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回 马云大闹五柳园 汤彪仗义赠金帛

作者: 佚名

词曰:

东里先生家何在?山阴溪曲。对一川平野,数椽茅屋。昨夜江头新雨过,门前流水清如玉。抱小轿,回合柳,参天摇嫩绿。疏篱下,丛丛菊,虚窗前,萧萧竹。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试问村酿酒如何,今朝热。

言马云闯进园门,不见家丁,大叫道:“狗娘养的,躲到那里去了。清平世界,就要强夺咱的宝剑。”马云东寻西找,不见一人,按下不表。

且讲跟花文芳的家丁见了那汉子十分凶恶,恐怕寻到公子不得开交,他就跑到梅亭上面问汤公子,这件事情要汤公子解围,汤彪道:“所为何来?”家丁将始末根由细述一遍。汤彪听了,立起身来,[道]:“老伯与二位兄长请坐,待我前去看来。”连忙走下梅亭。刚刚马云走到面前来东张西望,寻人撕打,口中骂道:“这狗娘养的,躲得干净。”汤彪看见虎形大汉虽然衣服破损,[然]像貌轩昂,不似穷汉之像,便高叫道:“朋友,为着何事与人争斗?”马云恨不得寻着花文芳一拳打死,方才消了这口恶气,见有人问他,睁睛一看,见一位公子,像貌堂堂,武士打份。这叫做英雄眼内识英雄,便道:“公子休管咱的闲事,咱只寻那厮。”汤彪道:“你就是与人吵闹,有人来解劝。朋友呀,你可知道,正是‘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马云见他劝,叫道:“公子,不是咱家寻他的,可恨那厮无故拿我宝剑。”汤彪大笑道:“一把宝剑也是小事,兄长何必如此动怒。看小弟分上,且息雷霆。请坐,待小弟寻来,还兄便了。”马云见公子这般周全,便道:“咱家都看公子面上。”汤彪将身一让,邀马云上梅亭。马云见席上二三人,朝上见礼。汤彪请他坐下,忙叫冯旭的家人上酒,道:“兄长请多用一杯,小弟去取宝剑还兄。”说毕,下了梅亭而去。

马云此时腹中饥饿,见那些酒肴摆满席上,他就狼餐虎嚥一顿,吃了尽兴,方请问三人姓名,并问那位公子是谁。林璋答道:“方才下亭去的公子,他是金陵总制操江汤公的公子,名彪。在下姓林。此二位一位姓钱,一位姓冯。转问壮士姓名?”马云一一通名道姓。只见汤公子走上梅亭,叫道:“兄长,宝剑在此。”马云立起身,叫道:“汤公子,咱有眼不识泰山。咱家闻名已久,欲要拜识尊颜,不想今日得遇公子,真三生有幸也。”正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马云当下就拜,汤彪忙下跪,道:“请问长兄尊姓大名。”马云道:“咱姓马,名云。”“莫非江湖上的‘火弹子’就是长兄么?”马云答道:“正是。”汤彪大喜,道:“闻名不如面见,一见面胜似闻名。”二人拜罢起身,马云就要告别。汤彪道:“兄长意欲何往?”马云道:“大丈夫四海为家,踪迹无定。咱今日路过杭州,缺少盘费,将此宝剑卖了,谁知遇见这个狗娘养的,白白夺咱宝剑。”汤彪道:“都看小弟分上。”忙向怀中取出五十两银子,递与马云,道:“此银长兄可作路费。”马云推道:“咱与公子萍水相逢,受之有愧。”汤彪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长兄何必见外。”马云道:“公子既然赐咱,异日相逢,再为补报。”汤彪大喜,忙将银子、宝剑双手递与马云。马云道:“银子咱家自然收下,但此宝剑公子收下,留为早晚防身。”正是:

宝剑赠与烈士,红粉付与佳人。

马云将手一拱,放开大步,头也不转,竟自去了,下回书中自有交代。

且言汤彪见马云去了,随叫苍头将花文芳请来。不一时,花、魏二人到来,假意问道:“手下可将那厮拿下,送到钱塘县去?”汤彪道:“看小弟分上,那人去之久矣。”遂将二人请至亭上坐下。花文芳一眼看见汤彪腰中佩着那口宝剑,问道:“那厮如何撇下宝剑而去?端的好口宝剑。”汤彪看见花文芳满口称赞,[道]:“那人送与在下,我今转赠兄长何如?”即解下递与花文芳,文芳接过,称赞好剑,遂谢汤兄,即递与家丁。

大家又饮了一会,见红日西沉,各各起身。花文芳的家丁早将马匹候着在园外。六人出园,花文芳叫声“得罪”,即便上马,同魏临川而去。

且言林璋邀汤彪五齐下船,不一时,到了涌金门,弃舟上岸,将汤彪请至冯旭家内,又吃了几杯酒,谈了此闲话。见玉兔东升,钱林告辞回家,汤彪告辞回寓。只讲冯旭转身同母舅二人进内,告禀母亲今日游湖的话。太太说:“请哥哥坐下。难得哥哥到此,有句话对哥哥说。一者妹子年交半百,时常身子不爽;二者你外甥长成,我欲替他娶房媳妇,早晚也得亲近。可我又不知那家贤德之女。”林璋道:“男大当婚,古之常礼。无奈愚兄进都匆匆,不能在此作主,如之奈何。”冯旭听见他母亲与舅舅议婚姻之事,正合本心,接口道:“告禀舅舅与母亲知道,久闻钱林兄有一妹子,才德兼全。”林璋笑道:“何不早言?趁我在此,央人前去作伐。”太太道:“却央何人为媒?”冯旭道:“不若央求朱老伯前去,此婚必成。”太太道:“我却忘了。”林璋问道:“那个朱老伯?”太太道:“就是朱辉,与你妹夫最是相好。”林璋道:“可是翰林朱辉么?”太太道:“正是此人,如今告老在家。”林璋道:“既是朱年兄,明日同外甥拜他,托他作伐此事。”当日安寝。

次日早起,正欲出门,只见汤彪与家丁押着行李到来。林璋、冯旭接到厅堂,见礼献茶已毕,汤彪道:“老伯进都,小侄那有不送之礼,故今日同小价搬了行李到来,只是打扰。”冯旭道:“请还请不至。”林璋道:“劳驾垂爱,心感不尽。”登时用过饭。

林璋同外甥上轿,苍头拿帖来到朱翰林门首,传进名帖。朱辉道:“快开门,迎接进来。”各各见礼,分宾坐下。献茶已毕,各叙了一番寒温。林璋道:“一来奉拜,二来有件小事奉屈大驾。因舍甥长成,特来烦请年兄做个月老。”朱辉笑道:“小弟目下是个闲人,最喜作媒,只是要吃杯喜酒。不知那家小姐,自当前去说合。”林璋道:“不是别家,就是钱文山令妹。”朱辉道:“要是别家,小弟不敢应承。若是钱兄令妹,叨在通家,小弟允成,包在身上。”又叙了一会闲话,林璋告辞。朱辉送出大门。临上轿时,道声:“得罪,千万拜托。”朱辉答应,一躬而别。

话分两头,且言花文芳回到府中,将宝剑玩赏一会,十分得意,就吩咐书童挂在自家房里壁上一宵已过,次日同魏临川到妓者家吃酒作乐。忽见书童前来送信:“请大爷回去,舅老爷来了,现在后堂与老太太请话。太太着小的来请大爷相陪。”花文芳只得回去,往外就走。到了家中,只望后面而来。看官,这个书童名叫花有怜,生得唇红齿白,十分俊俏。原是花文芳倖童,年已十七岁了,花文芳十分喜他。

且言花文芳来到后堂,看见舅舅,向前施礼,就在旁边坐下。这花文芳的舅舅曾做过都察院,如今告老在家,知外甥终日眠花卧柳,不习正务,恐误他终身,今日到来与妹子商议早早替他娶个媳妇,收管他的心。看官,这花文芳年已十六岁,又是相府人家,难道娶不起一房媳妇?有个原故:花荣玉是个权臣。皇上宠爱他,他主卖官鬻爵,无所不为,不知诬害了多少忠良。因此,都中这些公卿官家不肯与他结婚。童仁向着文芳道:“你今终日闲游,不是常法。我今访得钱林——和你同案好龙,他家有个妹子,才貌兼全。我欲前去说亲,特自前来通知你母子。”太太接口道:“前日你妹丈有家报回来,信中写着孩儿姻事,还求哥哥做主。”童仁此时别去。

话分两头,且言钱林与母亲闲谈,家人进来禀道:“外边朱老爷请相公,有要话相商。”钱林慌忙出来见礼。献茶已毕,钱林道:“小侄不知尊叔到舍,有失远迎。”朱辉道:“不敢,不敢。造府有句话与贤侄商量。”正欲开口,又见家人前来报道:“今有教察院童老爷求拜相公,要与面会,不有话说。”钱林寻思一会,向朱辉道:“小侄与他久不来往,今日来拜,有甚话说?”朱辉道:“何不请进,一会便知端的。”钱林只得迎进到内见礼。童仁笑道:“原来朱年兄在此。”三人复又见礼,分宾坐下。家人献茶。童仁到:“不知朱年兄恐有密事,小弟告退。”朱辉道:“一句话人人皆可共听。未识童年兄恐有细话,小弟改日再来罢。”童仁笑道:“小弟也是一句话,人人可以共听之言。”钱林道:“请问年伯有何台谕?”朱辉道:“非为别事,特来与令妹作伐。”童仁道:“小弟也为此而来。不知年兄所议那一家乡宦之子?”朱辉道:“不是别人,就是钱林兄同案好友冯子清兄奉求庚贴。请问年兄所议何人?”童仁道:“也是钱林兄同案好友,就是舍甥花文芳奉求庚贴。”钱林道:“两家一齐说讨庚贴,不好允成那家。”回道:“二位年伯请坐,待小侄禀知家母,再来奉复。”说毕起身进内,将此话告诉母亲一遍。太太道:“两家求亲,叫我允成那家?”刚刚翠秀走到太太跟前,听见公子与太太商议两家求亲之事,正在不决之际,翠秀插口说道:“小姐常在婢子前说来,必要面试其才,选中其人。”太太道:“我儿,就将此言回复二人便了。”

钱林来到前厅,回复到:“二位年伯,今日请回。舍妹子意思要试才学方许。改日奉请冯、花二兄一考,才定婚姻之事。”朱、童二人点头称妙,即时告别,各散不题。

且言朱辉就拜林璋,林璋、冯旭出迎,迎至厅上见礼,分宾坐下。就将求亲遇见童仁替花文芳也去求亲,钱林要面考之话说了一遍。[道]:“明日去考,此姻必成。”林、冯称谢不表。

再言童仁来到相府,将冯家也去求家告诉妹子:“如今择日面考才学,姻事可成。”花文芳在旁听其要考才学,唬了一跳,接口道:“既是冯旭要与他做亲,何须与他争论。又是外甥同案好友,让他订了。甥男另扳高门,叫做‘三只脚金蝉天下少,两只脚妇人世间多’。”童仁闻听此言,不觉面带怒色,向花文芳道:“据你说,这头亲让与他人,难道你堂堂宰相之子倒不如一个穷秀才?你今不去考,我偏要你出去考,务要这头亲事结下,关你体面。”花文芳无奈,只得允成。正是:

世上三般都厌物,权伯娘舅与先生。

不知花文芳此去考文若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廿三回 沥血誓宗祠通宵备战 横矛来侠士半道邀和·张恨水
  第十九回窦夫人新认母子·
  第五十七回 破碣门绍主出降 迎王师晋军奏凯·蔡召华
  第二十一类 僧道骗·张应俞
  比目鱼·省三子
  第十八回 戏新妇吉席自招磨 为情郎舟中各吃醋·蕙水安阳酒民
  第二十二回 唐云卿山中称霸·芙蓉夫人
  序·天花藏主人
  第三回 王本立天涯求父·天然痴叟
  第三十回 谭绍闻护脸揭息债 茅拔茹赖箱讼公庭·李海观
  琼奴传·李昌祺
  第四回 冯乐声邀客演戏 俏佳人帘内观情·
  第一回 戒色欲苦箴良友 入幻境巧化才人·梧岗主人
  第二十类 买学骗·张应俞
  第七十三回 如是园赏花诗社 介寿堂应命当家·陈少海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美妇人·不题撰人

    民国艳情通俗小说,共五回,不题撰人。书叙从前有个少年,姓令狐,名韩樾。家里虽然是做生意的,长得却是眉清目秀,平时也有学人吟诗作词,对弹琴更是有一手。这天他到了京城来游玩,骑着一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巫梦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十二卷。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日本佐伯文库、中尾松泉堂藏有啸花轩藏板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啸花轩为清康熙间书坊,可知为清初的作品。此书在清代一再被禁毁,国内未见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品花宝鉴·陈森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