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回 山遥水隔无阻义友 真情既清诬陷难当

作者: 尹湛纳希

    红桃暮春发,#初秋开。 

    既是同根物,迟早待时来。 

    且说众婆子哄嚷着,新姑爷忽然变成女的了,咱们姑娘急得直哭。戴新民大惊,抓住华如锦询问。卢香菲不等她说,忙将刚才对程夫人说的话,照样说了 一遍。说华如锦也是女子,让画眉脱去外罩的长袍,现出一个俊秀的女郎。 

    那时,罗挺料到今天晚上必定要出事,在东院客房向康阮山把实情原原本本他说了。康阮山起初大惊,继而大急,最后大惧,对罗挺吵嚷了一通。事不宜迟,忙到中堂府去请罪。 

    戴新民毕竟是个有度量之人,喝退侍者,宽慰康阮山道:“老员外因无后所迫, 

    一时疏忽,这个事情还是从老夫选婿引起的。虽这么说,你的假义子还是我女儿的真妹子,也算是缘分吧!我的女婿是假的,你的儿子也不是真的,这都是我们二人晚年遇到的不幸罢了。夜深了,请先回馆舍,明日再叙。” 

    康员外心上的一块儿石头总算落了地,他再三感恩谢德,赔情施礼,方才回去。 

    当夜卢香菲向琴紫榭说起别后的各种事情,又听了紫榭的种种遭遇,从此姐妹二人消除猜疑,比在家时更加亲热。卢香菲又诉说义父母的深情厚恩,询问如何报答。早上琴紫榭去求戴新民。戴新民寻找门路,想给康阮山找个诰选州同。康阮山说年老了,坚持不愿当官,最后将这官衔给了张郎,他十分满足,向戴中堂道了谢。 

    起程时,卢香菲不愿离开姐姐,紫榭也不肯放她走,她将康信仁请到内书房辞别道:“深思大德无以报答,但愿二老寿比松柏,德姐、瑞娘盛如芝兰!”给孙妈妈、彩金和两个小姨娘送了珠宝重礼。 

    康阮山垂泪辞别,带着罗挺出了京城。康阮山是江湖侠义、通明世事的老人,虽然被闺阁小姐所瞒,引起误会,闹个笑话,但这次的误会却遂了他毕生的夙愿,给女婿找到了官衔。以后两个小妾又生了两个儿子,都读书成名。这就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康员外回家设宴庆贺,唱戏请客,阖家欢乐。张郎穿戴了礼冠朝服,谒见州县长官,荣华体面不提。康员外派罗挺宴请登云先生——史经济,店里的人说他前些日子接到书信,收拾行装,带着两个伙伴去杭州了。 

    原来杭州梅知府派往北京的人,持贲侯信函找到了史经济。经济看了信, 一则与贲侯是旧友,二则多年思慕江南山水,见信正中下怀,等候司田人到了,二人一同租船南下。 

    京城戴新民居官多年,年迈多病,又想为女选婿,决心得便在圣上面前告老还乡。不知戴新民寻求安闲,“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的钓钩”的心愿能否实现,暂且按下不表。 

    却说史经济、司田人乘舟南下,一路平安,正如唐朝李太白诗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路无阻到了杭州贲侯衙门。门吏都认识史、司二位先生,忙请到外书房敲云板禀报。璞玉听说老师到了,连忙出来拜见。 

    那时李宪章早已来到,也在那里,相见大喜。这外书房在二门以外东侧。它的对面是官员早晨聚会的地方。舒谦出来道:“老爷在花园香玉斋与知府梅老爷下围棋。禀报先生们来到,老爷说直接请进无妨。” 

    史经济道: “若有外宾,我们进去不便,稍候何妨!”说罢饮茶。璞玉再三催促说:“梅老爷也是尊贤敬才的入,老师即应进去。”于是在前引路。正要进二门,司田人见二门外停着知府的轿车。院里站满公差,想是知府快要出来了。进内 

    一看,大堂两侧的房屋约有五十来间。厅堂高大,院套宽敞。西房的后院有几间抱厦小厅,是贲侯会客的客厅。厢房墙角的方形绿门是花园的东南门。匾额上写的是“逸园”二字。园内景色汇聚山林佳景,山弯水曲,颇具田野之风。对门西边的一列飞檐画阁、明窗回廊、是文人墨客盘桓的地方。 墙之隔的几间华丽房舍里住着李宪章。 

    璞玉引客至西北方,走甬路通过“竹筠书屋”,走过“逸芳草亭”的东边,渡过“绿野平桥”,绕过老陨石的西边,穿过竹林,再往上走,到“晓宓山堂”前面 

    一看,贲侯与梅知府二人带领一大帮人打着阳伞,从北边友竹山房的山路出来。史、司二位先生忙前去施礼。贲侯也忙上前还了半礼道:“贤友风尘仆仆远道而来,辛苦了。”梅知府也站住脚说了几句话,向贲侯笑道:“这叫做德不孤,贤有朋。远客乍来,不能象前几日清闲无事,请侯爷留步。”贲候不让, 一定要送过平桥,梅知府再三谦让,才令人将知府的马牵来,从花园的便门出去。等梅知府上马后,又叫璞玉护送。这才与史经济等人握手。到桥附近的“晓宓山堂”坐下,饮茶叙话,说别后思慕的心情。 

    司田人抬头看室内,是用革丝、茧绸裱的隔扇,半间隔断的三间通屋,墙壁上挂满韩、柳、欧、苏等名贤的字迹和诗文。地上放了张大铁梨木八仙桌子,上边放着文房四宝和法帖、图书。外面檐下种满花树, 一尘不染。贲侯身穿靠纱长衫,腰系白玉宽带,坐在北窗下的细床上。过午阳光映照脸上,更显得红光满面,神彩奕奕。小童站在旁侧,用白羽扇扇风,银须飘拂,真是“福养颐,德养体”的大臣。 

    贲侯向司田人笑道:“与贤友一别多时不见,见先生丰采朗润。正象古人所说: ‘龙马之神,海鹤之颜’了。”司田人忙欠身道:“山野草民岂敢,明公过奖!唯恐屈辱大人芝兰之馨,松柏之节。”贲侯道:“老夫蒙圣主恩赏,任重才疏,朝夕所虑唯恐有负圣上重任。今承贤友不弃,望祈指教。”史经济、司田人忙站起躬身道: “草芥之人,才疏学浅,但承明公重托,怎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宾主言顺心合,设宴飞觞,不觉红日落山。 

    从此贲侯待登云先生为咨询客宾,留司田人掌管印信和文书,李宪章辅导璞玉读书,各司专业。李宪章与璞玉更是情投意合。璞玉的书房在花园西南角上,就在李宪章书房的南面,二人朝夕相处,诗歌唱和,促膝谈心。 

    一日适逢春暖,璞玉早起,到正房给父母请安。贲侯、金夫人正坐在里间飞罗帐边商量家务。璞玉进去跪拜请安后,站在一旁。金夫人道:“我去年经由济阳路过西河,看望姑奶奶。她的姑娘盛粹芳因女婿夭亡,从婆家回门,她跟璞玉一样命苦。那时我做主给璞玉订了亲,叫高珍拿五百两银子当作彩礼。这事儿曾禀告老爷。但因以后事情多,再也没有提起。姑奶奶说去年秋天回苏州,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派人去看望。儿子也快到成年了,最好即时商妥,以今秋完婚为宜。老爷我们俩老了,盼着早点儿抱孙子,不知老爷意下如何?” 

    贲侯道:“我也是这样想。前些时候在京城,曹侍郎来找我,说戴学士的女儿想给璞玉,我随口答应他了。没想到你儿子不愿意。从此公务缠身,一点也没有闲空儿顾家事。今天你这样说也很好。婚事成了也可以告慰老太太在天之灵。当下就差高珍、福海二人去苏州, 一则问候妹妹,再则谈妥此事,择吉日完婚。” 

    金夫人大喜,早饭后叫来玉清包装送去的东西。贲侯也吃了饭,到衙门去办公。璞玉跟着出去,到了大厅后,回到自己的西厢房,福寿忙打帘子。 

    这时,璞玉心想刚才的事儿, 一代之美琴紫榭饮泣黄泉,卢香菲生死不明。现在想起粹芳的事儿,有的多么幸运,有的多么冤屈……他不理会别的,只是靠倚着被褥,两手叉在后脑勺上,躺在那里 一言不发。福寿问: “端饭?”璞玉摇摇头,打开书桌上的小紫檩木匣,拿出琴紫榭的那幅画像,挂在对面墙上,不出声地暗暗掉泪。 

    福寿看了这个情形又好气又好笑,无奈劝道:“老爷太太心思一样,派人去苏州了,喜事就在眼前。无缘无故的,大爷伤什么心呢?”璞玉抬头一看,福寿身穿红洋绸面棉袍,上罩粉色线绸坎肩,脖子上围着白川绸汗巾,梳了两根抓抓辫,鬓角插着白银四瓣水仙簪,鬓边插着并蒂芙蓉,乌黑的头发绿辫绳,白脸青眉,容光照人。 

    璞玉笑道: “你今天哪来的兴致这么打扮?”福寿笑道: “今天早上听说大爷大喜,特地换上新衣裳,给您道喜。”璞玉绷起脸说:“什么喜事?无非旧怨变新愁而已。”福寿问:“这新愁又从哪儿来呢?”璞玉不禁站起身来说:“你坐下听我说,我们四个人从小的情谊,要说别人不知道也罢,你还不知道原原本本?现在两个死了,活着的又是出过门的,许配我这个孤独的人究竟有多大意思?况且她的意志不坚,我俩成婚以后,她虽想举案齐眉,我没有心思张敞画眉!这样又有什么脸面见九泉之下的她俩?”福寿道: “那么这事儿你想怎么办?”璞玉道: 

    “以我之见,我已经娶过一次了,再娶不娶,不那么要紧。屋里有你个人代劳也足以了。省得盛粹芳姐姐和我以后眼牙不合,也不辜负那两位死去贞节的姐姐。” 

    福寿正了脸道: “大爷这说的是什么话!我们不管怎么好,也是丫头,有点儿小心勤谨,也都是本份的事儿,又有什么功劳。你们家的名望不小,日后生儿育女,延续香烟更是大事。总得门当户对,明媒正娶。” 

    璞玉认为这些言词不堪入耳,听不进去,胡乱吃了些饭。从垂花门出去。绕过大堂,走西厢房的前边,进了逸园门,又经书吏办事处,顺着长廊从明窗轩前边过去,进了大圆形的月亮门,走入学仁馆。 

    原来这个书房在逸园西南角假山前边。三间通房,前出廊,后抱厦。东北山前还有三间小房,内设屏风,是午睡的地方。学仁馆西墙根,面对园门向东伸出两间小楼。从楼上南墙小窗俯瞰,城西大街集市正在眼下。楼上是藏书,楼下住着璞玉的侍童。璞玉进来时瑶琴正站在檐下喂口口,宝剑扫地,奇书在屋子里擦桌子,古画在东边梧桐树下扇炉烹茶。璞玉进屋后坐在东窗的书桌旁,想起刚才的事,更觉索然无味。又想自己一生没有知己,幸亏在深闺里遇见—二知音,可是知己夭折,何以自己如此无缘!粹芳姐姐虽说是温良恭俭,但论起文墨,又怎能与紫榭、香菲二人相比呢?曾听人说苏杭二州是出人材的地方,可是自己来到杭州将近一年,遇到的望族高门子弟也不少,为什么就连几个能谈得来的也没有呢?想了又想,满腹的抑郁顿时化为诗句,拾起现成的笔砚,挥毫而就: 

    知音知心何以少,衷肠热忱谁能晓?好古每为世俗讥,薄今却被他人恼。 

    失群孤雁绕青山,志诚精卫寻海淼。 

    漫道笔砚能抒情,不如潇湘焚诗稿。 

    写完刚放下笔,李宪章从外边进来,坐在对面椅子上,看了诗大笑道:“公子不要目无天下贤士,我来时和一个年青友人同租一船。那人貌若圣贤,眉宇之间英气射人。挥笔成章,易加掸尘,经过核试,他的才华不在公子之下,只是人特傲慢,常白眼看人。” 

    璞玉喜道:“有这样才子何不早说,是否戏言?” 

    李宪章道: “真有其人,他姓施名凌云,字自持,因兄弟排行老三,人们都称他施三爷。他家境贫寒,又因与总试官对抗,连个秀才也没考中,靠舅父度日。他的舅舅傅教授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他虽依靠舅舅生活,却住在离城十里的西湖孤山。他也以为杭州没有文章对手,整天独自游山玩水,赋诗作歌,聊以自慰。他虽贫居闹市,将王侯高门、金玉富贵视同草芥粪土。” 

    璞玉道:“我与学兄交往多日,老学长知道我求贤心切,有这样的奇贤,何不早日带来见我一面?” 

    李宪章道:“富贵之家无才子。他若知道了公子的情况,怎肯轻易来!”璞玉笑道:“他的看法也是偏见。古时周公为武王之弟而才学堪称圣人:曹子建为魏王之子,吟诗七步成章。这些闻名于世的人都不是贫寒之家出身吧!老学长明日转告我的话,想必他能欣然而来。” 

    李宪章道:“公子有这样的决心,不妨我今天去一趟。”二人说着喝了茶。李宪章信步出了城,顺着西湖湖滨,直奔孤山而来。西湖四面环山,山势高低回曲正是游人散步的地方。屏障西湖南北的是岭,岭侧有两个高峰,长堤将湖水分成里外,连着长堤有六桥。处处是奇景,时时有鲜花。 

    文人歌女,画楼彩船,歌台酒楼的欢乐一言难尽。前贤诗词有几首: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萧鼓几船归。 

    ——徐元杰:《湖上》 

    又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又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又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宪章缓步慢行,欣赏湖光山色,到了孤山一看,环山叠翠,画堤如置几案,一湖如镜,清涟如漾晶盘,四周豁亮宽敞。考其山支水叉,非近而远,路尽而桥接,似浅而深。正在欣赏施自持徜徉留连的地方,拐过山角,路尽见村,来到柴门前。施凌云听见犬吠,开门出来,见李宪章握手言欢,进了茅舍坐下。李宪章抬头一看,三间屋子都打了间断,西间是卧室,东屋是灶间,堂屋是客房。对门桌子两旁有两把椅子,北墙挂了一轴画,上面题字是: 

    寒毡铁砚 秃案云梯明月香桂 黄卷青灯玉堂夜雨 金马春风 

    下边画的是五柳先生放鹳图。两侧对联是: 

    先为稻粱书文字只缘蠹禄填丽词 

    除此之外,屋内空空荡荡,一无长物,家徒四壁。李宪章正在观看,施凌云笑道:“老兄莫怪我说大话,我看这杭州城虽大,城里城外诗人墨客成百上千,可是真正能论诗的没有一个。” 

    李宪章道:“自持兄的眼光未免太高。莫怪小弟冒昧,天下之大,非无才人,只是你见闻有限,没有遇上而已。” 

    施凌云道:“我确实孤陋寡闻,可是仁兄遇到的才子究有几人?”李宪章道: 

    “我到过的地方也有限,不能妄自揣度天下的才子。只论眼前,贲海防使的公子贲璞玉就是才华少年。” 

    施凌云问道:“仁兄何以得知他是才子?” 

    李宪章即从璞玉少年时写的《白云》诗谈起,又诵读了他的 些时艺文章,一直谈到今天早晨写的感怀诗。施凌云听他这样说,不觉喜形于色,道:“杭州城真有这样的才子,我怎么没听说过。” 

    李宪章道:“自持兄乃饱学之士,何不与他以文会友,一试其才?日前本省应总试看了他的诗文赞道可惜生在世袭之家,不是科举正途出身,这才得了个‘恩荫’。” 

    施凌云道:“若说起恩荫,也就太不体面了。你看,富贵之家出身的有才之人,谁不愿意正途出身去争头名状元?”宪章道: “虽说那样,有真才实学的毕竟与完全靠祖上恩荫的不同,你不信我的话,什么时候同我去一趟就知道真假了。” 

    施凌云道:“小弟平素最不愿出入于权势之门。”宪章道: “璞公子尊贤重才,你不要误解。”施凌云道: “真若如此,可否相约见面?”李宪章道:“文人诗酒无约,可乘兴即去。”谈笑欢洽又喝了几杯,住了 宿。次日早晨李宪章带着施凌云,二人缓步慢行,携手攀谈,沿路傍花随柳,朝城门而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二回 巡按怒鍘梁知縣·
  第七十八回 庆升平十彩笔题成·陈端生
  第三十七回 听密语伤心惊恶梦 悟往事矢志得真经·西泠野樵
  第八回 好勇斗狠搀人抢物 排难解纷设席赔罪·邗上蒙人
  第十八回 戏新妇吉席自招磨 为情郎舟中各吃醋·蕙水安阳酒民
  宓珠·
  第四回 上海县中快识东方亚猛 福州路上闲评南国莺花·钟心青
  第二回 假山洞情浓大战·烟水散人
  第十四章庚戌正月至六月·徐枕亚
  第十八段 瘦翁喜逢神龙客 雪香得近自芳馆·阿阁主人
  第九回 都院君勃然嗔假印 胡主事混沌索真赃·伏雌教主
  第95回 惧严刑公堂屈认 入南牢自叹伤怀·牛瑞泉
  十二·
  第七十九回 诡计多端桃僵李代 人心叵测害命图财·天虚我生
  第二十三回 龙氏回书花生笔下·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醉春风·江左淮庵

    《醉春风》(又名《自作孽》)书叙明万历年间,苏州顾外郎之女大姐,生平以节烈自誓,嫁张财主第三子张监生为妻,遂称三娘。张监生奢华好色,未成亲前,与徐家大小娘子及大娘之女通奸,其家教书先生杨某帮闲隐瞒。及成亲,张监生仍与徐家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春闺秘史·不题撰人

    春闺秘史,清代中篇艳情通俗小说,不题撰人,凡十回。 却说清末民初年间,姑苏城内,出了一位风流才子,这人姓周名碧卿,是个世家子弟、家境也还丰裕,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一手持家,好不一自一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素娥篇·邺华生

    白话小说。明邺华生著。作者无 考。书成于万历年间。据唐传奇《甘泽谣》之 《素娥篇》敷衍而成。叙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与侍 女素娥的故事。着重演述房中术所谓四十三 式,每式有

  •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

    玉闺红,东鲁落落平生撰,明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六卷三十回。最早由金陵文润山房刻梓,此版失传,未见。现只残存序、 第一、二卷 共十回及第三、四卷目录。叙明代天启年间,魏忠贤专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