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八回 大觉寺淫女参禅 莲花经尼僧宣卷

作者: 丁耀亢

    词曰:

    试问禅关,参求者无数,往往到头空老,积雪为粮,磨砖作镜,误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陀头微笑。无荫树下,绝想台前,杜字一声春晓。

    鹫岭云深,曹溪路险,是处故人缈。冰崖千丈,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透源流,才见龙王三宝。

    这首词单说禅宗易误,佛理难参。休说这些失迷的凡夫、贪氵㸒的死汉没处下手,就是那夙学的善知识、传宗的老和尚,饶你百灵透过,一窍少迷,就是念完了四十八万卷全藏,只当做老鼠偷佛灯的香油,盲禅瞎棒,与成佛作祖,总是望风捕影。到了上得讲堂,说两句禅宗的语录,度世的口头禅,你参我应,打两个冷哈哈,好似隔靴挠痒,丈母心疼去灸那女婿的腿。看那参禅熟套一场好笑,到不如鲁智深吃狗肉,鸠摩什生儿,实实受用,不碍他坐化成佛。今日因师师府改做禅林,正是火池变作莲池,欲海翻为香海。宗语上说“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又说“氵㸒房酒寺寻弥勒,满目青黄知是谁”,看官细参。

    单表这孔寡妇、黎指挥娘子领着两家女儿梅玉、金桂二人,因在汴河桥住着福清庵上几间净室,时常往来,甚是亲热。尼姑们喜他寡妇子女替他做鞋脚、缝衣服,这两个寡妇喜这尼姑们要茶要水方便些。住有半年之外,忽然尼姑福清奉了王爷令旨,搬在师师府造寺修佛,一时热闹起来,把这小庵子撇下,另招了一个老聋姑子看守香火。

    这两个寡妇和女儿领着一个痴哥,甚是孤凄,又没个男子,把酒店本钱都被人赊骗下去。虽是一个院子住着,依旧两家过活,时常包揽些鞋面花朵,将针指来度日。听得福清新修起大觉寺来,要去随喜。两家商议,不好空手去得,等了半月,凑起钱来,买了一盒挂面、一盒京枣、一盒白糖素饼、一盒油炸的蜜糕,使痴哥担了。又借了邻舍家几件衣服,把两个女儿打扮齐整。母子四人锁上房门,痴哥引路,和这些烧香妇女,走过汴河桥来。

    不上二三里路,望见河沿一带翠馆青楼,儿条小巷穿过去,却是师师府了。正值福清请了白衣庵里有道行的师姑说法,宣卷的吕师父法名如济,来宣一卷花灯佛法公案。大门首挂起高幡来,这些各庵的尼姑、吃斋的妇女,把一个大觉寺通挤不开,木鱼经声,百十众尼僧和着佛号,好不热闹。

    孔千户娘子、黎指挥娘子都是老成打扮,只有两个女儿却是艳妆脂粉堆满。金桂姐是大红绉纱衫儿,蓝织金比肩儿,白绫拖地锦裙子,梅玉姐是银红宋锦斗绫衫儿,白绫比肩,月下白衣水纹绫裙子,俱是红玉一勾,金莲三寸,鞋尖上嵌着豆粒大两颗珠子,底高尖小,十分好看,一步步挪进庵里。

    那些游人妇女看的人,涌将上来,真是天仙并佩凌波出,魔女拈花送供来。到了大殿上,先拜了佛像。早迎着谈能和知客引至方丈,与福清问讯了,才叫痴哥挑着四付盒子进去,揭开看了。福清道了生受,使谈能收了,摆斋在斋堂里。

    母子四人吃毕茶食点心,到方丈来听讲,在长凳上坐。众女僧打起钟鼓法器,才请升座。

    却说这吕姑子年将六十余岁,生得黄面长眉,挂一串金刚子数珠,穿着袈裟,手执九环锡杖。两个小小尼姑打出一对黄绫幡来,引上法座,离地有三四尺高,中间焚香,供着一尊掺金观音,香炉金磐,烧着擅香不断。两边小桌坐下八个尼姑,俱是白面缁衣,僧鞋僧帽,在旁管着打磐和佛。只见法师上座一毕,这些尼姑女众俱来问讯参拜。那法师只将掺金佛观音略一举手,便稳坐不动,把双眼闭着,搭下眉毛来,做出那坐禅的气象,得道的威仪,大声说道:“今日堂头和尚要讲甚么佛法,听老僧粗讲西来大意。”便道。

    人身易失,佛法难逢。夫妻恩爱,一似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儿女情肠,好似烧瓦窑,一水和成随处去。石火光中,翻不尽没底触斗,海沤波里,留不住浪荡形海披毛戴角,转眼不认爷娘;吃饭穿衣,忘却本来面目。无明火里,生出贪氵㸒妒狡四大轮回;无常梦中,历遍生老病死七情孽债。因此阎罗老子伤心,无法救地狱中饿鬼;释迹牟尼出世,愿度尽阎浮上众生。三藏八乘,火池处处见莲花,十地六尘,昔海沉沉流贝叶。黄氏女看经,宝盖金桥迎善女;目莲僧救母,铜蛇铁树报冤魂,持斋念佛,袁盎超几世沉冤;礼忏斋僧,郗后证三生正果。一失脚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因说偈日:

    如是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又问:“堂头和尚,今日从何处问起,老僧放参!”只见首座有一尼僧上前问讯,说道:“佛法参禅,先讲过行住坐卧。

    请问和尚如何是行?”答日:

    行不与人同行,出关两足云生。

    为看千峰吐翠,踏翻古渡月明。

    义问:“如何是住?”答日:

    住不与人同住,茅屋青山自去。

    庭前老鹤吟风,门外落花无数。

    又间:“如何是坐,”答日:

    坐不与人同坐,婆姿影儿两个。

    雪花扑面飞来,笑我北窗纸破。

    又问,“如何是卧?”答曰:

    卧不与人同卧,葛被和云包裹。

    孤峰独宿无聊。明月梅花与我。

    又问:“如何是色中人?”答日:

    嫫母西施共一身,可怜老少隔千春。

    今朝鹤发鸡皮媪,当年玉颜花貌人。

    又问:“如何是人中色?”答日:

    花开花落两悲欢,花与人同总一般。

    开在枝头防客折,落来地下有谁看?

    又问:“如何是人中境,”答日:

    沧海尽教枯到底,青山直待碾成尘。

    又问,“如何是境中人?”答日:

    翠竹黄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身。

    又问:“如何空即是色?”答日:

    莺啭千林花满地,客游三月草连天。、

    又问:“如何色即是空?”答日:

    万象全归古镜中,秋蟾影落千江里。

    法师参放一毕,便大叫:“堂头和尚,我今放参,并无注脚。

    你那善男信女、优婆塞、优婆夷等,有善问法参禅的,我今大发慈悲,任凭提问,老僧信心指授!”问了半日,讲堂上坐的妇女挨肩挤背,没人敢言语。八个尼僧,齐齐合掌,下得公座来,朝上问讯,禀法师说:“众生初学佛道,不识堂头和尚深微佛法,请宣法卷,略破愚迷。”齐声和起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堂上堂下一齐接着念佛。

    众女僧把法鼓咚咚打起,金磬一声,法器齐动,云锣饶合笙管横笛,也有敲木鱼的,击合子的。满讲堂香烟云绕,梵音潮动,真叫人骨冷魂消、尘心一洗,那法师方才开眼而说公案。众妇女僧尼又问讯,五体投地请师宣卷,一面送上茶食香果,各人面前俱有香茶。这些听讲的人涌将上来,又是听讲,又是看这些小姑子和美色妇女,何止有一二千众。于是,法师高声演说,先念诸佛名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阿弥陀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勇施佛!

    南无要留那佛!

    南无水天佛!

    南无旅檀功德佛!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冥阳救苦地藏王菩萨!

    南无虚空藏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金刚首菩萨!

    南无除盖障菩萨!

    魔佛相争不在多,起心作佛即成魔。

    若是见处能忘见,三界纵横奈尔何。

    和佛一毕,梵音止响,那法师高坐禅床而诵偈言:六万余言七宝装,无边妙义广含藏。

    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灌顶醍醐滴滴凉。

    假饶造罪如山岳,只念菩提仟法王。

    今日宣的卷是一部花灯轿莲女成佛公案。单说大宋朝仁宗皇帝年间,出在湖广襄阳府善乐村,有一善人姓张字元善,娶妻王氏,两口儿一生持斋念佛,重道斋僧。

    年过四十余岁,并无一男半女。家传的手艺做些花朵灯笼生理度日,挣得钱财,算足两口儿一日费用的,略有宽余,就修桥补路、布施贫人。因此人都叫他做花灯张善人。

    法当赞诵,大众宣扬。

    首座敲赵磬子来,念日:

    有宋朝襄阳府善人张士,

    同安人王妈妈在家修行。

    两口儿安本分持斋把素,

    开着个生意铺花朵灯笼。

    到春来妆牡丹桃红杏紫,

    到夏来妆荷花万紫千红。

    到秋来妆丹桂芙蓉秋菊,

    到冬来妆梅花枝于玲戏。

    荷叶灯倒垂莲披红挂绿,

    鳖鱼灯戏螃蟹鳞甲峥嵘。

    狮子灯披绿毛张着大口,

    绣球灯泊地滚满路光生。

    供佛前百种花飞金布彩,

    半空里长明灯三界光明。

    终日里念弥陀口讲因果,

    虽然是不思议无字真经。

    张善人夫妻两口,无儿无女,吃了长斋,每日口念弥陀,要去出家,只因夫妻二人年老,不忍分离。忽一日,惊动了西方我佛释迦牟尼世尊,佛眼一观,说他夫妻行善,该生一佛子出世,度他二人生天。遣了案下散花天女,化成一白发婆婆,来下阎浮世界,把《妙法莲花经》传与他夫妻二人,以成其道,果然天女变了一个婆婆,双目失明,头自如雪,年有七旬之上,手持瓦钵竹篮,来张善人门前乞化一斋,手拿木鱼,口中高声诵《妙法莲华经》如流水相似。大众宣扬。

    敲磬一声,又念:

    有世尊在西方睁开法眼,

    见善人宅门外瑞气千重。

    只因他不识字难传佛法,

    差天女化婆婆口授莲经。

    有婆婆隐真身化成幻相,

    年七十失双目白发蓬松。

    手持着木鱼子沿街乞化,

    念莲经随口转字字堪听。

    有善人在门前十分慈念,

    唤安人备茶饭接待高人。

    张善人在门首见圣母婆婆,见他口念莲经,手持竹杖,心中思想:“我夫妻二人不得真经,吃的是迷斋,何日得通佛法!我如今留下婆婆传此莲经,情愿替他养身送老,与我母亲一样。”即时叫安人备了斋饭,请婆婆吃毕,夫妻二人合掌问讯,说:“老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因何失目乞化,想是没有儿女,我夫妻二人也没有儿女,正好作伴修行。不知你可依得我一件事,也免去乞化为生,可以度其日月。”婆婆便问张善人夫妻:“有何话说,你且说来。”

    首座敲磐一声,又念:

    婆婆便问张善人,如何搭救我当身。

    我家王舍城中住,无阴树下是家门。

    也无儿来也无女,心里明来眼里昏。

    背记妙法莲花经,不知春来不知冬。

    一声念动灵霄殿,一声叫开地狱门。

    你今留我不中用,经典不是金和银。

    不中穿来不中吃,口里嚼得乱纷纷。

    当下张善人说道:“婆婆若肯住下,我夫妻二人情愿与你为儿为女,晨昏供养,只求你把这妙法莲经,口口相传,也不在我持斋一世。倘或生下一男半女,也是我张元善的后代,日后有人上坟拜土。我夫妻二人报你的恩德,花棺彩木与你送老!”婆婆欢喜不荆首座敲磬一声,又念:婆婆当下动欢心,世上那有你行善人。

    捧茶捧饭养着我,只求一卷莲花经。

    随缘度日住几载,不知谁是我的亲。

    善人夫妻忙不住,疾忙接着请进门。

    厨下烧水先洗浴,换了新布衣和裙。

    一间净室忙打扫,佛堂原有佛一尊。

    香花蜡烛摆在上,夫妻同念金字文。

    早晨送粥午时饭,一家茶水尽殷勤。

    初时念经舌头涩,后来念得十分真。

    半夜念经把香跪,天明念到未时辰。

    不消半年三个月,莲经口里往外喷。

    舌底莲花生光彩,动了金刚揭谛神。

    开口闻得旌檀气,合眼就见佛世尊。

    一住三年无怠慢,婆婆开口辞善人。

    当下张善人夫妻二人,不消一年,学的莲花经十分烂熟,如水流相似。一住三年,捧茶捧水,全没一点慢意。婆婆一日看着王氏道:“我今打搅你夫妇三年,经已念熟。

    今晚要辞你还家。”王氏便说:“妈妈!你今传经三载;我夫妻受其大恩,不曾报效。原说替你养老送终,因何舍我便去!你家今在何处,甚么地名?我夫妻好送你回去,时时看望你。”婆婆便道:“张善人夫妻近前来,听我细说。”

    击磬一声,又念。

    张善人你夫妻休要挂牵,

    我本来无定住身在空门。

    要回去那里定东西南北,、

    说声去就要走不论行程。

    无始来谁是我家乡住坐?

    撒手去谁是我着急亲人。

    一行说取水来浑身沐浴,

    盘着膝打着坐合掌归阴,

    当下婆婆即时坐化而去。张善人两口儿不敢啼哭,念经三日,起了一个龛子,化了,供养在西山寺后。不消半月,。王氏年四十以上,忽然有孕。到了十月,腹中疼痛起来,王氏卧在内室,张善人念经未毕,眼看见那白发婆婆笑将进来。张善人大惊,才待追寻,只见王氏房中哇的一声,产下一个女儿,生的眉端目正,面如满月一般。因念经得来,取名莲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莲女长到七岁,生得乖觉伶俐,一见便会。又有一件奇事,口里背记《莲花经》,顺念顺流,倒念倒流。请了一卷《莲花经》来,字字行行一似念过的一般。天生胎素,口不尝荤。每日在家做些花朵,略有闲时,即看经拜佛。只有一件不守女儿规矩,见了僧人就与他参论佛法,缠个不了。听得寺里钟声挠钹,法器一响,就要出门去看。有一个能仁寺惠光和尚登座开讲,莲女疾忙走人寺中,便高声问道:“龙女八岁,献宝成佛。我今七岁,没有宝珠,何时得道?”把个惠光长老惊得一句答应不来。

    张善人听说女儿走进寺去参禅,甚是惶恐,疾忙抱了回来。过了三五个月,依旧进寺去问长老,还将前言提问。父亲张善人又抱回去了,分付王氏好生看守女儿,叫他张头露面,惹街邻嗤笑。因此,莲女日逐做些花朵,不得出门。

    到了年方二八,生得柳眉星眼,杏脸桃腮,天生不施脂粉,自然有天女的庄严,金仙的美貌。因元宵能仁寺上灯,众檀越约了灯会,悬起千百盏灯来。妇女们烧香的、看灯的,人山人海,都去随喜。莲女要去,父母拦挡不住,王氏叫道:“孩儿年已长成,不比你七八岁时,去混他的讲堂,也惹人议论。同几个邻舍老婆婆去能仁寺看灯,早去早回。”

    首座击馨,又念:

    有莲女能仁寺把灯观看,

    密层层佛塔上万盏明灯。

    又遇着老禅师登堂说法,

    引动了红莲女去问禅宗。

    向法堂讲座下高声大叫,

    问和尚满寺灯何处先明?

    和尚答佛殿上灯光先照,

    莲女说佛灯外谁是心灯?

    老和尚答不来莲女大怒,

    走上去打一棒要问机锋,

    当下莲女问道:“佛灯今在殿上,心灯却在何处?”长老一应答不来,莲女夺过长老禅杖,当头就打。慌得这些看灯妇女,一涌上来,把禅杖夺了,推拥莲女回家。张善人夫妻十分惶恐,埋怨女儿不守闺门,使人嗤笑,连忙叫个媒婆与莲女提亲。有一个李员外儿子,和莲女同庚,也是一十六岁,且是聪明俊秀。常见莲女门首卖花,看在眼里,使人来说媒。张善人两口儿只拣择女婿,不争财礼,遂结了亲。看了吉日良时,把莲女打扮得如花似玉。三络梳头,两截穿衣,上了花藤彩轿。各处花店,将花朵添箱,点起花灯,前后有百十余对,都来看莲女成亲。

    敲磬一声,又念:

    李家男张家女门当户对,

    许了亲下了礼酒果羊红。

    红鸾星择就了七月十五,

    众亲邻来助喜俱送花灯,

    有莲女打扮的天仙玉女,

    插金钗戴缨络一似观音。

    穿一套大红纱麒麟通袖,

    系一条遍地锦裙带金铃。

    李小官在轿前骑着大马,

    有爷娘送上轿两泪交零。

    叫莲女我的儿养得娇惯,

    到人家守规矩休要讲经。

    撇得俺老夫妻没有下落,

    养了你多半世没个后成。

    从今去休要出三门四户,

    避是非守札法少要斋僧。

    说着话上了轿佯长就走,

    有莲女全不答高诵莲经。

    走大街穿小巷没有半里,

    一卷经刚念毕不听人声。

    到门前放下轿拜门行礼,

    有公婆接新喜捧着花瓶。

    掀轿帘忙来请新人下轿,

    似木雕如泥塑全不答应。

    半空中忽闻得竺萧仙乐,

    放金光天花落香满虚空。

    当下莲女在花灯轿里,一卷莲经诵毕,左脚盘着右脚,小小弓鞋搭在膝上,坐化而去。李家慌忙去请张善人夫妻,只见半空中笙萧仙乐,一道金光,天花乱坠,见莲女站在空中而说偈日:我本西方座上人,偶将两脚踏红尘。

    众生要问莲经义,看取灯花不坏身。

    后来张善人夫妻升天,不在话下。

    法师宣卷一毕,大众高声和佛,打起法器,送法师下座。这些妇女们听到好处,也有笑的,也有哭的。只有这金桂、梅玉二人嗑瓜子,吃茶食,不住的乱笑,也不管甚么经典佛法。两个寡妇要辞了福清,和二女回家去。只见有两个喇嘛女僧进来,传百花姑的师命,要来寺里同大众讲西番经,教明日打扫一座禅堂,在这里过夜。封了五十两银子,叫福清早早安排斋供。慌得这福清满口答应,那敢推辞,这金桂、梅玉二人要等着看西番讲教,就不肯起身。福清留个,在后禅堂法炕上歇去了。不知西番演教如何,有分教:外道邪魔,安下修罗排欲网;迷人氵㸒教,移将阿鼻闹经堂。

    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 五 回 丽容乘便去探病 中丞回府受虚惊·
  第三十七回 季兵科为女扫兴 安国治盘问临妆·
  第十七回 三少年会猎魁星阁 众猎户齐获火睛牛·古吴金木散人
  第六十六回 争鼠牙雀角起微嫌 解鹤绶貂蝉归故里·西泠野樵
  第八回泣残红泪肠断西泠敲碎碧簪魂销南浦·平襟亚
  第八十七回养娇娃老人托梦兆排劣货学子散传单·李涵秋
  第八回 逢劲敌梦恋三更 会佳期图全十美·梧岗主人
  第1回 于按察山东赴任 邹其仁赴路登程·牛瑞泉
  第八回 崇效寺聊寄游踪 同庆园快聆妙曲·蘧园
  第十六回 魏聘才初进华公府 梅子玉再访杜琴言·陈森
  东瓜女·省三子
  第六十回 沾花奇泽肉体升天感谢皇恩血心报国·邹弢
  第十一回楚楚陰魂大報仇·
  第十九回 旅店灯孤佳人遇害·
  第三回 白翠莲半吐心中事·储仁逊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

  • 玉娇梨·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ldq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绣榻野史·吕天成

    明代白话中篇猥亵小说。四卷,有明万历醉眠阁刊本、种德堂戊申年序刊本。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眠阁憨憨子校阅”,实为吕天成少年游戏之笔。故事写杨州秀才姚同心,因住东门,便自号东门生。前妻甚丑,恋小秀才赵大里,如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