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则 陈斋长论地谈

作者: 圣水艾衲居士

  天下事不论大小,若要不知,除非莫为。即如豆棚上生了几个豆荚,或早或晚采些自吃,或多或少卖些与人,不费工本,不占地方,乡庄人家其实便利,也是小小意思。只因向来没人种他,不晓得搭起棚来可以避暑乘凉,可以聚人闲话。自从此地有了这个豆棚,说了许多故事,听见的四下扬出名去,到了下午,渐渐的挨挤得人多,也就不减如庵观寺院摆圆场,摆桌儿说书的相似。昨日老者说到没头人还会织席,死的人还会杀人,听见的越发称道奇怪之极。回去睡在床上,也还梦见许多败阵伤亡张牙舞爪,弄棒拖枪,追赶将来,没处躲闪。醒来虽则心里怦怦惊恐,那听说话的念头,却又比往日更要紧些。此是豆棚下的人情,大率如此。

  不料这个说书的名头看看传得远了,忽然传到城中一个人耳朵里。听见城外有人在那里说故事,即便穿了一件道袍,戴上一顶方巾,远远走出城来,挨村问信。彼时从人头上听得不真,竟不提起豆棚的话,却误说了一个窦朋友在村中讲书,特来请教。东边西边挨村问过,那里有人晓得。将次问到那村中前后,有一人笑道:“先生差矣。此地并没有窦朋友会得讲书。只有这边村里偶然搭个豆棚,聚些空闲朋友在那里谈今说古。都是乡学究的见闻,何足以渎高贤清听!”那人却也笑将起来,道:“我委实误矣。”便走到这边村里去,果然看见豆棚下有许多人坐着,他也便挨身进去。座内一个人看见这人挨进棚来,随即起身扯着一人,附耳低言道:“此老乃城中住的一位斋长,姓陈名刚,字无欲,别号叫做陈无鬼。为人性气刚方,议论偏拗。年纪五十余岁,胸中无书不读。听他翻覆讲论天地间道理,口如悬河一般滔滔不竭,通国之人辩驳不过。不知那个勾引他到这乡村里来的?”道言未了,那斋长也就对面拱了一拱,开口道:“闻得这里有一位大学问的朋友,讲论古往今来的道理,小弟不远数十里,特来求教。”众人俱也面面相觑,不知甚么来历,只有昨日说书的老者道:“小弟辈偶然乘着风凉说些闲话,都是耳目前的见闻、道路间的事实,不通经书,不入理路,就像念那劝世文一般的。幸而今日天气还早,诸友因未来齐,万一小弟不知先生到来,在此放肆胡说,只怕污了先生之耳,连清晨的早饭也要喷出来哩。”陈斋长道:“老仁翁言之太谦。小弟此来也不是好事,只因近来儒道式微,理学日晦,思想起来,此身既不能阐扬尧舜文武之道于朝廷,又不能承接周、程、张,朱之脉于吾党,任天下邪教横行,人心颠倒,将千古真儒的派,便淹没无闻矣。”老者道:“今日幸荷先生降临,亦生平难遘之会。先生如不弃老朽,请登上席赐教一二,大开众人茅塞。在先生具有救世婆心,想断无所吝教。”

  斋长听老者这番说话,却似挑动疥癞疮窠一般,连声道:“余岂好辩哉?亦不得已也。”对众人将手一拱,竟到中央椅上坐了道:“老仁翁要我从那里说起?”众人道:“从未有天地以来说起何如?”斋长道:“未有天地以前,太空无穷之中浑然一气,乃为无极。无极之虚气即为太极之理气,太极之理气即为天地之根荄。天地根荄化生人物,始初皆属化生;一生之后,化生者少,形生者多。譬如木中生虫,人身上生虱,皆是化生。若无身上的汗气,木中朽气,那里得这根虱?可见太极的理气,就是天地的根荄。或说来未必明白,取一张纸来,画一图你们去看。”那时就有好事的后生取笔的去取笔,借砚的去借砚,摆列得在桌上。那斋长取过一张纸来,画出一图与众人观看:

  太极初分时,阳气轻清,包旋于周围;

  阴气重浊,沉聚于中间。

  众人道:“太极理气,怎么就有阴阳、日月星辰?”斋长道:“阳之精为日,阴之精为月,星辰浮运於天,俱以象显。阴气聚会于中为地,五行万物承载于地,俱以形显。譬如人鼻中气息,出者发扬而温,属阳;入者收敛而寒,属阴。阴凝聚于中,而水泥变化,五行皆备。阳浮动包罗于外,运旋上下,形如鸡蛋。地乃鸡黄,浮奠于中而不动;天如鸡青,运动于外面不已。天行常健,自无一息之停,随气运动,自成春夏秋冬、风云雷雨,人物之化化生生,而世界乃全矣。天地灵秀之气,充溢满足,自生圣人,以助造化所未备。故圣人与天地参者,正谓此也。你们未必明白,再画一图你们细看。”随又画出一个图来。

  日所到处即为时,如日到午则为午,余时皆然。

  天包地而左旋,有南北而无东西上下。

  众人道:“天体轻清,那玉皇大帝在于何处?地体重浊,那阎王鬼狱又在何处?”斋长道:“天体轻清,时时运行,岂容一物?物既不容,安得容神道居之?昼在上者,夜必随时序而渐转于下。夜在下者,昼必随时序而渐转于上。若有玉皇等神,果在天宫,必因时刻运转,难道神道也随着倒转来不成?地体极厚,下皆水泥土石,重重积聚。若有阎王鬼狱,难道住在水泥土石之中不成?”众人道:“圣人与天地并立面为三。天地在,圣人亦该在。如何羲皇尧舜孔子,也就随世而没?”斋长道:“未生圣人之时,此理此气在天地。既生圣人之后,此理此气,即在圣人。虽圣人寿考而终,那道德教化垂范万世,与天地同其悠久。可见圣人之身虽没,那理道依旧还之天地。天地常在,即圣人亦常在也。”

  众人道:“孔子是个圣人,也还去请教那太上老君,想也是个怕死的缘故。”斋长道:“老子乃是个贪生的小人。其所立之论,尚虚,尚无,尚柔。观其训弟子曰:观吾舌,舌在。非以其柔耶?观吾齿,齿亡。非以其刚耶?天地生物,宜刚自刚,宜柔自柔。如使人口中牙齿,皆象那舌根柔软,连饭也不能吃了,何以生长于世。又如金有五色:有黄金,有白银,有黑铁,有铜锡。若说金银性柔而贵,金银不过打造首饰器皿玩物等类。在刚铁,用于耕,则有粒食养命之功;用于厨,则有烹庖断割之功;用于兵,则有安民御盗之功。其他难以尽述,总之为其刚而可用也。人之贪色者,必以柔而眷恋;贪财者,必以柔而弥缝。小人之徒,必以柔而趋利避害。假如女人性刚,谁敢调戏得他?火性至烈,谁敢玩弄得他?羲经易理,专重刚字,老子说个柔字,则已违悖圣经天道矣。且人生不过百年,老子贪生于百岁之外,又欲阳神不灭,以盗造化之气,故其尚虚无者,实欲贪其有也。尚柔者,实欲胜其刚也。与天地正理不大相悖乎?考得老子生于周末,即今河南府灵宝县地方,其父名广,乃乡野贫人。幼与富家佣工,年过七十,尚未有妻。其母亦乡之愚妇,年过四十,尚未有夫。偶在山中苟合,得了天地灵气,怀胎八十个月。主人恶其胎久,不容于家。不得已走于旷野,大李树下,生下一白发白眉之子。其母亦不知广为何姓,遂指树为姓。见其耳大,遂名李耳。世人见其发白,呼为老子。及长而为周天子看藏书,做个卑官,所以多知古事古礼。故孔子有问礼问官之举。及后来年老,见周室将乱,遂骑青牛,西入函谷关。遇关尹名喜者师之,作《道德经》五千言于秦川周至县,遂卒于此,其墓在焉。此老子之始终也。生前不能救周室之乱,又不建一毫功业于世,死后反为天上三清,岂有是哉?”

  众人道:“佛子西来之教如何?”斋长道:“佛氏亦贪寿之小人,其说尚空,一切人道世事,皆弃而不理。并欲绝灭其念虑,使心常空空无我。有耳目灭其视听,使耳目常空。有口体手足阴阳之形,必尽制之不动,使百体常空。务要精气神三者完足,会而为一,性灵不灭,常存于世。此以贪生贪有之心,由真空而成其真实也。盗天地之精华,不肯还之天地,是天地间之大贼也。岂得谓之真空?考得佛未生之先,其母梦一大白象来梦中投生,自此怀胎,日日渐大,腹不能容。及生时,裂其母腹,死而后生。此天生怪异之人,将乱宇宙,故先杀其母耳。世间恶物如枭鸟,如蝎子,如毒蛇,其生也,母必先死而后出。佛之生也,岂与恶类之相同乎?因其初生而先伤其母,世人乃设斋打醮,百方为母祈福。是佛之不保己母者,反能保他人之母乎?又考得佛在西域,为梵王国主,有美妻美妾,称为菩萨。金帛财宝极多,国虽殷富,而地方狭小,气势甚弱。四邻之国,皆强横暴虐,常常被他侵凌。佛国兵马微少,不能抵敌,遂弃国而逃。没奈何倡一修行好善之说,又立出许多四生六道,报应轮回的榜样,以愚弄那四邻。他的意思,不过说道:你等今世杀我人民,抢我财物,后世必转变犬马填还我的。是以十二年间,四邻果被愚惑,佛复归国,与妻子完聚。其国仍旧富强起来,子子孙孙,方得保全。佛本以智术说个真空,倒得了许多实利。他原不以术化我中国,只因中国圣人之教化不行,人的欲心胜了,则惑心益胜。不敢向尧、舜、周公、孔子阐明道义,惟向佛子祈求福泽。圣人教人无欲,教人远鬼神,以尽人道之常。佛子惟知有己,把天下国家置之度外,以为苦海,而全不思议自以为真空,而其实一些不能空。诱人贪欲,诱人妄求,违误人道之正,总此求空之一念也。”

  众人道:“四大皆空,阳神不灭。佛老之论,总无沾滞。不过存此真性,可以长生永命,亦天人之正理也。先生言之,何其僻欤?”斋长道:“老子贪生,寿过百岁,而又欲阳神不灭。佛子贪生,止活六十三岁,而乃要真性常存。世上人寿数皆有定期,而佛老独要长生。举世死皆灭亡,而佛老独要常存。此身之外,又说一个阳神之灵,又有一个真性之灵。故佛氏一身而有三像,老氏一身而分三清。分明地上一株柳树,又变一个柳精出来。洞里一个狐狸,又变一个狐精出来。一个佛老,又能分身出世,岂不与树木禽兽之成精作怪的有何分别?不惟如此,我还把佛老邪说,向来世人受其大惑大乱,皆属迷而不悟,我今历历指出,约有十件。你们细心领会:

  一件,佛经舍利子之说。以此身为房舍,性灵常存,世世轮回,吃母之乳,如江水无穷,以父母为房舍,特借其房以转生。此则轻视亲身,比之土木,启天下万世以不孝之罪。其灭天性一体之大惑,一可恨也。

  一件,佛经视此身为房舍,而不知爱惜。故求福利者,今生如不遂意,欲来生受用,乃因朝山进香舍身,投之千丈崖下,跌碎骨体。又如荡子与娼妓,氵㸒男与狂童,情浓爱厚,一时不能割舍,遂同自缢投河者,往往有之。盖谓今生不常相守,欲祈来生做夫妻也。此则信了转身之谬,一旦轻弃此身。其妄自杀身之大惑,二可恨也。

  一件,世人视此身为房舍,而不知珍重。故信神奉佛的妇女,被僧道奸徒欺哄,以为此身一客房耳,极不要紧。女体多与男相交,通龙脉,会佛根,今生阴形,来生必转为男身。往往富室良家妇女,每被奸氵㸒,甘丧羞耻,而急昧终身。此其氵㸒乱闺门之大惑,三可恨也。

  一件,世人迷于前生报应之说,故强盗囚徒,执刀夺人财物,曰:“你前世少我债负,我今来讨。”或恃势逼人之奸,或巧言诱人之氵㸒,曰:“我与你原有宿缘,今世所以遇我。”其他种种恶积,皆可以藉口前生为解。又有那好学仙人炼丹养汞,每被方士将银盗去。此其阴助奸盗之大惑,四可恨也。

  一件,世人迷惑佛经,信其忏悔罪过。故奉佛者,白昼百方为恶,无所不至,及夜间焚香诵经,祈免罪获福。日日作恶,夜夜忏悔。甚者有一盗入午门楼上,及内官拿住,把他衣服剥开搜看,浑身皆是佛经。盖彼酷信佛经免祸超脱,故穿在身上以作盗耳。此陷害世情之大惑,五可恨也。

  一件,世人迷惑于奉佛敬道,朝山进香,每月苦力攒钱积米,而父母冻饿,衣食不足,全不在心。又家家设立神龛,供奉佛仙外神,而祖宗先代,反无祠堂。此其灭亲背祖之大惑,六可恨也。

  一件,世人惑于清净苦空之说,以为修仙学佛者,必无妻子家产而后可。不知人乃血气骨肉以成此身,岂是土木水石,岂无阴阳配合之欲?彼佛老虽倡清空之沦,亦何曾无妻妾子孙财产?彼乃虚说这个箍圈,天下后世之人,反实实遵行着他。终久戒守不定,仍旧那情欲妄动,无所不为,奸拐徒弟,哄诱良妇,甘心为禽兽而不恤。此其败坏廉耻之大惑,七可恨也。

  一件,佛老倡欺世异说,使后世人人迷于求福,不修人事。故前有贼兵围了京都,君臣犹穿了戎马之服,听讲老子,听讲佛法者,不可胜数。不止于梁武帝饿死台城,宋徽宗被掳沙漠,唐玄宗播迁蜀道。此其欺君诬国之大惑,八可恨也。

  一件,假佛老神术仙方,烧香聚众。始令人照水盆,看见自己乃一贫病乞儿;听将家财罄舍,照见盆内,男则王侯将相,女则皇后嫔妃冠裳珮玉之状。久已起兵造反,屠城陷阵,如汉时张陵、张角,元时韩林儿、徐增受,及明时唐赛儿、赵古元、徐鸿儒等类,流毒天下,伤命数万,虽绑在法场,那师师弟弟犹说‘我等往西天去’,至死不悟。此其陷世斩杀之大感,九可恨也。

  一件,士农工商各修职业,无非接济衣食居室之利,尽伦理教化之常,缺一不可。彼佛老倡修行谬说,僧道姑尼四等。男女游手游食,骗钱安享,做那氵㸒逸不道之事。上逆天伦,下废人事。消磨世间财物,与猪羊鱼鳖相同。如达摩西来,在嵩山面壁九年,安享世间衣食,以自修证。使天下人人皆面壁九年,则职业尽废,谁人肯去耕织?衣食无所从出,则举世之人,皆冻饿死矣。岂是天地造化之正?况其修庙宇,贴金像,醮祭斋会,费财无穷。此其废业蠹财之大惑,十可恨也。

  我乃聊举十件,他类尤多,不可胜述,即此可以相推。彼佛老仙神,果可以劝化愚俗,我亦何苦举此十件,说他许多违悖正经道理。但我自有生以来,凡所闻见,皆其惑世诬民,蠹财乱伦之事,深可厌恶。诸君果能体察此情,则知我不得已之心,甚于孟子继尧、舜、周、孔,以解豁三千年之惑矣。”

  众人道:“如先生之说,佛老俱不足取,则天堂地狱鬼神一道,亦灭绝矣。”斋长道:“世俗之人,醉生梦死,于神鬼之说,沉溺而不可解,总起于贪利邀福之心,成其迷惑。佛老乘其迷惑之见,假捏天堂地狱水府等神,及鬼怪人妖、长生锡福等事,骗人之财,惑人之心,乱人之伦,欲与尧、舜、周公,孔子之教争立于世。说天上有玉皇仙官,如封神降雨,赏善罚恶,皆奉玉皇敕旨后行。《玉皇经》云:“西方有净德国王,四十无子。宝月皇后与君,同祈于三清老君,老君送一子,生即玉皇。”《玄武经》云:“西方有净乐国,国君无子。祈于老君,老君送一子,即玄武祖师。”佛经云:“西方有净善国,生太子名佛。娶妻耶陀氏,生子摩睺罗。后出家十二年,得道成佛。”如此看来,释氏之始,实生在周家七百年之后。古即是今,今即是古。今时之所无,岂古时之所有?如今查考西方,皆腥躁膻臭之夷人,何得以净字名之?今时所见,并无三头六臂,四眼八手之人,何得信其为天王神将?亦并无二百三百岁之人,何得信其为长生不老乎?”众人道:“玉皇即上帝也。书上说,武丁梦上帝赐傅说。孟子说斋戒沐浴,可祀上帝。明明的是有上帝矣。”斋长道:“唐虞之世,已惑于鬼神之说,就传得有上帝之象。武丁好贤,极其诚笃。梦中见一个傅说的形貌,未曾知其名姓,遂画形像,访而求之。如世上人不曾见生龙活凤,梦寐中却常见之。亦画像中见过,故能形于梦寐。若说真有上帝,冕旒冠裳模样。那黄帝方制衣裳,可见上帝乃在黄帝后所生。黄帝前却不曾有上帝矣。若说黄帝前就有的,难道始初赤着身体,到黄帝时重复冠裳乎?所谓帝者,天地万物之主宰也,故名之为帝。曰上帝者,自统体一太极者言也。太极即上帝,有何形像可见?可以祀上帝者,即此心清净,可以对上天也。”

  众人道:“地狱阎罗掌管生死,生时有鬼送他来,死时有鬼勾他去,受罪有鬼拷打他。人之为善,转生富贵。物之为善,亦能转生为人。人之为恶,转为禽兽。物之为恶,灭其性灵。其说果否?”斋长道:“此戒训愚俗之人则可,其实道理不然。彼男女交媾,父精母血,聚而成胎。母腹中本自生生,若待有了胎,然后鬼魂来投。不知从孕妇口中投的,还从孕妇腰间投的?向来肚中血块,岌岌而动者,又是何物?人有此身,必形与气相合,而后知疼痛。今有半身不遂瘫痪之夫,火攻针刺,尚不知痛。若人死后,形气相离,都化为飞尘,荡为冷风矣。有何躯壳形质,可以加其刀山剑树,油锅碓唐之刑?即使说黑罡风把恶人的既散之魂,依旧吹合拢来,再受罪起,那阴司鬼判,也没这样细细工夫。”众人道:“阎王鬼判,注人生时,即注死期。一切妻子、富贵,穷通等项,皆注定在簿上,不容改移。这却有的么?”斋长道:“《玄武传》上说,妖魔吃人无数,玄武收之,人间方除得害。若果然吃人无数,则阎王处不曾注定人应死之数矣。若说注定妖魔该吃,此报应正当之法,玄武出力救之,反不是注定生死之说矣。又说八百岁的彭祖,曾娶过妻七十二人。第七十二之妻,将死之时,问彭祖何故享寿太多,想不在阎王簿上么?彭祖曰:‘我的姓名,判官将来做纸拈儿钉在簿上。’妻见阎王,阎王问道:‘彭祖何妻之多?’妻对云:‘他姓名做纸拈了。’阎王拆簿看之,方勾取彭祖而去。这样看来,彭祖之妻也是溷乱生的,阎王不曾注定。彭祖一生衣食穷通,不曾注定,别人的偏注定不成?况孔孟时,世无纸书,俱以竹简木板为之。此地狱尚在水泥土石之下,那得有个簿籍藏这个纸拈。此说太荒唐矣。”

  众人道:“城隍土地之神,乃是处处有的,难道也有甚么别说?”斋长道:“唐虞之际,尚无城池。夏商以后,方建城池,以御盗贼。后人遂立城隍庙祀,城隍土地,总称地祗。是人与万物之母也。分之在田土,谓其功生五谷。祀之为社神,在乡村街市,谓其功能奠安。祀之为土地之神,在一家宅院,谓其功能承载。祀之为中霤之神,在一方山陵,谓其功出百货。祀之为山岳之神,在城墙池濠,谓其有御盗捍患之功。故祀之为城隍之神,皆此一土耳。在人心中,无非饮水思源,感恩报德之意。岂可以前殿塑男,后殿塑女,在家又塑一老头子之像,分明以人身之小形像,辄敢诬枉天地自然之正神也。此说更又荒唐矣。”众人道:“城隍土地,往往显灵,实实有个人像,活现出来。怎么总说一个土字?”斋长道:“显灵者,又有一种道理。世间忠义英雄烈士,或抱冤枉屈死,或无子早年猛死,其英灵之气不散,多依神庙显应。如元时杀了文天祥,明时杀了于忠肃,谓其为今之都城隍。天地间生为正人,死为正气。正气之灵,为河岳山川城隍等神。自然而然,不清敕封,不由人捏,皆造化正理之妙运耳。其实山川土地,本自个神灵,不可专指某人为某神也。”

  众人道:“正人固是以气为主,天地间尽有妖人异事,不常显将出来。我数年在中州,看见柳树上生一二寸人形。江西天上,落下黑米。徐州天上,落下人头细豆,眼目口鼻俱完全的。世间异事妖物,信有之矣。”斋长道:“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也晓得世间非常之变,间或有之,乃是灾祸征兆,圣人只道其常,不肯信此怪事,以启人迷惑之端。若佛老专专以此吓人,所以为邪道耳。如世界将变,或万物将死于兵荒,故五行皆成妖怪。不独柳树石块,狐狸猴子已也。在人只有正身修德以消化之耳。”众人道:“妖术怪事,不是神仙,也造作不出。明朝成化年间,河南偃师县一个百姓,名叫朱天宝。死了埋后三日,其妻三翠儿拿了些荤素酒食,往去祭祀。走过高岭,遇见一块大石,高有二丈。翠儿刚到石边,忽然一声响亮,山石崩倒,露出石匣一个。翠儿上前看时,石匣开有一缝,露出宝剑一口,妖书一本。翠儿悄悄持回,诵习数日,便知人家未来之事。乡人称其奇异,奉为佛母。拜从的不及一年,约有万人。他有法术,田中苗叶,吹气变为刀枪,板凳变成虎豹,布围变作城池。一旦反乱起来,官兵剿捕,两下杀伤甚多,方得拿获。翠儿监禁在狱,不出三日,枷锁镣肘俱在,翠儿不知去向。此等法术,不是仙人具此神通,也不能有此灵异。”斋长道:“妖人亦神仙之类。盗天地一种化工之巧,为此妖术,藏在山间。世运将变,人民应该遭劫。一旦付之妖人,助以为乱。彼时杀死饿死屈死者,不可胜数,虽天地气数所致,万民生灵所遭,热自神仙作之,其逆天之罪难逃。信乎神仙,非惟无益于世,而实有损于世者也。”

  众人道:“金主渡扬子江,水不及马腹。元太子北逃,至大河无船,空中献一金桥渡河而去,非怪事乎?”斋长道:“天地造化之气,不足者助之,有余者损之。夏商以前,人生极少,故天运多生圣贤,以生养万民。至周家八百年太平以后,人生极多,则暴恶亦多,良善极少。天道恶人之多,故生好杀之人,彼争此战。如生白起,坑赵卒四十万人。柳盗跖横行天下,寿终于家。助金主返江以乱中原,赐元太子金桥,以存其后。原非天道无知,乃损其有余故也。即如天意欲复汉业,故光武有冰坚可渡之异。天道穷则变通,怪异之事,亦或有之。不可一概拘拘论也。”众人道:“先生之言,俱是穷源探本之论,大醒群迷,我辈闻所未闻,开尽从来茅塞。但佛老之教,盈满天地,浸灌人心久矣。先生一人,独持其说,排以斥之。《佛骨表》、《无鬼论》,不足奇也。窃恐外道之羽翼居多,先生之唇舌有限,先生未必能为世人福,而世人实能为先生祸也。”斋长觉得众人之论,牢不可破,乃云:“日将暮矣,余将返驾入城。”

  老者送过溪桥,回来对着豆棚主人道:“闲话之兴,老夫始之。今四远风闻,聚集日众。方今官府禁约甚严,又且人心叵测,若尽如陈斋长之论,万一外人不知,只说老夫在此摇唇鼓舌,倡发异端曲学,惑乱人心,则此一豆棚,未免为将来酿祸之薮矣。今时当秋杪,霜气逼人,豆梗亦将槁也。”众人道:“老伯虑得深远,极为持重。”不觉膀子靠去,柱脚一松,连棚带柱,一齐倒下。大家笑了一阵,主人拆去竹木竿子,抱蔓而归。众人道:“可恨这老斋长,执此迂腐之论,把世界上佛老鬼神之说,扫得精光。我们搭豆棚,说闲话,要劝人吃斋念佛之兴,一些也没了。”老者道:“天下事,被此老迂僻之论败坏者多矣,不独此一豆棚也。”


猜你喜欢
  第三十三回 亏节帐筹借赴宁波 得赆仪优游回故土·梦花馆主
  第十二回 石佛庵波斯回首 普度院地藏延宝·伏雌教主
  第十四 回吕昆逾墙遇佳人 临妆唤猫逢秀士·
  第八回 闺阁中才不让才·天花藏主人
  第二十二回 杨家铺西女说西文绮香园名媛邀名士·邹弢
  第三章 青年妇人·天虚我生
  第三十一回 汇群芳梦中说梦 结全案圆后重圆·临鹤山人
  序·牢骚子
  第二十六回 进谗言聘才酬宿怨 重国色华府购名花·陈森
  第十五回 鲜状元私谒师第 华养女弊掀父前·澹园
  第八回 入都门侨寓旅店 谒姨丈开阁留宾·吴毓恕
  第十一回 康老翁问疑省难 螃螗山桃亭饯别·
  第四回 后花园月下待情郎·
  第二十二章·苏曼殊
  缘起·林纾

热门推荐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后庭花·佚名
  两肉缘·不题撰人
  闺门秘术·
  换夫妻·云游道人
  脂浪斗春·不题撰人
  露春红·苏庵主人
  枕中秘·吴贻先
  云影花阴·烟水散人
  枕瑶钗·不题撰人
  浓情快史·佚名
  画眉缘·清长啸和尚
  风流和尚·不题撰人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珍珠舶·烟水散人

随机推荐

  • 春灯迷史·青阳野人

    《春灯迷史》作者青阳野人,其真实姓名不可考,成书年代亦未详,但可推测在道光十八年(1858年)之前,书已写成。 书叙唐玄宗时,浙江抚州府仁和县城里有书生金体,字生丽,风流标致,至 17岁通晓诗词曲赋,凡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不成就。到了

  • 桃花艳史·佚名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二回,作者不详。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合影楼刊本,封面题《新刻桃花艳史》。每卷两回,卷首又题《新编桃花艳史》,无序跋,当为清代前期或中期的作品。小说叙唐代少女金桃儿与才子李辉枝的爱情故事

  • 风流悟·坐花散人

    世人有何下贱?无钱便是下贱之因。有何尊贵?有钱便是尊贵之实。下贱之人,有了钱,便改头换面,自然尊贵起来;尊贵之人,无了钱,便伸手缩脚,自然下贱起来。所以说:“富贵不奢华,而奢华自至;贫穷不下贱,而下贱自生。”

  • 浓情快史·佚名

    又名《媚娘艳史》,中国古代禁书之一。《浓情快史》讲述了世情中的一个女人武则天放荡而又充满欲望的故事。该书约成书于清朝,原题《新镌浓情快史》,署嘉禾餐花主人编次。因为书中有男女情爱内容的描写,有违封建礼教,在清代

  • 怡情阵·吴还初

    《怡情阵》,中国古代著名的艳情小说之一.作者署名江西野人编演,乃是拖名.描写的是唐代扬州府兴化县秀才白琨的风流艳遇,怡情欢娱的故事。由于其书中登峰造极的性描写,遭到清道光,同治二帝的严厉封杀,是一本古代禁书。《怡情阵

  • 巫山蓝桥·不题撰人

    《巫山蓝桥》,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十六回,不题撰人。话说明朝弘治年间,松江府华亭县八团内沙地方,有一花姓人家,家主名唤花成春,娶妻保氏,皆三十有馀,因常做药材生意,故家道殷实,生得一

  • 飞花艳想·刘璋

    《飞花艳想》作者是樵云山人(清),道光年间刊本又改题为《鸳鸯影》,是中国古代十大禁书之一,本书所写风情,多涉淫荡,属才子佳人小说的“旁流”典型。除艳谈性经验及性感

  • 玉燕姻缘全传·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

  • 浪蝶偷香·风月轩入玄子

    明清艳情通俗小说,共二十四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话说明朝成化年间,金陵和兴县有一富户,姓杨名得根,家有良田百亩,仆婢近十人,家资丰厚,娶妻何氏,乃何子高之女,名春娘,贤淑贞静,书画琴词,官

  • 云仙笑·天花藏主人

    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又名《云仙啸》。题“天花主人编次”,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论者或认为即天花才子、天花藏主人、徐震,或认为是张匀,皆无确证。今仅存一清初写刻本,藏

  • 舞春云·风月轩入玄子

    《舞春云》,明清中篇艳情小说,共二十三回,风月轩入玄子撰。自古姻缘天定,不由人才谋求,有缘千里亦相投,对面无缘不遇,仙境桃花出水,宫中红叶传沟,三生簿上风流,何用冰人开口。这首《西

  • 情变·吴趼人

    清代爱情小说。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吴沃尧撰。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书回目。宣统二年(1910)《上海舆论时事报》连续刊载写至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编《晚清文学丛抄·小说二卷》(1960 中华

  • 艳婚野史·江海主人

    清代中篇白话艳情小说,十二回。题“江海主人编次”。江海主人待考。今存“醒醉轩”刊本。本书实为《巧缘艳史》之续集,参见《巧缘艳史》。《艳婚野史》主要叙两个故事:一出《欢喜冤家·两

  • 鸳鸯阵·古棠天放道人

    《鸳鸯阵》,明清艳情小说,凡十二回,古棠天放道人著。苟非天作之合,纵使男欢女爱,意密情坚,才貌门楣,各投所好,或千方百计,挥金购求,甚有父母之命即专,媒灼之言更合,欢欢喜喜,道是百年姻眷

  • 情海缘·邓小秋

    《情海缘》,八回,署名“江都邓小秋”。邓小秋,清末民初人,文作于民国时期,不过将《桃花影》加以删改而成。因之迳删过多,又无情节交代,比之原作不唯文辞更逊,并已不复贯通

  • 银瓶梅·佚名

    苏州刘芳之妻颜氏美丽贤惠,兵部尚书之子裴彪见色起意,设计诬陷刘芳勾结盗匪,使刘芳死于酷刑之下。颜氏逃出家门,被迫上二龙山避难。刘芳弃尸荒郊,却被友人陈升以莲子瓶救活。裴彪与奸党勾结,图谋不轨。刘芳冤情终于上达玄宗

  • 负曝闲谈·蘧园

    《负曝闲谈》属于晚清谴责小说,记事率于一人而起,又与其人俱讫。小说涉及的人物阶层与活动场所较广。人物有士子、佐杂、买办、出洋随员、维新派、官宦子弟、朝廷大臣等;活动场所有公园、烟馆、学堂、集市、戏院、妓院、

  • 后庭花·佚名

    后庭花,明清白话艳情小说,共9回。世俗多诈,男女多氵㸒,天下四海九州,别的去处还好,惟有巴蜀地方,山明水秀,人物美丽,人心大是不古。小说叙述巴蜀府益州沪县秀才苏潘等人终日荒淫无度,