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七回司农举意赠娇娘浪子月下遇莺莺

作者: 风月轩入玄子

    集唐七言律:

    高窗曲栏仙侯府,卷帘罗绮艳仙桃;

    织腰怕未金钟断,鬓发宜春白雪高。

    愁傍翠蛾深八字,笑迥丹脸利双刀;

    无因得荐阳台梦,愿拂馀香到蕴袍。

    话说一日,铁木朵鲁走进房来,对着夫人道:“吾如今百万家赀也都要与梅生,连你也要付与他了。”

    夫人惊道:“这是怎么意思?”

    铁木朵鲁道:“吾欲辟焚入山,以修黄老之术。前日吾辞官谢职,即此意也。”

    夫人道:“小小年纪说甚的话儿,吾只是生死也随着你便了。”

    铁木朵鲁道:“你青春年少莫错过了,吾已看破世情,夫人你比我不同。况我此意己坚,其勿推阻。”

    便叫丫鬟请着梅相公来。

    不一时,梅相公来了。二个坐定,左右献茶毕。

    铁木朵鲁道:“吾弟年少才高,人后必然大贵,可掌我家赀。这个夫人也随着你,不肖愿弃人世,事从赤松子游。你付连贤弟妇请过来一齐交付。”

    浪子惊谢道:“兄长怎的举此念头,更有相付贤嫂之意,这事决不敢奉命。”

    铁木朵鲁道:“贤弟不必违吾此意,吾己决矣。”

    当下推托不过,浪子只得应允。铁木朵鲁即便点下船支,着几个院子侍女跟随浪子回家,接李文妃。当下浪子回到家中,李文妃接着,两个寒温过了,浪子将那铁木朵鲁要把家赀与夫人交付,着几个院子侍女迎接,说了一回。

    文妃笑道:“这事最好,更有这夫人,你也有趣,吾也有伴,岂不美哉。”

    浪子道:“难得!难得!吾只恐你醋酸,倒欢喜真个可敬。”

    文妃道:“妇人作醋是欲独占男子,只恐分却**去耳。”

    又道:“陆珠己死了。”

    浪子打一惊道:“怎的便死了,可惜!可惜!”

    当下便叫随来的院子侍女拜见毕,禀道:“便请相公、娘娘择日发船,恐老爷家里盼望。”

    当下即即收拾行李下船,家中留几个院子管家,吩咐道:“吾不日便回者。”

    即时登舟发行不题。

    一日天色已晚。驻舟泊岸,说这旁岸只有二三十多人家。是日正八月十三,夜也秋月正圆,万籁供寂,浪子对着文妃道:“好个明月,吾到岸上一步便回。”

    语毕随步上岸,兴致遄发,不觉的独自走了里许,却过一大石桥,巍然高耸。

    浪子道:“好大桥!不兔登临玩耍一回,便归舟也。”

    浪子移步上桥,只见对桥有一大树林,稍俱出云霄。树中有一庄门张着一对红灯,浪子道:“这里却有人烟,但不知是甚的人家,好风景也。”

    呵道未罢,只见两个安童走近前来,问道:“来者莫非钱塘梅相公乎?”

    浪子自疑道:“怪哉!怎的认得咱家?”

    便应道:“只俺便是,你是甚人,问我怎的?”

    童子道:“主人翁候之久矣。”

    浪子道:“你主人翁是谁?”

    童子道:“请相公进去便知端的。”

    浪子举步走进庄门,见一妇人与一老者出迎,过了重门至中堂,行礼分宾主而生,茶再献。

    浪子道:“不肖不识尊颜,不知老翁姓氏,有失瞻仰,今蒙呼唤,不知有何台旨?”

    老者道:“某非元人,乃唐时人也,老夫姓郑名恒,字行甫,任职太常寺协律郎。”

    指着妇人道:“此寒荆乃博陵崔氏,即俗所谓莺莺是也。”

    浪子久闻莺莺之名,便举眼偷看。姿容丰美,真是奇艳绝伦,年似二三十多少者,便问:“夫人青春几何,乃尔归仙。”

    夫人道:“氏年七十有六,大中九年正月十七日病终,与行甫合葬魏县。”

    浪子惊讶不已,又思道:“奇哉!怪哉!怎的许多年纪,恰似三十多岁者。吾闻武曌年八十一岁,还似三十多的,大抵尤物相类如此。但今复與鄭桓稱夫妇者,何也?”

    心里惊疑不定。正是:

    可怜维岭登仙子,岂是吹笙醉碧桃

    毕竟这是甚的缘故?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二回 信子平巡抚择婿 定巧计神仙设谋·吴毓恕
  江安县僧·
  第二十九回 坟茔地传讯吴举人·储仁逊
  第四回 触赃官张玉毙命 抗县令百容寄监·
  双冤报·省三子
  第四十回 接紫藤书三庄勇中途逢败将 复黄石地两...·蔡召华
  第十八回 女学士荣归惊叔 新媳妇写书救翁·
  第十三章·苏曼殊
  第七十六回 祝伯青典试赴洪都 江子骞陈情归白下·西泠野樵
  第六十四回 白云僧踏波救难 珍珠女舞剑联欢·陈少海
  第二回 清明节游春遇艳 暖翠楼掷香订期·孔尚任
  第七回 读画轩守候翻子史 玉衡堂膺荐试经书·李海观
  第六十回 三教同归感应天 普世尽成极乐地·梦笔生
  第三十一回 藕断丝连挥金营外室 夜阑人静倚枕泣空房·张恨水
  第八回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天然痴叟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九尾狐·梦花馆主

    本书堪称晚清著名长篇章回小说《九尾龟》的姊妹篇。小说较为真实生动地描写了清末上海滩名妓胡宝玉风流浪荡、卖笑追欢的烟花生涯。她俏丽妩媚,淫荡妖冶,风情万种,又极擅独出心裁,领异标新,不知迷倒了多少达官贵人、骚客豪

  • 欢喜浪史·不题撰人

    《欢喜浪史》,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坊刊本。序与《换夫妻》之序全同。似系抄自该书。次为“新刻欢喜浪史目录”,正文卷端题“新刻欢喜浪史”,半叶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十尾鱼·陆士谔

    清末年间(1877-l944),浙江金华富商费春泉赴上海滩寻艳遭骗,却看透上海滩各种骗术伎俩,私门暗娼,风味情转,而费春泉遂投身其中,用其妻,妹来赚钱,丧尽无良人性,让人熟知十九世纪上海滩的污秽昏暗,是天堂也是地狱。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蜜蜂计·储仁逊

    《蜜蜂计》,清代人情小说,共十回,作者储仁逊。主叙汉代董生才被继母使蜜蜂计陷害及其婚姻故事。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桃花庵·佚名

    又名《卖衣收子》、《齿痕记》、《过街楼》、《站门楼》、《明伦堂》。言苏州双竹巷富家子张才赴虎丘山玩会,遇道姑陈妙善,二人眉目传情。妙善题诗赠扇,张至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后妙善生子,留诗张才遗物衣襟之内,包裹婴

  • 株林野史·痴道人

    清代白话中篇艳情小说,六卷十六回。题“痴道人编辑”,作者姓名、生平不详。此书清嘉庆十五年伯依保奏禁,道光二十四年的《劝毁淫书征信录》及同治七年丁日昌禁书目均著录,推断当著于乾隆年间。今存上海小说社排印本。书叙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

  • 醋葫芦·伏雌教主

    书叙成硅因妻子都氏不育,欲娶妾而受都氏阻挠、惩罚的故事。故事建立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基础上,对女子反对男子多妻制予以讽喻。内容涉及到商人、官场、寺庵、青楼等社会各方面,且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有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