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回 得奇梦遣子游南国 重诗才开馆请西宾

作者: 李修行

    莫道姻缘无定数,梦里姻缘也是天成就。任教南北如飘絮,风流到底他消受。才子名声盈宇宙,一吐惊人谁不生钦慕?怀奇到处皆能售,投机岂在亲合故?   《蝶恋花》 

    话说明朝正德年间,山东青州府益都县有一人姓吴、名珏、字双玉,别号瑰菴,原是个拔贡出身,做了两任教职就不爱做官,告了老退家闲居。夫人刘氏生二子,长子叫做潘美,也是个在学诸生,娶妻宋氏,因上年赵风子作乱,潘美被贼伤害,宋氏亦掳去无踪。次子叫做麟美,取字瑞生,这瑞生生的美如冠玉,才气凌云,真个胸罗二酉,学富五车,不论时文、古文、长篇、短篇、诗词歌赋,一题到手,皆可倚马立就。他父亲因他有这等才情,十分钟爱,要择位才貌兼全的女子配他,所以瑞生年近二九,虽游伴生香,未曾与他纳室,这也不在话下。单说吴瑰菴为人孤介清高,酷好静雅,不乐与俗人交接,只有他邻居一位高士,叫做山鹤野人,最称莫逆。瑰菴就在自己宅后起了一所园林,十分清幽。作了一篇长短古风,单道他园林好处与他生平的志趣。 诗曰: 

    小小园,疏疏树,近有竹阴,旁有花砌。几有琴,架有史,琴以怡情,史以广记。榻常悬,门常闭,闷则闲行,困则盹睡。不较非,不争是,荣不关心,辱不介意。俯不怍,仰不愧,睥睨乾坤,浮云富贵。酒不辞,肉不忌,命则凭天,性则由自。也不衫,也不履,海外仙鹤,山中野雉。朝如是,夕如是,悠哉游哉,别有天地。 

    他这园中,正中结一茅屋,前开一鱼池。一日瑰菴坐在池边观玩多时,不觉困倦上来,朦朦胧胧见一位苍颜白发、宽袍大袖的老者一步一步走入园中,瑰菴一时想不出是那个,只得慌忙离坐迎入斋中,行了礼,分宾主坐定,瑰菴开言问道:“老大不知何处识荆,一时忘记,敢问高名贵姓、今辱临敝园,有何见教?”那老者道:“在下原无姓名,今造贵园,不为别事,专来为令郎提一亲事。”瑰菴道:“多承美意,但不知所提亲事还是那家?”那老者道:“我有一小帖,就是令郎的岳丈。”说着话,即从袖中取出一个红封小帖,递与吴瑰菴道:“令郎一生佳遇,这个帖儿内注的明白,千万留心。”吴瑰菴接帖在手,才待拆看,那老者一把扯住,大喝道:“且不要拆!跟我往江西发配,去走一遭。”吴瑰菴抬头一看,呀!却不是那个老者,乃是一个三头六臂、青脸红发的鬼怪。瑰菴吃了一惊,往后一跌,失声叫道:“不好,有鬼,有鬼!”忽然惊觉,乃是南柯一梦。定一定神,看了看手中,果然拿着一帖。瑰菴大以为奇,忙转入斋中,将帖拆开一看,上有四句言语,道: 

    仙子生南国,梅花女是亲。 

    三明共两暗,俱属五行人。 吴瑰菴将帖子上言语念了又念,思了又思,终不解其中意味,忙把帖收入袖中,转到家里对夫人道:“我适在园中观看池鱼,忽然困倦,恍恍惚惚做了一梦,甚是奇怪。”夫人问道:“相公做的梦怎样奇怪?”瑰菴遂将梦中所见的老者与那老者提亲之言、赐帖之事及醒来果有一帖,从头述了一遍。夫人听了道:“此梦果是奇怪,那帖子上是甚么言语?”吴瑰菴又把那帖子上言语念了一遍与夫人听,夫人道:“这般言语怎么样讲解?”瑰菴道:“起初我也解不将来,如今仔细看来,他说‘仙子生南国’,这是孩儿的姻事在南方无疑了。又说‘梅花女是亲’,料想有女名梅花者即孩儿之佳偶也。独‘三明共两暗’这一句含糊不能强解,末句‘俱属五行人’,盖言人生婚姻皆是五行注定,不可强求,也不可推却。但他后来大喝一声,要我跟他往江西走一遭去,却不知是甚么缘故。”夫人听了道:“后段话且不必论,今据帖子上言语,我孩儿婚事是有准的了。况你平日有志要择一个才貌兼全的女子配他,我想北方那有这等女子?今幸上天指引,何不承此机会令他往南方一游,去就这段姻缘?”吴瑰菴道:“我来与你商量,就是这个主意,但他年纪还轻,不甚练达老成,若把这个原故明白说与他知道,未免分他读书之志,且到外边沾惹风波,亦甚可虞。”夫人道:“若着他去,这个原故自然不可明告他。只教他在外寻师访友,以游学为名。既是天配的姻缘,到那里自然不期而遇。”吴瑰菴道:“夫人所言甚是有理,我就依此而行。” 

    到了次日,令人去书房唤吴瑞生来,教他道:“孩儿,你爹爹曾闻瑶华不琢,则耀夜之影不发;丹锷不淬,则纯钩之劲不就。故气质须观摩而成,德业赖师而进。昔太史公南游嵩、华,北游崆峒,遍历天下,归而学问大进。你今咄咄书斋,独守一经,孤陋寡闻,学问何由进益?常闻南方山明水秀,实为人才之薮,我的意思,令你至彼一游,倘到那边得遇名人指教,受他的切磋琢磨,长你的文章学业,他日功名有成,也不枉我期望你一番。”吴瑞生道:“父亲此言固是爱子之心,但念爹娘年老,举动需人,孩儿远离膝下游学外方,晨昏之间谁人定省?儿虽不肖,如何放的心下?今日之事教孩儿实难从命。”吴瑰菴道:“你为人子的自是这般话说,但我为父亲的只以远大期你。你若不能大成就,朝夕在我左右,算不的是养亲之志。况我与你母亲年纪尚未十分衰残,且家计颇饶,也不缺我日用,这都用不着你挂心。我为父的立意已定,断断不可违我。”吴瑞生还待推辞,他母亲在旁边劝道:“我儿,你岂不闻为人子的以从命为孝乎?你爹爹既命你出去,不过教你寻师取友,望你长进,有甚难为处?你若左推右却,便是逆亲之志了。”只这一句话,说的吴瑞生不敢言语,始应承道:“遵爹爹之严命。”吴瑰菴遂叫人拿过历书一看,说道:“今日九月初三,初六日是个黄道吉日,最利起行。你且去收拾琴剑书箱与随身的行李,安排完备,好到临期起程。” 

    闲话少叙,到了初六日,吴瑞生未明起来,将盘费行囊打点停当,用了早饭。他父母唤了两上小厮,一个叫做书童,一个叫做琴童,随行服侍。吴瑞生拜别已毕,他父母俱送至大门。这一去虽然不比死别,但父子之间也未免各带几分酸楚。只是不好吊下泪来。正是: 

    丈夫虽有泪,不洒别离间。 

    且不题他父母在家专望儿子的好音,单说吴瑞生俟他父母回宅,自己乘了马,着琴童挑了琴剑,书童挑了书箱,由大路望南而行。行了数里,吴瑞生在马上想道:“今日爹爹命我游学南方,我想南方胜地唯有两浙称最。何不先到杭州观西湖胜概,也不枉我出游一遭。”拿定主意,遂问了浙江路程,在路上风餐水宿,夜住晓行,十余日到了吴兴。 

    这吴兴就临大江,上了船,乘着顺风,不消一日早到杭州地界。主仆下了船,又行了数日,才来到城中。吴端生四下一望,果然好个繁华去处。有柳耆卿《望海潮》一词为证。 词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户盈罗绮,市列珠玑,竞豪奢。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钩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主仆三人寻了一个大店,暂把行李歇下。次日起来,吴瑞生吩咐琴童、书童道:“此处冲要,人烟辏集,不可久住。你两人出去与我另寻一处寓所,好攻习史书,只要幽静清雅方好。”琴童、书童领命而去,穿街过巷,也到了十余个寓所,俱看不中意。转弯抹角忽到一处,与别处风景不大相同,二人看罢多时,说道:“此处料中我家相公之意,不用再往别处去寻了。”访问邻近居人,方知是天坛。二人遂看了一个极清雅的庵观,请出主持观主来,通了名姓、乡贯,交吴瑞生假寓读书的话说了,那观主慨然应允。他们两个转回旧寓,回了吴瑞生活,遂即打发了店钱,搬了行李一直往天坛而来。 

    到了天坛,吴瑞生一望,果然清幽。但见: 

    局面宽阔,地势高阜,松竹掩映,殿阁参差。东望浙江,潮气遥侵湿苔径;南望雷锋,日色返照映玻璃;西望苏堤,长虹一溜青蛇走。北望龙井,寒光数道碧云飞。真有蓬瀛仙岛之风,绝无市井尘嚣之气。 

    吴瑞生看了,喜之不胜,遂拜了观主。观主献茶毕,又领着吴瑞生拣择下榻之处。吴瑞生见三清殿西有草堂一座,三面俱是花墙,墙外有绿竹披拂,墙内摆着几盆花草。入堂一看,匾额上题着“鹤来轩”三字,甚是幽雅。吴瑞生看的中意,就在此处安下行李,静时温习经史,闷时与观主清谈,闲时出门游玩山水。 

    住了月余,遂缔结了城中两个名士,一位姓郑,名潜,字汉源,一位姓赵,名庄,字肃斋,都是钱塘县廪膳秀士。二人俱拜在金御史门下,认为课师。这金御史就是杭州府人,讳星,字北斗,由进士出身,历任做到都察院右佥都。正德四年为刘瑾专权,金御史把他参了一本,触怒了邪党,遂为群下所挤,不容在朝,因此休秩回籍。夫人黄氏,乃江西尚书之女,生一子一女,子名金昉,年方一十五岁。女名翠娟,年方一十六岁。金昉为士林之秀,还未娶妻。翠娟为闺门之英,亦未受聘。金御史夫妇二人甚是爱惜。这金御史因休秩家居,凡事小心,闭门谢客,全不与外人往来,只有赵、郑二生是他课徒,又极相契,或金御史请来相叙,或二人自往拜谒,诗酒之外绝不言及国家时事。 一日赵、郑二生投见,金御史请至书房,作了揖坐定,金御史道:“二位贤契许久不见,老夫甚觉渴想。”赵郑二生道:“连日为俗冗所羁,未得候问老师,违教多矣。有罪有罪。”金御史道:“多日不曾领教,二位近来有甚佳作,肯赐予老夫一览否?”赵郑二生道:“今日门生此来,一则问候老师,二则求老师出几个诗题,待门生拿去做完,然后送与老师评阅。”金御史道:“此时已有个现成题目了。昨舍下有人从京师来,说圣上筵宴百官,赐了一个诗题,即定首尾,着众官立刻献诗。可笑合朝文武俱做将不来,可谓当场出丑。贤契既要做诗,何不将圣上出的那个题目做一做?”赵、郑二生听了道:“如此甚好,请求题目一看。”金御史遂令书司将诗师拿来,工人展开看时,见师是“闺忆”,首字限的是雨、丝、几、片、烟、波、画、船,韵限的是溪、西、鸡、齐、啼。二人看完,说道:“此题委是难做,怪不得在朝众老先生搁笔。门生既承老师之命,少不得也要勉强献丑。”说罢各把诗题誊了,吃了几杯茶,遂别了金御史出门。走了几步,赵肃斋道:“郑兄,你道此题之难,难在何处?”郑汉源道:“只这‘风’‘片’二字,便是此题之难处。‘风’乃实字,‘片’乃虚字,以虚对实,如何凑的工巧?”赵肃斋道:“吾以此题棘手处就在这两个字上,昨日咱们结拜的吴兄,他启夸诗才无有敌手,却未尝见他题咏。到明日何不把这个题目带去,也求他做一首?”郑汉源道:“吾兄所见甚妙,到明日不可空去访他,待我安排一副盒酒,携到那里,先合他痛饮一番。有才的人,酒兴既动,诗兴自动。然后拿出题来做诗,省得到临时大家推三阻四。”赵肃斋道:“如此愈觉有趣。”二人说着话,天色已晚,各人分路归家。 

    次日,郑汉源安排一个盒酒,着小厮担了,遂邀着赵肃斋一同到了吴瑞生寓处。吴瑞生迎着道:“二位狠心,连日不到敝寓。教小弟生生盼死,生生闷死。”赵郑二人道:“这几日因有俗事累身,未得过访。幸今日稍得清闲,俺二人具了一副盒酒,特来与兄痛饮一醉,以作竟日之谈。”吴瑞生谢道:“今承赐访,已觉幸出望外;又蒙携酒惠临,何以克当?”赵郑二人道:“兄说那里话,吾辈一言投契,自当磊磊落落,忘形相与,一杯之微何足致意?”三人一面说着话,一面使琴童筛酒。又移了一张红漆小桌安放在湖山之前、竹阴之下,三人坐定,饮下几杯,吴瑞生道:“弟乃山左无名之士,游学贵省,蒙兄不弃,结为同盟。自承教以来,使小弟茅塞顿开,诚可谓三生有缘。”郑汉源道:“兄处圣人之乡,弟第乃东越鄙人,焉能及兄之万一?自今以后,还要求吾兄指迷,兄何言之太谦!”赵肃斋道:“今吾三人投契,诚非偶然。然知己会聚,亦不可空饮归去。昔李白斗酒诗百篇,至今传为佳话,今既有酒,岂可无诗?吴兄胸罗锦绣,口吐珠玑,弟欲领教久矣。兄如不吝,肯赐金玉,弟亦步韵效颦,以继李白桃李园之会,何如?”吴瑞生此时酒亦半酣,诗兴勃勃,及闻赵肃斋之言,遂拍手大笑道:“逢场作戏,遇景题诗,是吾辈极洒落事,兄言及此,深合鄙意,请兄速速命题。”郑汉源道:“若欲作诗,也不用另出题目,有个现在题目在此。”赵肃斋故意问道:“题在何处?”郑汉源遂将圣上出的那个题目说了一遍,道:“此便是极好的题目了,何必另出?”吴瑞生道:“如此更妙。弟还有一言告白,今日作诗必须立个法令,限定时刻。今日弟既为主,法令少不得自弟立起,作诗时着琴童外面击鼓,令价传酒,书童催酒,只以三杯为度,酒报完,诗必报完。如酒完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赵、郑二人道:“谨遵大将军之令。”吴瑞生遂取了三个锦笺,每人一个,又添了两张小几,各自分坐。将墨磨浓,笔蘸饱,法令传动,但见击鼓的击鼓,传酒的传酒,催酒的催酒。赵郑二人诗草是夜间打就的,只有写的功夫,吴瑞生虽是临时剪裁,怎当他才思敏捷,也不假思索,也不用琢磨,真个是意到笔随,酒未报完,诗已告成。随后赵、郑二人诗亦报完,三人俱将诗合在一处,但见赵肃斋诗曰: 

    雨余天半水平溪,丝挂疏桐影罩西。 

    风断不来秋后雁,片心独恨午前鸡。 

    烟笼绣绣榻妾居陇,波送孤舟郎去齐。 

    画阁春残栏久凭,船空水静唯鸥啼。 

    郑汉源诗曰: 

    雨过平桥洒碧溪,丝丝渐到小窗西。 

    风流豪俊轻边马,片段年光付晓鸡。 

    烟隔雁行怜信断,波摇鸳侣恨声齐。 

    画栏倚遍难消遣,船泊湖心听鸟啼。 

    吴瑞生诗曰: 

    两歇天空月满溪,丝牵魂梦到辽西。 

    风情月意唯凭鲤,片雨只云只厌鸡。 

    烟锁春山容易老,波凝秋水寐难齐。 

    画居人去妆台冷,船上孤嫠只共啼。 

    大家将诗看完,彼此相称誉了一回,又重整杯酌饮,至天晚方才散去。 

    次日郑汉源起来,用了早饭,一直到了赵肃斋家,见了赵肃斋道:“瑞生才情果然不虚。且不说他诗词工美,只他那管迅快之笔,真令人难及。”赵肃斋道:“咱二人打了一夜诗草,写出来还拜他下风,这等才人怎不使人敬服?”郑汉源道:“你我的诗不不得呈于金公去看,不如连吴瑞生这一首也写出来一同送去,着金公评评,看是如何。”赵肃斋道:“这也使得。”于是将三首诗誊好,诗下俱系了姓名,同到了金御史宅上,见了金御史,将诗呈上,说道:“昨承老师之命,不敢有违。诗虽做成,只是词意鄙俚,不堪入目。”金御史将请笺展开,细细阅了一遍,阅完评道:“肃斋此诗大势可观,但首二句入题微嫌宽缓,且‘风断’、‘片心’对的亦不甚工巧。第五句亦觉哑些,还不为全璧。汉源这一首较肃斋之作俊逸风流,但‘片段年光’对‘风流豪俊’亦失之稚弱,独后一联深得诗人风致,还不如吴麟美这一首,起句起得惊逸,次句便紧紧扣题,不肯使之浮泛。且‘风情月意’、‘片雨只云’又确又切,又工致又现成。至于‘烟锁春山’、‘波凝秋水’,关合题意,有情有景,又有蜻蜒点水之妙。即至收锁,亦无泛笔,此等这作,真不愧一代人才。但不知吴麟美此人为谁。”赵、郑二人道:“老师眼力可谓衡鉴甚精。这吴麟美不是此处人氏,他籍系山东,游学至此,年少风流,倜傥不群。门生与他结为同社,昨日与他饮酒赋诗,见他不思索,八言立就,门生甚自愧服。今老师一见其诗,便叹为人才,真所谓头角未成,先识尘埃之宰相也。”金御史道:“有士如此,岂可当面错过!吾家缺一西宾,久欲敦请一人教训小儿,奈杭州城中无真正名士,今吴生有此奇才,正堪为吾儿之师。吾欲借重二位代吾奉恳,他若肯屈就于此,我这里束礼自是从厚,但只是动劳二位,于心不安。”赵、郑二人道:“门生久叨老师之惠,愧无报补,今有此命,愿效犬马。”金御史道:“倘吴生俞允,还望二位早示回音,老夫好投帖去拜。”赵、郑二人道:“这个自然,不须老师嘱咐。”二人遂别了金御史,到了吴瑞生寓中,将金御史之言说了一遍。吴瑞生原为寻师访友而来,况金御史文是一时名家,有甚不肯?所以赵、郑二人全不费力,一说便成。二人回了金御史话,金御史即打轿往拜,随后行过聘礼,择字吉日上学。至日,金御史又设席款待,还请了赵、郑二位相陪,将宅后一座园子做了吴瑞生的书舍,琴童、书童亦各有安置。但不知吴瑞生后来的奇遇果是何如,且看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三十二回 抵粤门三载归舟 朝丹阙二臣复命·海圃主人
  第三十回 风流子逢怨偶严亲毕命 美姣女遇情郎慈母相依·丁耀亢
  第二十四回 一览亭李冠英防电 大洋房盛蘧仙论风·天虚我生
  第四回 松林内仙长指迷·
  第三十三回 普静师途中点化  众亲友团拜接风·讷音居士
  第二十五回 闹街头媒婆争娶 捱鬼病小姐相思·古吴金木散人
  第三十五回瓶花相寄词话牵连燕衣交赠比前着意·风月轩入玄子
  第21回 于大人展才定计 恶店家钻杵心惊·牛瑞泉
  第五十六回 扬州城分剐苗员外 建康府箭射蒋竹山·丁耀亢
  第四回 一乡人共尊万贯 用千金强图藐姑·
  第 四 回 班兄弟李府做獬 巡捕官奉命拿人·
  第二十九回 临水对残花低徊无限 倚松邻瘦竹寄托遥深·张恨水
  第06卷 赚真砚物归原主 释假贼憎雪冤诬·徐述夔
  第四回 真美艳一夜做新郎·苏庵主人
  第01回 白眉仙庭燎雪鼓 黄犊客角挂珊鞭·枫江伴云友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画眉缘,清代白话艳情小说。清长啸和尚著,共9回,未完稿。唐末群匪作乱,顷刻间一统河山四分五裂,唯吴越境内安泰和美,百姓额手相庆。且说太湖流域明州境内,有伢子本名唤做吴三春,因他

  • 鱼水谐·不题撰人

    《鱼水谐》,明清艳情小说,共十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成化年间,江西南昌府富春县四都庄有一财主,姓章名芒,字瑞生,为人厚道,心底善良。家有贤妻何氏,生得二子,长名安杰,次名顺发。这章家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绣榻野史·吕天成

    明代白话中篇猥亵小说。四卷,有明万历醉眠阁刊本、种德堂戊申年序刊本。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眠阁憨憨子校阅”,实为吕天成少年游戏之笔。故事写杨州秀才姚同心,因住东门,便自号东门生。前妻甚丑,恋小秀才赵大里,如

  • 浪蝶偷香·风月轩入玄子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四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话说明朝成化年间,金陵和兴县有一富户,姓杨名得根,家有良田百亩,仆婢近十人,家资丰厚,娶妻何氏,乃何子高之女,名春娘,贤淑贞静,书画琴词,官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