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回 小梅村衡才施德 大江口方山遇孩

作者: 崔象川

    词曰:暑往寒来春又至,四时运转不穷。两轮日月照乾坤,生出多少事,须臾便成空。童年斯壮壮斯老,几回柳绿桃红。光阴似箭不长存,早醒青云志,休恋春霄梦。

    话说古往今来,世事无穷。然鉴史之外可传者,百难举一矣。

    大明时,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小梅村。有一富翁,姓张,字盈川,当时善人也。客湖南,子二,长名博,字衡才;次名高,字昆山,俱随父客湖南。盈川于湖南病卒,二子扶柩归。纔数里至前阳山坡,柩杠齐断,后数十人不能抬,祇得买此地安葬。

    二子居丧三年毕,归家奉母。母李氏嘱二子曰:“我死后,当移我柩合葬于尔父墓侧。”二子如命,后遂葬母于湖南前阳山。

    父母俱亡,其弟乃谓张博曰:“父母远葬千里,弟当立业于彼,庶不失祭扫。然祖宗丘墓均在吉水,慎终追远,弟又不能两全。不若兄回吉水,弟则永居湖南,方不失木本水源之思。”博善其言,乃从之。于是兄弟分居,各富且贵焉。

    且说张博,自幼聪明。最肯济困扶危,恤孤拎贫。积丰年之粟,救凶岁之饥。当时远近皆感其德,尽称为张员外。娶妻何氏,即同邑孝廉何舒公之女。舒公生二女,此其长也。其次女嫁白云村,姓夏名松,字孟贤者为妻。二女皆有淑德,人称为何大姑、何二姑。

    夏松自幼客苏州,与张博最契。归娶后,即将家眷带往苏州。

    却说张博家资巨万,庄田四十余处。一连十三年,年岁丰熟。博家之粟,迭积如山。

    忽一年江西大旱,河中绝流,田土失种。然因连年岁丰,人皆有余,尚不觉荒。明年复如是,于是人皆有饥色。博乃将所积之粟,分济群生。远近投食者均得安饱。祇是博年四十,未生子女。一日昼寝,梦一人金盔金甲,手执红旗。厉声叫曰:“尔本无嗣。上帝察尔功德浩大,今使少微星以接尔后。”将手一抛,见一星自袖中出,其大如斗,清光满室。惊觉乃将所梦与妻言。其妻何氏曰:“妾连日身子不快,想已怀孕矣。”于是二人暗喜。

    明年果生一子,秀美非常,产时异香满室。明年冬又生一女,皆不凡之品。其子取名朋祖,字庭瑞,其女取名兰英。

    自是,张博燕居无事。一日有客拜访,博出迎接。见其人衣巾朴素、春风满面。同入客堂,礼毕坐定。然后询知来由,乃同姓兄弟也。名宏字毓秀,自幼飘荡江湖,未能成立。近日归家,故来拜访。

    博留宏昼饮,席间见宏言辞谨慎,甚悦之。当时辞去,自此常来闲谈。假作殷勤之状,张博愈加爱惜。

    一日谓宏曰:“吾友夏松在苏州,生意颇好。吾当荐贤弟到彼,或者可以发迹,亦末可知。”宏起谢曰:“得蒙提举,幸莫大焉。”博遂写了荐书付宏,又赠与路费数金。

    宏临起身,乃来博家辞行,博留饮于书屋。席间宏笑曰:“弟往苏州,不须一月。吾兄闲坐家中,未免寂寞,何不同往一游?”博念夏松亦切,一时高兴,遂愿同往。于是收拾铺盖与宏同行,身边更不带一人。

    不尚一月,已到苏州,夏松接着甚喜。张宏在松店生意。张博嬉游几日,遂辞归。何二姑恐博冷淡,乃与夫夏松商议,原著张宏送归。

    于是博与宏雇过快船归家,船户处皆言是同胞兄弟。宏因见博衣箱内有珍珠手串,价值万金,遂有意谋害,顿起不良之心。

    不数日,船至南康,即令船户将船湾入朱子壋内。宏乃进城,买些酒肉菜蔬,暗制毒药,藏于袖中。转到船上将菜蔬烹熟,与博对饮甚欢。

    宏假意曰:“兄酒量甚微,宜少饮些。”博曰:“愚与贤弟共饮,可谓酒逢知己。当此壮年,何必介意。”宏曰:“兄既喜饮,弟亦当尽一醉。”于是二人开怀畅饮,博醉,乃伏几而睡。于是,宏乃将毒药暗置于余酒中,乃叫曰:“兄醉矣,可饮尽余酒,以便收拾安睡?”博即一饮而尽。宏乃收拾碗盏,以及开铺,扶张博安睡。自己亦连忙就寝,假作睡着。

    未几,博大叫曰:“痛死我也。”宏在前舱,总不答应,惊起船户近前,但见博七孔流血。船户急出前舱,叫醒张宏。宏近前看时,博气已绝矣。宏慌忙奔出船头,大叫救命。惊出同帮客商,问其故。宏曰:“船户适间害死我哥哥,又来前舱害我。幸我得免于难,几乎性命不保。”引得同帮客人俱来。

    看时,果见张博死于非命。宏曰:“敢烦列公,做个见证。明日进城报明,一张便了。”吓得那船户叫冤,内中一老客认得此船户者。乃劝曰:“此位船家,老夫向来相识,不是谋财害命之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要冤了好人。”宏乃借此话转口曰:“我看老板果然忠厚,祇是我哥哥顷刻如此,必然总有冤枉。我若不报明,如何见我嫂嫂?”言毕,抱尸痛哭不已,众人苦劝方息。

    天明,入城买取棺木,殡殓毕。暗藏过珍珠手串,遂开船望吉安进发。一路假意伤悲,将此一段冤情抛过天外。

    船至吉水,张宏先到博家报丧。时何大姑正在闲坐,见张宏身穿白布衣大哭而来。见了大姑,遂哭拜于地下,曰:“兄长同我自苏州转身,不料来到南康,霎时无病辞世矣。”

    大姑闻言大叫一声,昏绝于地。宏急救醒,痛哭不已。宏乃使其仆同往,迎柩至花园中暂停。远近闻知,莫不痛惨。其妻何大姑一连三日,点水不进。诸凡事务,任从宏主持。博家亲友俱谓宏是个好人。

    丧事既毕,何大姑乃用宏主持家事。四十余处庄田,尽是张宏掌管。宏于中取利,不到两年,妻奴田屋皆有。

    宏在湖南时,与人妾私通,生有一子。宏乃带归抚养,已三岁矣。因其眉清目秀,遂取名美玉,不题。

    却说何大姑在家,闷苦不过,步出门前。远见一乘小车推一妇人,车后一人相随,直抵门前。视之车上妇人,乃妹子何二姑,车后随人,乃妹夫夏松也。

    原来,夏松自苏州搬家眷归。当下大姑接入厅上,二姑先自流泪。大姑问其故,二姑泣曰:“妹生一子,年已三岁。不料昨至大江口,遇一眸旋风将船帆吹落,妹怀抱小儿,把持不住,连小儿失落水中。赖水手将妹救起,小儿不知所向,想已葬于鱼腹矣。”言讫大哭,夏松一旁劝解,大姑又相抱痛哭。

    正不能解,车夫便催作起身,二姑祇得告辞,曰:“适间妹自船上来,船现在谷川等侯,今日要赶到家中。”大姑不好相留,泣送出门。

    夏松当日到家,因失子不乐,自此看破世事,更不出外经营。

    却说南康府星子县,有一人姓武名英,字方山。自幼读书,由科甲出身宫至福建漳州道,其人居官清正,年六十无子。妻刘氏早故,继取孙氏,亦不生育。因思年老无子,居官何益。且家资富厚,思欲享太平之福,乃上表告老。帝准其表,即行收拾,雇船归家。

    由赣关而下,船到大江口。远见一群鸟鹊拥着一物,浮于江面。空中百鸟翩翻,声闻四野。方山忙令船户打捞起来,却原来是一婴孩也。年约三岁,两朵白眉,四体不凡。方山抱在怀中大喜曰:“此天赐我奇儿也!”因名之日奇儿,遂带归南康养育。却原来此子,即夏松之子也,其妻孙氏甚爱之。后延师读书,颖悟过人,人称之为武公子。不在话下。

    又数年,何大姑之子庭瑞年已七岁。张宏养成美玉,年亦七岁。宏乃请一先生诲庭瑞、美玉之书。先生乃同邑名士,姓陈名德操。

    庭瑞之妹兰英,亦同学书。其女不带耳环,不穿女衣。虽然札脚,亦套之以靴。常自言:‘身为女子,志胜男儿。’乡中人,多不知其为女子者。

    当下二子一女读书,俱各聪敏,先生甚奇之。不尚三年,皆善诗文。适逢县考,先生命庭瑞、美玉赴试,兰英亦要同往。正是:

    男子英才正欲发,媳娥锦绣已将成。

    未知兰英同往赴考否,且听下回分解。

    人之富贵,必得其德、必得其地、必得其人矣。苟非其人,不成其德;非其德,不得其地;非其地,则不成其为富贵矣。而张者,天赐其地,而后发其人;发其人,而后成其德。由是观之,吾人之处世,可不以德为心哉。

    今人分居,多因妒恨。而博与高是天使其分居也,一则慎终,一则追远。遂皆遥映发积,真令人想其情而叹其事矣。

    衡才济困扶危,恤孤怜贫。人皆愿其福也,寿也。误交一张宏,身被其害,读者恨不食宏肉矣。反无人知觉,于中顺手取利,倒使诸闲人气杀。

    大凡能感人者,必有一番忠厚、一番小心。如宏之惑衡,何等殷勤。然衡非等闲人也,惑他人则易,惑衡才则难,乃竟为其所惑矣。吾人之交济往来,可不慎欤。

    张宏未毒衡才之先,人皆见其忠厚。既毒衡才之后,人不知其狼奸。及扶柩归葬,俨然一忠厚人也。读者至此,必疑作者冤张宏,而作者实由后文之见于梦也。

    若使张宏果然诚实,衡才必竭力提举。其发积甚易,何必作此狼心,自取丧身之祸也。且半生经营,不能赚及分厘。今既得地,反生奸谋,其不知足乃至于此。今不知足者常多,但不宜效张宏耳。

    方叙衡才遇害,接叙夏松失子。既叙夏松失子,又叙方山得子。此二家之悲,而一家之喜者也。方山之无子而得一子,何氏之哀夫而亦有一子,惟夏松有子至失。以此较之,则夏松更可悲夫。

    江中风浪常多,当大江口之风浪,则利一害一。所以然者,实此子该作两姓人耳。且有群鹊渡于水中,此则人所罕见者,其不凡之品可知矣。

    夏松因白眉而奇之,方山亦因白眉而奇之。假使其眉不白,则当日无所奇,而后文亦元所见矣。if(attachment != ""){ $(".acontent").append("订阅章节
");}

猜你喜欢
  第十四回 结好妖姆·长安道人国清
  第三十五种 得会银·石成金
  第十二回 巡按怒鍘梁知縣·
  第五回 志士联盟归故国 官兵助外捕义民·郑权
  第五十九回 梅侍郎独建屈公祠 屈少君重返都门地·陈森
  第二十四回 话乡情爱叨翡翠簪 诛盗首飞斩鸳鸯剑·归锄子
  第十八回 困园逾墙 完姻拒婿·
  第一百回为逃命黑夜夺城门·储仁逊
  第十七回 东教场抄斩毛门 西宫里初整鸾衾·雪樵主人
  第二回 负笈探奇不惮山山还水水 逢人话旧忽惊妹妹拜哥哥·
  第五回 采花不成遭蜂蛰蕊·情痴反正道人
  第二十一回 持家信投送杭州 扮男装瞒往山塘·
  第三十九回 染果毒来顺儿结果 成家室石漱姐还家·天虚我生
  第八回 玉瓶却栽参天树·竹宅山人
  第二十九回 小集腾欢举家生笑谑 隆仪敬领满目喜琳琅·张恨水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昭妃艳史·

    《昭妃艳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六回,不题撰人。 话说金废帝海陵王初名迪吉,后改名亮,字元宫,乃辽王宗干第二子。为人伪善奸诈,躁急多猜忌,残忍仕数。年十八,以宗室子为奉将军,迁骠骑上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