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八回 试巧韵赛咏菊花诗 感寂寞燕哭竹枝头

作者: 尹湛纳希

    话说众人听来了建邑车马,不觉都扫了兴。圣萃芳笑道:“明日的事明日再说,不可错过了今日良辰。”因催促大家,方欲起身去时,上房里的丫头们来了,道:“那府里的宫姑娘和他新嫂子来了。”德清喜道:“正好,我正为没人分写这十个题发愁来着,他们二人来就快够了。”璞玉道:“人手还不够呢,德、圣、琴、炉四位姐姐,还有我、熙清、秀凤和才来的宫姐姐和新嫂子,方九个人,还少一人呢。”炉湘妃笑道:“我听说那可人嫂子不会作诗呢。”琴自歇道:“听他议论茶史那一席话,无书不读,如何不能作诗了?”圣萃芳道:“作诗须别有一种意境,不在读书多少,纵会,因是新人,未必就写,不如另增两个人,将逸安堂的玉姑娘,松月轩的福姑娘二人叫来。”炉湘妃道:“这么着最好,他们两个虽不大熟,我们也好指点。”德清道:“既这么着,你们几位且先请,我往介寿堂邀了宫妹妹、新媳妇,再带福寿、玉清他们来。”众人依言,璞玉当先引路,圣、琴、炉三位姑娘,入会芳园来。

    当时,正值深秋,但见澄空高爽,淡云如縠,枫叶红染,一似春花,稀疏林霞,犹如画图,玉露凝径,金风送凉。景物如此,好不使人伤情。一群人袖拂落叶,裙拽黄草,往来山轩来。

    早有熙清、秀凤二人迎了出来,笑道:“你们倒好,哄我们先来了,如何等了这半日方来?”众人笑着说了接宫喜等之故。走入屋内看时,只见两窗之下,都设了桌椅,上置着笔砚,地下又放一张大桌,上置好几个大砚、笔筒,四壁书画,房中摆设,均极精致。看台阶下,各色菊花盛开,似有乐其得时之态。萃芳遂取张花笺,先写出了十个题目,绾在墙上。璞玉先取笔钩了“怀菊”  一题,下边赘了个“璞”字。湘妃也取笔,钩了“供菊”一题,琴自歇也去占了“菊影”。圣萃芳欲去钩题时,丫头们道:“德姑娘他们来了。”众人看时,真个德清、宫喜等一群人,花枝招展,细柳迎风,慢慢渡桥而来。仆妇丫环们,下了山坡相迎。德清等走上阶来,笑道:“你们不等我们可把好题都占了?”大家笑着与宫喜、可人相见,又见跟来了福寿一个人,玉清未至,湘妃问道:“玉清姑娘如何不来,或者可人嫂子代写?”可人笑道:“我真个不会作诗,方才也回过德姐姐了。”德清道:“新娘子说,真个不会;玉清说,在福晋太太跟前,暂不得闲,少等便来,他也是个不熟的人,给他留个容易题目才是。再说因新娘子不作,便叫他品评大家的诗也罢了。”福寿道:“我也是个不熟的人,也给我留个容易的。”可人抚着福寿肩道:“怎么又说不熟,据我看来,你不但早已熟了,而且竟是老手儿了呢。甭怕难题,诗祖在那里不是?”福寿笑着瞪了可人一眼,璞玉只管笑着向可人摇手,众姑娘们不解其故,也不理论。遂分了题各自思索起来。璞玉真个比谁都先写了出来,见琴自歇在檐下栏杆边桌上坐着,也将写完了,遂往身旁坐了。一时琴自歇写毕,掷了笔向璞玉笑道:“兄弟诗可成了?”璞玉道:“胡乱草就,听姐姐家里来了人,写诗的心绪也没了。”正说着,只见玉清才慌忙来到,琴自歇笑道:“你快进去,给你留着好题呢,可别误了。”玉清笑着进去了。

    瑞虹端着一托盘两杯茶来,灵玉、黛眉两个各接一杯,放在琴自歇、璞玉二人前。琴自歇正不知说甚么,忽见空中一排雁阵斜飞长鸣而过。遂想起了那日的断头话,问璞玉道:“你那日说‘鸿雁来’的故事,没等说完,有了别的缘故耽误了,‘鸿雁来’与‘鸿雁来宾’真个为何写的有这个分别?”璞玉道:“姐姐不问,我倒忘了。司田人说郑康成的《礼记解》上说,三秋‘鸿雁来宾’,宾者客也,客来未归,故称来宾。《淮南子》上云:先来者为主,后来者为宾。然在《吕氏春秋解》上,写成了‘鸿雁来’_一句,却无‘宾’字。总之,仲秋来的是父母,因其幼雏,翅羽软弱,不能飞,所以九月才来。满洲时宪书上,不分仲秋季秋,都写为‘鸿雁来’。据此看来,可知其前月来者为老雁,后月来者为雏雁了。”琴自歇点头称“是”,以手支颊长叹,道:“老雁、新雁都来了,我明儿就回去了。”璞玉不觉伤起心来道:“这又是怎么说起?如何来了一个,又必去一个,令人苦恼。”说着滴下泪来。琴自歇也泪水满目,望着一旁,低语道:“不回去又如何!必使人生‘既生瑜,何生亮’之恨才好?”璞玉腹中虽有千言万语,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又见琴自歇那手腕,其白如玉,又极丰肥,面如满月,光艳照人,心下自忖道:“相传唐宫太真杨玉环丰肥美丽,也不过如此罢了。”正发怔时,圣萃芳笑着,自内叫道:“琴、璞二明公,进来吧,众人都已写完,呈与座师了,有甚么心事,日后再说不好?”二人听了,忙入内交了诗。

    彼时,众人都挪到当中桌子旁边来,等可人月旦。独炉湘妃折下一枝菊花,插在瓶中,放在面前,写“供菊”一题,见了他二人眼睛,看着福寿笑了一笑。只见可人前,摆着红笔朱砚,先看璞玉的诗:  怀菊  润翰公子

    独倚东篱思故友, 哀吟凄凉增新愁。

    此心郁郁无人问, 斜生弯枝知也无?

    凉秋已临我何急, 盛时既去汝太羞。

    艳色秀容今何在?曼立香迹犹楚楚。

    可人看罢,笑道:“璞公此诗,可谓怀之入骨髓矣,真古今之绝唱也。”批毕,方看熙清诗:

    访菊  绿窗小友

    或来报我花信息, 疾驾游车驱向西。

    风雨潇潇如催我, 冷露严霜增汝威。

    强渡险坡与峻谷, 方达墙下篱外圃。  几度叩门问家主, 哑然一笑答言无。

    可人蘸笔批道:“初看似已得,末句道出所访结局,词句伶俐,音韵尚和,不辱璞公。”随手拈起玉清诗:  获菊  逸安使者

    识破红尘罢交游, 黄花已落情悠悠。

    凄风冷雨获远信, 来到空山方知秋。

    信步荒道人迹稀, 流水对岸香气馥。

    问讯有缘何得见, 迟来簪发就归途。  可人笑着批了“俊美、恰当”四字。看宫喜写的:  种菊  鹤松雅和

    朝起不怠虑种栽, 夕雨蒙蒙锄土来。

    欲扎远篱相闲地, 早备雅诗待花开。

    娇女虽惰留此意, 愿为赏月饮酒陪。

    蹒跚泥水费尽力, 厌彼浮浪又掩扉。

    可人批了“幽雅”二字。再看圣萃芳的诗:

    赏菊  孟氏萃芳

    阔庭远瞩满地金, 无语细视怡我心。

    良友三径迹犹在, 醇酒一杯是知音。  佳人摇风恒相觑, 高士悲秋且自吟。

    簪发俗态虽凡粗, 对花写意有雅因。

    可人批道:“佳人对高士语意双关,良友一联,可谓得引古人之巧矣。”下看炉湘妃写的:

    供菊  潇湘宜人

    生自有缘秀无双, 擎移来此分外香。  病愈强立孤影瘦, 虑冬心愁一叶霜。  怜色对坐散仙古, 说性吟哦诗意长。

    再拭净几玉瓶洁, 香溢满怀肌增光。

    可人读毕笑道:“湘妃意趣终是与众不同,又悲怆,又清雅。”遂批了那四个字。再看琴自歇的诗:

    菊影  涉水知音

    形目斑斑落几前, 障上叠叠又篱间。

    浑身渺渺秋依稀, 墨色簇簇洒平原。

    新画屋宇神犹实, 何惧冷霜性自幻。

    晚风息烛月落时, 浓露疏花两昏然。

    可人道:“湘妃、自歇二公立意毕竟不同些,一个‘虑冬心愁’,一个却说‘何惧冷霜’;琴公此诗,字字写影,无不备至,只是‘性自’二字,改作‘色亦’二字,则更合乎了。”批了“韵调新鲜”四字。再看福寿的诗:

    簪菊  松月青衣

    清晨东园步自舒, 折来艳花增新修。

    鬓沾时色千般好, 高簪冷香一枝秋。

    借得清秀常自比, 狂徒却笑饰更丑。

    卸墨晚妆忘卸花, 娇香枕边一宿友。  可人将“丑”字改为“美”字,笑道:“自称貌丑,虽是显花之美的意思,人色岂能及花耶?再说‘时色千般好’‘冷香一枝秋’,倒似有湘妃之意,独末两句,本写秋情的,倒显出些春意来了。”说着向福寿微笑,福寿已满面通红。可人遂批了个“奇”字。取德清的诗来看:

    画菊  凭花洞主

    秋凉转寒怜玉香, 俏姿落纸形自映。  墨滃叶影人自瘦, 心灵透竹笔带霜。  素淡能羞三秋月, 清明露惭九月阳。

    秀容由此宿小屋, 罢游尽日默端详。

    可人读一句赞一句,提笔批道:“字字珠玑,句句锦绣,诚可谓画菊之绝唱矣。”湘妃拍着可人肩道:“罢了,你这是看大姑子献殷勤的话罢了。”说的众人齐笑起来。再看秀凤写的诗:

    菊梦  介寿天俦

    吟罢胯卧梦里游, 露洒旧途景自幽。

    春风摇摇形如玉, 秋水盈盈瓶中留。  神魂自随月影去, 怅闻蟋声益增愁。

    复念此兴无人诉, 独倚北山暗颔首。

    可人方提笔欲批,忽然锦屏走来,向琴自歇、玉清二人道:“福晋太太要唤入建邑来的人相见,所以叫琴姑娘来呢。”琴自歇遂唤玉清,向众人道别。德清道:“我们也要散了。”大家一起说说笑笑出会芳园来了。

    且说自金公那边差来接琴默的人,见了贲侯,将书信呈上。贲侯看时,先说接回女儿的事,后说了十月里迎娶德清的事,贲侯便回明了老太太,说定了日子。又因从琴自歇家里,虽有他嬷嬷带了个婆子来接,但这边也商定要遣张妈妈同着一个婆子送去。那日琴自歇打点行装,往姊妹们处辞行,不提。

    且说璞玉,只因琴默要回去,心下十分烦闷。那日午后,往海棠院去了两回,皆因琴自歇不在房,未得见面。方欲往绿竹斋去寻时,老爷唤了去吩咐:“因明日正是曾祖母仙逝之日,早起往惠宁寺上香,不可迟误。”璞玉答应了出来。晚饭后复往海棠院来时,琴自歇虽在屋,因那边来的吴嬷嬷,这边送的张妈妈和圣萃芳、炉湘妃等都在那里,不便说别的话。琴自歇却似没事的人,欢欢喜喜的说笑,只问了一句:“你可曾看过,你生日上我送的那把扇子?”璞玉想是没大要紧的话,遂亦顺口应道:“看过了。”琴自歇微笑点头,也无别话。大家散时,璞玉说了声:“我明儿从庙上赶着回来送姐姐吧。”也就回来了。

    次日早起,催着仆从们往惠宁寺来,不想来早了,庙里僧众尚未开道场,直等到吃早饭时,方开了经。进内焚香拜罢,便欲回来时,庙里的住持僧要留斋饭,死缠住不放。璞玉欲要不依时,跟去的管家们又说:“向来老爷来时,吃了斋饭,等收了经后才回去的,不可改了老规矩。”璞玉无计奈何,只得等着。见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再三叫催促时,却恼了火工喇嘛,抛了勺子,大嚷道:“锅是铁的,饭是煮的,那里有个下了锅便熟的!”

    好不容易等到搬上饭来,主持僧只管摆碗列盘的款待。璞玉那里有心吃他,竟举碗撂箸,便起身出来。仆从们也就各自上马相随。璞玉纵马疾驰,仆从们也慌忙赶上来了。璞玉见马住在前带路,不时的举鞭打他马。

    那庙原是离贲府甚近,往返也不过只有六七里,在路虽然趱行,争奈在庙耽搁多时了,到得家时,日已向午。下马看时,只见大门外,车迹纵横,不觉大惊,问门子老黄道:“可是建昌车马走了么?”老黄道:“走已多时了,大爷去了不多时就走了。”

    璞玉忙问:“此刻约摸走多远了?可赶得上赶不上?”黄明摇头道:“赶不上了,这早晚也走出十几里了。”璞玉听了,恰似急如烈火的心上,倾了半桶冰水,低了头只管怔怔的出神。正是:

    世间何事最为苦,多般死别与生离。

    璞玉大为扫兴,回复了老爷之命,往介寿堂来时,只见老太太为璞玉说亲的事,直到如今还说不准那一个,正和金夫人生着气,遂悄悄回到自己屋里,问福寿道:“琴姐姐回去时说了甚么话了不曾?”福寿笑道:“不知道。”璞玉遂仰身坐在椅子上,思量起两人昨日说的话。忽然想起琴默所问“看过扇子不曾”的话,忙叫福寿道:“将在我生日上众人送的礼物都拿来。”原来璞玉因那日忙,所以众人送的东西全不曾看,一总儿叫收在一个大匣儿内的。如今福寿拿了出来,一样一样的给他看,璞玉单寻那扇把子,拿起一个红纸包的来看时,上书:“愚姊自歇敬贺贤弟璞玉千秋。”璞玉一见那几个字,早己眼泪盈眶。打开一看,原来不是别的扇子,却是琴默上次回去时,璞玉和那玉环同赠的,上面亲手画几杆疏竹,一缕淡霞之外双燕穿飞的那把扇子。璞玉不解其意,心中疑惑,再细看时,一边写着几行蝇头小字,却是一首“七字吟”,写道:

    燕哭竹枝

    竹乎!噫!竹乎!缘分似是命似非。多遭间阻故多误, 相逢岂料两伤悲。  进退恋恋是阿谁?近近遮遮何相违。自不能主我栖止, 攀折佩去汝伤危。

    金风潇潇我归期, 枯叶飘飘汝悲时。无缘相合哭何益, 愿修来岁相逢宜。

    璞玉细看此诗,却是琴默自比哭竹之燕,比璞玉为遮云之竹,越发末尾一联,寓着今生无分,再结来生之缘的意思。忽觉心中一动,如被锋刃,一阵酸痛,泪如雨倾,擦之不迭,斑斑滴湿了扇子。福寿见此光景,因璞玉每逢姐妹们回去,必有此行径,已是惯了的常事,因此也不理论。璞玉自忖:“琴姐姐还了我此扇子见我全不理会,也不知是想甚么了,所以临去时问我‘看过不曾’,我又说‘看过了’,如今说我的心这么热,他那里肯信呢?”越想越着急起来,正自哭个不了时,只见德清、圣萃芳从外边走进来了。璞玉忙擦泪迎着说笑,不提。

    且说,彼时有东北郡贝勒苏安,奉诏入京朝觐,路经此方,贲侯分当迎迓。遂领着璞玉往乌兰营地方迎迓谒见。那苏节度年近七十,虽然位至一郡贝勒之尊,但不脱布衣,素性厌恶奢侈修饰,崇尚朴素,乃是当朝重臣。听得贲侯来见,也不分爵位尊卑,即降阶相迎,携手言笑,入内坐下。相叙当年之事,又说了些目今世俗人情之变迁。见璞玉生得聪明俊秀,心中大悦。遂叫到身边,拉着手问道:“你叫甚么名字?今年几岁了?”璞玉见问,说了年庚。苏节度又问贲侯道:“教你儿子弓马不曾?”贲侯陪笑回道:“如今尚荏弱,还不曾教习。”苏节度问:“看这手指面皮,想是在学里了?”贲侯答道:“也不过混着罢了。”苏节度又问璞玉道:“你可会写得好字?能作诗作文之类不能?”璞玉答道:“字写不好,诗文虽略学过,尚未学到精湛处。”苏节度向贲侯道:“听他所说,想是会的了。”又向璞玉道:“那一边有现成的案椅笔砚,你坐着写一首诗来我看。”璞玉应了个“是”,看贲侯时,贲侯点头,遂跪下告了坐,坐下磨墨濡毫,看着苏节度。

    贲侯问道:“你不写还等甚么?”璞玉道:“请题。”苏节度笑道:“可是呢,作诗须得有题,即以那白云为题罢了。”璞玉遂坐下,展纸写了起来。一则因素习熟技,再则也是因前世缘分,诗意大发,如轻车走坦途,一时写毕,献了上来。  苏节度近侍及书吏们见璞玉年纪又小,伛坐写诗之态,似弱不胜衣,然挥笔不停,又无底稿,竟直写了出来,都赞羡不已。

    贲侯恐璞玉遗笑于人,心如撞鹿,一面与苏节度说着话,一面瞭着他。璞玉也不踌躇,写罢,自己念了一遍,即献于苏节度前。苏节度正与贲侯谈论军国政令大事,说得言语相投,未料璞玉的诗写的如此快,不觉惊异,心中大喜,取过来看。不知出何言语,且看下文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一回 内廷进用·长安道人国清
  僧怀义·
  第七十一回 济宁州财心亲师范 补过处正言训门徒·李海观
  卷四 活全家愿甘降辱 徇大节始显清贞·杜纲
  第三回 寻伴侣巧遇豪商 谈工艺隐联同志·旅生
  第十一回 载瓦弄璋醵金作宴 登楼度沼酌意题联·花月痴人
  第十二回 比翼羡莺俦还珠却惠 舍身探虎穴鸣鼓怀威·张恨水
  第十九回窦夫人新认母子·
  第四十七回 访丽君圣旨颁行·陈端生
  第二回 欺主奴谋劫寡妇财 枉法赃贻累孤儿祸·丁耀亢
  第89回 于大人怜民接状 书房内神鬼泄机·牛瑞泉
  第七回 刻骨镂心无暇鹿鸣先报喜 怜才注意忽闻有女且停骖·
  第七回 扑蝴蝶端阳宴乐  得鹦哥行院吞声·讷音居士
  第97回 恶柳宁着急定计 稳佳人窃盗提亲·牛瑞泉
  第七十四回 放风筝寄怀好友 补修禊启订同心·陈少海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怨春香·

    《怨春香》,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1卷,不题撰人。大宋仁宗皇帝明道元年,在浙江路宁海岸,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发生了一件“一妾破家”的传奇故事。在杭州城众安桥北首观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巫梦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十二卷。不题撰人,作者不详。此书《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未著录,日本佐伯文库、中尾松泉堂藏有啸花轩藏板本,半叶九行,行二十一字,啸花轩为清康熙间书坊,可知为清初的作品。此书在清代一再被禁毁,国内未见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

  • 绣像红灯记·佚名

    有兩部臣宰,头家老爺,家住常州府无錫县南門以里,姓趙名明字是飛熊,官拜戶部尚書。夫人王氏,所生一女,名唤蘭英小姐。這二家老爺,就住在无錫縣东門以外,姓孙名宏,字是广德,官拜兵部侍郎。夫人徐氏,所生二子,長子继成,次子继高。繼成

  • 玉楼春·白云道人

    《玉楼春》清代长篇世情通俗小说,白云道人所作,共二十四回。本书为明清艳情小说《巫山艳史》的翻版,其刊刻书坊啸花轩为康熙年间专刊淫书的书坊。书中主人公皆不务正业,四处拈花

  • 金屋梦·梦笔生

    本书乃《金瓶梅》续书之一,继西门庆家族破败后,金兵南下,世事沧桑,人事巨变,只有人性之恶根不断,人心之贪淫不绝。然善恶总有相报,为恶者必无善终,这便是《金屋梦》之主旨。真可谓写透世态炎凉,尽展人心叵测,于悲观的生存态度中

  • 潮嘉风月记·俞蛟

    《潮嘉风月记》描画青楼众生,但不止于咏叹风情,叹蘼芜之趋败,而以现实主义的精神凭吊古风,箴规写怀,故有别于青楼文学中脂粉酬唱、羁孤相惜之作。在青楼文学雅俗转换过程中,起到了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续金瓶梅·丁耀亢

    《续金瓶梅》全书六十四回,明遗民丁耀亢著。述《金瓶梅》主要人物托生再世、以了前世因果报应故事。全书以《太上感应篇》为说,每回前有引子,叙劝善戒淫说;以宋金征战为历史背景,描摹金人南下、汉人受苦之状颇多,甚为动人;然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