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六回 走江口月娘认子 下南海孝子寻亲

作者: 梦笔生

  第五十六回 走江口月娘认子 下南海孝子寻亲
  竹林深处挂袈裟,行脚十年未有家。
  破戒偶沽彭泽酒,逃禅不饮赵州茶;
  钵分香积仍施食,杯渡沧溟省泛槎。
  诸佛行藏原不定,杖挑明月又天涯。
  单表了空在淮西巨寇李全寨里,逃下山来。多亏锦屏小姐,一力主张送他衲裰木鱼,后山小路,大宽转走上正道来。了空一路化斋上南,不则一日,到了淮安府。正遇南北交兵,金兵满路,了空披着个破衲裰,也没人问他。直到了淮城,一路茫茫,那里问母亲和玳安的信息?因孤身年幼,不便独行,只得一路上遇寺投寺,在丛林里安身。听得敲板吃斋毕,随大众上堂功课,各人安单。原来过了淮安,寺宇庵庙甚多,倒不愁没有饭吃。只是南北大乱,几番兵火,人民逃亡大半,没个定家。我的母亲小玉,一别十年,不知流落在何处。又不知玳安和我在破庙里宿时,半夜遇见强盗,不知是杀了,不知是回了清河县,不知是自己南来,找寻我母亲哩。寻思的没处寻思,自己想道:我只为寻问母亲,发愿南来,如不得见母,又说甚幺参禅修道。走遍天涯,也要见母方还,料想韦驮菩萨,岂不慈悲照见?因此一念南行,再无退转的心。
  走了半月,到了扬州江口上,见南兵盘诘,不许北人过江,只得又走回扬州。闻得有一座天宁寺,丛林广大,甚有禅林规矩。进得寺,见了知客,送到十方堂单上安歇,随众吃饭。那单上满了,只有一个小和尚,约有二十岁年纪,恰同了空一处安单。细问了空来路,说是山东东昌府清河县,因为探问母亲,在淮安府多年寄居,特来寻访。不料行到半路,遇盗掳到了西山寨里,住了一年,才逃得回来,又不知老母流落何处,一地里乱找将去,只凭佛菩萨照怜罢了。说毕泪如雨下。一单上僧人,也有老的、少的,见了空不上十七八岁,这等孝心,十分怜惜他。道:“你这个师兄就是个孝子了。尽得人伦,就是佛法。我们俱是游方行脚的和尚,或是人家请去讲经礼忏,或是寺里请去水陆道场,哪里不去的。你写出家乡住坐,母子的姓名,我们在方上替你打听,也是好事。”这了空谢了众人,就借了一张纸,上写道:
  “家住清河县,原任提刑千户之子,乳名孝哥,在南城毗庐庵出家,法名了空。因生母吴氏,大兵赶散,同家人玳安南来访寻,路遇强贼,半夜失散。今了空南行乞化访母。如有慈悲檀越,方便法师,觉得信音,即在天宁丛林报信,胜造七级浮屠,母子三生图报。”
  了空将姓名乡贯写毕,朝大众单上合掌问讯,众僧也各赞诵。将此字帖贴在十方堂廊下,使大众得知,以便访问。原来同单的沙弥,就是淮安寺湖心长老的徒孙,原是扬州人,因金兵破了扬州,也回来探母,不料母亲搬往镇江去了。因韩都统守住江口,这些扬州百姓,多有逃躲在江口村里避兵的,明日也要往江口去,二人同宿了。俱是访母亲的,了空问他法名,叫做如惠。次日起来上堂,功课已毕,吃了早斋,如惠别了了空,要过江探母。了空想道:我在此处也不是久住之法,既然探访母亲信息,这丛林里如何打探得出俗家的信来?不如同此沙弥一路南行,或者下村化斋,还好探问。就与如惠说知,一路作伴过江,如惠甚喜。了空取禅杖、木鱼,披上衲裰,和如惠一路而去。《华严》论赞曰:
  德生有德两相融,同幼同生意莫穷。
  同在同修成解脱,同悲同智显灵功。
  同缘同想心冥契,同见同知道转通。
  要一生成佛果,毗庐楼阁在南中。
  二僧过了瓜州,搭了一只载人船过了江,如惠自往他亲眷家去看母,了空别了如惠,上甘露寺丛林打斋去了不提。
  却说吴月娘自从祝发在湖心寺东村观音堂里,和玉楼两个寡妇作伴,玳安自在湖心寺丛林安身,每日到庵上打柴做饭,真是一个出家道人,从不和妻子小玉同宿,十分可敬。听得金兵破了扬州,杀掳的妇女不知多少,那里想去找问孝哥的信。到了半夜以后,金兵退回淮北,南宋兵马、岳元帅直赶过淮安,这些百姓才得安身。略有回来复业种田的、开店的,又像是个世界。到了四月初八日,是湖心寺浴佛道场,月娘和玉楼商议:“我有一个心愿,要到湖心寺里烧疏,祈保母子团圆。只是没有布施,不好空去得。”玉楼还没有答应,老姑子道:“如要发原求安的疏,不消甚幺布施,到寺里请了香烛,央知客师父写了乡贯姓名。或是求安祈福他有印就的疏条,佛前烧了。若是俗家,还乞化米面,香油衬钱,你我比丘尼,和男僧一样,只拜佛念一卷《报恩经》就烧了疏。果然日后你母子得见,做个三日道场,就是大布施了。”说得月娘大喜。
  到了四月初八日,月娘、玉楼同小玉俱各斋沐了,上湖心寺来。月娘是尼僧打扮,已是学得堂经烂熟。项挂数珠,僧帽戒衣。这几年流离困苦,日夜想儿,不觉老得面黄纹绉,很像六十余岁的老比丘。也是天生该佛门修行,自然就像方上的尼姑。到了湖心寺大殿上,见了知客,问讯了,引到方丈,拜了长老,说是要许愿寻儿,烧一道疏保安求福的。长老允了。交与管文书的僧人去写填乡贯已毕,才使上奉教沙门的印,长老画了花押,向佛前烧化不提。
  原来了空在扬州天宁寺丛林单上遇见沙弥如惠,就是长老的徒孙,才从镇江回来,他管殿上填疏的。一见了月娘是个尼僧,领着一群女众进寺门参见长老,就知是半路出家的。又见他写乡贯姓名去填,写下西门吴氏,系清河县山东籍,在观音堂出家,为失迷孤子,哀佛慈悲,完全骨肉事。填毕了疏,想起扬州阳见了空和尚,他说是清河县西门千户之子,莫非这就是他母亲,如何出家做了尼姑?化疏已毕,细问月娘:“自幼出家半路出家的?”月娘答道:“因找寻儿子,在淮安不能还乡,在此出家。”如惠又问:“令郎甚幺年纪?”月娘说:“今年一十七岁。七岁上清河县遭金兵拆散,已是十年。只道是不在了,原来也出了家做了和尚。上年同家人玳安闻知我在淮安,南来寻访,不料又遇了土贼掳去,不知死生如何。因此这条心肠不断,还指望母子相逢,特来大刹许愿,佛前化这道疏,日后果得相逢,还来答报三宝,另做道场。”如惠同知客留月娘一起在斋堂吃茶,才细细说起:“在扬州天宁寺,曾遇见一个小沙弥,名唤了空,同单上一宿,也说是山东人,来南方探问母亲。写了一个乡贯名姓,贴在十方堂上,求这方上的师父们通个信息。到了次日,同他过江去了。莫非就是令郎幺?”说到此处,玳安上前问:“了空穿的甚幺衣服?”如惠说:“是一件大破衲裰,倒不像是他的,多是方上化来的。”玳安道:“原穿的是一件大破皂布单直裰,衣服虽然不对,却是真信。”问了是三月初四日在镇江作别。月娘大喜,向佛前韦驮拜了又拜。可见佛法慈悲,一时间就得了真信,岂不是观音的灵感。即时起身辞别了长老,回东村观音堂去。大家欢喜,和拾了一个元宝一般。又借《华严经》贯诗:
  楼阁门前立片时,龙华施主几时归。
  不惟弹指观深妙,又听慈音语细微。
  理智化为身日月,菩提心是道枢机。
  许多境界无来去,万里天边一雁飞。
  月娘得了孝哥的信,昼夜思想,恨不得一步赶上,母子相见。先是欢喜没有儿,忽然有了儿;后来日日悲感,有了儿又恨不得见儿。那日和玳安商议,要同上镇江去找寻孝哥。自家又是尼姑,满口的功课都会了,又有玳安领路,不比以前妇女空身远行。因此辞了玉楼,要起身南去。玉楼自知月娘思儿心盛,不好留他。那观音堂老师姑说:“我当初出家,曾许上南海落伽山参拜观音菩萨,到今兵荒马乱,二十多年不曾了得心愿。你今千里寻儿,虽是出家,终是个妇道家,见人口羞面嫩,我今陪你南行,了此心愿。等你儿子相见了,我自去南海烧香。”月娘大喜道:“老师父肯和弟子同行,越发好了。”看了一个出行的吉日老师姑把庵上米粮家器,交代与玉楼和一个火头看守,和月娘、小玉、玳安一行四众,打扮做行脚烧香的尼僧。炒些干粮,玳安挑了行李,扁拐蒲团大瓢木鱼卧单等物。玉楼送上三两路费,劝月娘“见了孝哥,早早回来,我在这里望大姐姐,就是个亲人了,千万休撇下我去远了。”姊妹洒泪而别,又到湖心寺寻见如惠,细问了空去路。如惠道:“我同他过了江,因家母在姊妹家,住在城里,他自往甘露寺投宿去了。”月娘又求如惠写了一个路程帖儿。一行四众上大路而去。
  不消说饥餐渴饮,一路投寺观安歇。过了扬州,直奔江口。玳安挑着行李,先去觅船。只见一船人坐满了,月娘众人上得船舱坐下,玳安在船梢上,却有一个老和尚先在那里。玳安问:“老师父是那里寺里?”老和尚道:“是这甘露寺的,”玳安问:“贵寺还开从林接众幺?”老和尚道:“一个有名的古刹,在江南头一个路口上,怎幺不接众?”玳安道:“有一个小沙弥,名叫了空,可在你丛林里幺?”老和尚顺口答道:“正在家管殿上的事哩。早起来撞钟打鼓,都是他一个,好不勤谨辛苦哩。”玳安听了空有信,连忙向月娘说了一遍,大家欢喜不提。原来这和尚耳聋,他寺里法师叫作宝公,误听做了空,正是各人说各人的话。行不多时,过了金山江口,上岸来不多路就是甘露寺。一路回廊上去,江天阁、海狱庵、刘先主孙权试剑石多少胜景。月娘一行四众,没有闲心观看景物。进到大寺,先拜了佛,就投斋堂来。这比丘尼和男僧不同,只留一斋,原不留宿的,因此知客不来照管。月娘走到丛林单上一看,正敲板吃午饭,满堂僧行有二百众,俱在大长条凳上低头吃斋,见月娘进来让坐。月娘不好住下,使玳安细细看了,那有个孝哥。说说不及话,船上的老和尚背了半义袋米摇进寺来,玳安问道:“师父,你说了空的,今在那里?”老和尚道:“你们随我进来,他在殿上管事,却到这十方堂做甚幺?”引着一行四众穿过塔房、厨房、经堂,到了一座客厅,桌椅鲜明,挂一幅观音出山像。让月娘众人坐了,他却去传宝公出来。月娘心里自想,儿子年小出家,到此大寺,就这等有个体面,好似个堂头一般。等了一会,一个沙弥先捧出四盏茶来,众人吃了。只听方丈里敲了一声云板,几个沙弥拥着一尊法师出来,但见:
  头如苍雪,重重螺顶出圆光;眼似寒星,摺摺衣纹多道气。才向匡庐、入定竹林经一夏,又回江口谈禅。北固说三生,鹤随飞锡过江东,龙负净瓶游海上。
  原来这法师就是毗庐庵的雪涧老和尚。因王杏庵修完大殿,向南海探取明珠,要接引了空回寺,改名宝公禅师。先到匡庐过了夏,来到甘露寺,见南北交兵,不便南行,本寺长老留在方丈里,又设了水陆道场三十昼夜,超度阵亡的冤魂。这聋和尚只听了空二字,误听做宝公禅师,说这一行尼僧是来随喜水陆道场的。聋和尚从扬州化回盏米来,船上遇见月娘,错领到这里,也是月娘有缘,佛法中接引,日后完聚,埋伏在此处。
  却说月娘一行四众,坐了一会,专等了空出来。忽然里面走出一尊法师,有七旬以上,古面庞,眉碧雪顶,见月娘一行尼僧只当作路远进香参禅,问道的,上了禅床,朝南坐下。月娘众人只得朝上参拜,不敢说出找寻儿子,误听了聋和尚的言语来。宝公禅师便问:“比丘尼二人,不似参方行脚,有何事参见和尚,请俺升座。”月娘唬得默默无言,答不出话来。亏了老师姑终是出家多年,听过讲经的,晓得规矩,上前合掌问讯说:“弟子是山阳县湖心寺庵上出家,从不曾听法师说法,闻得甘露寺老法师做水陆大会,特来瞻仰皈依受戒。”宝公听说道:“比丘尼出家先受戒律,才讲圆通,不断爱根,如何讲得受戒?我看你二比丘尼,这个后来出家的,却是你的徒弟幺?”老尼道:“是乱后出家。他有一件心事,南海进香,即找寻儿子,求法师慧眼一观。”法师闻言,闭目入定,有一盏茶时。笑道:“原来此会甚奇,只要虔心前去,自有相逢之日,去罢!”说毕下座,扬长退入方丈去了。月娘大喜,一行四众,自去投尼庵去不提。
  却说了空那日过了江,到甘露寺宿了两夜,没处找寻母亲信息,发愿上南海烧香,亲见观音菩萨指路找母。托钵化斋,过了镇江丹阳,画化长街夜宿古庙,要受些苦行,才见他一点孝心。原来江南雨连绵,了空不服水土,到了宁波府,感了一场瘟疫大病。五日不汗,在一座关王庙里寄宿,看看至死。庙祝是个道人,怕了空死在庙中不便,只得赶出庙来,在大门底下仰卧。四顾无亲,水米不得到口,眼见得凶多吉少,可怜今生不得见母。了空双眼落泪,惊动韦默菩萨,到一更时分,送一碗凉水来给了空吃了,即日出了汗。这是了空行孝,只受七日之灾,从声闻缘觉,证入普贤苦处行。好了数日,将养身子壮了,依旧托钵化斋。等了一起香客,是山东临清善人,当的南海进香社,僧俗有百十人,搭了个舱,同这些善人过莲花洋,朝南海去了。船到海中,忽然起一阵飓风。但见:
  长年胆怯难回舵,艄手魂消急落蓬。
  瞬息千山如鸟过,洪涛一叶舞天风。
  原来过海极怕飓风,一时间不得到岸,又用不得槁撑橹摇,只好抛锚在海中,一任风飘浪滚,多有翻船覆水的。大风一夜,将吹到日本倭国地方,这一船人有一百多口,那有粮米。不遇着顺风回来,也要饿死在海里。众人也有哭的、叫的、念佛的,总是无路逃生。了空把心定了,口中默念观音经、陀罗尼咒,日夜不绝。忽然梦入一岛,见楼阁重重,与虚空一样宽大,也不知几万丈高;又内藏着千百重楼阁,中间都是观音。他母亲吴氏跪在面前,却又是几千重楼阁里。观音菩萨和母亲面前,俱有了空跪着念经,一处处光明透现,在虚空中不见大海,也不见人船在那里。到了天明,早已一帆风送回南海岸边。诗曰:
  五日由旬摩顶间,本无风浪亦无山。
  如登彼岸随朝转,似过长风念鹤还。
  楼阁重重天不夜,毫光炯炯月无关。
  由来佛母无分别,行满功成只等闲。
  不知了空进了南海,何日得会母亲,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第二十九回 李多祚手刃三思 唐中宗误斩太子·
  第三十一回 宠龙阳魂消锦帐 闹刺客胆破深宵·陆士谔
  第三十回 新住家客栈用相帮 老司务茶楼谈不肖·韩邦庆
  第二十八回 情义堪嘉谢恩赵女·
  第五回 章状元衣锦还乡·
  捉南风·省三子
  第十五回 活地狱忍气吞声 假慈悲写经了愿·青心才人
  第十七回 玉楼厨房内避难 碧莲绣房中被奸·竹溪修正山人
  第四回 验子有奇方一枚独卵 认家无别号半座危楼·李渔
  第 九 回 董良才带罪征寇 救春香怒杀知县·储仁逊
  第一回 月底宵光残梨凉客梦 天涯寒食芳草怨归魂·张恨水
  第三回 颠之倒之三人做两对夫妻·烟水散人
  第十三回 娇怜儿命善正姻事·江左淮庵
  第四回 问桃源花厅奸幼女 探后庭书室弄娈童·寄侬
  第一回 小书生凿壁窥云雨·烟水散人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南朝金粉录·牢骚子

    书生吉庆和家遭不幸,往求父亲搭救过的穷鬼,现在南京为官的韩宏,韩忘恩负义,反相陷害。士绅赵弼邀庆和到家坐馆,遂与其子鼎铭相好。一日庆和偶遇王娟娟,艳羡思怀。不久庆和、鼎铭中试。名妓白纯秋夜救落难英雄洪一羁,与之结合

  • 换夫妻·云游道人

    此书又称《颠倒姻缘》、《谐佳丽》,冰雪轩藏板。云游道人生平无考。此本为现存孤刊本,齐如山原藏,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馆。此书故事取自《欢喜冤家》一回半。 《欢喜冤家》第十三回《两房妻暗中双错认》、

  • 龙阳逸史·醉竹居士

    《龙阳逸史》全书由二十个短篇故事所组成。书中所称「小官」,即江南地区对卖淫少年之惯称。《龙阳逸史》里的小官,形象丰富多元,有用尽心机攀龙附凤、有巧施诡计勾引「买主」、更有与兄弟、姊妹争风吃醋,力抢一夫者。围绕

  •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画眉缘,清代白话艳情小说。清长啸和尚著,共9回,未完稿。唐末群匪作乱,顷刻间一统河山四分五裂,唯吴越境内安泰和美,百姓额手相庆。且说太湖流域明州境内,有伢子本名唤做吴三春,因他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空空幻·梧岗主人

    《空空幻》又名《鹦鹉唤》,梧岗主人编次,中国古代十大禁书,清道光年间禁,遭禁原因:压抑中的性幻想。《空空幻》为清道光年间著名情爱小说,主要情节由丑陋男子艳羡风情所产生的不安分的性幻想构成。书中鄙弃世俗情爱价值,大写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碧玉楼·竹溪修正山人

    清代长篇白话艳情小说,十八回。题“竹溪修正山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积善堂刊本。似出嘉庆间。后来的排印本名《帏中采》。书叙河南清城富户王百顺,娶妻张碧莲。百顺未能遂碧莲之欲,为吴能怂勇,出外求方

  • 春幄莺飞·春江隐士

    春幄莺飞又名画眉缘,清春江隐士著,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四回。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 啼痕止恨清明雨。尽日沉烟香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飞燕又将

  •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著,清长篇白话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九回。 话说乾隆年间、苏州吴江县有一员外,姓褚名贵宇,字强生。他靠祖 上传遗,家中仓廪充实,金银过斗。在县中属大富人家,人称褚财

  • 桃花扇·孔尚任

    《桃花扇》是一部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作者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

  • 闺门秘术·

    落魄文人兆璧、兆琨科考中试,县令夏国华欲将女儿瑶云配兆琨。其子均祥不肖,私自将妹另许叶槐之子叶开泰为妾,瑶云不从。均祥之仆狗儿欲奸瑶云之婢庆喜未逞,反诬庆喜与人通奸,国华怒杖均祥,坚拒叶府婚姻,被陷去职。新县令勾结

  • 宜春香质·醉西湖心月主人

    《弁而钗》、《宜春香质》同为“醉西湖心月主人”所著,不同的是《宜春香质》从反面人物人手,强烈谴责孙义(《风集》)、单秀言(《花集》)、伊自取(《雪集》)等人的朝三暮四、见利忘义,乃有被踢打、抽肠致死,或罹患疮毒自尽

  • 浓情秘史·不题撰人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十一回,不题撰人。序曰:常观氵㸒词渎书,多描写氵㸒情,不归于正史,观之者易入于邪思。惟《浓情秘史》一书,情词雅致,趣味弥长,令人观之不厌,亦且终归劝善改过,久有益

  • 一片情·佚名

    话本小说集。四卷十四回。成书于清顺治年间。每回独立演一故事,题材多为男女情事,间涉淫秽描写,清同治间丁日昌曾列入禁书目。小说从不同侧面揭露了中国古代封建婚姻的弊病,着重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八美图·佚名

    《八美图》全书三十二回,清代刊本,书署“佚名”。描写宋代杭州人柳树春经历的悲欢离合故事,特别是书中的八位美女形象,叛逆反抗,不屈不挠,尤为感人至深。由于《玉楼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