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16回 悟前缘樽前成八咏 迷富贵醒后却三公

作者: 墨憨斋主人

    却说当日了空等进了内衙,湛翌王随请湛公与太夫人出来,叫他们拜见了,然后来拜见梅杏娘,独令本自重拜杏娘四拜。杏娘道:“此是何意?”翌王笑道:“前日在庵内相知,只有本白实系处子,今日夫人当以另眼看待,未知肯垂青否?”杏娘亦笑道:“既来之,则安之,况且僧来看佛面,哪有不青目的理。”遂令送至后边小楼中住下,各各蓄发改汝,同了空等四人同纳为侍姬。那夜翌王领了杏娘主意,便与了空、本白等把旧日风流重整。正是:

    <FONT face="楷体_gb2312">

    不二真姬,妇却十方衣体。无为仙媛,堪抛万叶梵文。杳听鼓沉,凡心转盛;停看灯闪,欲火偏殷。入纸帐面梅花缠杨柳之腰,牵轻裯而桂子袭樱桃之口。韩椽香贻非贾女,宓妃枕赠错曹王。毒龙归旧穴而垂诞,谭底泉流滚滚;顽象返上官而摄饵,坡边草长茸茸。色即是空,此刻青丝难乱;电犹如幻,今宵红浪无踪。且看他昏迷态,恰如禅定;翻疑他相对处,正凑机锋。

    湛翌王自此内有杏娘、佛奴,又令本白改名巧姑,了空改名翠娥,本空改名芳姿,本亮改名春媚,本悟改名蟾怜,共是七个娇娃,真正坦白朝寒食,夜夜元宵。

    不觉在任两年了,一日恰值暮春时候,川中气暖,庭前牡丹盛开,翌王请湛公与夫人赏过,复设内宴,同杏娘巧姑辈花前把盏,论旧谈心,忽见一双紫燕环绕飞鸣,翌王笑对杏娘道:“昔年吟紫燕诗,分明如此光景,今复来此娇啼,多应替我二人作贺。细想起来,若非紫燕,怎得走到园中,就是走到园中,若不吟诗,怎得小姐听见,此双紫燕真你我之月下老人也。今我与夫人同谐鱼水,须斟杯酒儿谢他一谢。”杏娘道:“此言正合我意。”遂筛了酒向空拜谢。那双紫燕却也奇怪,是有知觉的一般,竟停翅不飞,立在檐角之上,呢呢喃喃不知叫些什么。拜谢才完,巧姑辈俱各惊异,忽然又有六只小紫燕趁风翻至,随了那两只紫燕仍复绕户飞鸣,翌王大加骇异。杏娘道:“相公不必惊疑,我看后来六只小燕,分明与佛奴、巧姑、翠娥、芳姿、蟾怜、春媚诸姬一般,连相公与奴家,共是八个,今紫燕恰好四双,这段奇事皆天赐祯祥,我等各宜敬酒一杯,奉酬紫燕,拜天地作合之恩。”湛王、巧姑辈各俱应允,八只紫燕又复成对儿立住不飞,直待浇酒拜毕,然后连绕三匝,飞入云端去了。翌王道:“如此异兆,千古罕有,敢请夫人及诸姬各赋一律,以记紫燕降祥之意,乃见我八人夙世姻缘非同小可。待我先为首唱。”遂吟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夕霭朝晖满画堂,差池片影拂春光。

    翅凌贝阙玄衣淡,衔入琼筵降雪香。

    对对云中呼比翼,翩翩花外舞成行。

    分明一段三生意,喜获双飞丽日长。

    那时杏娘亦步韵吟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斜剪春风到玉堂,双双常幸沐恩光。

    同栖金屋花梢影,共渡银河月底香。

    巢护紫紫泥一点,羽翻红浪锦千行。

    搏前未识呢喃语,仁看翩跹降瑞长。

    那时巧姑亦步韵吟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怯怯新雏隐法堂,痴情偏喜恋韶光。

    不皈鹦鹉征新印,肯逐蜂媒窃寿香。

    齐掠锦窠花作雨,漫啼金粉玉为行。

    只缘轻薄东风好,引入帘前细语长。

    那时翠娥亦步韵吟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飘摇弱羽寄云堂,偶学鸳鸯窃宠光。

    入幕解传幽阁语,穿帘分得赐衣香。

    轻身翻出三千界,倦翩空随十二行。

    今日春归双舞处,啼痕益觉为情长。

    那时芳姿亦步韵吟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联翩飞入郁金堂,绣箔同窥玉镜光。

    拂羽并回鸾影动,剪波双点水痕香。

    当年踪迹依龙树,今日翱翔列雁行。

    相对啼花三月暮,小红零乱昼初长。

    那时春媚亦步韵吟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两两翻风认锦堂,巡檐难识旧风光。

    斜惊钗上双飞巧,日落枝头万斛香。

    怨入空梁悲失侣,栖绕深院喜成行。

    年来啄尽愁滋味,舞得游丝几许长。

    那时蟾怜亦步韵吟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于飞燕燕绕兰堂,收尾横拖黑绿光。

    掷过落花风有态,趁来飘絮翅无香。

    舌欺紫陌黄鹂啭,色暗青天白鹭行。

    王谢风流都占尽,乌衣声价为君长

    翌王与杏娘等七人俱已吟完,这番轮到佛奴。佛奴道:“贱妾生平未曾读书识字,以致前日错取诗笺招灾惹祸。今日步韵,望夫人代妾一挥,以成八咏。”翌王道:“言之有理,乞夫人为彼赋之。”杏娘遂又复吟一律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衔出新愁翡翠堂,误传密语漏春光。

    轻盈贴地身偏稳,绰约呼人口亦香。

    常带春泥四五点,曾沾花泪两三行。

    眼前瞥见双飞翼,撩拨吟魂一线长。

    杏娘代佛奴吟完了,翌王便遍阅诸作,赞道:“篇篇都借紫燕为题,实实写出自己一生遭际,片言只字,多从性情中得来,有比有兴,深合赋体,虽李易安、朱淑真诸美复生,亦未易有此。下官回视首唱,不觉珠玉在前,对之形秽。”杏娘道:“奴辈蛙鸣蛩噪,安比得相公掷地金声。”翌王道:“休要太谦。夫人乘此余兴,再与诸姬咏牡丹一绝何如?”

    才欲举笔,忽传进邸报,兵部一本,为举荐贤能等事。本内例举各处才智武员,理宜大加宠眷,以固封疆。中间陶杞、湛国瑛、黑定国俱列名在内,已奉旨准奏,陶杞进爵靖湖侯,湛国英进爵南平伯,黑定国提督山东全省水陆官兵,驻扎省城,都督府左都督加二级。翌王看毕,佛奴辈六姬俱举杯称贺道:“天边紫燕呈祥,庭前牡丹散彩,嘉兆叠见,果然老爷有此高升之喜。”独杏娘揪然不发一语,正是:

    <FONT face="楷体_gb2312">

    人人举杯贺,我意觉堪怜。

    识破浮云趣,功名事了然。

    翌王道:“夫人,我湛国瑛一介寒儒,叨居显职,今又复蒙宠锡,此皆邀天地祖宗之灵得以有此。方幸光前耀后,荫子封妻,常享富贵有日矣,忽见夫人反有不悦之色,何也?”杏娘道:“奴家有心事。”翌王道:“有甚心事,试为下官一言。”杏娘道:“不必言罢了。”翌王道:“夫妇之间,有过相规,有善相长,乐则同之,忧则分之。夫人面有忧色,不与下官明言其故,非妇道也。”杏娘道:“言多不祥。今日相公荣升报捷,所以难以启齿。”翌王道:“但说不妨。你若不言,闷杀下官也。”杏娘道:“奴闻宠不可极,位不可高,位高宠极,难以自固,然当居安思危,勿念利禄,苟不戒惧,旋主覆败,载之史册,历有明验。今相公得此显要,众口称贺,欢忭之气革于一堂,威武之勋著于天壤。据奴家愚见,还宜急流勇退,挂冠归去,以父母甘旨为念,以山水登临为乐,则优游林下,寂水亦可承欢;放浪天涯,琴书皆能养志,何必苦恋功名,作此行险侥幸之事。一时鸟尽弓藏,虽欲牵犬东门,便不可得矣。相公以我言为何如?”翌王摇头道:“夫人差矣。我闻国尔忘家,公尔忘私,此身许君,生死以之。若食其禄而避其难,尸其位面图其安,非古大臣之节也,所以马伏波至老犹思以马革裹尸,屈突通必欲以好头颈为朝廷受一刀,孔明鼎足既成,尚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忠肝义胆足以炳照千古,□是功名垂于竹帛,勋绩光于宇宙,这等人才叫做堂堂男子。夫人以急流勇退的迂谈误我致君大事。”杏娘道:“相公之言甚善,但识其理而未识其势,得其经而未得其权,不足称丈夫也。”翌王变色道:“请问丈夫便怎么?”杏娘道:“凡为国家任天下事者,必先量我生平才力,量我生平经纬,安使九重之上无疑主,同朝之列无疑明,出可见信于万方,入可无惭于社稷。请相公自去思想:老成练达,百战百胜,你果能如马伏波否?捣坚挫锐,勇略冠军。你果能如屈突通否?三分预定,勇略冠军,你男能如诸葛孔明否?不过附会陶公,因人成事,侥幸建了平湖之绩,骤得高位,不自损抑,罔知时势艰难,便轻易开口,把古大臣相比,此皆速祸之道,非安全之计也。”说得翌王满面羞惭,又气又恼,只是与杏娘成婚之后从未变脸,不好破得口,便大声道:“且吃酒罢。”佛奴、巧姑辈见天色已晚,收拾掌灯,又见颜色不善,连忙执壶的执壶,把盏的把盏,送过酒来,翌王接到手连吃了十数杯,偷觑杏娘,坦然绝不介意,翌王反心上懊悔道:“早是我不曾发怒,看他度量,也倒能容人,想他言事,也有些合理,今日一天喜事,也不是闲争的时候,不如敬他一杯酒儿陪个小心,等他说句好话罢。”随手接过佛奴的酒,笑脸儿捧到杏娘面前道:“下官一时酒渴,打断了夫人话头,你责备我的都是良言,但喜的恩从天降,且你饮此一杯喜酒,须把高兴话儿说说再处。”杏娘道:“多谢相公美情,奴家酒倒不吃,若相公不厌烦言,待我细说一番。”翌王道:“愿闻。”杏娘道:“今日相公荣封忽降,进爵为伯,三公九锡,指日可待,自当加额奉贺才是,反说此扫兴言语,逢君之怒,势所必然。然奴家每见变幻无常,沧桑瞬息,季伦金谷鞠为茂草,吴宫春树化作寒烟,当富贵时歌姬逐队,舞女成行,在家则珠履之客满堂,入朝则节钺之车塞路,前呼后拥,一著万钱,及至一朝失势,那些趋炎附势的又傍别处门下,那些献谀承旨的又向谁家奔走,那些追欢买笑、倚翠偎红的,不为势豪所占,必为权要所夺。相公,你目下迷恋荣华,道是此等境界可以常恃,只怕钟鸣漏尽,连你我不能相顾。此身尚且不保,何况歌姬侍妾、官位家室哉!”翌王当时陪个小心,指望杏娘改口说些兴头的话,如今听了这番言语更加讲得利害,酒儿越冲起来,心里越加不快,便拍案道:“夫人,不吉利话也讲得够了,有此名花,有此良夜,且图个目前快乐罢。”杏娘微笑道:“据相公看来,以为目前尽可快乐,据奴家看来,目前多是烦恼。”那时巧姑辈见两个闲争不已,只得各斟了酒又送过来,翌王一饮而尽,又拍案道:“目前烦恼是夫人寻出来的,茗论下官,有何不快乐?”杏娘又微微笑一笑道:“可惜相公聪明盖世,懵懂一时,奴家适才苦口之言,正为快乐地耳。”翌王冷笑道:“酒也不许人开怀吃一杯,只管絮絮叨叨,还要说甚么快乐地、快乐天!”杏娘笑道:“相公,你在家尚无纳言的度量,动不动怒发如雷,朝廷之上,不是你使性的去处,此等作为,眼见得奴家所言祸患可以跷足而待,还不想及早回头,寻个安身立命所在,直等到一跌难挽。”佛奴从旁劝道:“小姐改日再讲罢,省得老爷只管着恼。”哪知翌王多吃了几杯闷酒,早已鼻息轰雷,烂醉的倒在交椅上睡去了。巧姑和翠娥辈说道:“夫人,老爷已睡熟,夜已深了,风露之下,不当稳便,扶进去安置罢。”杏娘道:“且慢着,你们不可扶他进去,就扶他睡在牡丹台边草地上,把一块土块与他做了枕头,不许一人相伴,我和你们收拾了杯盘进房去罢。”佛奴、巧姑辈俱不解其意,只道夫人性格蹊跷,一言不合便使这般狠心,却又见杏娘面上并无怒容,心中再三疑惑,但是夫人之命,焉敢不从,好歹只得依着做会。杏娘又唤取纸笔过来,写下一首小词,把石头压在翌王身边,自己竟同巧姑辈把门闩好回至房内。

    却说湛翌王睡在地上,直到四更时分,酒醒转来,只道是此身还在翡翠衾中,象牙床上,珊瑚枕畔,睡鸭香边。不想放开眼来,冷露一身,月光满地,倒吃了一吓。又疑是梦里,仔细看去,早见身底下乱茸茸一片青草,头颈边冷冰冰半块硬泥,连唤夫人几声,静悄悄并不答应,再唤巧姑、佛奴、翠娥、芳姿、春媚、蟾怜,一个个音信杳然,忽地直跳起来道:“莫不是我死了?”四顾园林,又依然牡丹台、芍药栏,明明原是衙署。莫不是酒醉了?怎么筵席俱撤,灯火俱无,夫人姬妾辈竟不扶我进房,反抛我在乱草地上,好生奇怪!正在惊疑不定之际,只见石边压着半张字纸,拿起来向月光中看着念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娇娥尽散,绮筵忽撤,问歌舞排场安在?衰草残红土一堆,这便是富贵收成境界。怜伊迷恋,怪伊颠倒,道紫绶金鱼足快。伍子浮尸文种亡,只有五湖上烟霞无碍。

    翌王念完,跌足大笑道:“贤哉夫人!贤哉夫人!你睡我在草地上,又做这首同来现前指示,我一时执迷不悟,乘着三分酒意,反挺撞了夫人,我湛翌王好痴也,我湛翌王好呆也。”只如此刻光景,只身孤影,冷冷清清,唤人不应,进步无门,锦绣窠巢,娇妻美妾,闹官厚禄,却都在哪里?细想起来,果然功名皆身外之物,山水乃眼前之乐,怎么不明白把七尺微躯被一围玉带、一颗金印、一纸黄封直缠缚到死,略无生人乐趣。今日报君,明日报国,万一功高见忌,被人暗算起来,这条性命活活送在名利场里。呸,好不扯淡!这是二十年来的春梦今日才醒了也。又大笑大叫道:“夫人,我湛翌王如今醒了。”那时杏娘在内听见叫唤,即令佛奴开门,出来接了翌王进房,翌王就在灯下连夜修成表章:亲父母年愈古稀,有弟国琳沉任山东台儿庄参将,使垂白双亲温情甘旨之节无人侍奉,罔极莫报,孝道有亏,乞赐归田终养。

    陶公在任闻知此事,叹息道:“梅杏娘不过妇人,尚且知几远引,湛翌王乃系少壮,尚且勇决退藏,夫无耳顺已过,兀自营营名利,何不达至此!”于是亦上本乞赐骸骨。黑仲襄晓得,也上本辞官,千里之外皆望风弃职。三处次第奏闻,不一月圣旨批下来,陶、湛两本俱准了,独黑定国本上批道:“黑定国系陶杞螟蛉之子,告养虽书其孝思,但陶杞自有嫡子侍奉,定国着照归供职,以固屏藩。该部知道。”当时陶、湛两公晓得旨意允了,便即日离任回家,两姓亲朋都来作贺。

    单说湛翌王到家,也不去干谒当道有司,也不去乘轿答拜宾客,也不把黄伞炫耀乡里,竟奉着父母仍退居柏秀村中。家里有几个旧仆苍头,数十个山童,一两队美婢,收拾起梅家的花园,多植老梅、丹桂、榆柳、芙蓉,四时花卉不绝,除问寝视膳之外,引着杏娘、佛奴、巧姑一班同去恣情游玩。一日走到飞仙洞口,对着佛奴笑道:“这是你担误我的去处,只落得今日天台重到,刘阮尚存,仙姬无恙。”遂怅然有感,口吟一绝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玉洞桃花依旧开,仙郎仙子后归来。

    但看一曲沿溪路,却比当年长绿苔。

    翌王又走到挹绿堂上,对杏娘笑道:“这是你哥哥擒拿我的去处。谁晓得天理昭昭,陷入不过陷己,害我却反害身。今日凶残绝影,鸡肋余生,幸得重来会此,你看墙上《美人赋》宛然尚在。”不觉抚今追昔,又吟一绝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挹绿堂边草色昏,曾从此地暗消魂。

    今朝重读《美人赋》,壁上溶溶半泪痕。

    杏娘此时见题起前情,回想哥哥已亡,父母乏嗣,目前富贵已不能与二亲同享,只留得焭道韫,接伯道之单传。言念及此,不觉凄然泪下。又想当时几番颠倒,反成两姓良缘,一纸错笺,竟作三生公案,其中亲变为仇,仇变为亲,东牵西引,皆是老天撮合,必非人力所能。今日身归故园,恍然若梦,遂漫成一律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归来重问归楼台,画阁朱扃一半开。

    啼鸟恋人呼故主,残花吹面扑新苔。

    吟投紫燕情无种,踪散红闺祸有胎。

    回首那堪成往事,几行清泪独徘徊。

    湛翌王道:“夫人不必伤感,万事皆在定数。我当日步进此园,不过春游既倦,乘醉发狂,哪有姻缘之想,谁料闲吟遣兴,因兴留情,因情惹祸,几至丧身狱底,又蒙皇天眷佑,脱此网罗,逃入贼巢,甫离贼巢,复入欲井,出得欲井,不意又在湖中博此微功,始得与夫人相会,幸谐百年连理,又复沉沦宦海,流浪名场,重承指点,方知扭断名缓,打开利锁。来到此地,回思往事,如同隔世,要知一饮一啄,俱有命数,丝毫不可强求也。”遂吟一律道:

    <FONT face="楷体_gb2312">

    两度疯狂叩洞天,昔年景物尚依然。

    花间踪迹琼姬引,业上风流罪案牵。

    挹绿近开金谷酒,飞仙新度舞衣烟。

    重将旧事和悲说,一段纷更笑错笺。

    自此翌王终日寻山问水,弄月题花,带着许多侍婢姬妾,或有时到那大蓬山看悬崖飞瀑,或有时到那太华山望耸翠合云,或有时上武担山探五丁遗迹,或有时往香云山访伏虎奇踪,或泛舟清白江、浣花溪、小桃源、千秋万岁池中,誓必历尽名山胜境,所过之处,惟有酣歌畅饮,载鹤抱琴,朝中屡次征召,着原官起用,翌王立志不肯出仕。后来寿至八十六岁,官赠太保。

    然当时湛翌王暴得功名,正好躁急心热,只为被杏娘一言唤醒,方保得此身游行泉石,托迹烟霞,不受利禄所羁,不受爵位所惑,不为丰功大烈所设,却也无拘无束,快活逍遥,同着七个美姬,安享半生富贵。那醒名花梅杏娘共生三子,长子名大雄,攀了陶景节的女儿为妻,改姓了梅,接续梅公之后。次子名大器,攀了户部主事全汝玉为亲家,以见不忘始终周全之情。梅富春止存一女,就把幼子大材来攀了,以明释怨亲亲之意。佛奴亦生一子,名唤大度,攀了高巡按为亲家,以报救命之恩。巧姑亦生一子,名唤大渊,又攀了陶药侯螟蛉之子黑仲襄为亲家,以联知己骨肉之谊,其余如翠娥、春媚、芳姿、蟾怜亦皆有子,不及俱载,由是陶、湛、梅、高、黑、全六姓世为姻娅,子孙科第不绝云。

    如今这段佳人才子的新闻次第说完,看官们须要晓得,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是一本章旨。若梅富春诬陷嫡妹,为非作歹,虽陶、湛两公许以自新之路,而苍天不宥,毕竟死于非命。陶药侯忠厚老成,便得遇险建功,身荣子贵。湛翌王只一念轻薄,便至身陷囹圄,颠连欲海,后来悔过迁善,挺身报国,方得功成名遂。却又足高气扬,幸喜顶门一棒,惊破黄粱,明哲保身,潜修硕德,乃有子孙科第之报。所以其人一念好善,即贾龙大盗,皆可作王国这干城;一念为恶,则富春宦裔,竟忍以同姓为仇敌。只祈看官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然福寿绵长,后昆昌大。如此看来,这部小传不惟赞梅小姐丰姿窈窕之美,贞静冰雪之操足以醒名花,亦可醒后世这薄待骨肉、逞凶肆势、宣氵㸒丧节、贪位慕禄者矣。有诗为证:

    <FONT face="楷体_gb2312">

    汩汩红尘一片腥,几番颠倒几清宁。

    陶公种德承天宠,湛子怀春陷黑囹。

    奸盗不污梅女操,干戈仍殒狗头形。

    半编奇事从君说,唤醒名花世不醒。

猜你喜欢
  第 七 回 林孔昭哭诉城隍 金毕山改妆行刺·
  第二十八回 去炎威故里访亲知 纳清原异乡逢骨肉·陈朗
  第十七回 宝玉还家混淆真假 惜春题画点破机关·归锄子
  第二回 冒神仙才郎不测 断诗句造物留情·李渔
  第五十二回 句容县孙兴巧告主·储仁逊
  第八十六回 苏丽君牢笼施妙手 石漱姐举动露机心·天虚我生
  第二十五回 夫恩妇爱皆假意 舍死忘生恋旧情·
  第十三出 遣返·孟称舜
  第八十七回 私念故乡偏房兴去意 忽翻陈案记室背崇恩·张恨水
  第一回 悄夫妻藉酒赴阳台·情痴反正道人
  第五十九回 师东主美婢学填词闹西湖灵妃伤破室·邹弢
  第十九回 悲夢幻幻境悟因緣 辟靈機機心參格致·邹弢
  第四十回 奏凯来京受官职 还乡祭祖大团圆·
  第十六回 毛相拐图逃走 鲁妃仇报自尽·雪樵主人
  第十四回 清廉能使民无讼 忠勇何妨权作奴·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巫梦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十二卷。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日本佐伯文库、中尾松泉堂藏有啸花轩藏板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啸花轩为清康熙间书坊,可知为清初的作品。此书在清代一再被禁毁,国内未见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浪蝶偷香·风月轩入玄子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四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话说明朝成化年间,金陵和兴县有一富户,姓杨名得根,家有良田百亩,仆婢近十人,家资丰厚,娶妻何氏,乃何子高之女,名春娘,贤淑贞静,书画琴词,官

  • 桃红香暖·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二回,风月轩入玄子撰。不知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是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其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只看《太平广记》以后许多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ldquo;江都邓小秋&rdquo;。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ldquo;新刻欢喜浪史目录&rdquo;,正文卷端题&ldquo;新刻欢喜浪史&rdquo;,半叶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ldquo;风月轩又玄子著&rdquo;,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ldquo;江海主人编次&rdquo;。江海主人待考。今存&ldquo;醒醉轩&rdquo;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middot;两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