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六回 观音阁冒险相视 文殊庵陶情题咏

作者: 青心才人

    词曰:

    事虽难料,细想自然周到。一味慌张,百般鬼跳,哪有些些功效。也非推调,算将来总是木人无窍。可惜浓情未曾禁受,忽然消耗。

    右调《柯梢青》

    话说宦氏因翠翘一纸供状,遂许她入观音阁写录经卷。束生听了又喜又恨,喜的是翠翘入观音阁,等她在那里吃碗干净饭,不致受万般摧残,当面凌辱。恨的是自此以后,见也不能一见,可不是苦杀人也。想了一会,又欢喜道:“还是把她去的好,虽是眼前不见,心中到底还放落些。若日日在我面前,不是打便是骂,莫说我的翠翘,连束守也气死了。她若到观音阁,不过冷静些,强似在这房帷中,要睡不得睡,要坐不得坐,要吃不得吃,要穿不得穿。”思思想想,转转念念,翻来复去,终睡不着。

    宦氏知他心为翠翘,却也不好说出。天明起来梳洗,沐浴更衣,同束生送翠翘入观音阁。翠翘尽换布衣,黄冠、氅服、佛尘,谒见宦氏,欲行大礼。宦氏道:“出家便为人,写经乃替我了愿,即是佛门弟子,再不必行这个礼了。”吩咐摆香花、灯烛,送入观音阁。门公开了后园,四下观望,是好一座园子也。四时有不绝之花,八节有长春之景。有四言古诗为证,诗曰:

    荡荡夷夷,物则由之。

    蠢蠢庶类,王亦柔之。

    道之既由,化之既柔。

    木以秋零,草以春抽。

    兽在于草,鱼跃渊流。

    四时递射,八风代扇。

    纤阿案咎,星变其躔。

    五纬不愆,六气无易。

    ##我王,绍文之迹。

    进园登楼,楼上塑着一位观音大士,宦氏、束生双双拜了,翠翘也拜了四拜。宦氏祝道:“弟子束门宦氏,告许手录《华严宝经》一部,今特……”便住了口。对束生道:“怎好对菩萨说叫花奴代写,岂不轻亵了经卷?”束生道:“论名分不该,若论写经分上,便该说供养了。”宦氏道:“正是。但花奴二字不好对佛禀得,相公替他取个道号。”

    束生深厌那花奴二字,趁她有这个口风,便抬头一看。见扁上题“濯泉”二字,指着道:“即以名‘濯泉’吧”。宦氏大喜,遂再祷云:“原许《华严宝经》一部,今特供养濯泉道姑,一手写录。圆满之日,再修功德。”

    祝毕,吩咐春花、秋月道:“写经非等闲事,你二人须伏事殷勤。茶喝、食用不可断缺,换水、烧香、烹茶、扫地,俱你二人职任。若有一毫伏侍不到,我访出来,每人定重责三十。”春花、秋月连连应声。束生同宦氏下楼,翠翘欲送,宦氏道:“你自写经,往来之礼不必拘得,须要小心用意。”说罢,同束生下楼去了。

    束生当时看她把翠翘凌辱,恨不得挖个地洞藏过了。如今见把翠翘软监在楼上,又恨不能抢了她出去。怎奈计穷力竭,无策救拔,则索心灰肠断,如醉如呆而已。

    且说翠翘见宦氏、束生去了,叹道:“我王翠翘落软监也。古人以囹圄为吉地,安知醋海中不开一广大法门。且前生罪孽深重,故种种魔难不止。今正好虔诚录经拜佛,以消孽债。倒放开肚皮,以平心易气处之。淡食蔬水,清净无为,倒也无荣无辱。虽心地不能脱然无挂碍,但落在其中,也是没奈何,不得不作见在之相。”见楼台高旷,池水沧茫,早朝夜晚,春去秋来,一盏清灯,半床禅榻,感而咏诗一律。词曰:

    平池面起白豪光,高阁当空倒影长。

    细雨一阶兰箭发,西风秋月桂花香。

    鱼惊清罄衔轻浪,雁唳沧溟带夕阳。

    坐对不堪思旧事,琉璃色界护禅床。

    不言翠翘在观音阁修录经事,且说束生见翠翘软监在那里写经,名色说是供养,其实是牢笼之计。左右思量,救之无策。寝食俱废,要与翠翘相见一面那能够得,初一、十五虽同宦氏去观音阁上拜拂,相逢不能一语,愈增悲惋。在家住不安,收拾琴、剑、书箱,别宦氏往惠山肄业。宦氏因束生在家,恐怕他二人通话,倒也要留一分心去待他。自翠翘监在观音阁,也省了一半提防,不免还要照管。听得束生去读书,顺水推船,也省得去行监坐守。一个人肚皮里一个主意。

    束生去后,宦氏过了半月,思量母亲,打轿回宦府去。却好此日束生到城中会文回家,问丫头道:“娘哩?”丫头道:“望宦夫人去了。”束生听了此言,就象久旱逢甘雨,何异金榜挂名时。也不问宦氏几时去,几时回,或去几日,心中要见翠翘念重,一头竟走入后花园。门公哪里敢阻,竟登观音阁,见了翠翘。翠翘犹恐宦氏同来,不敢向前。

    束生见止得翠翘一人,赶上前一把抱着,大哭道:“我害你,我害你。我只道你临淄被焚,哪知你活在这里受罪,她逼得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对面不能一语。你监在此,何日是结局收场?妻,痛杀我肝肠碎,哭得我眼儿枯。哪一日不想你到三更鼓,哪一夜不念你到五更天。怎奈计中牢笼,认又不好认,说又不好说。眼睁睁看你受这活罪孽,疼的是你肉,苦的是我心。我几欲与尔同死,以了现前之孽。怎奈我黄金未曾入库,子嗣尚无,束家一脉,单单靠我一身。所以欲死不能,忍看你当面受摧残,忍看你当面受凌辱。我恨不得魂附你体,魄代你身。恨不得替你受了千般苦,怎奈徒有此心,没有此术,只落得妄想心痴,徒踊徒泣而已。妻,你怎不回我一言,你恨我么?妻,误了你青春年少,误了你佳期多少,误了你春花秋月,误了你度曲吟诗。你恨我,我也无怨;你怨我,我也无辞。妻,可也把一句言语安慰我安慰,怎绝口不言,只清汪汪流泪么?妻!”

    翠翘看他哭得悲伤,泪如雨落,只是低着头流泪。见束生问得急了,道:“叫我讲甚的?咳,人落地头铁落炉,木已成舟饭已熟,生死由他,荣辱听命罢了。”束生道:“写经乃软监之别名,经完必又有不情之使。她明知我二人情熟如火,却以冷眼觑之。把你在宦家送来,令我再不好举齿,不认我从前娶妾,如今难认你为妻。她机深计诡,包藏祸心,我你俱落她术中,这苦怎生受得了?妻,我有一策,向欲对你密说。人眼多,提防紧,不敢启齿。此妒妇如此敢作敢为,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女子。她既摆了绝阵计,是必竟要弄死你的。她主意已定,再不挽回。你在此死了,我又认不得你,何异于猪犬!此园西去尽多庵院,俱是尼姑。你收拾微资,逃往他处,暂躲几时。待事少定,你远去他方,逃命罢了。你丈夫恩爱止于此了。”

    翠翘点头而已。忽惊问道:“小姐在哪里?你却独自来此。”束生道:“她回娘家去了,我在惠山读书,回来见她不在,偷空来会你一面。”

    翠翘听得宦氏不在,方敢开言道:“夫,你妻子吃得好苦。自到宦府,先打二十下马威。后到束家,不知受了多少苦恼,多少熬煎。只道是薄命红颜,遭人掠劫,流卖侯门,哪里是伊家大娘摆下的牢笼计较。但我止一身,死亦何难。但可怜我恁的一个人品,不明不白死在丫头队中,心实不甘,故苟延岁月于此。夫,你须念旧时情,放我一条生路,今生不能补报,来世再填还你罢了。”

    言毕,哭死于地。束生一把抱住道:“是我束守不听你言,至堕妒妇之计。误得身入牢笼,陷在孽海,超升无策,拔救无门。千思万想,止有十疋一着,还是逃生保命之方。妻,你不要自误了前程。”讲到伤情处,纳头便拜,翘亦跪倒。

    忽春花上楼道:“相公,娘回来了。”束生、翠翘连忙站开,整衣收泪,将欲下楼,宦氏已到。束生拿着一把汗,翠翘怀着一个鬼胎。只见宦氏满脸堆着笑容道:“相公,几时回家的?”束生道:“明日乃文会,方才回来。”宦氏道:“看写的经何如?”束生道:“正在这里看,果是写得好。”

    宦氏净手登楼,拜了佛,翠翘上前稽首,宦氏与束生见了礼,看那写的经卷道:“果然写得好,颜筋柳骨,铁画银勾,是好一笔字。我归家与夫人说之,夫人也要手录一部藏经,待我这里完了,便送你过去。”翠翘应道:“是。”因忖道:“计又来矣,可怜,可怜。”宦氏问道:“此经几时写完?”翠翘道:“还得两月。”宦氏道:“好生用心写,不要落了字画,差了旨义,是大家的罪过。”翠翘道:“晓得。”吃了几杯茶,半言不发,欢天喜地同束生下楼而去。

    翠翘问春花道:“娘来几时了?”春花道:“你楼上说苦说屈的时候,娘已在楼下了,不叫我通报,故不敢报耳。”翠翘暗暗道:“好厉害的女娘也,真有卒然加之不惊,遽然临之不惧的手段。一肚皮不合时宜,满脸上堆着春风和气。当此光景又未有不怒者,而彼反谈笑而道之。怒者人之常情,笑则其心安可测?如今若再复到宦家,我性命方才没了,如何报得冤仇?我且将经事赶完,逃往他方,又作道理。”自是日夜不辍,一月之内,经已录完,收拾些供佛金银器皿,打了一个包裹,到西壁树上系了一条索子,自己包了幅巾,竟是道姑打扮。吩咐春花、秋月睡了,遂题一偈,词曰:

    去去去,无生寄。踢倒醋瓶,扯断孽系。如来八万四千,狮吼三十六处。不是脚快得逃生,又被颈套无间室。咦!去得趣,一瓢一钵荡天涯,无拘无束随风住。

    大书在门上,攀缘上树,引绳而下。月色朦胧,背了包裹往西就走。一路地僻人静,行至天明,渐有人走动,心中着慌,抬头忽见“招隐庵”三字,翠翘大喜道:“此安身之处也。”叩庵门,移时一道婆念佛而出,开门见翠翘,是道扮,便问道:“菩萨从哪里来的?怎恁般早得紧?”翠翘道:“云游至此,见宝刹清净,特借一随喜。”那道婆道:“我是做不得主的,道菩萨自去问当家的便是。”翠翘随道婆而入。

    在中堂坐了两个时辰,走出一个尼姑。年纪虽半老,却是道骨仙风,替翠翘和南了,道:“仙姑从何处到此?”翠翘道:“一言难尽。小道从师父云游至此,要到招隐庵访一道友,一路同行,不知那里错了路头,一时找寻不着。小道见宝刹上题‘招隐庵’,我师父不知曾到这里否?”

    那尼姑道:“令师尊号?我小道名叫觉缘,令师可是寻我的么?”翠翘便接口道:“正是觉缘师父。我师父道名硗水。”觉缘道:“莫不是镇江的恒水师兄么?”翠翘道:“正是。”觉缘道:“几年不见,却在何方?”翠翘道:“一位夫人带往京中,住了几载。小徒也是北京收的,今备得有几件供佛物件送与师叔,师父不来怎么处?”

    尼姑听了有物件送她,就象苍蝇见血的道:“令师既要望我,必然寻来,你年幼路生,哪里去寻她?不如坐我庵中,等她便是。”翠翘连声多谢,取出金钟、银罄送上觉缘。觉缘大喜。问翠翘尊号,翠翘道:“小道名濯泉。”叙话时即整素斋。自此后就在招隐庵中居住。

    等了几日,不见师父来,翠翘故意道:“莫不是还有个招隐庵留住了么?”觉缘道:“出家人,安得身处便是家。令师不来,在我庵中住了便是,不须又起他念。上人不弃,愿拜为世外姐妹。”翠翘听得此言,将机就计,便拜了觉缘为道兄,两人甚是莫逆。一日登玉皇阁,翠翘抚景兴怀,高咏一律。诗曰:

    帝阁凌空上,登临豁达心。

    索纤分水次,空阔辨山林。

    法语钟声度,天颜香气侵。

    瞻依方半晌,万念尽沉沉。

    觉缘道:“不知道兄善诗如此,我必须要请教。”翠翘道:“这个不难。又题宿招隐庵。诗曰:

    风烟迷四野,林木已萧然。

    鸟散青天外,诗成绿水前。

    心随秋神射,榻共暮云连。

    莫问家何在,凝神看白莲。

    季春,觉缘偕翠翘、肇空、不瑕,四人夜坐升仙桥。觉缘道:“美景良宵,不可无咏。我辈俗肠,辜负此景。濯泉道兄无惜珠玉,染翰豪吟,无令山水笑人不韵。”翠翘笑而允之,乃题三律。

    其一

    仙桥长话夜,明月印疏林。

    鹭宿汀沙暖,鱼翻藻荇深。

    临风开慧想,止水定禅心。

    万虑从兹净,蛙声杂梵音。

    其二

    凉月映池水,好风吹我怀。

    兴随佳境发,诗就慧心裁。

    喜共良朋集,因之笑口开。

    游鱼闻曲听,仿佛去还来。

    其三

    一时多胜事,千古仰风流。

    池水通仙境,山云覆画楼。

    变禽时静听,队鲤尽空游。

    子夜歌声发,莲渠荡小舟。

    大家一齐道:“濯泉道兄真是好才,可惜我们都是村肠俗腑,不能一和。当满引大白,以为上人谢。”于是角胜争奇,飞觞传□,直至五鼓方罢,此后习以为常。正是:

    半榻禅单消白日,一联佳咏度清宵。

    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七十回 一字课大家斗心角 两首诗小妹悟情禅·天虚我生
  第十五回 玉版蟾蜍郎承错爱 金笼蟋蟀女占雄鸣·逍遥子
  第47回 城隍爷暗中显圣 求门子保定投文·牛瑞泉
  第十回 吕又逵饭店联盟 姚霍武海丰陷狱·庾岭劳人
  第九十八回 验神数珠还合浦 争奇胜衣出天孙·陈少海
  跋·陈朗
  第五段 浪婆娘送老强出头 知勇退复旧得团圆·醒世居士
  第六段 遣书带密探梅柳 出简帖义激松云·李春荣
  第五十一回 入匪场幼商殒命 央乡宦赌棍画谋·李海观
  第五回俏书生夜赵佳期俊娇娘锦帐重春·风月轩入玄子
  第二十六回 屡泄春光偕行露秀色 别翻花样说古听乡音·张恨水
  第三十四回 念糟糠熊君感旧·陈端生
  第63回 逢岳丈进禄探亲 见白银刘成定计·牛瑞泉
  第卅三出 愧别·孟称舜
  第八十四回 爽气溢西山恰成美眷 罡风变夜色难返沉疴·张恨水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春闺秘史·不题撰人

    春闺秘史,清代中篇艳情通俗小说,不题撰人,凡十回。 却说清末民初年间,姑苏城内,出了一位风流才子,这人姓周名碧卿,是个世家子弟、家境也还丰裕,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一手持家,好不一自一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八美图·佚名

    《八美图》全书三十二回,清代刊本,书署“佚名”。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玉楼春桃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鱼水谐·不题撰人

    《鱼水谐》,明清艳情小说,共十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成化年间,江西南昌府富春县四都庄有一财主,姓章名芒,字瑞生,为人厚道,心底善良。家有贤妻何氏,生得二子,长名安杰,次名顺发。这章家

  • 玉楼春·白云道人

    《玉楼春》清代长篇世情通俗小说,白云道人所作,共二十四回。本书为明清艳情小说《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