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回 因荐举图矫假旨 恶惯盈诛奸重圆

作者: 西泠狂者

    

    窗掩蝉纱怯晚风,碧梧垂路影西东。 
    自怜寒谷无春到,谁信蓝桥有路通。 
    良玉杯擎鹦鹉绿,精金带来荔枝红。 
    鸳鸯帐里空惊起,羞对青铜两鬓蓬。  
 
   
    话说押解家丁回转临安,报知若兰被劫一事。吕监大惊,修下表章,星夜差人,进京启奏。武后接本,愈深忿怒,把吴江县尹削革为民。颁旨各郡,专心细查。获着之日,不分首从,本地方枭斩,传首京师,有功员役,分别其赏。 
    闻人杰将若兰等藏在署中,倏经二载,惟恐踪迹不密。忽闻报到,也升为谏议大夫,各官庆贺。忙冗月余,择吉起程。把若兰等混在家眷里面,抬入舡中。舱门封闭,并无人觉。 
    刚到半途,闻都中有变,狄仁杰等迎入中宗,武后退避,朝中党羽,尽受刑诛。闻人杰住舡不进,再候消耗。将及旬日,中宗发出赦书一道,颁示九州。那赦文上道:朕以渺躬,弗克重寄,旋蒙天谴,朝暮冰爽。借尔众臣,复膺大宝。但念涂炭黎民,沟渠赤子,或冒死而弄兵潢池,或矢忠而絷械桎梧。合行恤典,以答天庥。自本日昧爽以前,毋论十恶大憝轻重等罪,已未发觉结正,概与赦免。敢有讦告,即以其罪罪之。其内外大小官员,或经谪降,悉与起用。各郡内监,尽撤回都。如有延捱,王章具在。赦到之日,佳贤硕士,莫争席于渔樵,贼子乱臣,亦相期于更始。各尽乃心,毋负朕意。 
    闻人杰大喜,拿了赦书,向粲生贺道:“圣上复辟,大赦天下,尊夫人幸得无虞。”粲生道:“皆台赐之恩也,犬马难报万一矣!”若兰闻赦,与粲生商酌,要辞回云间,归宁父母。闻人杰道:“且同至京都,另图归计。”粲生夫妇苦辞,闻人杰不便强留,别雇一舡相送。彼此洒泪而别。粲生夫妇归去不题。 
    再表闻人杰进都,朝君莅任,机务稍暇,写成表章,力荐于粲生才堪大用。那表文道:谏议大臣闻人杰谨奏:为特荐茂才协赞皇图事。窃臣驽骀贱质,滥厕谏垣,深愧依违,旷废职事。兹际圣主中兴,方新作人之典,乾纲丕振,殊深侧席之劳。臣即有知,敢不上举。故秘书少监于南之子名楚者,胸富五车,淹贯百家之学,德夸一世,茹含千古之英。声华可追贾董,事业当迈伊周。伏惟锡以弓旌,须之后效。庶臣无敝贤之愆,朝有得人之庆。宁胜激切,不禁悚惶。 
    中宗览奏,大悦,批道: 
    这奏足徵忠谠,准晋阶一级。毋使魏无知诮卿,明于知人,昧于识主耳。于楚着该府县,即以安车薄轮礼聘来都,朕亲御便殿朝对,即当不次擢用。该部知道。 
    说道于粲生夫妇,别了闻人杰,回到云间。见了父母,若兰拜过舅姑。夫妻二人,调琴弄瑟,甚是和乐。不意松江府别史、华亭县县尹,各奉旨备下礼币,亲到粲生家,徵聘进京。尹若兰力阻丈夫,不要应命。粲生亦性甘泉石,辞而不京,那当府县奉旨催促。于公知中宗复辟,正士登庸,力劝儿子前去,不可株守。粲生无奈,只得拜别父母,携着家小至都,拟作面辞之计。水陆程期,约将二月,始入都门。粲生竟到闻人杰衙中暂住,商量辞官一事。闻人杰那里肯依。粲生私下草了一本,候早朝时分,不令闻人杰知,前往午门,面圣辞官,兼白若兰情节。 
    这日中宗视朝,粲生俯伏金阶,近侍接上奏章,放在御案之上。中宗看道:云间废民于楚谨奏。为罢驽不堪驱策,窃嫔罪重盗环,恳宥无知,与群麋鹿事。盖闻樗栎之材,工师必弃;盗跖之行,三尺难宽。楚本章掖下士,盛世狂愚,缘赋命之衰穷,因而天夺其魄,且用意之过,当不觉日趋于迷。顷以谬举,特锡殊恩。但楚学未足于三冬,罪颇浮于鼎镬。在逃尹监,原系宫妃,楚实窃之而宵奔,妃且安居于辇下。虽慈仁肆赦,犹当御魑魅于三危,岂乱法凶徒,反与佩冠裳于朝列,统祈放逐山林,仍作巢由居。盛世誓必燃藜精进,另图衔结报宠庥。沥血陈情,仰惟圣鉴。临楮惶悚,曷胜战兢。 
    中宗看罢,大称奇异。正举笔将票,忽见武三思执简当胸,启奏道:“圣体初愈,不宜过烦。一应疏表,留俟回宫裁夺未迟。”中宗允奏,即刻退朝。本日奏章类齐缴进。 
    说这武三思,自从武则天篡位以来,多赖韦后在中宗前巧言保护,幸活残生。终是左顾右忌,恐被人弹劾。每遇中宗设朝时刻,探听消息,凡有疏奏,必不令中宗面前。封进宫中,逐一检看,稍有干涉,匿而不进。日夕藏在深宫,与韦后干弄,甚至不分昼夜,只要韦后欢喜,于中宗处赞扬。这中宗也好笑,见韦后亲爱三思,便也非常信任。常见三思与韦后对打双陆,中宗还坐在旁边与韦后点筹,至今以为笑谈。 
    这日三思讨过送进奏章检看,看到于楚这本,鼓掌称奇。忽想起当日则天差出之时,我曾一面,那时还只管是宫监,想他后庭,不料却是女子。真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今须下个死工夫,必要到手。沉吟半晌,道:“有计了。除非如此如此,定然落我圈套,却又泯然无迹。”即提笔批于尾后道:尹进贤之差,逾时已久,忽而宵遁,事出罕闻。弃职忘君,良有罪恶。已经在赦,弗论。据奏,进贤复系宫妃,殊为奇诧,卿能不讳,情实诚朴可嘉。既成婚礼,即赐配合。但事属奇幻,宣尹氏进朝面朕,细剖颠末,以释众疑。于楚即候擢补,不得固辞,反取罪究。该衙门知道。 
    假旨传出,早有人飞报至闻人谏议衙中。若兰闻召,预备朝衣,单候中宗御殿面驾。 
    这日五鼓,梳洗衣冠已毕,于粲生骑着骏马,尹若兰坐着肩舆,前有仆从持灯,后跟女侍护拥,出了谏议衙中,来到天街之上。离午门有一里之遥,只见前面壮士二人,结束雄威,身跨雕鞍,手持黄牌,如飞而来。两下撞着,壮士问道:“来官莫非是内相尹进贤么?”粲生只道又有旨来宣召,急急应道:“已在轿中,正来应召见驾。”那壮士道:“适奉有密旨,该监假女为男,助后氵㸒纵,罪在必诛,特着勇士,密拿至社坛处决。”言罢,把若兰扯下轿来,挟持上马,加上一鞭,如飞去了。 
    粲生惊得面黄骨软,呆坐马上,好似半空落下一声霹雳,不辨南北东西。那时鸾仙也随在途中,对粲生道:“相公,这怎么好?快追去访个消息。”粲生令一二仆人同女侍先回,报闻人谏议知道,自却骑马,带几个从者东寻西赶,全无踪迹。 
    正在难处之际,望见闻人谏议也不带衙役,飞马跑来。问粲生道:“尊夫人有下落么?”粲生痛哭道:“陡遇风波,虽闻那人说奉旨正法,竟不知在何处?怎不令人肠断也。”闻人谏议道:“兄此时痛苦也无益,就令圣上决人,自有常法,再去寻访,定有分晓。”粲生道:“那壮士口中,却像说什么社坛处决四字,因此心惶乱,未曾探得的实。”闻人杰跌足道:“这事真了!社坛原是戮人之所,兄可曾去一看么?”粲生哭得咽哽,不能出声,道:“事若果真,教我于楚那里再寻个才貌双全、如尹若兰姐姐的,娱好百年?”谏议道:“兄可曾去看否?”粲生道:“这却不曾。”闻人谏议道:“且作速去看果否,另作商酌。” 
    两人并辔,急急来到坛中。但见烟雾凄迷,人迹罕有,着人去问居民,回说今早并无一人到此,亦无处决之事。粲生又哭道:“闻已智穷力竭,不知何计可再图一面。早知如此,莫若当生同赴幽冥,也得死生一处。”闻人杰道:“这是弟误兄了。夫妻燕婉,安然深居,被弟饶舌,聘求都下,致受分离之惨,悔之何及!兄且回敝署,待小弟至朝房探个的实。”粲生垂泪道:“全仗恩人玉成,死不忘报。”闻人杰道:“兄莫过伤,凡事自有定数,或者尊夫人吉人天相,尚在无恙,亦未可知。”闻人谏议遂别人粲生进朝。 
    这于粲生一路凄惶回到寓中,拍案捶胸,又哭多时。鸾仙再三劝解,方和衣而睡。未几,又在梦中哭醒,等得闻人谏议回署,忙问实音。谏议道:“我适往朝,凡问刑衙门,并决囚班卒辈,俱委曲细查,并无奉旨斩犯之事。其中谅必有诈。弟已着人四下缉访,若再无音响,奏之朝廷,自见明白。兄且宽心。” 
    及至捱过三两日,绝无访处。闻人谏议果于早朝面奏中宗道:“臣前所荐巨儒于楚,已蒙恩准,徵聘来都。但于楚因亲老家贫,欲归养赡,特具疏辞职。且其妻即前天后所差尹监,立身清洁,不奉乱命,天后将以重法绳之,故弃职潜逃,遂与于楚克谐秦晋。其中情节,原甚奇幻。于楚不敢冒欺上之罪,故详悉奏闻。复荷皇上汪度包涵,俯赐召见尹氏,以白当日受差之故。不意数日前,漏声未绝,尹氏即趋朝待罪,途遇武士二人,口称皇上有旨,拿着尹氏于社坛正罪,旋复不知所往。若果为皇上所差,形踪诡异,似非帝王公天下之道;或系奸人诈伪。帝畿内尚敢肆无忌惮,远地可知!臣故敢冒死上奏。” 
    中宗道:“这又奇了!朕前虽接于生之疏,从未票发,安有招而召见,继而诛斩之事?”即令内监进宫,查于楚前日奏章,逐号点验,单单没有此本,覆了中宗。又着人往礼曹追进本章来看,果有御批,却非中宗手迹,传旨官又误相推诿。中宗大怒,把传旨官削职,立着五城兵马,挨家察访尹氏。如不即行缴旨,明系同谋,一并连坐。 
    闻人谏议朝罢到衙,又细将面奏追查,前属伪旨,今中宗动怒,严敕搜访,备悉对粲生说知。怎奈粲生终朝只是哭泣,茶饭不思,坐安难安。谏议没法,叫夫人秦氏,私对鸾仙说,暗诱粲生,收作媵妾,暂解愁肠。谁料粲生匪石之心,牢不可转,暂且不提。 
    再表若兰那日在途,被武士抢上飞骑,加鞭疾走。约行二三里地,进一宅中,重门深邃,才把若兰轻轻放下。若兰在黑暗中,不辨路道,也不知谁家衙宇,况又惊慌,不能做声。举目一,拿他壮士又不见了。四周站着一班妇女,俱是浓妆,也有互为惊骇的,也有相视而笑的。若兰神定一会,嚷道:“这是什么所在?将我捉来有何事故?我虽女流,非随下贱,尔等莫要哂笑,快说端的。”这些妇女见若兰发话,一齐散去,若兰不知何故。 
    看官,你道谁把若兰拿来,这是那家住宅?却正是武三思所定暗计。他一心要图若兰,假传旨意,宣进朝见,密差武士,迎至半途,诈称有旨擒斩,抢入衙中,欲行奸宿。若兰那里晓得,只一味喊叫,却又无人应。急欲寻路脱逃,虽有两处墙门,俱已紧闭。 
    瞧见侧首一房纱窗朱楹,甚是精美,门却开着。若兰走进去,兰麝飘香,铺设华美,牙床锦被,笙管筝弦,无物不备,仍不见一人。旁边香见上放着湘妃竹金扇数柄,两面都是诗画,偶然拿起一把来看,是来俊臣写的,上填着以大郎帝武老恩台筹。若兰失惊道:“这等看来,此处是武贼署内了。我已堕入术中,于郎谅在不知,两地空悬,难通消息,将欲死休,又放不下于郎。我闻武后还政之日,奸党虽除,武三思独留,此后系他家无疑。但不知骗我来,心怀何意?圣上怎晓有此异变?”又道:“我抗旨不朝,必加之罪了。”又见壁上挂着口宝剑,取上佩在身旁,坐定寻思。 
    忽闻门外有人行,渐至房内。抬头细看,见一男子,头代玄巾,身衣练服,有些面善,仓卒记忆不起。后跟婢女七八人,进来,笑脸可掬,向若兰深深一揖,道:“夫人别来无恙否?”若兰也不回礼,高声道:“圣主中兴,礼明法备,尔为何等人,劫良家女子,作甚勾当?火速送我还寓,万事不论,否则同亡剑下。”言罢,嗖的一声,把宝剑拔在手内。婢女见势头凶恶,跑得不留一个。 
    这男子也急退出房外,远远立着,向若兰道:“学生非别,武三思便是。蒙今上圣后,比家姑则天娘娘,更十分宠幸。满朝畏惧,天子拱手尊崇。只因当日夫人出差,偶识台容,至今爱慕,但无缘得伸款曲。闻夫人已适于姓名楚者。前有本进呈,圣上震怒夫人党恶助氵㸒,着力士押赴云阳处斩。学生不忍沉灭花容,特令人救回,以了未尽之缘,望夫人垂怜。” 
    若兰道:“你原来果是那漏网的武贼,天下人恨不能食妆肉,而寝处妆皮。汝救死不暇,尚敢怙恶不悛,如此狂妄!若我果犯国法,愿服常刑,或朝廷另有宽典。则系士人妻室,岂与尔狗鼠偷片刻之欢,遗臭万年哉!罢罢,我已被你诱入巢穴,谅难脱离,先为国家除了逆贼,待我从容自尽,以全名节!”便手提剑竟奔三思。三思飞走至外厢躲避,仍然将门紧闭。唤姬妾二十名,去劝若兰回心,三思欲为后图。忽韦后又传旨宣三思入宫,三思匆匆上马而去。 
    却说这船姬妾,虽奉三思之命,劝尹氏回心,各人恐分己欢爱,都坐在卧房,不肯出头。内有一姬李氏,系则天时寿州刺史骆仁怒之妻,同在都中,为三思觑见美容,把骆刺史罗织逆党,处以极刑。其妻入宫为奴,投在三思衙内作妾,甚见爱幸。这李氏却常念前夫,虽居乐地,如坐针毡。是日闻三思又抢一个美妇,贞烈不受污辱,着他调停,也便来看虚实。果见书室内,坐着绝色多娇,双蛾咸碎,手握青锋。 
    李氏上前,道了万福。若兰收剑入鞘,回身还礼。李氏道:“请问是那家宅眷?因何受此牢笼?”若兰道:“妹乃士人于粲生之妻,系前朝宫嫔。因闻人谏议荐举到都,随蒙今上召对。来到路途,被武贼用计抢归。不识姐姐,是武贼甚人?若有奇谋,得脱虎穴,愿为结草之报。”李氏觑四下无人,珠泪双垂,樱桃半绽,悄对若兰道:“奴亦自幼于归骆刺史为室,武贼不仁,贪奴艳丽,陷夫死地,强占为姬,欲脱火坑,力不能耳。夫人如有秘计,望乞挈带。”若兰道:“今日之事,止于救免一身,未为奇也。妹有片谋,可歼除此贼,恨无久于斯者,助吾成事。姐姐肯同心,正武贼恶贯满盈之日。但未识姐姐果出真心否?”李氏即对天立誓道:“如有异心,天神诛殛!”若兰道:“当今豪杰,惟狄仆射一人耳。妹作数字致之,自可立脱此难,定见武贼诛夷。但须姐姐觅人持去。”李氏道:“夫人作速修书,奴必不负所托。”若兰寻出文房四宝,写下密书,递与李氏。叮嘱道:“我两个死生全在此举,姐其慎之。” 
    李氏应诺,藏书出外,发与走差隶卒,说:“老爷入朝时,留在府中,叫送与仆射狄老爷亲开。内有机密,须作速往投。”差卒那知真伪,径向狄府投下。时狄公在朝,挂号官上号收好,去卒自回。 
    狄公退朝返署,挂号吏一并缴进本日公文书札。狄公把公文叠在一边,取书札在手。只有若兰这封,问号吏道:“这是谁家拿来的?”号吏跪覆道:“是勋戚武府中来投的。”狄公道:“是武三思了,佞臣所为何事?”叱退号吏,拆开观看,书上写道:盖闻刚直之臣,独立不阿,凡有劈幸,尽力除之,誓不俱生。仆射乃当今之愿望也,即三尺之童,靡不遥想风采。奈之何权奸在侧,置而不问,岂不令志士寒心哉!武三思为故后嫡侄,***宫帏,诛残士类,当日未正典刑,今复任其恣情禁阙,强占闺阃,仆射宁不闻之乎?妾,于楚妻也。因闻人谏议荐聘来京,突遭劫夺,陷入樊笼。情迫于中,冒昧上恳,惟仆射大振法纪,出之水火之中,一为生民造福,一为弱质垂援,端有望于仆射耳!倘恝然弗顾,妾不惜余生,但舍仆射其谁怨哉?亦春秋责备贤者意也。立候佳音,统祈鉴察。 
    狄公看了来书,细思武贼强横不改,安可纵之?再延岁月,皇上已信韦后之言,牢不可拔,未必肯从臣子谏详,立赐抄灭。此贼非储君不能了之,即备马前往东宫。 
    路上忽见一人,亦骑马如飞而至,撞着狄公,略不回避,相对冲来。狄公问左右道:“可认得此人否?”衙役道:、这是武爷亲随。”狄公喝令拿下。衙役赶上,带住马头,那人方滚鞍下马,跪倒路旁。狄公道:“你不过是一豪奴,途遇天子大臣,公然乘骑对过,好生无礼!”武仆道:“因主人有急紧差使,一时走得忙促,收马不迭,求爷爷宽耍”狄公道:“你但与我实讲,差人干甚营生,便不回罪于你。”武仆站起,附狄公耳道:“不瞒老爷说,家爷立等揭被香应用,故飞差小的衙内取去。”狄公道:“这贼合休。”即令衙役,把武仆锁好,带至东宫。 
    适太子正在便殿,与宫监蹴毬。狄公不等宣召,径自闯入,对太子道:“殿下不干正务,却为此无益之戏,恐非高祖、太宗创业之心。唐家社稷,终不保矣!”太子回头,见是狄公,忙撇宫监谢过。 
    狄公屏退各监,对太子道:“奸党武三思,积恶甚多,法应寸磔,前已失刑,今复包藏祸心,移乱禁庭。天子不问,诸臣不言。国事日非,顷又在宫,差人出取氵㸒药,被臣拿住,今特带见殿下。皇上惑于谗言,家国可危。殿下若不力整乾纲,可惜祖宗江山,一朝轻弃,臣保面目见先帝于地下哉!”太子发愤道:、孤家向闻武贼与母后有情,因未经目击,故隐而不发。今仆射之言,料无虚诳,孤即领护卫诸人,往清宫禁之奸。卿速号召禁军,杀入武贼衙署,概行抄没。倘父皇有言,孤家誓不避死。” 
    这太子即传到护卫众军,从后宰门杀进皇宫。凡遇妃监,究问三思所在,回说同娘娘在万花楼上。太子一径杀到楼中。韦后先已知风,避在夹板之内。武三思赤身裸体,措手不及,被太子斫为肉泥。奸贼已死,太子也不究及韦后,仍回东宫,上本待罪。 
    这边狄公统率禁军百名,打入武三思衙内,赃物登记册籍,一应男妇,尽行牢锁,俱解送太子发落。止有尹若兰,狄公着备轿送回。若兰对狄公说明李氏之冤,也行释放宁家。李氏丈夫虽亡,还有至戚在都,作别而去。 
    尹若兰谢了狄公,回到寓所,粲生接着,如同天降,急叩原因。闻人谏议夫妻闻知,忙来候问。若兰把前事备述一遍,合家称庆。 
    次日,两班文武官员,共弹武三思罪状,力保太子。闻人谏议把三思假旨劫夺若兰之事,详悉奏闻。中宗赦了太子无罪,把武三思家口幼妇,发入教坊承应,老者收养济院终身,男子俱流配烟瘴远方。补于楚为弘文馆检讨,限日受职。 
    于楚谢恩之任,同若兰登门拜谢狄公。又将鸾仙送与闻人谏议作妾,酬他苦心。粲生差人到家迎接父母,若兰也着人到楚中搬取寡母来京奉养。粲生奉旨赴任之后,另觅私宅居祝甚蒙中宗优渥,直做到剑南节度使。若兰共生四子,甲第联绵,夫妇享用终身。看官,你道此事奇否? 
    【全书完】 

猜你喜欢
  第十九回 万太尊因公黜职 夏令尹恨子亡身·
  第二十五回 黄安城四路进兵 杨家岗二熊大战·牢骚子
  第七回 朱子壋刘忠得梦 城隆庙张宏杀身·崔象川
  第二回 雏儿未谙云雨事·
  第二回 费家子跳离义学馆 尤老实喜得钱家婿·檀园主人
  第二十六回 对仆人誓志永改过 诱盟友暗计再分肥·李海观
  第二十回 圣恩浩荡薄海同春 帅德汪洋灾黎乐业·兰皋主人
  第十四回 新人儿欢度春宵·风月轩入玄子
  第六回饱斋僧当堂独桌·岐山左臣
  第二十八回梅彦卿开门揖盗陆闰儿暗里偷闲·风月轩入玄子
  第9回 邹其仁苦诉情由 汤守备捉拿群盗·牛瑞泉
  夏夫人·
  第一回 李按察升官当重任 柳中军杀贼显英名·天花才子
  第一回 洗脂粉娇女增娇 弄娉婷丑妻出丑·李渔
  第十八回 王熙凤孽劫归泉 柳湘莲奇功靖寇·花月痴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

    伴花眠,情痴反正道人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三回。且说那大宋徽宗朝年东京金明池边,有座酒楼,唤着春悦楼。这酒楼有个开酒肆的阮大郎。娶妻赵氏,夫妻二人尚未有子,却也和睦相处,朝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痴婆子传·芙蓉主人

    《痴婆子传》是明代芙蓉主人著中篇艳情小说,两卷三十三则,大约创作于明代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以浅近文言之倒叙笔法,述少女上官阿娜情窦初开,少试私情,至出嫁后伤风败俗,乱伦淫荡

  • 两肉缘·不题撰人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四卷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现仅存清写刻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

  • 红楼春梦·佚名

    本书为《红楼梦》诸多续书中格调最为低下的一种。语言淫秽,情节以《红楼梦》中人物为主,但时有色情场面出现,对于少年男女间两性关系,远较《红楼梦》更为直露,一经刊出,不仅立遭禁毁,即连大批推崇《红楼梦》的文人学士,亦同声

  • 巫山艳史·

    清代白话世情小说。 又名《意中情》,四卷十六回。不著撰人。啸花轩刊本无序跋。其它尚有乾嘉间刻本,未见。啸花轩为清初书坊,可知其为清初之作品。顾名思义,小说主要是写男女之间的淫荡行为,类似《桃花影》,是一部淫秽之作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

  • 闹花丛·吴敬所

    《闹花丛》是清姑苏痴情士的小说。叙述了明代弘治年间,南京应天府上元鼎官家子弟庞文英,与五个女子的恋爱婚姻和风流韵事。庞大英才高学富,貌美年少,美女纷至沓来,主动地投怀入抱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浪蝶偷香·风月轩入玄子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四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话说明朝成化年间,金陵和兴县有一富户,姓杨名得根,家有良田百亩,仆婢近十人,家资丰厚,娶妻何氏,乃何子高之女,名春娘,贤淑贞静,书画琴词,官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珍珠舶·烟水散人

    书写男女私情,世风淫乱,禅室藏龙,闺内卧虎,金屋藏娇,叔嫂乱伦。静观奇情艳态,笑看千古风流。全称《新镌绣像珍珠舶》,题“鸳湖烟水散人著”。烟水散人,即徐震,字秋涛,浙江嘉

  • 僧尼孽海·佚名

    明代短篇小说集。作者不详。三十六则。成书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每则演一至五个故事,共五十五个故事,篇幅长短不齐,有文言,亦有白话。内容比较集中,均属描述和尚奸淫民女及尼姑不守佛戒的故事。

  • 春闺秘史·不题撰人

    春闺秘史,清代中篇艳情通俗小说,不题撰人,凡十回。 却说清末民初年间,姑苏城内,出了一位风流才子,这人姓周名碧卿,是个世家子弟、家境也还丰裕,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一手持家,好不一自一

  • 戏蛾记·齐谐山人

    《戏蛾记》,明清艳情小说,凡二回,齐谐山人著。话说北宋徽宗年间,在上杭县内,有一大户人家,姓朱名贵宇,字强民。他靠祖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更有一对千金,名唤云仙,玉仙。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