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回 月楼仙迹 艳妾专房

作者: 佚名

    诗曰: 

    广寒宫阙降瑶仙,种种情魔自惹牵。 

    千古凡尘谁听月,月如无恨月常圆。 

    喜怒哀乐自情而生也。怒哀虽云有情,终于无情;喜乐未尝无情,终非有情。无情于有情中,而更见无情;有情于无情中,而益见有情。情之所不容已。因情而死;情之所不能忘,因情而生。有情劫,有情魔,有情痴,有情缘,皆造化颠倒世之男女。有情者使其情不魔不灭,而后无不遂其情也。 

    偶检残编,得《听月楼》七律一首,其诗有无限深情。诵之再四,乃不禁因情评话,《听月》为名,谱成一部演说,以消阅者之闲闷云尔。 

    此书出于前朝,河南开封府祥符具有一位官宦姓裴,名长卿,字如金。少年登科,赐进士出身,屡升至刑部侍郎。为人刚方正直,敢作敢为,不避权贵,广有谋略,家道富厚,兼爱济困扶危,锄强去暴。夫人赵氏同年,四十以外。所生一子二女,子名以松,字端文,年已十六,曾入黉门,在京随父读书,聘右都御史张翔之女雪姑为妻,尚未过门。长女绮霞,十六岁,次女绮云,年十五岁,俱生得沉鱼落雁之容,更有班姬道蕴之才,女工自不必说;俱待字闺中,未曾适人。夫妻爱如掌上珍珠。裴爷因两女才色兼优,要择婿配婚,因在后花园搆一高楼,与二女居住。一为拈针步韻之区,二为游目遣兴之地。楼方告成,尚未名。 

    那日八月十五日,正是中秋佳节,这晚月明如昼,裴府团圆,家宴摆在后花园楼下厅中。裴爷夫妇居中坐下,一子二女旁坐相陪。丫环上酒上菜,一家畅饮,好不快活。又见一天皎月,照得阶前雪亮,耀人眼目。裴爷此刻心中欢喜,要在酒席筵前考一考子女的学问,便道:“此楼业已造成,尚未命名。吾儿可同两个女儿各拟一个名儿上来,与为父的评定。其名总要出类拔萃,不可落人俗套。名取的不中式者,罚酒三盅。”以松同两个妹子连声答应,忙去腹中寻思。一会儿,三人俱已将楼名推敲顶好的出来。先是以松道:“楼下有大松数十株围绕,与楼相齐,可名为‘餐松楼’。”裴爷笑道:“‘餐松’,乃隐逸之意,非所以居尔两妹。吾儿学问颇不活泼,快领罚酒以通窍。”说得以松满面通红,不敢回言,只得吃了三杯罚酒。 

    裴爷又问两个女儿:“楼名可曾有呢?”绮霞道:“女儿恐取出楼名也怕不佳,不如不说,同妹子吃三杯罚酒罢。”裴爷道:“你二人之才,高似乃兄,快些说来与为父的听。”绮霞见乃尊谆谆问他姊妹二人,不敢再为推辞,只得说:“孩儿取的楼名叫做‘倚翠楼’。”绮云也接说:“孩儿取名‘双凤楼’。”裴爷道:“大女儿取名‘倚翠’,还有诗人婉转之情。二女儿取名‘双凤’,未免才思太露,绝少曲折。较之‘餐松’,总胜千百倍多矣。各饮一杯赏酒。”两位小姐尊了父命,将酒饮过。 

    夫人道:“老爷也取个楼名指教儿女们,不好,也要敬三杯酒的。”裴爷笑道:“夫人代孩儿们出气,也要盘驳下官了。”夫人道:“非妾敢班门弄斧。老爷不说出一个楼名,无以服众。这是要请教的。”裴爷不好回夫人。正沉吟一会儿,未及说出楼名,但闻空中一阵鹤唳之声,香风微微,皎月影影,悠悠扬扬飘下一张简帖,落于庭前。裴爷大吃一惊,忙着丫环到庭前看来是什么东西。丫环领命执灯到庭前地下一看,见是个黄柬贴,忙弯腰拾起,走到上面送与裴爷。裴爷接过一看,见柬贴一个,上写:“玉阙掌桂仙吏吴刚致意司寇裴君。偶见名楼,亦生倾慕。其间多少有情这人,多少有情之诗,多少有情之事,非佳名不足以留其胜迹,如‘餐松’、‘倚翠’、‘双凤’等名,皆才人后着。即司寇未言之‘留云楼’,亦算巧思,犹非奇绝。刚于桂下用玉斧磨琢二字,以为君家楼名,令人惊奇诧异,以成一段佳话。匾三字并诗一首,已书于司寇新楼,可上楼一看,便见分晓。”裴爷看完柬贴,又被一阵香风吹去,柬贴已不在手中。裴爷连称异事。便向夫人同一子二女说了一遍,大家各吃一惊。裴爷站起,命丫环掌灯,同夫人一女二女齐登高楼。 

    此楼后半截靠河,一带雪洞,推去窗子,可以眺远。后半截在花园内,上面楼中卷簷内本横一退光漆匾,约有三字宽,未曾写字。匾下即是一带粉屏。裴爷到楼上,正值灯月交辉,光射匾上,三个金字乃“听月楼”,下写“掌桂仙吏题”。夫人不通文墨,并不则声。裴爷与两位小姐寻思,“听月”二字意味颇见生新。旁有以松插嘴叫声:“爹爹!楼名‘听月’,虽是仙笔,而文理欠通。只有赏月、玩月、踏月、见月,月乃太阴之象,无声无臭,从何处听起?此名似乎不妥。”裴爷也觉以松言之有理,连连点头。绮霞道:“兄长且慢批评仙笔,请看粉屏上诗句,自然明白。”裴爷命丫环将灯移近屏前,大家细看那诗,是七言绝句一首。只见上写道: 

    听月楼高接太清,楼高听月更分明。 

    天街阵阵香风送,一片嫦娥笑语声。 

    后写:“咏听月楼句可博司寇一笑”。 

    裴爷见此诗句,与儿女们恍然大悟“听月”二字之意。以手加额道:“楼名得此仙笔,千古留方矣。”说罢,命丫环移灯,照着一同下楼,重新入席,共饮香醪。夫人道:“据仙柬云,老爷未言之‘留云楼’,可是这个名么?”裴爷道:“一丝不错!”夫人笑道:“真是活神仙了!”裴爷道:“明日朝罢回来,摆了香案,上匾谢仙。”夫人道:“正该如此。”说罢,大家畅饮一会儿,尽欢而散,回房安寝。 

    过宿一宵,次日起来,裴爷朝罢而回,命家下对楼摆下香案,同夫人儿女到楼前,有丫环铺下红毡,裴爷至亲五口大拜八拜,答谢上仙题楼之恩。拜毕起身,又在楼上游玩一会儿。正才坐下吃了一杯香茶,见一个丫环禀裴爷道:“楼下有家人来报:老爷两位同年,宣大老爷已起用侍读学士,柯大老爷已起用太仆寺少卿,俱代家眷来升见过了。方才有名帖来拜候老爷,请老爷示下。”裴爷点头:“知道。”吩咐下面家人,打轿伺候回拜两处。丫环答应,下楼去了。夫人问道:“来拜老爷是哪两位同年?”裴爷道:“这两个同年,总是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人氏。一姓柯,字直夫,号秉正,为人迂拘执构。一姓宣,字学乾,号行健,为人温雅和平。同为甘氏这婿,乃两姨连襟。前因公事挂误,今复起用来京。可喜有几个同年,不时聚首谈心。夫人且与儿女们少坐片时,下官失陪了。”夫人道:“老爷请便!” 

    裴爷起身下楼,一直出外上轿,带了四名家人,先去拜宣侍读。见面各叙寒温阔别,又说到有子登鳌,年已十六,入过学了。裴爷也代他欢喜。即告别上轿去拜柯太仆,叙礼送茶,也谈一番寒温。柯爷问裴爷道:“年兄有几位令郎令媛了?”裴爷道:“一个小儿,两个小女。”旋问柯爷几位令郎令媛。柯爷道:“一个小儿,一个小女。”裴爷道:“你我俱有后人可继书香,但不知闺中掌珠拾于何人之手?”柯爷道:“事有定数,何必为儿女情长!”裴爷笑道:“年兄言之极是。”说罢,起身告别柯爷。苦留便饭,裴爷道:“今日还有公件未完,容日再来领情罢,将来一秉。”下阶出去,柯爷送出大门,见裴爷上轿去了,方转身入内。 

    才到腰门口,只听见中堂上一片喊叫之声,倒把柯爷吃一大惊。连忙进去一看,原来柯爷的太夫人甘氏,年已半百,秉性忠厚,又兼一身是病,膝下只生一女,名叫宝珠,年已十六。他生得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女工有描龙刺凤之能,丈墨有二西五车之富,待字择婿,未曾出阁。侍女如媚、如钩随身服事,也有几分姿色,终日相伴小姐在闺房,足不出户。父母十分钟爱,只有柯爷不喜女儿吟风弄月,以为古今佳人才子多由于诗,私心挑逗,成人话柄。屡责女儿,无奈女儿酷好吟诗,虽屡被责辱,犹背后吟咏。柯爷一生多疑,每被觉察出来,大闹几场。因此父女人和意不和。柯爷又因无子,用千金在苏州买一艳妾,本是水户出身,生得有七八分姿色,虽不能诗,也知认字,枕席上又善于奉承。柯爷被媒人哄诱上钩,买了回来,取各秀林,收在房中。过了几年,生了一子,柯爷分外欢喜。因子贵母,越发宠爱秀林。其子到了六岁,延师教读,取名鸣玉,生来聪明,过目成诵。十岁上四书五经俱已了然。柯爷爱子心重,且又爱妾,言听计从。夫人见柯爷宠妾灭妻,又遭遢女儿,心中气忿不过,与柯爷吵闹几回。秀林反帮着出言不逊,气得夫人病上加病。秀林以为得计,只望气死夫人他就可以扶正了。怎奈是水户出身,每日在风流阵中,俱是棋逢敌手的少年。今见柯爷一年老胜一年,很不畅意,打点偷些野草闲花。柯爷家法甚严,三尺孩童不许入内,内里女眷又不许出外,弄得秀林心猿意马,被他拘住,很不耐烦,终日自嗟自叹,只与夫人小姐寻事吵闹,打鸡骂狗,闹得閤宅事安。这日有一双红睡鞋晒在窗前,因小姐的丫环如钩泼水溅湿睡鞋,又被秀林撞见,连皮切肉打丫环、骂主人,大闹起来。且看下文。

猜你喜欢
  第五回 读赋岂无由闻声下泪 看花原有意不语含羞·张恨水
  第八回 施媚术欢场常态 发怪论商界奇谈·云间天赘生
  第130回 为救父孝女重婚 老安人应允亲事·牛瑞泉
  第二十七回 贮金屋娇婢会幺弦 兴宝藏财星临福地·归锄子
  导读·梦花馆主
  第03回 高知县怜才假索咏 陶总兵念旧实亲口·墨憨斋主人
  第十回 死襄老黑对蒸母 娶夏姬巫臣逃晋·
  第十三回 婚姻事公堂大闹 圣旨到府县吃惊·
  第二十九回行酒令当筵飞巨盏闹洞房立地赋新诗·朱瘦菊
  第一回 钮子俏题词问天 圆情老阐明因报·醉西湖心月主人
  第二十八回 上阳宫太后崩殂 御龙楼韦娘快目·
  第四十五回 甘露寺禅房花烛 介寿堂忍恸会亲·陈少海
  第三回 陈秀才一念怜贫 裴公子两番放饵·
  第一回 看得伦理真 写出奸徒幻·梦觉道人
  第十回 为寒士县令成全 见贤郎太尊说合·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画眉缘,清代白话艳情小说。清长啸和尚著,共9回,未完稿。唐末群匪作乱,顷刻间一统河山四分五裂,唯吴越境内安泰和美,百姓额手相庆。且说太湖流域明州境内,有伢子本名唤做吴三春,因他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