在地上叩头,口呼:“好少爷,发心布施罢。”黄勃见此,不觉止住步呆看。撇眼忽见来了两个洋人,飘飘忽忽,大踏脚步闯了过来。那乞儿便狠命地喊道:“吓!洋先生!吓!洋先生!救命呵!救命呵!”那黄勃不禁心如针刺,暗暗地想道:“咳!吾国人的无耻,真是世界上第一的了。就是饿到将死,只好向本国同胞求乞些。那外人的钱文,就真是救得活命,也该争着志气,宁死不肯受那他国人的恩惠,如何便无志气到如此!一面想,一面随那洋人背后走去,看他如何。
不一时,到了一个巷内。那巷内有个小儿,便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口中只乱嚷道:“洋鬼子吓!洋鬼子吓!”登时他的母亲早已搂住道:“好孩子别怕,有娘呢!”那孩子只狠命地惊吓啼叫。他那母亲便吓他道:“你若不快止住哭,我唤那洋先生来呢!”那孩子两手一缩,惊得不敢作声,面如土色。此时那洋人似有急事,却不在意,已大踏步地去远了。独有黄勃不觉气得发怔,止住脚步,不能复支,便向那妇人啐道:“好好的儿子吓死了,洋人有何可怕?我国人比他们多着呢!”说着,便手抚孩子道:“好兄弟,别怕,我打洋人给你看呢!”一面说,一面伸出拳,向前跑去。不一会便回来道:“那洋人因为吓着你,又被我打了一顿,他怕了,赶紧逃去了。”说着,又将衣袋内银表取出,便指那面上刻的洋人给那孩子看道:“此中有个洋人,我把他杀给你看。”说着,把表面拆下,掷在地上,将足向那画洋人处,狠狠地蹴踏了几下。那孩子见得好玩,便笑了一声。那黄勃便也笑了道:“他是要抢我国的地方,我故杀他。以后真见洋人,都是如此。若是他无害我中国之人,我们却好与他客客气气,也不犯着凶暴起宗,便去打杀他,只是怕他的心万不可有。这洋人是最奇僻的,你若愈怕他,他愈杀你;你若不肯服他,他倒看你是好人,倒不害你的。好兄弟,你从今千万别怕洋人,我们和他们一样呢。”
后又说了好些话,又叮咛了妇人以后不可如此,方才回来。之后,心中委实难过,想道:“我国人,从前太自大,人人俱欲仇洋排外;庚子而后,特变为畏外媚外的了。就如方才的情形,那外人之威,几乎不曾吓杀那小儿。从前听说我国有个张辽,能止小儿的夜啼。如今外国人,竟是随便哪一个,都比张辽更威风些,竟能止小儿的昼啼了。一个张辽还挡不住,何况我民竟看彼中之人,个个皆比张辽还怕人呢。咳!要如此看来,有日洋兵到来,收我土地,我国人定是噤不发声,举个顺民旗出降去了,哪肯和他们抵死抗拒,誓不甘把我祖宗传下来的国土送与外人呢。咳!这朝廷官府非但是一天捱一天的不肯用丝毫心力,打算为我民人保全国土,竟是将我民人所托命的上地,和我民的财产,乐赠外人,以为买好之计。已是无可望了。怎奈我民人一个个都尚在醉梦之中,死到临头尚不醒悟,即那略晓时事的,也都不知道国家若被外人灭了,我民人是万无幸免的。他却预备降服,想做外人的奴隶。更有一班号称志士的,日日倡言爱国保种,到了中国将亡的地步,却不曾实做些报国的事出来,非是怕官府见疑拿办,便说是无人可以与谋。看来,救我中国的危难,非但于官府无望,民人无望,连那志士也是靠不住了。”想到此,却自啐道:“咳!我黄勃难道不是个男儿,必将这大责任、大事业专等他们做去吗?只是我如今,学问尚是太浅,不如且去外洋游学一回,练成一个智能兼全之士。回来为国家办起事来,那再造中国的大英雄,恐怕便是我了。”
主意已定,便回到家中,悄悄地将他祖父分给他的银子三百二十两拿出来,藏于一个皮包内,写了告别书一封,夹在怀内,也不面辞父母,一径来到轮船码头,便将书信投在邮政箱内。恰好前往上海的汽船,将要开船。连忙买了船票,便跳下船去,那汽船便飞也似的开了。这里他的父母得信之后,不免一番烦恼,但是他们的心,也有些被他儿子感动了,所以也由他去。
且说黄勃次日到了上海,便买了外国衣一套,改了装。打听往日本的船次日开驶,便也买了船票。至次日八点钟,便由客栈下船。十二点钟,只听得汽笛一吹,那船早已开了。刚刚行到吴淞口时,忽听得隔舱娇音袅袅,似是女郎吟咏之声。听去却是东语。少顷又听一女道:“你能用汉语读吗?”那女郎笑了一声,便念道:“一声报道虎狼来,赫赫名邦一日摧。”黄勃听了,便吃了一惊道:“也是外人打进来了,此言竞是道中国已经亡了。”又听道:“异色旌旗分道出。”便想道:“不好了,这是各国兵来瓜分了。”又听道:“同心羁绁望乡回。”此句不解何意。只听那女郞道:“若此,或有救么?”那念的女郞又道:“不然,你且听下句来。三年血肉空搏战,万里河山终劫灰;莫道闲人情易遣,重兴未睹恨难恢。”那女子嗤的一声笑道:“果然无望。”黄勃此时心中不禁七上八下的乱猜,思欲过去一问,怎奈未曾通问,不敢造次。忽又听道:“茫茫龙陆尽烟霾,碧血漫空野积骸;蹈海仲连空抱恨,哭廷胥子有余哀。”那女子道:“不知这是何人?”又念道:“千军壮气城头沮,一片新旗海角来;却剩弹丸延帝裔,岂真屹立在天涯。”
黄勃听到此处,便认定句句是为中国而言。但其中所言,多似后来亡后的话,何以便能预言在先。心中疑团莫解,不免踱出舱来,向那女郎住的舱门口,摘帽欠身道:“二位女博士请了。”那两个女子便放下书卷,立起回了礼,便道:“先生贵姓大名,尚未领教。”黄勃道:“小生姓黄名勃,年少未字,乳名光华,系吴人。只因敝国现今危亡之期已迫,特往贵国求些学问,将来或能为国家干些事业。适才窃听清咏,好似句句切着敝国而言,但好些都似是未来之语,小生着实狐疑,特来请教。敢问二位贵姓大名?”那长些的女子便道:“妾姓中江,名大望。此系妹子,名笃济。适才所诵之诗,却是贵国的高人所作。舍妹去年三月,前往贵国天台山漫游,山上遇见一位老人,年约六十余岁,童颜鹤发,却是西洋的袋扮。舍妹与之为礼,蒙其请到洞院内饮茶。舍妹感其殷勤,便与之同往。及到洞口,忽见一位奇古的老人,不像道人,却是前明装束。头戴角巾,身披儒服。舍妹不胜诧异。那洋服的老人便指道:‘此是家父。’舍妹便与为礼。那明服的老人询及乡邦姓氏,也着实礼待,便同到花园子内大楼上饮茶,舍妹便问他父子何以异服,且何不穿本朝的制服呢?那明服者道:‘老夫祖上自明亡迄今,九世未曾剃发改服。当那鞑子入关时,老夫家内为不肯剃发,被鞑子用非刑杀死者,计二十一人。先九世祖时尚甚幼,当时有一塾师,与之同逃至此,即居住在此洞之中。后来那塾师死去,遗言不可剃发,便将他的女儿配与先九世祖。后来世世相传,皆记着先世一家门为头发之故,竟送了命,以故虽死也再不肯把那狗尾子栽在头上。那小儿,他是自少出洋游学的。先时走内地时,尚是装作道人,后来上了洋船,见得不便,遂将头发断了,改装西服。他写信来寻老夫说:“这西洋的衣服,及世界万国公用的,就是我明朝至今未亡,也应改制。因其适于卫生,且甚便于行止动作也。儿并不是违背祖训,只是从天下之公而已。若满洲之制,则儿有虽死弗从而己。”老夫见得有理,也就不问了。至于老夫,年既衰朽,于外国的学问技术,未曾懂得一点,若是也急急的改装易服,自思真是不配。所以让他领略过西国实学的,独穿了西服。这便是父子异服,及老夫明装的原故。’当时舍妹听他这一席话,着实起敬,不由得与他细淡起政治哲理来。那明服的老人,却是博通中外,贯串古今。那两老又邀舍妹遍游各处胜景,不意忽然下了一行春雨,一直落到天晚,愈下愈大起来。那老者便留舍妹在山过宿,却派两个女侍童前来服侍。那洋服者又着人请他孙女儿及学生三人前来,便同舍妹于洞院左边园中王汉楼上住下。楼中铺设精致,其中罕见之物,言之不尽。那四位女士,却是琴、棋、诗、画、天文、地舆、测算、兵法,无所不晓。内中有一女子专好诵诗,口中便念着方才舍妹所念的那两首诗。合妹听来不解,便问此诗何人所作?那女子便引到后楼藏书之处,于千箱万卷中,手指一个竹箧子,笑道:‘此箧内,都是此种诗词,恐柏你尽不懂呢?’说着,笑了一声。那时已经摆上酒肴饭菜,便请舍妹用了。那四位女子,便同声歌唱什么《爱国歌》、《中国大希望歌》,煞是好听。不多时,便皆安睡了。舍妹心中记挂着那竹箧内的书,必欲一读。夜里只是睡不着,待那四位女子熟睡了,便悄悄偷向那放竹箧处,将它慢慢的开起。其中有一本匣,面上书曰《预言秘牍》,却封锁得极其坚固。舍妹见是此种书名,欲看之心益切,不由得向四处找起匙子来,却哪里找得着?不得已,用小刀子将那箱底钉的铁钉抽起,那底便脱下来。舍妹信手取来一本,却是甲午年战败预言,题曰:《甲申年测记》。便偷将前后略略翻看,却都实有其事。因其方颇长,不及详看,便往下再找,更有什么《戊戌年变政预言》、《庚子年国难预言》,略看一二,也都符合。但其中多记各处士子工商及各社会的情形,多是没有闻见的。后来取出一本《甲辰年瓜分惨祸预言》。舍妹暗忖,若将此书录回,与我国人看看,真是可当一宗奇谈,因此极力偷录起来。及至天明快了,已经录完。后面却有诗四句云:‘漫著预言篇,书成涕泫然;民心如有意,人事可回天。’录完,将书还放在原处,仍将箱底合上,更将铁钉钳入,却都无人知觉。次早已晴,便辞了两老及众人,回到寓所,急急将这书译成东文。”
说完,因手举方才的书说道:“这卷便是,不知君可念过东文没有?”黄勃道:“尚望女史借我那汉文的。”那笃济道:“汉文的被我朋友借去。后来这朋友因心恶敝国一个官吏作事不合,便暗暗剌他死了。过了几天,他却自已也用利剑自刎了。衣带上书云;‘方今中国民人,尚在醉梦之中。瓜分之事,已迫近矣。中国亡,日本亦必不保。吾不忍见全洲黄种尽为白人奴隶,故死。惟吾不能尽我心力,以图补救,死有余辜。所以如此者,所以示中日之人,以毋庸畏死而惜命耳。’所以此汉文的,不知失于何处。阁下欲读此书,只今惟有东文的。”那黄勃道:“小生不识东文,尚望女博士教我看去。”笃济女士道:“这却不难。敝国的文,原尽是中文,惟其中参有假名。有人指点,倒是容易看的。”说罢,便将书递与黄勃,一行一行的教他看去,那黄勃读来,却是忽而眼泪涟涟,忽而心上忡忡,忽而发指皆裂,忽而色舞眉飞。两位女士,看仙如此血诚,着实敬爱。后来黄勃便向女士借来,携往东京,托一个能译东文书的朋友译出中文,庶或警醒全国。不意船到神户上岸时,却与兄弟相遇,固便托兄弟泽了,此便是有此书的原由。
一日,兄弟方欲开译此书,忽见两个日本女士慌慌张张的跑来,对黄勃道:“先生,不好了。”吓得我们二人吃了一惊。正是:得到奇书胜良友,传来警报感多情。
未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四十一回 当面作醉容明施巧计 隔屏说闲话暗泄情关·张恨水 第一回 小书生凿壁窥云雨·烟水散人 第三回 颠之倒之三人做两对夫妻·烟水散人 第十一回 惟内惟货两存私 削禄削年双结证·东鲁古狂生 第五十回 凌缥缈神瑛驾鹏舟 报绸缪宝钗调凤轸· 第五回 设陷阱强盗露饷 畏律法秀士埋金· 第二十五回 捷北榜薛蝌破天荒 犯西台蒋琪钻狗洞· 第六回 布贾冤随布贾翻 盗情难过盗婆关· 第八回 淫荡女去父归西·古棠天放道人 第二十三回 群公子小叙幽贞馆女才人大治绮香园·邹弢 第十二回 赖徒夫死里获生机 花总戎美中寻不足·天花藏主人 第五回 碧血青磷孤臣心事 红灯绿酒寄恨花丛·钟心青 第二十八回 携妓消愁是非都不白 醵金献寿授受各相宜·张恨水 第五回 两黄花一处凋谢·古棠天放道人 第九类 谋财骗·张应俞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