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情中仇
《南齐书·谢朓传》:谢眺,字元晖。南齐明帝建武四年(公元年),他被朝廷任命管理南徐州事务,曾告发王敬则谋反,甚得明帝的嘉奖与赏赐。王敬则的女儿是谢朓的妻子,时常怀揣刀刃,要找谢朓报杀父之仇。谢眺躲着不敢见她。待到谢眺升为吏部郎时,沈昭略对他说:“您的人品与地望,足以担当此职。只是遗憾您现今却遭受寡妻的刑罚。”谢朓被政敌诬告下狱,临刑前叹息说:“我没亲手杀死王敬则公,但王公却是因我而死啊!”
非姻也仇也
《黟县志》:胡春娇是城南胡应迁的女儿,许配给汪家儿子为妻。胡应迁因事被汪家凌辱,以致抱愤而死,于是春娇不肯嫁给汪家。汪家率众前来抢亲,春娇闭门断发,以示决绝之心。汪家上诉官府。春娇当堂诉说:“我与汪家不是姻亲,而是仇人。我誓不事奉仇人。”县令对她的这番言语十分赞赏,顺从了她的志节。从此,春娇自食其力,精心抚养侄儿胡宗淮,终享天年,八十四岁高龄才去世。县令为她旌表门庭。
推妇堕井
《云南通志》:永昌施甸长官司,是旧广彝州,其地名为铁毛嘴,有口枯井,深不可测。明代弘治戊午(公元年)冬天,有位姓庄的指挥官出外打猎,放鹰隼去追捕野鸡,结果鹰隼与野鸡都掉进了枯井中。庄指挥率众赶到井边,鹰隼与野鸡一下从井内飞了出来;但忽然听到井中传出呜呜的声音。仔细察听,原来是人的声音。庄指挥命手下人放下绳索,将井内人拉出;一看,是位妇人。只见她所穿衣服遇风便破碎,已经气息奄奄了。给她喂粥,一个多月后,她才说她是大理人杨拱的妻子张氏,跟从丈夫到施甸经商。丈夫素来厌恶她,于是骗说送她回娘家省亲;行至这口枯井边,突然将她手脚捆绑起来,推人井内,又扔下大石块,幸亏被井壁突出部分挡住,得以免死。后来她挣断了绳索,捧井底泥水喝,苦熬了四十多天,连头发也快掉光了。庄指挥将此事上诉于直指官。直指抓来杨拱,痛打了一顿,并将张氏送回家。
集将使择
《谈薮》:金兀术见有个部卒的妻子很美,便杀死部卒,霸占了他的妻子,并且对她十分宠爱。金兀术佩有一把极为锋利的匕首,平日睡觉时也枕在头边。有一天,金兀术正安睡时,那位部卒之妻偷取匕首就要行刺。金兀术惊醒后责问,部卒妻坦然回答:“我要杀死你!”金兀术再问:“这是为什么?”
部卒妻慷慨答道:“我丈夫被你杀害,我要为他报仇!”金兀术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我不忍心杀掉你。我为你再找一个丈夫吧!”随即便集合诸将,让部卒妻从中自由选择新丈夫。
部卒妻选中了其中一人,金兀术就将她嫁给了那位将领。
因儿复仇
《齐东野语》:吴愈,字季谦,起初做鄂州邑尉时,常常抓获一些劫盗,进行审讯。说是往年有位某郡副长官,乘船过江时被强盗杀害。强盗见他的妻子有姿色,便胁逼说:“你能顺从我吗?”那位官员妻子回答说:“你能顺从我,我也顺从你。不然就杀死我算了!”强盗问她有何条件,官员妻说:“我跟随丈夫多年,如今到这种地步,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我只有一个儿子,才出生几个月,我想把他飘浮到江中,或许能有好心人,将他救起哺养,但愿能为丈夫留下根苗。你答应我这样做,我跟从你决无反悔”。强盗应允了。于是,官员妻便将儿子装进一个黑漆团盒,塞进衣物,并在儿子身边放置二斤银子,然后推到江水中飘流而去。
十多年过去了。有一大,强盗撑船到了鄂州地面,带家室到某寺庙设供进香。来到一间僧房,官员妻突然看见架子上放着一个黑漆团盒,不禁大惊,差点晕倒。官员妻骗那强盗说:“我的病又发作了,想在这里休息一会儿,不要来打扰我。”
强盗出去了。官员妻乘机秘密地询问僧人从哪里得到这个盒子,僧人说是某年某月某日,在江边拣到此盒,里面装有婴儿,还有银两;于是将婴儿收养抚育,为他四处求乳觅食,而今已经长大了。僧人叫来那个养子,官员妻仔细端详,见他酷似其父,于是便对僧人讲述事情的始末,并且告诉说,只要到官府将此事告发,捕获强盗,就可以立功受赏,这桩冤案也可以昭雪了。僧人前往鄂州邑尉吴愈处告发。吴愈发兵一举捕获了强盗,并取回官员的儿子还给那官员妻。吴愈因此也升了官。
王魁
《摭言》:王魁应举落第,失意而归,前往山东莱州。朋友请他到北市游玩,走进深巷里一小宅,见到一位姓殷的绝色艳妇。那殷氏妇上前给王魁斟酒,说道:“我名叫殷桂英。酒乃是天下之美禄,足下既得我桂英,又饮天禄,这是您明春登第的祥兆啊!”说完,她取下围在脖子上的罗巾,请王魁在上面题诗。王魁挥毫题写道:谢氏筵中闻雅唱,何人戛玉在帘帏。
一声透过秋空碧,几片行人不敢飞。
桂英说:“您只管在此读书学习,四时的生活所需,我来为您操持。”从此,王魁便早上出去,晚上回到这里安身。
过了一年,皇帝下诏招揽贤才。桂英便为王魁操办赴京应召的需用。临行前,他们来到州北的海神庙。王魁对着海神发誓说:“我与桂英,誓不相负;若生离异之心,就让神处死我!”
王魁到达京城,写诗寄给桂英说:
琢月磨云输我辈,都花古柳是男儿。
前春我若功成去,好养鸳鸯作一池。
后来科考发榜,王魁果然考中了第一名。桂英写诗祝贺他说:人来报喜敲门急,贱妾初闻喜可知。
天马果然先骤跃,神龙不肯后蛟螭。
海中空却云鳌窟,月里都无丹桂枝。
汉殿独呈司马赋,晋庭惟许宋君诗。
身登龙首云雷疾,名落人间霹雳驰。
一榜神仙随驭出,九衢卿相尽行迟。
烟霞路稳休回首,舜禹朝清正得时。
夫贵妇荣千古事,与郎才貌各相宜。
接着她又作诗说:
上国笙歌锦绣乡,仙郎得意正疏狂。
谁知憔悴幽闺质,日觉春衣带系长。
还写诗说:
上都梳洗逐时宜,料得良人见即思。
早晚归来幽阁里。须教张敞画新眉。
王魁接到这些诗笺后,心想:我已高中,怎可让一娼妓玷辱我的名声?因而他竟然没给桂英回信。而此时,王魁的父亲已与崔家约定儿女亲事。
待到王魁被授以徐州佥判一职时,桂英欣喜地想:“徐州离这里不远,该回来看我了!”于是,她便再次派仆人带着书信去找王魁。信使到时,王魁正坐在公堂上处理事务,他勃然大怒,把信扔到地上,不接受。桂英得知后,绝望地说:“王魁竟然对我如此负心,那我就用死来回报他吧!”随即挥刀自刎而死。
后来,王魁在南都试院,夜里见有个人从灯烛下走出来,定睛一看,原来是殷桂英。王魁问:“你一直还好吗’桂英说:“是你轻恩薄义,负约渝盟,让我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王魁说:“这都是我的罪过。我为你多给僧人施舍,为你多念佛经,多烧纸钱,你饶我一命,行吗?”桂英坚持说:“我只索要你的性命才算了结,别的我不管!”王魁打算自杀,被母亲撞见。
母亲责问他说:“你怎么这么荒唐啊!”王魁说:“我每天跟冤魂打交道,被逼无奈,只有一死了之”。母亲便召请马守素道士为儿子王魁做道场,超度亡魂。马守素做梦到了官府,见王魁与桂英站在那里,两人的头发系在一起。有人告诫马守素说:“你该明白内情了。不要再为王魁做什么道场了。”几天后,王魁到底还是死了。
刘翠翠
《剪灯新话》:刘翠翠是江苏淮安的一个民家女子。从小聪颖,能通诗书。父母称许她的志向,让她入学读书。同学中有个叫金定的男孩,与翠翠同岁,也很聪明俊雅。同学们开玩笑说:“同岁者当为夫妇。”刘、金二人私下里也以夫妇自许。
金定赠翠翠诗道:
十二阑干七宝台,春风到处艳阳开。
东园桃树西园柳,何不移来一处栽?
翠翠和诗一首道:
平生每恨祝英台,情抱何为不早开?
我愿东君勤用意,早移花树向阳栽。
后来,翠翠年长,不再上学读书。每逢父母为翠翠议亲,翠翠就悲泣不食。父母问女儿实情,翠翠起初不肯说,过了许久才告诉父母说:“西家有个金定,我早已将自己许配给他了。
父母若不相从,我只有一死而已,誓不嫁给别人!”父母不得已,应允了女儿的要求。刘家富而金家贫。翠翠父母有意招赘金定。于是选择吉日结婚。一切花费,包括聘礼都是女家自备,迎女婿进门,刘、金二人相见,欣喜之情难以言喻。新婚之夜,翠翠于枕畔作了一首《临江仙》赠给金定。其词曰:曾向书斋同笔砚,故人今作新人。洞房花烛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麝香尘。
殢雨尤云浑未惯,枕边眉黛羞颦。轻怜痛惜莫嫌频。愿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金定也次韵相和道;
记得书斋同讲习,新人不是他人。扁舟来访武陵春。仙居邻紫府,人世隔红尘。
海誓山盟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向人犹自语频频。意中无别意,亲外有谁亲。
二人相得之乐,虽然是孔雀飞在赤霄,鸳鸯畅游绿水,也不足以充分形容。
未到一年,张士诚兄弟在高邮起兵叛元,攻陷了淮东诸郡。
翠翠被张士诚部将李将军所掳。元顺帝至正末年,张士诚又向元朝纳款称臣,愿奉元朝为正统。道路开始畅通,旅行可以无阻。金定于是辞别金、刘两家父母,出外求访妻子翠翠。一路上草行露宿,行囊空竭,常得向人乞讨,但金定寻妻的决心没有松懈。到达浙江湖州,李将军在此镇守,正当其贵重事,威焰赫赫之时。金定仁立李府门前朝内窥望,很是踌躇,。将进而未能,欲言而不敢。守门的人感到奇怪,便问端的。金定回答;“小生是淮安人。丧乱以来,听说我的妹妹在贵府里,因此不远千里而来,想见妹妹一面,别无他意。”守门人说:“既然如此,那么你姓甚名谁?妹妹的年龄、相貌如何?说给我听听,我好核实。”金定答道:“小生姓刘,名金定。妹名翠翠,识字能文。当时失散时,妹妹刚刚到十七岁,以岁月计之,今年已有二十四岁了!”守门人听完后说:“府中果真有一个刘氏,淮安人,二十多岁,识字,会写诗,性情慧巧。李将军对她最宠爱。你说的不假。我先去里面禀报,你在这里暂等一会。”一会儿,里面传今让金定进府。李将军在厅上坐着,金定跪拜行礼。拜毕,具道事情的缘由。李将军乃一介武夫,信而不疑。即刻命僮仆去告诉翠翠:“你哥哥从乡下来到,可出来见见。”翠翠应命而出,以兄妹之礼在厅前相见。两人竟说不出一句话,只是悲咽而已。李将军对金定道:“你既然远道而来,路途疲倦,暂且在府中休息。我慢慢为你安排一个适当的安身处所。”于是赠给金定一套新衣服,并在门西小书房内设帷帐,铺衾席,让金定住下。第二天,李将军对金定说:“你妹妹既然能识字,你也通书吗?”金定说:“我在乡下,以儒为业。”李将军大喜,委任他做记室(秘书)。金定性情温和,言行谨慎,自我约束,应上接下,关系都很融洽。大家都喜欢他。代替李将军回信,也能曲尽其意。李将军大以为得了一个人才,因而待之甚为厚重。
然而,金定来到李府,本来是为了求访妻子翠翠的。自那日在厅前一见之后,就再也没与翠翠相见了。闺阁深邃,内外防范颇严。想递个消息进去,总也无便可乘。数月间,光阴茬苒。已到九月,西风夕起,白露为霜,天渐寒冷。金定独处空斋,终夜不寐。于是他吟诗一首道:好花移入玉阑干,春色无缘得再看。乐处岂知愁处苦,别时虽易见时难!何年塞上重归马?此夜庭中独舞鸾。雾阁云烟深几许,可怜辜负月团圆。
诗成,书写在纸片上,拆开布衣领口将纸片缝在里面。金定给小奴一百钱,让他把布衣交给妹妹翠翠,说是天气冷了,帮着缝纫一下好御寒。小奴遵嘱照办。翠翠理解了金定话中之意。她拆开衣领见到诗纸,大加伤感,吞声而泣。她也写了一首诗。缝在衣领内,付还给金定。其诗云:一自乡关动战锋,旧愁新恨几重重!肠虽已断情难断,生不相从死亦从。长使德言藏破镜,终教子建赋游龙。绿珠碧玉心中事,今日谁知也到侬!
金定得诗后,知道翠翠以死相许,便不再存团圆之望。但从此更加抑郁,以致感伤成病,卧床不起。翠翠听说后,便请求李将军让她探视哥哥。获准后,翠翠才得以到金定床前问候。
金定此时奄奄一息,翠翠用手臂扶金定坐起。金定慢慢抬头侧视,凝泪满眶,长吁一声,奄然死在翠翠手臂上。李将军也感到哀怜。将金定葬于道场山麓。翠翠送殡而归,当晚即得病,拒绝饮药,辗转衾席,将近一月。有一天,翠翠在病榻上对李将军说:“我弃家相从于你,已有八年了。流离外乡,举目无亲,只有这个哥哥,不幸又一病身亡。我这病必定不得好。我死后,请你把我埋在哥哥墓侧,使我在黄泉之下,有所依托,不至作他乡孤鬼!”说罢便瞑目了。李将军不违翠翠的遗志,把她葬在金定坟墓的左边,宛然像东西两个小山丘。
小溪县令妾
《夷坚志》:蜀地某书生到东边办事,出成都,乘船赶路,停泊在江渎庙。天还没亮,这位书生顺便进庙中拜谒,望见正殿内先到了一位妇人。书生怀疑那妇人是鬼,甚为恐惧。他慢慢镇定下来,靠着窗户朝内窥探,只见那妇人正焚香拜谒神灵,并且一边哭泣一边祷告说:“妾身本来是京师人,早年丧父,随母入川,嫁给成都人某氏为妻,至今已有七年光景,生下一儿一女。丈夫去年前往叙州小溪做县令,没带家眷同行,也没寄来书信。最近,我才听说丈夫已经背负前盟,另娶了一位女子。我穷困孤独,难以存活,四顾茫然,又没有亲戚可以去依靠。我早思晚想,唯有一死可以了结这段孽缘。希望大王洞见此心。”说完,她即用剃刀自刎,顿时倒地身亡。书生见此场景,既惊且怪,又害怕受连累,迅速地跑回船上,急命船家解缆前行。路过小溪县时,县令是书生的同乡,正在江亭中迎候。
闲谈时,那县令提及家事,说是先前买了一位小妾,留居老家中,一直也没空回去迎龋书生简单地描述了一下那小妾的容貌和事迹,县令惊奇地连连称是,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书生便对县令讲述了在庙中的所见所闻。县令听完后似有所见,惊愕万分,低头不语。不一会儿,县令两手颤抖,连杯子也端不祝县令对书生说道:“刚才你的话才说完,那女人就站在你身旁。眼见得我的性命难保了!”说完便登车离去,回到县衙就一命呜呼了。这件事发生在宋孝宗乾道元年(公元年)。
女伶孟思贤
《续补侍儿小名录》:蜀地有名叫孟思贤的女伶,长得巧丽聪慧,是王制侯爷的宠姬。王制有名爱将叫伊宙,在衙门效力。两人常常到思贤住处游玩取乐。伊宙是故仆射伊慎之子,长得风流潇洒,又善饮酒,很得思贤的爱悦,于是两人私通,常常幽会。庭院深深,门障户锁,思贤竟翻墙穿户去与情人相会。王制得知此事后,也无可奈何,便把思贤赶出了侯府。伊宙这才正式收纳了思贤。伊宙曾宠爱过家中一位叫解儿的女奴,思贤对此很是忌妒。有一天,思贤杖打解儿小腿,打得出血现骨。解儿受伤太重而死去。第二年,也就是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年),军中发生变乱,伊宙中箭身死。思贤无依无靠,再度投奔工制。王制心里暗喜,说:“还是要来投靠我吧!”他立即命手下人用小刀猛刺思贤两腿;待思贤痛倒在地后,又猛捶猛打起来。王制一边观看,一边走近前来对思贤吼道:“看你还能翻墙穿户跟伊宙鬼混么?”到晚间,就将思贤关在地下室里。思贤整夜呼喊道:“解儿,解儿,你难道不能让我快点死吗?”思贤忍受不住痛楚,第二天晚间就死了。她和伊宙一同被埋葬在邢州东门外。
王八郎
《夷坚志》:唐州比阳有个富商叫王八郎,他每年都要到江淮一带去做大买卖,迷恋上了一个妓女,因而每次回家都与妻子吵闹,越来越憎恶,并下决心要将妻子赶出家门。王妻是个聪明人。生下四个女儿,已嫁出三个,小女儿才几岁。她揣度不可轻率离开王家,于是装做低三下四的神态对王八郎说:“我与你夫妇二十多年,女儿出嫁,外甥也有了。而今你要赶我走,我到哪里去安身呢?”王八郎又出门去做买卖,将那妓女带回,干脆在附近巷中客馆里租间屋子住下来。王妻在家,逐渐卖掉家中值钱的器物,将钱积攒起来偷偷藏着,弄得豪富的王家一贫如洗,室内空空如也。王八郎回家见此情景,越发大怒道:“我和你再也不能和好了,今天我们就一刀两断!”
王妻这时才振振有词地说:“果然如此!我非去告官不可!”
随即她便揪住丈夫的衣服,拖跑到县衙。县令判决他们离婚,并对半分割家财。王八郎想要小女儿,王妻上诉说:“我丈夫是个无行之人。他抛弃发妻而与娼妓鬼混。小女儿若归他,必定弄得流落他乡的下场!”县令赞许王妻的大义,将王家小女儿判给她。王妻带着小女儿搬到另一村子居住,买些坛坛罐罐陈列在门口,像是在做小买卖而借以糊口似的。有一次,王八郎路经这里,还不忘旧日夫妻恩情,好心地对前妻指点说:“某物可赚大利,何不购来买卖呢?”王妻并不领情,对这位前夫大声喝斥说:“我俩既已决绝,便是形同路人,怎么还跑来干预我的家事呢!”随即绝情地将前夫赶走了。从此,两人便断绝了联系。王家小女长大成人,嫁给方城田氏为妻。王妻的积蓄,这时已经超过十万缗,尽数交与小女儿带到了田家。王八郎一直和那妓女混在一块,不久客死于淮南。几年后,王妻也去世了。葬埋母亲之时,王家小女记念起父亲的尸骨在外未归,便派人到淮南迎取,打算将父母合葬在一起。人们将王氏夫妻二人的尸首洗涤干净,穿上殓衣,并排放置在卧榻上。看守的人稍一懈怠,转眼间两具尸骸的位置变成东西相背了。王家小女得知此事,开始还以为是偶然发生的,边哭边将父母尸骸挪回原来的位置。怎知不一会儿,又恢复了前状。唉!夫妇之情份,死生离合,如此一对怨偶!然而,这二人竟还能同葬一穴,也是难得啊!
解银儿
《扬州画舫录》:某公子,姿容丰美,携带百万家资,出游淮南。他先是到苏州、江宁,继居小秦淮,得以一睹大江南北诸多佳丽的丰采,而那些曲巷深闺中的女子,在他看来,大都是些村妓。如此在外游荡数年,这位公子所带的家财渐渐减少。他的族中长辈有人位居显要,见他在外流荡,败坏族风,便设计将他骗回家乡。从此,他就没有再游江南。但是,他的名声,已在江南诸妓中广为传播,久享盛誉。有个叫方张仙的人,是妓院的教曲师。时值中秋,诸妓拜月取乐,共邀方张仙前来饮酒。方张仙对妓女们说:“我在这里三十年,开始时能够辨认人的声音,而今又能辨认人的身影了。”众妓女请求试验一下。于是,将方张仙关在屋内,让他从窗间辨认在窗外走过的妓女的身影。每当走过一名妓女,方张仙就大声指示说是某人,不曾错认一个;间或有错讹,窗外人否认,他便立刻再指认另一名姓,亦无大错。有一妓女经过时,只见她的身影后跟随着一个男子,长得长颈长腿,辫发垂地;后面还跟着一名一丈多高的人,长得面貌凸凹,赤身光腿,正握拳殴打前面的人。方张仙大为惊恐,翻窗而逃,吓得汗如雨下。当时已过了半夜,院子中没有别的男人。众妓女询问他看到什么没有,他告诉了刚才看到的场面,并追问刚才从窗外走过的是谁?回答说是妓女解银儿。听说此事后,解银儿潸然泪下,说道:“从前,某公子暗地里交给我养母五千金,立下契约,买我做妾。
当时我已有两个月的身孕。正巧那公子的族人叫他回老家。临行前,那公子对我说:‘你等我三年,如果我没来,则听凭你的心愿。只是你千万不可损害腹中的孩子,否则,我宁死变厉鬼,也要来向你索命!’三年期限未到,我就违背了盟约。而今所见身影,必是公子无疑。”众人对解银儿劝慰了一番,各各散归。几十天后,解银儿因吐血而死。
顾五来矣
俞宗骏《艳异新编》:“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这是渔洋山人为《聊斋志异》题写的诗句。鬼这东西,是没有迹象可寻的,然而有时也确凿可据,令人毛骨悚然。请让我讲讲双顺堂巧仙之死的故事。
巧仙,三十一岁,吴地人,早寡,二十岁时流落为妓。时光流逝,人生易老。七年后,巧仙嫁给顾某。股钗分燕,破镜离鸾。三年后,顾某也死了。当时巧仙已三十岁。顾某死于秋八月,巧仙只得独守顾家,自叹难以存身,想重操旧业,琵琶再抱,又感花柳丛乃是恶道,不可再为。另外选择一位新伴侣,这是巧仙刻不忘怀的心事。最终,巧仙还是偷操旧业,与一个瘦腰生相好。瘦腰生年纪小,巧仙比他大十岁。瘦腰生并不富裕。有一天,他在巧仙处突然说起胡话来:“我死还没过周年,妻子就被你霸占了。区区两昼夜的经忏法事,还舍不得给我操办。我与你势不两立!”原来,巧仙打算嫁给瘦腰生,想延请僧人做两天的礼忏,超荐顾某的亡灵,为其求冥福。但瘦腰生却吝惜金钱,不肯操办。因而,如今顾某的魂灵才依托瘦腰生说出这样的话语。自此以后,瘦腰生整天失魂落魄,行动起来与鬼魂为伴。他历述那鬼魂的形貌,同顾某生前一一吻合。如此这样苦熬了三天,瘦腰生忍受不了鬼魂的滋扰,急切地雇条船回家乡,那鬼魂这才离去。后来,顾某的魂灵又附托在巧仙身上,说:“我不幸中途与你分离,人物依然。你不能为我守身也就罢了,曾几何时,你却要做别人的妻子。此念头不生则已,倘若你春风别嫁,我誓将携你同归冥路,决不甘心让我的枕畔人去为他人做妻。”瘦腰生离去以后,巧仙又与赵生相好,委身侍奉,一如对瘦腰生那样。自从,顾某的鬼魂紧紧缠住巧仙不放,坐卧不离其身。巧仙终日口中喃喃胡语,与鬼魂对话,不久,便重病缠身,吃药无效,不到一月竟然死了。巧仙病重时曾喊道:“顾五来了!”顾某排行老五,故有此称。巧仙在一洞天楼房养病,院中人都知道这个故事。
猜你喜欢 第145回 访根由严拿侯恶 放良民参革属员·牛瑞泉 第九回 无情棒妒妇肆凶威 送命绦娇姿瘗荒冢·陈朗 弁语· 第四回 请学师幕友陪宾 试人品心术出对·吴毓恕 第十三回 应伯爵掠卖孝哥 吴月娘穷逢秋菊·梦笔生 第二十六回 报远信巧遇远归人 觅幽栖专拜幽居叟·陈朗 第六十二回 劫妖囚黄石侯中途被弑 阻毒雾伏魔伯...·蔡召华 卷之三 说鬼话计赚生人 显神通智恢旧业·李渔 第十七回 祝融一炬熔尽铜山 飞燕重逢营成金屋·钱锡宝 第十回 中宦容身·长安道人国清 第七回 死者无棺卖身市上· 第一回风流哥巧遇艳香梅·风月轩入玄子 第五十四回 真女儿时时装假·陈端生 第十九回 雪夜吟诗楼台皎洁 春宵开瓮衾枕欢娱·花月痴人 第二十七回 细柳营庆赏团圆·陈端生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