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 四 回 试良谋两宵逞欲火 设奸计一语漏真情

作者: 周竹安

  第 四 回 试良谋两宵逞欲火 设奸计一语漏真情
  却说玉坛正在氵㸒心荡漾之时,被尤氏押令要做律诗两首方许上床,心中不胜焦急,又不敢违命,只得息心静气,做成了两首才得交卷。
  诗曰:
  自慕丰标已二年,天台路险料无缘。
  那知今日能随愿,得进深闺许并肩。
  赠我香囊珍手泽,贻卿纨扇重情篇。
  愁人忘却籧蒢态,相傍仙姬实赧然。
  果然有志意能成,莫道红墙阻我行。
  已许今宵游楚岫,不虚当日忆秦筝。
  鸳鸯枕上春初暖,龙麝香中人欲醒。
  乍近弥回肠寸寸,低言画鼓已三更。
  尤氏在里房煎茶、脱簪环、净下身毕,唤玉坛进去也洗了手面,带了两盏茶,仍到卧房坐下。尤氏将诗细看,果然新色,满心要赞他几句。暗想道:“前日我赠他的诗也不至于不通,他好看话都不说半句,我倒去赞他么!看了两遍,就搁在一旁,毫无半字说到这诗上去了。玉坛见尤氏一字不题,心中以为尤氏眼界高超,所以看不上眼,就投过一旁了。如今倒得着了一个才女教诲教诲,也是我的运气。便站起身来道:“婶娘我此刻实在心慌意乱,做不出好诗来,到明日另做两首进来求教求教。” 尤氏道:“我那里晓得什么诗?我的诗是人皆看了就要污了眼,人皆谈了就要污了口的。”玉坛道:“婶娘都要替侄儿说客气话么?这是只好说侄儿的诗才配呢。”一面说一面(疑有缺漏)入籍,在此免得家乡一切缠扰,今年正月中寄信回去通知族长,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岂有侄孙来而公堂没有信的道理?种种情节显有捏冒,我倒要出去盘他一盘再作道理。” 玉坛听尤氏说“这进门便说要见叔婆” 的一句恍然大悟,舌头一伸,暗想:天下那有这样精细的人?如今做官的人,做刑名的人,千中也难得一个。若刑名官府个个能如这一位尤氏,天下没有冤狱了。我真个只好向他裙底甘拜下风的了。” 尤氏走到厅后轩,隔着屏门坐下,那人要见。玉坛道:“ 奉主母之命,凡有家乡亲戚,不拘亲疏,如未曾会过面者,总要问明白了才见的。”尤氏诚恐他说话狡赖,要取他的笔据,命玉坛给纸墨笔砚,他录出姓名、住址、现在的来意,从那里起身,经过那里,一一开明。那人便执笔写道:“侄孙姓张,名诳儿,家住山西。现因本乡地震震塌公祠房屋十四间,应捐银三百一十五两三钱二分,族长椿庭打发我来到叔祖家取这银子,因侄孙系属亲人,毋庸另具书信。” 写毕呈与尤氏,尤氏道:“俱系大概之言,外人易于探听之事。再将你的三代及我今春寄知公堂的说话、银子的数目一一写出来。” 那人吓定了汗流脊背,一字写不出来。尤氏道:“岂有自己的三代都不晓得的么?岂有在公堂中办事的人而不晓得我寄公堂中之信的么?”那人故意反转脸来道:“你们恃着自己富贵,便不认识穷居宗族了么?何必要罗罗娑娑拿我当什么人看?待我也不要认得你们。” 立起身来便要 走。尤 氏 喊 住 道:“你来了就不能去了。告诉你说罢,你说不晓得叔祖在安徽,先是谎话。我侄孙诳儿向来晓得的。如果不晓得,你走进门来因何就要见叔婆?何所见得叔祖不在家呢?况你这个字迹并不是向来寄我信的字迹。你快将捏冒的缘由一一说出来,免受解官吃苦。” 那人一字不能对答,心知马脚已露,不能支吾,又不能走脱,便道:“你们也没有失财,只当我没有来就是了。一切不必说起,我是上你们小舅子的当,只求开恩放了我罢。”尤氏听他说上什么小舅子当的,更要追问了。便唤汪珍等将他眼睛用手巾蒙起,吊在梁上。尤氏走出厅来坐下,命赵¥慢慢拷问,那人痛不过,便道:“放了我下来,我说便了。” 尤氏道:“不能!要你细细说明了才放你。”那人道:“我本姓向,名小中,安庆省城人,向在山西人皮货铺里做伙计出身,会说山西的话。因去年六月中替这里张赵奉做了一个买小老婆的媒人,张赵奉许过我二十四两银子中费,到后来赖了我四两,我怨恨在心,时刻想害他。他的小舅子姓施,号猾计。他与我商量教了我到这里来的骗法,得了银子两人对分,所以来的。不意被奶奶察出虚情,求释放我,就沾恩不尽。” 尤氏方知邝史堂已经买了小老婆一年了,天网恢恢,今日因这拐骗的事情倒破了。这一件事情出来了,尤氏心中喜的是不曾上拐子的当,反破了邝史堂在外买妾一件事。恨的是邝史堂瞒着他买妾,既不商量于前,又不通知于后。且小舅私通外人谋害一事,虽然谋害未成,而居心可恶。恨不得将这施猾计及这拐子一顿打死了才爽快。又命汪珍将他结结实实打了二百个藤鞭。天色已晚了,然后放他下来,拖出墙门外去了不题。
  大皆吃了晚饭,干了些正务。玉坛到自已房中用用心心又补做了两首七律诗。
  诗曰:
  含羞含笑卸红妆,宽下弓鞋付我藏。
  翡翠衾中揉乳滑,鸳鸯枕上接唇香。
  灵犀才透娇声作,玉液微流秀色扬。
  死是乡焉吾亦愿,巫峰长梦又何妨。
  吾生久惯见娇娃,惟见卿卿恼乱怀。
  脂粉不施容更冶,鸳鸯未合意先谐。
  残瓜破处瓤犹满,老蔗尝来味转佳。
  何事相逢如此晚,言谈枕上怨时乖。
  玉坛将诗誊正,随手插入袜管中。听谯楼已交二鼓矣,仍照隔晚,从桂花树达到了尤氏房中。尤氏正在里间房中洗浴,回见玉坛走进房来,初见未免有些不好意思,便着洗浴布遮着阴hu,且命玉坛撤去灯火。玉坛笑道:“我两人如今还有什么避嫌的么?”便走近身去道:“ 我来替婶娘擦背。”尤氏道:“我正少一个丫头在这里服侍呢。” 玉坛便卸了衫子,替尤氏擦背抹胸,带着抚弄奶子,便随口占成两首七绝。
  诗曰:
  罗衫卸向玉纹茵,蓦见情魂欲览巾。
  水滑凝脂灯下看,梨花带雨一枝春。
  洗到酥胸满手春,揉来温软滑无垠。
  果然似个鸡肉头,莫怪唐皇赞太真。
  尤氏笑道:“这样赞扬我竟是一个杨玉环了。” 玉坛笑道:“当年杨玉环出浴还没有今晚婶娘的出浴有趣。当初杨玉环出,安禄山未曾在御服侍,杨玉环倒替安禄山洗过浴来。如今婶娘不但不替我洗,倒还我替婶娘擦背抹胸左右服侍。”尤氏笑道:“ 你不要妒忌安禄山,你也坐到盆里来,替你洗便了。”玉坛果然脱去衣裤,坐到盆中,你替我洗,我替你抹,彼此交欢。先在盆中赶了一对鸳鸯戏水图,然后起来同到卧房,卷起了湘帘,沿窗坐下。银汉横秋,金风入户,两人挥扇谈心,飞觞啜茗。玉坛取出补做的诗来呈与尤氏,尤氏接来回环细阅。心中虽爱这两首诗,口中仍不肯赞他。但说道:“这‘残瓜’‘老蔗’ 两句未必是你的真意,不过勉强赞扬而已。” 玉坛道:“并不是赞扬,是个实在情形。”尤氏笑道:“你说老蔗味佳,你可要尝尝否?” 玉坛笑道:“我却最怕污秽的东西,惟独婶娘的余沥,不拘什么,总是爱的。那怕红潮下来,我当是他玫瑰;卤精水下来,我当他是蜜蜂糖。” 尤氏笑道:“骂你这下作东西,不要嚼舌根,服侍我睡罢。” 玉坛就去取睡鞋,又替他解膝裤,脱鞋,脱衣。尤氏道:“你这丫头倒也侍服得周到。你倒顶了悦来的缺罢。”玉坛道:“我那里巴结得到悦来的分儿?” 两人说说笑笑,扒上床去,又赶起风流的事来了。口连其口,作一个吕字之形。底下屌头对上作一个舂米之状,攒香嬶蕊,如蛱蝶之恋花;送杼迎梭,效蜻蜓之点水。枕畔莺声呖呖,席间玉液盈盈。气微而心荡,眼闭而骨苏,一泄如流,钩颈而睡。停了半个时辰,复行鏖战一回。
  这里悦来一心要到玉坛房中去谈心,不肯早睡,便借洗脚为名,洗洗剪剪,包包裹裹,延到三更时候方才的当。便向田妈道:“ 我肚子里有些饿,到厨房下去弄些东西止止饥。”随提了一盏灯笼,从巷里转到玉坛的卧房外间,有腰门一座,向系里面上闩。近因门扃坏烂,就在外面用铁锁锁断,于是轻轻将钥匙开了下来。推进门去,走到玉坛卧房门首一看,不过掩在那里,不胜欢喜,一推而进,只有天灯一盏,并不见人。摸到外屏门及上房门,俱是关得紧紧的,惟有两扇窗半开半关,一无去路,心中十分奇怪。若道私自出去嫖赌,则这屏门是怎样闩的?若从腰门出去,又是外面锁断的。他飞到那里去了?只怕我还是在田妈房里伺候,他从上房转这巷里出去的?若给主母知道了还了得,难道他不晓得主母的利害么?这倒要惊他一惊呢。随拈起笔来写上四句仍语道:“行其庭,如无其人。登其堂,不见其个。” 写毕回房去了。
  到了将转五更时,玉坛、尤氏两人起来,抹身吃了点心。尤氏道:“今日你去替我起一个家信稿,将昨夜拐骗未成之事,从头至末一一叙出来。叫你表叔速将他小舅子施猾计押令写靠身笔据,连他老婆儿女都要写上纸内。这样人若不先收住了他,将来还要受他的害。他若不肯写靠身笔据,便将拐骗一案出首便了。连这小老婆都不能容的。所有靠身银两仍照大概数目给发,靠成后先将笔据寄回与我,再另单录一张。戚继光大将军收。妾砖扉室内以致袒跣跪迎一节。使你表叔惊一惊,他接到我信之后,必定回来请罪的。他到家后,你不大要与他见面,他是近视眼,不大认识人的。你见他时须要离开四五尺地步,使他不认得你。我将来自有提拔你出头的道理。今日何惠若再不回来,我仍叫悦来去陪他姨妈睡,你再进来便了。” 玉坛一一答应。东方已经发白了,仍照隔晚送了玉坛出去回房复睡。
  玉坛到了房中,一见桌上写的纸条,唬得魂不附体。左思右想,除了悦来,万无别人可以进得这屋里来。如今露了这个马脚出来还了得,幸而他说不出口的。况他已与我私订了终身,再没有不来包涵我的。我且不用发急,且进去看他如何说法。不知悦来知道玉坛在尤氏房里行房否,且听下回分解。
  卷 二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七回 玉趾暗来会心情脉脉 高轩乍过握手话绵绵·张恨水
  第四十六回一字推敲儒生开博局万金浪掷豪客叹囊空·平襟亚
  第九回 顽固党开通进学校 豪杰女游历赴重洋·
  第十二章 非烟死乎恶人死矣·天虚我生
  第 五 回 悦来婢预任情郎占 燕子窠巧报主翁归·周竹安
  第五十六回 爱婢殉情韵兰舍己巧妻伴拙大宝还阳·邹弢
  第八回 清上官推情度理 作恶妇攀东扯西·
  第五十回 碧草轩公子解纷 醉仙馆新郎召辱·李海观
  第六十九回 怕痛苦巾帼改须眉 享闲福家庭亲骨肉·天虚我生
  第七种 自害自·石成金
  第十四回 告忤逆枉赔自己钞 买生员落得用他财·伏雌教主
  第四十四回 水乳樽前各增心上喜 参商局外偏向局中愁·张恨水
  第十七回 林良玉孝友让家财 贾喜鸾殷勤联怨偶·逍遥子
  第十三回 陷中原徽钦北狩 屠清河子母流离·丁耀亢
  听经猿记·李昌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十尾龟·陆士谔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编四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为清末民初著名通俗小说家,写过二十余部白话小说。成书于清宣统三年(1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五美缘全传·佚名

    《五美缘全传》是一部著名的言情小说,在刊刻之初名气较大。书中写书生冯旭与五位美人的姻缘故事。其中,主人公几经周折,历尽磨难,最后并娶五美,成就“五美缘”。

  • 别有香·桃源醉花主人

    《别有香》(明)桃源醉花主人编,明代白话短篇(拟话本)艳情小说集。此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世德先生所珍藏之孤本。刘藏本残阙,存3册,编者无考。此书可能刻于天启、崇祯

  • 花荫露·临川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九回,清临川山人撰。话说历代君王俱知守成艰难,遂挖空心思欲网尽天下人才为他所用,故开科试以揽英才,另设举荐一途,后称“举孝廉郎”。一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枕中秘·吴贻先

    《枕中秘》作者吴贻先,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清仁宗嘉庆中前后在世。著有《风月鉴》十六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书言古来圣贤学问生而知之者,固不待言;其次亦莫非由阅历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露春红·苏庵主人

    明清长篇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六回,苏庵主人撰。话说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经历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至徽宗道君皇帝,专务游乐,不理朝政人事。以致万民嗟怨,金虏乘之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欢喜缘·寄侬

    欢喜缘,明清中篇艳情通俗小说,凡十二回,寄侬撰。话说南朝齐梁时代,姑苏为鱼米之乡。在枫桥左近有一渔户,姓张名通,娶妻赵氏,老而无子,只生一女,名叫可儿,生得秀媚无比。这一年可儿长到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本书以西门庆死去七年后,经普静禅师幻化还阳为引,描述了西门庆的家居生活和官场经历。西门庆继续发挥经商才干,重开绸缎铺,同时刻意钻营,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他不满足于一妻五妾,四处猎艳,凡看中的女性无不染指;小说还写到西门孝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花影隔帘录·

    清代文白相间中篇艳情小说。一名《抱影隔帘录》,又名《花影隔帘》。四部。分题“钱塘韩景致瑜楼撰”、“钱塘陈戏春翁阅”、“钱塘王隆愁痴人补阅”、“钱塘魏素珠吹箫媪订阅&rdq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剪灯余话·李昌祺

    《剪灯馀话》是李昌祺仿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借以抒写胸臆。全书4卷20篇(另附《还魂记》1篇),董氏诵芬室刻本。成书于永乐十八年(1420),有永乐庚子夏自叙。其书大都取材于元末明初事,以婚姻爱情故事为主,又多幽冥灵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