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八回 韦丞相东馆大开筵 盛总兵西厅小比射

作者: 古吴金木散人

  诗:

  世事茫茫难自料,一斟一酌是前缘。

  火睛牛胆非容易,丞相痊安岂偶然。

  东馆开筵因报德,西厅比射不妨贤。

  封书远达开贤路,公道私情得两全。

  这陈亥见娄公子决要他说个明白,方才肯收礼物,只得对他实说道:“娄兄,如今韦丞相染了一身病症在家,遍访宇内名医,并无一效。小弟闻得娄兄家藏有那火睛牛胆,服之能愈百病,因此与韦丞相说了,特送这些礼物来,要借去试一试看。”娄公子道:“陈兄,如此说,教我一发不好收了。况且这火睛牛胆,可以瘳百病,虽有此说,其实未曾试验,倘若不得其效,可不反误了韦太师的一身大事。”陈亥道:“娄兄,若是礼又不收,火睛牛胆又不借去,那韦丞相只道小弟言而无信了,依小弟愚见,还借他一借,包管在我身上送还,一则不拂他积诚恳借的意思,二则又全了小弟的体面。”娄公子道:“兄既如此说,火睛牛胆我就与兄送去,礼物小弟一些也不好收。”陈亥道:“不收礼物,拿了火睛牛胆去,俗语叫做‘无钱课不灵。’就有效也无效了。”娄公子道:“恭敬不如从命,我且权收了再作计处。”遂到书房中取出火睛牛胆,即递与陈亥。陈亥收了,欢欢喜喜连忙送去与韦丞相。

  恰好韦丞相正在那里盼望,听说陈亥来了,便吩咐依旧请进记室中相见。陈亥见了韦丞相,把火睛牛胆双手送上。韦丞相打开包来一看,只闻得异香扑鼻,高声喝采道:“陈先生,果然是件妙品。莫说吃下肚去,就可瘳得病来,若闻了他,这一阵异香钻入七窍里去,身子就轻爽了一大半,还愁甚么病不好哩。”陈亥道:“如今就取些水来,磨了试一试看。”韦丞相道:“陈先生,那娄公子这样的胆儿,不知有多少在家里?若是没有几个,我把这个完完全全的磨动了,可不被他见怪么?”陈亥道:“娄公子既肯相借,就都用了何妨。只是尊恙好了,须别尽一个情就是。”韦丞相点头微笑道:“陈先生,服将下去老夫病体若得全瘳,决当大开东馆,广列绮筵,款娄公子为上宾,以酬恩债。”陈亥回答道:“韦爷,陈亥主荐的,明日只做个陪客吧。”韦丞相呵呵大笑一番。随即吩咐院子,取了半盅清水,把那火睛牛胆略磨少许,服将下去,便倒身睡一会。只听得肚里微微有些声响,韦丞相道:“陈先生,这响声却是甚么缘故?”陈亥道:“有病症的人服了妙药,自然腹中作响。若药力不到,安能如此?”韦丞相道:“作响有何好处?”陈亥道:“药性行到五脏,把久塞滞的肠胃一旦疏通了,故有此响。”韦丞相道:“讲得是,讲得是。霎时间我的胸膈却像有些宽泰了许多。”陈亥道:“娄公子虑不能见效,如今看起来,收功在这胆上了。但娄公子珍藏此胆,非韦爷大福,恐不能得。”韦丞相笑道:“这是陈先生主荐之力。我着人收拾书房起来,就屈留在此陪伴几日,看个好歹去吧。”陈亥道:“这个,陈亥无不从命,只恐厚扰不当。”韦丞相道:“陈先生,我和你原是旧宾主,怎么说出这句话来?”陈亥便不则声,只索在府中权住了四五个日子。

  原来这韦丞相只要病好,竟不管火睛牛胆是一个宝贝,每日取清水磨来,连服三五次,不满数日之间,把这个火睛牛胆磨得一些也不剩,病症也十分痊愈了。韦丞相喜不自胜,声声感激娄公子美意,又亏陈亥主荐之功。诗曰:

  老病恹恹缠此身,延医无药效如神。

  争知一味西牛胆,起死回生台阁人。 即命院子洒扫东馆,大开筵席,遂写了一个翌日请贴,就浼了陈亥,同了院子,竟到娄府中投下帖子。娄公子问陈亥道:“陈兄,前日多蒙韦丞相赐过厚礼,心中尚觉歉然,今日复蒙召饮,怎么是好?”陈亥道:“娄兄,韦丞相此酒,原不为着别的而设,只因前日借了火睛牛胆去,只服得三四次,病症全然好了,所以特设此席,为酬厚情故也。”娄公子道:“小弟意欲回一个辞帖,若是这样说起来,到不好却得丞相美意,必然要去走一遭。”

  次日,韦丞相差人送了速帖,陈亥就同了娄公子到韦府中赴饮。门上人进去通报,那韦丞相与盛总兵同在滴水下迎迓。说这盛总兵名铉,原是武进士出身,因先年西番倡乱,同那曹容参将出征,屡得大功,圣上喜他,遂加升左府都督,仍领总兵事,镇守西番。只有为了年纪,哪里当得边上这些风霜,哪里受得行武中这些苦劳,所以辞官回来,把长子盛坤交代在那里镇守去了。这韦丞相幼时原与他是同窗朋友,肺腑相知,可称莫逆之交。虽然三二十年宦途间隔。况且音问常通,不期一相一将都在林下,亲故不失,不是你来望我,就是我来探你,两下依旧时常往来。这日盛总兵闻得韦丞相病体好了,心中大喜,特来探望。谁知韦府中正在大开东馆,排列绮筵,请那娄公子。韦丞相见他来得凑巧,就将他留住做个陪客。刚在厅上饮得一杯茶罢,忽听报娄公子来,同了韦丞相迎入中堂。行礼已毕,韦丞相又自己过来,向娄公子深深揖谢,兼谢陈亥。四人坐下,先把世情略谈几句,韦丞相道:“久仰贤契洪范,今日始挹清标,正谓无缘,故尔相见之晚。”娄公子打个恭道:“老太师乃天衢贵客,台阁重臣,晚生一介寒儒,垂蒙青眼,实三生有幸。”盛总兵道:“贤契如此妙年,胸中豪气,必奋虹霓。目前坚志者还是习文还是习武?”娄公子欠身道:“晚生从幼习儒,欲得一脉书香,接父祖箕裘。何期学未成而志已隳,愧莫甚也。迩来窗下到习些孙吴兵法,只是未得良师开导,心如茅塞,如瞽目夜行,不知南北东西之方向耳。”盛总兵道:“据贤契此言,决在弃文就武。但当今之世,天下太平,偃武修文,人人读书,以文相向,把武这一途轻如泥土。殊不知武弁中腰金衣紫,就如探囊取物。只是一件,虽然说得容易,那两支箭日常间要操演个精熟,临场之时自然得手应弦矣。娄公子道:“依晚生论来,到是弓矢易习,策论更难。”盛总兵道:“策论乃文人之余事,弓矢略能加意,两件都不打紧。贤契既有此志,我舍下有一所西厅,原是老夫向年创造,教小儿试演弓马的所在。贤契倘不见嫌,明日可到舍下,待老夫奉陪试演何如?”娄公子道:“老先生若肯开导,此是求之不能的。待晚生少刻返舍,整备弓矢,明早就来拜候。”说不了,那院子忙来禀道:“酒席已完备了,请老爷们到东馆去。”一齐就走起身,来到东馆。娄公子四下一看,暗自喝采,果然好个所在。诗曰:

  相府潭潭真富贵,雕墙峻宇太奢华。

  假令后代无贤达,世界何曾属一家。

  韦丞相取过杯箸,先来送盛总兵。盛总兵不肯受道:“今日此酒原为公子而设,老夫无意闯来,得作陪宾足矣,何敢僭坐。”韦丞相便又转送娄公子。娄公子又以年幼推辞。三人谦逊了一会,盛总兵没奈何坐了左席,娄公子坐了右席,韦丞相坐在下面。酒至数巡,盛总兵问道:“闻得老先生贵恙,几欲趋望,又恐有妨起居,以此不敢轻造。今日闻得贵体痊安,不胜欣喜。但不知是甚么医人医好的?”韦丞相道:“老夫性命其实亏了公子。”盛总兵便问道:“老夫到不知道,原来贤契精于医道,却也难得。”韦丞相便把借火睛牛胆的话说了一遍。盛总兵道:“原来火睛牛胆有此大功,不知贤契此胆从何得来?”娄公子遂把昔日同俞公子出猎获来一事备说。盛总兵道:“此牛乃西番所产,我中国缘何得有此种?”娄公子道:“晚生曾闻说,昔日曹参将老先生出征西番,曾带有雌雄两种回来。这还是那时遗下的。”盛总兵道:“原来那火睛牛胆这样值钱的,老夫昔日在西番的时节,要千得万。若晓得他有宝在肚里,当初也带几只回来,卖些银子,比着如今闲空在家,也好做做盘缠。”韦丞相拍手大笑。大家又痛饮。将次酒阑,盛总兵道:“贤契果肯光降,老夫当扫径相迎。”韦丞相道:“老夫明早请了同来就是。”盛总兵道:“恰才贤契讲个俞公子,莫非就是俞参将的令郎么?”娄公子道:“正是。”盛总兵道:“他令郎也是通些武事么?”娄公子道:“若说俞公子才能,比晚生更加十倍。”盛总兵道:“老夫竟不晓得。这正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真可羡也。老夫明早就着人去接他来,同到西厅,与贤契同演一演弓矢如何?”娄公子道:“他原与晚生同业,若得他来,一发有幸了。”韦丞相起身取了巨觥,各人奉几杯。天色将晚,娄公子便要告辞,盛总兵一把扯住道:“今日虽是老太师的酒,请老夫奉陪,况与贤契乍会,适才又讲了许多闲话,不曾奉敬得一杯酒,连个酒量也不曾请教得。若是要回府去,只将这个大觥奉劝十觥。”娄公子见长者赐,不敢辞,连忙恭恭敬敬饮了五六觥。原来娄公子酒量也是不甚好的。这五六觥是推却不得,因此勉强吃强酒。韦丞相见他饮了这许多,只道他酒量是怎么好的,也来敬五觥。娄公子又只得勉强饮了,遂冒着大醉,起身作别回来,盛总兵也随后散了。

  说这盛总兵回家,次早起来,一壁厢着人去接那俞公子,一壁厢着人打扫西厅,先打了步数,竖起一个垛子来,只要等这两家公子一到,就好较射。等到巳牌,俞公子先到,两个就向西厅里坐下,说了一会,直至中饭后,还不见娄公子来。原来那娄公子昨夜因酒至醉,睡到这时才走起身。盛总兵与俞公子正在那里等得不耐烦,忽见门上进来禀道:“娄公子到了。”盛总兵遂同了俞公子,连忙出来迎将进去。三个揖罢,娄公子道:“俞兄几时到此?”俞公子道:“小弟在此等候多时了。请问娄兄何故来迟?”盛总兵道:“贤契敢是夜来中酒么?”娄公子道:“昨晚承蒙老先生与老太师盛情,实是沉醉而归。”说话之间,连换了两杯茶。盛总兵道:“贤契可带得弓矢来么?”娄公子道:“晚生已带在此。”盛部兵道:“二位贤契,请到西厅里去坐。”娄公子俞公子便站起身来,三人同到西厅。娄公子仔细一看,只见四下雕栏曲槛,异卉奇花,果然十分齐整。汴京城中,一个宰相,一个总兵,皆是新发人家,盖造的房子,何等雕巧。娄公子、俞公子住的旧宅,见了宁不骇异。盛总兵只因约了两家公子较射,预先把垛子竖在那里了。娄公子道:“老先生还打多少步数?”盛总兵道:“老夫打的是一百八十步。”俞公子道:“可是太远了些么?”盛总兵道:“正是,贤契讲得有理。今日二位比射,还该打个操数,快着院子把垛子移近了二十步。”娄公子与俞公子各上了扎袖,持弓搭箭,拽个满弦,“扑”的放去,一齐刚刚都射中在垛子中心。盛总兵站在旁边,看了大喜,便高声喝采道:“射得好,射得好!不枉了天生一对。”两个又扯起弓来,连发了九矢,都有七八枝上垛。盛总兵道:“老夫到不晓得,我汴京城中有这两个豪杰,岂不是天生成的。我想大材必有大用,老夫备有小酌,预为二位贤契庆了。”两个即便放下弓矢,除了扎袖,一齐众身道:“多蒙老先生指教,又兼叨扰,何以克当。”盛总兵道:“二位贤契既抱如此才干,当今用武之秋,正大才展布之日,不宜株守穷桑,以至废时失事。”娄公子道:“晚生与俞兄素有此志,一来怠惰偷安,二来未有机会,所以欲速不达。”盛总兵道:“这也不难。二位贤契既有此志,况兼文武全才,自然建功立业。老夫有一敝相知,见任吏部左侍郎,忠心为国,极肯荐贤。待老夫修一封荐书,他那里必然重用。不知二位尊意如何?”娄公子道:“蒙老先生盛情,慨然举荐,即当策马西行,安敢延捱。倘得一官半职,感恩非浅,只虑俞兄未必肯去。”俞公子道:“娄兄,吾辈所学何事,今蒙老先生美情,况有足下同行,固所深愿,并不因循。”娄公子道:“俞兄,难得者时也,易失者机会也。一言已定,明日小弟与仁兄积诚还到老先生处,相求荐书,三五日内收拾行囊,即便起身矣。”

  正说间,门上人报道:“韦丞相爷到了。”盛总兵连忙去换了公服,就同两家公子直到大门,迎接进去。到厅上相见礼毕,韦丞相问道:“可喜二位公子俱到此了。”娄公子道:“晚生们来此已久,专候老先生台驾降临。”韦丞相道:“老夫有一事耽延,然亦不敢爽约,便是晚做晚,决定要来走一遭。”盛总兵道:“太师公若早得一会,可不见一见二位的妙技。”韦丞相道:“看了二位堂堂仪表,凛凛丰姿,自然是个英雄豪杰,何须定要技艺上见价。”娄公子、俞公子道:“晚生们再去取出弓矢来演一回,求老先生指教。”韦丞相笑道:“这到不消得。若是策略,老夫还晓得几篇,那弓矢上的工夫,一些也不谙,到是这等谈一谈好。”盛总兵道:“老夫有一事,正要与太师公商量。他二位有此才技,只少个出身门路,恰好吏部左侍郎常明元与老夫有旧,意欲写一封书,荐他二位到那里去做些事业。太师公,你道可好么?”韦丞相道:“这绝好一个门路,只恐二位不肯就去。若是果然肯去,老夫有一个极相得的同寅,见在吏部右堂,名唤谭瑜,待老夫也写一封书,两边作荐,怕没有个重用。”盛总兵笑道:“妙,妙!既有这样一个凑巧的机会,万分不可错过。老夫与太师公明日就写此书,二位须当决意起身前去。”娄公子、俞公子齐道:“若得二位老先生荐书,自有泰山之托,决不枉奔走一遭。”大家说得高兴,忽见院子向前禀道:“酒肴已摆列在西厅上了。”盛总兵道:“方才只有二位公子,便在西厅。如今太师爷在这里,那西厅上怎么坐得,快去移到大厅上来。”韦丞相道:“总戎公可听我说,我与你从幼通家,益且齿爵相等,若为老夫移席,岂不是忒拘泥了。”盛总兵笑道:“既然太师公吩咐,敢不遵命,就到西厅去吧。”一齐起身同到西厅,果然酒席摆列齐整。诗曰:

  西厅今日绮筵开,将相交相送酒杯。

  且喜荐贤书一纸,却教声价重如雷。

  盛总兵取了杯箸,便送韦丞相的首席,韦丞相推辞道:“今日之设,原是总戎公为款待二位公子的,老夫不过是一个陪客,安敢占坐首席,还该奉让二位公子才是。”娄公子、俞公子道:“这个首席若不是老太师坐,总戎公又是主翁,难道晚生们敢有僭越之理?到不如从直了罢。”韦丞相算来推辞不去,呵呵笑道:“老夫固可作主,亦可作宾。二位贤契既不肯坐,只得斗胆了。”韦丞相入了首席,娄公子、俞公子坐在两旁。盛总兵居了下席。盛总兵道:“二位贤契,请开怀宽饮一杯,老夫这一席酒就作饯行了。”韦丞相道:“二位贤契去得仓促,老夫不及奉饯,如何是好?”两个公子欠身道:“重承老太师错爱,又蒙总戎公美情,晚生们深自抱歉,惭愧万千,安敢再有叨忧。”盛总兵便去取了巨觞,合席送了几巡。慢慢共谈共饮。这回又比昨晚在韦府中更饮得夜深,直至三更才散。

  次日,盛总兵与韦丞相各自写了荐书,差人送到娄府。两家约定了初三日吉时起身,先把行囊打迭停当,娄公子把家中事务尽托付与妻子,遂带了陈亥同行。那林二官人知他们进京消息,一二日前整酒饯行。到了初三日,韦丞相与盛总兵俱来相送出城,各馈赆仪二十两。两家公子不敢推却,只得受了,感谢而去。毕竟不知此去路上有何话说,几时显达回来,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十五回三淫妇三戏花魁哥·风月轩入玄子
  第七十二回 晏除夜画筵开翡翠 消白昼绣被覆鸳鸯·天虚我生
  第七十回 巧华荣移花接木 小书痴入泮采芹·西泠野樵
  邬生·
  巧报应·省三子
  柯寿菊·
  第四十九回十丈软红尘销金有窟漫天飞白雪埋玉无人·平襟亚
  第八回 斗笋便开关寻欢出峡 守株乖待兔失望停云·吴航野客
  第三十六回 唐经略狱中受难 猿大仙相救钦差·
  第十七回 许探花嫌遇嫌表章葬娶 居公子美娶美花烛成亲·天花藏主人
  卷十一 槐西杂志一·纪昀
  第三十九回 世界昏暗夫妇入囹圄 恩义分明母子得佳丽·黄南丁氏
  第一回 灵隐寺禅僧贻宝偈 苎萝山蝴蝶作冰人·南岳道人
  第三十八回 史公馆痴心成好事 山家园雅集庆良辰·韩邦庆
  第二十一种 刻薄穷·石成金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玉娇梨·天花藏主人

    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产生于明末清初。全称《新镌批评绣像玉娇梨小传》,又名《双美奇缘》、《玉娇梨小传》、《玉娇梨三才子小传》、《双美奇缘三才子》。二十回,题&ldq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贪欣误·罗浮散客

    这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1] 相较于“三言”、“二拍”本书的文人化倾向更强。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捣玉台·临川山人

    捣玉台,临川山人著,清代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五回。临川山人,是清初著名的艳情小说家,创作有《捣玉台》和《花荫露》两本小说,人物生平不详。 且说唐朝贞观年间,百废俱兴,政通人

  • 桃花影·烟水散人

    明清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烟水散人撰。书叙明朝成化年间,松江府华亭县有一旧家子弟名魏容,表字玉卿,年方十七,生得面白唇红,神清骨秀,又有满腹文才,然一心娶美女为妻,故未曾婚配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弁而钗·醉西湖心月主人

    小说《弁而钗》西子湖伏雌教主/著, 《弁而钗》四卷二十回,题“醉西湖心月主人著,奈何天呵呵道人评”。作者与评者均不可考。据此书“弁而钗出版说明”,此书全称《笔耕山房弁而钗》,分〈情贞记〉、〈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脂浪斗春》,明清艳情小说,凡七回,不题撰人。叙述大明正德皇帝禀性风骚,赋情潇洒,一日退朝无事,便睡在龙床上,梦与美女相会,便意欲下江南寻美女。游至苏州,先与渔姑、凤姐行鱼水之欢

  • 浪史奇观·风月轩入玄子

    明代长篇色情小说。又名《浪史》、《巧姻缘》、《梅梦缘》,作者署名“风月轩又玄子著”,其姓名不可考。现存有啸风轩本与日本抄本。小说凡40回。可钱塘秀才梅素先的一生风流韵事。

  • 枕上春·不题撰人

    《枕上春》,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嘉靖年间,江南镇府城内,有一富家,专营药材,家业颇丰,此人姓李名寿辰,年已三十五岁,娶妻木氏,业已三岁,生得一子,年方十七岁,名唤李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