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章 诗媒

作者: 徐枕亚

    玉梨魂——

    第四章诗媒

    古人云:“得一知己,可以无恨。”斯言盖深慨夫知己之难得也。所谓知己者,心与心相知,我以彼为知己,彼亦以我为知己。两相知,故两相感,既两相感矣,则穷达不变其志,生死不易其心。一语相要,终身不改,此知己之所以得之难。而当风尘失意,穷途结舌之时,欲求一知己,尤难之又难也。词人负肮脏不平之气,怀才不遇,飘荡频年,境遇坎轲,情怀抑郁,好头颅自怜妩媚,满肚皮都是牢蚤。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流俗无知,遭逢不偶,几于无眼不白,有口皆黄。茫茫人海,知我其谁!不得已而求之于粉黛中。则有痴心女子,慧眼佳人,红粉怜才,青娥解意。一夕话飘零之恨,泪满青衫;三生留断碎之缘,魂招碧血。国士无双,向茜裙而低首;容华绝代,掩菱镜以伤神。名士沉沦,美人坠落,怜卿怜我,同命同心,此侯朝宗所以钟情于李香君,韦痴珠所以倾心于刘秋痕也。梦霞之于梨娘亦犹是焉耳。所异者,彼则遨游胜地,此则流落穷乡;彼则曲院娇娃,此则孀闺怨妇。其情、其境,倍觉泥人。一样凄凉,双方怜惜,则梦霞之于梨娘,其钟情、其倾心,较之侯、李、韦、刘,有不更增十倍者哉!

    伤别伤春,我为杜牧;多愁多病,渠是崔娘。梦霞邂逅梨娘于月下,在梦霞虽偷眼私窥,在梨娘固会心不远。梦霞不能忘情于梨娘,梨娘岂遂能忘情于梦霞乎?既不能忘情,则当有以通情。然两人此时虽情芽怒茁,情思勃生,犹有所迟徊顾忌而不能遽发者。梦霞欲通词于梨娘,则恐流水无心,岂容唐突。梨娘欲致意于梦霞,则恐属垣有耳,难释嫌疑。心旆摇摇,一时难系;情丝缕缕,两地相牵。帘中人影,窗内书声,若即若离,殊有咫尺天涯之感。桂府可登,须借吴刚之斧;蓬瀛在望,谁助王勃之帆。如蔗倒餐,佳增岂能遽至;如瓜落蒂,熟期须待自然。则两情之由离而合,由浅而深,渐至如胶如漆,难解难分,尚须大费工夫也。无卖花媪,无昆仑奴,能为两人任作合介绍之责者,舍管城子其谁属欤?

    夕阳惨淡,暮霭苍茫,野风袭裾,杂花自落。看一角春山大好,可惜黄昏。时则有闲云片片,渡涧而归,流水一湾,断桥三尺,山影倒俯于波中,屈曲流动,演成奇景。炊烟几缕,出自茅舍,盘旋缭绕于长空,作种种回环交互纹。山之麓,水之滨,牧童樵叟,行歌互答,往来点缀于其间。桥边老树数株,杈桠入画,归鸦点点,零乱纵横,哑哑之声,不绝于耳,似告人以天寒日暮,归欤、归欤。行客闻之,每为心动。此绝妙乡村晚景图也。过桥而西,槿篱之间,忽露墙角,数椽小筑,一曲幽栖,颇得林泉佳趣,此崔氏之后舍也。白板双扉,镇日虚掩,门以内有小圃春韭半畦,青翠可爱。过此有精舍一,即梦霞寄居之所也。于斯时也,桥下有一人独行踽踽,因举步过急,风枝时触其帽檐,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伊何人?伊何人?非梦霞耶?梦霞何来?盖自校中归也。步履何匆遽耶?神情何惶急耶?乱烟啼鸟,暮色绝佳,梦霞竟不暇独立斜阳,领略此一霎可怜之景。盖彼终日为校务劳神,亟待休息。加以心事悠悠,情思叠叠,伊人不见,延伫徒劳,反不若斗室流连,左图右史,得藉以排遣闲愁。彼道旁之闲花野草,曾何足以动其心而移其情哉!

    推扉而入,阒其无人,连呼馆僮,迄无应者。平日梦霞所居,每出必扃,由馆僮司钥。今日乃双扉洞辟,何哉?逡巡入室,则室中所见,有突触于梦霞之眼。而足令生其惊讶者,盖案上图书已稍稍变易其位置。怪而检点之,则他无所失,惟前所著《石头记影事诗》之稿本,已不翼而飞,遍觅而不可得矣。偶一俯首,拾得茶■一朵,犹有余香。把玩之余,见花蒂已洞一袕,定是簪痕。梦霞乃恍然曰:“入此室者,殆梨娘矣。梨娘解诗,故今日携我诗稿去也。其遗此花也,有意耶抑无意耶?”梦霞此时,一半惊喜,一半猜疑,于是心血生潮,又厚一层情障矣。

    窗衣渐黑,灯豆初红。梦霞方手拈残花,凝神冥想,而馆僮适至。梦霞问之曰:“汝不在此,往何处去耶?舍门未掩,前后无人,设有行窃者来试去箧术,室中物将无一存在矣。且我扃门而出,以钥交汝,谁启此锁者,汝知之乎?”馆僮答曰:“今日午后,主人遣我入城购物,以钥交于秋儿。行时经过此门,铁将军固狰然当关也,后此非我所知矣。”梦霞又问曰:“秋儿何人?”僮曰:“梨夫人之侍儿也。”梦霞不语,挥僮使去,旋又呼之使返,嘱之曰:“去便去,勿向秋儿饶舌。”僮佯诺之,既出,于廊下遇秋儿,即诘以钥所在,启锁者何人。秋儿曰:“钥为夫人取去,谁入此室,我亦不知,或即夫人乎?”僮乃以梦霞嘱语告秋儿,并嘱其勿语夫人。秋儿颇慧黠,闻僮言亦佯诺之,旋即尽诉之于梨娘。

    时梨娘方独坐纱窗灯下,出梦霞诗稿曼声娇哦,骤聆此语,不觉失惊。盖梨娘知梦霞失稿,必将穷诘馆僮,故遗花于地,俾知取者为我,必默而息矣。初不料其仍与僮哓哓也,但未知其曾以失稿事语之否,若僮知此事,以告秋儿,尚无妨也,脱泄之于阿翁者,将奈之何?我误矣,我误矣!我固以彼为解人也,今若此!梨娘因爱生恼,因恼生悔,因悔生惧,一刹那间,脑海思潮,起落不定,寸肠辗转,如悬线然。掩卷沉吟,背檠暗忖。良久,忽转一念曰:“此我之过虑也,梦霞而果多情者,则必拾花而会意,决不与僮多言也。”乃徐问秋儿曰:“僮尚有他语否?”曰:“无。”梨娘惊魂乍定,恼意全消,亦如梦霞之嘱僮者嘱秋儿曰:“汝此后勿再与僮喋喋,如违吾言,将重责汝,不汝宥也。”秋儿唯唯。

    苦茗一瓯,残香半炉,夜馆生涯,如此而已。时则新月上窗,微风拂户,梦霞挑灯以待鹏郎捧书而来。课毕后,梦霞出一函授鹏郎,谓之曰:“持此付若母,更寄语若母,石头遗恨,须要偿也。”鹏郎不知其意,谨记先生语,持函往告诸梨娘。梨娘手接一封书,欢生意外,耳听两面语,神会个中。于是拔簪启缄,移檠展幅,诵其书曰:

    梦霞不幸,十年蹇命,三月离家。晓风残月,遽停茂苑之樽;春水绿波,独泛蓉湖之棹。乃荷长者垂怜,不以庸材见弃。石麟有种,托以六尺之孤;幕燕无依,得此一枝之借。主宾酬酢,已越两旬;夙夜图维,未得一报。而连日待客之诚,有加无已,遂令我穷途之感,到死难忘。继闻侍婢传言,殊佩夫人贤德。风吹柳絮,已知道韫才高;雨溅梨花,更惜文君命薄。只缘爱子情深,殷殷致意;为念羁人状苦,处处关心。白屋多才,偏容下士;青衫有泪,又湿今宵。凄凉闺里月,早占破镜之凶;惆怅镜中人,空作赠珠之想。蓬窗吊影,同深寥落之悲;沧海扬尘,不了飘零之债。明月有心,照来清梦;落花无语,扪遍空枝。蓬山咫尺,尚悭一面之缘;魔劫千讵,重觅三生之果。嗟嗟!哭花心事,两人一样痴情;恨石因缘,再世重圆好梦。仆本恨人,又逢恨事;卿真怨女,应动怨思。前宵寂寞空庭,曾见梨容带泪;今日凄凉孤馆,何来莲步生春。卷中残梦留痕,卿竟抟愁而去;地上遗花剩馥,我真睹物相思。个中消息,一线牵连;就里机关,十分参透。此后临风雪涕,闲愁同戴一天;当前对月怀人,照恨不分两地。心香一寸,甘心低拜婵娟;墨泪三升,还泪好偿冤孽。莫道老妪聪明,解人易索;须念美人迟暮,知己难逢。仆也不才,窃动怜才之念;卿乎无命,定多悲命之诗。流水荡荡,淘不尽词人旧恨;彩云朵朵,愿常颁幼妇新辞。倘荷泥封有信,传来玉女之言;谨当什袭而藏,缄住金人之口。自愧文成马上,固难方李白之万言;若教酒到愁边,尚足应丁娘之十索。此日先传心事,桃笺飞上妆台;他时或许面谈,絮语撰开绣阁。

    梨娘读毕,且惊且喜,情语融心,略含微恼,红潮晕颊,半带娇羞。始则执书而痴想,继则掷书而长叹,终则对书而下泪。九转柔肠,四飞热血,心灰寸寸,死尽复燃,情幕重重,揭开旋障。既而重剔兰灯,独开菱镜,对影而泣曰:“镜中人乎?镜中非梨娘之影乎?此中人影怎不双双?既未尝昏黑无光,胡不放团■成彩,而惟剩有一个愁颜,独对于画眉窗下乎!呜呼,梨娘!尔有貌,天不假尔以命;尔有才,天则偿尔以恨。貌丽于花,命轻若絮;才清比水,恨重如山。此后寂寂窗纱,已少展眉之日;悠悠岁月,长为饮泣之年矣。尔自误不足,而欲误人乎?尔自累不足,而欲累人乎?已矣,已矣,尔亦知情丝缕缕,一缚而不可解乎?尔亦知情海茫茫,一沉而不能起乎?弱絮余生,业已堕落,何必再惹游丝,凭藉其力,强起作冲霄之想。不幸罡风势恶,孽雨阵狂,极力掀腾,尽情颠播,恐不及半天,便已不能自主。一阵望空乱■悠悠荡荡,靡所底止。此时飘堕情形,更何堪设想乎?”

    言念及斯,心灰意冷:固不如早息此一星情火,速断此一点情根。力求解脱,劈开愁恨关头;独受凄凉,料理飘零生活。悬崖知勒马,原为绝大聪明;隔水问牵牛,毋乃自寻苦恼。今生休矣,造化小儿,弄人已甚,自弄又奚为哉?岂不知缘愈好而天愈忌,情愈深而劫愈重耶?梨娘辗转思量,芳心撩乱,至此,乃眉黛锁愁,眼波干泪,掩镜而长叹一声,背灯而低头半晌。心如止水,风静浪平,已无复有“梦霞”二字存于脑之内府。梨娘之心如此,则两人将从此撒手乎?而作此《玉梨魂》者,亦将从此搁笔乎?然而未也,梨娘此时虽万念皆消,一尘不染。未几,而微波倏起于心田,惊浪旋翻于脑海,渐渐掀腾颠播,不能自持,恼乱情怀,有更甚于初得书时者。是何也?此心不堕沉迷,万情皆可抛撇,惟此怜才之一念,时时触动于中,终不能销灭净尽也。于是一吟怨句,百年恨事兜心;再展蛮笺,半纸泪痕透背。旋死旋生,忽收忽放,瞬息之间,变幻万千,在梨娘亦不自知也。呜呼,孽矣!

猜你喜欢
  第二十九回 定佳期母子欺闺女 听实话夫妇露真情·
  第十五回 署关差客商受害 谋粮宪漕户遭殃·
  第四十回 惠养民私积外胞兄 滑鱼儿巧言诓亲姊·李海观
  第三回 憨和尚调情甘系颈·
  第二十九回 消寒小集诗和梅花 谐老卜居国游柳巷·魏秀仁
  第六十一回 拥絮听娇音惺忪温梦 煨炉消永夜婉转谈情·张恨水
  第二十四回 滞魄幽魂现形惊异类 危言竦论改过望同胞·彭养鸥
  卷 四·陶辅
  白老长·
  卷五 滦阳消夏录五·纪昀
  第五十二回 谭绍闻入梦遭严谴 董县主受贿徇私情·李海观
  第三十六回  游龙华蓦地遇同胞  看马戏无心逢篾片·梦花馆主
  第四回 华阴闺女唱和杨柳诗 紫虚真人传授阴符经·金万重
  第十回 贾春云为仙为鬼 锹惊鸿乍阴乍阳·金万重
  第三十一回 众学士争咏合欢词 醋夫人寻闹新姨宅·西泠野樵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品花宝鉴·陈森

    《品花宝鉴》是我国第一部以优怜为主人公来反映梨园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共六十回,产生于清代道光年间。它的作者是江苏常州人陈森。小说以贵公子梅子玉和名伶杜琴言、书生田春航和名伶苏蕙芳同性相恋的故事为中心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绣榻野史·吕天成

    明代白话中篇猥亵小说。四卷,有明万历醉眠阁刊本、种德堂戊申年序刊本。题“卓吾李贽批评,醉眠阁憨憨子校阅”,实为吕天成少年游戏之笔。故事写杨州秀才姚同心,因住东门,便自号东门生。前妻甚丑,恋小秀才赵大里,如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八美图·佚名

    《八美图》全书三十二回,清代刊本,书署“佚名”。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玉楼春桃

  • 寐春卷·竹宅山人

    《寐春卷》,明清艳情小说,共十五回,竹宅山人撰。话说北宋末年江南水乡镇江城之一段风月趣事。时值北蛮强悍,时局动荡难安,那镇江城却仍是繁华一片,皆因南北远隔,蛮夷骚扰不及,故而不

  •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明清通俗白话艳情短篇小说,共十二回,不题撰人,该小说题材与《欢喜冤家》中的第十一回《蔡玉奴避雨撞淫僧》有渊源关系。书叙江南某地寺庙里的几个和尚,六根不净,凡心难泯,或伺机与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