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回 语中露出风月怀病里了却相思债

作者: 醉西湖心月主人

    话说真生正与翰林谈文,听小燕报酒已完备。赵生起身道:“薄具壶觞豆菜,少敌金风,不罪亵渎,方为知己。”翰林与他谈了半晌,虽有欲心,见赵生词色庄严,举止正大,又为初会,只得拿定邪肠,做出正经模样。却是脸上欲火直喷,腰间孽根铁硬。文已看完,欲待辞去,又舍不得去;欲不去,又没甚事耽搁了,正在那里踌躇,忽闻得留他饮酒,便是凤凰衔出紫泥书也没有这等欢喜,连忙道:“露冷风萧,正好饮酒,但弟尚未曾少尽款曲,怎么敢扰?”赵生道:“兄原是客,此是弟应当的,怎说这话。”只见水陆具陈,杯盘罗列,酒至数巡,那赵生脸上如桃花含露,愈觉娇艳;这翰林如海棠着雨,更增艳倩。你贪我爱,两意相投。始初只谈文字,后来渐涉风情,然而都是搬古论今,借物说法,不曾一语涉着当身。

    翰林心想道:“这样敲弓击弦,几时得济其事,不若大胆挑他一句,引到邪路上去,便好入彀了。”便乘兴问道:“赵兄亦好龙阳么?”赵生见他讲到邪路上去,勃然作色道:“吾兄当教小弟以正,奈何引弟入**阵去?况名教之中自有乐地,何必到火坑中寻生活计?”翰林听了这番话,义正辞严,甚是惶愧,起身谢道:“不肖离家日久,客寓茕qiong然,好生寂寞,酒入离肠,偶作此想,得兄一番正言,不肖也消去一半妄想了。”

    赵生见翰林神色不安,复和颜道:“羁旅已久,未免有情,这也不妨,但兄说消去一半,还有一半怎么发付?”翰林道:“要消那一半,除非便……”赵生笑道:“涂兄缘何作歇后语?满罚一巨觞,以诫下次。”翰林亦笑道:“罚便罚了,却要你替我发付那一半。”一饮而讫。

    赵生道:“你的妄想,我怎能发付得?”翰林道:“能,能。但恐你不肯耳。”赵生道:“我肯,你怎么叫我发付便是。”翰林堆着笑道:“赵兄敏人也,请自思之”赵生始觉其意浸己,笑道:“今日会酒,除只谈文问课,外事免谈,否则罚三大觥。”翰林唯唯,知不易得手,起身告辞,赵生亦不深留。翰林作谢道:“秉承厚款,铭刻五中,酒后狂言,海函万一。”赵生道:“好客没好主,深自惭愧,然兄亦似不胜酒者,不敢强留,明日谢罪。”作谢而散。

    翰林与得芳归园,见得芳有酒意,便打发他去睡了,独自闲亭,见星初渡,柳月正穿花,金风习习,秋水盈盈。长吁道:“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渡。”回思赵生丰致情况,宛如目前,正所谓伊人又隔一方矣。情思勃然,不能遏禁,无可奈何回到房中闷坐。

    得韵双手捧茶与翰林,翰林欲火正炽,一见得韵走到身边,便思道:“他是新货,必有些做作,我权把他当作赵生,闭着眼抱张呼李,发泄一番,也好度此良夜。”时得韵年方十四,翰林一只手接了茶,一只手扯着得韵的手,甚是光泽柔软,吃了茶,将茶杯放在椅上,以手插入怀中,其身光滑异人。翰林道:“我与你耍子。”得韵不敢推辞,又不敢应承,又不敢作声,喘吁吁的只是颤。翰林道:“不妨,我抬举你。”得韵只不应声。

    翰林把他横推倒在床上,替他脱去裤子,摸其龙阳处,其热如火,娇嫩肥白,又进得芳一筹。以他两脚架臂膊上,揩些唾沫,一**直入到根。其内暖润滑腻,不可明状。得韵未经大敌,实是难当,只是家主公抬举,怎敢装腔,咬着牙根,任他横冲直撞。灯影之下,进进出出,兴欲不浅。翰林见其情动,复转其身,自已上了床,将他两脚扛在肩上,如**女人一样,把枕头替他垫了臀,大抽大弄,间不容缝。又抱着与他亲嘴呷舌,又叫他把双脚环在背上,两手狠狠抱紧。翰林累得一身汗,而阳精亦随出焉。得韵喘气不止,竟其事无一语。是夜,翰林竟抱得韵而寝。

    次日,翰林设酌请赵生,赵生亦欣然而至。翰林恐防接来吓怕了他,下次不肯来了,且又未必就得到手,拿定主意,绝不谈及邪事,相对甚欢。只落得个饱看。自此后,日加亲密,吟风弄月、联诗赓赋,无所不至,但一谈及邪事上,赵生就变了脸,翰林计穷力竭,无法可施,弄得火发,只好拿得芳、得韵出火解急。撞巧与小燕弄手儿,如此一年多,无下手处。

    一日中秋,赵生请翰林饮酒,酒间少涉情事,赵生便起身而去,翰林怅然回园,叹道:“大丈夫死则死耳,奈何到小儿手中讨气也,丢开去罢。”又忖思道:“如此软玉温香,怎生舍得?还要耐着心守他,哎,身为翰林,而不能谋一男子,只正是匹夫不可夺志。”辗转无聊,竟夜不寐,思劳过度,又为寒气所侵,寒热交作,次日遂不能起床,饮食俱不能进。得芳、得韵慌得手足无措,前来禀翰林道:“相公病势来得甚凶,莫若回寓,好接医人调理,此处却是不便,况赵相公固执不通,相公痴心,何益于事,不若露以本色,回去养好了病,以势利邀之,倒是易得。”翰林道:“莫胡说,我要睡。”便昏昏睡去了。

    得芳对得韵道:“这病都是赵相公身上来的,如今还叫他来医。”得韵道:“正是,也该替他说一声,就是秦相公也该通知方好。”得芳道:“你留着在此看着相公,我去对他们说。”此日正是会讲日,他走入讲堂,把翰林卧病不能起床的事一一说知。秦先生大惊道:“客边染恙,少人调理,怎生是好?”散了讲,自来看。见翰林,以手抚其颜,热如火炭。秦先生呼道:“遇之,我来看你。”翰林惊醒,见是先生,勉强开言道:“摄身不谨,至沾寒疾,以让先生忧虑,甚是得罪。”讲得几句,便觉气怯。秦先生道:“少说话,不要费了力。”翰林又昏睡去了。先生见他如此沉重,心下着忙,吩咐:“好生服侍,我去接医人来。”秦先生去了。

    须臾,医者至,看了脉,撮了药,道:“是七情所伤,若得如意,病便易好,寒感甚深,先当发散。”言罢而去。诸同窗两两三三,都来看望。只有赵生绝早回家探亲未来。忽小燕至,得芳、得韵合口同声道:“你相公害杀人也,又要相处朋友,又要做清白人,弄得我相公慾火煎熬,寒热交作,饮食俱废,如今半生不死,睡在床上,怎么好?”小燕忙进卧房,到床边,叫声:“涂相公,病势如何?”翰林强睁开眼,见是小燕,长吁道:“我命送你相公身上了。”言罢,泪如雨下。小燕拿汗巾替他拭了眼泪,道:“事宽则圆,相公且自保重。”翰林道:“咳,他不答救我,此病莫想好了。”又昏沉睡去。

    小燕对得芳、得韵道:“你们在此煎药伏侍,我去报与相公得知。”飞奔到家,赵生正与其父坐在那里说话,见小燕来得急蘧qv,便推小解起身迎问道:“馆中有什事?”小燕道:“快回馆,涂相公要死哩!”赵生大惊,不及细问,便对父道:“先生等我讲书,儿要回馆。”其父喜诺。赵生别父出门,恨不得身生双翼而飞。小燕路上把翰林的说话直言拜上,赵生脸上红了白,白了又红,道:“他自妄想,与我何干?”说便这样说,脚下却步紧一步。来到馆中,不及见先生,竟到东园,见了得韵,便问道:“相公好些么?”得韵道:“相公昏迷不醒,十分沉重。”他忙进卧房,坐床边上,抚翰林头道:“赵王孙在此。”翰林惊醒,叹道:“赵兄……”便呜咽不能语,泪流满面。

    赵生亦堕泪,以袖拭其面,面冷如冰,道:“病中切忌悲哀,望兄保重,吉人天相,自当愈也。”又问:“可曾服药么?”翰林道:“我病非你不能医,药虽灵,能散相思乎?本不该唐突,但我命在垂危,实因兄情牵意绊所至,把心事剖露一番,令兄知我致死根由,我就死也得瞑目。”言罢唏嘘,不能复语。

    赵生凄然,伏耳低言道:“弟男子也,何害兄情痴至此。弟闻之又惶恶又心痛矣。愿兄善保贵体无以闲事烦心,青山不老,弟所愿也。设而兄有不虞yu,弟断不敢独生,请多珍重。”赵生此时见翰林十分沉重,心想道:“他实念我,且他病入膏肓,未知起否,我且耐心好言宽他念头。”道:“兄且宽心,弟当伴你,一切事情待兄愈后再商。”此话原是无奈,岂料翰林是惯家,听到此话,急言道:“承兄金诺,弟虽死亦无恨矣。然弟病入膏肓,兄如念弟,今晚当过此相伴,免我病深,方见兄美情。”赵生道:“兄病中,那事却行不得的。”翰林道:“我口也懒开,怎能行得情事?但得兄相伴,解我愁烦,或因此得痊,又受兄再造之恩矣。”

    赵生无法推拒,只得回道:“业已许身兄台,自当侍汤药,暂别就来。”翰林听他要去,便含泪道:“我病多应不起,兄肯念弟因情捐生,万勿爽约,如期不至,将索弟于枯鱼之肆矣。”赵生道:“兄情何重,弟去见过先生就来,断不失约。”赵生见了先生,回到自已房中,叹道:“这是哪里来的冤孽!若是不去,此人必至伤身;若是去实难保得完壁。”转思道:“他是病中,断不及邪事,好朋友也该相伴他的。等他好了,再拒之未迟。”几番要不去,看病势凶狠,放心不下,只得吩咐小燕看门,到东园而来。

    却说翰林病原是感寒,服药发散,便已爽然。又得赵生温存一番,其病已去之八、九,只是要赚赵生来,故而装作沉重模样。至晚,赵生至,道:“小弟特来伏侍,兄病可少愈么?”翰林道:“渐觉昏沉,安望愈耶。”赵生坐床边,约有更次,翰林闭了眼,沉沉而睡。忽作惊醒,道:“赵兄,我寒得紧,劳你上来暖我一暖。”言罢,口中不住叫寒。赵生看他如此光景,没奈何,脱衣上床,只穿着小衣,在脚后捧足而睡。翰林道:“我穿着衣服,再睡不着,兄既以身许我,何惜一脱衣,可见是哄我的。”赵生道:“恐冰了兄,故不敢脱。”翰林道:“脱去好睡些。”赵生只得脱去了。翰林并不沾身摸摄,赵生实认他病,坦然不疑。

    又是一个时辰,忽翰林道:“胀死我也,胀死我也!”赵生忙问:“何事?”翰林道:“胸前作胀,闷寒欲死,怎么叫小的们摩一摩便好。”赵生信以为然,道:“夜深,他们睡熟了,让我来替你摩摩吧。”遂并移到床头,披衣坐侧,替他摩腹。翰林道:“爽利,爽利,只是你坐我侧,甚是不安,入被来睡着,替我一摩,庶安我心。”口中说,手便揭开着被。赵生恐冻坏了翰林病躯,只得入被同睡,替他摩腹。

    翰林思忖道:“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道:“赵兄住了手,我已不闷胀矣。”赵生住手。翰林便把手去摸赵生,肤如凝脂,光润异常。赵生慌了,道:“我极怕痒,不要这等。”翰林道:“兄既以身许我,岂惜此一摸。”赵生只得听他摸。摸得极乐处,赵生把手便推,翰林趁势将手插入赵生颈,抱定亲嘴。赵生掉脸向里,恰好屁股朝着翰林。翰林以右脚插入赵生右脚底下,略屈些。以左脚踏作赵生右脚胫上,以右手抱定头颈,抽其左手,以左手润唾沫于屁眼,即将左手推其屁股骨,侧身而进。赵生到此地位,推脱不得,无可奈何,道:“业已许兄,何不能少迟,大病中作此事,不惟非所以待弟兄,亦非所以自恃也。”翰林道:“情急矣,虽死无悔。”赵生听他说了尽头话,长叹一声,听他戏弄。

    翰林不敢造次,款款而动,温存着意,彼怜此病,含羞随随舒玉股;此爱彼娇,举身怯怯展腰肢。情沾肺腑,即欲勉侍而不定;娇啼婉转,却疑流莺而又非。轻轻头化,堪并垂杨摇曳,盈盈露滴,好渗淇竹淋漓。嘴含珠,半吞半吐而不舍,急三枪,或进或退而不停。既而雨润菩提,花飞法界,而赵生十五年之身,一朝失矣。

    翰林道:“得罪了。”赵生道:“感兄情痴,至弟**,虽决江河,莫可冼濯。弟丈夫也,读书知礼,方将建功于世,而甘为妇人女子之事,耻孰甚焉。惟兄怜而秘之。”翰林道:“中心藏之,生生世世无敢忘也,又何敢泄,且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今日之事,论理自是不该;论情则男可女,女亦可男,可以由生而之死,亦可以自死而之生,局于女男生死之说者,皆非情之至也。我常道:海可枯,石可烂,惟情不可埋灭。”赵生道:“由此言之,兄真情种也。”

    翰林因诵《诉衷情》,《如梦令》二词,以表思慕之深。赵生道:“今日之事,真是孽缘,那日方见兄,便恋恋不舍,求其故而不可得,因题《忆王孙》以自解,末句有:‘只牵情,三生石上旧精魂’之句今日看来,那词是谶语了。”翰林道:“事非偶然,信有天定。”赵生问:“尊体如何?”翰林道:“我已无病矣。”

    正是:

    慢将心病逢医说,心病还须心上人。

    (评)烈女怕闲汉,赵生男子亦然,而况于女子乎。偃张申娇,无怪乎在。在皆然也。

猜你喜欢
  第十四回 谭楚玉斩寇立功 莫渔翁山村获罪·
  第六回 黄阿妈规劝靓爱侄·苏庵主人
  第二十二回 赏三军元帅辞封爵 归花园春娘传假音·金万重
  第十一回 论婚姻畅说自由 谈教育拟行强迫·
  第二十四回 府官亲审双命奇案·江左淮庵
  第六十三回 奉亲舍手规梦蝶庄 题真境敕赐蟠龙榜·
  第18回 亲勘灾荒扫除积弊 略施小技惊走群雄·
  第二十回 暗夜奸夫床底藏·风月轩入玄子
  第一回 普净师超劫度冤魂 众孽鬼投胎还宿债·丁耀亢
  第八回他那边双锦传情俺这里连营独战·风月轩入玄子
  第三十九回 保奏招安吹台山 降诏勇达为前部·
  第四回 才郎误入迷魂阵·
  第四十一回 焦桐室枯吟萦别恨 正定府沥血远贻书·魏秀仁
  第十八 囫囵太极·邺华生
  第四十五回芳心可可疑幻疑真慧舌滔滔不挠不屈·平襟亚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龙阳逸史》全书由二十个短篇故事所组成。书中所称「小官」,即江南地区对卖淫少年之惯称。《龙阳逸史》里的小官,形象丰富多元,有用尽心机攀龙附凤、有巧施诡计勾引「买主」、更有与兄弟、姊妹争风吃醋,力抢一夫者。围绕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国色天香·吴敬所

    《国色天香》以"乌将军"、"毛洞主"等最具勾构瓦肆特色的语言,专写市俗男女之事,是一部宣泄性、娱乐性很强的艳情小说。女主角或为思春少妇,待字闺秀,或为大家之婢,皆风情万种,可欲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巫梦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十二卷。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日本佐伯文库、中尾松泉堂藏有啸花轩藏板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啸花轩为清康熙间书坊,可知为清初的作品。此书在清代一再被禁毁,国内未见

  • 隔帘花影·丁耀亢

    《金瓶梅》续书的一种,它是丁耀亢《续金瓶梅》因时忌和诲淫遭禁毁后的另一种续书,约刊行于清康熙年间。小说为避免丁氏《续金瓶梅》的命运,对原书人物及情节,尤其是《续金瓶梅》中的大量有关时政的事迹作了改动,以因果轮回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寐春卷·竹宅山人

    《寐春卷》,明清艳情小说,共十五回,竹宅山人撰。话说北宋末年江南水乡镇江城之一段风月趣事。时值北蛮强悍,时局动荡难安,那镇江城却仍是繁华一片,皆因南北远隔,蛮夷骚扰不及,故而不

  • 双合欢·青心才人

    《双合欢》清朝章回小说,又名《金云翘传》、《双奇梦》。全书4卷20回,署名青心才人编次,成书于顺治、康熙年间。传本在中国近年才发现。国外日本有内閤文库藏本。作品主人公王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